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椅子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82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椅子的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子机构,尤其是用于具有气动弹簧的可旋转办 公椅,该气动弹簧垂直布置在基体结构中并旨在用于调整座位高度。 采用该椅子机构,在用户通过改变其重量而启动靠背向后倾斜的同时, 座位表面沿向后方向降低。
背景技术
许多用于椅子的同步机构是已知的,例如,出自专利公开
EP0592369B1 、 EP0839478B1 、 EP1039816B1 、 EP1358821A1和 WO2005/120291Al,并且用于椅子的同步机构已经成为用于工作场所 的舒服的、商业上可利用的椅子的标准特征。

发明内容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椅 子机构,该椅子机构能更灵敏地响应重量的改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是便于用于相对轻的个体和相对重的个体的该机构的预应力的调整。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使该机构更通用,从而可以采用不同方式使靠背 和扶手被附接。
一种用于椅子,尤其是用于具有气动弹簧的可旋转办公椅的机构, 所述气动弹簧被垂直布置在基体结构中并具有用于调整椅子高度的可 伸缩地延伸的活塞杆。座位的倾斜调整与靠背的倾斜调整同步。该机 构具有固定的基部,固定的第一旋转轴线延伸通过该基部,并且可倾 斜的座位托架被安装在该基部上。布置在基部和座位托架之间的是前 部连接装置,该前部连接装置在基部上沿固定的第三旋转轴线和沿可 移动的第四旋转轴线被铰接。后部连接装置一方面沿可移动的第六旋
转轴线被铰接,另一方面沿可移动的另一旋转轴线被铰接。该机构包 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该第一弹簧元件作用在基部和座位托架之 间并沿第四旋转轴线被铰接。第一弹簧元件还沿可移动的第八旋转轴 线被铰接,借助于可由用户从外部致动的齿轮机构,该第八旋转轴线 可以改变位置。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将被定义如下齿轮机构沿延伸通过基部 的固定的第二旋转轴线、沿第八旋转轴线和沿可移动的第九旋转轴线 被铰接。在静止位置,至少在原则上,随着座位被水平地定位且靠背 被竖直地定位,第二旋转轴线、第八旋转轴线和第九旋转轴线至少基 本上竖直地被定位为一个在另一个上。在放松位置,随着座位倾斜到 最大程度和靠背倾斜到互补的最大程度,第八旋转轴线沿着在第二旋 转轴线前的第三旋转轴线的方向被移位,并且第九旋转轴线在第二旋 转轴线后沿着相反方向移动。
第一弹簧元件是具有气缸和可伸缩地延伸的活塞杆的气动弹簧, 该活塞杆在静止位置被延伸到最大程度,同时第八旋转轴线一直向下 移动,并且该活塞杆在放松位置被回缩到最大程度,同时第八旋转轴 线一直向上移动。借助于中间部件,活塞杆沿着第四旋转轴线被铰接。
该机构在其内包括若干对弹簧元件,所述这些对弹簧元件一方面 被支撑在基部的承载件中,另一方面被支撑在承载块中的承载条板下, 该承载条板从两侧与基部连接。承载条板优选由塑料制成,从而与被 连接上的、优选为金属的部件一起形成自润滑承载位置。
该前部连接装置被设计为板状操纵杆,第三旋转轴线和第四旋转 轴线延伸通过该操纵杆。后部连接装置包括第六轴向杆和经由臂与该 第六轴向杆连接的套筒部件,或者第六轴向杆和经由臂与该第六轴向 杆连接的第七轴向杆,相关联的第五、第六和第七旋转轴线延伸通过 这些轴向杆。
靠背托架可以在基部内沿第 一旋转轴线被铰接或者一对侧部件可 以在基部外被铰接,从而靠背被紧固在靠背托架或侧部件上。承载条 板具有用于穿入前操纵杆和中间部件的短轴。该承栽条板还具有用于
容纳穿过齿轮机构的第九轴向杆并用于容纳第六轴向杆的安装构件。
可由用户致动的制动元件被布置在用于阻挡具有可选转换功能的 气动弹簧的中间部件上。该制动元件作用在一岡杆上,该阀杆在气动 弹簧的活塞杆中被引导。


图中
图1A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机构的采用侧部件的椅子从下部 看的立体图1B示出了根据图1A的椅子在静止位置中的侧视图1C示出了根据图1A的椅子在放松位置中的侧视图2A示出了该机构的基本子部件的分解图2B示出了用于靠背托架、靠背操纵杆和装饰面板以及一对侧
部件的变形例的分解图3A示出了具有多个轴向杆的基部从上面看的立体图3B示出了根据图3A的基部从下面看的立体图4A示出了前操纵杆从上面看的立体图4B示出了根据图4A的前操纵杆从下面看的立体图5A示出了座位托架从下面看的立体图5B示出了根据图5A的座位托架从上面看的立体图6A示出了齿轮机构的分解图,该齿轮机构具有栓套(bolts)
和被安装在该齿轮机构上的气动弹簧;
图6B示出了在局部被组装状态中的根据图6A的布置;
图6C示出了在组装状态中的根据图6A的布置的立体图6D示出了根据图6C的布置的不同立体图7A示出了在组装状态中的弹簧元件;
图7B示出了根据图7A的弹簧元件的分解图8A示出了一对承载条板从下面看的立体图8B示出了根据图8A的承载条板从上面看的立体图9A示出了具有轴向杆的靠背托架的第一变形例从上面看的立
体图9B示出了具有轴向杆的靠背托架的第二变形例从上面看的立
体图IOA示出了具有衬套的靠背操纵杆的第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lOB示出了具有衬套的靠背操纵杆的第二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ioc示出了一对侧部件的立体图; 图llA示出了不可调整的装饰面板从上面看的立体图; 图llB示出了可调整的装饰面板从上面看的立体图; 图llC示出了根据图llB的装饰面板从下面看的立体图; 图12A示出了具有气动弹簧和被插入的中间部件的前操纵杆从上 面看的立体图12B示出了根据图12A的布置从下面看的立体图13A示出了在第一结构阶段中的具有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的
机构;
图13B示出了在第二结构阶段中的具有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的
机构;
图13C示出了在第三结构阶段中的具有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的 机构;
图13D示出了在第四结构阶段中的具有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和 在每种情况下的靠背操纵杆的机构;
图13E示出了在第五结构阶段中具有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和在
每种情况下的靠背操纵杆的机构;
图13F示出了在第六结构阶段中具有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和在
每种情况下的靠背操纵杆的机构;
图13G示出了根据图13F的布置的不同的立体图; 图13H示出了根据图13F的布置从下方看的立体图; 图14A示出了具有第二变形例的靠背托架和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操 纵杆的才几构;
图14B示出了根据图14A的座位托架安装完成的布置从上面看的 立体图14C示出了根据图14B的靠背安装完成的布置从上面看的立体
图14D示出了根据图14C的布置从下面看的立体图; 图15A示出了具有第二变形例的靠背操纵杆和一对侧部件的机构 的分解图15B示出了在组装状态中的根据图15A的布置; 图15C示出了座位托架安装完成的根据图15B的布置从下面看的 立体图16A示出了作为功能性原理的通过在静止位置中的具有第二变 形例的靠背托架的机构的纵剖面图16B示出了通过根据图16A的布置的偏移纵剖面图16C示出了通过根据图16A的布置的另一偏移纵剖面图16D示出了在静止位置的轴线的图17A示出了作为功能性原理的通过在放松位置中的根据图16A 的布置的纵剖面图17B示出了通过根据图17A的布置的偏移纵剖面图17C示出了通过根据图17A的布置的另一偏移纵剖面图17D示出了在放松位置的轴线的图18示出了在休息位置和在放松位置中的轴线的叠加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给出关于根据本发明的机构及其功能的示例 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下文适用于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为了避免附图中的模糊性,如果 图中包含在直接相关的说明书的文本中未解释的标记,则可以参考在 之前对附图的描述中提及该标记的地方。为了清楚起见,在随后的附 图中通常不再次标示该部件,假设他们正"重复的,,部件从附图中看是
清楚的。
图1A到1C
根据本发明的机构2被定位在高度调整气动弹簧12上,借助于该 气动弹簧的竖直管ll将该高度调整气动弹簧插入支架10中,该支架 10典型地设置有在地板上活动的元件13 -尤其是以滚轮的形式。在这 种情况下,星形的支架10与竖直管11、高度调整气动弹簧12和在地 板上活动的元件13 —起形成基体结构1。高度调整气动弹簧12的顶 端被插入基本上壳状的基部20,该基部构成机构2的最下部部件并容 纳被定位在基部20上的座位托架22。板状前操纵杆21 —方面被铰接 在基部20的前部区域,另一方面夹紧在座位托架22的前部区域下方, 制动元件218伸入到板状前操纵杆21中。用于调整机构2的预应力的 第一操纵杆31在一侧上从座位托架22伸出,同时用于调整座位4的 深度的第二操纵杆32和用于致动高度调整气动弹簧12的第三操纵杆 30在另一侧上延伸。座位4基本上包括底部装饰面板40和布置在底 部装饰面板上的装饰垫4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相应的侧部件6从外 部被铰接在机构2的两侧上,侧部件向上倾斜并承载相应的扶手支撑 件71,在顶部具有装饰垫70的扶手7被紧固到扶手支撑件71上。靠 背5被容纳在侧部件6之间。
在根据图1B的静止位置中,座位4的顶侧被定位在准水平座位 倾斜S。的状态,而靠背5处于或多或少竖直的靠背倾斜R。的相关状 态。在根据图1C的放松位置中,座位4的顶侧已经移动到最大座位 倾斜Smax的状态,而靠背5同时处于最大靠背倾斜R隨的状态。从而 可以经由座位角度《来改变座位4的倾斜,而靠背5的倾斜经由靠背 角度/ 来改变。
图2A和2B
机构2基本上由以下子组件构成
-基部20,该基部具有两个第一轴向杆Al、緩冲部件209和两 个帽2033;
-前操纵杆21,该前操纵杆具有第三轴向杆A3、制动元件218、
摇臂219、调整螺钉21卯和衬套236; —具有螺钉2209的座位托架22; -齿轮才几构25; -气动弹簧26;
-具有衬套236的中间部件27;
—两个弹簧元件28;
-两个承载条板29;
—具有杆300的第三操纵杆30;
-具有杆310的第一操纵杆31;
-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23或者第二变形例的靠背托架23',具有 沿第一旋转轴线Dl被定位的两个第一轴向杆Al、衬套236和沿着第 五旋转轴线D5被最终定位的第五轴向杆A5;
-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操纵杆24或者第二变形例的靠背操纵杆 24',具有笫四衬套246、第六旋转轴线D6和与第六旋转轴线平行的、 延伸通过靠背操纵杆24、 24'的第七旋转轴线D7;
-可选的一对侧部件6,第一旋转轴线D1与第七旋转轴线D7延 伸通过该对侧部件;和
-不允许座位深度调整的装饰面板40,或者允许座位深度调整的 装饰面板40'。
图3A和图3B
在第一示例、中,基部20具有基部200、与该基部相邻的第一侧壁 201、与第一侧壁相对定位的第二侧壁202、前壁203和圓锥形支承件 204,该圆锥形支承件被中心定位在后部并具有以U形方式围绕该圓 锥形支承件伸展的中央壁205。在圆锥形支承件204前从基部200上 升的是两个升高的承载腹板206,这两个升高的承载腹板206以块的 方式指向彼此,且每个具有用于容纳第二轴向杆A2的孔2060,第二 旋转轴线D2延伸通过该孔。被定位在每个承载腹板206和相邻侧壁 201、 202之间的是承载件207,该承载件由从基部200上升的中空的 肋形成并明显地终止于孔2060之下。在每种情况下,在一定距离处与
侧壁201、202的两个向后延伸部2013、2023的后部附接的是内壁208, 从而在延伸部2013、 2023和侧壁201、 202之间形成相应的腔。稳定 的联接板2051在中央壁205和圆锥形支承件204之间延伸,圆锥形支 承件204具有其内圆锥2040。假设在每个延伸部2013、 2023的起始 处是孔2012,该孔2012与中央壁205中的孔2050对准,该孔2050 又与内壁208中的孔2080对准。紧挨着该孔2080的是被定位在内壁 208和相关联的侧壁201、 202之间的相应的腔中的孔基(eyelet )2081。 被对准的孔2012、 2080、 2050与该孔基2081 —起沿着第一旋转轴线 Dl形成用于两个第一轴向杆Al的相应的支承件。块形承载装置2082 被定位在圆锥形支承件204和第二侧壁202之间。
在每种情况下,两个侧壁201、 202朝着前面终止在前部孔基2031 中,前壁203被定位在两个侧壁201、 202之间。分别被对准的孔2032 延伸通过两个前部孔基2031,用于容纳沿着第三旋转轴线D3被最终 定位的第三轴向杆A3。设置相应的帽2033,用于在外侧封闭孔2032, 同时轴向杆A3^皮插入。
图4A和4B
在第一示例中,板状前操纵杆21基本包括基部210、侧壁211和 两个纵向腹板212,所述侧壁211以与基部成一定角度被布置到基部 上并具有基本上三角形的空白板,所述两个纵向腹板212在基部210 的底侧上彼此相互平行的伸展。在每种情况下,纵向腹板212—方面 与第 一孔基214汇合,另 一方面与第二孔基216汇合。向外弯曲的壳 状轴向腹板213在两个第一孔基214之间延伸,每个孔基214具有孔 215且第三旋转轴线D3伸展通过这两个对准的孔215。每个第二孔基 216具有孔217,两个孔217相互对准并且第四旋转轴线D4延伸通过 这两个孔。侧壁211的高度从第二孔基216的区域沿第一孔基214的 方向升起。在两个第二孔基216之间,基部210具有切口 (cutout) 2100,制动元件218被最终定位在切口 2100中。
图5A和5B
在一侧上与侧壁221、 222连接的座位托架22与基部220、两个
向下延伸的侧壁221、 222和后壁223 —起形成一种与基部20有关的 盖。侧壁221、 222在基部220的底面上竖直地开始,从外边缘沿向内 方向偏移。与后壁223平行的相对低地高度的止动条板226从基部220 的底面上升,并且在侧壁221、 222和基部220的底面之间设置加强肋 225。多个第一螺紋孔229贯穿基部220,并且匹配轮廓2299在顶侧 上(可以说,在后壁223上方)上升。凹口配置227沿在向内方向上 偏移的边缘被定位在基部220的顶侧上。第一侧壁221具有通孔224。 在两个条状外部区域中,从沿后壁223的方向的前面来看,基部220 在每种情况下相对彼此对称地布置有第二螺紋孔228、向上伸出的螺 紋圆锥2291和在通孔224后的第三螺紋孔2292、又一第二螺紋孔228、 又一螺紋圆锥2291和又一第三螺紋孔2292。 图6A到6D
齿轮机构25包括第一外壳部件250、第二外壳部件251、驱动元 件252、螺紋轴(spindle screw) 253、包含内螺紋254的第八轴向杆 A8和在每种情况下的两个第二衬套255和两个第三衬套256。第一轴 向孔2502和第二轴向孔2503水平伸展通过外壳部件250,并且分别 与第九旋转轴线D9和第二旋转轴线D2对准。具有中央贯穿通道"01 的圆柱附接件2500从外壳部件250水平向外伸出。螺紋孔2507被设 置在内侧。第二外壳部件251具有完全穿过该第二外壳部件的螺紋孔 2517(与螺紋孔2507相应)和沿旋转轴线D9被定位的第一轴向孔2512 (与轴向孔2502相应)以及沿旋转轴线D2被定位的第二轴向孔2513 (与轴向孔2503相应)。轴环2514从内侧上升,凹陷的导向件2515 被定位在轴环之下。同时槽2516被定位在该导向件之下。
在组装状态中,螺紋孔2507、 2517用于连接两个外壳部件250、 251。驱动元件252的第一伞齿轮2524被定位在承载凹部2504中,并 且第一伞齿轮的轴体(shank) 2520伸入到圆柱附接件2500中,在这 种情况下,轴体2520中的多边形轴孔2521经由贯穿通道2501而可进 入。轴环2514保持驱动元件252就位,并且螺紋轴253的第二伞齿轮 2534与第一伞齿轮2524接合,螺紋轴253被定位在导向件2515中并
借助螺紋轴的外螺紋2535与轴向杆A8的内螺紋254接合。轴向杆 八9通过轴向孔2502、 2512,并分别从外壳部件250、 251伸出。在每 种情况下,第三衬套256被从外侧插入第二轴向孔2503、 2513中。可 沿第八旋转轴线D8被铰接在齿轮机构25上的气动弹簧26在一端具 有U形夹紧部件261,并且在每种情况下在中央变粗并且在外侧具有 螺紋短轴2540的轴向杆A8被插入该夹紧部件的贯穿通道孔中。第二 衬套255被拧到每个螺紋短轴2540上,并且因此该夹紧部件261被夹 紧在最终被定位在槽2516中和/或在第一外壳部件250的互补槽中的 相应村套头2550中。气动弹簧26的细长气缸260在夹紧部件261处 开始,并且活塞杆262从该气缸中伸出,借助于属于中间部件的连接 件263,该活塞杆被紧固在该中间部件27上。
在第一示例中,中间部件27具有水平栓套(bolt) 274,在栓套 两侧上设置相应的盲孔270。第四旋转轴线D4沿两个盲孔270延伸的 方向伸展。叉形段271从栓套274的中央向下延伸,并且在每种情况 下在两个平行的翼的自由端部处,该叉形段271具有用于容纳第一轴 向销272和第二轴向销273的两个孔。借助于第二轴向销273,摇臂 219,皮装配在切口内,用于在叉形段271的两个翼之间的倾斜动作。 摇臂219伸入到在栓套274中的被中央定位的切口中,并以与活塞杆 262对准而终止。借助于第一轴向销272,制动元件218被紧固,用于 倾斜动作,该第一轴向销同样通过叉形段271伸展。在伸入到栓套274 中的那端,摇臂219设置有调整螺钉2190,该调整螺钉指向气动弹簧 26的活塞杆262的端部,并且在那里压靠在阀杆上,该阀杆在活塞杆 262中被导向,并受到弹簧预应力。
图7A和7B
弹簧元件28包括第一弹簧导向件280、第二弹簧导向件285和螺 旋弹簧289,该螺旋弹簧被容纳在第一弹簧导向件和第二弹簧导向件 之间。第一承载头281被设置在第一弹簧导向件280和第一轴体 (shank) 282上,销283从第一轴体沿轴向延伸,在承载头281处开 始。第二弹簧导向件285具有第二承载头286,具有轴向孔288的第
二轴体287在该第二承载头处开始。在组装状态中,销283以轴向可 移动的方式被插入孔288中,并且螺旋弹簧289的端部位于轴体282、 287上。当弹簧元件28被压缩到最大程度时,轴体282、 287的前边 缘相对彼此相撞,从而限制任何进一步的弹簧移位。承载头281、 286 的外端为圆形,第十一旋转轴线Dll延伸通过第一承载头281和第十 旋转轴线D10伸展通过笫二承载头286。 图8A和8B
该对承载条板29采用左手和右手承载条板29的形式,每个承载 条板具有水平基部290和在外部上向下伸出的侧壁291。在前面,承 载条板29以第一孔基292终止,该第一孔基292沿侧向汇合到短轴附 接件2920中,短轴延伸部2921从该短轴附接件沿笫四旋转轴线D4 轴向延伸。装配在侧壁291和基部290之间的是加强肋2900和具有承 栽凹部2930的承载块293。在另 一端,承载条板29具有第二孔基297, 该第二孔基具有水平通过第二孔基297的孔298和末端突出部2970, 旋转轴线D6延伸通过该孔298。在第二孔基297的前面,被定位在基 部290的下侧上的是具有孔295的第三孔基294,旋转轴线D9伸展通 过该孔295。在第三孔基294的两侧上,加强肋2900延伸到侧壁291。 通孔2910邻近第二孔基297被定位在右手承载条板29的侧壁291中。 在两个外部孔基292、 297的附近,相应螺紋孔299被设置在基部290 中,同时中央孔基294在两侧上具有螺紋孔299。在基部290的顶侧 上开出又一螺紋孔299,该螺紋孔299延伸到承载块293中。
图9A
原则上,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23是U形金属板部件,该U形 金属板部件具有基部230和在两侧上的彼此平行并形成侧壁231的向 外倾斜部分。在每种情况下,两个对准的前部轴向孔232和后部轴向 孔235延伸通过两个侧壁231。在组装期间,第一衬套236借助于其 凸缘侧而从外侧被定位在前部轴向孔232上,衬套轴体旨在用于插入 孔基2981中,并用于容纳轴向杆A1,该轴向杆Al沿旋转轴线Dl被 最终定位。在旋转轴线Dl附近,止动件233从基部230向上弯曲。
基部230包括与止动件233对准的两个孔234。后部轴向孔235用于 容纳轴向杆A5,该轴向杆沿旋转轴线D5被定位。 图9B
第二变形例的靠背托架23'是成角度的部件,该成角度的部件具有 基部230'和在两侧上的彼此平行并形成侧壁231'的向外倾斜部分。紧 挨着第一腿部237'的是向上指向的第二腿部238'。在第一腿部237'的 区域中,在每种情况下,两个对准的前部轴向孔232'和后部轴向孔235' 延伸通过两个侧壁231'。在组装期间,第一衬套236又借助于其凸缘 侧而从外侧被定位在前部轴向孔232'上,衬套轴体旨在用于插入孔基 2981中,并用于容纳轴向杆Al,该轴向杆A1沿旋转轴线D1被最终 定位。在腿部237'、 238'之间的过渡处,基部230包括孔234'。后部 轴向孔235'同样用于容纳轴向杆A5,该轴向杆沿旋转轴线D5被定位。
图10A
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操纵杆24包括轴向杆A6和套筒部件240,旋 转轴线D6延伸通过该轴向杆A6,所述套筒部件240与轴向杆A6平 行布置,轴向杆A6和套筒部件240由相互平行的两个向上弯曲的臂 242连接。贯穿通道241和旋转轴线D5延伸通过套筒部件240。设置 有第四衬套246,用于插入在贯穿通道的两侧上的外侧嘴部开口中, 该第四衬套的凸缘侧限制了衬套246的推入深度。
图10马
第二变形例的靠背操纵杆24'包括轴向杆A6和轴向杆A7,旋转 轴线D6延伸通过该轴向杆A6,轴向杆A7与轴向杆A6平行布置, 轴向杆A6和轴向杆A7由相互平行的两个向上弯曲的臂242'连接。轴 向杆A6和轴向杆A7的端在两侧上伸出到臂242'之外,轴向杆A7在 两侧上以锥形短轴241'终止。第四衬套246用于在短轴241'上定位, 并且衬套轴体被向外定向。
图10C
一对侧部件6由第一分支60和从该第一分支向上弯曲、并具有用 于紧固靠背5的连接轮廓630的第二分支63构成。在自由地终止的头
部61中设置有水平的盲孔601并且水平的盲孔沿第一旋转轴线Dl延 伸。沿旋转轴线D7延伸的包括盲孔620的向内指向的短轴62从第一 分支60靠近中央地伸出。 图11A
当不需要进行座位深度调整时,采用矩形装饰面板40。在每种情 况下,两个纵向伸展的外边缘的顶侧设置有更低的阶梯部分43。两个 内螺紋圆锥体44和相邻的孔48被设置在每个阶梯部分43上。
图IIB和11C
当希望进行座位深度调整时,同样采用矩形装饰面板40'。角部区 域包括槽41',该槽41'在底侧上具有类似于钥匙孔的轮廓。在每种情 况下,邻近槽41'在底侧上开出螺紋孔42'。在后部狹窄侧面上,装饰 面板40'具有用于与座位托架22的顶侧上的匹配轮廓2299相互作用的 定位轮廓45'。
图12A和12B
然后,前操纵杆21沿旋转轴线D4被铰接在中间部件27上,该 中间部件与气动弹簧26连接。栓套274被定位在旋转轴线D4沿其延 伸的方向上。从栓套274向下指向的叉形段271和被固定在叉形段上 的制动元件218被局部布置在前操纵杆21的基部210的切口 2100内。 在所示出的制动元件218的那个位置中,制动元件已经倾斜到底部转 换位置中,这为摇臂219提供自由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阀杆可以抵 抗可变形的(yielding)调整螺钉2190而移动。结果,气动弹簧26被 制动。当转换结束时,由于消除了制动作用,具有位于其中的调整螺 钉2190的摇臂219被压到与预应力相反、沿气动弹簧26的方向移位 的阀杆上。这两种转换状态都是稳定的。
图13A到13H
附图的这种顺序描绘了与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23结合用于组 装机构2和其部件的相互作用的先后步骤。 第一结构阶段(图13A)
借助于轴向腹板213和两个第一孔基214,前操纵杆21被移动到
在两个前部孔基2031之间的基部的位置中,在这种情况下,孔2032、 215彼此对准,并且由于轴向杆A3可以被推动,所以旋转轴线D3起 作用并且前操纵杆21可以枢转。为了减小金属摩擦,第一衬套236 被定位在前部孔基2031和第一孔基214之间,并被推动到轴向杆A3 上。为了覆盖被推动的轴向杆A3,帽2033被推动到孔2032中。在基 部20的后部上,在延伸部2013、 2023之间,靠背托架23被推入,同 时前轴向孔232在前部,直到这些轴向孔232与孔2012、 2050、 2080 对准,并轴向杆Al可以从两侧^L推动,从而形成旋转轴线D1。为了 减小金属摩擦,第一衬套236被定位侧壁231和内壁208之间,并被 推动到轴向杆A1上。然后,靠背托架23可以围绕旋转轴线D1枢转。 用于致动高度调整气动弹簧12的第三操纵杆30的杆300借助于压紧 装置301被固定在承载装置2082上,杆300通过贯通开口 2021向外 伸出。緩沖部件209被插在承载腹板206之间并在圆锥形支承件204 之前。在静止位置,止动件233撞击到中央壁205上,从而阻止座位 和4和靠背5向前倾斜。
第二结构阶段(图13B)
与气动弹簧26 —起预先l且装好的齿轮机构25和中间部件27被移 动到承载腹板206之间的位置,使得第二轴向孔2503、 2513与孔2060 对准,从而使轴向杆A2被推入,所述气动弹簧安装在齿轮机构25上。 因此,齿轮机构25围绕旋转轴线D2运动。与气动弹簧26附接的中 间部件27被设置在第二孔基216之间。为了减小摩擦,衬套236被设 置在第二孔基216和中间部件27的栓套274之间。在图13E中解释 了在第二孔基216之间的中间部件27的紧固。
第三结构阶段(图13C)
借助于承载件207的底部、第二承载头286,两个弹簧元件28被 定位在承载件207中,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轴线D10形成在通过笫二 承载头286伸出的底部处,旋转轴线Dll形成在通过第一承载头281 伸出的顶部处。
第四结构阶段(图13D)
18
为了使靠背操纵杆24插入到靠背托架23中,贯穿通道241与后 部轴向孔235对准,在这种情况下,轴向杆A5被推入。为了减小摩 擦,衬套246被插入在套筒部件240和侧壁231之间。从而靠背操纵 杆24可以围绕旋转轴线D5枢转,同时靠背操纵杆24的轴向杆A6将 形成旋转轴线D6。
第五结构阶段(图13E)
承载条板29从两侧连接到机构2上,至此机构2已经被预先组装 好。在这种情况下,短轴附接件2920被最终定位在孔217中,并且每 个短轴延伸部2921与在中间部件27的栓套274中的盲孔270接合。 在两侧从齿轮机构25伸出的轴向杆A9的端部伸入到承载条板29的 第三孔基294中的孔295中。靠背操纵杆24的轴向杆A6的端部被最 终定位在第二孔基297的孔298中。另外,两个弹簧元件28的第一承 载头281被定位在承载条板29的底侧的承载凹部2930中,从而形成 旋转轴线Dll。承载条板29尤其有利地由塑料制成,而与该承载条板 29连接的部件是金属的,从而形成就好像是自润滑承载位置。
第六结构阶段(图13F到13H)
最后,座位托架22通过第一螺紋孔229从上部形成螺紋连接被装 配,该第一螺紋孔229被定位在基部220的内部区域中,并关于定位 在承载条板29中的螺紋孔299适当分布。为了致动用于调整机构2 的预应力的齿轮机构25,杆310 (见图2A)已经被推入到贯穿通道 i501中并且进一步被推入到多边形轴孔2521中。通过在座位托架22 中的侧孔224,第一操纵杆31被完好地推动到杆310的向外伸出的端 部上,从而借助于杆310的旋转,使沿螺紋轴253承载的驱动元件252 旋转,从而使轴向杆A8向上或向下移动,最终,调整机构2中的杠 杆作用。在旋转轴线D8下降到最大程度时,椅子被设定用于更轻的 个体,而旋转轴线D8向上移动到最大程度时,椅子被设定用于更重 的个体。
成对设置在座位托架22的每一侧上的第三螺紋孔2292,被保留 用于扶手7的选择性紧固。同样被成对设置的第二螺紋孔228被用于
从下方到不可调的装饰面板40的螺紋连接。当安装座位深度可调的装 饰面板40'时,螺钉从上方被拧入螺紋圆锥2291中,螺钉头在装饰面 板40'的底侧上被引入通过类似于钥匙孔的槽41',从而允许装饰面板 40'被移位。
图14A到14D
附图的这种顺序说明了第二变形例的靠背托架23'的使用,其同样 被与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操纵杆24结合安装,虽然沿旋转轴线D1、 D5 的铰接基本上与靠背托架23'相同,但向上伸出的第二腿部238'用于 紧固靠背5,而在第一变形例的靠背托架23的情况下,采用直线性终 止端实现与靠背5的连接。
图15A到15C
通过釆用侧部件6与第二变形例的靠背操纵杆24'结合来提供紧 固靠背5的可供选择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轴向杆A6的外端同样 被容纳在承载条板29的第二孔基297中的孔298中,并在此形成旋转 轴线D6。通过引入衬套246,轴向杆A7的外部短轴241'被插到在侧 部件6上的短轴62中的盲孔620中,并形成旋转轴线D7。侧部件6 的、具有头部的盲孔610的头部61在基部20的两个侧壁201、 202 的外部上沿旋转轴线Dl铰接。
图16A到16D
除了高度调整和自由旋转运动外,基部20被固定在基体结构1 上的每个位置中'。在静止位置,'座位托架22被水平地定位而靠背5 被基本上竖直地定位。旋转轴线D4在不能改变位置的旋转轴线D3前 被布置到最大程度,并且前操纵杆21相对于水平位置具有最小倾斜定 位。旋转轴线D11在旋转轴线D10前被布置到最大程度,并且弹簧元 件28相对于水平位置具有最小倾斜定位。旋转轴线D9、不能改变位 置的旋转轴线D2和旋转轴线D8基本上竖直地被定位为一个在另 一个 上。旋转轴线D6被定位在不能改变位置的旋转轴线Dl上方的最大高 度水平处,同时相对于在该处被及时定位在最大高度水平处的旋转轴 线D5具有最小可能的垂直偏移。在旋转轴线D8—直向上移动时,气
动弹簧26的活塞杆262被延伸到更大程度并且在旋转轴线D2、 D8之 间的操纵杆臂同样最大,在这种情况下,足够用于坐在椅子上的个体 沿向后方向施加相对小的力,以移动到放松位置。如果旋转轴线D8 被一直向上移动,气动弹簧26的活塞杆262将被延伸到更小程度并且 在旋转轴线D2、 D8之间的操纵杆臂将会更短,在这种情况下,坐在 椅子上的个体将需要沿向后方向施加更大的力(正如由更大的体重所 产生的),以便移动到放松位置。 图17A到17D
在放松位置,座位托架22在前部处升起,向下倾斜至后部并沿靠 背5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座位托架22采用随着靠背5向后倾斜同 时倾斜的位置。这预先假设气动弹簧26处在未被制动的转换位置,也 就是说,制动元件218向上倾斜。旋转轴线D4在不能改变位置的旋 转轴线D3的前面不那么远,并且前操纵杆21相对于水平位置具有最 大倾斜定位。旋转轴线Dll在旋转轴线D10前被布置到最小程度并且 弹簧元件28采取相对于水平位置的最大倾斜定位。旋转轴线D9在不 能改变位置的旋转轴线D2后移动,同时旋转轴线D8现在被布置在旋 转轴线D2前。旋转轴线D6被定位在不能改变位置的旋转轴线Dl上 方的最小高度水平处,同时相对于在该处被及时定位在最低高对水平 的旋转轴线D5具有最大可能的垂直偏移。弹簧元件28被压缩到最大 程度并且气动弹簧26的活塞杆262回缩到最大程度,在这种情况下, 在负载限定减少的情况下,靠背5和座位托架22与座位4 一起自动地 回到静止位置。
图18
该在静止位置和放松位置轴线叠加的图描绘了不能改变位置并在 这里以实线表示的旋转轴线Dl、 D2、 D3,和当基本旋转轴线D4、 D5、 D6、 D8、 D9围绕旋转轴线D1、 D2、 D3运动时,可以改变位置的基 本旋转轴线D4、 D5、 D6、 D8、 D9的位置。这里未示出位于弹簧元件 28中并且同样改变位置的旋转轴线Dll以及伸展通过弹簧元件28但 是相反几乎不改变位置的底部轴线DIO。如果采用 一对侧部件6制造,
则旋转轴线D7的位置也改变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椅子、尤其是用于具有气动弹簧(12)的可旋转办公椅的机构(2),所述气动弹簧被垂直布置在基体结构(1)中并具有用于调整座位(4)高度的可伸缩地延伸的活塞杆,其中:a)所述座位(4)的倾斜调整与靠背(5)的倾斜调整同步;b)所述机构(2)具有固定的基部(20),固定的第一旋转轴线(D1)延伸通过该基部,并且可倾斜的座位托架(22)被安装在该基部上;c)布置在所述基部(20)和所述座位托架(22)之间的是前部连接装置(21),该前部连接装置在所述基部(20)上沿固定的第三旋转轴线(D3)和可移动的第四旋转轴线(D4)被铰接;d)设置有后部连接装置(24,24′),该后部连接装置(24,24′)一方面沿可移动的第六旋转轴线(D6)被铰接,另一方面沿可移动的另一旋转轴线(D5,D7)被铰接;e)所述机构(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26),该弹簧元件作用在所述基部(20)和所述座位托架(22)之间并沿第四旋转轴线(D4)被铰接,其特征在于f)所述第一弹簧元件(26)还沿可移动的第八旋转轴线(D8)被铰接,借助于可由用户从外部致动的齿轮机构(25),该第八旋转轴线能改变位置。
2. 稂据权利要求l的机构(2),其特征在于a) 所述齿轮机构(25)沿延伸通过所述基部(20)的固定的第二 旋转轴线(D2)、沿所述第八旋转轴线(D8)和沿可移动的第九旋转 轴线(D9)被铰接;b) 在静止位置,至少在原理上,所述座位(4)被水平地定位和 所述靠背(5)被竖直地定位,所述第二旋转轴线(D2)、所述第八旋 转轴线(D8)和所述第九旋转轴线(D9)至少基本上竖直地被定位为 一个在另一个上;和c) 在放松位置,所述座位(4)倾斜到最大程度和所述靠背(5) 倾斜到互补的最大程度,所述笫八旋转轴线(D8)沿着在所述第二旋 转轴线(D2)前的所述第三旋转轴线(D3)的方向被移位,并且所述 第九旋转轴线(D9 )在所述第二旋转轴线(D2 )后沿着相反方向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机构(2),其特征在于a) 所述第一弹簧元件(26)是具有气缸(260)和可伸缩地延伸 的活塞杆(262)的气动弹簧(26);b) 所述活塞杆(262)在所述静止位置被延伸到最大程度,同时 所述第八旋转轴线(D8) —直向下移动,并且所述活塞杆在所述放松 位置回缩到最大程度,同时所述第八旋转轴线(D8) —直向上移动; 和c) 借助于中间部件(27),所述活塞杆(262)沿着所述第四旋转 轴线(D4)被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l-3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机构(2),其特征在于 a )所述机构(2 )在该机构内包括若干对弹簧元件(28 ),这些对弹簧元件一方面被支撑在所述基部(20)的承载件(207)中,另一方 面被支撑在承载块(293)中的承载条板(29)下,该承载条板(29) 从两侧与所述基部(20)连接;和b)所述承载条板(29)优选由塑料制成,从而与被连接上的、优 选为金属的部件一起形成自润滑承载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l-4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机构(2),其特征在于 a)前部连接装置(21)被设计为板状操纵杆,所述第三旋转轴线(D3)和第四旋转轴线(D4)延伸通过该板状操纵杆;和b )后部连接装置(24, 24')包括第六轴向杆(A6 )和经由臂(242 ) 与该第六轴向杆连接的套筒部件(240),或者包括第六轴向杆(A6) 和经由臂(242')与该第六轴向杆连接的第七轴向杆(A7),相关联的 第五旋转轴线(D5)、第六旋转轴线(D6)和第七旋转轴线(D7)延 伸通过这些轴向杆。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机构(2),其特征在于 a)靠背托架(23, 23')可以在所述基部(20)内沿所述第一旋 转轴线(Dl)被铰接或者一对侧部件(6)可以在所述基部(20)外 被铰接,从而所述靠背(5)被紧固在靠背托架或侧部件上;和b )所述承载条板(29 )具有用于穿入前操纵杆(21)和所述中间 部件(27)的短轴(2920, 2921 ),并且所迷承载条板(29)还具有用 于容纳穿过所述齿轮机构(25)的所述第九轴向杆(A9)并用于容纳 所述第六轴向杆(A6)的安装构件(295, 298)。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的机构(2),其特征在于a) 能由用户致动的制动元件(218)被布置在用于阻挡具有可选 转换功能的所述气动弹簧(26)的所述中间部件(27)上;和b) 所述制动元件(218)作用在阀杆上,该阀杆在所述气动弹簧 (26)的所述活塞杆(262)中4皮引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椅子、尤其是用于具有气动弹簧的可旋转的办公椅的机构,所述气动弹簧被垂直布置在所述椅子的下部支架中并具有用于调整座位高度的可伸缩地延伸的活塞杆,该机构具有所述座位的倾斜调整与靠背的倾斜调整同步的效果。所述机构具有本身固定的基部(20),固定的第一旋转轴(D1)延伸通过该基部,并且可倾斜的座位托架(22)被安装在该基部上。布置在所述基部(20)和所述座位托架之间的是前部连接装置(21),该前部连接装置在所述基部(20)上沿固定的第三旋转轴(D3)和可移动的第四旋转轴(D4)以铰接的方式连接。该机构还具有后部连接装置(24),该后部连接装置(24)在一端沿可移动的第六旋转轴(D6)、在另一端沿另一可移动的旋转轴(D5)以铰接的方式被连接。所述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元件(26),该弹簧元件作用在所述基部(20)和所述座位托架之间并沿第四旋转轴(D4)以铰接的方式被连接。在另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元件(26)沿可移动的第八旋转轴(D8)以铰接的方式被连接,借助于可由用户从外部操作的齿轮机构(25),能改变该第八旋转轴的位置。第一弹簧元件(26)优选是气动弹簧,借助于可以由用户操作的锁定元件(218),可以阻挡该气动弹簧,并且采用该气动弹簧,座位和靠背被锁定在使用位置。
文档编号A47C1/032GK101384195SQ200780006028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7日
发明者E·布罗伊宁 申请人:维特拉专利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