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44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童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床,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童床。
背景技术
现市场上的童床大多为木质固定式,不可折叠,不用时不能收纳,占地面积大。为 了迎合消费者对童床收纳的需求,近年来也出现了折叠式童床,具代表性的结构可参见中 国专利公告于2006年2月22日公开的授权公告号为CN2759306Y,名称为《可折叠的童床》 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童床,包括位于前后两侧的端围框、位于左 右两侧的侧围框,所述每侧的侧围框由平行的上围杆和下围杆构成,上围杆和下围杆又各 由第一杆段和第二杆段两段组成,第一杆段的内端部与第二杆段的内端部相铰接,第一杆 段的外端部和第二杆段的外端部分别与前、后端围框上的立支架转动连接,并且,在第一杆 段和第二杆段的铰接处设有锁定解锁装置。上述童床,可折叠收纳,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 收纳后床体呈偏平状,不能自立,只能依墙摆放;2、其床体展开状态由锁定解锁装置锁定, 零部件复杂度增加,并且每次折叠时需手工一一操作各锁定解锁装置,才可将床体折叠,折 叠操作麻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式童床,使童床可较方便地折叠收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式童床,其床体主要由
一四周围框以及一床板组成,所述床板置于所述四周围框的内底部,所述四周围框由位于
前、后侧的两端围框以及位于左、右侧的两侧围框组成;所述两个侧围框中,一侧围框包括
上下平行相对的第一上围杆和第一下围杆,另一侧围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对的第二上围杆和
第二下围杆;创新点在于所述第一上围杆和第一下围杆结构相同各由第一杆段、第二杆
段和第三杆段组成,所述第一杆段的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杆段的
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第二杆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杆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而第三杆段
的另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在水平面上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上围杆和第二下围杆各由第四
杆段、第五杆段、第六杆段和第七杆段组成,所述第四杆段的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连接,
其另一端与第五杆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第五杆段的另一端与第六杆段的一端在水平
面上铰接,而第六杆段的另一端与第七杆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第七杆段的另一端与
对应侧的端围框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为折叠后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可完全折拢,第五杆段和第六杆段 完全折拢,有以下两种方案a、第二杆段、第三杆段、第五杆段和第六杆段长度均相等;b、 对角相对的第二杆段和六杆段长度相等,对角相对的第三杆段和五杆段长度相等。相比较 a方案较好。 2、上述方案中,所述床板一端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下围杆的第一杆段和第二下围杆的第四杆段铰接,且对应床板的另一端底沿,第一下围杆的第三杆段和第二下围杆的第 七杆段上或/和端围框上设有床板搁挡部。以此当床体展开时将床板放平搁在床板搁挡部 上,床板对床体的四周围框的展开状态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而当床体折叠时先将床板翻 起,四周围框即可折叠。 3、上述方案中,所述床体的底部可设有脚轮,脚轮最佳采用万向轮,用于床体的随 意移动,设脚轮也进一步方便了床体的折叠操作;所述脚轮为四个,其中对角线上的脚轮为 带有锁定装置的万向轮。 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上围杆与第一下围杆之间连接有若干竖向杆,所述第二 上围杆与第二下围杆之间也连接有若干竖向杆。或者,所述第一上围杆与第一下围杆的对 应杆段之间连接有围板或围布,所述第二上围杆与第二下围杆的对应杆段之间也连接有围 板或围布。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展开使用状态如附图1所示,当需折叠时将 床板翻起(或取下),两个侧围框即可中部向内折合,使两个端围框相靠近,使整个床体縮 短,折叠后状态如附图3所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设计,第一上围杆和第一下围杆由三段构成,而第
二上围杆和第二下围杆由四段构成,一方面使两侧围框的向内折拢点在长度方向上错开,
另一方面也使折叠后床体仍能直立,四周围框内仍有一小空间用于存放床板(也可包括床垫)。 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设计,当床体展开时只要放平了床板,床板即起到 床体展开状态的定位作用,使各铰接关节上无需另设锁定机构,从而结构更简单,收折更方 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过程中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床体;2、脚轮;3、床板;4a、端围框;4b、端围框;5a、侧围框;5b、侧 围框;6、第一上围杆;7、第一下围杆;8、第二上围杆;9、第二下围杆;10、第一杆段;11、第 二杆段;12、第三杆段;13、第四杆段;14、第五杆段;15、第六杆段;16、第七杆段;17、床板 搁挡部;18、枢轴;19、竖向杆;20、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 3所示,一种折叠式童床,包括床体1及脚轮2,脚轮设于床体1底部, 所述床体1主要由一四周围框以及一床板3组成,所述床板3置于所述四周围框的内底部。 所述四周围框由位于前、后侧的两端围框4a、4b以及位于左、右侧的两侧围框5a、5b组成, 所述两个侧围框5a、5b中, 一侧围框5a由上下平行相对的第一上围杆6和第一下围杆7以
4及连接在第一上围杆6和第一下围杆7间的若干竖向杆19构成,另一侧围框5b由上下平行 相对的第二上围杆8和第二下围杆9以及连接在第二上围杆8和第二下围杆9间的若干竖 向杆19构成。所述第一上围杆6和第一下围杆7结构相同各由第一杆段10、第二杆段11 和第三杆段12组成,所述第一杆段10的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4a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 第二杆段11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第二杆段11的另一端与第三杆段12的一端在水平面 上铰接,而第三杆段12的另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4b在水平面上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上围 杆8和第二下围杆9各由第四杆段13、第五杆段14、第六杆段15和第七杆段16组成,所述 第四杆段13的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4a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五杆段14的一端在水平 面上铰接,第五杆段14的另一端与第六杆段15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而第六杆段15的 另一端与第七杆段16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第七杆段16的另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4b 固定连接。并且,上述第二杆段11、第三杆段12、第五杆段14、第六杆段15的长度均相等, 而第一杆段10的长度等于第四杆段13和第七杆段16长度之和,且第四杆段13长度长于 第七杆段16。 参见图1 3所示,所述床板3 —端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下围杆7的第一杆段10 和第二下围杆9的第四杆段13通过枢轴18铰接,且对应床板3的另一端底沿,第一下围杆 7的第三杆段12和第二下围杆9的第七杆段16上和端围框4b上设有床板搁挡部17。 参见附图1 3所示,所述脚轮2为万向轮,用于床体1的随意移动;所述脚轮2 为四个,其中对角线上的脚轮2可采用带有锁定装置的万向轮,以便锁定床体位置。 参见附图1 3所示,所述端框架4a的底部设有一托架20,当床板3及其上的床 垫(图上未画出)翻起时,床垫端部置于托架20上定位。 上述为举例说明,第一上围杆6与第一下围杆7间以间隔的竖向杆19连接,第二 上围杆8和第二下围杆9间以若干间隔的竖向杆19连接,当然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围板或 围布连接。 本实施例可以是用于婴儿、儿童睡觉用童床,也可作为儿童在其中游戏的游戏床。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为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童床在使用时,将床板3放到水平位置时,床板3即将 四周围框撑开定位,将四周围框定位在展开状态。 当本实施例童床不用需要收藏时,参见附图2所示,先将床板3 —端抬起,其另一 端沿枢轴18旋转,则床板3及其上床垫旋转至四周围框的一端,竖立支撑在托架20上,然 后将两个侧围框5a、5b的中部向框架内折叠,即第二杆段11和第三杆段12折拢,第五杆段 14和第六杆段15折拢,使整个物料车床体1呈折叠收纳状态。如附图3所示,整个物料车 床体1折叠后体积明显减小且可以自立,便于储存。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 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一种折叠式童床,其床体主要由一四周围框以及一床板组成,所述床板置于所述四周围框的内底部,所述四周围框由位于前、后侧的两端围框以及位于左、右侧的两侧围框组成;所述两个侧围框中,一侧围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对的第一上围杆和第一下围杆,另一侧围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对的第二上围杆和第二下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围杆和第一下围杆结构相同各由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组成,所述第一杆段的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杆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第二杆段的另一端与第三杆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而第三杆段的另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在水平面上铰接连接;所述第二上围杆和第二下围杆各由第四杆段、第五杆段、第六杆段和第七杆段组成,所述第四杆段的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五杆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第五杆段的另一端与第六杆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而第六杆段的另一端与第七杆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铰接,第七杆段的另一端与对应侧的端围框连接。
2. 根据权利求l所述折叠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段、第三杆段、第五杆段、第 六杆段长度均相等。
3. 根据权利求1所述折叠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一端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一下 围杆的第一杆段和第二下围杆的第四杆段铰接,且对应床板的另一端底沿,第一下围杆的 第三杆段和第二下围杆的第七杆段上或/和端围框上设有床板搁挡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底部设有脚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围杆与第一下围杆之 间连接有若干竖向杆,所述第二上围杆与第二下围杆之间也连接有若干竖向杆。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围杆与第一下围杆的 对应杆段之间连接有围板或围布,所述第二上围杆与第二下围杆的对应杆段之间也连接有 围板或围布。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式童床,其床体主要由一四周围框以及一床板组成,所述床板置于所述四周围框的内底部,所述四周围框由两端围框以及两侧围框组成,所述两个侧围框中,一侧围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对的第一上围杆和第一下围杆,另一侧围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对的第二上围杆和第二下围杆;所述第一上围杆和第一下围杆结构相同各由第一杆段、第二杆段和第三杆段以端部铰接组成;所述第二上围杆和第二下围杆结构相同各由第四杆段、第五杆段、第六杆段和第七杆段以端部铰接组成。在床体展开时只要放平了床板,床板即起到对床体展开状态的定位作用,使各铰接关节上无需另设锁定机构,从而结构更简单,收折操作更方便。
文档编号A47D7/00GK201509977SQ20092023447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8日
发明者邹学明 申请人:邹学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