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自救逃生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22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灾自救逃生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避难类专用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减少因地震或泥石流等 自然灾害导致房屋或建筑物倒塌时的人员伤亡的抗灾自救逃生床。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地震和泥石流(如汶川、海地、玉树和舟曲等地)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 人类闻而生畏,其不可估测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 伤害,尤其当地震在夜间发生时带给人类的危害更是灾难性的。目前,市场上还缺少可靠适 用的地震床来减少此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伤害,人类在重、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仍然束手 无策。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可靠、新颖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的抗灾自救逃生床,希冀能为最 大限度地减少灾难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提供有益保障,为人类和谐共生尽绵薄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感应灾害发生时引起的地壳运动而自 动开启救生防护装置的抗灾自救逃生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伤亡率。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抗灾自救逃生床,包括有翻转扭簧、翻转轮、抗震主轴、上床板、支撑侧板、微动电机、耐 压帆布、抗压钢架和电控反应装置,所述的上床板为两块,并与支撑侧板形成床箱,每块床 板均固接有一根抗震主轴,抗震主轴的一端固结有翻转轮,翻转扭簧的一端与翻转轮相连, 翻转扭簧的另一端通过扭簧卡柱固定在支撑侧板上,抗震主轴的另一端与联动卡臂相连, 两个联动卡臂的连线中心线上设置有联动挡板,所述的微动电机设置在支撑侧板上,微动 电机的一端与电控反应装置相连,另一端通过微动控制臂与联动挡板相连,所述的床板的 下侧面上固接有抗压钢架,抗压钢架的下面设置有耐压帆布,耐压帆布的一端固定在支撑 侧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床板的里端。所述的电控反应装置包括有绝缘底座、重锤、F形金属支架、电线和总开关,所述的 绝缘底座上固定安装有F形金属支架,所述的F形金属支架分为上下两层,其下层设置有圆 形孔,所述的总开关的一端通过电线与微动电机的一端相连,总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有两根 电线,其中一根电线通过F形金属支架的上层并穿过圆形孔后与重锤相连,另一根电线与F 形金属支架的下层相连。所述的支撑侧板上位于两个联动卡臂的外侧处各设置有一个限位器。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抗灾自救逃生床的支撑侧板和联动挡板用作支撑和限位,通常驱动微动电机 运转的电路处于断开状态。当地震或泥石流发生时,地壳运动带动重锤往复摆动,重锤上的 传导电线与传导线圈接触,电路导通,微动电机运动,驱动联动挡板瞬时下落,翻转扭簧驱 动翻转轮快速转动,与翻转轮固结的两抗震主轴驱动两床板翻转,从而将熟睡者送入床箱 安全室中,并由床板承接房屋毁坏时的下落物,大大降低睡眠者被重物损伤的几率,两根抗震主轴作为传动机构的执行构件和主抗震支撑,翻转扭簧作为动力驱动,微动电机作为地 震床止动的安全开关和增力能源,抗压钢架结构和帆布作为一级防护,两床板翻转形成的 三角架作为二级防护,能有效地防止灰尘、泥石流等涌入床中,大大减少受困人员窒息死亡 率,保护措施完备。2、本发明抗灾自救逃生床的抗压钢架和帆布形成高强度的防护罩,并与作为支撑 的箱式床体形成保护室,室内可配备食品箱、手电、水、口哨和氧气囊等应急备品,为受困人 员等待救援提供了有益的保障,可以减少人们在熟睡时地震或泥石流突发造成的巨大伤害。3、本发明抗灾自救逃生床作为地震感应器的重锤的离心摆动取能于灾害本身,且 可用家用挂钟的钟摆代替,方便可靠,具有自感应功能,实现了运行自动化。反应速度灵敏、 可快速应对自然灾害,保护受灾人员。


图1是本发明抗灾自救逃生床的原理图2是本发明抗灾自救逃生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K向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抗灾自救逃生床启动后状态图中翻转扭簧1 ;翻转轮2 ;抗震主轴3 ;上床板4 ;支撑侧板5 ;微动电机6 ;联动卡臂 7 ;联动挡板8 ;微动控制臂9 ;扭簧卡柱10 ;耐压帆布11 ;抗压钢架12 ;限位器13 ;电控反 应装置14 ;绝缘底座141 ;重锤142 ;F形金属支架143 ;电线144 ;总开关145 ;圆形孔146。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如图2-4所示本发明抗灾自救逃生床包括有翻转扭簧1、翻转轮2、抗震主轴3、 上床板4、支撑侧板5、微动电机6、耐压帆布11、抗压钢架12和电控反应装置14,其中
所述的上床板4为两块,并与四块支撑侧板5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床箱,每块床板4上均 固接有一根抗震主轴3,抗震主轴3的一端固结有翻转轮2,翻转扭簧1的一端与翻转轮2相 连,翻转扭簧1的另一端通过扭簧卡柱10固定在对侧的支撑侧板5上,两根翻转扭簧1呈 十字交叉状。抗震主轴3的另一端与联动卡臂7相连,在支撑侧板5上两个联动卡臂7的 连线中心线上设置有联动挡板8,所述的微动电机6设置在支撑侧板5上,微动电机6的一 端与电控反应装置14相连,另一端通过微动控制臂9与联动挡板8相连,所述的床板4的 下侧面上固接有抗压钢架12,抗压钢架12的下面设置有耐压帆布11,耐压帆布11的一端 固定在支撑侧板5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上床板4的里端。所述的电控反应装置14包括有绝缘底座141、重锤142、F形金属支架143、电线 144和总开关145,所述的长方形的绝缘底座141上固定安装有F形金属支架143,所述的F 形金属支架143分为上下两层,其下层设置有圆形孔146,所述的总开关145的一端通过电 线与微动电机6的一端相连,总开关145的另一端连接有两根电线144,其中一根电线通过F形金属支架的上层并穿过圆形孔146后与重锤142相连,另一根电线与F形金属支架143 的下层相连,圆形孔146设置在与F形金属支架143的上层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处,以保证 在静止的状态下与重锤相连的电线不会与F形金属支架143的下层相接触。所述的支撑侧板5上位于两个联动卡臂7的外侧处各设置有一个限位器13,当抗 灾自救逃生床启动后限位器13可以将联动卡臂7固定住,与耐压帆布11和抗压钢架12形 成抗压三角架,将上床板锁死在中间位置,避免床板进一步翻转而失效。本发明抗灾自救逃生床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所示正常状态下电控反应装置的开关处于打开状态,当地震来临时地壳的运 动使开关闭合,翻转扭簧1驱动联动卡臂7和翻转轮2转动;同时微动电机6转动带动驱动 轮旋转,进一步增大旋转力矩,与驱动轮啮合的翻转轮2驱动与其固结的抗震主轴3转动, 与抗震主轴3固结的床板旋转将睡眠者送入安全空间,并由翻转床板支撑下落重物,进一 步保护遇险人员,达到避灾待援目的。当然,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抗灾自救逃生床,包括有翻转扭簧(1)、翻转轮(2)、抗震主轴(3)、上床板(4)、支撑 侧板(5)、微动电机(6)、耐压帆布(11)、抗压钢架(12)和电控反应装置(1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床板(4)为两块,并与支撑侧板(5)形成床箱,每块床板(4)均固接有一根抗震主 轴(3),抗震主轴(3)的一端固结有翻转轮(2),翻转扭簧(1)的一端与翻转轮(2)相连,翻 转扭簧(1)的另一端通过扭簧卡柱(10)固定在支撑侧板(5)上,抗震主轴(3)的另一端与 联动卡臂(7)相连,两个联动卡臂(7)的连线中心线上设置有联动挡板(8),所述的微动电 机(6)设置在支撑侧板(5)上,微动电机(6)的一端与电控反应装置(14)相连,另一端通过 微动控制臂(9)与联动挡板(8)相连,所述的床板(4)的下侧面上固接有抗压钢架(12),抗 压钢架(12)的下面设置有耐压帆布(11),耐压帆布(11)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侧板(5)上,另 一端固定在上床板(4)的里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灾自救逃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反应装置(14)包括 有绝缘底座(141)、重锤(142)、F形金属支架(143)、电线(144)和总开关(145),所述的绝 缘底座(141)上固定安装有F形金属支架(143),所述的F形金属支架(143)分为上下两层, 其下层设置有圆形孔(146),所述的总开关(145)的一端通过电线与微动电机(6)的一端相 连,总开关(145)的另一端连接有两根电线(144),其中一根电线通过F形金属支架的上层 并穿过圆形孔(146)后与重锤(142)相连,另一根电线与F形金属支架(143)的下层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灾自救逃生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侧板(5)上位于两 个联动卡臂(7 )的外侧处各设置有一个限位器(13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灾自救逃生床,它包两块上床板,并与支撑侧板形成床箱,每块床板均固接有一根抗震主轴,抗震主轴的一端固结有翻转轮,翻转扭簧的一端与翻转轮相连,翻转扭簧的另一端通过扭簧卡柱固定在支撑侧板上,抗震主轴的另一端与联动卡臂相连,两个联动卡臂的连线中心线上设置有联动挡板,所述的微动电机设置在支撑侧板上,微动电机的一端与电控反应装置相连,另一端通过微动控制臂与联动挡板相连,所述的床板的下侧面上固接有抗压钢架,抗压钢架的下面设置有耐压帆布,耐压帆布的一端固定在支撑侧板上,另一端固定在上床板的里端。本发明能有效地防止灰尘、泥石流等涌入床中,大大减少受困人员窒息死亡率,保护措施完备。
文档编号A47C19/22GK102068144SQ20101056924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日
发明者王新源, 纪恩龙, 郝瑞琴, 韩泽光 申请人:沈阳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