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带式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18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吊带式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怀抱婴幼儿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背带。
背景技术
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例如公开在JP特开2005-52584号公报、JP特开2004-222828号公报、JP特开2003-47542号公报等中。
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是用于将一块布制的吊带挎于肩并怀抱婴幼儿的背带。由于布制的吊带外观上可形成温柔地包裹婴幼儿的形态,因此,近年来母亲和父亲都很乐于使用。
以往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虽然从外观可以给人以温柔的印象,但对于被怀抱的婴幼儿则未必舒适。
第一,由于是通过柔软的布来对婴幼儿的背部进行包裹来支撑,因此,婴幼儿的脊背有可能不舒畅地弯曲。虽然出生后不久的婴儿进行腹式呼吸,但脊背的较大弯曲可能会妨碍腹式呼吸。
第二,由于仅通过布制的吊带从下方包裹婴幼儿的身体来进行支撑,因此,在被怀抱的婴幼儿活动剧烈时,婴幼儿的身体有可能意外地从吊带滑落。
第三,由于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仅通过被挎于使用者的肩部来进行保持,因此,难于以恰当的姿势来保持被吊带包裹的婴幼儿。
第四,由于以往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仅将布制的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在使用者的肩上进行缠绕系住,因此该联结有可能意外地松开。
因此期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在此基础上,更期望一种能让使用者放心地怀抱婴幼儿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适当保持婴幼儿的姿势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
按照本发明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可挎于肩的布制的吊带本体;靠背部,其具有弯曲刚性,并被配置于上述吊带本体的内面,从而与婴幼儿的背部相抵靠。
根据上述构成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通过具有与婴幼儿的背部相抵靠的靠背部,可以抑制婴幼儿的脊背不舒畅地弯曲。在横抱状态下使用吊带本体时,婴幼儿通过靠背部被基本维持在水平姿势,因此,可通过适当的间隔来使婴幼儿的脸与父母的脸相面对。由此,更易于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靠背部容纳有靠背衬垫。靠背衬垫既可以被固定安装于靠背部,也可以被可取出地容纳于靠背部。如果将靠背衬垫设为可取出,则可以将吊带本体折叠得较小。
优选为,靠背衬垫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并以该弯曲线为边界可弯折地被设置。如果这样将靠背衬垫设为可以弯曲线为边界进行弯折,则即使是在安装有靠背衬垫的状态下,也可将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折叠得较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吊带本体的内面缝制有与靠背部交叉延伸的加固带。该场合下,靠背衬垫的弯曲线位于重叠于上述加固带上的位置。在怀抱着婴幼儿的状态下,靠背衬垫的弯曲线由加固带从下方被支撑,因此靠背衬垫不会有较大弯曲,将婴幼儿的脊背保持于适当姿势。
优选为,在挎于肩的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及另一侧端部,安装有将两者可拆装地连结的扣具。在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及另一侧端部,分别安装有保持扣具的带子。上述加固带以连结一侧端部的带子和另一侧端部的带子的方式延伸。如果将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通过扣具可靠地连结,则可以避免连结被意外地松开的危险。并且,通过设置连结一侧端部的带子和另一侧端部的带子的加固带,可以减少吊带本体破损的可能性。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将靠背衬垫的侧缘部设为具有沿使用者的身体弯曲成凹状的形状。由此,可以稳定靠背衬垫的位置,并稳定地保持位于靠背衬垫上的婴幼儿。
在又一其它实施方式中,靠背衬垫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芯材;被配置于靠背芯材之上的缓冲材料。缓冲材料越过凹状弯曲的靠背芯材的侧缘部绕到靠背芯材的背面。如果设置为该种构成,则可以给使用者的身体以柔软的缓冲材料的触感,因而优选。
在又一其它实施方式中,靠背衬垫包括具有倒梯形形状的上方区域;具有梯形形状的下方区域。由此,位于该靠背衬垫上的婴幼儿能够较为轻松地活动手脚。
在又一其它实施方式中,靠背衬垫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芯材;配置于靠背芯材上的缓冲材料。缓冲材料越过位于使用者的身体侧的靠背芯材的侧缘部,而绕到靠背芯材的背面。如果设置为该种构成,则可以给使用者的身体以柔软的缓冲材料的触感,因而优选。
又一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靠背衬垫包括由具有弯曲刚性的材料构成的芯材部;由覆盖该芯材部的柔软性材料构成的罩部。根据该实施方式,在横抱状态下保持身体较小的婴幼儿时,罩部的宽幅部分从芯材部向上方弯曲的方式弯折。在婴幼儿成长而身体变大时,或者在横抱状态下保持身体较大的婴幼儿时,婴幼儿的脊背位于罩部的宽幅带部上。这样靠背衬垫对应于婴幼儿的身体大小而改变形态,因此可以适当地保持婴幼儿。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2是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状态将靠腹部折返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2所示状态将第一带子向朝向第二带子的方向折返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连结第一带子和第二带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使吊带本体的局部从装饰环中通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靠背衬垫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
图9是图解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连结第一带子和第二带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靠背衬垫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儿童束缚部件的其他例子的图解图。
图13是表示靠背衬垫的其他例子的图解图。
图14是沿图13的线14-14观察的截面图。
图15是表示靠背衬垫的其他例子的图解图。
图16是表示靠背衬垫的其他例子的图解图。
图17是具有负载支撑加固带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解图。
图18是表示具有负载支撑加固带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其他例子的图解图。
图19是表示具有负载支撑加固带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图解图。
图20是表示具有负载支撑加固带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图解图。
图21是具有篷子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解图。
图22是表示具有篷子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其他例子的图解图。
图23是篷子的图解截面图,(a)表示展开状态,(b)表示折叠状态。
图24是图解表示具有手接受部件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
图25是表示具有结合部件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安装状态的图解图。
图26是图解表示具有其他形式的结合部件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
图27是表示具有其他形式的结合部件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
图28是具有隔音部件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解图。
图29是图解表示包括具有隔音部件的头部衬垫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
图30是表示具有隔音部件的头部衬垫的其他例子的截面图。
图31是具有可拆卸的装饰部件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局部立体图。
图32是图解表示具有可作为围巾使用的形式的装饰部件的图。
图33是表示其他形式的装饰部件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装饰部件用作雨披的状态的图。
图35是表示装饰部件用作蚊帐的状态的图。
图36是表示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肩部衬垫的立体图。
图37是具有切口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图解图。
图38是表示包围切口的筒状部件的图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横抱使用的状态。如图所示,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具有可挎于肩的布制的吊带本体10。将吊带本体10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在使用者的肩上或在其附近连结,可在其连结部附近安装装饰环21,并使吊带本体10的局部从装饰环21中通过。
图1表示横抱的状态,但通过适宜地变更吊带本体10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的连结位置,也可在竖抱的状态下怀抱婴幼儿。
图2是将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展开并展现其内面侧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吊带本体10的内面安装有用于束缚婴幼儿的身体的儿童束缚部件30。儿童束缚部件30包括靠胯部31,其被固定安装于吊带本体10的内面,从而支撑婴幼儿的胯部;靠腹部32,其从靠胯部连续延伸,从而与婴幼儿的腹部相抵靠;靠背部33,其被固定安装于吊带本体的内面,从而与婴幼儿的背部相抵靠;护头部34,其从靠背部33弯折,从而保护使用状态下的婴幼儿的头顶部。
图3表示将靠腹部32折返的状态。如图所示,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具有连结吊带本体10和靠腹部32的连结部件。具体而言,连结部件具有一对连结带35,其从靠背部33的两侧边缘延伸出来;一对连结扣36,其被安装在各连结带35上;一对连结环39,其被安装于靠腹部32。在怀抱婴幼儿时,通过将一对连结扣36和一对连结环39连结,由此束缚婴幼儿的身体。
如图3所示,在离开一对连结环39的位置上设置有一对连结环40。这是为了可以对应婴幼儿的身体大小,来选择与连结扣36连结的连结环。婴幼儿的身体较小时,将连结扣36与一侧的连结环39连结,婴幼儿的身体较大时,将连结扣36与另一侧的连结环40连结。
靠胯部31及靠腹部32可以包括具有弹性的材料。具体而言,靠胯部31及靠腹部32例如包括可发挥欲回到平面形状的复原力的衬垫。只要是这种具有弹性的靠胯部31及靠腹部32,则通过连结部件35、36、39来连结靠腹部32和吊带本体10时,靠胯部31及靠腹部32维持较大弯曲的立体形状,因此不会压迫婴幼儿的腹部。
为了较好地保持护头部34的形状,优选在护头部34容纳有护头衬垫。同样,为了能够恰当地保持婴幼儿的脊背,在靠背部33容纳有靠背衬垫41(参照图7)。为了能够将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折叠得较小,优选将靠背衬垫41可取出地容纳于靠背部33。
在横抱状态下使用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时,即,将靠背部33设成基本水平状态使用时,使护头部34从靠背部33的上端弯曲并竖立起来,从而保护婴幼儿的头顶部。在竖抱状态下使用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时,即,在将靠背部33竖立于上下方向的状态下使用时,为了使婴幼儿的头部敞开,而将护头部34折返到靠背部33的背面。
如图7所示,优选靠背衬垫41具有多个通气孔42。并且,靠背衬垫41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弯曲线37及第二弯曲线38,可以这些弯曲线37、38为边界进行弯折。如果在靠背衬垫41上设置弯曲线使其可弯折,则即使是在安装有靠背衬垫41的状态下也可将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折叠得较小。
如图2所示,在挎于肩时所连结的吊带本体10的一侧端部11及另一侧端部1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带子13及第二带子14。图4表示将第一带子13向朝向第二带子14的方向折返的状态。
在第一带子13上安装有扣具的一侧元件即承受件15,在第二带子14上安装有扣具的另一侧元件即插入件16。如图5所示,通过将插入件16安插到承受件15中,由此连结吊带本体10的一侧端部11和另一侧端部12。
如图4所示,在第一带子13上安装有钩扣19、环20及装饰环21。如果将钩扣19与环20连结,则第一带子13的长度变短。从而,可以对应婴幼儿的身体大小,或怀抱方式的变化,来进行钩扣19与环20的连结或分离。
装饰环21是为了装饰而设置的。如图6所示,如果将从吊带本体10的一侧端部细长地延伸出来的部分从装饰环21中通过,则可以隐藏第一带子13、第二带子14、承受件15及插入件16等而从外面观察不到,因此提高外观上的美感。对此,参照图1便可得知。
如图2所示,在吊带本体10的内面缝制有以连结第一带子13和第二带子14的方式延伸的第一加固带17及第二加固带18。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来设置有第一加固带17和第二加固带18,且位于这些加固带17、18之间的吊带本体部分由网状材料22制作。因此,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具有优良的通气性。
由图2可知,靠背衬垫41(图7)的第一及第二弯曲线37、38,分别位于重叠于第一及第二加固带17、18上的位置。因此,在怀抱婴幼儿的状态下,由第一及第二加固带17、18从下方支撑的靠背衬垫41不发生弯曲,因此可将婴幼儿的脊背维持在适当的姿势。
图1~图7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但也可实施各种修改。使用图8~图35说明其中几个修改事项。
图8所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00是可挎于使用者的右肩的背带。为使其更加适合这种使用状态,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使与使用者身体接触一侧的吊带本体的侧缘101向内侧略微凹陷式地弯曲。这样的话,可以减小与使用者身体接触一侧的吊带本体部分的体积增大。
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良好的通气性,在考虑强度的同时,在吊带本体的多处设置有通气窗102、103。在通气窗102、103上张设例如网状材料。通气窗102设在位于婴幼儿的头部两侧的部分,通气窗103设在位于婴幼儿身体两侧的部分。
图8所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00进一步具有辅助带104,该辅助带连结挎于肩的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和与该部分较近一侧的靠背部或靠胯部的侧部。具体而言,辅助带104的一侧端104a与安装在第一带子13上的环状带105可拆卸地连结,该第一带子13被安装在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另一侧端104b与安装在吊带本体的外面上的环状带106可拆卸地连结,该吊带本体位于靠背部33或靠胯部31的背面。如图9所示,通过具有辅助带104,在横抱状态下使用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00时,可使靠背部33稳定地保持在水平状态。
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安装于第一带子13的承受件15与安装于第二带子14的插入件16的连结状态被意外地解除的危险,在第一带子13上安装有环状部件107。如果将该环状部件107定位于使其与插入件16卡合的位置,则即使承受件15与插入件16的连结被意外松开,也可维持第一带子13和第二带子14的连结状态,因此安全性上良好。
图11表示靠背衬垫的其他例子。图示的靠背衬垫110具有具有一定刚性的芯材部111;覆盖该芯材部111且由柔软材料构成的罩部112。芯材部111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弯曲线113和第二弯曲线114。如图所示,芯材部111包括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的上部区域;和位于该上部区域的下方且具有小于上部区域的宽度尺寸的下部区域。芯材部111的下部区域的两侧边缘111a以宽度变小的方式向内侧倒退,由此位于该部分的罩部112a形成略微宽幅的带部。在横抱状态下保持身体较小的婴幼儿时,罩部112的宽幅带部112a从芯材部111向上方弯曲并弯折。在婴幼儿成长而身体变大时,婴幼儿的脊背则位于罩部112的宽幅带部112a之上。根据图11所示的靠背衬垫110,由于可对应婴幼儿的身体大小来改变形态,因此可以适当地保持婴幼儿。
图12是在吊带本体的内面安装儿童束缚部件的其他例子。图示的儿童束缚部件130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部133;从靠背部133连续延伸的靠胯部131;从靠胯部131连续延伸的靠腹部132。该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在于靠腹部132的形状。即,靠腹部132具有从与靠胯部131的边界向两侧大大伸出的形状。挂有未图示的连结部件的钩扣(图2~图4中的钩扣36)的连结环134,位于靠腹部132的大大伸出的两侧部。因此,可使用于连结处的金属件等不接触到婴幼儿的大腿。
图13及图14表示容纳于吊带本体的内面的靠背部内的靠背衬垫的其他例子。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衬垫140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芯材141;被配置于其上的柔软的缓冲材料142;将这些覆盖的罩部143。如图所示,位于使用者的身体侧的靠背衬垫140的侧缘部140a,具有沿使用者的身体弯曲成凹状的形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靠背芯材141、缓冲材料142、以及罩部143均具有凹状弯曲的形状,但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仅使靠背芯材141具有凹状弯曲的形状,柔软的缓冲材料142以及罩部143则不具有此种凹状弯曲的侧缘部,而呈直线状。
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靠背衬垫140为了能使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折叠得较小,而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弯曲线144、145,并被设置成可以该弯曲线为边界进行弯折。优选为,在吊带本体的内面缝制有与靠背部交叉延伸的加固带,靠背衬垫140的弯曲线144、145位于重叠于该加固带上的位置。
如图14所示,柔软的缓冲材料142越过凹状弯曲的靠背芯材141的侧缘部,并环绕至靠背芯材的背面。这样的话,可以给予使用者的身体以柔软的缓冲材料142的触感,因此优选。
图15及图16分别表示其他方式的靠背衬垫。出生后不久的婴儿胳膊弯曲成W字状,而腿弯曲成M字状。如果从侧方压迫该种姿势的话,婴儿会感到不舒服,在极端的情况下,还有引发髋关节脱臼的危险。于是,为了使被包裹于吊带本体内的婴儿能够较为轻松地活动手脚,靠背衬垫150及153分别包括具有倒梯形形状的上方区域;具有梯形形状的下方区域。
具体而言,图15所示的靠背衬垫150具有弯曲刚性,且形成为中央区域的两侧向内侧凹陷的形状。上方区域具有宽幅且圆滑的曲线状轮廓。下方区域也同样具有宽幅且圆滑的曲线状轮廓。并且,靠背衬垫150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151、152。优选为,缝制于吊带本体的加固带与弯曲线151、152重叠并延伸。
图16所示的靠背衬垫153具有弯曲刚性,并包括具有倒梯形形状的上方区域;具有长方形形状的中央区域;具有梯形形状的下方区域。并且,靠背衬垫153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154、155。优选为,缝制于吊带本体的加固带与弯曲线154、155重叠并延伸。
与图13及图14所示的靠背衬垫140相同,靠背衬垫150、153也可以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芯材;配置于其上的柔软的缓冲材料。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特征之一,在于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具有负载支撑加固带。图17图解所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可挎于肩的布制的吊带本体160;负载支撑加固带161,其被安装于吊带本体160上,且在从下方支撑包裹于该吊带本体中的婴幼儿的区域延伸。负载支撑加固带161将被挎于肩的吊带本体160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连结,而形成圈状延伸的圈带的形态。在负载支撑加固带161的中途位置安装有与加固带161的两端可拆卸地连结的扣具162。通过具有可从下方支撑婴幼儿负载的负载支撑加固带161,可以稳定地保持被包裹在吊带本体160中的婴幼儿。
并且,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加固带17、第一带子13及第二带子14形成构成圈带形态的负载支撑加固带。
图18图解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图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吊带本体165;对吊带本体165的边缘部进行加固的加固缘部166;两端与加固缘部166连接的负载支撑加固带167。
图19图解表示又一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与图18的实施方式相同,图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吊带本体170;加固缘部171;负载支撑加固带172。在该实施方式中,加固缘部171在对吊带本体170的主要缘部进行加固,而且以包围接受婴幼儿的区域的上方的方式环状延伸。负载支撑加固带172的两端与环状延伸的加固缘部171连接。
图20图解表示又一其它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图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吊带本体175;圈带部176,其连结挎于肩的吊带本体175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并圈状延伸;分支带部177,其从圈带部176分支,并在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区域延伸。圈带部176及分支带部177用作负载支撑加固带。
图21图解表示具有篷子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图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优选具有如上所述特征的构成。
图21所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可挎于肩的布制的吊带本体180;篷子183,其被安装于吊带本体180上,从而覆盖被吊带本体180包裹的婴幼儿的头部的上方区域。在吊带本体180上缝制有用作负载支撑加固带的圈带部181及分支带部182。圈带部181连结挎于肩的吊带本体180的一侧端部和另一侧端部并圈状延伸,分支带部182从圈带部181分支并在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区域延伸。
篷子183优选具有拱形形状,且其两端与负载支撑加固带连接。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篷子183的两端与分支带部182连接。这样,通过使篷子183的两端与负载支撑加固带连接,可以稳定地维持篷子183的形状。
拱形形状的篷子183具有窗部184和开闭该窗部184的护罩185。在窗部184处也可以张设网状材料。篷子183在具有防晒功能的基础上,还具有调节婴幼儿接受空间的亮度的功能。欲使婴幼儿接受空间变亮,则将篷子折叠而大大敞开婴幼儿接受空间的上方。欲使婴幼儿接受空间变暗,则将篷子展开为拱形形状而局部封闭婴幼儿接受空间的上方区域。
通过篷子183具有窗部184及护罩185,因此可以分阶段来调节婴幼儿接受空间的亮度。
图22图解表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吊带本体180、圈带部181、分支带部182、篷子190。篷子190具有拱形形状,其两端与用作负载支撑加固带的分支带部182连接。
参照图23详细说明篷子190。篷子190包括第一篷子布191,其由相对具有刚性的材料构成,且形成拱状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二篷子布192,其由相对具有柔性的材料构成,且与第一篷子布191邻接,并形成拱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三篷子布193,其由相对具有刚性的材料构成,且与第二篷子布192邻接,并形成拱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二篷子布192的厚度小于第一篷子布191及第三篷子布193。
图23(a)表示篷子190的展开状态,图23(b)表示篷子190的折叠状态。在篷子190的折叠状态下,第一篷子布191与第三篷子布193重叠在一起。具有柔性的第二篷子布192被夹持在互相重叠的第一篷子布191和第三篷子布193之间。根据该实施方式,在由具有刚性的材料构成的两个篷子191、193之间,存在由具有柔性的材料构成的篷子192,因此可将篷子190折叠得较小,而且可以稳定地维持折叠状态。
图23所示的篷子190可以作为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篷子来利用,但也可适用于其他的育儿器具。例如,可以适用于育儿车,汽车用儿童安全座椅,室内用育儿椅,床等的具有婴幼儿接受空间的育儿器具。
出生六个月左右的婴儿的眼睛的焦点据说为25cm~30cm左右。因此,父母的脸与婴儿的脸的间隔为25cm~30cm左右时,婴儿可以认识到父母的脸。为了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父母的眼睛与婴儿的眼睛的间隔以接近25cm~30cm左右为宜。于是,关于具有篷子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优选将篷子顶点的位置与婴儿的脸的距离设为25cm~30cm左右。关于此种尺寸的婴幼儿襁褓带,父母在看婴儿的脸时,只要把脸靠近到篷子的顶点附近,婴儿就可以认识到父母的脸。这样,可以实现父母与婴儿之间的眼(eye)对(to)眼(eye)的关系。如果在婴幼儿襁褓带及篷子的外面实施上述的眼对眼的线或设计的话,使用者则可以认识到实现眼对眼关系的适当距离,而积极地将脸靠近到该距离的位置(篷子的顶点位置)上,因此可以进一步培养母子之间的爱。
图24图解表示设法使使用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母亲或父亲能够轻松地支撑婴幼儿的实施方式。图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布制的吊带本体200,其以挎于使用者的肩部的状态包裹并保持婴幼儿的身体;手接受部件201、203,其具有接受使用者的手的接受部,并被设置在吊带本体200的外面上。一侧的手接受部件201位于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臀部的位置。另一侧的手接受部件203位于支撑婴幼儿的脊背的位置。
手接受部件只要具有接受使用者的手的接受部,则可以是各种形式。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位于支撑婴幼儿的臀部的位置的一侧的手接受部件201具有手套的形态。如图所示,如果将手接受部件201设成连指手套的形态,则手可以简单地插入。位于支撑婴幼儿脊背的位置的另一侧的手接受部件203具有带的形状,从而可以横向将手插入。
使用者例如将右手插入到连指手套形态的手接受部件201中来从下方支撑婴幼儿的臀部,且左手插入到带状的手接受部件203中来支撑婴幼儿的脊背。在外部气温高的季节里,连指手套形态的手接受部件201可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于是,也可以设置带状的手接受部件202,从而使其重叠于连指手套形态的手接受部件201之上。这样的话,在炎热的季节里,使用者可将手插入到连指手套201和带202之间。
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被挎于使用者的肩部来使用。此时,使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与使用者的身体紧密接触有时会较为安全。于是,在图25~图2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具有连结吊带本体和使用者的腰部的结合部件。
具体而言,图25所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布制的吊带本体210,其以挎于使用者肩部的状态包裹并保持婴幼儿的身体;结合部件211,其连结吊带本体210和使用者的腰部。结合部件211是被缠绕于使用者的腰部的腰带或细腰带,并被安装在位于接近使用者腰部的区域的吊带本体210的外面上。
图26图解所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具有圈状部件216,该圈状部件作为结合部件被安装在接近使用者腰部的区域的吊带本体215的外面上。例如,将使用者的裤带217从圈状部件216中通过,由此可以使吊带本体215与使用者的腰部紧密接触。并且,图26表示横抱状态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为了在竖抱状态下也能使用圈状部件216,也可以相对吊带本体215可旋转地安装圈状部件216。
如上所述,也可以通过改变一个结合部件的朝向来对应横抱及竖抱,但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也可以包括用于横抱时的横抱用结合部;用于竖抱时的竖抱用结合部。
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对,图27表示安装有竖抱用结合部218的例子。竖抱用结合部218是用于使裤带219从中通过的圈状部件或带状部件,并被安装于靠胯部31的背面。
为了保护被吊带本体包裹的婴幼儿远离噪音,也可以在吊带本体上安装隔音部件。图28图解所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可挎于肩的布制的吊带本体220;隔音部件221,其以位于接近由吊带本体220包裹的婴幼儿的双耳的位置的方式,被配置于吊带本体220的内面。隔音部件221既可以被固定安装于吊带本体220,也可以被拆卸自由地安装。
图29表示具有隔音部件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其它例子。图示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吊带本体230;头部衬垫232,其被配置于吊带本体230的内面上,并保护婴幼儿的头部;靠背部231,其具有弯曲刚性,并与婴幼儿的背部相抵靠地配置于吊带本体230的内面。头部衬垫232在与婴幼儿的两侧头部接近的位置上具有立壁232a,该立壁232a中包括隔音部件。并且,虽然未图示,头部衬垫232也可以包括用于接受婴幼儿后头部的具有凹部的枕头,还可以包括从背后支撑婴幼儿颈部的隆起部。
图30表示具有隔音部件的头部衬垫235的其它例子。图示的头部衬垫235包括枕头236,其在两侧部具有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山部237;一对立壁239,其接近婴幼儿的两侧头部。各立壁239包括隔音部件。各立壁239的底面具有截面为半圆形状的凹部,并位于各山部237之上。通过连结带240来进行各立壁239与各山部的连结。具体而言,连结带240的一侧端部240a被固定于立壁239的内侧侧面,另一侧端部240b从枕头236的孔238中通过绕过山部237的下面,并通过搭扣带可拆装地与立壁239的外侧侧面连接。在该头部衬垫235中,如图30中的假想线所示,可以变更立壁239的立起角度。因此,根据需要,可以敞开或封闭婴幼儿的两侧。
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包括可挎于肩的布制的吊带本体;扣具,其将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与另一侧端部可拆装地连结。图31是对图10的实施方式施加了略微变形的图。具体而言,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具有装饰部件251,该装饰部件以覆盖扣具的方式延伸,且通过例如拉链250而与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可拆卸地连结。如果准备多种形态各异的装饰部件251的话,则通过对其适当选择来使用,可以欣赏到设计上的变化。图32表示从吊带本体卸下的装饰部件251,其具有可用作围巾的形态。
如果如上所述地将装饰部件251设置成可从吊带本体拆卸的话,则即使在婴幼儿成长后不需要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的阶段中,也可以作为能够持续维持婴幼儿期记忆的记忆传承品进行保存。
图33表示可拆卸的装饰部件的保持结构的其它例子。在被挎于肩的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及另一侧端部上,分别安装有用于保持扣具15、16的带子13、14。在一侧的带子13上安装有用于使装饰部件260通过的装饰环21。在该实施方式中,装饰部件260通过装饰环21与吊带本体可拆装地连接。为了稳定地保持装饰部件260的上部,优选在一侧的带子13上安装用于使装饰部件260通过的环261。
图34及图35表示可拆卸的装饰部件的其它例子。这些图所示的装饰部件270、280具有可以覆盖被吊带本体包裹的婴幼儿的上方空间的形态。图34所示的装饰部件270具有可用作雨披的形态,图35所示的装饰部件280具有可用作蚊帐的形态。
图36是对图10的实施方式施加了略微变形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具有位于扣具下方的柔软的肩部衬垫300。具体而言,肩部衬垫300具有比第一带子13的宽度更宽的宽度尺寸,并被安装于第一带子13的背面。肩部衬垫300既可以固定安装于第一带子,也可以通过搭扣带可装卸地安装。如图示的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具有柔软的肩部衬垫300,可以防止扣具或带子13、14直接碰到使用者的颈部或肩部,因此对使用者来讲成为一种使用方便舒适且对身体刺激较小的婴幼儿襁褓带。
图37是对图17的实施方式施加了略微变形的图。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具有布制的吊带本体160,该吊带本体在被挎于使用者的肩部的状态下包裹并保持婴幼儿的身体。在该吊带本体160上,设置有用于将使用者的手插入到内部的切口301。通过设置这样的切口301,使用者可以将手从切口301插入到吊带本体160的内部,从而可以直接触摸到婴幼儿的身体来感觉婴幼儿的温暖,因此可以放心地怀抱婴幼儿。对于婴幼儿而言,通过母亲等的手直接接触到身体,可以有安心感。这样,切口301为母子之间的肌肤接触提供了方便。
优选为,吊带本体160具有负载支撑加固带161,该加固带以从下方支撑包裹于该吊带本体中的婴幼儿的区域延伸的方式,被安装于吊带本体。为了避免因设置切口301而降低吊带本体160的强度,优选沿加固带161设置切口301。
进一步优选为,为了防止贼风从切口301侵入到吊带本体160的内部,将图38所示的布制的筒状部件302安装在吊带本体160的内面。筒状部件302呈包围切口301的开口边缘的形状。使用者的手从该筒状部件302中通过并进入到吊带本体160的内部。
以上,参照

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既可以对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进行任意组合,也可以对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者均等的范围内,施加各种的修改或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挎于肩的布制的吊带本体;靠背部,其具有弯曲刚性,并被配置于上述吊带本体的内面,从而与婴幼儿的背部相抵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部容纳有靠背衬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衬垫可取出地容纳于上述靠背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衬垫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弯曲线,并以该弯曲线为边界可弯折地被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吊带本体的内面缝制有与上述靠背部交叉延伸的加固带,上述靠背衬垫的弯曲线位于重叠于上述加固带上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在挎于肩的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及另一侧端部,安装有将两者可拆装地连结的扣具,在上述吊带本体的一侧端部及另一侧端部,分别安装有保持上述扣具的带子,上述加固带以连结上述一侧端部的带子和上述另一侧端部的带子的方式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部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衬垫,位于使用者的身体侧的上述靠背衬垫的侧缘部具有沿着使用者的身体的线凹状弯曲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衬垫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芯材;被配置于上述靠背芯材之上的缓冲材料,上述缓冲材料越过凹状弯曲的上述靠背芯材的侧缘部绕到靠背芯材的背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部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衬垫,上述靠背衬垫包括具有倒梯形形状的上方区域;具有梯形形状的下方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衬垫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芯材;被配置于上述靠背芯材之上的缓冲材料,上述缓冲材料越过位于使用者的身体侧的靠背芯材的侧缘部,并绕到该靠背芯材的背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其特征在于,上述靠背部包括具有弯曲刚性的靠背衬垫,上述靠背衬垫包括由具有弯曲刚性的材料构成的芯材部;由覆盖该芯材部的柔软性材料构成的罩部,上述芯材部包括具有规定宽度尺寸的上部区域;位于该上部区域的下方且具有宽度尺寸小于上述上部区域的宽度尺寸的下部区域,上述罩部在上述下部区域的两侧具有宽幅带部。
全文摘要
吊带式婴幼儿襁褓带(1)包括可挎于肩的布制的吊带本体(10);靠背部(33),其具有弯曲刚性,并被配置于上述吊带本体的内面,从而与婴幼儿的背部相抵靠。
文档编号A47D13/02GK1935059SQ200610152309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1日
发明者葛西健造, 西藏深雪, 加屋荣美子 申请人:阿普丽佳育儿研究会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