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321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涉及一种掀床的电动开合机构,特别指动力单元作动方向为水平的结构创新。
背景技术
在人口不断增加而土地的大小却未多有增长的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人住在高楼大厦中,生活空间也相当有限,如何善加利用有限的空间也成了现代人不容忽视的课题。在善用空间的概念下,家具往往要具备两种以上功能,最常见也最受欢迎者就是 掀床了。一般而言,床具不外乎是在一床座上放置一床垫而成,且床座至少都有一台尺以 上的高度方便使用者上下床,床面大小也有五台尺乘六台尺大小。以往的床座多为架高床 板型或空心箱型,前者床底空间虽可再容纳他物,但由于其为开放式空间,床底难免堆积灰 尘,还有虫、鼠肆虐的疑虑;后者则是将床底空间封闭,较为坚固美观,但却无收纳功能。目前床具市场上,较受消费者青睐者为掀床式床座。掀床式床座的外观类似箱型 床座,但其顶面的床板设有铰链,床板可掀起而开放其内部空间作为收纳用途。一般掀床仍需仰赖人力进行开关,但床板加上床垫的重量不轻,对于力气较小的 年长者与妇幼而言仍是诸多不便。业界虽有试想过将伸缩式动力机构设置于掀床内,利用 动力机构直接顶起床板,达到自动开启与关闭床板的目的。但是伸缩式动力机构需要较长 的伸缩行程空间,不适合配置于掀床内部空间,或是为了配合动力机构而加高掀床,但反而 不利于一般人上下床;若是配置行程较短的动力机构,则有动力不足或开启角度不够的问 题。例如中国台湾省公告第M356442、M343428等案,其虽都具电动掀床功能,但其马达作动 后都会改变角度与位置,不但存有前述缺失,其动力承受床垫数十公斤的重量后也易于损 坏。创作人有鉴于现有缺失,遂特以研创成本案,期能通过本案的提出,改进现有动力 式掀床的缺点,期使动力式掀床能臻致完善、理想与实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动力单元的掀床, 使得掀床的床板可自动开启与关闭,同时掀床的外观尺寸可维持与一般者相同。为达上述目的,本案具体的内容包含有一床座、一床板、一动力单元以及一连杆 组,所述床板组合于床座顶面,且床座与床板一端各具有轴部相互衔接,床板能以轴部为轴 心上掀翻开。其次,动力单元配置于床座内适当处,其一端有可伸缩的推拉杆,且推拉杆呈 水平方向作动;推拉杆末端连接至连杆组一端,连杆组的另一端则连接于床板适当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是由一床座顶面组合能掀动的床 板,在所述床座内配置一动力单元,并设置一连杆组连接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床板;所述动 力单元能推拉所述连杆组,进而连动所述床板进行掀翻或阖盖的动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包括床座、床板、动力单元与连杆组,其中所述床座,一端设有轴部,所述床座设有第一下锁孔以及第二下锁孔;所述床板,一侧设有轴端用以组合至所述床座的轴部,所述床板设有上锁孔;所述动力单元,设于所述床座处,所述动力单元具有一能伸缩的推拉杆;所述连杆组,由一曲杆及一直杆各以一末端组合成一可活动关节;在所述曲杆上设有穿孔能组合至所述第二下锁孔,在所述曲杆的另一末端处设有第一组合孔组合至所述 推拉杆末端;而所述直杆的另一末端则设有第二组合孔组合至所述上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动力单元将推拉杆伸出,并连动 连杆组将床板向上掀开;反之,当推拉杆缩入时则可将床板阖盖于床座上。本案的特色在于 推拉杆以水平方向作动,并通过连杆组将水平方向推力转换成垂直方向推力,进而连动床 板进行掀翻或阖盖的动作;由于动力单元配置方向与位置异于现有的垂直配置方式,可达 到不改变掀床高度尺寸而完成配置动力单元的功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作动时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铺设床垫的应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床座;11-轴部;12-第一下锁孔;13-第二下锁孔;2_床板; 21-轴端;22-上锁孔;3-动力单元;31-吊挂部;32-推拉杆;4-连杆组;41-曲杆;411-穿 孔;412-第一组合孔;42-直杆;421-第二组合孔;5-控制单元;6-床垫。
具体实施方式
谨就本实用新型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配合附图, 举一本案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首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包括有一 床座1、一床板2 —动力单元3、一连杆组4以及控制单元5。床座1,是一种顶面无盖的寝具底座,且在顶面一端设有轴部11,另在床座1适当 处设有第一下锁孔12以及第二下锁孔13。床板2,是一板体,其一侧设有轴端21用以组合至轴部11,床板2能以轴部11与 轴端21为中心轴进行上掀翻动;另外在床板2适当处还设有上锁孔22。动力单元3,是一种电动机具,其适当处具有吊挂部31组合至第一下锁孔12 ;动力 单元3还具有一可伸缩的推拉杆32,且推拉杆32伸缩行程呈水平方向。连杆组4,由一曲杆41及一直杆42各以一末端组合成一可活动关节;在曲杆41 适当处设有穿孔411可组合至第二下锁孔13,所述曲杆41在另一末端处则设有第一组合 孔412用于组合至推拉杆32末端;而直杆42的另一末端则设有第二组合孔421可组合至 上锁孔22。控制单元5,设置于床座1适当处,并连接至动力单元3,可接收信号并进一步控制动力单元3作动。接着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开启床板2作动时的结构侧视图。首先,控制单元5在接收到信号后下达指令给动力单元3,动力单元3将推拉杆32前伸出,推拉杆 32带动连杆组4 ;其中连杆组4以穿孔411为中心回旋运动,用以改变力的方向;通过连杆 组4作用,可将推拉杆水平方向的推力转向垂直方向,进而将床板2向上推开。再请参阅图 5,为本案实际应用的示意图,其床板2上还铺设有床垫6,床座1内部则为可收纳物品的空 间。本实用新型主要特色在于动力单元3配置于床座1内时,其推拉杆作动行程为水 平方向;如此一来就不需要如同现有电动掀床一般,为了塞下动力机构而增加床的高度。故 本实用新型可在不改动一般掀床的外观尺寸的情况下,达成配置动力单元3而自动开阖床 板2的功效。综上所述,本案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技术内容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的取得要件。 本案在产业上确实得以利用,在申请前未曾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且非为公众所知悉的技 术。再者,本案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并达成相关使用者与消费者长期的需 求,得佐证本实用新型并非能轻易完成。本案富具专利法规定的实用性、新颖性与创造性等 要件,依法提请专利,恳请钧局详查,并尽早为准予专利的审定,以保护申请人的知识产权, 以励创新。本实用新型虽通过前述实施例来描述,但仍可变化其形态与细节,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而达成,并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了解。前述本案的较佳实施例,仅通过本 案原理可以具体实施的方式之一,但并不以此为限制,应依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为 准。
权利要求一种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一床座顶面组合能掀动的床板,在所述床座内配置一动力单元,并设置一连杆组连接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床板;所述动力单元能推拉所述连杆组,进而连动所述床板进行掀翻或阖盖的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还具有一能 伸缩的推拉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末端连接至所 述连杆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杆呈水平方向伸 缩作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为一曲杆组合 一直杆而成的可动关节。
6.一种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床座、床板、动力单元与连杆组,其中所述床座,一端设有轴部,所述床座设有第一下锁孔以及第二下锁孔; 所述床板,一侧设有轴端用以组合至所述床座的轴部,所述床板设有上锁孔; 所述动力单元,设于所述床座处,所述动力单元具有一能伸缩的推拉杆; 所述连杆组,由一曲杆及一直杆各以一末端组合成一可活动关节;在所述曲杆上设有 穿孔能组合至所述第二下锁孔,在所述曲杆的另一末端处设有第一组合孔组合至所述推拉 杆末端;而所述直杆的另一末端则设有第二组合孔组合至所述上锁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控制单元,所述 控制单元连接至所述动力单元,能接收信号控制所述动力单元作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通过吊 挂部组合至所述第一下锁孔。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的推拉杆 伸缩行程呈水平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掀床的电动升降机构,其主要于一床座及一床盖板间设置一动力单元及一连杆组而成。所述动力单元组合于床座适当处并具有一可伸缩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伸缩作动路径约略为水平方向;推拉杆末端连结至连杆组一端,连杆组另一端则连结至床盖板适当处。上述结构由推拉杆伸缩带动连杆组,通过连杆组将水平方向的动力转为垂直方向,进而推动床盖板开合。本实用新型通过配置水平方向作动的动力单元,达到节省空间与耐用的功效。
文档编号A47C17/86GK201557823SQ200920156848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林坤民 申请人:林坤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