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66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叶窗,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以遮住室外的外部光线ii/v室 内,或将外部光线引入室内,或作为可供从外部不会看见室内的障眼片等使用 的百叶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百叶窗,如日本国特开平7-305580号(以下称"现有例l")公才艮 及特开平8-303155号公报所示(以下称"现有例2"),其揭示一设置在室内 的窗户边,且可将阳光引入室内,或遮住阳光具4^t个叶片的百叶窗。
现有例1中,其在水平设置的上部装着框与下部支撑框之间设数片百叶窗 叶片。再者,现有例1具备升降绳及角度调整绳。该升降绳上下方向贯穿百叶 窗的叶片。该角度调整绳从该上部装着框设置在百叶窗叶片宽度方向的二侧, 且保持着百叶窗叶片的上下间隔。该角度调整绳是调整百叶窗叶片倾斜角度的 一种手段。该升降绳及角度调整绳的一端侧,通过设在该上部装着框的扣止件 向下方引出。百叶窗叶片利用升降绳的才喿作,形成可^f壬意上下方向的移动。再 者,百叶窗叶片角度的调整,是利用角度调整绳的操作而进行的调整。
现有例2中,从上部横杆以适当间隔下垂的升降绳,其贯穿数个叶片的通 孔。该升降绳的下端部扣止在下部横杆,且升降绳的上部侧到达-没在该上部才黄 杆一端侧的绳扣止才/L构。到达该绳扣止才几构的升降绳,其下垂在叶片前面右侧。 再者,叶片左右前后的位置上,配置可供调整叶片角度的才喿作绳。叶片由升降 绳的操作形成开闭。再者,叶片的角y!A利用操作绳的操作进行的调整。
现有例1中,升降绳及角度调整绳的一端侧,通过设在该上部装着框的扣 止件向下方引出。再者,现有例1的构造中,有必要在该上部装着框上开^:一 供引出该升降绳及角度调整绳的开口。再者,现有例1中,该升降绳及角度调 整绳露出在百叶窗叶片外侧。因此,现有例l有如下的缺点。
即,由于升降绳及角度调整绳形成露出,百叶窗的外^见4交差,例如不适 合将百叶窗设在室内的门窗内,因此为了扩展百叶窗的利用范围,而有进行改 进的必要。再者,操作升降绳及角度调整绳时,升降绳及角度调整绳有撞及百 叶窗周边物之缺点,且操作性较差。
现有例2中,到达绳扣止积4勾的升降绳,下垂在叶片前面右侧,且由于供
调整叶片角度的操作绳配置在叶片左右前后的位置,因此具有与现有例1相同
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更为容易,且可扩展利用范围的百叶窗。 本发明的百叶窗,其包含一支撑框、 一百叶窗本体、 一升降机构、 一角度 调整机构、 一升降制动体、 一升降操作体、 一角度调整制动体及一角度调整操 作体。该支撑框由左右的二纵框及上下的二横框所组合成四方形状的框架,且
形成保持由二透明板从正面及背面二侧夹固的状态;该百叶窗本体配置在该支 撑框上,且由数个叶片所构成;该升降机构包含一第一升降绳与一第二升降绳, 及一第一升降传动滚轮、 一第二升降传动滚轮与一升降传动中间滚轮,该第一 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供该升降机构升降;该角度调整机构包含一旋转轴、及装 设在该旋转轴上的一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 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与一角 度调整制动滚轮,及可供调整该各叶片的角度的一第一角度调整绳及一第二角 度调整绳、及一角度调整制动绳;该升降制动体可供操作该升降机构,该升降 制动体设有一磁吸部件,且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的向上下方向移动,通过该上下 方向的移动控制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该升降操作体可供才喿作该升降机 构,该升降操作体设有一磁吸部件,且夹固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并与该升降 制动体形成相向的配置,该升降才喿作体与该升降制动体形成由石兹力而相互吸引 的一体关系,且在该透明板的外侧任意的向上下方向移动;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可供操作该角度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制动体设有一磁吸部件,且在该支撑框
内可任意的向上下方向移动,通过该上下方向的移动控制该角度调整制动绳; 该角度调整操作体可供操作该角度调整才M勾,该角度调整操作体设有一磁吸部 件,且夹固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并与该角度调整制动体形成相向的配置,该 角度调整操作体与该角度调整制动体形成由磁力而相互吸引的一体关系,且于
该透明板的外侧,可任意的向上下方向移动;其中,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 绳连接在该百叶窗本体,该第一升降绳从该第一升降传动滚轮经由该升降传动 中间滚轮导引至该升降制动体,而该第二升降绳从该第二升降传动滚轮经由该 升降传动中间滚轮导引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 皆具有一对绳部,该二绳部配置形成夹固该各叶片的宽度方向的二侧,且该第 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分别挂设在该第 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第二角 度调整传动滚轮上;该角度调整制动绳挂设在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上,且经由 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导引至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利用;兹力,进一步利用具有形成一体关系的升降 制动体与升降操作体,及角度调整制动体与角度调整操作体,进行叶片本体的 开闭操作或角度调整操作,因此,这些操作的进行更为容易,也可简单的将叶 片本体组^门窗内等,进而扩大其适用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可将升降制动体与升降才喿作体,及角度调整 制动体与角度调整操作体配置在同侧(图1及图9中B侧)。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可将升降制动体与升降操作体,及角度调整 制动体与角度调整操作体配置在二侧(图28及图33中是左右二侧)。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可配合百叶窗的设置场所,选4奪将升降制动 体与升降操作体,及角度调整制动体与角度调整操作体的位置,分别配置在同 侧(图1及图9中是右侧)或不同侧(图28及图33是左右二侧)。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由于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向导孔),其隔成 供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通过的导引通路(向导通路),及供角度调整制动
绳通过的导引通路,因此,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及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动
作将更为顺畅。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由于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向导孔),其隔成 供第 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通过的第 一导引通路与第二导引通路,及供角度调 整制动绳的绳部通过的第三导引通路与第四导引通路,因此,第一升降绳与第 二升降绳,及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动作将更为顺畅。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的动作将更为顺畅。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在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 侧部设置通孔,并在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的底 部设置导孔,由于通孔及导孔形成绳的导引手段,因此,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 降绳,及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动作将更为顺畅。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可配合百叶窗的设置场所,将升降制动体及 升降操作体的配置位置,从与角度调整制动体及角度调整操作体相同侧变更为 不同侧的位置。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可配合百叶窗的设置场所,将升降制动体及 升降操作体的配置位置,从与角度调整制动体及角度调整才喿作体相同侧变更为 不同侧的位置。再者,由于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的导孔(向导孔),其隔
成供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通过的导引通^各,;^供角度调整制动绳通过的导
引通路,因此第 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及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动作将更为顺畅。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的动作将更为顺畅。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利用保持滚轮的设置,可使第一升降绳、第
二升降绳及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动作将更为顺畅。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利用弹性体及保持体的设置,可緩和附加在
绳上的负荷,因此可防止绳的断裂,提升百叶窗的耐久性。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可实现百叶窗内部的真空化,由该真空化可
有效的防止结露;且即使将百叶窗使用在较高层建筑物的门窗等,也可利用压 力调整用杆件自动的调整支撑框内部的压力,因此可自如的对应压力的变化。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由于升降制动体及升降操作体的走动更为顺 畅,因此,操作更为容易;且由于升降制动体及升降操作体不会接触透明板, 因此,操作将更为容易。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由于升降操作体由本体支架及升降才喿作体本 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因此,对于局部的设计变更或损伤的处理将更为 谷匆。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由于角度调整操作体由本体支架及角度调整 操作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因此,对于局部的设计变更或损伤的处
理将更为容易。
以上所述的发明方案,其中由于升降制动体由本体支架及升降制动体本
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因此,对于局部的设计变更或损伤的处理将更为
六且 谷勿。


图1: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局部剖面正视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正视图。
图3:图2的左侧;现图。
图4:图1中IV - IV线扩大剖面图。
图5:图1中V - V线扩大剖面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支撑框的局部剖面扩大正视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一端纵框的扩大侧视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上盖的分解扩大上一见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叶片的升降才/^勾及角度调整才;(4勾的概略构造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叶片、第一升降绳、第一角yl调整绳、第一
升降传动滚轮及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的相互关系侧面视图的扩大剖面图。
图11: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叶片、第二升降绳、第二角^调整绳、第二
升降传动滚轮及第二角度调^^专动滚轮的相互关系侧面视图的扩大剖面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第二角度调##动 滚轮与角度调整制动滚轮的装设状态扩大正视图。 图13:图12中XIII-Xin线剖面图。 图14:图12中XIV-XIV线扩大剖面图。
图15: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与上 盖的关系局部剖面扩大侧碎见图。
图16: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升降制动体与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的关 系扩大正一见图。
图17: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升降制动体与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的关 系扩大侧一见图。
图18:图16中X雨-X雨线扩大剖面图。
图19: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保持体的扩大侧视图,图(i)表示保持体的通 常的位置,图(ii)表示保持体移动的位置。
图20: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升降制动体与升降操作体的关系及角度调整 制动体与角度调整操作体的关系局部剖面扩大侧^L图。
图21: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升降操作体及角度调整操作体的装设状态扩 大正一见图。
图22: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升降操作体扩大后视图。 图23: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角度调整制动体与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关系扩 大正视图。
图24: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角度调整制动体与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关系扩 大侧一见图。 图25:图23中XXV - XXV线扩大剖面图。
图26: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保持体的扩大侧视图,图(i)表示保持体的通 常的位置,图(ii)表示保持体移动的位置。
图27: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适用于半开式室内门的示例正^L图。 图28: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其它形态正^见图。 图29:图28的侧浮见图。
图30:图28中XXX - XXX线扩大剖面图。 图31: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支撑框的其它示例局部扩大正视图。 图32: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上盖的其它示例分解扩大上^L图。 图33: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叶片的升降才il4勾及角度调整才/U勾的其它示例概 略构造图。
图34: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与第二角度调^^专动 滚轮及角度调整制动滚轮的装设状态扩大正视图。 图35:图34中XXX V - XXX V线剖面图。
图36: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升降制动体与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的关 系,以及角度调整制动体与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关系局部剖面正视图。
图37: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升降操作体与角度调整操作体的装设状态扩 大正—见图。
图38:图37中X X XVIII - X X XV11I线剖面图。 图39:图37中XXXIX - XXXIX线剖面图。
图40: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保持体、扣止部
件、保持滚轮、拉伸弹簧的关系局部剖面扩大正视图。
图41:图40的侧视图,省略第一升降绳、第二升降绳及纵框的侧视图。 图42: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的角度调整制动绳、保持体、扣止部件、保持
滚轮、拉伸弹簧的关系局部剖面扩大正视图。
图43:图42的侧视图,省略角度调整制动绳及纵框的侧视图。
图44: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升降操作体的其它示例局部剖面扩大后视图。
图45:图44中XXXX V - XXXXV线剖面图。
图46:图44中XXXXVI - XXXXVI线剖面图。
图47:图44中升降操作体的分解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48: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升降操作体的再一其它示例局部剖面扩大后视图
图49:图48中XXXXIX-XXXXIX线剖面图。
图50:图48中XXXXX - XXXXX线剖面图。
图51:图48中升降操作体的分解图。
图52:图48中升降操作体的分解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53:图48中升降操作体的其它示例局部剖面扩大后一见图。
图54:图53中升降操作体的分解图。
图55: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角度调整操作体的其它示例局部剖面扩大后视图 图56:本发明实施例百叶窗升降制动体的其它示例扩大iM见图。 图57:图56中升降制动体的局部剖面分解图。
其中
1、 1A…百叶窗
2a、 2b…纵框
2b2…直立部
3…玻璃板(透明板)
5…百叶窗本体
5al、 5a2…升降用孔
6、 6A…升降涵
8、 8A、 8B…升降制动体
8Bla、 8B2a…收藏孑L部
2、 2A…支撑框
2bl…走动轨
2c、 2d…横框
4…弹性封闭部件
5a…叶片
5b…叶片板
7、 7A…角度调整城
8B1…本体支架
8B2…升降操作体本体
9、 9A、 9B、 9C、 9D…升降才喿作体 9Bc…收藏孑L部
9C1、 9D1…本体支架
9C2、 9D2…升降操作体本体
10、 IOA...侧盖 11Aa、 11Ab…L形盖部 llal、 llbl...水平部
llall、 llal2、 11al3、 11al3A."本
llbll、 Ilbl2、 11bl3、 11bl3A…扣
12...空间
13…第一升降绳
13b…另端部
14a…一端部
15…第一升降传动滚轮
17、 17A…升降传动中间滚轮
19、 19A、 19B…角度调整操作体
19a…凹部
19Bl…本体支架
19 B 2…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
21…压力调整用4干件
23…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
24…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
25、 25A…角度调整制动滚轮
26a、 26b…绳部
27…第二角度调整绳
9b…导引突出部 9Cla、 9Dla…收藏孑L部 9C2a、 9D2a…收藏孔部 11、 11A…上盖 lla、 llb...L形盖部
止孔 止孔
13a…一端部 14…第二升降绳 14b…另端部 16…第二升降传动滚轮 18、 18A…角度调整制动体
19b…导引突出部
19Bla、 19B2a…收藏孔部
20、 12Q…拉伸弹簧(弹性体)
22、 22A…旋转轴
23a、 24a、 25a、 25Aa…保持沟
26…第一角度调整绳 26c…叶片保持绳 27a、 27b…绳部
27c…叶片保持绳 28a…一端4卩 29、 129…保持滚轮 30a、 31a、 32a…轴岸义 30al、 30a2、 30a3、 30a4."通孔 30c、 31c、 32c、 32Ac.,.扣止沟 31al、 31a2、 31a3、 31a4…通孔 32A…第四滚轮框
32Aal、 32Aa2、 32Aa3、 32Aa4…通孔 32Ac…扣止沟 32Ael、 32Ae2、 32Ae3、 32Ae4…导引通路 32al、 32a2、 32a3、 32a4…通孔 32d…分隔件
32el、 32e2、 32e3、 32e4…导引通路
28、 28A…角度调整制动绳 28b…另端部 30…第一滚轮框4
30b、 31b、 32b、 32Ab…导筒 31…第二滚轮框 32…第三滚轮框 32Aa…轴浑义 32Ab…导筒 32Ad…分隔件
33、133…保持滚轮34、134...保持体
34a、134a…轴承部34b'.134b…长孔34c、134c…弹簧承接件35、135...轴
36、136…固定螺丝37、137...固定件
38、138…走动滚轮39、139".滚轮轴
40、140...辅助走动滚轮41、141".滚轮轴
42、142…磁性板43、143".磁铁(箱
44、144…磁铁(》兹吸部件)45...滚轮
46、 46Al、 46A2…导轨 46a…导引狭缝
47a、 47b、 47c、 47d、 47e、 47f、 47g.
46Ala、 46A2a…导引狭缝
.制动件48、 148...保持体
48a 、 148a…轴岸义部
48b、 148b…长孔
48c、 148c…弹簧7f^妻件
49、 149…固定螺丝
50…滚轮轴
51、 151…拉伸弹簧(弹性体)
52、 152…固定部件
53、 153…磁性板
54、 55、 154...位置固定板
D…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确被了解,下文将特 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至图27,就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予以说明。
图1至图5中,百叶窗1包含一支撑框2、 二夹固该支撑框2而配置的透明 板的玻璃板3、一位于该二玻璃板3间且被覆该支撑框2外周的弹性封闭部件4、 一配置在该支撑框2内且由数个叶片5a组成的百叶窗本体5、 一供各叶片5a 升降的升降机构6、 一供调整各叶片5a角度的角度调整才W勾7、 一对供操作升 降;N勾6的升降制动体8及升降操作体9、一对供操作角度调整才;U勾7的角度调 整制动体18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及二弹性体20、 51。
图4至图7中,支撑框2的本体是由图6所示的左右纵框2a、 2b及上下横 框2c、 2d组合而成的四角形框架。纵框2a、 2b^4黄框2c、 2d皆形成筒体。左 右的纵框2a、 2b之中, 一端(图4右方)的纵框2b上设有一在内侧面(与另 端的纵框2a相向侧的面)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纵长沟状走动轨2bl (参照图7)。 走动轨2bl的二侧设有二直立部2b2。
再者,在另端纵才匡2b的内侧,装i殳一沟状的侧盖10。侧盖10的内部形成 一收藏空间(参照图4 )。再者,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上方的横框2c的内侧, 也装i殳一组合L形盖部lla、 lib的沟状上盖11。上盖11的内部形成一收藏空 间。
在如图8所示的L形盖部lla、 lib中,其水平部llal、 llbl上具一间隔 的配置有向纵长方向(图的上下方向)^^f申,且由内侧向外侧切入形成U字状 的数个扣止孔llall、 11al2、 11al3及扣止孔llb11、 Ilbl2、 11bl3。再者,如 图5所示,L形盖部llb—侧(图中右侧)的水平部llbl,重叠在L形盖部lla 另一侧的水平部llal上。在该重叠状态下,扣止孔llall与扣止孔llbll、扣 止孔lla 12与扣止孔11bl2,及扣止孔lla 13与扣止孔llbl3皆形成长孔状的{呆 持孔。
如图4至图6所示,透明的各玻璃板3是比支撑框2较大的四角形状的玻 璃材,且从其二侧夹固支撑框2。在二个玻璃板3之间,支撑框2的外周上设有 一及于全周长的宽度为w的空间12 (参照图4及图5 )。
如图1 、图4及图5所示,弹性封闭部件4毫无间隙的填充在空间12内, 且被覆着支撑框2 (纵框2a、 2b及横框2c、 2d)的外周全周长。因此,支撑框 2内形成密闭状态。弹性封闭部件4是利用橡胶等的部件,且紧密的贴接在二个 玻璃板3相向的内面。如图4所示,压力调整用杆件21贯穿弹性封闭部件4, 且压力调整用杆件21从弹性封闭部件4的外侧到达支撑框2内。弹性封闭部件 4可对应支撑框2外侧的压力变化,形成弹性变形。通过该弹性变形,压力调整
贴接状态,或解除紧密贴接状态。在解除状态的情况下,压力调整用杆件21的 外周面与弹性封闭部件4之间,形成极小的间隙。结果,支撑框2的内部与支 撑框2的外部之间形成贯通。
图1及图2所示的百叶窗本体5中,叶片5a水平的且具一定间距的配置在 上下方向,且最下部设有叶片板5b。在各叶片5a的纵长方向的二侧,开设二升 降用孔5al、 5a2。各叶片5a由长方形的长板组成,且其宽度方向(图10的左 右方向)的剖面形状形成向上方稍微膨胀的圆弧状。
首先,就可供叶片5a升降的升降机构6作一概略的说明,接着,进行说明
该升降机构6的具体构造,最后,说明可供操作升降才几构6的一对升降制动体8
及升降操作体9。
图9中,叶片5a的升降机构6包含数个升降绳(图示的示例是第一升降绳 13及第二升降绳14)。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在一端部13a、 14a侧 贯穿百叶窗本体5的各叶片5a,且形成悬吊固定最下部。各叶片5a由第一升降 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上下方向的动作而升降。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 在百叶窗本体5的上侧挂设在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及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上, 且向水平方向导引至外侧(图9中右侧),经由升降传动中间滚4仑17分别向下 方伸长,并在另端部侧挂设在位于升降制动体8下方的保持滚4仑33上,且向上 方伸长,而另端部13b、 14b固定^:置在升降制动体8的下部。
升降制动体8与升降操作体9皆装设有一磁吸部件的磁铁43、 44 (参照图 20 )。升降操作体9与升降制动体8相向iU妻近,并可向上下方向任意移动。 升降制动体8与升降操作体9由相向的磁铁43、 44的磁力形成相互吸引,且形 成一体的关系。
当升降操作体9向上下方向移动时,升降制动体8向升降操作体9的移动 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利用该移动,若升降制动体8例如向图9的上方移动时, 由于挂设在保持滚轮33的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向上方拉伸,因此百 叶窗本体5的各叶片5a上升,百叶窗形成开放。
相反的,若升降制动体8向下方移动时,由于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 14被拉回下方,因此百叶窗本体5的各叶片5a下降,百叶窗形成关闭。
接着,就叶片5a的升降机6的具体构造,主要参照图10至图19予以说明。
如图IO至图12所示,升降^/L构6包含一第一升降绳13及一第二升降绳14、 内侧的数个滚轮框(图l2中是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外侧的数个 或单一个外侧的滚轮框(图12中是第三滚轮框32 )、内侧的数个升降传动滚轮 (图12中是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及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 )、外侧的数个或单一
个升降传动滚轮(图12中是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 )及一保持滚轮33 (参照图
16)。
图10及图11所示的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其从位于最上端位置 的叶片5a至位于最下端位置的叶片5b(参照图1 )为止的通过贯穿升降用孔5al、 5a2,且这些绳的下端分别连接叶片板5b。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经由 第一滚轮框30、第二滚轮框31及第三滚轮框32的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第二 升降传动滚轮16及升降传动中间滚4仑17,挂设在升降制动体8的保持滚4仑33 上(参照图13及图l6)。
图10至图15中,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皆是相同的构造。第一 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由塑料部件形成沟状,且二侧设有直立的轴承30a、 31a。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的轴承30a、 31a,其上方形成U字状的承 接沟,且在下方的二侧分别贯设一对纵长的通孔30al、 30a2、 30a3、 30a4及通 孔31al、 31a2、 31a3、 31a4 (参照图13)。再者,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 框31的内侧底部装设一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及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再者, 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的底部设有一形成导孔的导筒30b、 31b。导筒 30b、 31b包含一凸缘部,且外周设有一扣止沟30c、 31c (参照图12)。
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的导筒30b、 31b, 其具备可使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导引至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 31内部孔的功能。
第三滚轮框32除了导筒的构造外,与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具有 相同的构造,因此只就其不同点予以说明。
导筒32b的装设位置,其相对第三滚轮框32配置在图12靠近右侧的位置。 在导筒32b的内部,其由十字状的分隔件32d形成四个导引通3各32el、 32e2、 32e3、 32e4 (参照图13及图14)。第一导引通路32el及第二專引通路32e2 配置在靠近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的位置,而第三导引通路32e3及第四导引通
路32e4则配置在其相反侧的位置。
第三滚轮框32的内侧底部,装设一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轴承3h、该承 接沟及通孔32al、 32a2、 32a3、 32a4,对应着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 的轴承30a、该7 ^妄沟及通孔30al、 30a2、 30a3、 30a4、 31al、 31a2、 31a3、
31a4。
如图12至图14所示,第三滚轮框32的导筒32b,具备可使第一升降绳13 及第二升降绳14导引至下侧升降制动体8 (参照图16)的孔的功能。
如图13所示,第一滚轮框30的通孔30al、 30a4、第二滚轮框31的通孔 31al、 31a4及第三滚轮框32的通孔32al、 32a4皆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再者, 第一滚轮框30的通孔30a2、 30a3、第二滚轮框31的通孔31a2、 31a3及第三滚 轮框32的通孔32a2、 32a3也皆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如图15所示,第一滚轮框30、第二滚轮框31及第三滚轮框32由上盖11 覆盖。第一滚轮框30、第二滚轮框31及第三滚轮框32由各导筒30b、 31b、 32b 固定在上盖11的L形盖部lla、 lib的水平部。
接着,就第一滚轮框30、第二滚轮框31及第三滚轮框32的保持状态予以 说明。
如图15 (i)所示,L形盖部lla、 llb水平部的扣止孔llall、 llbll,从 二侧嵌入第一滚4仑框30的导筒30b的扣止沟30c内;如图15 ( U )所示,水平 部的扣止孔Ilal2、 11bl2,从二侧嵌入第二滚轮框31的导筒31b的扣止沟31c 内;如图15 (iii)所示,水平部的扣止孔llal3、 llbl3, 乂人二侧嵌入第三滚 轮框32的导筒32b的扣止沟32c内;且各导筒30b、 31b、 32b通过各扣止孔lla11、 llbll、 llal2、 llbl2、 llal3、 llbl3由左右的L形盖部lla、 llb夹固,形成 固定。
就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的配置予以iJL明。
如图12至图15所示,挂设在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的第一升降绳13,其在
一端部侧贯穿导筒30b,且悬吊百叶窗本体5 (参照图l),而其另端部侧/人第 一升降传动滚轮15通过第一滚轮框30的通孔30a4,并通过第二滚轮框31的通 孔31al、 31a4,贯穿第三滚轮框32的通孔32al,再经由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 通过导筒32b的第一导引通路32el导向下方(参照图13),而挂设在配置于升 降制动体8下方的保持滚寿仑33上,且导引至上方;另端部13b固定设置于升降 制动体8 (参照图16)。
如图12至图15所示,挂设在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的第二升降绳14,其在 一端部侧贯穿导筒31b,且悬吊百叶窗;^体5 (参照图l),其另端部侧/人第二 升降传动滚轮16通过第二滚轮框31的通孔31a3,并通过第三滚轮框32的通孔 32a2,贯穿第三滚轮框32的通孔32a2,再经由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通过导筒 32b的第二导引通路32e2导向下方(参照图13),而挂设在配置于升降制动体 8下方的保持滚轮33上,且导引至上方;另端部14b固定设置在升降制动体8 (参照图16)。
如图16及图17所示,保持滚轮33以轴35为旋转中心,由装设在纵框2b 的保持体34的轴承部34a所固定。如图16、图17及图9所示,保持体34的上 下二处各设有一长孔34b。固定螺丝36以上下方向任意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各长 孔34b内,因此保持体34相对纵框2b由固定螺丝36形成向上下方向任意的移 动。保持滚轮33配置在保持体34的轴承部34a。保持体34由一弹性体的拉伸 弹簧20,形成向图16下方附加一弹性力。在图16的示例中,^立伸弹簧20由线 圏弹簧构成,其一端挂设在设在保持体34的轴承部34a下端的弹簧7 4妄件34c, 另端挂设于从纵框2b突出的固定件37 。
就一对升降制动体8及升降操作体9的具体构造,主要参照图4、图16至 图18、图20及图21予以说明。
如图16至图18所示,升降制动体8的本体形成四角形柱体状,其侧面边 侧(图16右侧)装设一走动滚4仑38。走动滚轮38以滚轮轴39为中心,形成可
任意旋转。升降制动体8通过走动滚轮38,在纵框2b的走动轨2bl上,形成可 任意升降(向上下方向上任意移动)。再者,升降制动体8的正面侧上装设二 辅助走动滚4仑40,辅助走动滚4仑40以滚轮轴41为》走转中心。升降制动体8通 过辅助走动滚轮40,在纵框2b的侧盖10的内面上,形成可任意升降(向上下 方向上任意移动),并可稳定的走动。在升降制动体8的内部,嵌入一可从侧 边(图16左方及右方)任意抽取的磁性板42。磁性板42上吸附一;F^及部件石兹 铁43。在图16至图18的示例中,磁铁43由三个平面四角形的块状磁铁体并排 而成,且收藏在升降制动体8的收藏部内。各磁铁43的正面侧形成4交宽阔的面, 且正面的端面以相向的状态露出在纵框2b的走动轨2bl上。
就升降操作体9而言,参照图l、图4、图20至图22予以说明。 如图20至图22所示,升降操作体9由塑料形成立方体状,且中央部设有 一凹部9a,可容易握持。升降操作体9的内部收藏一眉l^及部件的磁铁44。磁铁 44与该升降制动体8的磁铁43形成相同的构造。磁铁44的端面从升降操作体 9的背面形成露出。如图20所示,升降操作体9的磁铁44与升降制动体8的磁 铁43夹固正面的玻璃板3形成相向,且由磁力形成相吸。升降制动体8与升降 操作体9由该吸力形成经常性的一体化,且维持着双方的位置。
如图4及图22所示,升降操作体9的一侧(图4中右侧)设有一剖面呈T 字状的导引突出部9b。升降操作体9在面对玻璃板3的一侧设有一滚轮45,且 滚轮45可在玻璃板3上顺畅的任意走动。在另侧(图2中右方)的玻璃板3的 正面(前面)上,导轨46在上下的方向上配置,且形成固定。如图21所示, 导轨46上开设一纵长方向延伸的导引狭缝46a。如图4所示,升降操作体9的 导引突出部9b甘K导引狭缝46a内。导轨46上的三个地方,装设有三制动件 47a、 47b、 47c (参照图2 )。升降操作体9沿着导轨46在玻璃板3上顺畅的移 动,且形成在图21中的上下方向任意移动(可任意升降)。导引突出部9b可 在制动件47a、 47b之间的导引狭缝46a内任意移动。升降才喿作体9的可升降的
范围,是在制动件47a与制动件47b之间。
接着,就升降制动体8与升降操作体9的关系,参照图4、图20及图21 予以"i兌明。
如图20所示,升降制动体8与升降操作体9位于一夹固玻璃板3上,且成 相对向的位置关系。该相对向位置关系的维持,是利用升降制动体8的》兹铁43 与升降操作体9的磁铁44的相互》兹力,可达到相互吸引。利用如此的磁铁43、 44的;兹力,升降操作体9可保持在玻璃板3上的位置固定。再者,利用升P争操 作体9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升降制动体8可向升降操作体9移动方向相同的方 向移动。
由于升降机构6形成如上所述的构造,因此如图1及图20所示使升降制动 体8上升时,则升降制动体8通过走动滚轮38,在纵框2b的走动轨2bl上向上 移动,而随着该移动使挂设在保持滚轮33上的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 向上方拉伸(参照图16及图17)。利用被拉伸的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 14,可使叶片板5b向上方举起。因此,各叶片5a往上方推压,而百叶窗本体5 收缩。结果,百叶窗本体5从「闭」的状态转移至「开」的状态。
相反的,使升降制动体8下降的话,则升降制动体8通过走动滚轮38在纵 框2b的走动轨2bl上向下移动,而随着该移动,挂设在保持滚轮33上的第一 升降绳 13 及第二升降绳 14的拉伸状态变松弛,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 使叶片板5b向下方掉落,因此百叶窗本体5伸长。结果,百叶窗本体5从「开J
的状态转移至「闭」的状态。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特别是从「闭」转移至「开」的状态的过程中,挂设 在保持滚轮33上的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向上方拉伸,以该保持滚轮 33为谷底弯曲「U」字状,而该弯曲部分增加负荷。当对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 升降绳14的弯曲部分增加负荷时,为了对抗拉伸弹簧20的拉伸力,保持体34 上升,且由于保持滚轮33也向上方移动,因此通过保持滚轮33,附加在第一升
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的负荷将变緩和。利用该緩和,可防止第一升降绳13
及第二升降绳14断裂。
利用使保持体34从图19 (i)所示的通常位置,上升至如图19 (ii)所示 的位置,且更向上方移动,因此可使该负荷的緩和更为有效。
接着,概略的说明可供调整叶片5a角度的角度调整才;U勾7,并说明这些机 构的具体构造,进而说明可供操作角度调整机构的一对角度调整制动体18及角 度调整操作体19。
在图9中,叶片5a的角度调整才;i4勾7包含一旋转轴22、数个角度调^^专动 滚轮(图中是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 )、数个或 单一个角度调整制动滚轮(图中是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数个或单一个角度 调整制动绳(图中是角度调整制动绳28)。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第二角 度调整传动滚轮24及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在旋转轴22上具一间隔的形成配置, 且形成固定。
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上挂设在第一角度调整绳26的上端,第二角度 调整传动滚轮24上挂设在第二角度调整绳27的上端。第一角度调整绳26及第 二角度调整绳27的下端悬吊百叶窗本体5的各叶片5a的二侧,且形成固定(参 照图10及图11)。
在图9所示的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的下方设有一保持滚轮29,且角度调整 制动滚轮25与保持滚轮29之间挂设一角度调整制动绳28。角度调整制动绳28 上存在着一角度调整制动体18。换言之,角度调整制动体18的二端连接角度调 整制动绳28的二端。角度调整制动绳28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与保持滚 轮29之间。
当使图9所示的角度调整操作体19向上下方向上只移动一定距离时,则角 度调整制动体18也随着角度调整操作体19的移动而向相同方向移动,且由该 移动使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与保持滚轮29之间的角度调整制动绳28顺
时针旋转方向或逆时针相反旋转方向移动。同时,角;1调整制动滚4仑25形成正 转或反转。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的旋转力量通过旋转轴22传达至第一角度调 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且形成正转或反转。结果,第一角 度调整绳26及第二角度调整绳27向上下方向移动,以调整百叶窗本体5各叶 片5a的角度。
参照图1、图9至图15、图20、图21及图23至图26,说明可供调整叶片 5a角度的角度调整才W勾7的具体构造。
如图9、图12及图23所示,角度调整才A4勾7包含一旋转轴22、 一第一角 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 一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 一第一角度调整绳26及一第二角度调整绳27、 一角度调整制动绳28及一保持 緣29。
旋转轴22沿着图1所示的横框2c,配置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轴22由第一 滚轮框30、第二滚轮框31及第三滚轮框32的轴承30a, 31a, 32a支持,形成
可任意旋转(参照图l2)。
如图1及图12所示,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 24及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分别具一间隔的装设在贯穿轴心的旋转轴22上。
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皆属相同的构造。 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配置在第一滚轮框30及 第二滚轮框31的内部。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 的中间部分,分别形成一遍及圓周方向全周长的保持沟23a, 24a。如图12所示, 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的各保持沟23a、24a上, 其分别挂设第一角度调整绳26 ( 26a、 26b,参照图10)及第二角度调整绳27 (27a、 27b,参照图11)。
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配置于设在旋转轴22的一端侧(图12中右端侧)的 第三滚轮框32的内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的端部,其形成一遍及圆周方向
全周长的保持沟25a。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的保持沟25a上,挂设一角度调整
制动绳28。
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角度调整绳26及第二角度调整绳27分别由二 个绳部26a、 26b及绳部27a、 27b构成。绳部26a、 26b及绳部27a、 27b分别 从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朝向下方,并从叶片 5a宽度方向的二侧将其夹住似的垂下,且各下端部连接叶片板5b (参照图1)。 相对向的第一角度调整绳26的绳部26a与绳部26b之间,及第二角度调整绳27 的绳部27a与绳部27b之间,分别设有一支持叶片5a底部的叶片保持绳26c、 27c。
如图23及图24所示,角度调整制动绳28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上, 向下方延伸的一端部28a挂止在角度调整制动体18的上端部,另端部28b则通 过角度调整制动体18的背部挂设在保持滚轮29,且向上方导出,挂止在角度调 整制动体18的下端。保持滚轮29装设在由纵框2b支持的保持体48上。
在图23至图26中,保持体48的上下二处各设有一长孔48b。固定螺丝49 以上下方向任意移动的方式配置在各长孔48b内,因此保持体48相对纵框2b 由固定螺丝49形成向上下方向任意的移动。如图l及图23所示,保持体48设 有一朝向叶片5a侧的L形轴承部48a,且轴承部48a内配置一以滚轮轴50 (参 照图26 )为旋转中心的保持滚轮29。保持体48由一弹性体的拉伸弹簧51形成 向图23下方附加一弹性力。4立伸弹簧51由线圈弹簧所构成,其一端挂设于设 在轴承部48a下端的弹簧承接件48c,而另端挂设在从纵框2b突出的固定件52。
就一对角度调整制动体18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的具体构造,主要参照图4、 图20、图21及图23至图25予以说明。
一对角度调整制动体18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其与一对升降制动体8及升 降操作体9具有相同构造,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20中所示的角度调整制动体18的走动滚轮138、滚轮轴139、辅助走动
滚轮140、滚轮轴141、磁性板142及石l^及部件的磁铁143,其分别对应升降制 动体8的走动滚轮38、滚轮轴39、辅助走动滚轮40、滚轮轴41、》兹性板42及
磁铁43。
图20及图21所示的角度调整^喿作体19的凹部19a、导引突出部19bJ^f兹 吸部件的磁铁144,其分别对应升降操作体9的凹部9a、导引突出部9b及磁铁44。
角度调整操作体19的导引突出部19b嵌入导引狭缝46a内。角度调整操作 体19沿着导轨46在图21中的上下方向任意移动。导引突出部19b可在制动件 47b、47c之间的导引狭缝46a内任意移动。角度调整操作体19的可升降的范围, 是在制动件47b与制动件47c之间。
就图20所示的角度调整制动体18与角度调整操作体19的关系而言,其也 与前述升降制动体8与升降操作体9的关系相同。
如图20及图21所示,角度调整制动体18与角度调整操作体19位于夹固 玻璃板3上,且相对向的位置关系。该相对向的位置关系的维持,是利用角度 调整制动体18的磁铁143与角度调整操作体19的磁铁144的相互》兹力,而达 到相互吸引。利用如此的磁铁143、 144的》兹力,角度调整操作体19可保持在 玻璃板3上位置的固定。再者,利用角度调整操作体19上下方向的移动,角度 调整制动体18可向角度调整冲喿作体19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由于角度调整才/^勾7形成如上的构造,因此使角度调整制动体18向上下方 向上只移动一定距离时,则如图1、图9及图23所示,角度调整制动体18通过 走动滚轮138在纵框2b的走动轨2bl上向上下方向移动。角度调整制动绳28 连接角度调整制动体18,且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与保持滚轮29之间。 如此,由于随着角度调整制动体18的移动,角度调整制动绳28可向上下方向 移动,因此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只由对应向上下方向移动距离的角度,形成正 转M转。同时,由于通过旋转轴22,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
整传动滚轮24 (参照图1)形成正转或反转,因jtM目对向的第一角度调整绳26 的绳部26a、 26b的一方,又第二角度调整绳27的绳部"a、 2了b的一方向下方 拉伸,而另一方向上方^立伸。因此,4呆持绳26c、 27c由水平状态变化成向下倾
向上倾斜的倾斜状态,而随着这些变化,各叶片5a的角度也变化,进行角度的调整。
在角度调整过程中,挂设在保持滚轮29上的角度调整制动绳28向上方拉 伸时,则以该保持滚轮29为谷底弯曲U字状,而该弯曲部分增加负荷。但是, 当对角度调整制动绳28的弯曲部分增加负荷时,为了对抗拉伸弹簧51的拉伸 力,保持体48上升,且由于保持滚轮29也向上方移动,因此可缓和附加在保 持滚轮29的负荷。如此,可防止角度调整制动绳28断裂。
利用使保持体48从图26 (i)所示的通常位置,上升至如图26 (ii)所示 的位置,且更向上方移动,因此可使该负荷的緩和更为有效。
接着,就百叶窗本体5的开闭及叶片5a的角度调整予以说明。
如图1、图9及图20所示,为了使百叶窗本体5形成全面开放或局部开放, 使升降操作体9上升时,则与升降操作体9相对向ibf目互吸引关系的升降制动 体8,也在纵框2b的走动轨2bl上向上方移动。随着升降制动体8的上方移动, 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向上方拉伸,叶片板5b由第一升降绳l3及第 二升降绳14向上方举起。因此,各叶片5a向上方推压,而百叶窗本体5收缩, 以形成开放。
如图1、图9及图20所示,为了使百叶窗本体5形成全面关闭或局部关闭, 使升降操作体9下降时,则升降制动体8也下降,且也在纵框2b的走动轨2bl 上向下降。随着该下降,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的拉伸状态变成;^弛, 且由于叶片板5b下降,因此百叶窗本体5伸长,以形成关闭。
如图1及图21所示,为了调整百叶窗本体5的叶片5a的角度,以进行遮
掩外部光线时,当使角度调整操作体19只上升(向上方移动) 一定距离时,角 度调整制动体18也随着角度调整操作体19的移动向相同方向移动。利用该移
动,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与保持滚轮29之间的角度调整制动绳28向逆 时针旋转方向移动。同时,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也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角 度调整制动滚轮25的旋转力是通过旋转轴22传达至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 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形成如图IO及图11所示,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 转。结果,由于第一角度调整绳26及第二角度调整绳27的绳部26a、 27a下降, 而绳部26b、 27b上升,因此如图5所示,百叶窗^^体5的各叶片5a形成向右 上方倾斜,以遮掩外部光线。
从图5所示的状态,欲将外部光线引入室内时,利用使角度调整操作体19 只下降一定的距离,则通过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 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向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第一角度调整绳26及第 二角度调整绳27的绳部26a、 27a上升,而绳部26b、 27b下降。因此,如图10 及图11所示,百叶窗本体5的各叶片5a形成水平状态,并在该阶段下使角度 调整操作体19的移动停止。
图27所示的门D,是将图1所示的百叶窗1嵌入的实施利用例。
在门D中,其并未设置可供进行百叶窗1的开闭及叶片角度调整的操作用 的开口部,且绳部也未露出,因此可获得较佳的外观。再者,由于百叶窗1内 形成密闭的真空状态,因此将该种类的百叶窗嵌入窗侧的门内,则可防止结露。
再者,即使将图1所示的百叶窗1装设在较高层住宅的门窗上,也可利用 将压力调整用杆件21 (参照图4 ) ^Tv百叶窗1内,自动的进4亍百叶窗1内的 压力调整。
就实施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态而言,参照图28至图39予以说明。 相关图标百叶窗1A的构造特征,是在百叶窗1A的二侧分别配置一对升降 制动体8A与升降操作体9A及一对角度调整制动体18A与角度调整操作体19A。
因此,如图34所示,作为位于外侧位置的滚轮框,其除了第三滚轮框32之外,
另设有一外侧滚轮框的第四滚轮框32A。再者,在第四滚轮框32A的内部配置一 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A。第四滚轮框32A与第三滚轮框32包夹第一滚轮框30 及第二滚轮框31,也即第四滚轮框32A设在第三滚轮框32的相对向侧(图34
左侧)。
百叶窗1A的其它构造,由于与图1所示的百叶窗1实际上形成相同的构造, 因此就与百叶窗1共通的构造部分,说明所使用的符号与百叶窗1的说明时所 使用的符号一致。
以下,就相关本发明的形态特征予以说明,且就与百叶窗1共通的构造, 将配合其必要性予以说明。
在图28至图31中,百叶窗lA的支撑框2A的本体是由左右纵框2a, 2b及 上下横框2c, 2d组合而成的四角形框架。在二纵框2a、 2b的内侧,分别装设 一沟状的侧盖10、 IOA。再者,在上方的冲黄框2c内侧,装设一由L形盖部11Aa、 11Ab组合而成的沟状上盖IIA。
在图32所示的L形盖部11Aa、 11Ab中,其水平部llal、 llbl上具一间隔 的配置有向纵长方向(图的上下方向)延伸,且由内侧向外侧切入形成U字状 的数个扣止孔llall、 Ilal2、 11al3、 11al3A及扣止孔llbll、 llbl2、 llbl3、 11bl3A。
再者,如图31所示,L形盖部11Ab —侧(图中正面侧)的水平部llbl, 重叠在L形盖部11Aa另一侧的水平部llal上。在该重叠状态下,扣止孔llall 与扣止孔llbll、扣止孔11a12与扣止孔11b12、扣止孔Ilal3与扣止孔llbl3 及扣止孔11al3A与扣止孔11bl3A皆形成长孔状的保持孔。
在水平部llal、 llbl的一对扣止孔llall与扣止孔llbll、扣止孔llal2 与扣止孔llbl2、扣止孔llal3与扣止孔llbl3,及扣止孔11al3A与扣止孔 11bl3A,"第一滚轮框30、第二滚轮框31、第三滚轮框32及第四滚轮框32A (参照图34)的导筒30b、 31b、 32b、 32Ab的扣止沟30c、 31c、 32c、 32Ac的状 态下,L形盖部llAa、 llAb形成固定第一滚轮框30、第二滚轮框31、第三滚轮 框32及第四滚轮框32A。
在图33、图36至图39中,升降制动体8A及升降操作体9A是操作百叶窗 本体5的叶片5a的升降机构6A的装置。再者,角度调整制动体18A及角度调 整操作体19A是才喿作百叶窗本体5的叶片5a的角度调整才;^勾7A的装置。
在图28的示例中, 一对升降制动体8A及升降操作体9A配置在正面侧的玻 璃板3前面的右侧。再者, 一对角度调整制动体18A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A配 置在正面侧的玻璃板3前面的左侧。
在图28及图33至36中,由于叶片5a的升降机构6A与前述升降才几构6具 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图28及图33至36中,叶片5a的角度调整才;U勾7A包含一旋转轴22A、 装设在旋转轴22内侧的一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与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 轮24,及夕卜侧的二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 25A。
位于外侧一方的角度调整制动滚4仑25A,其固定i殳置在》炎转轴22A的左端 (参照图33 )。角度调整制动绳28A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A与保持滚轮 29之间。即,角度调整制动绳28A的上端侧(参照图34)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 滚轮25A的保持沟25Aa内,而角度调整制动绳28A的下端侧挂设在装着在保持 体48的保持滚轮29上。角度调整制动绳28A上存在一角度调整制动体18A。角 度调整制动滚轮25A配置在第四滚轮框32A上。
在图34及图35中,第四滚轮框32A与第三滚轮框32属相同的构造。第四 滚4仑框32A的轴承32Aa、通孔32Aal、 32Aa2、 32Aa3、 32Aa4、导筒32Ab、扣止 沟32Ac、分隔件32Ad,及导引通3各32Ael、 32Ae2、 32Ae3、 32Ae4,分别对应 第三滚4仑框32的轴承32a、通孔32al、 32a2、 32a3、 32a4、导筒32b、扣止沟 32c、分隔件32d,及导引通路32el、 32e2、 32e3、 32e4。如图35所示,第一
滚轮框30的通孔30al、 30a4、第二滚轮框31的通孔31al, 31a4、第三滚轮框 32的通孔32al、 32a4、第四滚轮框32A的通孔32Aal、 32Aa4配置在同一直线 上。再者,第一滚轮框30的通孔30a2、 30a3、第二滚轮框31通孔31a2, 31a3、 第三滚轮框32的通孔3^2、 3^3、第四滚轮框的通孔3Ma2、 3Ma3配置在同 一直线上。
在图36至图38中,升降制动体8A与前述升降制动体8具相同的构造。升 降操作体9A与前述升降操作体9具相同的构造。再者,就一对升降制动体8A 与升降操作体9A的关系而言,其也与一对升降制动体8与升P争操作体9的关系相同。
图37所示的导引轨46Al与导引狭缝46Ala,对应前述导引轨46及导引狭
缝46a。
升降操作体9A由导引突出部9b沿着导轨46A1的导引狭缝46Ala,向上下 方向上4壬意移动。导轨46A1的二端装设二制动件47d、 47e。升降操作体9A的 可升降的范围,是在制动件47d与制动件47e之间。
在图36、图37及图39中,角度调整制动体18A与前述角度调整制动体18 具相同的构造。再者,角度调整操作体19A与前述角度调整操作体19具相同的 构造。再者,就一对角度调整制动体18A与角度调整操作体19A的关系而言, 其也和一对角度调整制动体18与角度调整操作体19的关系相同。
角度调整制动体18A通过走动滚轮138,在纵框2a的走动轨2al (参照图 36 )上升降。角度调整制动体18A通过辅助走动滚轮140,在纵框2a的侧盖10A 内面上升降,且可稳定的走动。;兹铁143正面的端面以相向的状态露出在纵框 2b上。
图37所示的导轨46A2及导引狭缝46A2a,分别对应前述导轨46及导引狭
缝46a。
角度调整操作体19A由导引突出部19b沿着导轨46A2的导引狭缝46A2a,
向上下方向上任意移动。导轨46A2的二端装设二制动件47f、 47g。升降操作体 19A的可升降范围,是在制动件47f与制动件47g之间。
在图33中,为了使百叶窗本体5形成全面开》文或局部开》史,使位于图33 右侧的升降操作体9A上升时,则升降制动体8A也上升。随着该上升过程,第 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由保持滚轮33向上方拉伸。如此,由于叶片5a 向上方^^起,且被推压,因此百叶窗本体5收缩,以形成开》丈。
为了使百叶窗本体5全面关闭锁或局部关闭,当使升降操作体9A下降时, 升降制动体8A也下降,而随着该下降,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的拉伸 状态变松弛,且由于叶片5a下降,百叶窗本体5延伸以形成关闭。
使位于图33左侧位置的角度调整操作体19A上下方向移动时,角度调整制 动体18A也随着角度调整操作体19A移动,而向该角度调整操作体19A的移动 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利用角度调整制动体18A的移动,挂设在角^1调整制动 滚轮25A与保持滚轮29之间的角度调整制动绳28A形成顺时针旋转方向或逆时 针旋转方向移动。同时,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A形成正转或反转,且其旋转力 通过旋转轴22A传达至第一角度调^^专动滚轮23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 以形成正转或反转。结果,第一角度调整绳26及第二角度调整绳27向上下方 向移动,以调整百叶窗本体5的各叶片5a的角度。
在图28的示例中, 一对升降制动体8A与升降操作体9A及一对角度调整制 动体18A与角度调整才喿作体19A形成左右分离的配置。因此,在另端(图33右 方)的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的保持沟25a上,并未挂设角度调整制动绳。再者, 如图34所示,在升P争传动中间滚轮17A上,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A装设在第四 滚轮框32A的内底部,其并未挂设升降绳。
在如图1及图28所示的百叶窗1、 1A中,以玻璃板3夹固支撑框2、 2A, 且利用弹性封闭部件4 (参照图1)封闭支撑框2、 2A的外周,以使支撑框内形 成密闭,且由于支撑框2、 2A与玻璃板3形成一体化,因此可实现百叶窗l、 1A
内部的真空化,由该真空化可有效的防止结露。再者,利用该一体化,可使百 叶窗l、 1A更容易的嵌入设置在室内的门D等的内部,因此可增加百叶窗l、 1A
的利用范围。再者,即使将百叶窗l、 1A使用于设置在较高层建筑物的门窗等, 由于设有如图4所示的压力调整用杆件21,可自动的调整支撑框2、 2A内部的 压力,因此可自如的对应压力的变化。
百叶窗l、 1A的开关操作,是利用具一磁铁43的升降制动体8、 8A及具一 磁铁44的升降操作体9、 9A进行。再者,叶片5a的角度调整才喿作,是利用具 一磁铁143的角度调整制动体18、 18A及具一磁铁144的角度调整操作体19、 19A进行。因此,在百叶窗l、 1A上由于不需要开设供开关操作手段的绳用的开 口部,因此百叶窗1、 1A具有较佳的外观,也可容易的实现支撑框内的密闭, 又可更简单的将百叶窗l、 1A装设在门、墙壁的开口部或窗户的框架等。
在图l及图28所示的百叶窗1、 1A中,以透明板3夹固支撑框2、 2A以形 成固定,且利用弹性封闭部件4 (参照图1)封闭支撑框2、 2A的外周,由于整 体上可更单元化,因此百叶窗l、 1A的运搬或装设作业可更迅速且简单。
在上下方向上可任意移动的保持体34、 48,由于其连接在拉伸弹簧20、 51 上,因此即使对第一升降绳13、第二升降绳14及角度调整制动绳28、 MA附加 负荷,也可吸收该负荷,并可防止绳的破损。
在图1所示的百叶窗1中,将角度调整才喿作体19配置在图1右侧上方,且 将升降操作体9配置在与角度调整操作体19相同侧的下方。然而,也可将角度 调整操作体19配置在下方,并将升降操作体9配置在上方。
升降操作体9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也可配合百叶窗1的设置场所等,配置在 图1左侧。此时,将图9中所绘的图以纵方向的中心线为轴,形成反转180。的构 造。即,从图9左侧向右侧排列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 及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同样的,排列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第二升降传 动滚轮16及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再者,第一升降绳13从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
经由第二升降传动滚轮l 6及升降传动中间滚轮l7导引至保持滚轮33。第二升降
绳14从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经由升降传动中间滚轮U导引至保持滚轮33。角度 调整制动绳28挂设于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
在图28所示的百叶窗1A中,升P争才喿作体9A配置在图28右侧,角度调整 操作体19A配置在图28左侧。然而,也可将升降操作体9A与角度调整操作体 19A的位置关系左右相反的设置。在左右位置关系相反的情况下,将图33中所 绘的图以纵方向的中心线为轴,形成反转180。的构造。即,从图33左侧向右 侧排列一端的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4、第一角度调整 传动滚轮23及另端的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A。同样的,排列升降传动中间滚轮 17、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及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A。再 者,第一升降绳13从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经由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及升降传 动中间滚轮17导引至保持滚轮33。第二升降绳l4从第二升降传动滚轮l6经由 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导引至保持滚轮33。角度调整制动绳28A挂设于角度调整 制动滚轮25A。
再者,图28所示的百叶窗1A中,在前述左右位置关系相反的情况下,不 用进行180°的反转,只要将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14的引出方向形成图 33的左方向,且使角度调整制动绳28A从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A替换为角度调 整制动滚轮25,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上即可。第一升降绳13从第一升 降传动滚轮15经由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A (参照图34 )导引至保持滚轮33,第 二升降绳14从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经由第一升降传动滚轮15及升降传动中间 滚轮17A导引至保持滚4仑33。将角度调整制动绳28A挂设在角度调整制动滚轮 25上(参照图33)。
在图28所示的百叶窗1A中,如图34及图35所示,由于在旋转轴22A的 二端侧皆配置相同构造的外侧滚轮框32、 32A、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 17A及角 度调整制动滚轮25、 25A,因此相对玻璃板3的升降操作体9A及角度调整操作
体19A的装设位置,可任意选4奪图33左右的任一侧。再者,有关升降操作体9A 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A的装设位置,可任意选择相对玻璃板3的任一侧及上下 的任一方。
在图1及图28所示的百叶窗1、 1A中,虽然可使其构造部件共通化,然而 也可制造具备多样化的升降机构6、 6A或角度调整机构7、 7A的百叶窗。当然, 例如第一滚轮框30及第二滚轮框31、第三滚轮框32及第四滚轮框32A、第一 升降传动滚轮15及第二升降传动滚轮16、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23及第二角 度调整传动滚轮24、夕卜侧角度调整制动滚轮25、 25A、升降制动体8、 8A与角 度调整制动体18、 18A及升降操作体9、 9A与角度调整操作体19、 19A等,利 用这些共通化的构造部件,可使制造或组合更为容易,然而,本发明中,该共 通化并非不可或缺的。
再者,也无一定要利用弹性封闭部件4,以密闭支撑框2、 2A内的必要性。
升降操作体9、 9A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 19A的操作手段,也可利用手动 或自动。再者,升降操作体9、 9A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 19A为自动操作的情 况下,例如在前述各操作体的本体上设置马达,并利用遥控器控制马达,利用 容置在内部的滚4仑45、 145,以形成任意走动。
关于升降操作体9、 9A及角度调整操作体19、 19A的配置位置,虽然在图 标的实施例中配置在正面的玻璃板3的左右二侧或一侧,然而并不只限于这些 示例,也可配置在上边侧或下边侧,或不只限定在正面(前面),也可适当的 配置在侧面侧。
升降绳的数目,虽然在图1及图28的示例中,由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 降绳14二个构成,然而也可配合百叶窗l、 1A的长度或宽度等条件,形成三个 以上的构造。再者,升降传动滚轮的数目对应升降绳的数目。
在图34的示例中,也可不用设置升降传动中间滚轮17A及夕卜侧的角度调整 制动滚4仑25A。
一对升降制动体8、 8A及升降操作体9、 9A双方由石t^及部件的磁铁43、 44 维持着强力的相互;兹力的吸引关系,且一对角度调整制动体18、 18A及角度调 整操作体19、 19A双方也由磁吸部件的磁铁143、 144可维持着强力的相互磁力 的吸引关系,然而浪t吸部件也不限定于本实施例,例如二个-兹4失43、 44之中, 可只有一个作为磁吸部件的磁铁使用,另一个作为磁吸部件的磁性体使用;同 样的,二个;兹铁143、 144之中,也可只有一个作为石兹4失使用,另一个作为;兹性 体使用。
参照图40及图41,说明图16及图17所示的第一升降绳13及第二升降绳 14的另端部13b、 14b、拉伸弹簧(弹性体)20、保持滚轮33、保持体34、固 定螺丝36、固定件37的各关系的其它实施例。
为了方便说明,在图40及图41中,仍然使用图16及图17记载的符号「 2b」、 r13b」及「14b」。
图40及图41所示的拉伸弹簧(弹性体)120、保持滚轮133、保持体134、 固定螺丝136及固定件137,分别对应图16及图17所示的拉伸弹簧20、保持 滚轮33、保持体34、固定螺丝36及固定件37。
图40及图41所示的前述各关系,除了固定件137贯穿保持体134以外, 其与图16及图17所示的前述各关系实际上是相同的。即,保持体134在其上 下二处开设二长孔134b;固定螺丝136在上侧的长孔134b内,固定件137在下 侧的长孔134b内,分别位于可向上下方向任意移动的位置;固定螺丝136及固 定件137从纵框2b突出;保持体134相对纵框2b,由固定螺丝136及固定件 137可向上下方向任意移动;保持滚轮133位于保持体134的轴承部134a之间; 保持体134利用拉伸弹簧120,附加向图40下方的弹簧力;在图40的示例中, 拉伸弹簧120由线圈弹簧所构成,其一端挂设在设在保持体134的轴承部134a 下部的弹簧承接件134c,另端从纵框2b突出且挂设于贯穿保持体134的固定件 137;保持滚轮133以轴135为旋转中心,由保持体134的轴承部134a所固定。
保持滚轮133及保持体134用以挂设第一升降绳13与第二升降绳14,及第 一升降绳13的另端部13b与第二升降绳14的另端部14b,保持滚4仑133、保持 体134及拉伸弹簧120的相互关系为勤出的负荷緩和效果,与前述保持滚轮33、 保持体34及拉伸弹簧20的相互关系为^5出的负荷缓和效斜目同,其中,保持 滚轮33及保持体34用以挂设第一升降绳13与第二升降绳14,及第一升降绳 13的另端部13b与第二升降绳14的另端部14b。
再者,参照图42及图43,说明图23及图24所示的角度调整制动绳28的 另端部28b、保持滚轮29、保持体48、固定螺丝49、拉伸弹簧(弹性体)51、 固定件52的各关系的其它实施例。
为了方便说明,在图42及图43中,其仍然使用图23及图24记载的符号 「 2b J及r 28b」。
图42及图43所示的保持滚轮129、保持体148、固定螺丝149、拉伸弹簧 (弹性体)151及固定件152,分别对应图23及图24所示的保持滚轮29、保持 体48、固定螺丝49、拉伸弹簧51及固定件52。
图42及图43所示的前述各关系,除了固定件152贯穿保持体148以外, 其与图23及图24所示的前述各关系实际上是相同的。即,保持体148在其上 下二处开设二长孔148b;固定螺丝149在上侧的长孔148b内,固定件152在下 侧的长孔148b内,分别位于可向上下方向任意移动的位置;固定螺丝149及固 定件152从纵框2b突出;保持体148相对纵框2b,由固定螺丝149及固定件 152向上下方向任意移动;保持滚轮129位于保持体148的轴承部148a之间; 保持体148由拉伸弹簧151,附加向图42下方的弹簧力;在图42的示例中,拉 伸弹簧151由线圈弹簧所构成,其一端挂设于设在保持体148的轴承部148a下 部的弹簧承接件148c,另端从纵框2b突出且挂设于贯穿保持体148的固定件 152;保持滚轮129以轴为旋转中心,由保持体148的轴承部148a所固定。
挂设角度调整制动绳及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另端部28b的保持滚轮129、保持 体148及拉伸弹簧151的相互关系及负荷緩和效果,与前述挂设角度调整制动
绳28及其另端部28b的保持滚轮29、保持体48及拉伸弹簧51的相互关系及负 荷緩和效果相同。
就图40及图42所示的各实施例的负荷缓和效果重复叙述,即使对挂设在 保持滚轮129的角度调整制动绳或挂设在保持滚轮133的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 降绳分别附加负荷,由于保持体134、 148可向上下方向任意移动,且连接拉伸 弹簧120、 151,因此可吸收该负荷,而防止绳的断裂。
就作为图16、图23、图36、图40及图42所示的负荷缓和手段的弹性体 20、 51、 120、 151而言,弹性体20、 120对应升降制动体8、 8A设置,弹性体 51、 151对应角度调整制动体18、 18A设置,虽然对应升降制动体8、 8A及角度 调整制动体18、 18A双方设置,从防止绳的断裂的观点来看比较适当,但也可 只对应其中一方而设置。再者,例如在利用不常重复开关操作或角度调整才喿作 百叶窗的情况下,或使其构造更筒单的必要性的情况下,也可不必设置弹性体 20、 51、 120、 151。弹性体20、 51、 120、 151不只限定为线圏弹簧,例如也可 使用板状弹簧等弹性件。
参照图44至图47,说明图20至图22所示的升降操作体9的其它实施例。
图44至图47所示的升降操作体9B,与升降操作体9实际上具相同的构造。 因此,只说明升降操作体9B具特征的部分,而省略其它部分的说明。再者,就 与升降操作体9共通的升降操作体9B构造部分的符号,其仍然4吏用图20至图 22记载的符号(9a、 9b、 44、 45)。
升降操作体9B具特征的部分,是在该升降操作体9B内配置磁性板53及配 合需^f吏用的位置固定板5 4 。
升降操作体9B内设有一收藏孔部9Bc。收藏孔部9Bc的底部敷设一由四角 形铁板等构成的磁性板53。再者,收藏孑L部9Bc内收藏一磁铁44。磁铁44被 位于底部侧的磁性板53吸引,且形成固定。磁铁44与收藏孔部9Bc的内周壁
之间存在一间隙间时,可嵌入一具有对应该间隙厚度的位置固定板54。位置固
定板54是可强^^兹铁44的位置固定的一种手段。
根据升降操作体9B,由于设有一磁性板53,因此位置固定可更确实。再者, 根据升降操作体9B,由于配置位置固定板54,因此可强^^兹铁44的位置固定。
参照图48至图52,说明图20至图22所示的升降才喿作体9的另一其它实施 例(图44至图47所示的升降操作体9B的其它实施例)。
图48至图52所示的升降操作体9C,其与升降操作体9及升降操作体9B 的主要部分实际上是共通的。因此,主要说明升降操作体9C具特征的部分,而 省略其它部分的说明。再者,就与升降操作体9及升降操作体9B共通的升降操 作体9C的构造部分的符号,仍然^吏用图20至图22记载的符号(9a、 9b、 44、 45 ),或图44至图47记载的符号(53、 54 )。
其在该升降操作体9B内配置磁性板5 3及配合需要所使用的位置固定板54。
升降操作体9C的特征部分,是将该升降操作体二分为本体支架9C1及升降 操作体本体9C2,并将其可任意分离的予以组合。
本体支架9C1上设有一可供收藏升降才喿作体本体9C2的收藏孔部9Cla。本 体支架9C1的一侧设有一导引突出部9b。
升降操作体9C的升降操作体本体9C2设有一贯穿图49左右方向的收藏孔 部9C2a。收藏孔部9C2a内的正面侧(图49右侧)及其相反侧分别收藏一磁性 板53及一磁铁44。当磁铁44与收藏孑L部9C2a的内周壁之间存在一间隙时,可 嵌入一具有对应该间隙厚度的位置固定板54。位置固定板54是可强化磁铁44 的位置固定的一种手段。位置固定板54的一端部(图49右端部)是接触磁性 板53。升降操作体9C的升降操作体本体9C2背面的上下二处设有分别设有一可 任意旋转的滚轮45。
升降操作体9C的升降操作体本体9C2 ^Tv本体支架9C1的收藏孔部9Cla 内,且与本体支架9C1形成一体。
根据升降操作体9C,由于将该升降操作体9C 二分为本体支架9C1及升降操 作体本体9C2,因itM目对升降操作体本体9C2可组合具备多种类设计的本体支架 9C1。再者,例如本体支架9C1或滚轮45上产生损伤等,有更换升降操作体9C 的必要时,只要更换本体支架9C1即可,或只要更换除了磁铁44及位置固定板 54以外的升降操作体本体9C2即可,因此可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部件的更换。再 者,根据升降操作体9C,由于设有一磁性板53,而可使位置固定更为确实。再 者,根据升降操作体9C,利用配置位置固定板54,而可强^^兹铁44的位置固 定。
参照图53及图54,说明图48至图52所示的升降才乘作体9C的再一其它实施例。
图53及图54所示的升降操作体9D,其与升降操作体9C的主要部分是共通 的。因此,主要说明升降操作体9D的特征的部分,而省略其它部分的说明。再 者,就与升降操作体9C共通的升降操作体9D的构造部分的符号,其仍然使用 图48至图52记载的符号(9b、 44、 45、 53、 54)。
升降操作体9D的特征的部分,是将该升降操作体9D 二分为本体支架9D1 及升降操作体本体9D2,并在本体支架9D1侧设置滚轮45。
在本体支架9D1的上下二处,其分别设有一个包夹收藏孔部9Dla的滚轮45。 收藏孔部9Dla内收藏升降操作体9D的升降操作体本体9D2。
升降操作体9D的升降操作体本体9D2上,是设有一贯穿厚度方向(图54 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的收藏孔部9D2a。收藏孔部9D2a内分别收藏一磁性板 5 3及一磁铁44 。当磁铁4 4与收藏孑L部9D2a的内周壁之间存在一间隙时,可嵌 入一具有对应该间隙的厚度的位置固定板54。
再者,也可利用前述升降操作体9B、升降操作体9C或升降操作体9D其中 之一,以代替图28至图30所示的升降操作体9A。
再者,也可利用适用前述升降操作体9B、升降操作体9C或升降操作体9D 其中之一的构造的角度调整操作体,以代替图20所示的角度调整操作体19或
图39所示的角度调整才喿作体19A。
图55所示的角度调整操作体19B,其适用图48所示的升降操作体9C的构 造的实施例。然而,由于为了该适用而作了局部的变更,因此就角度调整操作 体19B与升降操作体9C的不同点ii行i兌明。
图48所示的升降操作体9C是在上下二处设置滚轮45,然而图55所示的角 度调整操作体19B上并未设置滚轮。
其理由如下为提供角度调整操作体19B的叶片的角度调整才喿作所进行的 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其与为提供升降操作体9C的叶片的升降所进行的上下方 向的移动距离相较的下,只是微小的距离而已。换言之,为了升降操作体9C的 稳定的走动,升降操作体9C上较佳设有滚轮45。然而,即使角度调整操作体 19B上并未装设滚轮,由于其移动距离极少,对于上下操作不会产生障碍之故。
因此,角度调整操作体19、 19A上,并无设置滾4仑145 (图20及图39)的 必要。
就图55记载的符号而言,符号19b是导引突出部,符号19B1是本体支架, 符号19Bla是本体支架19B1的收藏孔部,符号19B2是角度调整操作体19B的 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符号19B2a是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19B2的收藏孔部,符 号144是;兹铁,符号153是磁性板,符号154是位置固定板。
就图16所示的升降制动体8及图36所示的升降制动体8A而言,其也可适 用于图48所示的升降才喿作体9C的构造。
针对该适用例,参照图56及图57所示的升降制动体8B予以说明。
升降制动体8B与升降制动体8的主要部分是共通的。因此,主要说明升降 制动体8B的特征的部分,而省略其它部分的说明。再者,有关与升降制动体8 共通的升降制动体8B的构造部分的符号,其仍然使用图16及图17记载的符号 (「 38」、r 39」、「40 J 、 「 41 J 、 r 42 J 、 r 43 O 。
升降制动体8B的特征的部分,其主要是将该升降制动体8B 二分为本体支 架8B1及升降制动体本体8B2,并将其可任意分离的予以组合。
本体支架8B1上设有一可收藏升降制动体本体8B2的收藏孔部8Bla。 升降制动体8B的升降制动体本体8B2设有一贯穿图57的纸面垂直方向的 收藏孔部8B2a。收藏孔部8B2a内的正面侧(图57背面侧)及其相反侧分别收 藏一;兹性板42及一磁铁43。磁铁43与收藏孔部8B2a的内周壁之间存在一间隙 时,可嵌入一具有对应该间隙的厚度的位置固定板55。位置固定板55是可强化 磁铁44的位置固定的一种手段。位置固定板55的一端部是接触磁性板42。升 降制动体8B的升降制动体本体8B2背面的上下二处,其分别设有一可任意旋转 的滚4仑40。
升降制动体8B的升降制动体本体8B2 ^7v本体支架8B1的收藏孔部8Bla, 且与本体支架8B1形成一体。
再者,也可利用适用图56所示的升降制动体8B的构造的角度调整制动体, 以代替图20所示的角度调整制动体18或图39所示的角度调整制动体18A。此 时,也可不必设置相当于设在升降制动体8B的滚轮40的滚轮。
在无法使百叶窗1、 1A内形成真空状态的情况下,或不是真空状态但也无 法维持密闭状态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结露,4交佳在支撑框2的纵框2a、 2b^jf黄 框2c、 2 d内,或是在侧盖10及上盖11的收藏空间内配置干燥粉末剂、活性碳 或其它的除湿剂。
综上所述,虽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以上内容,但并非用以限 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 均等变化与修饰,应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支撑框,其由左右的二纵框及上下的二横框组合成四方形状的框架,且形成保持由二透明板从正面及背面二侧夹固的状态;一百叶窗本体,配置在该支撑框上,且由数个叶片构成;一升降机构,包含一第一升降绳与一第二升降绳,及一第一升降传动滚轮、一第二升降传动滚轮与一升降传动中间滚轮,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供该升降机构升降;一角度调整机构,包含一旋转轴,及装设在该旋转轴上的一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一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与一角度调整制动滚轮,及可供调整所述各叶片角度的一第一角度调整绳、一第二角度调整绳及一角度调整制动绳;一升降制动体,供操纵该升降机构,该升降制动体设有一磁吸部件,且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的向上下方向移动,通过该上下方向的移动控制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一升降操作体,供操纵该升降机构,该升降操作体设有一磁吸部件,且夹固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并与该升降制动体形成相向的配置,该升降操作体与该升降制动体形成由磁力相互吸引的一体关系,且在该透明板外侧任意的向上下方向移动;一角度调整制动体,供操纵该角度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制动体设有一磁吸部件,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的向上下方向移动,通过该上下方向的移动控制该角度调整制动绳;及一角度调整操作体,供操纵该角度调整机构,该角度调整操作体设有一磁吸部件,且夹固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并与该角度调整制动体形成相向的配置,该角度调整操作体与该角度调整制动体形成由磁力相互吸引的一体关系,且在该透明板外侧任意的向上下方向移动;其中,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连接于该百叶窗本体,该第一升降绳从该第一升降传动滚轮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导引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二升降绳从该第二升降传动滚轮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导引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皆具有一对绳部,该二绳部配置夹固在所述各叶片宽度方向的二侧,且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分别挂设在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上;该角度调整制动绳挂设在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上,且经由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导引至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2、 才艮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升降传动滚轮及 第二升降传动滚轮中的任一方外侧,配置该相邻的升降传动中间滚轮;在该第 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中的任一方外侧,且在与该升降 传动中间滚轮相同侧上配置该角度调整制动滚库仑。
3、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在该第一升降传动滚轮及 第二升降传动滚轮中的任一方外侧,配置该相邻的升降传动中间滚轮;在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中的任一方外侧,且在与该升降 传动中间滚轮相反侧的位置上配置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另一升降 传动中间滚轮,该第 一升降传动滚轮及第二升降传动滚轮的二外侧配置该二升 降传动中间滚轮,以夹固该第一升降传动滚轮及第二升降传动滚轮,该角度调整机构包含另 一角度调整制动滚轮,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 传动滚轮的二外侧配置该二角度调整制动滚轮,以夹固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 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经由该二升降传动中 间滚轮其中之一导引至下方的升降制动体,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 绳从该二角度调整制动滚轮其中之一导引至下方的角度调整制动体,该角度调 整制动滚轮位于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的另 一方。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在该百叶 窗本体的上侧且具一间隔配置一第一滚轮框、 一第二滚轮框及一第三滚轮框;在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框内部分别设有该第一角 度调整传动滚轮、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角度调整制动滚轮,且在该第一滚 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底部分别装设该第 一升P争传动滚4仑及第二升降传动 滚轮,在该第三滚轮框的内底部装设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该第一滚4仑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侧部分别设有通孔;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之中,在该第一滚轮框及第二滚 轮框的各底部,分别设有一导孔(向导孔),各该导孔供从该叶片本体侧向上 方伸长的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及第一角度调整绳与第二角度调整绳导入 滚轮框内部,且在该第三滚轮框的底部设有一导孔,该导孔供该第一升降绳、 第二升降绳及角度调整制动绳导至下方;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内由分隔件隔成供该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通过的 导引通路(向导通路),及供该角度调整制动绳通过的导引通路;该旋转轴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才IL及第三滚轮框; 该第一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该第一滚轮框内,经由该第 一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并 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通过第三滚轮框的导孔的导《1通路导《j至该升降制 动体;该第二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第二滚轮框内,经由该第二 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并经由该升降传动 中间滚轮,通过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的导31通路导?j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各该导孔导引至该 第一滚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部,且分别挂设于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 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该角度调整制动绳通过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的导引通路导引至该角度调整 制动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在该百叶窗本体的上侧且具一间隔的配置一第一滚轮框、 一第二滚轮框及一第三滚轮框; 在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框内部分别设有该第一角 度调整传动滚轮、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角度调整制动滚轮,且在该第一滚 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底部分别装设该第 一升P争传动滚轮及第二升降传动 滚轮,在该第三滚轮框的内底部装设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JL^该第一滚轮框、 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侧部分别设有通孔;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之中,在该第一滚轮框及第二滚 轮框的各底部,分别设有一导孔,各该导孑L供从该叶片本体侧向上方伸长的第 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及第 一角度调整绳与第二角度调整绳导入滚轮框内部, 且在该第三滚轮框的底部设有一导孔,该导孔供该第一升降绳、第二升降绳及 角度调整制动绳导至下方;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内由分隔件分别隔成第一导引通路、第二导引通路、 第三导引通路及第四导引通路;该第 一导引通^各供该第一升降绳通过,该第二导引通^各供该第二升降绳通 过,该第三导引通路供该角度调整制动绳的一端的绳部通过,该第四导引通路 供该角度调整制动绳的另端的绳部通过;该旋转轴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 该第一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该第一滚轮框内,经由该第 一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并 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通过第三滚轮框的导孔的第一导引通路导? 1至该升 降制动体;该第二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第二滚4仑框内,经由该第二 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并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通过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的第二导引通路导S1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各该导孔导引至该 第 一滚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部,且分别挂设在该第 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该角度调整制动绳的一端的绳部通过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的第三导引通 路,而另端的绳部通过该第四导? 1通路导S1至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7、 才艮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供第一升降绳通过 的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配置在同一直线上,且该供 第二升降绳通过的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配置在同 一直线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在该百叶 窗本体的上侧且具一间隔的配置一第一滚轮框、 一第二滚轮框、 一第三滚轮框 及一第四滚轮框;该第 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配置在该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之间,且 该第 一滚轮框与该第四滚轮框相互邻接配置,该第二滚轮框与该第三滚轮框相 互邻接配置;在该第 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部分别设有该第 一角度调整传动 滚轮及该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且在该第四滚轮框的内部设有该角度调整制 动滚轮;在该第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底部分别装设该第一升降传动滚 轮及该第二升降传动滚轮,在该第三滚轮框的内底部装设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 在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4EA第三滚轮框的侧部分别设有通孔; 在该第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底部,分别设有一导孔,各该导孔供 从该叶片本体侧向上方伸长的第 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及第 一角度调整绳与 第二角度调整绳导入各滚轮框内部,iL^该第三滚轮框的底部设有一导孔,该 导孔将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导至下方,在该第四滚4仑框的底部设有一导 孑L,该导孔将该角度调整制动绳导至下方;该旋转轴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 该第一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第一滚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 各内部,经由该第一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 轮框的各通孔,并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通过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导引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二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第二滚轮框内,经由该第二 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并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通过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导引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各该导孔导引至该第一滚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部,且分别挂设在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该角度调整制动绳通过该第四滚轮框的导孔导引至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才;u构包含在该百叶窗本体的上侧且具一间隔的配置一第一滚轮框、 一第二滚轮框、 一第三滚轮框及一第四滚轮框;该第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配置在该第三滚轮框及该第四滚轮框之间, 且该第 一滚轮框与该第四滚轮框相互邻接配置,该第二滚轮框与该第三滚轮框 相互邻接配置;在该第 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部分别设有该第 一角度调整传动 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JL^该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的内部分别设 有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在该第 一滚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底部分别装设该第 一升降传动滚轮 及第二升降传动滚轮,在该第三滚轮才E及该第四滚轮框的各框内底部分别装设 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 在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的侧部分别设有通孔;在该第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底部,分别设有一导孔,各该导孔供 从该叶片本体侧向上方伸长的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及第一角度调整绳与 第二角度调整绳导入各滚轮框内部,且在该第三滚轮框的底部设有一导孔,该 导孔将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导至下方,在该第四滚4仑框的底部设有一导 孔,该导孔将该角度调整制动绳导至下方;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将挂设在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的角度调整制动绳导至 下方,该第四滚轮框的导孔将挂设在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的第一升降绳及第二 升降绳导至下方;该旋转轴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 该第一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第一滚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 各框内部,经由该第一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 滚轮框的各通孔,并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通过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导引至 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二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第二滚轮框内,经由该第二 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并经由该升降传动 中间滚轮,通过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导引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该第二角度调整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该 第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部,且分别挂设在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 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该角度调整制动绳通过该第四滚轮框的导孔导引至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机构包含在该百 叶窗本体的上侧且具一间隔配置的一第一滚轮框、 一第二滚寿仑框、 一第三滚轮 框及一第四滚轮框; 该第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配置在该第三滚轮框及该第四滚轮框之间, 且该第 一滚轮框与该第四滚轮框相互邻接配置,该第二滚轮框与该第三滚轮框相互邻4妄配置;在该第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部分别设有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 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且在该第三滚轮框及该第四滚轮框的内部分别 设有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在该第 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底部分别装设该第 一升降传动滚 轮及该第二升降传动滚轮,在该第三滚轮框及该第四滚轮框的各框内底部分别 装设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在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的侧部分别设有 供该第 一升降绳及该第二升降绳贯穿的通孔;在该第一滚轮框及该第二滚轮框的各底部,分别设有一导孔,各该导孔供 从该叶片本体侧向上方伸长的第一升降绳与第二升降绳,及第一角度调整绳与 第二角度调整绳导入各滚轮框内部,iMi该第三滚轮框的底部设有一导孔,该 导孔将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导至下方,在该第四滚轮框的底部设有一导 孔,该导孔将该角度调整制动绳导至下方;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将挂设在该角度调整制动滚轮的角度调整制动绳导至 下方,该第四滚轮框的导孔将挂设在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的第一升降绳及第二 升降绳导至下方;该第三滚轮框及该第四滚轮框的导孔内由分隔件隔成供该第一升降绳与第 二升降绳通过的导?)通路,及供该角度调整制动绳通过的导《1通路;该旋转轴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第三滚轮框及第四滚轮框; 该第一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该第一滚轮框及第二滚轮框 的各框内部,经由该第一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 三滚轮框的各通孔,并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4仑,通过第三滚4仑框的导孔导引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二升降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第二滚轮框内,经由该第二 升降传动滚轮,贯穿该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并经由该升降传动中间滚轮,通过该第三滚轮框的导孔导? I至该升降制动体;该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从该叶片本体通过该导孔导引至该第 一滚轮框及第二滚轮框的各框内部,且分别挂设于该第一角度调整传动滚轮及第二角度调整传动滚轮;该角度调整制动绳通过该第四滚轮框的导孔导引至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IO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供第一升降绳通 过的第一滚轮框、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配置在同一直线上,且该 供第二升降绳通过的第二滚轮框及第三滚轮框的各通孔配置在同 一直线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6及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百叶窗另包含二保持体,该二保持体具一间隔的分别装设在该支撑框上, 各该保持体设有一保持滚轮,该二保持滚轮其中之一挂设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 升降绳连接该升降制动体,该二保持滚轮其中的另 一挂设该角度调整制动绳连 接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6及8至10之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 于所述百叶窗另包含一保持体及一弹性体,该保持体以上下方向任意移动的 方式装设在该支撑框上,且该保持体设有一保持滚轮,该弹性体至少对应的设 于升降制动体或角度调整制动体其中之一;该弹性体相对该保持体往拉的方向 附加弹簧力;该保持滚轮上挂设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该第一升降绳及 第二升降绳导引至对应该保持滚轮的该升降制动体。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6及8至10之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百叶窗,其特44 于该支撑框的外周全周长由一弹性封闭部件被覆,且夹置在该二透明板之间, 该弹性封闭部件封闭该支撑框内,且该弹性封闭部件上贯穿一压力调整用杆件,该压力调整用杆件由该弹性封闭部件的外侧穿透到达该支撑框内。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6及8至10之中任一项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该升降制动体设有一走动滚轮,且利用该走动滚轮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移动;该 升降操作体设有一走动滚轮,且由该走动滚轮在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上任意移动。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6及8至10之中任一项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该升降操作体由一本体支架及一升降操作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 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喿作体本体;该升降 操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p及部件,且设有一 夹固该》兹吸部件的滚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及8至10之中任一项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该角度调整操作体由 一本体支架及一 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可相互任意分离的组 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角度调整操作 体本体;该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 磁吸部件。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6及8至10之中任一项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 该升降制动体由一本体支架及一升降制动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 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制动体本体;该升降 制动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箱i吸部件的滚轮。
1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二保持体,该二 保持体具一间隔的分别装设在该支撑框上,各该保持体设有一保持滚轮,该二 保持滚轮其中之一挂设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连接该升降制动体,该二保 持滚轮其中的另 一挂设该角度调整制动绳连接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20、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二保持体,该二 保持体具一间隔的分别装设在该支撑框上,各该保持体设有一保持滚轮,该二 保持滚轮其中之一挂设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连接该升降制动体,该二保 持滚轮其中的另 一挂设该角度调整制动绳连接该角度调整制动体。
2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另包含一保 持体及一弹性体,该保持体以上下方向任意移动的方式装设在该支撑框上,且 该保持体设有一保持滚轮,该弹性体至少对应的设于升降制动体或角度调整制 动体其中之一;该弹性体相对该保持体往拉的方向附加弹簧力;该保持滚轮上挂设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导引至对应该保 持滚轮的该升降制动体。
2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另包含一保 持体及一弹性体,该保持体以上下方向任意移动的方式装设在该支撑框上,且 该保持体设有一保持滚轮,该弹性体至少对应的设于升降制动体或角度调整制 动体其中之一;该弹性体相对该保持体往拉的方向附加弹簧力;该保持滚轮上挂设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该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导引至对应该保 持滚轮的该升降制动体。
2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框的外周全周长 由一弹性封闭部件浮皮覆,且夹置在该二透明斧反之间,该弹性封闭部件封闭该支 撑框内,且该弹性封闭部件上贯穿一压力调整用杆件,该压力调整用杆件由该 弹性封闭部件的外侧穿透到达该支撑框内。
2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框的外周全周长 由一弹性封闭部件^皮覆,且夹置在该二透明板之间,该弹性封闭部件封闭该支 撑框内,且该弹性封闭部件上贯穿一压力调整用冲干件,该压力调整用斥干件由该 弹性封闭部件的外侧穿透到达该支撑框内。
2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框的外周全周长 由一弹性封闭部件被覆,且夹置在该二透明板之间,该弹性封闭部件封闭该支 撑框内,且该弹性封闭部件上贯穿一压力调整用杆件,该压力调整用杆件由该 弹性封闭部件的外侧穿透到达该支撑框内。
2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支撑框的外周全周长 由一弹性封闭部件被覆,且夹置在该二透明板之间,该弹性封闭部件封闭该支 撑框内,且该弹性封闭部件上贯穿一压力调整用杆件,该压力调整用杆件由该 弹性封闭部件的外侧穿透到达该支撑框内。
27、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设有一走 动滚轮,且利用该走动滚轮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移动;该升降操作体设有一走动 滚轮,且由该走动滚轮在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上任意移动。
28、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设有一走 动滚轮,且利用该走动滚轮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移动;该升降l喿作体设有一走动 滚轮,且由该走动滚轮在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上任意移动。
29、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设有一走 动滚轮,且利用该走动滚轮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移动;该升降才喿作体设有一走动 滚轮,且由该走动滚轮在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上任意移动。
30、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设有一走 动滚轮,且利用该走动滚轮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移动;该升降才喿作体设有一走动 滚轮,且由该走动滚轮在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上任意移动。
31、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设有一走 动滚轮,且利用该走动滚轮在该支撑框内任意移动;该升降操作体设有一走动 滚轮,且由该走动滚轮在该二透明板其中之一上任意移动。
3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操作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操作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操作体本体;该升降才喿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一议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及部件的滚轮。
3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操作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操作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操作体本体;该升降操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兹吸部件的滚轮。
3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操作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操作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操作体本体;该升P争操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兹性板及吸附在该》兹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兹吸部件的滚轮。
35、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操作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操作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操作体本体;该升降操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兹吸部件的滚轮。
3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操作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操作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操作体本体;该升降操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兹吸部件的滚轮。
3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P争操作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操作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操作体本体;该升降操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及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兹吸部件的滚轮。
3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角度调整操作体由一 本体支架及一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可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 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该角度调整操 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
39、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角度调整操作体由一 本体支架及一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可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 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该角度调整操 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
40、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角度调整操作体由一 本体支架及一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可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 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角度调整4喿作体本体;该角度调整操 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及部件。
41、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角度调整操作体由一 本体支架及一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可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 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角度调整才喿作体本体;该角度调整操 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hl部件。
42、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角度调整操作体由一 本体支架及一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可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 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该角度调整才喿 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
43、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角度调整操作体由一 本体支架及一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可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 有一收藏孔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角度调整操作体本体;该角度调整操 作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l^及部件。
44、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制动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制动体本体;该升降制动体本体的内部i殳有 一磁性斧议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及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磁吸部件的滚轮。
45、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制动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制动体本体;该升降制动体本体的内部设有一,兹性—反及吸附在该;兹性氺反上的 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磁吸部件的滚轮。
4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制动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制动体本体;该升降制动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及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磁吸部件的滚轮。
4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制动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制动体本体;该升P争制动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磁吸部件的滚轮。
4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制动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制动体本体;该升降制动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板及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磁吸部件的滚轮。
49、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升降制动体由一本体 支架及一升降制动体本体相互任意分离的组合而成;该本体支架设有一收藏孔 部,该收藏孔部收藏且固定该升降制动体本体;该升降制动体本体的内部设有 一磁性才AA吸附在该磁性板上的一磁吸部件,且设有一夹固该磁吸部件的滚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百叶窗,其在支撑框内配置百叶窗本体,支撑框前后由玻璃板夹固,前侧玻璃板配置可供操作升降机构的升降制动体及升降操作体,也配置有可供操作角度调整机构的角度调整制动体及角度调整操作体;其中,在支撑框内上下移动的升降制动体上设置有磁铁,在玻璃板的前面上下移动的升降操作体上也设置有磁铁,使升降制动体及升降操作体由磁力形成相吸。升降机构设有可供升降叶片的第一升降绳及第二升降绳,而角度调整机构设有可供调整叶片角度的第一角度调整绳及第二角度调整绳,角度调整制动体及角度调整操作体凭借上下的操作而控制第一角度调整绳与第二角度调整绳。
文档编号E06B9/32GK101377116SQ20081014578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高野隆一 申请人:高野隆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