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04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襁褓背带,特别是涉及可对应横抱和竖抱两种状态的婴幼儿襁褓背带。
背景技术
作为在携抱婴幼儿步行时使用的婴幼儿襁褓背带,优选的是配合婴儿成长来变更其携抱方式的背带。在脑袋挺直之前的婴儿期间,优选的是让婴儿躺着的状态即横抱方式。另一方面,在脑袋挺直且身体变大后的阶段,优选的是背着或竖抱的方式。
采用横抱的方式携抱婴儿时,从安全的角度不宜将婴儿的头顶部露出。为此,适合横抱的方式的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场合,通常具有围住婴儿的头顶部的立壁。而适合背着或竖抱的方式的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场合,所述的立壁的存在则成为障碍物。
如上所述的可实现横抱方式和竖抱方式的两种状态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已被提出有多种方案。
日本专利特开2003-401号公报(专利文献1)对于如横抱、背着、抱着等多个携抱方法,公开有可提供与携抱方法相应的安全性、舒适性的带垫片的婴幼儿背带(婴幼儿襁褓背带)。在该公报所公开的婴幼儿背带(婴幼儿襁褓背带)中,在背带主体(婴幼儿襁褓背带)之外,另外备有两种垫片,可对应婴儿的成长阶段,分别使用这两种垫片。具体地说,在脑袋挺不直的婴儿期间,使用具有覆盖婴儿头部的立壁状的保护部的垫片。另一方面,对于脑袋挺直且身体变大了的婴幼儿,使用没有保护部的垫片。
日本专利特开2000-245581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配合孩子的成长从婴儿到幼儿均可使用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在该公报所公开的婴幼儿襁褓背带中,在婴幼儿襁褓背带主体之外,另外备有具有围住婴儿的头部周围的侧面直立部的婴儿用头部保持件、以及不具有侧面直立部的幼儿用头部支撑件,以对应婴幼儿的成长阶段分别使用这两种部件。具体地说,在以横抱方式携抱身体小的婴儿时,在婴幼儿襁褓背带主体安装具有侧面直立部的婴儿用头部保持件。另一方面,在以竖抱方式携抱身体较大的幼儿时,拆下婴儿用头部保持件,取而代之地,在婴幼儿襁褓背带主体安装幼儿用头部支撑件。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40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245581号公报在日本专利特开2003-401号公报及特开2000-245581号公报中公开的婴幼儿襁褓背带中,均在婴幼儿襁褓背带之外,另外备有两种部件,并对应婴幼儿的成长阶段,分别使用这两种部件。
考虑使用简便和成本问题,部件数目以少为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部件数目少且可变更方式的婴幼儿襁褓背带。
基于本发明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具有用于支承婴幼儿的背部的靠背部、用于支承婴幼儿头部的且位于靠背部的上方的头部支撑部、从头部支撑部的两侧部向侧方伸出的一对侧方伸出部、与靠背部的两侧边缘相连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形成构件、以及将一对侧方伸出部的前端与一对侧部形成构件可离合地连接的连接装置。头部支撑部被设置成,在维持由连接装置连接的状态下,可在靠背部的背面折返。
根据上述结构,如果折返头部支撑部,因为位于比靠背部更上方的区域被敞开,所以在竖抱或背着身体大的婴幼儿时,头部支撑件的存在就不会成为障碍。
所述连接装置,优选包括调节带,所述调节带是长度可调地连接侧方伸出部与侧部形成构件的调节带。在将该调节带调整到相对较长时,头部支撑部沿与靠背部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将该调节带调整到相对较短时,头部支撑部相对于靠背部呈竖立的形态。在身体较小的婴儿的情况下,优选使头部支撑部相对于靠背部呈竖立的状态,以横抱方式携抱婴儿。在身体变大后的阶段,优选使头部支撑部沿与靠背部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以竖抱或背着的状态携抱婴幼儿。
靠背部,优选包括在背面侧形成袋状部分的背面罩、可取出或放入地安装在背面罩下方的靠背板。在拆下靠背板的状态下,靠背部的上方部分与头部支撑部一起以在靠背部的下方部分的背面上重叠的方式可折返。如按这样折返的话,由于靠背部的上方被大大敞开,所以可形成例如适合于将婴幼儿面朝前方而竖抱时的方式。为了给这样的折返提供方便,优选靠背部包括在靠背部的上方沿宽度方向伸展的第一衬垫部、以及与第一衬垫部的下面邻接且沿宽度方向伸展的第二衬垫部。第一衬垫部与头部支撑部一起可以在第二衬垫部的背面上重叠的方式折返。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婴幼儿襁褓背带具有固定于一对侧部形成构件上且沿上下方向伸展的第一带构件和第二带构件。第一带构件和第二带构件在支承婴幼儿的胯部的靠胯部上交叉。第一带构件的一端和第二带构件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在其两端相互卡合的连接件,第二带构件的一端和第一带构件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在其两端相互卡合的连接件。


图1是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展开状态的图,表示内侧的面。
图2是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展开状态的图,表示外侧的面。
图3是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展开状态的图,表示拆下靠背垫的状态。
图4是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一使用方式的图,表示头部支撑部沿与靠背部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状态。
图5是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另一使用方式的图,表示头部支撑部对于靠背部而竖起的状态。
图6是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另一使用方式的图,表示将头部支撑部向靠背部的背面侧折返的状态。
图7是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另一使用方式的图,表示将靠背部的上方部分与头部支撑部一起折返的状态。
图8是表示横抱方式的图。
图9是表示面对面竖抱方式的图。
图10是表示将头部支撑部折返而形成面对面竖抱方式的图。
图11是表示背着的方式的图。
图12是表示将头部支撑部折返而形成背着的方式的图。
图13表示婴幼儿面向前方的竖抱状态。
图14是表示头部支撑部及靠背部的断面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将头部支撑部竖立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6是表示将头部支撑部以在靠背部的背面上重叠的方式折返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17是表示将头部支撑部和靠背部的上部区域以在靠背部的下方区域的背面上重叠的方式折返的状态的断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1靠前部 2靠胯部 3靠背部4头部支撑部 5侧方伸出部 6侧部形成构件61侧壁形成部 62肩背带部 7调节带8连接件 9长度调节件 10扣环11背面罩 12靠背板13第一带构件14第二带构件 15、16搭扣带17连接插入件18连接承受件 19钩扣 31第一衬垫部32第二衬垫部 33上部靠背芯部件41头部支撑芯部件 42头部支撑衬垫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展开状态的图,图1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内侧的面,图2表示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外侧的面。图3表示拆下靠背板12的状态。
图4表示头部支撑部4沿与靠背部3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的使用方式,图5表示头部支撑部4相对于靠背部3而竖起的使用方式。图6表示将头部支撑部4在靠背部3的背面侧折返的状态,图7表示将头部支撑部4和靠背部3的上方部分折返的状态。
图8~图13表示携抱婴幼儿的各种方式。图8表示横抱状态,图9表示母亲与婴幼儿面对面的竖抱状态。图10表示从图9所示状态将头部支撑部4折返的状态。图11表示背着的状态。图12表示从图11的状态将头部支撑部折返的状态。图13表示婴幼儿面向前方的竖抱状态。
主要参照图1和图2,说明婴幼儿襁褓背带的结构。
图示的实施方式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基本上由一体化的1个构件组成,且可实现各种婴幼儿的携抱方式。具体地说,婴幼儿襁褓背带具有支承婴幼儿腹部的靠前部1、与靠前部1连接且支承婴幼儿的胯部的靠胯部2、与靠胯部2连接且支承婴幼儿的背部的靠背部3、与靠背部3连接且支承婴幼儿头部的头部支撑部4、从头部支撑部4的两端部向侧方伸出的一对侧方伸出部5、与靠背部3的两侧缘连接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形成构件6、以及将一对侧方伸出部5的前端与一对侧部形成构件6可离合地连接的连接装置。
各侧部形成构件6包括位于靠背部3的侧部且支承婴幼儿的侧部的侧壁形成部61、以及从靠背部3的上端向上方伸展的肩背带部62。
婴幼儿襁褓背带具有固定于一对侧部形成构件6上且沿上下方向伸展的第一带构件13和第二带构件14。第一带构件13和第二带构件14在靠胯部2上交叉。第一和第二带构件13、14,其上下端越过肩背带部62和靠胯部2长长地伸展,且在其两端具有连接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带构件13,在其上端具有连接插入件17,第二带构件,在其下端具有与第一带构件13的连接插入件17卡合的连接承受件18。同样,第二带构件14,在其上端具有连接插入件17,第一带构件13,在其下端具有与第二带构件14的连接插入件17卡合的连接承受件18。
将一对侧方伸出部5的前端与一对侧部形成构件6可离合地连接的连接装置,包括从一对侧方伸出部5的前端突出且伸展的调节带7、以及插通调节带7且设置于一对带构件13、14上的连接件8。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8具有在婴幼儿襁褓背带的背面上露出且插通调节带7的带通孔。连接件8也可以是可里外反转的结构。
从图2和图3可知,在调节带7上,安装有长度调节件9。调节带7的前端在穿过连接件8的带通孔后,再穿过长度调节件9。通过调节穿过长度调节件9的前端部分的长度,可自由地改变调节带的长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靠背部3的背面的两侧部安装扣环10。对应于此,在靠前部1的前端部分的两侧部,安装有与扣环10可离合地卡合的钩扣19。
如图3所示,靠背部3包括在背面侧形成袋状部分的背面罩11、以及可拿出放入地装在背面罩11下方的靠背板12。图1和图2表示安装有靠背板12的状态,图3表示拆下靠背板12的状态。背面罩11的前端,通过互相接合的搭扣带15和16,来可关闭其开口部。在背面罩11下方收纳有靠背板12的状态下,靠背部3的刚性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在拆下靠背板12的状态下,可将靠背部3的上方部分向背面侧折返。
另外,头部支撑部4和一对侧方伸出部5,在其内部具有衬垫等的比较有刚性的构件,发挥规定的保形性。头部支撑部4可相对于靠背部3弯曲,另外一对侧方伸出部5可相对于头部支撑部4弯曲。
图14表示头部支撑部4和靠背部3的断面构造的一个例子,图15~图17表示头部支撑部4和靠背部3的方式的变化。如图所示,头部支撑部4具有头部支撑芯部件41、以及配置于其上的头部支撑衬垫42。靠背部3具有在其上方区域沿宽度方向伸展的上部靠背芯部件33、其上的第一衬垫部31、以及与第一衬垫部31下面邻接且沿宽度方向伸展的第二衬垫部32。靠背部12位于第一衬垫部31和第二衬垫部32的背后,且其上部位于第一衬垫部31和上部靠背芯部件33之间。
图15所示方式可通过调节调节带7的长度来得到。即如果将调节带7的长度缩短,头部支撑部4从靠背部3的上缘竖起。
在图16所示方式中,头部支撑部4在靠背部3的背面上折返。在图17所示方式中,靠背板12被拆下,包含上部靠背芯部件33和第一衬垫部31的靠背部上部区域与头部支撑部4一起以在靠背部3的下方的区域上重叠的方式折返。
再者,以不拆下靠背板12且将其位置向下方挪动的方式,也可将靠背部上部区域与头部支撑部一起向靠背部3的下方的区域上折返。另外,由于第一衬垫部31、第二衬垫部32和上部靠背芯部件33发挥一定程度的保形性,所以也可不具有靠背板12。
下面就婴幼儿襁褓背带的各种使用方式进行说明。
图4表示伸长从一对侧方伸出部5伸展的调节带7的长度的状态。在靠前部1安装的钩扣19与扣环10卡合。在图4所示状态中,头部支撑部4沿与靠背部3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图9所示的面对面竖抱、或如图11所示的背着时,为图4所示的使用方式。
图5表示缩短从一对侧方伸出部5的前端伸展的调节带7的长度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呈头部支撑部4相对于靠背部3竖起的状态。在图8所示的横抱时,为图5所示的使用方式。由于竖起的头部支撑部4和一对侧方伸出部5围住婴幼儿的头部周围,所以从安全角度来看较为理想。
图6表示在连接了调节带7和连接件8的状态下,以将头部支撑部4在靠背部3的背面上重叠的方式折返的状态。在如图10所示面对面竖抱身体大的婴幼儿时,或如图12所示背着时,为图6所示的使用方式。由于通过折返头部支撑部4,而使位于比靠背部3更上方的区域敞开,所以头部支撑部4的存在不会成为障碍。
图7表示在连接了调节带7与连接件8的状态下,拆下靠背板12,将靠背部3的上方部分与头部支撑部4一起以在靠背部3的下方部分的背面上重叠的方式折返的状态。如图13所示,在将婴幼儿面向前方竖抱时,为图7所示的使用方式,将婴幼儿的脸前方的视野大大开放。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对于图示的实施方式,在与本发明相同的范围内,或均等的范围内,可施加各种修正或变更。
本发明可被有效地用于可对应横抱和竖抱两种状态的婴幼儿襁褓背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幼儿襁褓背带,具有用于支承婴幼儿的背部的靠背部;用于支承婴幼儿的头部且位于所述靠背部的上方的头部支撑部;从所述头部支撑部的两侧部向侧方伸出的一对侧方伸出部;与所述靠背部的两侧边缘相连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形成构件;以及将所述一对侧方伸出部的前端与所述一对侧部形成构件可离合地连接的连接装置,所述头部支撑部被设置成,在维持由所述连接装置连接的状态下,可在所述靠背部的背面折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调节带,该调节带是长度可调地连接所述侧方伸出部和所述侧部形成构件的调节带,在将所述调节带调整到相对较长时,所述头部支撑部沿与所述靠背部基本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将所述调节带调整到相对较短时,所述头部支撑部相对于所述靠背部呈竖立的形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包括在背面侧形成袋状部分的背面罩、以及可取出或放入地安装在所述背面罩下方的靠背板,在拆下所述靠背板的状态下,所述靠背部的上方部分,可以与头部支撑部一起在所述靠背部的下方部分的背面上重叠的方式折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包括在靠背部的上部沿宽度方向伸展的第一衬垫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衬垫部下面邻接且沿宽度方向伸展的第二衬垫部;所述第一衬垫部可以与所述头部支撑部一起在所述第二衬垫部的背面上重叠的方式折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所述一对侧部形成构件上且沿上下方向伸展的第一带构件和第二带构件;所述第一带构件和第二带构件在支承婴幼儿的胯部的靠胯部上交叉;所述第一带构件的一端和第二带构件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在其两端相互卡合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带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带构件的另一端分别具有在其两端相互卡合的连接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部件数目少且可变更方式的婴幼儿襁褓背带。婴幼儿襁褓背带具有用于支承婴幼儿的背部的靠背部(3)、支承婴幼儿的头部且位于靠背部(3)的上方的头部支撑部(4)、从头部支撑部(4)的两侧部向侧方伸出的一对侧方伸出部(5)、与靠背部(3)的两侧边缘相连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侧部形成构件(6)、以及将一对侧方伸出部的前端与一对侧部形成构件可离合地连接的连接装置(7、8、9)。头部支撑部(4)被设置成,在维持由连接装置连接的状态下,可在靠背部(3)的背面折返。
文档编号A47D13/00GK1720842SQ20051008042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2日
发明者葛西健造, 西蔵深雪 申请人:阿普丽佳育儿研究会阿普丽佳葛西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