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52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桌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家具类日用品,在家庭居室或是单位办公地拟或是各类公共场所,人们都能常常看到它的影子,人们离不开它。桌子的种类繁多,有用于工作、学习的办公桌,有用于召开大小会议的各种会议桌,有用于家庭用餐的小餐桌及宾馆、酒店用餐的大餐桌,有用于休闲、娱乐的体闲桌,还有用于摆放电脑的电脑桌等等。
正是由于桌子可用于很多的目的,所以它产生了一系列的设计,比如折叠桌就是其中的一种设计,现有的大多数折叠桌一般都是采用桌腿向桌面折叠的结构,桌子折叠后,桌子的体积就变小了,十分便于桌子的移动和收藏,然而,这种结构的折叠桌并非十分完美,对于具有较大桌面的桌子来说,比如桌面为长条矩形,在桌腿折叠后,整个桌子的体积仍然较大,不便于移动和收藏,为此,一种桌面可对折的折叠桌便应运而生,这种结构的桌子,不但桌腿可以向桌面折叠,而且桌面本身也可进行对折,这样,在桌子收折后,桌子的体积便大大缩小,十分便于桌子的移动和收藏,但是,这种结构的桌子其桌面之间的锁定机构通常都较为复杂,而且也不便于操作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收折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包括一内铰链,上端设有与对折桌的第一桌面底端相联接的第一联接部,下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铰接部;一外铰链,上端设有与对折桌的第二桌面底端相联接的第二联接部,下端的一侧设有可与内铰链铰接配合的第二铰接部;一卡钩,卡钩的大约中部位置设有第三铰接部,卡钩的前端设有朝上的卡口,卡钩的尾端设为插板;一卡钩把手,卡钩把手的前端设有配合于卡钩插板插入的插孔,中部设有短凸柱,尾部设有配合于手指操作的扳动部;一卡钩弹簧;外铰链的第二铰接部与内铰链的第一铰接部铰接相连接;卡钩的大约中部位置通过第三铰接部与内铰链相铰接,卡钩的卡口配合卡置在外铰链的卡杆上,卡钩的尾端与卡钩把手的前端相插接;弹簧张顶在卡钩把手的短凸柱与内铰链之间。
所述的内铰链由上板片和沿上板片两侧一体向下延伸的凸耳片构成,其中两凸耳片的下段内收;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上板片以及设在上板片上的第一连接孔,螺丝通过第一连接孔将内铰链固定在第一桌面底端;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两凸耳片的下段以及下段凸耳片上的第一铰接孔,内收的第一铰接部插入外铰链的第二铰接部并与其相铰接;在两凸耳片的上段设有可配合铰接卡钩的铰接孔。
所述的外铰链由上板片和沿上板片两侧一体向下延伸的凸耳片构成;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上板片以及设在上板片上的第二连接孔,螺丝通过第二连接孔将外铰链固定在第二桌面底端;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两凸耳片的下段以及下段凸耳片上的第二铰接孔;在两凸耳片的上段设有卡杆孔,一卡杆安装在两凸耳片的卡杆孔之间。
所述的卡钩包括上板片、两侧钩片,上板片联接在两钩片上端的中部之间,卡钩的卡口为设在两钩片前端的凹口,卡钩的第三铰接部为设在两钩片大约中部位置的第三铰接孔,两钩片尾端设为插板,插板处设有使插板与卡钩把手的插孔紧配合的凸起;卡钩的前端设为斜面。
装配时,先分别在内铰链装入卡钩和外铰链装入卡杆,装卡钩时,是通过在内铰链的两凸耳片的上段的铰接孔和卡钩的铰接孔即第三铰接孔之间装入第二插销,使卡钩铰接在内铰链的两凸耳片之间,这样,卡钩可以围绕第二插销转动;装卡杆时,是将卡杆装在外铰链的两凸耳片的卡杆孔之间;然后,将内铰链与外铰链相铰接,铰接是将内铰链的内收的第一铰接部插入外铰链的第二铰接部,即内铰链的下段凸耳片套在外铰链的下段两凸耳片之间,并且通过在内铰链的两凸耳片的下段的第一铰接孔和外铰链的两凸耳片的下段的第二铰接孔之间装入第一插销,使内铰链铰接在外铰链的两凸耳片之间,内铰链、外铰链可相对于第一插销转动,此时,装在内铰链的卡钩的卡口可配合地卡合在装在外铰链的卡杆上;接着,将内铰链、外铰链分别与第一桌面底端、第二桌面底端相固定,固定时,内铰链由螺丝通过第一连接孔锁固在第一桌面底端;外铰链由螺丝通过第二连接孔锁固在第二桌面底端;最后,将卡钩弹簧底端套在卡钩把手中部的短凸柱上,将卡钩把手前端的插孔套入卡钩尾端的插板即卡钩的两钩片尾端,卡钩利用两钩片尾端的凸起与卡钩把手的插孔形成紧配合,卡钩弹簧的顶端则顶靠在内铰链上板片的内端面上,使卡钩弹簧顶在卡钩把手的短凸柱与内铰链之间,由于弹簧的张顶作用,卡钩的卡口就会有一个向上的力作用而使卡口与卡杆配合,当卡钩的卡口卡在卡杆上,内、外铰链之间被锁定,内铰链与外铰链之间不能相互围绕第一插销转动,则第一桌面、第二桌面被定位在展开状态;当需要对折桌面时,只需向上扳动卡钩把手尾部的扳动部,使卡钩把手向上压缩弹簧,在卡钩把手的带动下,卡钩尾端向上移动,卡钩围绕第二插销转动,卡钩前端的卡口离开对卡杆的卡置,则外铰链可以围绕第一插销相对于内铰链转动,即第二桌面可以朝向第一桌面对折。两桌面打开时,只需将对折的两桌面展开,当第二桌面转至第一桌面同在一水平位置时,装在外铰链上的卡杆会沿卡钩前端的斜面而进入凹口,从而实现第一桌面、第二桌面之间展开时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在对折桌的第一桌面和第二桌面的相交处装一锁定机构,且锁定机构由装在第一桌面底端的内铰链、装在第二桌面底端的外铰链、卡钩、卡钩把手、卡钩弹簧构成,外铰链与内铰链之间相铰接,卡钩的大约中部铰接在内铰链上,卡钩的卡口配合卡置在外铰链的卡杆上,卡钩把手的前端与卡钩尾部插接配合,弹簧张顶在卡钩把手的短凸柱与内铰链之间,使得该锁定机构可在对折桌的桌面展开时实现锁定,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收折效果好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于桌面的构造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铰链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铰链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铰链的构造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铰链的俯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卡钩的构造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卡钩的俯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卡钩的侧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卡钩把手的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卡钩把手的俯视图;
图12是对折桌的展开示意图;
图13是对折桌的收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100,包括一内铰链1、一外铰链2、一卡钩3、一卡钩把手4、一卡钩弹簧5;如图3、4所示,内铰链1的上端设有与对折桌的第一桌面101底端相联接的第一联接部,下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铰接部;内铰链1由上板片11和沿上板片两侧一体向下延伸的凸耳片12构成,其中两凸耳片的下段121内收;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上板片11以及设在上板片上的第一连接孔111,螺丝61通过第一连接孔111将内铰链1固定在第一桌面101底端;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两凸耳片的下段121以及下段凸耳片上的第一铰接孔122,内收的第一铰接部插入外铰链2的第二铰接部并与其相铰接;在两凸耳片12的上段设有可配合铰接卡钩3的铰接孔123;如图5、6所示,外铰链2的上端设有与对折桌的第二桌面102底端相联接的第二联接部,下端的一侧设有可与内铰链铰接配合的第二铰接部外铰链2由上板片21和沿上板片两侧一体向下延伸的凸耳片22构成;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上板片21以及设在上板片上的第二连接孔211,螺丝61通过第二连接孔211将外铰链2固定在第二桌面102底端;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两凸耳片的下段221以及下段凸耳片上的第二铰接孔222;在两凸耳片22的上段设有卡杆孔223,一卡杆62安装在两凸耳片的卡杆孔223之间;如图7、8、9所示,卡钩3的大约中部位置设有第三铰接部,卡钩的前端设有朝上的卡口,卡钩的尾端设为插板;卡钩3包括上板片31、两侧钩片32,上板片31联接在两钩片32上端的中部之间,卡钩的卡口33为设在两钩片32前端的凹口,卡钩的第三铰接部为设在两钩片32大约中部位置的第三铰接孔321,两钩片32尾端设为插板34,插板34处设有使插板34与卡钩把手的插孔紧配合的凸起341;卡钩3的前端设为斜面35;如
图10、11所示,卡钩把手4的前端设有配合于卡钩插板34插入的插孔441,中部设有短凸柱42,尾部设有配合于手指操作的扳动部43;外铰链2的第二铰接部与内铰链1的第一铰接部铰接相连接;卡钩3的大约中部位置通过第三铰接部与内铰链2相铰接,卡钩3的卡口33配合卡置在外铰链2的卡杆62上,卡钩3的尾端与卡钩把手4的前端相插接;弹簧5张顶在卡钩把手4的短凸柱42与内铰链1之间。
装配时,先分别在内铰链1装入卡钩3和外铰链2装入卡杆62,装卡钩3时,是通过在内铰链的两凸耳片12的上段的铰接孔123和卡钩3的铰接孔即第三铰接孔321之间装入第二插销72,使卡钩3铰接在内铰链1的两凸耳片12之间,这样,卡钩3可以围绕第二插销72转动;装卡杆62时,是将卡杆62装在外铰链2的两凸耳片的卡杆孔223之间;然后,将内铰链1与外铰链2相铰接,铰接是将内铰链1的内收的第一铰接部插入外铰链2的第二铰接部,即内铰链的下段凸耳片121套在外铰链的下段两凸耳片221之间,并且通过在内铰链的两凸耳片的下段的第一铰接孔122和外铰链的两凸耳片的下段的第二铰接孔222之间装入第一插销71,使内铰链1铰接在外铰链2的两凸耳片22之间,内铰链1、外铰链2可相对于第一插销71转动,此时,装在内铰链1的卡钩3的卡口33可配合地卡合在装在外铰链2的卡杆62上;接着,将内铰链1、外铰链2分别与第一桌面101底端、第二桌面102底端相固定,固定时,内铰链1由螺丝61通过第一连接孔111锁固在第一桌面101底端;外铰链2由螺丝61通过第二连接孔211锁固在第二桌面102底端;最后,将卡钩弹簧5底端套在卡钩把手4中部的短凸柱42上,将卡钩把手4前端的插孔41套入卡钩尾端的插板34即卡钩的两钩片尾端,卡钩3利用两钩片尾端的凸起341与卡钩把手的插孔41形成紧配合,卡钩弹簧5的顶端则顶靠在内铰链上板片11的内端面上,使卡钩弹簧5顶在卡钩把手的短凸柱42与内铰链1之间,由于弹簧5的张顶作用,卡钩的卡口33就会有一个向上的力作用而使卡口33与卡杆62配合,当卡钩的卡口33卡在卡杆62上,内、外铰链1、2之间被锁定,内铰链1与外铰链2之间不能相互围绕第一插销71转动,则第一桌面101、第二桌面102被定位在展开状态;当需要对折桌面时,只需向上扳动卡钩把手4尾部的扳动部43,使卡钩把手4向上压缩弹簧5,在卡钩把手4的带动下,卡钩3尾端向上移动,卡钩3围绕第二插销72转动,卡钩前端的卡口33离开对卡杆62的卡置,则外铰链2可以围绕第一插销71相对于内铰链1转动,即第二桌面102可以朝向第一桌面101对折。两桌面101、102打开时,只需将对折的两桌面101、102展开,当第二桌面102转至第一桌面101同在一水平位置时,装在外铰链2上的卡杆62会沿卡钩前端的斜面35而进入凹口33,从而实现第一桌面101、第二桌面102之间展开时的锁定。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内铰链,上端设有与对折桌的第一桌面底端相联接的第一联接部,下端的一侧设有第一铰接部;一外铰链,上端设有与对折桌的第二桌面底端相联接的第二联接部,下端的一侧设有可与内铰链铰接配合的第二铰接部;一卡钩,卡钩的大约中部位置设有第三铰接部,卡钩的前端设有朝上的卡口,卡钩的尾端设为插板;一卡钩把手,卡钩把手的前端设有配合于卡钩插板插入的插孔,中部设有短凸柱,尾部设有配合于手指操作的扳动部;一卡钩弹簧;外铰链的第二铰接部与内铰链的第一铰接部铰接相连接;卡钩的大约中部位置通过第三铰接部与内铰链相铰接,卡钩的卡口配合卡置在外铰链的卡杆上,卡钩的尾端与卡钩把手的前端相插接;弹簧张顶在卡钩把手的短凸柱与内铰链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铰链由上板片和沿上板片两侧一体向下延伸的凸耳片构成,其中两凸耳片的下段内收;所述第一联接部包括上板片以及设在上板片上的第一连接孔,螺丝通过第一连接孔将内铰链固定在第一桌面底端;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两凸耳片的下段以及下段凸耳片上的第一铰接孔,内收的第一铰接部插入外铰链的第二铰接部并与其相铰接;在两凸耳片的上段设有可配合铰接卡钩的铰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铰链由上板片和沿上板片两侧一体向下延伸的凸耳片构成;所述第二联接部包括上板片以及设在上板片上的第二连接孔,螺丝通过第二连接孔将外铰链固定在第二桌面底端;所述第二铰接部包括两凸耳片的下段以及下段凸耳片上的第二铰接孔;在两凸耳片的上段设有卡杆孔,一卡杆安装在两凸耳片的卡杆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钩包括上板片、两侧钩片,上板片联接在两钩片上端的中部之间,卡钩的卡口为设在两钩片前端的凹口,卡钩的第三铰接部为设在两钩片大约中部位置的第三铰接孔,两钩片尾端设为插板,插板处设有使插板与卡钩把手的插孔紧配合的凸起;卡钩的前端设为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折桌的桌面锁定机构,包括一内铰链、一外铰链、一卡钩、一卡钩把手、一卡钩弹簧;内铰链上端与对折桌的第一桌面底端相联接,外铰链上端与对折桌的第二桌面底端相联接,内铰链的下端一侧与外铰链的下端一侧相铰接,卡钩的大约中部位置铰接在内铰链上,卡钩的卡口配合卡置在外铰链的卡杆上,卡钩的尾端与卡钩把手的前端相插接,弹簧张顶在卡钩把手的短凸柱与内铰链之间。采用该结构后,使得该锁定机构可在对折桌的桌面展开时实现锁定,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收折效果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B3/00GK2935955SQ200620087748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7日
发明者冷鹭浩 申请人:冷鹭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