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之锁心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37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锁之锁心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特别是涉及该门锁中之锁心组构造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之门锁组成构造,其主要包含一锁体、一内把手、一外把手、一锁心组以及一控制旋钮,该锁体被嵌设于门板中,其包含二轴管部,分别伸出门板内外侧面,该二轴管上各设一由弹簧推抵的制动片,且于该二轴管中穿设一带动板,该锁心组及控制旋钮分别装设于该外把手及内把手中,且该内、外把手分别以其结合管部套接该内外侧之轴管部外侧,并为该二轴管部中之制动片藉簧条推顶而予以卡掣固定,另该内、外把手上相对于制动片处各设有一工具孔,提供人们使用工具拆解之用。
前述门锁结构中,该外把手与该锁体轴管部间虽利用结合弹簧及制动片提供两者间之组合,可提供人们拆解门锁更换之功用,然而该门锁中并未提供有效的控制机制,亦即窃贼可以轻易地利用工具于门外破坏把手与锁体间之卡掣结构,进而拆下门锁进入室内,有防盗效用不佳之缺点。
此外,目前之门锁种类中包含有T型及L型把手等型式,其中由于该二型门锁之锁匙插设位置不同(两者相差90度角),故目前该二型式之门锁须分别使用不同的锁心组,无法使用单一型式的锁心组共享该二型式之门锁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之锁心组,希藉此设计,使其把手在拆装时具有控制机制。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之技术方案主要是令该门锁之锁心组包含一锁壳,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及一通孔贯穿该前端及该后端;一锁仁,装设于该锁壳之该通孔内,并具有一后端部显露于该锁壳之该后端;以及一带动轴,设于该锁仁之该后端部,该带动轴具有一本体、至少一脱离凹部及一组接孔,该本体凸伸于该锁壳之该后端,该脱离凹部形成于该本体之一外周面,该组接孔设于该本体之一后端面;或者,该带动轴更可包含至少两抵制凸部,该两抵制凸部形成于该本体外周面,该脱离凹部设于该两抵制凸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前述技术方案之设计,主要是利用该带动轴上形成至少一脱离凹部,或是至少两抵制凸部及一脱离凹部设于该两抵制凸部之间等构造设计,使其装设于把手中组接锁体之轴管部时,可利用该带动轴直接对该轴管部之制动片提供控制机制,使该带动轴随锁仁为锁匙旋转至该脱离凹部对应邻接制动片之位置处,提供制动片下移空间,方可以工具经由把手上之工具孔压抵制动片解除把手与锁体间之卡掣状态,将把手予以拆下,据此,为门锁提供把手拆装之控制机制。
本实用新型之次要目的在于利用该带动轴为独立之个体,并通过一组接件组接于该锁仁之后端部处,该锁仁之该后端部上设有一结合弹簧之定位柱,可伸缩地凸伸于后端外侧,该带动轴上设有第一、第二定位凹部,该第一、第二定位凹部相对于该带动轴中心呈90度夹角,提供该定位柱选一伸入其中,使其可通用于T型或L型把手之门锁。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次要目的在于利用该带动轴后端之组接孔为盲孔,使其具有防止窃贼以异物经由锁匙孔伸入撬开之防盗功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锁心组之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锁心组较佳实施例中带动轴之端视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锁心组之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锁心组较佳实施例中带动轴之端视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型式带动轴之端视平面示意图。
图6、7是本实用新型锁心组较佳实施例应用于门锁中对制动片呈锁制及解锁状态之平面示意图。
图8、9是分别揭示L型及T型把手之门锁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门锁之锁心组主要包含一锁壳10、一锁仁20以及一带动轴30,其中该锁壳10包含一前端、一后端及一通孔11贯穿该前端及该后端。
该锁仁20装设于该锁壳10之该通孔11内,其包含一后端部显露于该锁壳10之该后端。
该带动轴30设于该锁仁20之该后端部,该带动轴30包含一本体31、至少一脱离凹部32及一组接孔33,该本体31凸伸于该锁壳10之该后端外,该脱离凹部32形成于该本体31之一外周面,该组接孔33设于该本体31之一后端面,该组接孔33可为穿透该带动轴30之透孔,或可为未穿透之盲孔,其中该组接孔33为盲孔较佳,使其具有阻止窃贼以异物伸入撬开之防盗功用。
该带动轴30之该本体31之该外周面具有两相邻之脱离凹部32,该带动轴30之该本体31更包含一抵制凸部34形成于该两相邻脱离凹部32之间;此外,该带动轴30之该本体31外周面更可包括至少二抵制凸部34,该脱离凹部32位于任一组两个相邻之抵制凸部34之间,如图3、4所示,该带动轴30之该本体31之该外周面形成四个抵制凸部34呈相对称排列,并于各两相邻抵制凸部34之间分别形成一脱离凹部32。该带动轴30可一体成型于该锁仁20之该后端部;又该锁心组更可包含一组接件,用以固定该锁仁之该后端部于该锁壳上,该组接件可为C形扣环或其它环状扣件。
另该带动轴30亦可为一独立个体,并组接于该锁仁20之该后端部;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之锁心组更可包含一组接件40,用以将该独立的带动轴30固接于该锁仁20之该后端部,其中该锁仁20之该后端部更包含一凸伸出该锁壳10之该后端外侧之一组接部21,该组接部21外周面设有一外螺纹部22,该组接件40包含一穿孔41、一固定凸缘42设于该穿孔41之外周缘,及一螺孔43成形于该穿孔41一侧相连通,该螺孔43且对应于该外螺纹部22,该带动轴30更包含一较大外径之连接部35位于本体31前端以及一凸伸部38位于该本体31后端,并以该凸伸部38外周面提供该脱离凹部32及抵制凸部34成形于其上,该连接部35抵接该锁仁20之该组接部21,另为该组接件40之该穿孔41套设于该凸伸部38外侧,该固定凸缘42抵止于该连接部35后端,使该带动轴30可通过该组接件40之该螺孔43螺接于该锁仁20之该组接部21之该外螺纹部22上,使该组接件40得可结合于该锁仁20之该组接部21上,并将该带动轴30之连接部35夹持固定其间。
如图1所示,该锁仁20之该后端部更可设置一定位孔23,于该定位孔23中设有一弹簧24及一定位柱25为弹簧24顶抵而伸出,该带动轴30之该连接部35上可包含一组接孔位于前端面,与该锁仁之该定位孔相对应配合,提供该定位柱25顶入该定位缺口44中,或者,该带动轴30之该连接部35上或可包含一第一定位缺口36位于外周面,与该锁仁20之该定位孔23相对应配合,提供该定位柱25顶入该第一定位缺口36中,该定位缺口44尚可对应于该脱离凹部32;另该组接件40之该穿孔41外周缘之该固定凸缘42尚可形成至少一缺口44,使该定位柱可顶入该缺口44中,于图1所示之较佳实施例中,于该固定凸缘42上形成多数个缺口44。
如图5所示,该带动轴30更可包含一第二定位缺口37形成该连接部35之外周缘,且该第一、第二定位缺口3637相对于该带动轴30中心轴线呈90度夹角,提供该定位柱25择一伸入其中,使其可以单一锁心组透过转动该带动轴30而能变更其后端的组接孔33方向,即能共享于不同锁匙插设角度之L型或T型把手56A56B之门锁(如第图8、9所示)。
本实用新型之锁心组于使用时,其装设于门锁之外把手中,随该外把手套接于预先嵌设于门板内之锁体之轴管部上,且其带动轴30之组接孔33提供锁体50之连动板55伸入其中,如第图6、7所示,其中预设于该轴管部51上之制动片53通过簧条54推顶而嵌入把手预设之嵌槽中,当使用者欲拆解把手,须先锁匙插入该锁仁中,并旋转至预定位置处,使该带动轴30之该脱离凹部32移至对应邻接该制动片53下方处,提供该制动片53下移空间,之后,以工具经由把手56A56B上预设的工具孔57下压该制动片53解除该把手与该锁体之该轴管部51间之卡掣状态,即可将该把手予以拆下;此外,若未先以锁匙插入转动该锁仁,使该带动轴30之该脱离凹部32位于该制动片53下方处时,因该带动轴30以该本体或该抵制凸部34抵靠于该制动片53底部,使该制动片53呈锁制状态,纵使有人以工具经由把手上预设的工具孔下压该制动片53,仍无法解除把手与锁体50轴管部51间之卡掣状态,藉此对门锁之把手提供控制机制,确保其防盗之功用。
权利要求1.一种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锁壳,具有一前端、一后端及一通孔贯穿该前端及该后端;一锁仁,装设于该锁壳之该通孔内,并具有一后端部显露于该锁壳之该后端;以及一带动轴,设于该锁仁之该后端部,该带动轴具有一本体、至少一脱离凹部及一组接孔,该本体凸伸于该锁壳之该后端,该脱离凹部形成于该本体之一外周面,该组接孔设于该本体之一后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带动轴之该本体之该外周面具有两相邻之脱离凹部,以及一抵制凸部形成于该两相邻之脱离凹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带动轴更包含至少两抵制凸部,形成于该本体之该外周面,该脱离凹部设于该两抵制凸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带动轴之该本体之该外周面具有四个相对称之脱离凹部,各两个相邻之抵制凸部之间分别形成一脱离凹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带动轴一体成型于该锁仁之该后端部;锁心组更包含一组接件,用以固定该锁仁之该后端部于该锁壳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锁仁之该后端部尚包含一凸伸出该锁壳之该后端外侧之一组接部;该锁心组更包含一组接件,结合于该锁仁之该组接部;该带动轴更包含一较大外径之连接部位于该本体前端抵接该组接部,以及一凸伸部位于该本体后端,该脱离凹部成形于该凸伸部外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锁仁之该组接部外周面设有外螺纹部,该组接件包含一穿孔、一固定凸缘设于该穿孔之外周缘以及一螺孔设于该穿孔一侧,该螺孔可螺合于该锁仁之该组接部之该外螺纹部,该穿孔套设于该凸伸部外侧,该固定凸缘抵止于该连接部后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锁仁之该后端部设有一定位孔,该第一定位孔中设有一弹簧及一定位柱为弹簧顶抵而伸出;该带动轴之该连接部更包含一组接孔位于前端面以及一第一定位缺口,对应于该脱离凹部,且与该定位孔对应配合,该组接件之该穿孔外周缘之固定凸缘具有至少一缺口,该定位柱顶入该组接孔中,并可伸入该第一定位缺口及该缺口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带动轴上更可包含一第二定位缺口,该第一、第二定位缺口相对于该带动轴中心轴线呈90度夹角。
10.如权利要求1至4之任一项所述的门锁之锁心组,其特征在于,该组接孔为一盲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门锁之锁心组,包含一中空锁壳、一锁仁设于该锁壳中,以及一带动轴设于该锁仁伸出锁壳外之后端,其中该带动轴于其本体外周面形成至少一脱离凹部,或令该本体外周面形成至少二抵制凸部及一脱离凹部位于该二抵制凸部间,藉此,使该锁心组装设门锁之把手中组接锁体时,利用该带动轴直接对该轴管部之制动片提供控制机制,唯有在该带动轴随锁仁为锁匙旋转至该脱离凹部对应邻接制动片之位置提供下降空间之状态下,方可以工具经由把手上之工具孔压抵制动片解除卡掣把手与锁体间之卡掣状态,进行把手之拆解。
文档编号E05B3/00GK2921208SQ20062011702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6日
发明者黄昭铭, 陈吉明 申请人: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