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布套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套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布套的安装结构,将布套连接在杆件上时,主要是以螺丝穿 过垫片后再穿过布套再连接到杆件上,再通过螺帽固定,安装较烦瑣,使用过 程中,布套在螺钉处容易损坏,并且螺丝或螺帽显露在外影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套的安装结构,安装方便, 并且布套与杆件之间定位整齐、较美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布套的安装结 构,包括杆件、布套、安装条,
所述的杆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边,凸边包括起限位作用的限位部、连 接在所述的限位部与杆件之间的颈部,所谓颈部,即其宽度要小于限位部的宽 度,从而限位部能起到限位的作用,
所述的安装条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的限位部的空腔,并且所述 的安装条的侧壁上沿着空腔的长度方向开有开槽,所述的开槽与所述的空腔相 连通,
所述的限位部位于所述的空腔内,并且所述的颈部位于所述的开槽内, 所述的布套连接在所述的安装条上,或者所述的布套位于所述的空腔内并
巻绕过所述的凸边后两侧边部都从所述的开槽内露出。
所述安装条上具有位于空腔内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的限位部上具有对应所
述的第二限位面并且相互能够起到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的第二限位面
位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的杆件之间。
所述的限位部是由所述的颈部的端部向两側延伸形成的,所述的颈部的另 一端部与杆件相连接。
所述的杆件的橫截面为圃形或椭圃形,所述的限位部是由所述的颈部的端 部沿着所述的杆件的圆周方向向两側延伸形成的,所述的颈部的另一端部与杆 件相连接。
所述的安装条沿着长度方向具有连接边,所述的布套的边部与所述的连接边相固定连接。
所述的布套的两侧边部都从所述的空腔内露出后,其中一侧边部与所述的 布套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管套,所述的连接条位于所述的管套内。 所述的凸边与所述的杆件相一体成形。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 过安装条与杆件相嵌卡接,布套连接在安装条上或者被紧紧地卡紧在安装条与 杆件之间,使得安装较简便,并且安装后较整齐,较美观。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实施例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实施例二);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实施例三);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实施例四);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示意图(实施例五)。 其中1、杆件;2、布套;3、安装条;4;凸边; 11、限位部;12、颈部;13、第一限位面; 20、空腔;21、开槽;22、连接边;23、笫二限位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附图2所示, 一种布套的安装结构,包括杆件1、布套2、安装
条3,
所述的杆件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边4,凸边4包括起限位作用的限位部 11、连接在所述的限位部11与杆件1之间的颈部12,
所述的安装条3沿其长度方向具用于容纳所述的限位部11的空腔20,并且 所述的安装条3的侧壁上沿着空腔20的长度方向开有开槽21,所述的开槽21 与所述的空腔20相连通,
所述的限位部11位于所述的空腔20内,并且所述的颈部12位于所述的开 槽21内,
所述的布套2连接在所述的安装条3上。
所述安装条3上具有位于空腔20内的笫二限位面23,所述的限位部11上 具有对应所述的第二限位面23并且相互能够起到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面13,所
5述的第二限位面23位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面13与所述的杆件1之间。
所述的杆件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限位部11是由所述的颈部12的端
部沿着所述的杆件1的圆周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的。
所述的安装条3沿着长度方向并且大致中部具有连接边22,所述的布套2
的边部与所述的连接边22相固定连接。比如是缝接。 所述的凸边4与所述的杆件1相一体成形.
所述的凸边4的横截面呈""| "形,所述的限位部的横截面大致呈")"形.
实施例二,如附图3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凸边4与安 装条3的造型不同,实施例一中安装条3与杆件1之间的配合较密切,并且连 接条22只有一根,而实施例二中连接条22有两根,分别位于所述的安装条的 两側部,所述的限位部11是由所述的颈部12的端部向两侧延伸形成的,所迷 的颈部12的另一端部与杆件1相连接,所述的限位部的横截面大致呈"I "形.
实施例三,如附图4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凸边4与安 装条3的造型不同,实施例一中安装条3与杆件1之间的配合较密切,所述的 限位部11是由所述的颈部12的端部向两侧延伸形成的,所述的颈部12的另一 端部与杆件1相连接,所述的限位部的横截面大致呈"I "形。
实施例四,如附图1、附图5所示, 一种布套的安装结构,包括杆件1、布 套2、安装条3,
所述的杆件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边4,凸边4包括起限位作用的限位部 11、连接在所述的限位部11与杆件1之间的颈部12,
所述的安装条3沿其长度方向具用于容纳所述的限位部11的空腔20,并且 所述的安装条3的侧壁上沿着空腔20的长度方向开有开槽21,所述的开槽21 与所述的空腔20相连通,
所述的限位部11位于所述的空腔20内,并且所述的颈部12位于所述的开 槽21内,
所述的布套2位于所述的空腔20内并巻绕过所述的凸边4后两侧边部都从 所述的开槽21内露出。
所述安装条3上具有位于空腔20内的第二限位面23,所述的限位部11上 具有对应所述的第二限位面23并且相互能够起到限位作用的笫一限位面13,所 述的第二限位面23位于所述的笫一限位面13与所述的杆件1之间,布套2被
夹在笫一限位面13与第二限位面23之间。所述的限位部11是由所述的颈部12的端部向两侧延伸形成的,颈部12的 另一端部与杆件l相连接。所述的凸边4与所迷的杆件1相一体成形。所述的 凸边4的横截面呈"H "形,所述的限位部的横截面大致呈"I "形,所述的 限位部的横截面的也可以呈".)"形、圆形或者三角形等。
实施例五,如附图6所示,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的布套2 的两侧边部都从所述的空腔20内露出后,其中一侧边部与所述的布套2相连接 从而形成一个管套,所迷的连接条3位于所述的管套内。
如上所迷,我们完全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 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技术领域的从业者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布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件(1)、布套(2)、安装条(3),所述的杆件(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边(4),凸边(4)包括起限位作用的限位部(11)、连接在所述的限位部(11)与杆件(1)之间的颈部(12),所述的安装条(3)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的限位部(11)的空腔(20),并且所述的安装条(3)的侧壁上沿着空腔(20)的长度方向开有开槽(21),所述的开槽(21)与所述的空腔(20)相连通,所述的限位部(11)位于所述的空腔(20)内,并且所述的颈部(12)位于所述的开槽(21)内,所述的布套(2)连接在所述的安装条(3)上,或者所述的布套(2)位于所述的空腔(20)内并卷绕过所述的凸边(4)后其两侧边部都从所述的开槽(21)内露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条(3) 上具有位于空腔(20)内的第二限位面(23),所述的限位部(11 )上具有对应 所迷的第二限位面(23)并且相互能够起到限位作用的第一限位面(13),所述 的第二限位面(23 )位于所述的第一限位面(13 )与所述的杆件(1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 部(11)是由所述的颈部(12)的端部向两侧延伸形成的,所述的颈部(12 ) 的另一端部与杆件(1)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件 (1 )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的限位部(11 )是由所述的颈部(12 )的端部沿着所述的杆件(1)的圆周方向向两侧延伸形成的,所述的颈部(12)的 另一端部与杆件(1)相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条(3) 沿着长度方向具有连接边(22),所述的布套(2)的边部与所述的连接边(22) 相固定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套(2) 的边部与所述的连接边(22)相缝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套(2) 的两侧边部都从所述的空腔(20)内露出后,其中一侧边部与所述的布套(2)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管套,所述的连接条(3)位于所述的管套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套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边(4) 与所述的杆件(1 )相一体成形。
专利摘要一种布套的安装结构,包括杆件、布套、安装条,所述的杆件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凸边,凸边包括起限位作用的限位部、连接在所述的限位部与杆件之间的颈部,所述的安装条沿其长度方向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的限位部的空腔,并且所述的安装条的侧壁上沿着空腔的长度方向开有开槽,所述的开槽与所述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的限位部位于所述的空腔内,并且所述的颈部位于所述的开槽内,所述的布套连接在所述的安装条上,或者所述的布套位于所述的空腔内并卷绕过所述的凸边后其两侧边部都从所述的开槽内露出,通过安装条与杆件相嵌卡接,布套连接在安装条上或者被紧紧地卡紧在安装条与杆件之间,使得安装较简便,并且安装后较整齐,较美观。
文档编号A47D13/02GK201388780SQ20082016036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7日
发明者贺新军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