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运动模式的幼儿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415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切换运动模式的幼儿秋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儿秋千,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以秋千与吊椅 双重模式摆荡运动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现有的幼儿秋千产品,其中不乏可提供秋千 与吊椅两种不同运动模式的产品,此类产品通常配备一滑槽定位机构以便转换秋千吊杆的枢转支点。例如,图1及图2中所表示的一种现 有产品中,幼儿秋千l的构造包含前、后支撑架ll、 12, 一对由前、 后杆臂22、 24所组成的吊杆分别悬吊在支撑架11、 12两侧顶端,前、 后杆臂22、 24的枢转轴容置在分别设置在支撑架两侧的一对壳体30、 30'内,左、右两侧的吊杆下端间安装一座椅50。其中左侧壳体30'内 设置一滑槽31供前杆臂22移动。当前、后杆臂22、 24以共同支点转 动时,座椅50以秋千摆荡方式运动,在摆荡周期中座椅50与地面所 成的角度随着杆臂22、 24的倾斜角度而变化;当使用者欲使幼儿秋千 以吊椅摆荡模式使用时,可将左侧壳体30'内侧的转换推钮300沿壳体 30向前推移,使得前、后杆臂22、 24的顶端分别依不同枢转支点转动, 此时幼儿秋千1的座椅50即能以吊椅运动模式摆荡,在摆荡周期中座 椅50与地面所成的角度不会改变。此一现有产品中,运动模式转换时需移动前杆臂的位置,因此转 换操作较费力且需要较长的推钮行程,另一方面,因配合滑槽的长度 而无法缩小壳体30、 30'的体积,故在产品的收合及包装上较占空间且 运送上较不方便。除此之外,虽然滑槽31两端都设置有凹槽可供容置前吊杆22顶 端,但若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未确实让前吊杆22顶端卡入凹槽311内, 也容易让前吊杆22在座椅50摆动的过程中受到连动而随着滑移于滑 槽31内,因而造成座椅50处于不稳定的摆动状态。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颖的转换机构设计,使得杆臂 枢转轴转换时不仅确实且更为轻松省力。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吊椅摆荡与秋千摆荡两 种运动模式使用的幼儿秋千。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需改变吊杆组的第一、 第二杆臂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即能达成前述转换目的的秋千运动模式转 换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又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配合悬臂式结构支撑架使用的幼儿秋千运动模式转换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切换运动模式的幼儿秋千,包括一支撑架、 一对悬吊在支撑架两侧顶部的吊杆组,以及一安装在两吊杆组之间的椅座,支撑架的一侧顶端设置一安装壳体及一枢接至该安装壳体的连接壳体;每一吊杆组的二杆臂顶端分别与一第一枢接座和一第二枢接座连接,该第 一枢接座与安装壳体枢接并能以一第一枢转轴转动,该第二枢接座与 连接壳体枢接并能选择性地以一第二枢转轴转动,第一、第二杆臂之 间配置一运动模式转换机构,以供建立或取销第二枢接座与连接壳体 以第二枢转轴转动的运动模式。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模式转换机构包括 一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 二位置间移动的制动栓,当所述制动栓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壳 体与安装壳体相互固定,使得所述第一、第二杆臂以该第一枢转轴及 第二枢转轴相对所述支撑架摆荡,当所述制动栓处于第二位置时,所 述连接壳体可相对所述安装壳体枢转,使得所述第一、第二杆臂共同 以该第一枢转轴相对所述支撑架摆荡。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上述运动模式转换机构设计,幼儿秋千是通 过取销第二杆臂绕独立支点的枢转自由度而达成运动模式转换,因此 不需要改变第二杆臂的支点位置,且只要拨动一制动栓即能完成转换, 比现有产品更易于操作,且在运动模式转换上也更加确实。


下面通过一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 儿秋千的运动模式转换机构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一种现有幼儿秋千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现有幼儿秋千前杆臂沿滑槽移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图4是图3的幼儿秋千摆荡支点所在部位的局部构造外观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幼儿秋千的摆荡支点构造部分分解图。 图6是一呈现图5中所有元件的分解图。图7是图4的幼儿秋千摆荡支点转换构造的剖视示意图,其中转 换构造处于一吊椅运动模式的位置关系。图8是图4的幼儿秋千摆荡支点转换构造的剖视示意图,其中转 换构造处于一秋千运动模式的位置关系。图9是一类似图7但包含制动机构的示意图。图10是一类似图8但包含制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可通过图3至图10的说明而明 白。参见图3、图4及图5,此一实施方案中的幼儿秋千IO包含一由 第一和第二U形框架110、 lll所组成的悬臂式支撑架,第二框架lll 的上端被结合于第一框架110高度的中间位置, 一对秋千吊杆组2分 别被悬吊支持在第一框架110顶部两侧的悬臂上。第一 U形框架110两侧的吊杆组2分别包含一对相间隔的第一和 第二杆臂220、 240,第一杆臂220由一套置于第一框架110顶端的安 装壳体80支持,第二杆臂240则由组接至安装壳体80的一连接壳体 总成H支持。为了使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能够以各枢转轴以及单一枢转轴 两种运动模式摆荡并在两种模式间选择转换,本实用新型在秋千支撑 架的悬臂顶端配置一连接壳体总成H以供枢承第一、二杆臂220、 240。 当幼儿秋千10欲以各枢转轴摆荡、亦即采吊椅运动模式使用时,转换 机构使连接壳体总成H在第一框架110顶端形成一刚性悬梁结构,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在此一刚性悬梁结构体支持之下沿着二不同枢 转轴转动,当幼儿秋千10欲以单支点摆荡、亦即采秋千运动模式使用 时,转换机构通过取销第二杆臂240的枢转轴而使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共同沿第一杆臂220的枢转轴摆荡。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连接壳体总成H由第一和第二连接壳体 60、 70所组成,在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以各枢转轴转动的情况下, 第一、二连接壳体60、 70被彼此固定,而在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 以单一共同枢转轴转动的情况下,第二连接壳体70相对第一连接壳体 60具有枢转自由度。参见图5和图6,特别在图6中清楚绘示,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顶端分别设置第一与第二枢接座320、 340,第一、第二枢接座320、 340分别包括一可套接在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顶端的套管321、 341,以及分别由套管321、 341顶端延伸出的枢承板322、 342,第一 枢接座320的枢承板322有一突出的连接轴323,此连接轴323可枢转 地支承于安装壳体80的轴承部800上。本实用新型的幼儿秋千在安装壳体80中设置一驱动机构(未示于 图中),该驱动机构包含一马达及由马达驱动的往复运动机构(未示于 图中),后者与该枢承板322的连接轴323连结而能驱动第一枢接座320 以及第一枢接座320所连接的第一杆臂220。由于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底端是固定在一椅座500的两侧,故驱动一侧的吊杆组2时可连动 另一侧的吊杆组2同步摆荡。第二杆臂240通过第一与第二连接壳体60、70装接在第一框架110 顶端,其中第一连接壳体60大致上为一与安装壳体80的轴承部800 的凸缘801对合的圆壳体,其径方向上有一键槽601,下文将对其用途 有所说明。第一连接壳体60罩覆于第一枢接座320外侧并以螺丝(图 中未示)固定至安装壳体80,第一连接壳体60的周围壁下方形成一缺 口 61,以容使第一杆臂220通过及摆动。在马达驱动下第一枢接座320 能以连接轴323为枢转轴心在安装壳体80的轴承部800中枢转一角度。第二连接壳体70是由两半壳体701、 702组成,其中后半壳体702 设置于第一连接壳体60的径向一侧,后半壳体702与第一连接壳体接 合处的周围壁具有一互补轮廓。前半壳体701的形状则大致上相当于第一连接壳体60与后半壳体702组配而成的整体形状。第一连接壳体 60与第二连接壳体70的前半壳体701通过一铆接件7011枢接,且第 二连接壳体70能以一与铆接件7011共轴心的第一枢转轴相对第一连 接壳体60转动。第二连接壳体70的前、后半壳体701、 702与容置于 其间的第二枢转座340以一通过第二枢转座340轴心孔的铆接件7012 枢接,使得第二枢转座340能在第二连接壳体70的前、后半壳体701、 702之间以一与铆接件7012共轴心的第二枢转轴转动。如图7所示,在第一连接壳体60与第二连接壳体后半壳体702被 栓固时,第二连接壳体70无法相对第一连接壳体60转动,两者形成 一延伸于安装壳体外侧的刚性悬梁结构,故吊杆组2能够以沿铆接件 7011和7012两者轴心的双枢转轴摆荡。如图8所示,在第一连接壳体 60与第二连接壳体70的后半壳体702之间未被栓固的情形下,因第二 连接壳体70相对第一连接壳体60具有转动自由度而无法提供一固定 的转动支点,故实际上只有第一枢转轴能作为吊杆组2摆荡运动的枢 转点,吊杆组2的第一、二枢接座320、 340是以沿铆接件7011的轴 心的单一枢转轴摆荡。本实施方案的运动模式转换机构设置于第一、第二杆臂220、 240 沿铆接件7011、 7012轴心的二枢转轴之间,参阅图7与图8,此转换 机构在不需移动杆臂220、 240的情况下,仅通过建立或取销第二杆臂 240的枢转自由度即可达成吊杆摆荡模式的转换。转换机构包含第一连接壳体60的径向键槽601、第二枢接座340 的径向键槽343,以及能与所述径向键槽601、 343滑动栓接的制动栓 9。在图6中绘示地较清楚,制动栓9具有一键块90及一设置在键块 90 —侧的操作推钮91。详细来说,键块90可沿后半壳体702内壁面 的轨槽704在第一连接壳体60与第二枢接座340的键槽601, 343之 间滑动,当键块90滑动至一与键槽601卡合的第一栓接位置时,第二 连接壳体70无法相对第一连接壳体60转动,即第一连接壳体60与第 二连接壳体70形成一刚性结构,此时吊杆组2能以双枢转轴转动而实 现吊椅摆荡。当键块90滑动至一与第二枢接座340的键槽343卡合的 第二栓接位置时,第二枢接座340相对第二连接壳体70被锁定,此时 因第二连接壳体70相对第一连接壳体60具有枢转自由度而无法提供通过铆接件7012轴心的第二枢转轴,因此当第一枢接座320被驱动时, 第二枢接座340与第二连接壳体70与第一枢接座320 —起绕第一枢转 轴转动,由此实现秋千式摆荡。此外,键块卯上连接一与后半壳体702 或前半壳体701内壁固定的压縮弹簧100,以将键块90朝向第一栓接 位置或第二栓接位置偏压,当键块90未栓接任一径向键槽601、 343 时,压縮弹簧100呈压縮状态, 一旦使用者将操作推钮91朝一选择方 向移动时,压縮弹簧100释放弹性位能而将键块90瞬间朝操作推钮91 移动方向推顶至第一连接壳体60的键槽601或第二枢接座340的键槽 343底端而达成所需要的运动模式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幼儿秋千,通过提供秋千吊杆组的两杆臂枢接部件 之间的转动自由度,再通过一制动栓选择性地建立或取销该一转动自 由度,从而实现一种可方便操作的秋千运动模式转换机构,故能确实 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可切换运动模式的幼儿秋千,包括一支撑架、一对分别悬吊在该支撑架两侧顶端的吊杆组,以及一安装在所述一对吊杆组之间的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一设置于顶端的安装壳体,以及一可枢转地组接至该安装壳体的连接壳体;所述吊杆组包含一第一杆臂与一第二杆臂,第一杆臂顶端以一沿着第一枢转轴的第一转动支点枢接于所述安装壳体上,所述第二杆臂顶端以一沿着第二枢转轴的第二转动支点枢接于所述连接壳体上;一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中的制动栓,所述制动栓可在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间移动,当所述制动栓处于该第一位置时,所述连接壳体与所述安装壳体相互固定,此时所述第一杆臂与第二杆臂分别以该第一枢转轴及第二枢转轴相对所述支撑架摆荡,当所述制动栓处于该第二位置时,所述连接壳体可相对所述安装壳体枢转,此时所述第一杆臂与第二杆臂仅能以该第一枢转轴相对所述支撑架摆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组还包含一第一枢接座与一第二枢接座,所述第一枢接座与第 二枢接座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杆臂与第二杆臂顶端且该第一枢转轴和 第二枢转轴分别通过该第一枢接座与第二枢接座中心。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上具有一第一凹槽以供嵌合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制动块,所述第二枢接座上具有一第二凹槽以供嵌合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制动块。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特征在于该连接壳体包含一与所述安装壳体固定的第一连接壳体及一枢接至该第 一连接壳体的第二连接壳体,该第二连接壳体包含一可转动地组接至 所述安装壳体的前半壳体,及一附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壳体一侧的后半壳体,该后半壳体的内侧壁具有一轨槽以导引所述制动栓滑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连接壳体上具有一第一凹槽以供嵌合处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制动 块,所述第二枢接座上具有一第二凹槽以供嵌合处于所述第二位置的 制动块。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 该前半壳体于对应该轨槽的位置形成一窗口,以使得所述制动栓可从 该第二连接壳体外侧被操作。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二枢接座分别包含一可与该第一、第二杆臂于其一端相接的 套管以及一延伸于套管另一端的圆形枢承板。
8、 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壳体上固接一压縮弹簧,该制动栓包含一连接至该压 縮弹簧的键块,所述键块于该压縮弹簧的弹性偏压下被维持于所述第 一或第二凹槽中。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 该安装壳体与该第一、第二枢接座中之一者的枢承板间配置一驱动机 构,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可驱动所述吊杆组进行摆荡运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切换运动模式幼儿秋千,其特征在于: 该一枢接座的枢承板具有一连接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马达及一由 该马达驱动的往复运动机构,该往复运动机构轴连至所述枢承板的连 接轴,以使得两组吊杆产生同步摆荡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切换运动模式的幼儿秋千,包括可于两侧悬吊一对吊杆组的支撑架,以及一固定于一对吊杆组之间的椅座,支撑架的顶端具有一安装壳体以及一可枢转地连接至安装壳体的连接壳体;每一吊杆组包含一第一杆臂与一第二杆臂,二杆臂顶端分别连接一第一枢接座与一第二枢接座,第一枢接座与该安装壳体枢接并能以一第一枢转轴转动,第二枢接座与该连接壳体枢接并能选择性地以一第二枢转轴转动。一运动模式转换机构配置于一吊杆组的第一与第二杆臂之间,该运动模式转换机构通过一可水平移动的制动栓使连接壳体与安装壳体相互固定或解除固定,以便建立或取销第二枢转轴。
文档编号A47D13/10GK201167750SQ20082000348
公开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22日
发明者李建群, 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