钥匙及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382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钥匙及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由金属板或类似材料制成的钥匙,以及与该钥匙对应的锁。
技术背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56-16779描述了插入对应的圆筒锁的一种钥匙。当 正确的钥匙插入到圆筒锁中,钥匙和圆筒锁互相配合以满足预定的凹凸关系。 这使得钥匙的转动可以,例如打开锁。这种钥匙(下文称为第一钥匙)具有一 个叶片部。叶片部的一侧有一个壁,作为引导叶片部插入圆筒锁内的导引。叶 片部的另一侧包括一个配合部,与圆筒锁内的制栓配合。沿着配合部形成锯齿, 当钥匙插入圆筒锁,满足预定的凹凸关系。由于叶片部一侧所设置的壁,该第 一钥匙很难复制。但是,该第一钥匙插入圆筒锁时,壁必须总是面对同一个方 向。也就是说,该第一种钥匙是不能反转使用的。图7A和7B示出了另一种己知的钥匙(下文称为第二钥匙101),用来插 入一个相关的圆筒锁。当第二钥匙101和圆筒锁互相配合以满足预定的凹凸关 系时,可以转动第二钥匙101。第二钥匙101包括在叶片部102的每侧形成的 凹槽103。沿着凹槽103的壁上形成有锯齿104。叶片部102 —侧的凹槽103 和锯齿104与叶片部102另一侧的凹槽103和锯齿104对称。因此,第二钥匙 101是可以反转使用的。第二钥匙101的壁105在两个凹槽103的底部之间延伸。由于壁105的关 系,使得很难复制第二钥匙101。但是,壁105也增加了叶片部102的厚度。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很薄,但在叶片部的相对面上都有锯齿的钥匙。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用于插入对应圆筒锁的钥匙,包括转子和多个保 持在转子内的制栓。所述钥匙包括可插入所述圆筒锁的所述转子的叶片部。所 述叶片部具有厚度和宽度。所述叶片部包括第一宽侧边,在所述叶片部厚度方 向位于所述第一宽侧边的相对面的第二宽侧边,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宽侧边的 第一窄侧边,以及在所述叶片部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窄侧边的相对面上, 并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宽侧边的的第二窄侧边。第一槽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宽侧 边接近所述第一窄侧边,并在所述叶片部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槽口在厚 度方向具有深度,并由锯齿状壁和底壁界定。所述第一槽口的所述锯齿状壁可 与保持在所述圆筒锁的所述转子内的所述制栓配合。第二槽口在所述第二宽侧
边形成并接近所述第二窄侧边,并在所述叶片部的所述插入方向延伸。所述第 二槽口在厚度方向具有深度,并由锯齿状壁和底壁界定。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 第二槽口在宽度方向互相分离,并且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的深度总和大于 或等于所述叶片部的厚度。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一种锁,其包括具有狭槽的圆筒。可转动的转子收 容在所述圆筒内。多个可移动的制栓保持在所述转子内,多个弹簧保持在所述 转子内,用于推压所述制栓从所述转子突出并进入所述圆筒的狭槽。 一个包括 可插入所述转子的叶片部的钥匙。所述叶片部具有厚度和宽度。所述叶片部包 括第一宽侧边,在所述叶片部的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宽侧边的相对面的第 二宽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宽侧边的第一窄侧边,在所述叶片部的宽度方 向位于所述第一窄侧边的相对面,并连接所述第一、第二宽侧边的第二窄侧边。 第一槽口在所述宽侧边形成并接近所述第一窄侧边,并在所述叶片部的插入方 向延伸。所述第一槽口在所述厚度方向具有深度,并由锯齿状壁和底壁界定。 所述第一槽口的所述锯齿状壁可与所述制栓配合,其形状为当所述叶片部插入 所述转子与所述制栓配合时,克服弹簧力,将所述制栓移出所述狭槽并进入转 子。第二槽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宽侧边上并接近所述第二窄侧边,并在所述叶片 部的插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槽口在厚度方向具有深度,并由锯齿状壁和 底壁界定,所述第二槽口的所述锯齿状壁可与所述制栓配合,其形状使得在所 述叶片部插入所述转子过程中,与所述制栓配合时,克服所述弹簧的力,将所 述制栓推出所述狭槽,并进入所述转子。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在宽度 方向互相分离。所述第一槽口的深度与所述第二槽口的所述深度总和大于或等 于所述叶片部的所述厚度。通过以下说明,结合附图,通过例子的形式阐述本发明的原理,本发明的 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更加显而易见。


通过以下对目前较佳实施例和附图的说明,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及其目 的和优点。图1A是对应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圆筒锁和钥匙的分解立体图; 图1B和1C都示出了片式制栓的主视图; 图2是图1A中圆筒锁的剖视图;图3A和3B是插入钥匙过程中,图1A圆筒锁工作的示意图;图4A是图1A所示钥匙叶片部的主视图;图4B是图4A中沿4B — 4B的剖视图;图5A是对应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钥匙叶片部的主视图6是对应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钥匙的剖视图; 图7A是现有技术钥匙的主视图;图7B是图7A中沿7B — 7B的剖视图。最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结合图l一5迸行详述。参考图1A,钥匙11与圆筒锁12配合进行锁闭和解锁操作。圆筒锁12包 括转子13和转子壳体14。转子壳体14固定在支持体上(图中未示),并包括 一个可转动地收容转子13的筒体14a。供钥匙11插入的钥匙孔15在转子13 内形成。8个片式制栓21, 22, 23, 24, 25, 26, 27和28保持在转子13内。并且, 分别对应片式制栓21—28的弹簧31, 32, 33, 34, 35, 36, 37和38保持在 转子13内。弹簧31 — 38抵压对应的片式制栓21—28以使之从转子13的外表 面13a突出。片式制栓21 — 28如图2所示向上被抵住。钥匙11包括第一锯齿39。如图1B和1C所示,片式制栓21-28分别具有 突起21a, 22a, 23 a, 24 a, 25a, 26a, 27a禾P 28a,与钥匙11的第一锯齿 39配合。参考图2,筒体14a包括一个内周表面。狭槽40在内周表面形成。狭槽 40的延伸方向与转子13的轴线01平行。参考图l, 2, 3A和3B,当正确的钥匙11插入转子13的钥匙孔15时,第 一锯齿39与突起21a-28a配合。这使每个片式制栓21-28从转子13的外表面 向内移动。从而,每个片式制栓21 — 28都脱离狭槽40(图2中的上狭槽40)。 在这种状态,转子13相对筒体14a是可转动的。因此,钥匙ll可转动进行解 锁。当错误的钥匙插入转子13的钥匙孔15,或没有钥匙插入钥匙孔15时,至 少有一个片式制栓21 — 28从转子13的外表面13a突出并且伸入狭槽40中的 一个。在这种状态,转子13相对筒体14a不能转动。因此,钥匙ll不能转动, 实现锁闭功能。现详细说明钥匙11的结构。参考图1A,钥匙11由金属板制成。钥匙11包括一个手柄41和叶片部42, 其与手柄41一体连接。如图4A和4B所示,叶片部42是长条状矩形板。在厚度方向W,叶片部 42具有第一宽侧边F1和相对的第二宽侧边F2。在宽度方向W,叶片部42具有 第一窄侧边51和相对的第二窄侧边52。第一和第二窄侧边51和52连接第一 和第二宽侧边F1和F2。 第一角部53设在第一宽侧边Fl和第一窄侧边51之间。第一槽口 54形成 在第一角部53内。第一槽口 54沿着叶片部42插入钥匙孔15的方向(插入方 向S)延伸。锯齿状壁54a在第一槽口 54内形成以界定第一锯齿39。在本实 施例中,所形成的锯齿状壁54a使第一槽口 54在插入方向S的特定位置上终 止。然而,取决于钥匙,在插入方向S,第一槽口 54可能在多个位置终止,或 者根本不终止。即使第一槽口 54在一特定位置终止,在该位置的锯齿状壁54a 仍旧作为第一锯齿39的部分。因此,即使第一槽口 54终止,第一锯齿39在 插入方向S上也是持续延伸而不间断的。第一槽口 54包括一个底壁54b,位于 叶片部42厚度方向t的中间。叶片部42上形成的第二槽口 64与第一槽口 54相对中心线02对称。中心 线02处于叶片部42在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的中心。第二角部63设在第 二宽侧边F2和第二窄侧边52之间。第二槽口 64在第二角部63内形成。第二 槽口 64在插入方向S延伸。锯齿状壁64a在第二槽口 64内形成以界定第二锯 齿65。在该实施例中,所形成的锯齿状壁64a使第二槽口 64在插入方向S的 特定位置上终止。即使第二槽口 64在一特定位置上终止,在该位置的锯齿状 壁64a仍作为第二锯齿65的一部分。因此,即使第二槽口64被终止,第二锯 齿65在插入方向S上也是持续延伸而不间断的。第二槽口 64包括一个在厚度 方向t位于叶片部42中间的底壁64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口 54在厚度方向t的深度(下文指尺寸Ll)和第 二槽口 64在厚度方向t的深度(下文指尺寸L2)总和与叶片部42的厚度相等 (下文指尺寸L3)。当从垂直于图4A的水平面方向看(也就是,垂直于第一 宽侧边F1的方向),第一槽口 54和第二槽口 64在叶片部上不互相重叠。也 就是,第一槽口 54和第二槽口 64在宽度方向W间隔开。当制成用于其它圆筒锁的钥匙时,各钥匙所具有第一锯齿39和第二锯齿 65的形状都与钥匙11上的不同。如果钥匙11和圆筒锁12互相配合,片式制 栓21—28对应第一锯齿39和第二锯齿65的形状形成。因此,当正确的钥匙 11插入圆筒锁12的钥匙孔15时,第一锯齿39或第二锯齿65克服弹簧31 — 38的力,配合并推动片式制栓21 — 28的突起21a-28a。这使片式制栓21-28从 转子13的外表面13a向内移动,从而可以转动转子13。第一实施例的钥匙11具有下述优点(1)第一槽口 54和第二槽口 64在钥匙11的叶片部42的相对侧边形成, 所以从垂直于第一宽侧边F1的方向看,两者不互相重叠。因此,如图4B所示, 即使制成的钥匙11使尺寸L1和尺寸L2的总和与L3的尺寸相等,第一槽口 54 的底壁54b也和第二槽口 64的底壁64b分离。如果形成的第一槽口 54与第二 槽口 64的部分重叠,这会形成一个延伸穿过叶片部43的孔并会降低叶片部42
的强度。但是,这种钥匙11没有这种问题。因此,即使锯齿39和65形成在 叶片部42的相对的侧边,叶片部42的厚度也可以和仅在一侧形成凹槽的叶片 部厚度相同(例如,如图7所示的仅有厚度为m的钥匙)。因此,即使在叶片 部42的两个相对侧边具有锯齿39和65,钥匙ll也很薄。并且,因为第一槽 口 54和第二槽口 64不互相重叠,叶片部42具有相对高的强度。(2) 在钥匙11的叶片部42,第一槽口 54形成在第一角部53,第二槽口 64在第二角部63形成。这使当叶片部的宽度方向W的尺寸降低时,槽口54和 64互相间隔开。(3) 在钥匙11的叶片部42,第一锯齿39和第二锯齿65对称于中心线 02。因此,不管叶片部42的朝向,钥匙11的叶片部42都可以插入钥匙孔15。 换句话说,不管是锯齿39配合片状制栓21-28的突起21a-28a,还是锯齿65 配合突起21a — 28a都没关系。因此,钥匙ll可反转使用。这样,与不能反转 的钥匙相比,钥匙ll更加方便。(4) 两个锯齿39和65不超过叶片部42的总厚度。也就是,钥匙11的 第一锯齿39沿着叶片部42的一半厚度延伸,第二锯齿65也沿着叶片部42的 一半厚度延伸。如果两个锯齿39和65沿着叶片部42的整个厚度延伸形成, 使用钥匙切割机就能很容易复制钥匙但是,当复制第一实施例的钥匙11 时,必须通过端铣刀进行加工复制。因此,第一实施例的钥匙11很难复制。(5) 形成的两个锯齿39和65不会从相应的窄侧边51和52突起。因此, 窄侧边51和52通常很光滑。这样提高了叶片部42的手感。(6) 钥匙11的第一槽口 54的深度(第一尺寸L1)与第二槽口 64的深度 (第二尺寸L2)相等。这使得形成的第一槽口 54和第二槽口 64相对中心线02对称。以下将结合图5A和5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为避免冗语,与第一实施例对应的部件采用类似的或相同的附图标记。这 些部件将详细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在宽度方向W,钥匙71的叶片部72具有在叶片部72的相 对面形成的凸部87和88。凸部87和88在插入方向S延伸。如图5A和5B所示,钥匙71的叶片部72是个长条状的矩形片。在厚度方 向W,叶片部72具有第一宽侧边F3和相对的第二宽侧边F4。在宽度方向W, 叶片部72具有第一窄侧边74和相对的第二窄侧边75。在叶片部72的插入方 向S延伸的第一槽口 76在叶片部72的第一宽侧边F3上形成,第一槽口 76的 位置离第一窄侧边74比离第二窄侧边75更近。第一槽口 76包括锯齿状壁76a, 界定了在插入方向S延伸的第一锯齿39。第一槽口 76进一步包括一个底壁76b, 其在厚度方向t位于叶片部72的中间。 在叶片部72上形成的第二槽口 86,相对中心线03与第一槽口 76对称。 中心线03处于叶片部72在宽度方向W和厚度方向t的中心。更具体的,在叶 片部72的插入方向S延伸的第二槽口 86,在叶片部72的第二宽侧边F3形成, 第二槽口的位置离第二窄侧边75比离第一窄侧边74更近。第二槽口 86包括 锯齿状壁86a,界定了在插入方向S延伸的第二锯齿65。第二槽口 86进一步包 括底壁86b,其在厚度方向t位于叶片部72的中间。本实施例中的钥匙71,第一槽口 76在厚度方向t的深度(下文指尺寸D1) 与第二槽口 86在厚度方向t的深度(下文指尺寸D2)的总和与叶片部72的厚 度(下文指尺寸D3)相等。从垂直于图5A水平面的方向看(垂直于第一宽侧 边F3的方向),第一槽口 76和第二槽口 86在叶片部42不互相重叠。也就是, 第一槽口 76和第二槽口 86在宽度方向W互相分离。凸部87在叶片部72的第一槽口 76和第一窄侧边74之间延伸。进一步, 凸部88在叶片部72的第二槽口 86和第二窄侧边75之间延伸。因此,由凸部 87或凸部88在叶片部72的每侧都形成了凹槽。因此,钥匙71与在叶片部两 相对面形成凹槽的钥匙作用相同。除了第一实施例的钥匙11的第(1) , (3) , (4)和(6)的优点,第 二实施例的钥匙71还有以下优点-(1) 钥匙71与图7A和7B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具有在两相对面形成凹槽的第 二钥匙101同等的安全性和便利性。(2) 钥匙71在宽度方向W上包括形成在叶片部72的相对面上的凸部87 和88。因此,两个锯齿39和65不会从叶片部72突起。这改进了叶片部72的 手感。很明显,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内,本 发明可以以其它特定的方式实现。尤其是,本发明可以理解成以下述方式实施。在第一实施例中,制成的钥匙11使第一槽口 54的深度(尺寸Ll)和第二 槽口64的深度(尺寸L2)与叶片部42的厚度相等。然而,如图6所示,制成 的钥匙可以使第一槽口54 (尺寸L1)的深度与第二槽口 64的深度(尺寸L2) 的总和大于叶片部42的厚度(尺寸L3)。在这种情况下,尺寸Ll小于尺寸 L3,尺寸L2小于尺寸L2。第二实施例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修改。在第一实施例中,尺寸L1和尺寸L2相等。然而,尺寸L1和L2也可以不 相等。同样的,在第二实施例中,尺寸D1和尺寸D2大小相等。然而,尺寸D1 和D2也可以不同。在第一实施例中,锯齿39和65相对中心线02左右对称。然而,锯齿39 和65不必要对称。更具体地,第一锯齿39和第二锯齿65形状可以不同。在 这种情况下,保持在圆筒锁12内的片式制栓的数量从8个增加到16个。8个
片式制栓与第一锯齿39配合,剩下的8个片式制栓与第二锯齿65配合。这种 钥匙是不可反转使用的。然而,因为更难复制,这种钥匙的安全级别增加了。第一实施例的钥匙11,两个锯齿39和65都对应圆筒锁12的片式制栓 21-28形成。然而,锯齿39和65可对应圆筒锁的销式制栓制成。第二实施例的钥匙71中,第一槽口 76设在两个壁之间,第一锯齿39沿着 更接近第二窄侧边75的壁(锯齿状壁76a)形成。然而,也可在更接近第一窄 侧边74的第一槽口 76的另一壁上形成锯齿。或者,可除去第一锯齿39,仅在 第一槽口 76上更接近第一窄侧边74的壁上形成锯齿。也可对钥匙71的第二 槽口 86进行同样的修改。在第一实施例中,钥匙11由金属制成。然而,钥匙也可由任何材料,诸 如合成树脂制成。第二实施例的钥匙71也可由任何材料诸如合成树脂制成。现有的例子和实施例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不受所给出的细节限 制,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同范围之内作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入对应圆筒锁的钥匙,包括转子和多个保持在转子内的制栓,所述钥匙包括可插入所述圆筒锁的所述转子的叶片部,其中所述叶片部具有厚度和宽度,所述叶片部包括第一宽侧边;第二宽侧边,在所述叶片部的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宽侧边的相对面;第一窄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宽侧边和第二宽侧边;第二窄侧边,在所述叶片部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窄侧边的相对面,并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宽侧边;第一槽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宽侧边上接近所述第一窄侧边,并在所述叶片部的插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槽口在厚度方向具有深度,并由锯齿状壁和底壁界定,并且所述第一槽口的所述锯齿状壁可与保持在所述圆筒锁的所述转子的所述制栓配合;以及第二槽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宽侧边上接近所述第二窄侧边,并在所述叶片部的插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槽口在厚度方向具有深度,并由锯齿状壁和底壁界定,所述第二槽口的所述锯齿状壁可与保持在所述圆筒锁的所述转子的所述制栓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在宽度方向互相分离,并且所述第一槽口的所述深度与所述第二槽口的所述深度总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叶片部的所述厚度。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钥匙,其中所述叶片部进一步包括第一角部,位于所述第一宽侧边和所述第一窄侧边之间; 第二角部,位于所述第二宽侧边和所述第二窄侧边之间,所述第一槽 口在所述第一角部形成,并且所述第二槽口在所述第二角部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钥匙,其中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互相 对称。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钥匙,其中所述叶片部进一步包括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窄侧边和所述第一宽侧边的所述第一槽口之间 延伸;第二凸部,在所述第二窄侧边和所述第二宽侧边的所述第二槽口之间 延伸。
5. —种锁包括 具有狭槽的筒体;收容在所述筒体内的可转动的转子; 保持在所述转子内的多个可移动制栓;保持在所述转子内的多个弹簧,用来推压所述制栓从所述转子突出, 并进入所述筒体的所述狭槽;以及钥匙,包括插入所述转子的叶片部;其中所述叶片部具有厚度和宽度, 所述叶片部包括第一宽侧边;第二宽侧边,在所述叶片部的厚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宽侧边的相对面;第一窄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宽侧边;第二窄侧边,在所述叶片部的宽度方向,位于所述第一窄侧边的相对 面,并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宽侧边;第一槽口,形成在所述第一宽侧边上接近所述第一窄侧边,并在所述 叶片部的插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槽口在厚度方向具有深度,并由锯 齿状壁和底壁界定,并且所述第一槽口的所述锯齿状壁可与所述制栓相配 合,其形状使得在所述叶片部插入所述转子过程中,与所述制栓相配合时, 克服所述弹簧的力,将所述制栓推出所述狭槽并进入所述转子;以及第二槽口,形成在所述第二宽侧边上接近所述第二窄侧边,并在所述 叶片部的插入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槽口在厚度方向具有深度,并由锯 齿状壁和底壁界定,并且所述第二槽口的所述锯齿状壁可与所述制栓配合, 其形状使得在所述叶片部插入所述转子过程中,与所述制栓相配合时,克 服所述弹簧的力,将所述制栓推出所述狭槽并进入所述转子;其中所述第一槽口和所述第二槽口在宽度方向互相分离,并且所述第 一槽口的所述深度与所述第二槽口的所述深度总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叶片部 的所述厚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叶片部进一步包括第一角部,位于所述第一宽侧边和所述第一窄侧边之间; 第二角部,位于所述第二宽侧边和所述第二窄侧边之间,所述第一槽 口在所述第一角部形成,并且所述第二槽口在所述第二角部形成。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锁,其中所述第一槽口可和所述第二槽口互相 对称。
8. 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其中所述叶片部进一步包括第一凸部,在所述第一窄侧边和所述第一宽侧边的所述第一槽口之间 延伸; 第二凸部,在所述第二窄侧边和所述第二宽侧边的所述第二槽口之间 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很薄的钥匙包括在叶片部(42,72)的两个相对面每个面上的锯齿。所述钥匙与包括转子(13)的圆筒锁对应,所述转子具有保持在其内的制栓(21-28)。用来插入圆筒锁的转子的所述叶片部,包括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宽侧边(F1,F3;F2,F4)和相对的第一、第二窄侧边(51,74;52,75)。第一槽口(54,76)在第一宽侧边形成,第二槽口(64,86)在第二宽侧边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槽口各具有可与制栓配合的锯齿状壁(54a,76a;64a,86a)。第一槽口和第一槽口间隔开,所以不会互相重叠。第一和第二槽口的深度总和(L1,D1;L2,D2)大于或等于叶片部(L3,D3)的厚度。
文档编号E05B29/10GK101128639SQ20058003115
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1日
发明者坂井代育, 片桐寿治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