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儿童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提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10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儿童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提把的制作方法
用于儿童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提把本申请依据35 U.S.C. § 119(e)的规定,要求2007年9月5日提交的 第60/970,171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该临时申请的内容特意通过引 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儿童汽车座椅,具体涉及包括在儿童汽车座椅中的婴 儿提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具有提把的婴儿提篮。发明内容根据本发明,婴儿提篮包括壳体和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提把。所述壳体具有其大小适于容纳婴儿的盆部;所述提把包括位于盆部上方的把手,以利于携带在盆部中休息的婴儿。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提把是U形的,并包括安装于所述壳 体上并可绕枢轴转动的第一侧臂;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可绕枢轴转动 的第二侧臂,第二侧臂设置为与第一侧臂间隔开,以使所述壳体和所 述盆部位于二者之间;以及将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互连的桥 形轨。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桥形轨。在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中,每一个侧臂都形成以包括下端,其包 括附接于所述壳体的枢轴底座;上端,其包括附接于所述桥形轨的宽 的5求状部件;以及4仑廓部分,其在所述枢轴底座和所述宽的-求状部件 之间延伸。每个4仑廓部分都包括下部,其连接于与之配对的枢轴底座, 并形成以包括由向外(例如背对所述盆部)凹面限定装置,该限定 装置用于与使用提把携带所述婴儿提篮的照料者的臀部匹配。所述轮 廓部分还包括狭窄的上部,其设置为在所述下部和位于与之配对的上端中 的所述宽的球状部件之间延伸。所述狭窄的上部包括向内(例如面向盆 部)凹面限定装置,该限定装置用于与在肘部的弯曲处夹持提把的照料者的肘部的内部匹配。在考虑了例证了迄今为止已知的实现本发明最佳方式的示例性实施 方案后,本发明的附加技术特征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


在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婴儿提篮的视图,示出了在右肘弯曲处持有提 把的照料者;图2是包括在图1所示的提把中的第一侧臂的放大主视图,示出了 位于第一侧臂的下部上的、与图1中的照料者的臀部(示出的部分)匹配 的向外凹面,并示出了位于第一侧臂的狭窄的上部上的、与图1中的照料 者的月寸4p的内部匹配的向内凹面;图3是与所述壳体分离并具有以毫米测量的尺寸的、图1所示的提 把的放大主视图;图4是图3中的提把的比例俯视图;图5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以虚线示出了第一侧臂的大部分,并以 实线示出了 4仑廓部分的向外和向内凹面;图6是栅格背景上与图4类似的视图,示出了所述轮廓部分的向外 禾口向内凹面的形;)犬4争4正;图7是图1中的所述婴儿提篮的放大正视图,用虚线示出了所述壳 体,用实线示出了提把;图8是图7中的所述婴儿提篮的侧-见图;图9是沿着图7中的线9-9的截面图,示出了凸形下壁形成所述提把 的右侧臂上部的向外凹面;图IO是图8的右侧臂的放大部分,示出了体接触区域(由线紋区域 的内部表示)设置在枢轴底座和向外凹面的一部分上;以及图11是沿线图10中的11-11的截面图,示出了图10中的体接触区 域与如图1所示持有所述提把的照料者的臀部的接合。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婴儿提篮10包括提把12,提把12的轮廓与照料者16 的肘部14和臀15相匹配,照料者16使用如图1所示的挎臂携带技术 携带婴儿提篮10。提把12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示例性 的径向地向内和向外的凹面18和19:&置在提4巴10的第一侧臂21上, 如图5和图6所示,并以如图1和图2所示的方式被配置为与使用提把 12的照料者的身体轮廓匹配。使用一连串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弓形部分 建立本文中的每一个向内和向外的凹面,以及建立每一个向内和向外的 凹面的凹面特性,这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婴儿提篮10包括壳体11和提把12。壳体11形成为包 括盆部13,其大小适用于容纳婴儿17。如图1、 2、 7和8所示,提把 12连接于壳体11。如图1、 3和4所示,提把12包括连接至壳体11的一侧IIR的第 一侧臂21,连接至壳体11的另一侧11L的第二侧臂22以及桥形轨20。 例如,如图1和图8所示,壳体11包括足部111和头部112。如图1 和图7所示,桥形轨20被设置为将第一侧臂21和第二侧臂22互连, 并位于盆部13的上方。如图3、 4和7所示,把手27连4妻于桥形專九 2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侧臂21包括附接于桥形轨20的上端30, 连4妄于壳体11的一侧11R的下端32,以及在上端30和下端32间延 伸的轮廓部分31。如图1和图2所示,轮廓部分31的形状与照并牛者 16的肘部14相匹配。第二侧臂22包括轮廓部分231,轮廓部分231具有与第一侧臂的轮 廓部分31成镜像的轮廓形状。如图3、 4和7所示,第二侧臂22还包括 上端230和下端232。第一侧臂21的轮廓部分31包括下部31L和位于下部31L和上端30 之间的上部31U。下部31L和上部31U^皮配置为例如以图l所示的方式 与携带婴儿提篮10的照料者16相适应。第二侧臂22的轮廓部分231 具有与第一侧臂21的轮廓部分31类似的配置,以允许照料者能将婴儿 提篮10携带在其左臂和右臂上。轮廓部分31的下部31L包括设置为背对壳体11的向外凹面19。如图1和图2所示,向外凹面19配置为限定臀部装置,用于与使用提把12 携带壳体11的照料者16的臀部15匹配。如图2所示,4仑廓部分31的上部31U比下部31L窄。上部31U包 括设置为面向壳体11的向内凹面18,其配置为限定肘部装置,用于与通 过在肘部14的内侧弯曲部持有提4巴12而携带壳体11的照冲牛者16的肘 部14的内部弯曲部匹配,以使提把12的第一侧臂21夹持于照冲牛者16 的膂部15和肘部14的内部弯曲部之间,如图1所示。如图3、 5和6所示,4仑廓部分31的上部31U的向内凹面18包括具 有第一曲率半径R108 (约108毫米)的第一弯曲部分181。如图3、 5和 6所示,向内凹面18还包括位于第一弯曲部分181和下部31L的向外凹 面19之间的第二弯曲部分182。如图3、 5、和6所示,第二弯曲部分182 具有约217毫米的第二曲率半径R217。轮廓部分31的下部31L的向外凹面19包括曲率半径R475 (约475 毫米)的弯曲部分191,曲率半径R475比第一曲率半径R108大。第二 弯曲部分182的第二曲率半径R217比第一曲率半径R108大,^f旦是比向 外凹面19的弯曲部分191的曲率半径R475小。弯曲部分181和弯曲部分191具有《皮此相等的弧长。向内凹面18的 第二弯曲部分182具有约为s的弧长。向内凹面18的第一弯曲部分181 具有约2s的弧长。如图3、 5和6所示,向内凹面18的第一弯曲部分181具有第一曲率 中心181C,并具有如图3所示的通过尺寸97.612毫米和204.039毫米建 立的位置。向内凹面18的第二弯曲部分182具有第二曲率中心182C, 并具有如图3所示的通过尺寸10.830毫米和193.030毫米建立的位置。 向外凹面19的弯曲部分191具有第三曲率中心191C。如图5所示,第一参考线181RL设置为延伸穿过第一曲率中心181C。 第二参考线182RL设置为延伸穿过第二曲率中心182C。第三参考线 191RL设置为延伸穿过第三曲率中心191C,平行于第一参考线181RL和 第二参考线182RC,并与其分隔开。第一参考线181RL和第三参考线 191RL间隔距离D。第二参考线182RL和第三参考线191RL间隔d,距 离d小于距离D。轮廓部分31的上部31U还包括向外凸面23,其设置为背对轮廓部分 31的向内凹面18。下端32包括设置为背对壳体11的向外凸面25。如图 2所示,下部31L的向外凹面19设置为位于上部31U的向外凸面23和 下端32的向外凸面25之间。
第一侧臂21的下端32还包括连接于壳体11的一侧11L的枢轴底座 132。枢轴底座132配置以支持第一侧壁21绕着水平枢轴100相对于壳 体11的枢轴运动,枢轴100延伸穿过包括在第二侧臂22内的枢轴底座 232。如图2所示,枢轴底座132包括向外凸面25。
如图3所示,轮廓部分31的下部31L还包括向内凸面27。向内凸面 27包括具有曲率半径R1100 (约1100毫米)的第一弯曲部分271 (及曲 率中心271C)和具有约250毫米曲率半径的第二弯曲部分272 (及第二 曲率中心272C)。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侧臂21的上端30包括第一球状部件130。 第一球状部件130设置为将桥形轨20和轮廓部分31的上部31U互连。 如图3所示,第一J求状部件130形成为包括面向盆部13的向内凹面29。 库仑廓部分31的上部30U的向内凹面18包括连4妄于第一王求状部件130的 第一弯曲部分181。第一^求状部件130的向内凹面29形成为包括比第一 弯曲部分181的曲率半径R108大的曲率半径。
第一球状部件130具有例如如图4所示的最大侧面宽度130W。附接 至第一球状部件130的、轮廓部分31的上部31U的一部分具有最大侧面 宽度31W,如图4所示,该宽度31W比第一5求状部件130的最大侧面宽 度130W小。
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球状部件130形成以包括背对盆部13的向 外凸面33,面向前方135的前边缘35以及面向后方137的后边缘37。 前边缘35将第一J求状部件130的向内凹面29和向外凸面33互连。后边 缘37具有向前方135弯曲的凸起形状。后边缘37将第一球状部件130 的向内凹面29和向外凸面33互连。
如图4所示,轮廓部分31的上部31U还包括面向前方135朝向壳 体11的足部111的前边缘39,以及面向后方137远离壳体11的足部111 (朝向头部112)的后边缘141。如图9所示,后边缘141将上部31U的向内凹面18和向外凹面23互连。如图4所示,上部31U的前边》彖39具 有凸起形状,上部31U的后边缘141也具有凸起形状。如图4所示,第一球状部件130的前边缘35与上部130的前边缘 39结合在一起。也如图4所示,第一球状部件130的后边缘37与上部 31U的后边缘41结合在一起。例如,在如图4所示出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求状部件130和第二球状部件230具有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图4中示出了多种空间角度e!、 e2和03,其中e!约8。, 62约7°, 63约3°。前边缘35包括具有约129毫米的 曲率半径R129的第一弯曲部分351和约116毫米的曲率半径的第二弯曲 部分352。前边缘39包括具有约56毫米的曲率半径R56的第一弯曲部 分391和具有约105毫米的曲率半径R105的第二弯曲部分392。在图3中,示出了沿着第二侧臂22的多个弧中断点(以毫米单位)。 这些相同的弧中断点也适用于第 一侧臂21 。每个弧与相邻的弧相切。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提篮,包括壳体,其形成以包括大小适于容纳婴儿的盆部;以及提把,其连接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提把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第一侧臂、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的第二侧臂、以及桥形轨,所述桥形轨设置为将所述第一侧臂和所述第二侧臂互连,并位于所述盆部的上方,所述第一侧臂包括附接于所述桥形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侧的下端、以及配置为在所述上端和所述下端之间延伸的轮廓部分,所述轮廓部分包括下部以及位于所述下部和所述上端之间的上部;并且,所述下部包括向外凹面,所述向外凹面设置为背对所述壳体的足部,并配置为限定臀部装置,所述臀部装置与使用所述提把携带所述壳体的照料者的臀部相匹配;以及所述上部包括向内凹面,所述向内凹面设置为面向所述壳体的所述足部,并配置为限定肘部装置,通过由所述照料者将所述提把置于其肘部的内部弯曲部而携带所述壳体,所述肘部装置与所述照料者的肘部的内部弯曲部匹配,以使所述提把的所述第一侧臂置于所述照料者的臀部和肘部的内部弯曲部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向内凹面包括具 有第一曲率半径的第一弯曲部分,所述向外凹面包括曲率半径大于所 述第一曲率半径的弯曲部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弯曲部分和所述 第一弯曲部分中的每个均具有大约相互相等的弧长。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向内凹面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和所述向外凹面之间的第二弯曲部分,所述第 二弯曲部分具有第二曲率半径,所述第二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E小于所述向外凹面的所述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向内凹面的所述 第二弯曲部分具有约为s的弧长,所述向内凹面的所述第一弯曲部分 具有约为2s的弧长,所述向外凹面的所述弯曲部分具有约为2s的弧长。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向内凹面的所述 第二弯曲部分具有约为s的弧长,所述向外凹面的所述弯曲部分具有约 为2s的弧长。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向内凹面的所述 第一弯曲部分具有第一曲率中心,所述向内凹面的所述第二弯曲部分 具有第二曲率中心,所述向外凹面的所述弯曲部分具有第三曲率中心,第一参考线设置为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曲率中心,第二参考线设置为延 伸穿过所述第二曲率中心,第三参考线设置为延伸穿过所述第三曲率 中心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参考线平行且隔开,所述第一和第三参考线间隔距离D,所述第二和第三参考线间隔距离d,距离d小于距离D。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轮廓部分的所述 上部还包括向外凸面,所述向外凸面设置为与所述上部的所述向内凹 面相背对,所述下端包括设置为背对所述壳体的向外凸面,所述下部 的所述向外凸面设置为位于所述上部的所述向外凸面和所述下端之 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第一侧臂的下端 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侧的枢轴底座,所述枢轴底座配置以支 撑所述第一侧臂,使其能够绕着水平枢轴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所述 枢轴底座包括所述向外凸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第一侧臂的所述上端包括设置为将所述桥形轨和所述轮廓部分的所述上部互连的球 状部件,所述球状部件形成为包括向内凹面,所述向内凹面面向所述 盆部并包括具有曲率半径的弯曲部分,所述轮廓部分的所述上部的所 述向内凹面包括连接于所述球状部件的第一弯曲部分,所述第一弯曲 部分具有第一曲率半径,所述球状部件的所述弯曲部分形成为包括大 于所述第一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的曲率半径。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球状部件具有 最大侧面宽度,并且,附接于所述球状部件的、所述轮廓部分的所述 上部的一部分包括小于所述球状部件的所述最大侧面宽度的最大侧面 宽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球状部件形成 为包括背对所述盆部的向外凸面、面向前方并将所述球状部件的所述 向内凹面和所述向外凸面互连的前边缘、以及面向后方并将所述J求状 部件的所述向内凹面和所述向外凸面互连的后边缘,所述前边缘具有 向所述前方弯曲的凸起形状,所述后边缘具有向所述后方弯曲的凸起 形状。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轮廓部分的所 述上部还包括设置为背对所述上部的所述向内凹面的向外凸面、面向 所述前方的前边缘、以及面向所述后方并将所述上部的所述向内凹面 和所述向外凸面的后边缘,所述上部的所述前边缘为凹形,所述上部 的所述后边缘也为凹形。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球状部件的前 边缘与所述上部的前边缘结合在一起,所述球状部件的后边缘与所述 上部的后边缘融合在 一 起。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第一侧臂的所述上端包括设置为将所述桥形轨和所述轮廓部分的所述上部互连的5求 状部件,所述球状部件具有最大侧面宽度,附接于所述球状部件的、 所述轮廓部分的所述上部的一部分包括小于所述球状部件的所述最大 侧面宽度的最大侧面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球状部件形成 为包括面向所述盆部的向内凹面、背对所述盆部的向外凸面、面向前 方并将所述球状部件的所述向内凹面和所述向外凸面互连的前边缘、的后边缘,所述前边缘为向所述前方弯曲的凸形,且所述后边缘为向 所述后方弯曲的凸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轮廓部分的所 述上部还包括设置为背对所述上部的所述向内凸面的向外凸面、面向 所述前方的前边缘、以及面向所述后方并将所述上部的所述向内凹面 和所述向外凸面互连的后边缘,所述上部的所述前边缘为凹形,所述 上部的所述后边缘也为凹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球状部件的所 述向内凹面和所述向外凹面间隔厚度尺寸t,且所述^M犬部分的所述最 大侧面宽度约为4t。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轮廓部分的所 述上部的所述最大侧面宽度约为3t。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球状部件形成 为包括面向所述盆部的向内凹面和背对所述盆部的向外凸面,所述球 状部件的所述向内凹面和所述向外凹面间隔厚度尺寸t,且所述球状部 分的最大侧面宽度约为4t。
21.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婴儿提篮,其中,所述轮廓部分的所 述上部的所述一部分的最大侧面宽度约为3t。
22. —种婴儿提篮,包括壳体,其形成以包括尺寸适于容纳婴儿的盆部;以及 提把,其连接于所述壳体,其中,所述提把为U型,且连续地包括 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的第一枢轴底座、第一轮廓部分、第一球状部 件、具有把手的桥形轨、第二球状部件、设置为与所述第一轮廓部隔开以将所述盆部置于其间的第二轮廓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相对的 第二侧并设置为与所述壳体的所述隔开以将所述盆部间置于其间的第二枢轴底座,其中,所述提把包括面向前方朝向所述壳体的足部的前边缘、 以及面向后方朝向所述壳体的头部的后边缘,所述桥形轨的前边缘和后 边缘由最大侧面宽度隔开,所述第一和第二球状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前边 缘和后边缘都通过大于所述桥形轨的最大宽度的最大宽度隔开,所述第 一轮廓部分包括附接于所述第一球状部件的上部,所述第一轮廓部分的 所述上部的前边缘和后边缘通过小于所述第一球状部分的最大宽度的最 大宽度隔开,所述第二轮廓部分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球状部件的上部, 所述第二轮廓部分的所述上部的前边缘和后边缘通过小于所述第二球状 部件的最大侧面宽度的最大侧面宽度隔开。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用于儿童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提把,其中,婴儿提篮包括壳体和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提把。所述提把包括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和第二侧臂。
文档编号A47D13/00GK101402324SQ20081021220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5日
发明者大卫·艾米罗特, 赖安·沙弗尔 申请人:克斯克管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