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341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座椅结构改良,该座椅结构改良是由椅背杆与 座部下方支撑管之间设有复位器及套件,当使用者往后仰时,椅背可以做 一定角度的后仰,当使用者停止施压时,可以自动复位至原始位置,并协 助使用者起身,由该复位器的动作使椅背达到复位的效果,为一种能使椅 背复位的"座椅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在现今社会中,各种职业的间接人员与服务人员比例不断攀升,这些 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几乎都在办公室的座椅上度过,由于长时间坐立,座 椅舒适与否、坐姿正确与否跟长时间产生的疲劳都会逐渐累积,迸而影响 工作人员工作状态与情绪,因此, 一个良好解能纾缓疲劳的座椅实为重要。
图9所示所示,为目前市面上常见座椅形式, 一椅脚8 0上方有一底 盘8 1 ,底盘8 1上方为座垫8 2 ,底盘8 1后方有一背杆8 3 ,背杆8 3连接一椅背8 4,背杆8 3上下两端方别锁接于椅背8 4与底盘8 1 , 背杆8 3作为支撑椅背8 4之用,其背杆8 3与椅背8 4结合方式为销 接,使椅背8 4在支持分散腰部受力的时,亦可由销接处做小幅度偏转,
存有一定活动角度的裕度,可以让使用者在正确坐姿下,腰部抵触于椅背 8 4,使腰部受力减少,以便能以轻松的状态持续坐姿。
上述已知的座椅结构,可以提供人体端坐时的支撑,但其椅背8 4小 幅度偏转角度过小,使用者在其上时,背部无法后仰,椅背8 4限制背部 的活动角度,使用者在想放松时,后仰动作会受椅背S 4阻挡,不能将身 体完全放松以缓解累积的疲劳感,并且需要使用者坐在最底部方能协助支 撑腰部受力。
本实用新型人有鉴于此,乃思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 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已知座椅背杆,如图9所示,为已知座椅形式,椅背虽可支撑腰部,
协助分散与传递力量,却仅能做小角度变化,同时会限制人体后仰角度, 使用者长时间坐于座椅的上,当使用者身体疲劳时,使用者在放松时无法 后仰,需要使用者坐在最底部方能协助支撑腰部受力,会因此产生被限制 的拘束感,不能将身体完全放松以缓解累积的疲劳感,而让其更加感到不 适,如何增使人体能完全伸展,以减缓疲劳,让使用者得以持续最佳状态, 此乃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椅背复位结构改良,其主要是于椅背背杆与座 部下方的支撑管之间设有复位器及套件,该复位器一端设有背杆结合端,
组设于椅背背杆,另端设有套件结合座端,组设于套件结合座,座部下方 设有一套件,套件侧边设有一套件结合座,套件是组设于座部下方的支撑 管,由该复位器的动作使椅背达到复位的效果。
其中,该复位器为液压、气压或弹性元件设置。
其中,该套件为一套筒,套筒是套合于座部下方的支撑管上。
其中,该套件与底座为一体设置。
其中,该套件为一锁固件,且该锁固件穿设套件而迫紧于座部下方的 支撑管。
其中,该套件为固定件与活动件以轴接方式相接组成,并以螺锁、快 拆或卡合方式固定于座部下方的支撑管。
其中,复位器的背杆结合部设有一穿孔, 一横杆贯穿背杆结合部,由 横杆组设于椅背杆。
其中,椅背杆可为两侧杆与一横杆所组成,复位器的背杆结合部与该 横杆结合。
其中,椅背杆为一H型背杆,复位器的背杆结合部与该H型背杆中间 横杆结合而成。
使用者坐于座椅上背部未向后压,椅背可以协助支撑身体重量,避免 使用者长时间坐于座椅上容易疲劳,亦可减少腰部受力,减少职业伤害, 使用者肌肉疲劳时,可将身体向后压,椅背与椅背背杆受身体推挤而向后 转动,迫使复位器产生压縮变形,当椅背背杆倾斜至一定角度,即可由上 半身的重量,使复位器持续保持在压縮状态,而让身体自然后仰完全放松 身体,当要起身时,因为复位器压缩蓄力,所以可较轻松挺直上半身,并
同时将椅背恢复至原先位置。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一)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椅背复位结构改良,其结构可使椅背在 使用者背部后仰时,向后转动一定角度,让使用者后仰时,其背部能完全 贴合于椅背上,由身体重量压縮复位器,让使用者身体能做大幅度且放松 的伸展动作。
(二)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椅背复位结构改良,其使用者背部结束 后仰背部离开椅背时,复位器可协助使用者起身,并减少使用者所需耗用 的力量。
(三)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椅背复位结构改良,其使用者背部结束 后仰背部离开椅背时,复位器可立即将椅背回复其原先位置,己使椅背能 继续提供后腰部支撑。


为使审査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与认识,以下请配合附图详述如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改良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改良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改良侧视动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改良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改良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改良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改良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7 - 1是本实用新型图7的A-A剖面。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结构改良的另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8 - 1是本实用新型图8的B-B剖面。
图9是已知的座椅结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部份
椅背…i o
椅背杆…2 0 复位器结合部…2 1 侧杆…2 2 座部端…211 横杆…2 3 座部…3 0 结合端…31 支撑管…4 0 脚座…5 0 复位器…6 0 背杆结合部…6 1 穿孔…6 1 1 套件结合部…6 2 套件…7 0结合座…71
锁固件…7 2 固定件…7 3 活动件…7 4 椅脚…8 0 底盘…8 1 座垫…8 2 背杆…8 3 椅背…8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先请由图1与图2所示观之,其座椅结构改良是包括有椅背l 0 、椅背杆2 0 、座部3 0 、支撑管4 0及脚座5 0等构件,其中椅背1 0连结椅背杆2 0上端,椅背杆2 0下端组设于座部3 0 ,座部3 0下方 连结支撑管4 0,支撑管4 0下端连结脚座5 0,其主要特征在于椅背 杆2 0与座部3 0下方支撑管4 0之间设有复位器6 0及套件7 0 ,椅背 杆2 0上设有复位器结合部2 1,组设有复位器6 0,其中该复位器6 0 可为液压、气压或弹性元件设置者,复位器6 0 —端设有背杆结合部6 1 , 组设于椅背杆2 0上,复位器6 0另端设有套件结合部6 2,座部3 0下 方设有一套件7 0,其中该套件7 Q可为一套筒(如图2所示),套件7 0侧边设有一结合座7 1 ,组设于复位器6 Q的套件结合部6 2 ,套件7 0是组设于座部3 0下方的支撑管4 Q ,并由该复位器6 Q的动作使椅背
1o达到复位的效果。
当本实用新型于实际使用时,如图3所示,当椅背l 0整体后仰,椅
背杆2 0在受力大于复位器6 O的弹力,并压迫复位器6 0,使复位器6 O压縮蓄力,当座椅的椅背lO倾斜至一定角度,即可由上半身的重量, 使复位器6 O持续保持在压縮状态,而让身体自然后仰完全放松身体,复 位器6 O变形至一定程度,则会限制椅背杆2 O继续后仰,使椅背l 0有
适当的支撑力,以便协助使用者将腰部受力分散,避免使用者容易腰部疲 劳;要起身时,其椅背1 0在未受力或所受的力小于复位器6 0的弹力下, 复位器6 Q会将椅背l O往上推,因为复位器6 O压縮蓄力,所以可较轻 松挺直上半身,并同时将椅背l O恢复至原先位置,避免使用者因姿势不 易用力而不易起身。
又请配合参阅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座 椅结构改良的另一实施例,椅背杆可为两侧杆与一横杆所组成或为一H型 背杆,椅背杆2 0是由两侧杆2 2与一横杆2 3接合而成,两侧杆2 2上 端接设于椅背1 0上,侧杆2 2下方为座部端2 2 1,横杆2 3连接于两 侧杆2 2之间偏下方处,椅背杆2 0的座部端2 1 l与座部3 O的结合端
3 l枢接,支撑管4 0上端连结座部3 0,下端连结脚座5 0,其中椅背 杆2 0与座部3 0下方支撑管4 0之间设有复位器6 0及套件7 0 ,该复 位器6 0 —端设有背杆结合部6 1 ,背杆结合部6 1设有一穿孔6 1 1供 横杆2 3贯穿,使复位器6 0的背杆结合部6 l连结于椅背杆2 0,复位 器6 0另端设有套件结合部6 2 ,座部3 0下方设有一套件7 0,套件7
0侧边设有一结合座7 1 ,组设于复位器6 0的套件结合部6 2 ,套件7
0是组设于座部3 0下方的支撑管4 0 ,又该套件7 0可与座部3 0为一 体设置(如图6所示)或为一锁固件7 2穿设(如图7所示),该锁固件 7 2是可穿置套件7 0而迫紧于座部3 0下方的支撑管4 0,也可为一固 定件7 3与一活动件7 4以轴接方式相接组成(如图8所示),并以螺锁、 快拆或卡合等方式固定于座部3 0下方的支撑管4 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创 作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进步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 任何刊物,亦具新颖性,当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故依法提出新型 专利申请。
唯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少数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 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结构改良,其座椅包括有椅背、椅背杆、座部、支撑管、脚座所组成,椅背杆上端连结椅背,下端连结于座部,支撑管上端连结座部,下端连结脚座,其特征在于,于椅背杆与座部下方支撑管之间设有复位器及套件,该复位器一端设有背杆结合部,组设于椅背杆,复位器另端设有套件结合部,座部下方设有一套件,套件设有一结合座,组设于复位器的套件结合部,套件是组设于座部下方的支撑管。
2、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复位器为液压、气压或弹性元件设置。
3、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套 件为一套筒,套筒是套合于座部下方的支撑管上。
4、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套 件与底座为一体设置。
5、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套 件为一锁固件,且该锁固件穿设套件而迫紧于座部下方的支撑管。
6、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套 件为固定件与活动件以轴接方式相接组成,并以螺锁、快拆或卡合方式固 定于座部下方的支撑管。
7、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复位 器的背杆结合部设有一穿孔, 一横杆贯穿背杆结合部,由横杆组设于椅背
8、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椅背 杆可为两侧杆与一横杆所组成,复位器的背杆结合部与该横杆结合。
9、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座椅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中,椅背 杆为一 H型背杆,复位器的背杆结合部与该H型背杆中间横杆结合而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座椅结构改良,包括有椅背、椅背杆、座部、支撑管及脚座,其主要在于椅背杆与座部下方支撑管之间设有复位器及套件,该复位器一端组设于椅背杆,座部下方设有一套件,套件设有一结合座,组设于复位器的套件结合部,套件是组设于座部下方的支撑管,当椅背受到往后压的力量,该椅背杆会挤压复位器,并使复位器受到一压缩的力量,当椅背往后压的力量消失,并由该压缩的力量,使复位器恢复至初时的状态,由该复位器的动作使椅背达到复位的效果。
文档编号A47C7/40GK201175133SQ20082000350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7日
发明者黄智旸 申请人:胜家圣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