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20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椅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靠背支承杆侧视呈大体L形的椅子。
背景技术
以往椅子的靠背支承杆侧视呈大体L形,通过弯曲部将朝向上方的直立部和朝向前方的朝前部相互连接,在椅子旋转时等情况下,为了防止因背杆、即靠背支承杆抵接于其他物品而导致物品或背杆本身受损,利用软质材料制成的盖来覆盖背杆的后表面和外侧面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136388号)。此外,利用接合部用盖来覆盖腿框架和背框架的接合部,该接合部用盖使两个覆盖部通过铰接部互相开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14478号)。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当靠背支承杆上的朝前部下表面抵接于低位的地板放置物的上表面棱角时,会造成放置物或背杆本身受损,此外,必须分别在左右一对靠背支承杆上安装盖,会造成部件数量增多且安装作业繁琐。在专利文献2中,盖本身的结构较为复杂,使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以往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椅子,在椅子旋转时等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因靠背支承杆抵接于其他物品而导致物品或靠背支承杆本身受损,并且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且容易组装。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以简单的结构牢固地连接构成靠背的靠背框架和靠背支承杆的椅子。本发明通过下述方式来解决上述课题。(1) 一种椅子,其包括椅腿;支座,由所述椅腿支承;座,由所述支座支承;靠背支承杆,侧视基本为L形,所述靠背支承杆包括朝向上方的直立部、朝向前方的朝前部、以及连接设置所述直立部和所述朝前部的弯曲部,所述朝前部的前部安装在所述支座上;靠背, 由所述靠背支承杆的直立部支承;以及保护盖,至少覆盖所述靠背支承杆上的、从弯曲部后表面到下表面的部分。按照所述结构,在椅子旋转时等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因靠背支承杆抵接于其他物品而导致物品或靠背支承杆本身受损,特别是能防止因靠背支承杆的朝前部下表面抵接于低位的地板放置物的上表面棱角、而导致放置物或靠背支承杆本身受损。(2)在所述第(1)项的基础上,所述保护盖包括缓冲件。按照所述结构,在椅子旋转时等情况下,能提高靠背支承杆抵接于其他物品时的缓冲作用。(3)在所述第(1)项的基础上,所述保护盖由软质合成树脂材料或橡胶制成。按照所述结构,在椅子旋转时等情况下,能提高靠背支承杆抵接于其他物品时的缓冲作用。
(4)在所述第(1)项的基础上,所述直立部包括左右一对直立杆,左右一对所述直立杆从所述弯曲部呈分叉状地向上方延伸,所述朝前部包括左右一对朝前杆,左右一对所述朝前杆从所述弯曲部呈分叉状地向前方延伸,所述保护盖包括弯曲覆盖部、直立覆盖部和朝前覆盖部,所述弯曲覆盖部覆盖所述弯曲部的后表面,所述直立覆盖部连接设置在所述弯曲覆盖部上,并且覆盖各个所述直立杆的后表面,所述朝前覆盖部连接设置在所述弯曲覆盖部上,并且覆盖各个所述朝前杆的下表面。按照所述结构,无需准备两个靠背支承杆,仅通过一个构件就能稳定地支承靠背, 并且也无需准备多个保护盖,仅具有一个构件即可,从而能减少部件数量,使结构简化,并且容易组装。另外,由于保护盖除了弯曲覆盖部以外,还设置有覆盖各直立杆后表面的一对直立覆盖部和覆盖各朝前杆下表面的一对朝前覆盖部,所以容易对保护盖进行定位。(5)在所述第(4)项的基础上,所述靠背支承杆后视呈X形,所述弯曲覆盖部覆盖所述X形中央的交叉部,所述弯曲覆盖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直立杆和/或所述朝前杆的横向宽度,并且所述弯曲覆盖部基本呈球面状地向后方突出。按照所述结构,能左右平衡且可靠地支承靠背,并且能消除靠背支承杆后表面的棱角,从而能避免靠背支承杆与其他物品抵接时的应力集中,并且能呈现出漂亮的外观。(6)在所述第(4)或第( 项的基础上,在所述靠背支承杆的所述直立杆上端部后表面上还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用于安装所述靠背,在所述凹部内按压嵌入有弹性突起部,所述弹性突起部设置在所述保护盖的各个直立覆盖部的上端部前表面上。按照所述结构,能难以剥离且可靠地将保护盖的各直立覆盖部前端部安装在靠背支承杆上,并且能封闭靠背安装用凹部,使外形美观。(7)在所述第(1)项的基础上,在所述靠背支承杆后表面和所述保护盖前表面之间的相对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空隙部,所述保护盖的至少与所述空隙部对应的部分由弹性材料形成。按照所述结构,当其他物品抵接于保护盖的与空隙部对应部分的后表面时,通过弹性变形使该部分进入空隙部内,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保护盖的缓冲作用。(8)在所述第(1)项的基础上,所述靠背包括靠背框架,所述靠背框架包括空间部,配置在所述靠背框架的中央;以及带板状的框架构件,张紧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空间部的张紧件,所述椅子还包括左右一对伸出部,在所述靠背框架左右方向内侧边缘的上下方向基本中间位置上,左右一对所述伸出部以沿左右方向相对的方式向内侧伸出。按照所述结构,容易使构成靠背的靠背框架成型。此外,由于倚靠时施加在靠背框架上的负荷作用于随靠背后倾造成的靠背框架弯曲的方向,所以通过形成伸出部能提高靠背框架本身的弯曲强度。另外,通过形成伸出部,可以由大面积的伸出部来充分地确保连接靠背框架和靠背支承杆所需的面积,从而能通过简单的结构牢固地连接靠背框架和靠背支承杆。(9)在所述第⑶项的基础上,所述伸出部向后方突出。按照所述结构,由于伸出部向后方突出,所以能进一步提高靠背框架的强度。(10)在所述第(8)项的基础上,所述靠背支承杆的上部安装在所述伸出部的后表面上。
按照所述结构,能提高靠背框架和靠背支承框架的连接强度。(11)在所述第(10)项的基础上,由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将所述靠背支承杆的上部枢轴安装在所述伸出部上,使所述靠背支承杆的上部能在规定的界限范围内全向转动。按照所述结构,靠背从动于使用者后背的动作,可以相对于靠背支承杆平稳地转动。(12)在所述第(11)项的基础上,在所述伸出部和所述靠背支承杆的上部之间,夹持有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包括软质弹性体。按照所述结构,能有效防止因椅子长期使用而造成靠背框架和靠背支承杆上部之间的连接部位磨损或损坏。本发明提供一种椅子,在椅子旋转时等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因靠背支承杆抵接于其他物品而导致物品或靠背支承杆本身受损,并且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且容易组装。此外,能通过简单的结构来牢固地连接构成靠背的靠背框架和靠背支承杆。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视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后视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放大纵剖端面图。图5是沿图2的V-V线的放大横剖俯视图。图6是使靠背支承杆后倾时的侧视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后视图。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侧视图。图10是在未张紧设置张紧件状态下的框体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在未张紧设置张紧件状态下的框体前视分解立体图。图12是在未张紧设置张紧件状态下的框体后视分解立体图。图13是沿图10的XIII-XIII线的在张紧设置张紧件状态下的放大纵断面图。图14是沿图10的XIV-XIV线的在张紧设置张紧件状态下的放大横断面图。图15是沿图10的XV-XV线的在张紧设置张紧件状态下的放大纵断面图。图16是沿图10的XVI-XVI线的在张紧设置张紧件状态下的放大纵断面图。图17是表示沿图9的XVII-XVII线的框体和靠背支承框架的连接状态的要部放大横断面图。图18是表示沿图9的XVII-XVII线的框体和靠背支承框架的连接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 图6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如图1和图2所示,该椅子具备椅腿3,该椅腿3具有呈放射状的五根腿杆2,在腿杆2的前端部设置有滚动轮1。在椅腿3的中央直立设置有伸缩式的腿柱4,该腿柱4具备气体弹簧(Gas Spring、未图示),支座5的后部固定在腿柱4的上端。支座5呈上表面开口的大体中空箱状,可装卸的盖(未图示)覆盖在其上表面的开口部上。在支座5的内部设置有两种压靠装置(两者均未图示)等,一种压靠装置对靠背 6向直立方向施加作用力,另一种压靠装置对座7向前方施加作用力,由于所述压靠装置与本发明无直接关系,所以省略了图示和详细说明。朝向左右方向的六棱柱状的枢轴8以贯通方式枢轴支承在支座5的后部,使所述枢轴8可以绕其中心轴线转动。用于支承靠背6的靠背支承杆9的前端部以与枢轴8 一体转动的方式固定在枢轴 8的两端部上,该枢轴8的两端部从支座5的两侧壁向左右突出。所述枢轴8通过设置在支座5内的例如由螺旋弹簧等构成的压靠装置(未图示),对靠背6和靠背支承杆9朝向直立方向施加作用力,即,朝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靠背支承杆9侧视呈大体L形,通过弯曲部9c将朝向上方的直立部9a和朝向前方的朝前部9b相互连接,直立部9a由左右一对直立杆9d、9d构成,一对直立杆9d、9d从弯曲部9c分支,并且向上方延伸,此外,朝前部9b由左右一对朝前杆9e、9e构成,一对朝前杆 9e、9e从弯曲部9c分支,并且向前方延伸,枢轴8的各端部分别嵌合固定在朝向左右方向的六边形孔9f、9f中,该六边形孔9f、9f设置在所述左右一对朝前杆9e、9e的前端。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使靠背支承杆9的左右的直立杆9d、9d从弯曲部9c倾斜地朝向外侧上方呈圆弧状延伸,并且使左右的朝前杆9e、9e倾斜地朝向外侧前下方延伸, 从而使靠背支承杆9后视呈X形,作为其中央的交叉部的弯曲部9c的横向宽度大于各直立杆9d和朝前杆9e的横向宽度,并且弯曲部9c大体呈球面状地向后方突出。在靠背支承杆9的弯曲部9c和两根直立杆9d、9d的大致整个后表面、以及从两根朝前杆9e、9e的后表面到下表面后部的部分上,设置有连续的浅凹部10,覆盖靠背支承杆9 后表面的保护盖11可装卸地嵌合在所述凹部10上,并通过粘接剂或尼龙搭扣粘接在靠背支承杆9上,或者根据需要螺合固定在靠背支承杆9上。优选保护盖11的厚度与凹部10的深度大体相等,使保护盖11的表面和靠背支承杆9的表面一致,不会产生阶差。保护盖11由软质合成树脂材料、橡胶或其他缓冲件构成,该保护盖11具备弯曲覆盖部11a,覆盖靠背支承杆9的弯曲部9c的后表面;直立覆盖部11b,连接设置在所述弯曲覆盖部Ila上,并且覆盖各直立杆9d的后表面;以及朝前覆盖部11c,连接设置在弯曲覆盖部Ila上,并且覆盖各朝前杆9e的下表面。用于安装靠背6的凹部12设置在靠背支承杆9的各直立杆9d的上端部后表面, 通过将设置在保护盖11的各直立覆盖部lib的上端部前表面上的弹性突起部Ild压入嵌合在所述凹部12中,能使保护盖11的各直立覆盖部lib的前端部以难以剥离的方式可靠地安装在靠背支承杆9上,同时可以封闭用于安装靠背6的凹部12,可以使外表美观。此外,在靠背支承杆9的后表面与保护盖11的前表面的相对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空隙部(未图示),并且如果至少使保护盖11的与上述空隙部对应的部分由弹性材料形成,则当其他物品抵接于保护盖11的与空隙部对应部分的后表面时,保护盖11的该部分会发生弹性变形并进入空隙部内,能进一步提高保护盖11的缓冲作用。由于在靠背支承杆9上设置有所述保护盖11,所以在椅子旋转等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因靠背支承杆9与其他物品抵接而导致物品或靠背支承杆9本身损坏,特别是还能防止因靠背支承杆9的朝前部9b的下表面抵接于低处的地面放置物的上表面棱角、而导致放置物或靠背支承杆9本身损坏。靠背6俯视呈中央部向后方凹入的圆弧状,并且是由可以弹性变形的软质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板构件,或者是在其前表面夹着缓冲件(未图示)来包覆表面件(未图示)的构件等,靠背6的上下方向中间部的两侧部后表面以能绕朝向大体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 且能朝向偏离上述轴线的方向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被支承在靠背支承杆9的左右的直立杆9d、9d的上端部上。由于以上述方式支承靠背6,所以如图5所示,凸轴13突出设置在靠背支承杆9的各直立杆9d的上端部前表面上,座孔14设置在与所述各直立杆9d的上端部前表面相对的靠背6的侧部后表面上,所述凸轴13的前端部与所述座孔14嵌合,并且大体朝向左右方向的防脱销17与大体朝向左右方向的轴孔15活动嵌合,所述轴孔15设置在凸轴13的前端部上,所述防脱销17的两端部固定在座板16的向后方开口的筒部16a上,该座板16用于形成座孔14,被固定在靠背6的后表面上。凸轴13的前端部13a为球体,轴孔15贯通该球体中心,所述轴孔15的中央部1 的内径与防脱销17的外径大体相等,并且从中央部1 向两侧形成有锥形孔部15b、15b,该锥形孔部15b、15b向外侧逐渐扩径。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防脱销17为螺栓,通过使其贯通座板16的筒部16a和凸轴 13的前端部13a的轴孔15,并使螺母17a螺合于该防脱销17的前端部,能防止防脱销17 从筒部16a和轴孔15脱落,并且防止凸轴13从座孔14脱落。所述防脱销17也可以是销而不是螺栓,此外,防脱销17的安装方向不仅可以是左右方向,也可以是平行于略微倾斜的靠背的后表面的方向。另外,可以弹性变形的盖18覆盖凸轴13与筒部16a的连接部分的外周。在凸轴13的中间部形成有扩径锷部13b,并且所述扩径锷部1 抵接于直立杆9d 的上端部前表面,凸轴13的基端部13c与轴孔19嵌合,所述轴孔19设置在直立杆9d的上端部前表面上且朝向后方,并且利用固定螺钉20将凸轴13固定在直立杆9d上,该固定螺钉20与设置在直立杆9d的上端部后表面上的上述凹部12嵌合,由此,将凸轴13牢固地固定在直立杆9d的上端部。优选座孔14的底部端面为球面,与凸轴13的前端部13a的球面呈互补形。另外,也可以在靠背6的侧部后表面向后方突出设置凸轴13,并且在与所述凸轴相对的靠背支承杆9的各直立杆9d的上端部前表面形成座孔14。如果按照所述方式支承靠背6,则仅通过使防脱销17与设置在凸轴13前端部的轴孔15活动嵌合,就能支承靠背6,不仅能使其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还能使其朝向偏离上述轴线的方向转动规定角度,所以无需球窝接头等昂贵的装置就可以支承靠背6,而不会产生不良情况,并且能够使就座者感觉舒适。由连接杆21连接支座5的比枢轴8靠向后方的部分和比该部分靠向上方的靠背 6下部,当靠背支承杆9后倾时,利用向后下方转动的连接杆21,使靠背6的下部相对于靠背支承杆9被压向后方。S卩,连接杆21的前端部通过朝向左右方向的轴22与支座5连接,连接杆21的后端部通过朝向左右方向的轴M与安装金属零件23的从靠背6向下方突出的下端部连接, 该安装金属零件23固定在靠背6的下端部后表面上。连接杆21由曲率中心位于连接杆21上方(或下方)的侧视呈圆弧状的刚体构成, 通过将其配置在靠背支承杆9的左右一对朝前杆9e、9e之间,使其被夹在两根朝前杆9e、9e 之间,而不容易露在外部。按照所述结构,如图6所示,当倚靠时,靠背支承杆9后倾,伴随于此,连接杆21也后倾,此时,由于靠背支承杆9的转动中心(枢轴8)不同于连接杆21的转动中心(轴22), 所以连接杆21的后端部向后方按压靠背6的下部,靠背6相对于靠背支承杆9,以朝向左右方向的轴线(防脱销17)为中心,向与靠背支承杆9的转动方向(后倾方向)相反的方向 (直立方向)转动。座支承体25将座7支承成可以调节前后位置,所述座支承体25的后部和前部由后部支承装置26和前部支承装置27支承在支座5上,以与靠背支承杆9的后倾连动、分别向后下方移动的方式,由后部支承装置26和前部支承装置27引导座支承体25的后部和前部。在支座5的比靠背支承杆9的枢轴8更靠向后方、且比连接杆21的轴22更靠向前方的部位,连杆四的上端部被左右方向的轴30枢轴安装在座支承体25的后部,其中,该连杆四的下端部被左右方向的轴观枢轴安装,并且所述连杆四上端部的轴30滑动自如地嵌合在大体朝向前后方向的长孔31中,该长孔31设置在靠背支承杆9的各朝前杆9e中的、比连杆四下端部的轴观更靠向后方的部分上,由此,构成后部支承装置26。所述长孔31被设置在向上突片9g上,该向上突片9g被设置在靠背支承杆9的各朝前杆9e中的、比六边形孔9f略微靠向后方的部分上。朝向左右方向的轴32滑动自如地嵌合在朝向后下方的长孔33中,其中,该轴32 被设置在座支承体25前部,长孔33被设置在支座5上,由此,构成前部支承装置27。通过设置在支座5内的压靠装置(未图示),始终对所述轴32向前方施加作用力。另外,所述前部支承装置27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来代替上述结构,S卩,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用支座前部上所设置的朝上的支承连杆的上端部与座的前部连接,并且支承连杆可以后倾(未图示)。按照所述椅子的上述结构,当使用者倚靠着靠背6时,靠背6俯视以中央部比两侧部向后方凹入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此时,通过左右的防脱销17在凸轴13的轴孔15内略微倾斜移动,来容许靠背6的弹性变形。此外,靠背支承杆9和靠背6 —起克服支座5内设置的压靠装置的作用力,发生后倾,与此同时,连接杆21以其下方的轴22为中心后倾。此时,由于连接杆21的后倾角速度大于靠背支承杆9的后倾角速度,而且连接杆 21的轴22位于比靠背支承杆9的枢轴8更靠向后方的位置,所以利用连接杆21后端部的轴M按压靠背6的下端部向后方移动,靠背6相对于靠背支承杆9,以朝向左右方向的轴线 (防脱销17)为中心,向与靠背支承杆9的转动方向(后倾方向)相反的方向(直立方向) 转动。
即,在倚靠时,即使靠背支承杆9后倾,由于抑制了靠背6后倾,使其保持直立的状态,所以使用者能保持使后背后倾的舒适姿势的同时,可以毫不勉强地使视线和手臂朝向前方或前下方,以轻松的姿势进行敲打键盘的操作等。另外,在以往椅子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仅附加由连接杆21连接支座5和靠背6 的下部的简单结构,就可以在保持上述的舒适姿势的同时,轻松地进行敲打键盘的操作等, 无需像以往那样,采取靠背6本身侧视呈可在前后方向弯曲的结构、或靠背6由复杂的支承结构支承,从而能使椅子整体结构简化。随着靠背支承杆9的后倾,利用设置在所述向上突片9g上的长孔31,使轴30向后下方移动,由此,使连杆四后倾。此时,由于连杆四的后倾角速度大于靠背支承杆9的后倾角速度,而且连杆四的轴观位于比靠背支承杆9的枢轴8更靠向后方的位置,所以轴30向后方的移动量大于靠背支承杆9的长孔31向后方的移动量,轴30在长孔31内向后方滑动,此时,利用轴30的移动,使座支承体25后部向后下方大幅度移动。即,在靠背支承杆9后倾时,上述结构能扩大座7后部向后方的移动行程,由此,当靠背支承杆9后倾时,利用连接杆21后端部按压靠背6下部向后方移动,座7后部随后向后方大幅度地移动,可以防止靠背6的下端和座7的后部分离,从而能感受到舒适的落座感。座支承体25后部通过轴30被移向后下方,随后座支承体25前部克服设置在支座 5内的压靠装置的作用力,使座支承体25前部的轴32沿长孔33向后下方滑动,由此,使座支承体25的前部平稳地向后下方移动。这样,当靠背支承杆9后倾时,靠背6的下端部被连接杆21向后方按压,靠背6相对于靠背支承杆9转动,以便保持直立状态,随着所述靠背6下部的移动,座7可以向后下方大幅度移动,使用者后背后倾的同时,毫不勉强地使视线和手臂朝向前方或前下方,以轻松的姿势进行键盘的敲打操作等,可以保持舒适的操作姿势。图7 图18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予以图示,同时省略了具体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靠背6是由可以弹性变形的软质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板构件,或者在其前表面夹着缓冲件来包覆表面件,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靠背36是网眼张紧结构。如图10 图12所示,靠背36具备网眼形状的张紧件37 ;以及作为靠背框架的框体39,所述张紧件37张紧设置在框体39的前表面,而且能封闭框体39中央所开设的空间部38。所述框体39由在外周方向连续的合成树脂制带板状的框架构件构成,具备在外周方向连续的主视呈大体方形的主框架40,该主框架40包括上部横框架部40A ;具有期望后倾状态的左右一对侧部纵框架部40B、40B ;以及下部横框架部40C。如图13所示,形成主框架40周向边缘一部分的上部横框架部40A呈前表面向后上方倾斜的圆弧状曲面,具有从内侧边缘向外侧边缘呈壁厚增大的断面形状,并且在所述外周向边缘后部上,沿左右方向设置有卡合槽部41,该卡合槽部41能与设置在上述张紧件 37周向边缘部上的边缘构件37a卡合。
如图14所示,侧部纵框架部40B的外侧边缘侧的断面形状是从壁厚较大的厚壁部的内侧边缘向上述空间部38延伸设置成壁厚较小的薄壁部,并且在所述外侧边缘部上,沿上下方向设置有与上述卡合槽部41连通的卡合槽部42,该卡合槽部42能与设置在上述张紧件37周向边缘部上的边缘构件37a卡合。如图11和图12所示,留下左右端部的一部分以后,把下部横框架部40C沿前后方向的厚度方向分割成两份,将其后表面侧作为基部43,把所述基部43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一部分以期望间隔切除,并且使所述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Ma通过连接框架45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框架45安装成其后表面与基部43的前表面相对,成为前表面侧的盖部。在所述连接框架45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上,向后方突出设置有嵌合部46,该嵌合部 46嵌合在上述基部43的切除部44上,所述嵌合部46的宽度大体等于上述主框架40处于初始状态下的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Ma相对面之间的间隔尺寸。此外,通过轴M将连接杆21的后端安装在安装金属零件23上,该连接杆21枢轴支承在形成靠背36的框体39的下部,该安装金属零件23横跨在上述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Ma之间,被固定在上述基部43的后表面上。由此,当倚靠着靠背36时,相对于连接杆21通过安装金属零件23向基部43后表面中央施加的负荷,基部43可以弹性变形。在连接框架45上形成有左右一对固定部47、47,该左右一对固定部47、47从上述嵌合部46前表面侧的两端向上述基部43的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Ma前表面侧延伸。所述固定部47的后表面抵接于上述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44a的前表面,并横跨上述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44a,被分别固定在基部43的前表面上。通过将基部43和连接框架45组装在一起,如图15和图16所示,下部横框架部 40C形成内部为中空结构的壁厚较大的断面形状,并且在各中空部中,向前后方向分别突出设置有多个肋48、49,所述多个肋48、49沿着上下和左右方向的长度方向排列。此外,在把连接框架45组装在基部43上时,肋48的端部形成与嵌合部46的左右端面抵接的抵接部48a,该肋48面向基部43的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44a的相对面。在基部43上的肋48附近设置有螺栓通孔50,并且在与所述螺栓通孔50相对的连接框架45的左右固定部47的肋49附近,隔着嵌合部46在左右设置有多个阴螺纹孔51。如图15所示,从基部43后方通过上述螺栓通孔50而被插通的螺栓52螺合在这些阴螺纹孔51中,连接框架45上的左右固定部47被所述螺栓52固定在上述基部43上。另外,连接框架45上的左右固定部47被分成左右两份,在这些分割部47A上设置有多个螺栓通孔53,在基部43前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栓通孔53相对的阴螺纹孔M,螺栓阳从前方分别通过上述螺栓通孔53并螺合在所述阴螺纹孔M中,从而使上述分割部 47A固定于基部43的前表面。这样,通过将连接框架45的固定部47分割,在倚靠上述靠背36时,相对于施加在基部43后表面中央的负荷,基部43容易弹性变形,能够避免应力集中,并且能够扩大基部 43加工精度的容许范围。在连接框架45上的阴螺纹孔51附近设置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56,如图15所示,在连结状态下,所述突出部56能够与形成在基部43的螺栓通孔50附近的凹部57卡合。在连接框架45的固定部47后表面上形成有槽部58,通过使所述槽部58面向基部43的切除部44上的相对端部44a、Ma前表面,能使上述侧部纵框架部40B上设置的卡合槽部42和上述嵌合部46下表面上设置的卡合槽部46a分别连通,并且能卡合上述张紧件37周向边缘部上设置的边缘构件37a。通过从上述主框架40前表面侧向后方以卷绕方式使设置在张紧件37周向边缘部上的边缘构件37a折返,使其卡合在主框架40周向边缘部上形成的卡合槽部41、42和槽部 58上,从而能够遍布框体39的前表面侧全周地张紧设置张紧件37,并封闭框体39中央的空间部38。由此,能够以拉伸状态遍布框体39整个前表面来张紧设置张紧件37,并且由于框体39前表面整体被张紧件37覆盖,所以在设计上具有时尚感。另外,虽然优选例如将高张力塑料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纤维编织成网状,或者织成网状、网眼形状,来形成张紧件37,但也可以只采用织布、合成树脂制罩布和多孔罩布等。以下说明将张紧件37张紧设置于框体39的顺序。首先,在固定部47的分割部47A留在基部43上、而将连接框架45从主框架40拆下的状态下,克服框架部的弹性力,使主框架40左右的侧部纵框架部40B如图11的细点划线所示,朝向收缩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即,使基部43的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Ma相互接近的方向。在此状态下,使张紧件37以从前表面侧向后方卷绕的方式在主框架40的周向边缘上折返,通过将张紧件37周向边缘部上设置的边缘构件37a卡合在主框架40周向边缘上形成的卡合槽部41、42、46a内,以拉伸状态将张紧件37安装在主框架40的周向边缘部上。接着,使主框架40的左右侧部纵框架部40B利用回弹力扩张至初始状态,在对张紧件37施加更大的张力的状态下,将连接框架45的后表面组装在基部43前表面上,在将连接框架45的嵌合部46嵌合为其左右端面抵接在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Ma之间的相对面上的抵接部48a上之后,利用螺栓52对连接框架45上的左右固定部47、47进行固定连接,从而使切除部44的相对端部44a、Ma彼此连接。由此,无需复杂加工就可以高效率地张紧设置张紧件37,并且能保持张紧件37的张力均勻地遍布在整个框体39上。另外,在连接框架45固定于基部43前表面的情况下,例如,在固定部47和分割部 47A的后表面上缘设置向下的爪,并在它们的后表面下缘设置向上的爪,通过将这些爪卡合于基部43前表面,也可以有效防止连接框架45相对于基部43在上下方向上错动。构成靠背支承框架的靠背支承杆9的上部被枢轴支承并连接在框体39的后部。S卩,如图10所示,在主框架40的左右两个侧部纵框架部40B左右方向的内侧边缘的、上下方向大体中间位置上,向后方突出形成有左右一对伸出部59,所述伸出部59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对,并朝向所述空间部38向内侧伸出。如图8所示,为了能从动于靠背36的倚靠动作,靠背支承杆9的左右直立杆9d的上端部连接于所述伸出部59的后端,使直立杆9d以能绕大体朝向左右方向的轴线、且朝向偏离上述轴线规定角度的方式,在期望的界限范围内朝向所有方向转动。为了使左右伸出部59与框体39的俯视向前呈凹面形状的曲面匹配,使左右伸出部59中心轴朝向内前方倾斜(参照图10、图12),并且为了与框体39的后倾角度匹配,使左右伸出部59朝向前上方倾斜(参照图9)。如图17、图18所示,被固定螺钉60固定的凸轴61向前方突出地设置在靠背支承杆9的左右直立杆9d的上端部前表面上,同时将所述凸轴61的前端设置成球体状的滑动接触面构件62,并且大体朝向左右方向的轴孔63贯通形成在所述滑动接触面构件62上。在所述轴孔63内,从滑动接触面构件62的中心部朝向左右两侧形成有锥形孔部 64、64,该锥形孔部64、64朝向外侧逐渐扩径。另一方面,在侧部纵框架部40B的伸出部59上设置有向后方开口的嵌合孔65,所述嵌合孔65与座筒构件67嵌合,在该座筒构件67上朝向后方开设有座孔66。上述凸轴61的滑动接触面构件62从后方插入所述座筒构件67的座孔66内,并使其可以滑动接触,同时使朝向大体左右方向的防脱销68活动嵌入上述轴孔63,通过将所述防脱销68的左右两端部插入并卡止在卡止孔69内,来连接上述凸轴61和座筒构件67, 该卡止孔69设置在座筒构件67的左右两侧。在座筒构件67的前端突出设置有朝向前方的螺栓轴70,所述螺栓轴70的前端穿过通孔71,并向伸出部59的前表面侧突出,该通孔71贯通上述伸出部59的嵌合孔65底部,此外,从前方使螺母72螺合于突出轴部70a来进行锁紧,从而将上述座筒构件67牢固地固定在上述伸出部59的嵌合孔65内。由此,以能绕防脱销68的轴线转动且能朝向偏离上述轴线的方向转动规定角度的方式,将靠背支承杆9的左右直立杆9d的上端部连接于上述伸出部59的后部。在直立杆9d的上端部前表面和伸出部59的后端面之间夹持有缓冲构件73,该缓冲构件73由合成橡胶(-,^卜一、elastomer)等软质弹性体构成。所述缓冲构件73能防止因椅子长期使用而造成的框体39和靠背支承杆9上部的连接部位的磨损或损坏。帽构件74从伸出部59的前方覆盖在从伸出部59前方露出的螺栓轴70的突出轴部70a和螺母72的连结部分上,能防止所述连结部分暴露在外部。通过将从所述帽构件74内部中心向后方突出设置的固定杆75压入到开设在螺栓轴70前端的固定孔76内,把所述帽构件74安装在伸出部59的前表面上。在帽构件74前表面和张紧设置于框体39前表面上的张紧件37的后表面之间,保持期望间隔地设置有间隙a,当倚靠着靠背36时等,即使使用者的后背使张紧件37向后方弯曲,也可以利用上述间隙a使张紧件37不会接触帽构件74,或者利用帽构件74的弹性变形来保持缓冲作用,以使螺栓轴70和螺母72之间的连结部分不会直接接触使用者的后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变形方式来实施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椅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椅腿;支座,由所述椅腿支承; 座,由所述支座支承;靠背支承杆,侧视基本为L形,所述靠背支承杆包括朝向上方的直立部、朝向前方的朝前部、以及连接设置所述直立部和所述朝前部的弯曲部,所述朝前部的前部安装在所述支座上;靠背,由所述靠背支承杆的直立部支承;以及保护盖,至少覆盖所述靠背支承杆上的、从弯曲部后表面到下表面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包括缓冲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由软质合成树脂材料或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部包括左右一对直立杆,左右一对所述直立杆从所述弯曲部呈分叉状地向上方延伸,所述朝前部包括左右一对朝前杆,左右一对所述朝前杆从所述弯曲部呈分叉状地向前方延伸,所述保护盖包括弯曲覆盖部、直立覆盖部和朝前覆盖部,所述弯曲覆盖部覆盖所述弯曲部的后表面,所述直立覆盖部连接设置在所述弯曲覆盖部上,并且覆盖各个所述直立杆的后表面,所述朝前覆盖部连接设置在所述弯曲覆盖部上, 并且覆盖各个所述朝前杆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支承杆后视呈X形,所述弯曲覆盖部覆盖所述X形中央的交叉部,所述弯曲覆盖部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直立杆和/或所述朝前杆的横向宽度,并且所述弯曲覆盖部基本呈球面状地向后方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支承杆的所述直立杆上端部后表面上还具有凹部,所述凹部用于安装所述靠背,在所述凹部内按压嵌入有弹性突起部,所述弹性突起部设置在所述保护盖的各个直立覆盖部的上端部前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支承杆后表面和所述保护盖前表面之间的相对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空隙部,所述保护盖的至少与所述空隙部对应的部分由弹性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背包括靠背框架,所述靠背框架包括空间部,配置在所述靠背框架的中央;以及带板状的框架构件,张紧设置有用于封闭所述空间部的张紧件,所述椅子还包括左右一对伸出部,在所述靠背框架左右方向内侧边缘的上下方向基本中间位置上,左右一对所述伸出部以沿左右方向相对的方式向内侧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出部向后方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支承杆的上部安装在所述伸出部的后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由朝向左右方向的枢轴将所述靠背支承杆的上部枢轴安装在所述伸出部上,使所述靠背支承杆的上部能在规定的界限范围内全向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伸出部和所述靠背支承杆的上部之间,夹持有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包括软质弹性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椅子,在椅子旋转时等情况下,能可靠地防止因靠背支承杆抵接于其他物品而导致物品或靠背支承杆本身受损,并且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且容易组装。支座(5)由椅腿(3)支承,并且座(7)由支座(5)支承,靠背支承杆(9)侧视呈大体L形,其朝向上方的直立部(9a)和朝向前方的朝前部(9b)通过弯曲部(9c)彼此连接设置在一起,靠背支承杆(9)的朝前部(9b)的前部安装在支座(5)上,并且由直立部(9a)支承靠背(6),所述椅子由保护盖(11)至少覆盖靠背支承杆(9)的从弯曲部(9c)后表面到下表面的部分。
文档编号A47C7/44GK102176847SQ20098014046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6日
发明者益永浩, 藤田寿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