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806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窗,具体涉及一种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
背景技术
目前,一种现有技术的用于建筑物的玻璃窗系统,包括至少具有两个相互相距一 定距离的玻璃板的玻璃件,玻璃件以一个框架的方式沿着玻璃板的边缘、至少沿着一定的 边缘区域并相距这些边缘一定距离地连接从而沿着这些边缘并于玻璃板之间形成从这些 边缘向内延伸的轨道,玻璃件安装在一个框架上,的框架包括一个带部分的框架件,部分用 于在通过附于框架的紧固件紧固到框架上的时候与玻璃件相接触,紧固件从与框架相接触 的板的边缘向内延伸并伸入轨道,在安装紧固件的位置设置一个保护件,该保护件具有一 个U形部分和一个附加凸缘,U形部分围绕玻璃板的边缘与框架相接触地设置,附加凸缘伸 入轨道中并在相距其底部一定距离处与U形部分相连,从而为紧固件的一部分形成一个空 间,紧固件的部分从与位于板的边缘之外的框架以连接处伸入轨道中,这样位于板外侧的 条的U形部分的条的两个凸缘便分别在被压向板的时候形成在玻璃板和框架之间的一道 衬和紧固件。该现有技术结构较复杂,在夏天不能将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出去,在冬天也不能 吸收太阳光的热量。另一种现有技术的用挤压成型构件制成窗框的玻璃窗,包含一个由挤压成型的构 件组成的窗框,框的玻璃板平行的外侧面上有第一个凸缘边部支撑着热胀圈向室外一方的 圈边而相对一方在向室内的圈边则由与窗框构件相联接的玻璃块支撑,还有一个主要由木 制件组成的底框,其外侧表面用能抗气候侵蚀的盖面复盖,玻璃窗的特征在于窗顶部的绞 接机构中含有由挤压成型的构件的一个边部形成活页牢固地与底框的相应一边连接,而在 与此相对的框边上的构件部分形成钩状及绞接插片,在窗的侧边之一也装有一些装置以保 证窗在关闭时的绞接活页及插片能准确配合。该现有技术结构较复杂,在夏天不能将强烈 的太阳光反射出去,在冬天也不能吸收太阳光的热量。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具有如下 文所述之技术特征,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它能将夏天的太阳光反射 出去,也能将冬天的太阳光热量吸收,保持屋内温度。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 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包括—由窗框及玻璃构成的窗户,所述的窗户呈长方形。以及一对光栅镜,所述的一对光栅镜分别设置在窗户的窗框内,位于玻璃内侧。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一对光栅镜包括内光栅镜及外 光栅镜,所述的外光栅镜设置在玻璃的内侧,内光栅镜设置在外光栅镜的内侧。[0010]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内光栅镜与玻璃之间的距离范 围是2. 5-1厘米。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外光栅镜与内光栅镜之间的距 离范围是0. 5-1厘米。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内光栅镜及外光栅镜均由数条 光栅条及设置在光栅条上、下两端的滑动条构成,所述的数条光栅条间隔设置,相邻两条光 栅条的间隔宽度与光栅条的宽度相同,光栅条与滑动条垂直设置。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光栅条的长度与玻璃的高度相 同,光栅条的宽度范围是3-7厘米。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光栅条是玻璃材质,光栅条的一 面涂有黑漆。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滑动条由上滑动条及下滑动条 构成,所述的上滑动条呈倒“T”字型,下滑动条呈“T”字型。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窗框的上端内侧及下端内侧分 别设有两条凹槽,两条凹槽前后设置,两条凹槽之间的间距范围是5-10厘米,该凹槽与滑 动条的一端相适配。上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中,所述的滑动条的一端设置在凹槽中,并 在凹槽中滑动。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 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光栅条的一面涂有黑漆,既能在夏天 反射太阳光线,又能在冬天吸收太阳光的热量。2、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由于设有可移动的光栅镜,能调节广的 摄入量,能使反光面积从50% -100%,吸热面积从50% -100%。3、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普及 应用。以下,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然而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可选实 施方式的举例,其所公开的特征仅用于说明及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可参照本说明书援引的以供参考的附图,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内光栅镜与外光栅镜同位叠迭 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内光栅镜与外光栅镜交叉叠迭 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实用新型内容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 案具体如下所述。请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包括由窗框11及玻璃 12构成的窗户1及一对光栅镜2,窗户1呈长方形,一对光栅镜2分别设置在窗户1的窗框 11内,位于玻璃12内侧。一对光栅镜2包括内光栅镜21及外光栅镜22,外光栅镜22设置 在玻璃12的内侧,内光栅镜21设置在外光栅镜22的内侧。内光栅镜21与玻璃12之间的距离范围是2. 5-1厘米,外光栅镜22与内光栅镜21 之间的距离范围是0. 5-1厘米,内光栅镜21及外光栅镜22均由数条光栅条23及设置在光 栅条23上、下两端的滑动条24构成,数条光栅条23间隔设置,相邻两条光栅条23的间隔 宽度与光栅条23的宽度相同,光栅条23与滑动条24垂直设置,光栅条23的长度与玻璃12 的高度相同,光栅条23的宽度范围是3-7厘米,光栅条23可采用玻璃材质,光栅条23的一 面涂有黑漆,滑动条24由上滑动条241及下滑动条242构成,上滑动条241呈倒“T”字型, 下滑动条242呈“T”字型,窗框11的上端内侧及下端内侧分别设有两条凹槽111,两条凹槽 111前后设置,两条凹槽111之间的间距范围是5-10厘米,该凹槽111与滑动条24的一端 相适配,滑动条24的一端设置在凹槽111中,并在凹槽111中滑动。请参见附图2及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使用方法 是,当内光栅镜21及外光栅镜22移动到同位叠迭时,如附图2所示,50%的太阳光能通入 室内,50%的太阳光被反射出去;当内光栅镜21及外光栅镜22移动到交叉叠迭时,如附图 3所示,100%的太阳光被反射。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光栅条的一面涂有黑漆,既 能在夏天反射太阳光线,又能在冬天吸收太阳光的热量;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可移动的光 栅镜,能调节广的摄入量,能使反光面积从50% -100%,吸热面积从50% -100%;本实用新 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普及应用。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具体实施例的例举,对于其 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 施。
权利要求一种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由窗框及玻璃构成的窗户,所述的窗户呈长方形;以及一对光栅镜,所述的一对光栅镜分别设置在窗户的窗框内,位于玻璃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光栅 镜包括内光栅镜及外光栅镜,所述的外光栅镜设置在玻璃的内侧,内光栅镜设置在外光栅 镜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光栅镜 与玻璃之间的距离范围是2. 5-1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光栅镜 与内光栅镜之间的距离范围是0. 5-1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光栅镜 及外光栅镜均由数条光栅条及设置在光栅条上、下两端的滑动条构成,所述的数条光栅条 间隔设置,相邻两条光栅条的间隔宽度与光栅条的宽度相同,光栅条与滑动条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栅条的 长度与玻璃的高度相同,光栅条的宽度范围是3-7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栅条是 玻璃材质,光栅条的一面涂有黑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条由 上滑动条及下滑动条构成,所述的上滑动条呈倒“T”字型,下滑动条呈“T”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的 上端内侧及下端内侧分别设有两条凹槽,两条凹槽前后设置,两条凹槽之间的间距范围是 5-10厘米,该凹槽与滑动条的一端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条的 一端设置在凹槽中,并在凹槽中滑动。
专利摘要一种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包括一由窗框及玻璃构成的窗户,窗户呈长方形;以及一对光栅镜,一对光栅镜分别设置在窗户的窗框内,位于玻璃内侧。本实用新型能调节光照度的节能玻璃窗的光栅条的一面涂有黑漆,既能在夏天反射太阳光线,又能在冬天吸收太阳光的热量;本实用新型由于设有可移动的光栅镜,能调节广的摄入量,能使反光面积从50%-100%,吸热面积从50%-100%;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易于普及应用。
文档编号E06B7/28GK201650032SQ20092021358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2日
发明者徐黄兰, 黄曾新 申请人:上海市向明中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