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83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与铰链牢固连接、不易松动的门扇。
背景技术
门扇与门框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铰链,现有技术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是
使用铰链安装的PVC平开门在使用过程中连接铰链的螺钉容易松动,拧紧后使
用时间一长又会松动,导致门容易松动。究其根源是门扇型材的钢衬腔与铰链
之间存在一个空腔所造成的;由于PVC塑料强度较差,因此受连接铰链的螺钉 压力易变形,变形后便造成松动,拧紧后,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发生内凹,再松 动;再拧紧,也只能暂时牢固,时间久了还是会发生松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再者,现有的门框与门扇之间的密封性能不好,因此需要增加其密封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牢固连接铰链,不易松 动,又可增加了密封性能的门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门扇,包括有门扇本体,在门扇本体的左部内侧设有钢衬腔,钢衬腔 与门扇本体的左壁相贴,连接铰链的螺钉穿过左壁后便直接伸入到钢衬腔内, 在钢衬腔外侧的右下角设有一台阶。
作为优选,在钢衬腔的右侧设有上下两层气密腔组,每层气密腔组并排设 有3个由竖隔隔开的气密腔。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门扇去掉了钢衬腔与铰链之间的空腔,使得螺钉与钢衬腔的连接更加紧密牢固,从根本上解决与铰链配合松动的问题;再 者,在钢衬腔外的右下角设有一挡水台阶,此挡水台阶可与共挤胶条相贴,防 止雨水渗入,增加了密封性能;其次,将钢衬腔右侧的单个气密腔分割为上下 两层气密腔组,每层气密腔组包含有三个气密腔,降低了其导热系数,使门扇 更加保温节能。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门扇,如图l、图2所示,包括有门扇本体l,在门扇本体l
的左部内侧设有钢衬腔2,钢衬腔2与门扇本体1的左壁3相贴,连接铰链IO 的螺钉12穿过左壁3后便直接伸入到钢衬腔2内,当连接螺钉12时,需要在 钢衬腔2内设置钢衬13,螺钉12与钢衬13固定连接,在钢衬腔2外侧的右下 角设有一台阶4。
所述的台阶4可与共挤密封胶条的密封部6相贴,从而可防止雨水渗入, 密封性能大大增强。
在钢衬腔2的右侧设有上下两层气密腔组,每层气密腔组并排设有3个由 竖隔5隔开的气密腔8a,气密腔8b,气密腔8c,从而使门扇的传热系统较原来 的更低,更加节能环保。
权利要求1. 一种门扇,包括有门扇本体(1),在门扇本体(1)的左部内侧设有钢衬腔(2),其特征在于钢衬腔(2)与门扇本体(1)的左壁(3)相贴,连接铰链(10)的螺钉(12)穿过左壁(3)后便直接伸入到钢衬腔(2)内,在钢衬腔(2)外侧的右下角设有一台阶(4)。
2. 根据权利要l所述的一种门扇,其特征在于在钢衬腔(2)的右侧设有上下两 层气密腔组,每层气密腔组并排设有3个由竖隔(5)隔开的气密腔(8a,8b,8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扇,其包括有门扇本体,在门扇本体的左部内侧设有钢衬腔,钢衬腔与门扇本体的左壁相贴,连接铰链的螺钉穿过左壁后便直接伸入到钢衬腔内,在钢衬腔外侧的右下角设有一台阶。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门扇去掉了钢衬腔与铰链之间的空腔,使得螺钉与钢衬腔的连接更加紧密牢固,从根本上解决与铰链配合松动的问题;再者,在钢衬腔外的右下角设有一挡水台阶,此挡水台阶可与共挤胶条相贴,防止雨水渗入,增加了密封性能。
文档编号E06B3/04GK201241564SQ2008201621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叶维法 申请人: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