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05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动机构,特别是一种插芯类门锁中实现逃生功能的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插芯门锁的逃生功能是指在门内转动把手使得斜舌和方舌一起缩回而开锁的功能。鉴于人身安全上的需求(如消防要求),这类门锁广泛使用于公共场所的门禁系统,同时也非常适合于卫浴间的民用锁具。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插芯门锁中,带逃生功能的机构都比较复杂,而且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这给工厂的生产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其具有零件数量少、机构可靠性高、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联动机构包括一凸轮组件,其包括凸轮板、转动圈及凸轮圈,凸轮板上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设有两条方榫边,转动圈设有三个圆柱体台阶,该转动圈中间为方形通孔,中间的大圆柱体上设有方榫凸台,用于联接凸轮板,转动圈的上下面设有两个沉孔台阶,外侧为凸轮头部,两个沉孔台阶可套入转动圈;一非完全齿轮副组件,其包括主动轮及从动轮,主动轮的中心孔为十字槽通孔,上下设有两个圆环形台阶作为转动支点,从动轮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带圆柱台阶的芯轴,上下对称,其中一个齿形顶面铆接一个圆柱销钉,齿轮的基圆上设有一个半圆形凸台,中心为圆柱小孔,定位于铆钉对面,从动轮上设置有复位机构;一杠杆片;一方舌零件,包含方舌头和方舌拉板,拉板上侧设有一字长槽,槽下端设有一“L”形孔。
上述从动轮上的圆柱销钉可受杠杆零件的拨动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所述复位弹簧包括安装在锁壳底板上的弹簧支撑板、安装在弹簧支撑板与从动轮之间的复位弹簧以及安装在弹簧内的弹簧导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其具有零件数量较少,从而可降低插芯门锁的生产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机构可靠性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
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凸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配置有本实用新型的门锁锁闭状态图;图6是配置有本实用新型的门锁开启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联动机构包括凸轮组件2、一非完全齿轮副组件、一杠杆片3、一方舌组件5及斜舌组件1。
如图所示,斜舌组件1是由斜舌头1a、圆柱杆1b、压缩弹簧1c、导向板1d、轴用挡圈和移动拉板1e组成,它的轴向伸缩运动起到门锁的开启和锁闭功能。
参照图3、图4,凸轮组件2包括凸轮板2a、转动圈2b及凸轮圈2c,其中凸轮板2a是由上下两个凸轮片是冲压成形的,用于斜舌组件1的缩回运动,方榫2a1与转动圈2b2接合,头部2a2与移动拉板1e接触。上下两个转动圈2b可用铸造成形,背向组装,它的方孔2b1和凸台2b2是用来传递方棒组件7的扭力。方孔凸轮2c可用铸造成形,它由方孔2c3将方棒组件7的扭力通过凸轮头2c2传递给杠杆3,该组件有两个对称的转动面2c1,与转动圈的2b3接合,可独立转动。
如图2所示,非完全齿轮副组件包括从动齿轮组件4和主动半齿轮6,从动齿轮组件4是由4a,4b,4c,4d四件组成,从动齿轮4a为铸造件,非完全齿形4a2与带十字槽的主动半齿轮啮合,芯轴4a1是转动支点,铆钉柱4a3由杠杆3拨动,同时由其带动方舌组件5的缩回运动。4b为复位弹簧,4c为弹簧导杆,4d为弹簧支撑板。该组件由主动半齿轮6带动旋转,复位时可被杠杆3带动,弹簧施加的力通过两个运动端点的定位使方舌组件5往复运动。
主动半齿轮6为铸造件。中间的十字槽601接受钥匙开启的扭力,齿轮602与从动齿轮啮合,控制方舌组件5的开启和锁闭。杠杆零件3为冲压件,圆孔套在锁体底壳对应的芯轴上,上端部与方孔凸轮接触,下端部与从动齿轮4a上的铆钉4a3接触,起到杠杆作用。
方舌组件5由方舌5a铁板5b用铆钉5c铆接而成,是门锁开启和锁闭的执行零件。铁板5b上的长槽5b2起到轴向限位和移动导向作用,“L”形通孔与从动齿轮上的铆钉柱4a3接触,受轴向拨动力而移动,尖角处5b1起到方舌伸出后的止退作用。
方棒组件7由两根方棒7a和7b组成,方棒7a上的圆柱头7a1车有凹槽,插入方棒7b的圆孔中施行铆接后可作旋转运动而不会脱离。方棒7b上的4个凸点7b2起轴向定位作用,使得方棒的转动面7b1与把手凸轮组件2中的方孔凸轮2c的转动面2c1重合(两个转动面2c1的其中一个)使得方棒7b带动把手凸轮组件2中的2a,2b和2c一起转动,而方棒7a则带动把手凸轮组件2中的另一个2a,2b单独转动。这种控制方法的特点可以使得锁体安装时不必区分门的左右开启方向,以方便消费者的选购。
方棒组件7控制2a,2b和2c同时转动就能实现机构的联动功能。参照图5、图6,当锁体处于开启状态时,方舌组件位于锁体内部,从动轮组件4在弹簧力作用下,铆钉柱4a3压紧方舌5的“L”孔直边,使得方舌不能松动。方棒组件7b由装于门内的把手操纵,方棒7a一端从门内插入把手凸轮组件2的方孔中,直通到门外,并且插到定位点为止,当门内把手顺时针转动时,带动凸轮组件2的2a,2b,2c一起转动,并将斜舌组件1缩回到锁体内。方棒组件7a由门外把手操作,单独开启斜舌组件1缩回到锁体内。此时杠杆被带动但为空载行程。当门外用钥匙或门内用转钮使主动半齿轮6逆时针转动时,带动从动齿轮4a作顺时针转动,铆钉柱4a3将方舌组件5伸出,达到锁闭房门的目的。此时在弹簧力作用下,铆钉柱4a3将方舌组件5顶住,起到方舌止退作用。
当门锁处于锁闭状态时(即斜舌、方舌都伸出时)联动机构才起作用。此时门外把手只能开启斜舌组件1,但不能带动联动机构(这是凸轮组件2和方棒组件7的结构功能特点)。当转动门内把手时,凸轮组件2使斜舌组件1缩回,并同时带动杠杆件3和从动齿轮4的转动,使得方舌组件5缩回到锁体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联动机构包括一凸轮组件,其包括凸轮板、转动圈及凸轮圈,凸轮板上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设有两条方榫边,转动圈设有三个圆柱体台阶,该转动圈中间为方形通孔,中间的大圆柱体上设有方榫凸台,用于联接凸轮板,转动圈的上下面设有两个沉孔台阶,外侧为凸轮头部,两个沉孔台阶可套入转动圈;一非完全齿轮副组件,其包括主动轮及从动轮,主动轮的中心孔为十字槽通孔,上下设有两个圆环形台阶作为转动支点,从动轮的中心设置有一个带圆柱台阶的芯轴,上下对称,其中一个齿形顶面铆接一个圆柱销钉,齿轮的基圆上设有一个半圆形凸台,中心为圆柱小孔,定位于铆钉对面,从动轮上设置有复位机构;一杠杆片;一方舌零件,包含方舌头和方舌拉板,拉板上侧设有一字长槽,槽下端设有一“L”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上的圆柱销钉可受杠杆零件的拨动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包括安装在锁壳底板上的弹簧支撑板、安装在弹簧支撑板与从动轮之间的复位弹簧以及安装在弹簧内的弹簧导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舌与方舌的联动机构;该机构由带方孔的凸轮组件、杠杆、方舌、带十字槽的半齿轮和具有弹簧支撑的非完全齿轮零件组成。转动凸轮可以使斜舌和方舌一起缩回。本实用新型是插芯门锁中实现逃生功能的一种简明机构;本实用新型零件数量较少,降低了插芯门锁的生产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机构开启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E05B15/10GK2883591SQ20062005765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0日
发明者谢涵林 申请人:中山市皇鼎五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