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80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根据存储在电子钥匙中的数据进行了权限认证的情况下允许 进行门的开闭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
背景技术
以往,在办公室内,将能够开闭保管箱的每个收纳箱的钥匙保存在钥匙管理箱中, 使用者通过进行ID卡等的认证,开闭钥匙管理箱的门,借出用于想要使用的收纳箱的钥匙 来利用。钥匙管理箱通过ID卡来对使用者进行ID认证,仅在该使用者具有访问该收纳箱 的权利的情况下打开门。但是,分开持有ID卡和钥匙较麻烦,另外,如果想要检查多个收纳箱内的文档,则 必须携带很多钥匙来移动,操作性较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期望一种能够使用同一个钥匙来 开闭多个收纳箱的系统。作为能够使用同一个钥匙开闭多个保管箱的收纳箱的系统,已知主钥匙(master key)。主钥匙虽然能够开闭所有的保管箱,但是用于丢失钥匙的情况等的紧急情况时,如果 每天都使用主钥匙,则导致特别地将不同的锁安装于收纳箱来管理保管物变得没有意义。 另外,无法对每个人设定访问每个收纳箱的权利。针对这方面,正在销售一种如下的系统通过使用容易更换的圆筒锁(cylinder lock),对每个收纳箱更换圆筒锁,从而能够设定能够用一个钥匙开闭的收纳箱。作为能够 简单地变更圆筒锁与钥匙之间的关系的系统,存在使IC芯片与钥匙组合而成的电子钥匙。 由此,能够任意地设定并变更能够用一个电子钥匙开闭的收纳箱。另外,电子钥匙与机械式 的钥匙相比,复制较难,安全性高。但是,虽说电子钥匙的安全性高,如果电子钥匙本身被盗,则也能够简单地打开收 纳箱。因此,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能够设定电子钥匙 的有效和无效的保管箱系统。图18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管箱系统100的概要的图。在以往的保管箱系统100中,当使电子钥匙103靠近带钥匙的保管箱101的电子 式锁装置102来进行权限认证时,对安装于带钥匙的保管箱101的门104的电子锁105进 行开锁或上锁。口令设定器106与带钥匙的保管箱101分开设置。用户例如在对门104的电子锁 105上锁之后,从带钥匙的保管箱101移动到口令设定器106处,通过口令设定器106将电 子钥匙103设定为无效,则即使电子钥匙103被盗,也无法打开门104。另一方面,用户在通 过口令设定器106将电子钥匙103设定为有效之后,从口令设定器106移动到带钥匙的保 管箱101处,使电子钥匙103靠近电子锁装置102,则能够打开门104的电子锁105。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如下内容能够插入电子锁主体和从电子锁主 体拔出的电子锁通过指纹读取部读取指纹数据,将指纹读取部所读取的指纹数据与登记在 电子锁中的指纹数据进行对照,仅在一致的情况下允许电子锁在电子锁主体内进行转动运动。根据这种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能够防止违反物主等的意图的钥匙的非法使用。 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在将电子钥匙设置于电子钥匙发行 箱中时,电子钥匙1与电子钥匙发行箱进行双向通信,登记认证用的识别码。并且,在专利 文献3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当将电子钥匙插入保险柜门的保险柜锁中时,保险柜侧控制部 从电子钥匙处读入认证用的识别码并判断是否与自身的个体识别码一致,在判断为一致 时,解除覆盖在保险柜的钥匙孔上的盖锁(cover lock)的锁,能够露出保险柜的钥匙孔。 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还记载有如下内容通过解除盖锁的锁,用户向露出位置移动盖锁, 将与电子钥匙不同的钥匙插入到钥匙孔中来打开保险柜。根据这种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 术,仅在根据登记在电子钥匙中的指纹而权限认证成功的情况下,能够对保险柜进行上锁 和开锁。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有如下内容将对使用者的指纹进行认证的指纹 认证部和以非接触的方式向保险柜等发送开闭指示的开闭按钮设置在电子钥匙上,在指纹 认证部利用使用者的指纹而认证成功的情况下,使开闭按钮的操作有效。根据该专利文献 4所记载的发明,仅将指纹登记在电子钥匙中的使用者能够开闭保险柜等。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5105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9004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360239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6-1889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管箱系统100,例如必须在口令设定器106的运 转时间内到口令设定器106处使电子钥匙103有效或无效,使用性较差,很难确保电子钥匙 103原有的安全性。具体地说,例如用户在用电子钥匙103对电子锁105进行上锁之后没有时间的情 况下或者忘记使电子钥匙103无效而离开的情况下,不得不在保持电子钥匙103有效的状 态下携带电子钥匙103移动,从而降低了电子钥匙103的安全性。另外,例如用户在直接持无效后的电子钥匙103返回到带钥匙的保管箱101的情 况下,无法对电子锁105进行开锁来打开门104,因此必须到口令设定器106处将电子钥匙 103设为有效之后再次返回到带钥匙的保管箱101,从而容易浪费时间。这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保管箱系统100在设定电子钥匙103的有效和无效时 受到限制,在确保电子钥匙103所具有的原有的安全性、便利性方面存在问题。针对这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4所记载的技术,能够在电子钥匙上进行基于指纹 的权限认证,在被认证为合法权限的情况下,使电子钥匙有效来进行门的上锁和开锁,因此 在设定电子钥匙的有效和无效时不受场所的限制。但是,根据专利文献2、4所记载的技术, 读取指纹的指纹读取部、基板构造大型且复杂。因此,导致电子钥匙变大。另外,根据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由电子钥匙发行箱对电子钥匙登记认证用 的识别码来使电子钥匙有效,因此如果电子钥匙在从电子钥匙发行箱拿出之后被盗等,则 有可能导致保管箱被非法地开闭。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带钥匙 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通过使在电子钥匙上设定电子钥匙的有效和无效的结构简单来使电 子钥匙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安全性、便利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具有以下的结 构。(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形态,带钥匙的保管箱具有电子钥匙,其具备存储电子钥 匙ID的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收纳箱,其收纳保管物;开闭允许部件,其允许上述收纳箱 的开闭;以及开闭控制部件,其在读取上述电子钥匙ID进行了权限认证的情况下,使上述 开闭允许部件允许上述收纳箱的开闭,该带钥匙的保管箱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子钥匙具有 用于输入识别上述电子钥匙的所有者的个人识别信息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钮;个人识别 信息存储部件,其登记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以及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其将通过 上述按钮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登记在上述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中的特定的个人识别 信息进行对照,在上述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使上 述电子钥匙有效,在上述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 使上述电子钥匙无效。此外,在按钮中除了包括纽扣式的按钮以外,还包括滚动拨盘式的按钮等能够在 电子钥匙上通过按下或转动等来进行操作的所有按钮。(2)在(1)所记载的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具 有有效条件判断部件,其判断是否超过用于维持上述电子钥匙的有效状态的有效时间或 有效次数;以及电子钥匙访问允许部件,其在上述有效条件判断部件判断为没有超过上述 有效时间或上述有效次数的情况下,允许访问上述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3)在⑴或⑵所记载的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使用经由通信线路与主计算机 连接的便携式终端装置来对上述电子钥匙重写内部数据。(4)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所涉及的电子钥匙在(1)至(3)中的任一个所记载的带钥 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5)在本发明的其它形态所涉及的内置有IC芯片的电子钥匙中,具有用于输入 识别上述电子钥匙的所有者的个人识别信息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钮;个人识别信息存储 部件,其登记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以及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其将通过上述按钮 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登记在上述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中的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进行 对照,在上述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使上述电子钥 匙有效,在上述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使上述电 子钥匙无效。发明的效果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将对一个或两个按钮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存储在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中的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并 且,在被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使电子钥匙有效,从 而电子钥匙能够开闭带钥匙的保管箱的收纳箱。另一方面,在被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 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使电子钥匙无效,从而无法开闭带钥匙的保管箱的收纳箱。 这样,本发明的电子钥匙根据使用电子钥匙上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钮输入的个 人识别信息来进行个人认证,由此进行有效化,因此不需要设置读取指纹等个人识别信息 的较大的读取部、复杂的基板,从而实现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的电子钥匙的有效化或无效 化不受场所的限制、时间上的限制,非常方便。并且,在本发明的电子钥匙中,即使丢失了电 子钥匙,只要没有通过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钮输入正确的个人识别信息,就无法使电子钥 匙有效来开闭保管箱,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另外,本发明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的电子钥匙按照 有效时间、有效次数来使电子钥匙有效,因此即使是有效过一次的电子钥匙,在超过有效时 间、有效次数的时刻也自动地无效,从而无法开闭带钥匙的保管箱的收纳箱。因此,根据本 发明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的电子钥匙,能够防止没有权限的 人无限制地使用电子钥匙。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的电子钥 匙,将电子钥匙与便携式终端装置连接,将便携式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线路与主计算机连接, 由此能够通过主计算机重写电子钥匙的数据。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以及在 带钥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的电子钥匙,不限制重写电子钥匙的数据的时间、场所。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钥匙的保管箱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示出的锁控制部件的电气框图。图3是图1示出的电子钥匙的俯视图。图4是从图中A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电子钥匙的图。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电子钥匙的内部结构的图。图6是图3示出的外壳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电子钥匙的读写电路的框图。图8是图3所示的电子钥匙的逻辑框图。图9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有关,是表示对电子钥匙所存储的访问权进行重写 的数据重写系统的一例的图。图10是说明图9所示的数据重写系统的动作的图。图11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有关,是表示将电子钥匙连接到个人计算机的结 构的一例的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电子钥匙的数据重写处理的图。图13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有关,是表示对电子钥匙进行管理的钥匙管理箱 的概要结构的图。图14是图1示出的电子钥匙的第一变形例。图15是图1示出的电子钥匙的第二变形例。图16是图1示出的电子钥匙的第三变形例。图17是表示图1示出的电子钥匙的电路的变形例的图。图18是用于说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子锁式储藏柜系统的概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 电子钥匙;7 指示按钮;8a、8b 第一、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13 接触式IC芯 片;20 锁(开闭允许部件);22 个人认证部件;22a 个人识别信息判断部件;22b 个人识 别信息存储部件;22c 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3 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4 电子钥匙访问 允许控制部件;25 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8 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40 锁控制 部件(开闭控制部件);51,52,53 带钥匙的保管箱;51A、52A、52B、52C、52D、53A、53B、53D 收纳箱;71 便携式电话(便携式终端装置);77 =Network网(通信线路);78 主计算机; 92 外部通信接口 ;95 个人计算机(重写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

本发明所涉及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被 使用的电子钥匙的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带钥匙的保管箱的整体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的外观立体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连续设置有三种保管箱51、52、53。保管箱51具备左右对开式 的收纳箱51A。保管箱52具备一个左右对开式的收纳箱52A以及三个抽屉式收纳箱52B、 52C、52D。保管箱53是与保管箱52相同的结构。在各收纳箱51A、52A、52B、52C、52D、53A、 53B、53C、53D上安装锁20( “开闭允许部件”的一例),在内部收纳保管物。在保管箱51的 上面附设有锁控制部件40 ( “开闭控制部件”的一例),该锁控制部件40用于控制三个保管 箱 51、52、53 的各收纳箱 51A、52A、52B、52C、52D、53A、53B、53C、53D 的开闭。图2是图1示出的锁控制部件40的电气框图。锁控制部件40具备CPU 4UR0M 43以及RAM 42,该CPU41进行数据的加工、运算, 该ROM 43存储控制程序,从该RAM42读出或对该RAM 42写入收纳箱的开闭历史(谁何时 打开、何时关闭了哪个收纳箱)、每个收纳箱的具有访问权的接触式IC芯片的数据。锁控制 部件40通过LAN来与个人计算机44相连接。个人计算机44与RAM 42—起存储收纳箱的开闭历史、访问权,由此提高了数据的 安全性。个人计算机44在由于变更赋予个人的访问权、增设保管箱等而访问权的数据被修 改的情况下,修改RAM 42的数据。另外,如果RAM 42的开闭历史被重写,则个人计算机44 同样地修改存储在个人计算机44侧的开闭历史。各锁20A、20B、20C···具备对电子钥匙1读写数据的数据通信基板45A、45B、45C··· 以及控制锁20的转动的螺线管(solenoid)46A、46B、46C···。锁控制部件40经由布线与各 锁20的数据通信基板45A、45B、45C...和螺线管46A、46B、46C...相连接。此外,在无法使用计算机44时、即例如在想要构成独立且廉价的系统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锁控制部件40具备键式开关等登记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具有访问权数 据变更权限的人利用键式开关等输入口令来变更为使登记功能有效的模式即可。在将登记 功能设为有效的模式下,当读取接触式IC芯片的数据时,只要使RAM 42直接登记并存储该 数据,就能够容易地进行访问权的变更。<电子钥匙>
图3是图1示出的电子钥匙1的俯视图。图4是从图中A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电 子钥匙1的图。 电子钥匙1在金属制的插入体2上安装有IC单元3。IC单元3通过树脂制的外 壳4来构成外观以防止静电。将第一外壳片5和第二外壳片6连接而形成外壳4,该外壳4 在第一和第二外壳5、6之间的内部形成有收纳插入体2的框部2b的中空部。指示按钮7以及多个设定值输入按钮8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设为第一设定值输入 按钮8a、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b)被构成为从第一外壳片5向外部露出,能够通过按压来进 行操作,该指示按钮7对输入动作的开始和结束进行指示,该多个设定值输入按钮8用于输 入“个人识别信息”。LED 9从形成于第一外壳片5的露出口 5a向外部露出,能够视觉识别 闪烁状态。IC单元3从外壳4的内部向外部延伸设置有IC芯片13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 端子12,该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配置在插入体2的两侧。图5是表示图3所示的电子钥匙1的内部结构的图。在插入体2的框部2b上,以从外壳4的内部向外部突出的方式一体地设置有插 入部2c。在框部2b上形成有容纳搭载在IC芯片用基板10上的IC芯片13、LED 9的开口 部2a,防止IC芯片13、LED 9的布线等与插入体2接触。在IC芯片用基板10上通过锡焊 等安装有IC芯片13、IC芯片13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以及LED 9。另外,在IC芯 片用基板10上设置有第一指示输入接点18a、第二指示输入接点18b以及设定值输入接点 19a、19b,该第一指示输入接点18a通过与内置于指示按钮7的一端的开始指示用接点(未 图示)接触来将输入开始指示信号输出到IC芯片13,该第二指示输入接点18b通过与内置 于指示按钮7的另一端的结束指示用接点(未图示)接触来将输入结束信号输出到IC芯 片13,该设定值输入接点19a、19b通过与内置于第一和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的接点 (未图示)接触来向IC芯片13输出A信号或B信号。IC芯片用基板10隔开规定间隔且 平行地延伸设置有延伸设置部10a、10b。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被安装在延伸设置部 10a、IOb上,与插入体2绝缘。图6是图3示出的外壳4的截面图。外壳4的第一和第二外壳5、6形成截面为二的字形。第一和第二外壳片5、6通过 使第一外壳片5的卡定爪5b与第二外壳片6的卡合凸部6a卡定、使第二外壳片6的卡定 爪6b与第一外壳片5的卡合凸部5c卡定而相连接。在此,由于外壳4呈中空状,因此IC芯片用基板10有可能发生位置偏移。因此,外 壳4如图5所示那样沿着IC芯片用基板10、LED 9的周围在第二外壳片6的内侧面与第二 外壳片6垂直地设置肋6c,在肋6c与插入体2之间保持IC芯片用基板10、LED 9。此外, 在第二外壳片6与插入体2的框部2b之间形成有与设置了肋6c的部分相应的间隙。在该 间隙配置有成为IC芯片13的电源的电池17。<电子钥匙的电路结构>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电子钥匙1的读写电路的框图。在电子钥匙1中,第一整流二极管Dl的阳极侧与IC芯片13连接,第一整流二极管 Dl的阴极侧与第一端子11连接,使电流从第一端子11通过IC芯片13流向第二端子12。 第一电阻Rl与第一整流二极管Dl并联设置,使得即使在作为非线性元件的IC芯片13中 流过少许电流时也能够将第一整流二极管Dl切换为导通(ON)状态。
另外,在电子钥匙1中,与IC芯片13并联地设置有LED 9。第二整流二极管D2被 配置成阳极侧与第二端子12连接,阴极侧与LED 9连接,使电流从第二端子12经由LED 9流向第一端子11。第二电阻R2被配置在LED 9与第二端子12之间,使流过LED 9的电 流稳定。第一和第二整流二极管D1、D2以及第一和第二电阻R1、R2构成“电路切换部件”, 该电路切换部件切换对IC芯片13提供电流的电路和对LED 9提供电流的电路。<电子钥匙的逻辑框结构>图8是图3所示的电子钥匙1的逻辑框图。电子钥匙1具备个人认证部件22、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28以及外部通信 接口部件27。个人认证部件22对电子钥匙1的所有者进行个人认证。个人认证部件22具备个 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个人识别信息判断部件22a以及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输入“个人识别信息”。“个人识别信息”是用于识别 具有使用电子钥匙1的合法权限的人的数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指示按钮7以及第 一和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来构成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登记发放电子钥匙1时预先登记的“个人识别信 息”(以下为了与输入到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的“个人识别信息”进行区分而称为 “登记个人识别信息”)。为了提高安全性,仅在专门重写电子钥匙1的数据的重写专用装置 (例如安装有重写专用软件的个人计算机)中能够对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重写“个 人识别信息”。个人识别信息判断部件22a将输入到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的“个人识别信 息”与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的登记个人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在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个人 认证。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28在个人认证部件22进行了个人认证的情况下使 电子钥匙1有效,在个人认证部件22不进行个人认证的情况下使电子钥匙1无效。电子钥 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28具备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3和电子钥匙访问允许控制部件24。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3在个人认证部件22进行了个人认证的情况下判断是否满足 “有效条件”。“有效条件”是指用于维持电子钥匙1的有效状态的条件。为了防止他人盗用 电子钥匙1,希望将“有效条件”设为有效时间、有效次数。并且,在“有效条件”是有效时间 的情况下,利用计时器构成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3。另一方面,在“有效条件”是有效次数的 情况下,利用计数器构成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有效条件”设为在 对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输入“个人识别信息”之后5分钟期间内使电子钥匙1有效 的有效时间,利用计时器构成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3。电子钥匙访问允许控制部件24在通常状态时将连接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电 路断开。电子钥匙访问允许控制部件24在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3判断为满足“有效条件”、 即判断为是在对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输入“个人识别信息”之后5分钟以内的情况 下,连接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允许外部通信接口部件27访问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5、 访问权存储部件26。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5存储用于识别电子钥匙1的“电子钥匙ID”。为了提高安全性,仅在专门重写电子钥匙1的数据的重写专用装置(例如安装有重写专用软件的个人计算机)中能够对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5重写“电子钥匙ID”。此外,电子钥匙ID存 储部件25也可以将生产IC芯片13时对IC芯片13个别地附加的编号作为电子钥匙ID进 行存储。 访问权存储部件26存储电子钥匙1的持有者所具有的“访问权”。“访问权”是指 开闭收纳箱的权利。具有访问权的设定和变更权限的授权人例如在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上安 装用于重写访问权的软件,个别地变更存储在访问权存储部件26中的访问权。外部通信接口部件27控制与数据读取部件(例如锁控制部件40)之间的通信,该 数据读取部件通过与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接触来对IC芯片13读写数据。此外,在电子钥匙访问允许控制部件24与外部通信接口部件27之间连接有电池 剩余电量测量部件29。电池剩余电量测量部件29监视电池17的剩余电量,在电子17的剩 余电量变为规定量以下的情况下,使LED 9以特定周期闪烁来通知用户电池剩余电量少。〈锁的电气模块结构〉如图7所示,锁20具备通过与电子钥匙1的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接触来读取数 据的第一开关电路14和第二开关电路15。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构成“极性切换部 件”,该极性切换部件通过与设置在IC芯片13上的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接触来切换第一 和第二端子11、12的极性,由此进行IC芯片13的数据的读取以及向LED 9的电流供给。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将c接点切换连接到a接点或b接点。第一开关电路 14的a接点和第二开关电路15的b接点接地。另一方面,第二开关电路15的a接点被连 接在电源16上。并且,第一开关电路14的b接点被连接在数据通信基板45上。上拉电阻 R3与连接点Pl以及连接点P2相连接,使从电源16向第一开关电路14或第二开关电路15 施加的电压稳定在5V,其中,上述连接点Pl是第二端子的a接点和电源16之间的连接点, 上述连接点P2是第一开关电路14的b接点和数据通信基板45之间的连接点。因而,在第一开关电路14将c接点连接到a接点、第二开关电路15将c接点连 接到b接点时,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都接地,在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中没有电流流过。 艮口,不进行IC芯片13的数据读取以及LED 9的点亮。另外,在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 都将c接点连接到a接点时,电源16经由第二开关电路15、第二端子12、LED 9、第一端子
11、第一开关电路14而接地。因此,在电子钥匙1中,电流从第二端子12经由LED9流过 第一端子11,LED 9点亮。另一方面,在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都将c接点连接到b接 点时,电源16经由数据通信基板45、第一开关电路14、第一端子11、IC芯片13、第二端子
12、第二开关电路15而接地。因此,在电子钥匙1中,电流从第一端子11经由IC芯片13 流向第二端子12,IC芯片13的数据通过数据通信基板45被读取到锁控制部件40 (参照图 2)。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切换接点时,在第一和第二端子 11、12中流过的电流的朝向反转,从而能够切换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极性。〈动作说明〉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 被使用的电子钥匙1的动作。例如,具有设定和变更访问权的权限的授权人例如使电子钥匙1的访问权存储部 件26存储能够使用收纳箱51A、52A、53A的访问权,并使甲持有该电子钥匙1。甲在要取出文档的情况下,到带钥匙的保管箱52处将有效的电子钥匙1插入到收纳箱52A的锁20中。稍后记述电子钥匙1的有效化。在电子钥匙1的LED 9点亮,从而IC芯片13的电子钥匙ID和访问权被读取到锁 20的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中。稍后记述该数据通信方法。锁20将数据通信基板45经由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从电子钥匙1中读取的 电子钥匙ID和访问权输出到锁控制部件40。锁控制部件40将数据通信基板45所读取的 电子钥匙ID和访问权与存储在RAM 42中的数据进行对照,在能够认证收纳箱52A的使用 权限的情况下,对设置在收纳箱52A的锁20中的螺线管46施加电压,允许锁20转动。甲 在听到螺线管46的驱动声音后向规定方向转动电子钥匙1,来打开锁20。甲在打开收纳箱52A的门取出所期望的文件之后关闭收纳箱52A的门。然后,甲 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电子钥匙1直到发出咔哒的声音为止,由此对锁20上锁。此时,锁控制部件40将甲打开锁20的日期和时间作为甲打开收纳箱52A的日期 和时间而保存到RAM 42和个人计算机44中。另外,锁控制部件40将甲对锁20上锁的日期 和时间作为甲关闭收纳箱52A的日期和时间而保存到RAM 42和个人计算机44中。并且, 在电子钥匙1的IC芯片13中也存储收纳箱52A的利用历史记录。在甲忘记对锁20上锁的情况下,能够从锁控制部件40的RAM 42和个人计算机 44的利用历史记录中确定打开了收纳箱52A的甲没有关闭收纳箱52A的门。因此,甲为了 要完成开闭收纳箱52A的责任,而尽力可靠地对收纳箱52A进行上锁,从而能够减少忘记上 锁、上锁错误的情形。此外,甲在返还文档的情况下,只要以与上述相同的过程开闭收纳箱52A返还文 档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甲开闭收纳箱52A的日期和时间也被存储到锁控制部件40、个人计 算机44以及电子钥匙1中。〈电子钥匙的有效化〉甲如下述那样使电子钥匙1有效。 甲在按下电子钥匙1的指示按钮7来指示开始输入“个人识别信息”之后,例如在 将第一设定值输入按钮8a按下三次而输入三次“Α”之后,将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b按下 一次来输入一次“B”,由此输入“个人识别信息”(A-A-A-B),之后再次按下指示按钮7,指示 “个人识别信息”的输入结束。这样,电子钥匙1的个人识别信息判断部件22a将所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个 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的登记个人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判断两者是否一致。在两者一致 的情况下,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3起动,判断是否在输入“个人识别信息”后起有效时间(5分 钟)以内。在有效时间(5分钟)以内的情况下,电子钥匙访问允许控制部件24将第一和 第二端子11、12连接,允许从外部通信接口部件27访问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5和访问权 存储部件26。当甲输入“个人识别信息”之后经过了有效时间(5分钟)时,电子钥匙1的有效 条件判断部件23判断为不满足有效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电子钥匙访问允许控制部件24 将连接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电路断开,不允许外部通信接口 27访问电子钥匙ID存储 部件25、访问权存储部件26。由此,电子钥匙1自动无效。此外,例如在“登记个人识别信息”是A-A-B-B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输入的“个人 识别信息”(A-A-A-B)与登记个人识别信息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有效条件判断部件23不进行动作,电子钥匙访问允许部件24保持将连接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电路断开的状 态。因此,电子钥匙1保持无效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重新输入正确的“个人识别 信息”,也能够使电子钥匙1有效来使用。
〈数据通信方法〉甲将电子钥匙1插入到锁20中使电子钥匙1的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与锁 20的第一开关电路14和第二开关电路15的c接点相接触。此时,锁20的锁控制部件40 将使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的c接点与a接点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出到第一和第二开关 电路14、15。在电子钥匙1有效的情况下,电源16的电流从第二开关电路15经由电子钥匙 1流向第一开关电路14。有效的电子钥匙1将从第二开关电路15提供的电流经由第二整流二极管D2提供 给LED 9,使LED 9点亮。此时,从第二开关电路15提供的电流由于第一整流二极管Dl而 不流向IC芯片13。在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几msec)时,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切换开关来使c 接点与b接点相接触。由此,电源16经由第一开关电路14对电子钥匙1提供电流。被提 供给电子钥匙1的电流流向IC芯片13,经由第一整流二极管D 1流向第二开关电路15。在该状态下,数据通信基板45经由第一开关电路14与IC芯片13电连接。在通 过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28使电子钥匙1有效的情况下,锁控制部件40能够经由 数据通信基板45从IC芯片13的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5、访问权存储部件26读取“电子 钥匙ID”、“访问权”。另外,锁控制部件40能够经由数据通信基板45使IC芯片13的存储 器存储开闭过收纳箱52A的日期和时间。之后,在进一步经过规定时间(例如几msec)后, 锁控制部件40向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输出将c接点连接到a接点的控制信号。在此,锁控制部件40以几msec的短时间重复进行上述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 的接点切换。因此,由于视觉暂留效果,在甲的眼中看起来LED 9连续点亮。因此,甲根据 LED 9的点亮状态能够确认IC芯片13的数据正在被读取到保管箱侧。对此,例如在甲忘记输入“个人识别信息”而将电子钥匙1插入到收纳箱52A的锁 20中的情况下、或者经过了电子钥匙1的有效时间的情况下,电子钥匙1的电子钥匙访问允 许控制部件24将连接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电路断开,使得无法从外部通信接口 27访 问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5、访问权存储部件26。因此,保管箱52的数据基板45无法从IC 芯片13的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5、访问权存储部件26读取“电子钥匙ID”、“访问权”,从 而不对收纳箱52A的锁20进行开锁。另外,数据通信基板45无法使IC芯片13的存储器 存储开闭过收纳箱52A的日期和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电子钥匙访问允许控制部件24将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之间 断开,在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之间不流过电流,因此电子钥匙IWLED 9不点亮。甲看到 LED 9的非点亮状态,而注意到由于电子钥匙1无效而无法打开锁20。因此,甲在从锁20 中拔出电子钥匙1并输入“个人识别信息”来使电子钥匙1有效之后,将电子钥匙1再次插 入到收纳箱52A的锁20中。此外,在即使电子钥匙1有效LED 9也不点亮或者不规则地闪烁的情况下,甲判断 为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发生了接触不良。这是因为当在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上形成有 氧化膜时流过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电流变得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甲通过将电子钥匙1反复拔出和插入到锁20等来去除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氧化覆膜。由此,在锁20 被打开之后,甲打开收纳箱52A并取出保管物。另外,在将电子钥匙1插入到甲不具有开闭权限的收纳箱52B的锁20中的情况 下,经由锁20的数据通信基板45将电子钥匙1中的IC芯片13的电子钥匙ID和访问权读 取到锁控制部件40,但是由于认证失败,因此甲无法开闭收纳箱52B。在这种情况下,锁控 制部件40在使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的c接点与a接点相接触来使LED 9点亮之后, 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的c接点与b接点接触来读取IC芯片13的 数据,在认证失败时,使第一开关电路14的c接点与a接点相接触,使第二开关电路15的 c接点与b接点相接触来使LED 9熄灭。通过重复进行该LED 9的点亮、IC芯片13的数据 的读取、LED 9的熄灭,在人的眼中看起来LED 9以固定周期闪烁。因此,甲看到LED 9闪 烁的样子,获知认证失败,从而将电子钥匙1重新插入到具有开闭权限的收纳箱52A的锁20 中。这样,保管箱51 53在由电子钥匙1根据输入到按钮7、8A、8B的信息单独地进行个 人认证之后,由保管箱51 53从被插入到锁20中的电子钥匙1中读取数据来进行个人认 证,因此在开闭收纳箱时进行双重个人认证,安全性高。〈电子钥匙被盗〉即使在甲被第三人乙盗取了电子钥匙1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输入“个人识别信息” 并且不满足“有效条件”,则电子钥匙1被无效。因此,即使第三人乙将无效的电子钥匙1插 入到收纳箱52A的锁20中,也由于数据通信基板45不与IC芯片13电连接,而锁控制部件 40不对收纳箱52A的锁20的螺线管46施加电压,从而限制锁20的转动。因此,第三人乙 无法向规定方向转动电子钥匙1来打开锁20,从而无法从收纳箱52A中盗取文件。此外,甲在手中对电子钥匙1输入“个人识别信息”。因此,与在安装于保管箱的认 证装置中输入密码的情况相比,第三人更加难以盗取“个人识别信息”。特别地,由于通过第 一和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的按下顺序和按下次数来对电子钥匙1输入“个人识别信 息”,因此第三人丙偷窥甲的操作来对电子钥匙1输入同样的“个人识别信息”几乎是不可 能的。因此,第三人乙也无法对所盗取的电子钥匙1输入甲的“个人识别信息”来使电子钥 匙1有效。<电子钥匙的借出>例如,在出席会议的甲在会议过程中需要使用设置在其它房间的收纳箱52A中的 文件的情况下,将输入“个人识别信息”而有效的电子钥匙1借给部下丙,命令丙取来文件。当部下丙在电子钥匙1的有效时间(5分钟)内将电子钥匙1插入到收纳箱52A 的锁中时,锁控制部件40识别电子钥匙1,允许收纳箱52A的锁20转动。部下丙向规定方 向转动电子钥匙1来打开收纳箱52A,在取出甲所指示的文件之后,关闭收纳箱52A的门并 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电子钥匙1来对锁20上锁。<电子钥匙的数据重写〉例如,在将电子钥匙1的持有者从甲变为丁的情况下,例如将电子钥匙1送到制造 商处。在制造商处使用重写专用装置(未图示),从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中删除甲 的“个人识别信息”,将丁的“个人识别信息”重写在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中,并将电 子钥匙1送到丁处。因此,即使输入甲的“个人识别信息”,电子钥匙1也不会有效,从而成 为丁专用的钥匙。
<共用电子钥匙的情况>在由多人共用一个电子钥匙1的情况下,具有电子钥匙1的数据变更权限的人或 者钥匙管理箱使访问权存储部件26和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分别存储希望使用电子 钥匙1的人的“访问权”和“个人识别信息”,之后允许取走电子钥匙1。电子钥匙1的使用 者只要对指示按钮7、第一和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输入登记在电子钥匙1中的“个人 识别信息”,就能够与上述同样地使电子钥匙1有效来进行使用。此外,在这样多人共用一个电子钥匙1的情况下,只要在利用收纳箱时使电子钥 匙1存储利用历史记录、将利用历史记录从电子钥匙1取入到钥匙管理箱来管理收纳在带 钥匙的保管箱51、52、53中的保管物即可。这是为了提高安全性。并且,为了安全,只要对返还的电子钥匙1删除存储在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 中的“登记个人识别信息”即可。<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以及在带 钥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的电子钥匙1,根据使用电子钥匙1上的指示按钮7以及第一和第二 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进行个人认证来使电子钥匙1有效,因此不需 要设置读取指纹等个人识别信息的较大的读取部、复杂的基板,从而实现了小型化。另外,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钥匙1,进行电子钥匙1的有效化或无效化时不受场所的限制、时间 上的限制,非常方便。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钥匙1,即使丢失了电子钥匙1,只要没 有通过指示按钮7以及第一和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输入正确的个人识别信息,就无 法使电子钥匙1有效来开闭保管箱51 53的收纳箱,因此能够提高安全性。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 被使用的电子钥匙1,通过将对电子钥匙1的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 (指示按钮7以及 第一和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登记在电子钥匙1的个人识 别信息存储部件22b中的“登记个人识别信息”进行对照来进行个人认证,因此无论何时都 能够简单地使电子钥匙1有效或无效。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 被使用的电子钥匙1,由于按照用于维持电子钥匙1的有效状态的有效时间使电子钥匙1有 效,因此即使是有效过一次的电子钥匙1,在经过了有效时间的时刻也自动地被无效,从而 无法开闭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的各收纳箱。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 箱51、52、53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的电子钥匙1,能够防止没有权限的人无限制 地使用电子钥匙1。此外,在将有效条件设为次数的情况下,电子钥匙1对从IC芯片读取数据的次数 进行计数,判断电子钥匙1是否已被使用了有效次数。电子钥匙1在被使用了有效次数之 后无效,从而没有权限的人无法无限制地使用电子钥匙1。另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通过改变设置在电子钥匙 1中的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极性来读取来自接触式的IC芯片13的数据和点亮LED 9。 因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能够通过简单且小型的电路结构,根 据LED 9的点亮而确认出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正常地导通、正在从IC芯片13读取数据。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1、52、53中,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根据LED 9所产生的闪烁信号来切换设置在电子钥匙1中的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的极 性,因此不增加部件件数就能够切换电路,较为廉价。(第二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的第二实施方式。图9与本发明的 第二实施方式有关,是表示对电子钥匙1所存储的访问权进行重写的数据重写系统70的一 例的图。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1中,具有如下的特征使用作为 “便携式终端装置”的一例的便携式电话71来将电子钥匙1连接到主计算机78,重写IC芯 片13的数据(例如访问权)。在此,在附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点记载相同的标记, 适当省略说明。<数据重写系统的概要结构>数据重写系统70使用便携式电话71。便携式电话71具备操作部72,连接与电子 钥匙1进行连接的连接控制装置76。连接控制装置76通过通信线74连接了第一连接器73 和第二连接器75,该第一连接器73用于与便携式电话71进行连接,该第二连接器75内置 通过与电子钥匙1的第一和第二端子11、12接触来读取数据的读取器。便携式电话71经 由Network网77与主计算机78进行连接。Network网77使用通信公司所拥有的Network 网。主计算机78具备数据库,该数据库将使用者的“个人识别信息”、“电子钥匙ID”以及 “访问权”相关联地进行存储。〈动作说明〉图10是说明图9示出的数据重写系统70的动作的图。 在数据重写系统70中,将通信控制装置76连接到便携式电话71,当对第二连接器 75插入电子钥匙1时,便携式电话71对电子钥匙1询问电子钥匙ID。便携式电话71在从 电子钥匙1获取到电子钥匙ID时,识别出与电子钥匙1之间的通信已建立。通过对便携式 电话71的操作部72进行操作,来将便携式电话71经由Network网77连接到主计算机78。 之后,便携式电话71向主计算机78发送电子钥匙连接完成通知。主计算机78在从便携式电话71接收到电子钥匙连接完成通知时,建立与便携式 电话71之间的通信。换言之,主计算机78将便携式电话71作为媒体来与电子钥匙1的 IC芯片13建立通信。然后,主计算机78对IC芯片13询问“个人识别信息”和“电子钥匙 ID”。IC芯片13从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读出“个人识别信息”,并且从电子钥匙ID存 储部件25读出“电子钥匙ID”,并发送到主计算机78。主计算机78将从电子钥匙1接收到的“个人识别信息”和“电子钥匙ID”与数据 库对照,从数据库读出与“个人识别信息”和“电子钥匙ID”对应的“访问权”。然后,将所 读出的“访问权”作为“访问权重写数据”发送到IC芯片13。IC芯片13将所接收到的“访 问权重写数据”覆盖到访问权存储部件26,来重写访问权存储部件26的“访问权”。IC芯 片13在重写完成时向主计算机78发送重写完成通知。主计算机78在接收到重写完成通 知时,断开与便携式电话71之间的连接。在便携式电话71与主计算机78之间的连接被断开时,连接控制装置76断开电子 钥匙1与便携式电话71之间的连接。在此,第二连接器75最好内置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IC芯片13与主计算机78连接的期间将电子钥匙1锁定。这是为了防止在访问权重写完成之前从第二连接器75拔 出电子钥匙1,从而可靠地重写访问权。<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钥匙的保管箱的作用效果>这样,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的电子 钥匙1中,将电子钥匙1连接到便携式电话71,将便携式电话71经由Network网77连接到 主计算机78,由此能够通过主计算机78重写电子钥匙1的数据(访问权)。因此,根据第 二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以及在带钥匙的保管箱中被使用的电子钥匙1,对电子钥匙 1的数据进行重写的时间、场所不受限制。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中,由于将最近广泛普及的便携式电话 71用作“便携式终端装置”,因此能够排除将电子钥匙1交给管理员来重写数据的时间上的 浪费。另外,在系统导入时,不需要另外设置重写装置,只要支付Network网77的使用费就 能够重写电子钥匙1的数据,因此能够廉价地导入数据重写系统70。此外,便携式终端不限于便携式电话71,也可以是PDA等。(第三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1与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有关,是示出将电子钥匙ID连接到个人计算机95的结构的一例的 图。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ID具有如下的特征将控制与重写 装置之间的通信的外部通信接口 92设置在电子钥匙1D中,该重写装置用于重写“访问权” 等存储在IC芯片13中的数据。在此,在附图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点附加与第一实 施方式相同的标记,适当省略说明。〈电子钥匙〉如图11所示,在电子钥匙1D中,将已有的USB存储器91以能够与IC芯片13通 信的方式连接到IC芯片13并形成为一体,对电子钥匙1D附加作为存储介质的功能。电子 钥匙1D具备覆盖部93,该覆盖部93覆盖USB存储器91的外部通信接口 92。外部通信接 口 92用于与个人计算机95的USB端口 94连接来控制与个人计算机95之间的通信。个人 计算机95安装有用于重写存储在IC芯片13中的“访问权”等数据的重写程序,具有作为 重写装置的功能。〈动作说明〉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电子钥匙1D的数据重写处理的图。在重写电子钥匙1D的“访问权”的情况下,无法将电子钥匙1D的第一端子11和 第二端子12直接与个人计算机95连接来建立IC芯片13与个人计算机95的通信。但是,当从电子钥匙1D的外部通信接口 92取下覆盖部93并将外部通信接口 92连 接到个人计算机95的USB端口 94时,个人计算机95经由USB存储器91与IC芯片13连 接,来建立通信。个人计算机95将与IC芯片13之间的通信已建立作为触发来启动重写程序。个 人计算机95通过密码、指纹认证、ID认证等来判断有无“访问权”的重写权限。然后,在有 重写权限的情况下,向IC芯片13询问“访问权”。IC芯片13从访问权存储部件26读出已 有的“访问权”并发送到个人计算机95。个人计算机95对从IC芯片13接收到的“访问权”的内容进行画面显示。个人计算机95通过键盘等变更“访问权”的内容,当输入重写指示 时,将变更后的“访问权”作为“访问权变更数据”发送到IC芯片13。IC芯片13将“访问权变更数据”覆盖到访问权存储部件26,来重写“访问权”的内 容。IC芯片13在重写完成时向个人计算机95发送重写完成通知。个人计算机95在接收 到重写完成通知时,断开与USB存储器91的外部通信接口 92之间的连接,结束重写程序。 由此,将IC芯片13与个人计算机95断开,电子钥匙1D的“访问权”重写完成。此外,个人计算机95在判断为没有“访问权”的重写权限的情况下,不允许“访问 权”的内容变更。因此,无法在没有权限的情况下对电子钥匙1D变更“访问权”。<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钥匙的保管箱的作用效果>这样,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中,只要将电子钥匙1D的外部通信接口 92连接到个人计算机95就能够重写电子钥匙1D的“访问权”。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带 钥匙的保管箱中,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重写电子钥匙1D的数据的重写专用装置、与重写装 置相连接的通信部件(布线等)等,能够廉价且简单地重写电子钥匙1D的“访问权”。此外,除了能够对电子钥匙1D重写“访问权”以外,还能够由具有数据重写的合法 权限的人通过个人计算机95重写“个人识别信息”、“电子钥匙ID”等所存储的数据。(第四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3与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有关,是表示管理电子钥匙1的钥匙管理箱81的概要结构。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使 保管电子钥匙1的钥匙管理箱81具有重写电子钥匙1的数据的重写装置的功能,在从钥匙 管理箱81取出的电子钥匙1中登记随机成的“个人识别信息”。因此,在此以与第一实施方 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对相同的点附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适当 省略说明。如图13所示,钥匙管理箱81附设有开闭门82,开闭门82通常被关闭。在钥匙管 理箱81的开闭门82的内侧附设有10个保持电子钥匙1的钥匙孔83。在钥匙管理箱81上 附设有读卡器84、0 9数字键操作部85、液晶显示部86。钥匙管理箱81经由通信线87与 个人计算机88进行连接,通过个人计算机88来控制钥匙管理箱81的动作。通信线87既 可以以一对一的方式连接钥匙管理箱81与个人计算机88,也可以通过LAN等网络连接钥匙 管理箱81与个人计算机88。由于未图示的钥匙拔出阻止部件,钥匙孔83通常处于无法拔 出电子钥匙1的状态。〈动作说明〉例如,当甲使具备非接触式IC芯片的社员证靠近钥匙管理箱81的读卡器84时, 读卡器84与ID卡的非接触式IC芯片进行通信。在非接触式IC芯片中存储有为了识别社 员而个别附加的“个人ID”。因此,读卡器84从非接触式IC芯片获取“个人ID”。另外,为 了防止他人使用ID卡来进行非法行为,在钥匙管理箱81的液晶显示部86上显示密码输入 画面来催促输入密码。个人计算机88将“密码”和“访问权”与具有保管箱管理系统的使用权限的社员 的“个人ID”相关联地进行登记。个人计算机88在从ID卡读取的“个人ID”与登记在个 人计算机88中的“个人ID”相一致并且对0 9数字键操作部85输入的密码与存储在个人计算机88中的密码相一致的情况下,将开锁允许信号发送到钥匙管理箱81,允许开闭门 82的开闭。个人计算机88检测设置在各钥匙孔83中的未图示的钥匙拔出阻止部件的动作状 态,始终掌握在哪个钥匙孔83中插入有电子钥匙1。个人计算机88从插入到钥匙孔83的 电子钥匙1中确定一个并将IC芯片13初始化,之后经由钥匙管理箱81对电子钥匙1的IC 芯片13写入“访问权”和随机确定的“个人识别信息”。写入了这些数据的电子钥匙1成为 甲专用的钥匙,并且是能够开闭特定的收纳箱(例如收纳箱51A、52A、53A)的钥匙。个人计算机88在数据的写入完成之后,解除收纳有确定的电子钥匙1的钥匙孔83 的未图示的钥匙拔出阻止部件。然后,个人计算机88在钥匙管理箱81的液晶显示部86上 显示能够取出的电子钥匙1的收纳场所,并且显示对IC芯片13写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例 如 A-B-A-A-B)。甲事先记住显示在液晶显示部86上的“个人识别信息”(例如A-B-A-A-B)。甲例 如在要打开收纳箱52A的情况下,从指示按钮7以及第一和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向 电子钥匙1输入取出电子钥匙1时所记住的“个人识别信息”,使电子钥匙1有效。电子钥 匙1的有效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为了防止多次重新输入“个人识别信息”来使电子钥匙1有效,只要对电子 钥匙1限制“个人识别信息”的输入次数即可。这是为了提高安全性。甲在无论如何也记不起“个人识别信息”的情况下、超出输入次数的情况下,到钥 匙管理箱81处归还电子钥匙1并再次取出,则能够在液晶显示部86上重新确认并记住重 新对电子钥匙1写入的其它的“个人识别信息”,来使电子钥匙1有效。<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以及电子钥匙的作用效果>第四实施方式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和电子钥匙1将从钥匙管理箱81取出电子钥匙1 时随机设定的“个人识别信息”存储到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22b中,因此在每次从钥匙管 理箱81中取出电子钥匙1时“个人识别信息”都不同。因此,如果甲在回家时将电子钥匙1 返还到钥匙管理箱81,次日甲从钥匙管理箱81取出电子钥匙1时“个人识别信息”就会改 变。因此假设第三人根据对指示按钮7以及第一和第二设定值输入按钮8a、8b进行操作的 甲的手的动作盗取了 “个人识别信息”,并且在次日趁甲不备盗取电子钥匙1并输入“个人 识别信息”,也无法使电子钥匙1有效。因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钥匙1,即使 “个人识别信息”被盗也无法使电子钥匙1有效,从而能够提高安全等级。(第五实施方式)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钥匙管理箱使电子钥匙1 存储收纳箱的开闭权限的情况下,利用与生物体有关的个人信息(以下称为“生物体信 息”)。因此,在此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相同的点适当省略说明。钥匙管理箱设置有用于读取生物体信息的生物体数据读取部来代替图13示出的 读卡器84。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指纹作为生物体信息的一例。与具有开闭钥匙管理箱的权 限的用户的指纹相关联地将用户识别编号预先登记在钥匙管理箱中。在钥匙管理箱中,当生物体数据读取部读取生物体信息时,将该生物体信息作为 自变量来判断该用户是否具有开闭钥匙管理箱的权限。在不具有开闭权限的情况下,不允许钥匙管理箱的开闭。另一方面,在具有开闭权限的情况下,使电子钥匙1的接触式IC芯 片13存储所读取的指纹和用户识别信息。然后,能够解除锁定来从钥匙管理箱中取出电子 钥匙1。用户在通过按下电子钥匙1的按钮7、8a、8b输入个人识别信息来使电子钥匙1有 效后,将电子钥匙1插入到收纳箱的锁20中。与锁20相连接的锁控制部件40中按每个收 纳箱登记有能够开闭该收纳箱的用户的指纹和用户识别信息。因此,锁控制部件40将从接 触式IC芯片13读取出的指纹和用户识别信息与已插入了电子钥匙1的锁的收纳箱相对应 地预先登记的指纹和用户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在所读取的指纹和用户识别信息中的任一个 与已登记的指纹和用户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不允许锁20的转动。也就是说,拒绝收 纳箱的开闭。另一方面,在所读取的指纹和用户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指纹和用户识别信息 一致的情况下,允许锁20的转动。也就是说,允许收纳箱的开闭。在关闭收纳箱时,电子钥 匙1对接触式IC芯片13写入收纳箱的利用历史记录。这样被使用的电子钥匙1当超过有 效时间或有效次数时无效。在电子钥匙1被返还到钥匙管理箱的钥匙孔83处时,存储在接触式IC芯片13中 的指纹和收纳箱的利用历史记录被取入到钥匙管理箱中。钥匙管理箱以所取入的指纹为自 变量来确定用户,存储收纳箱的利用历史记录。因此,第五实施方式的电子钥匙1在被插入到保管箱的锁20中时通过用户识别信 息和指纹进行权限认证,因此保管箱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并且,由于电子钥匙1存储有用户的指纹,因此不需要在保管箱中设置指纹数据 读取部,从而能够抑制保管箱的成本。即使用户丢失了存储有指纹的电子钥匙1,只要没有使用按钮7、8a、8b输入个人 识别信息来使电子钥匙1有效,电子钥匙1就无法开闭保管箱。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 钥匙1中,通过从钥匙管理箱81取出时所存储的指纹、对按钮7、8a、8b输入的编号、电子钥 匙ID等进行多重个人认证,安全性高。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应用。(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来切换电路,但是也可以 将第一和第二开关电路14、15替换为具有耐久性的半导体来切换电路。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指示按钮7和设定值输入按钮8来构成个人识别信息 输入部件22c。对此,也可以如图14的电子钥匙1A所示那样将十字型的键式开关(按钮的 一例)61作为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而设置在IC单元3上,例如将上下左右按钮用作 设定值输入按钮,将中央的按钮用作指示按钮。由此,设定“个人识别信息”的按钮操作的 组合变得复杂,能够防止第三人看到电子钥匙的所有者输入“个人识别信息”的手的动作来 盗取“个人识别信息”。另外,也可以如图15的电子钥匙1B所示那样将用于输入电子钥匙的所有者的个 人识别信息的、作为按钮的一例的滚动拨盘62设置在IC单元3上,例如在按下滚动拨盘62 来指示输入开始之后,使滚动拨盘62向正方向和反方向重复转动规定次数来输入“个人识 别信息”,之后,按下滚动拨盘62来指示输入结束。由此,电子钥匙1B的所有者输入“个人 识别信息”的动作较小,第三人很难盗取“个人识别信息”。还可以如图16的电子钥匙1C所示那样将指纹读取机63作为个人识别信息输入部件22c而设置在IC单元3上。在这种情况下,电子钥匙1C的所有者仅通过将已登记的 手指接触指纹读取机,就能够输入“个人识别信息”。(3)也可以如图17所示那样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电子钥匙1的电路结 构。具备图17所示的电路的电子钥匙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子钥匙的电路(参照图7)的不 同点在于第一电阻R1与IC芯片13并联连接。根据图17所示的电路,在第一端子11被设 为正极、第二端子12被设为负极的情况下,电流也经由IC芯片13和第一整流二极管D1流 动,能够对IC芯片13读写数据,通过切换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的极性,也能够使LED 9点壳。(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子钥匙1内置接触式IC芯片13,但是也可以在电子钥 匙中使用非接触式IC芯片。(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保管箱51、52、53的锁20在解除了螺线管46的锁定的状 态下与电子钥匙1 一起转动,进行上锁和开锁。与此相对,也可以在根据电子钥匙1的电子 钥匙ID进行了权限认证时,不使电子钥匙1转动,而仅通过马达、螺线管的驱动来对电子锁 进行上锁或开锁。(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20在制造时被安装在保管箱51、52、53的各收纳箱上。 与此相对,例如也可以将锁20和锁控制部件40形成一体的门锁后安装于保管箱的各收纳 箱上,使用电子钥匙1来进行门锁的上锁和开锁。(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IC芯片13以电池17为电源进行了驱动。与此相对,也可 以在IC芯片用基板10上设置电容器,在将电子钥匙1连接到锁20、钥匙管理箱等时事先对 电容器进行蓄电,利用电容器中所蓄积的电驱动IC芯片13。在这种情况下,当电容器中所 蓄积的电消失时,无法输入个人识别信息,因此将电子钥匙1插入到锁20中之后能够对电 子钥匙1D输入个人识别信息的时间或次数受到限制,从而安全性提高。(8)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使用数据重写系统70对电子钥匙1所存储的访问权 进行重写,但是也可以在主计算机78侧确定变更后的“电子钥匙ID”、“个人识别信息”,并 覆盖到电子钥匙1中。(9)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通信线路的一例列举出Network网77,但是也可 以使用红外线通信等无线通信。(10)此外,虽然违反使电子钥匙1自身具有认证功能的本发明的宗旨,但是作为 避免个人认证受到场所限制、时间上的限制的方法,例如也可以将电子钥匙1与便携式电 话等便携式终端装置连接,使用便携式电话装置的操作部输入个人识别信息来使便携式电 话装置进行个人认证,使电子钥匙1有效或无效。(11)电子钥匙1也可以在保管箱以外的桌子、门等办公家具产品、其它产品中使用。(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子钥匙1的IC芯片13和LED 9中电流以相反的朝 向流过,但是也可以使电流在IC芯片13和LED 9中沿同一方向流过。(1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插入体2的两侧以绝缘状态配置了第一端子11和第二 端子12。与此相对,也可以将插入体2作为第二端子部件,以与插入体2绝缘的状态安装板 状的第一端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以相对于插入体2正交的方式安装第一端子,使第一 端子突出于插入体2的两面而容易与开关电路的电极接触。
权利要求
一种带钥匙的保管箱,具有上述电子钥匙,其具备存储电子钥匙ID的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收纳箱,其收纳保管物;开闭允许部件,其允许上述收纳箱的开闭;以及开闭控制部件,其在读取上述电子钥匙ID进行了权限认证的情况下,使上述开闭允许部件允许上述收纳箱的开闭,该带钥匙的保管箱的特征在于,上述电子钥匙具有用于输入识别上述电子钥匙的所有者的个人识别信息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钮;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其登记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以及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其将通过上述按钮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登记在上述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中的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在上述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使上述电子钥匙有效,在上述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使上述电子钥匙无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具有有效条件判断部件,其判断是否超过用于维持上述电子钥匙的有效状态的有效时间或 有效次数;以及电子钥匙访问允许部件,其在上述有效条件判断部件判断为没有超过上述有效时间或 上述有效次数的情况下,允许访问上述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钥匙的保管箱,其特征在于,使用经由通信线路与主计算机连接的便携式终端装置来对上述电子钥匙重写内部数据。
4.一种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带钥匙的保管箱中 被使用。
5.一种电子钥匙,内置有IC芯片,该电子钥匙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输入识别上述电子钥匙的所有者的个人识别信息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钮;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其登记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以及电子钥匙有效/无效设定部件,其将通过上述按钮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登记在上述 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中的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在上述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 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使上述电子钥匙有效,在上述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 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使上述电子钥匙无效。
全文摘要
在为了减少电子钥匙的有效和无效受到的限制并提高安全性、方便性,在具有电子钥匙(1)、收纳箱(52)、开闭允许部件(20)以及开闭控制部件(40)的带钥匙的保管箱(52)中,电子钥匙(1)将通过设于电子钥匙(1)上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钮(7、8a、8b)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登记在设于电子钥匙(1)的个人识别信息存储部件中的特定的个人识别信息进行对照,在被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一致的情况下,使电子钥匙(1)有效,在被输入的个人识别信息与已登记的个人识别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使电子钥匙(1)无效,其中,该电子钥匙(1)具备存储电子钥匙ID的电子钥匙ID存储部件(25),该收纳箱(52)收纳保管物,该开闭允许部件(20)允许收纳箱(52A、52B、52C、52D)的开闭,该开闭控制部件(40)在读取电子钥匙ID进行了权限认证的情况下,使开闭允许部件(20)允许收纳箱(52A、52B、52C、52D)的开闭。
文档编号E05B19/00GK101842543SQ20088011419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30日
发明者佐藤明广, 濑木信彦 申请人:东海理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