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平开自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1806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平开自动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闭合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平开自动窗。
背景技术
目前的窗体结构,大都是采用平开或推拉方式。对于如体育场馆和公共场所的 高位窗体来说,很难使用上述常规的开启和闭合方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提出了一种方案,其利用交流电作为能源,通过齿轮 和齿条机械传动实现对窗扇的开启和闭合。但是该结构需要专用型材、且密封性较差, 使得窗体采光、通风面积减少,同时安装复杂,实施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内平开自动窗,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密封性能较差等 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平开自动窗,其包括窗框,其上 框部设置有上滑道,下框部设置有下滑道,上滑道与下滑道彼此相对;窗扇,与窗框相 平行地滑动配合;上滑块,具有上滑动配合部和上窗扇连接部,其中,上滑动配合部 与上滑道相配合,上窗扇连接部连接到窗扇的上部;下滑块,具有下滑动配合部和下 窗扇连接部,其中,下滑动配合部与下滑道相配合,下窗扇连接部连接到窗扇的下部; 驱动控制部件,与窗扇连接,沿闭合方向或开启方向驱动窗扇,其中,上滑道在对应于 窗扇的闭合位置处,朝窗框侧横向伸出,使窗扇在闭合位置处贴靠到窗框上。优选的,下滑道具有与上滑道相同的轨迹,下滑道在对应于窗扇的闭合位置 处,朝向窗框侧横向伸出,使窗扇在闭合位置处贴靠到窗框上。优选的,上滑块包括第一上滑块和第二上滑块,下滑块包括第一下滑块和第二 下滑块,其中,第一上滑块与第二上滑块相间隔布置,第一下滑块与第二下滑块相间隔 布置。优选的,上滑道包括第一横向伸出段和第二横向伸出段;下滑道包括第三 横向伸出段和第四横向伸出段;其中,第二横向伸出段和第四横向伸出段邻近窗扇的闭 合位置;第一横向伸出段与第二横向伸出段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一上滑块与第二上滑块之 间的间隔;第三横向伸出段与第四横向伸出段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一下滑块与第二下滑块 之间的间隔。优选的,第一横向伸出段与第二横向伸出段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三横向伸出段与 第四横向伸出段之间的间隔。优选的,该内平开自动窗还包括第一上摆臂,设置在第一上滑块的上窗扇连 接部上,窗扇通过第一上摆臂连接至第一上滑块的上窗扇连接部;第二上摆臂,设置 在第二上滑块的上窗扇连接部上,窗扇通过第二上摆臂连接至第二上滑块的上窗扇连接 部;第一下摆臂,设置在第一下滑块的下窗扇连接部上,第一下摆臂的空间位置与第一上摆臂对应,窗扇通过第一下摆臂连接至第一下滑块的下窗扇连接部;第二下摆臂,设 置在第二下滑块的下窗扇连接部上,第二下摆臂的空间位置与第二上摆臂对应,窗扇通 过第二下摆臂连接至第二下滑块的下窗扇连接部;第一立轴,连接第一上摆臂和第一下 摆臂;第二立轴,连接第二上摆臂和第二下摆臂;其中,在闭合窗扇时,第一上摆臂和 第一下摆臂绕第一立轴转动,第二上摆臂和第二下摆臂绕第二立轴转动。优选的,驱动控制部件通过牵引绳驱动窗扇。优选的,驱动控制部件通过牵引绳连接在第一立轴和第二立轴上,以通过第一 立轴和第二立轴驱动窗扇。优选的,在每次沿闭合方向驱动窗扇时,驱动控制部件将窗扇驱动至同一闭合 位置,以使窗扇在闭合位置处贴靠到窗框上。通过设计横向滑道,使得在闭合窗扇时,实现良好的密封。进一步,在每次沿 闭合方向驱动窗扇时,驱动控制部件将窗扇驱动至同一闭合位置,也就是,对窗扇的位 移进行补偿,从而保证了窗户处于恒密封状态,提高了窗户的使用寿命,并减少了室内 的能量损耗。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 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 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平开自动窗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沿图1中Al-Al线截取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沿图1中A2-A2线截取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沿图1中B-B线截取的上滑道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沿图1中C-C线截取的下滑道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沿图1中C-C线截取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平开自动窗的主视图。如图1所示,该内平开 自动窗包括窗框1,其上框部设置有上滑道2,下框部设置有下滑道3,上滑道2与下 滑道3彼此相对;窗扇4,与窗框1相平行地滑动配合;上滑块5;下滑块6;驱动控制 部件7,与窗扇4连接,沿闭合方向或开启方向驱动窗扇4。其中,上滑块5具有上滑动配合部51,与上滑道2相配合;上窗扇连接部 52,连接到窗扇4的上部。下滑块6,具有下滑动配合部61,与下滑道3相配合;下 窗扇连接部62,连接到窗扇4的下部;在本实施例中,上滑块5包括第一上滑块53和第二上滑块54,下滑块6包括第 一下滑块63和第二下滑块64,其中,第一上滑块53与第二上滑块54相间隔布置,第一 下滑块63与第二下滑块64 相间隔布置。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在上下滑道上各设置1个、3个或更多的滑块。[0026]如图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平开自动窗还可以包括第一上摆臂 81、第二上摆臂82、第一下摆臂91、第二下摆臂92、第一立轴101和第二立轴102。具体的,第一上摆臂81设置在第一上滑块53的上窗扇连接部52上,窗扇4通 过第一上摆臂81连接至第一上滑块53的上窗扇连接部52。 第二上摆臂82设置在第二上滑块54的上窗扇连接部52上,窗扇4通过第二上 摆臂82连接至第二上滑块54的上窗扇连接部52。第一下摆臂91设置在第一下滑块63的下窗扇连接部62上,第一下摆臂91的空 间位置与第一上摆臂81对应,窗扇4通过第一下摆臂91连接至第一下滑块63的下窗扇 连接部62。第二下摆臂92设置在第二下滑块64的下窗扇连接部62上,第二下摆臂92的空 间位置与第二上摆臂82对应,窗扇4通过第二下摆臂92连接至第二下滑块64的下窗扇 连接部62。第一立轴101连接第一上摆臂81和第一下摆臂91 ;第二立轴102连接第二上摆 臂82和第二下摆臂92。在闭合窗扇4时,第一上摆臂81和第一下摆臂91绕第一立轴101转动,第二上 摆臂82和第二下摆臂92绕第二立轴102转动。第一上摆臂81和第一下摆臂91的摆动 方向与第二上摆臂82和第二下摆臂92的摆动方向可以相同。如图4和图5所示,上滑道2的轨迹配置为在对应于窗扇4的闭合位置处,朝窗 框1侧横向伸出,使窗扇4在闭合位置处贴靠到窗框1上。下滑道3具有与上滑道2相同的轨迹,下滑道3在对应于窗扇4的闭合位置处, 朝向窗框1侧横向伸出,使窗扇4在闭合位置处贴靠到窗框1上。具体的,上滑道2包括第一横向伸出段21和第二横向伸出段22。下滑道3包括第三横向伸出段31和第四横向伸出段32。第二横向伸出段22和第四横向伸出段32邻近窗扇4的闭合位置。第一横向伸出段21与第二横向伸出段22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一上滑块53与第二 上滑块54之间的间隔。第三横向伸出段31与第四横向伸出段32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一下滑块63与第二 下滑块64之间的间隔。第一横向伸出段21与第二横向伸出段22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三横向伸出段31与 第四横向伸出段32之间的间隔。驱动控制部件7通过牵引绳驱动窗扇4。具体的,驱动控制部件7通过牵引绳 连接在第一立轴101和第二立轴102上,以通过第一立轴101和第二立轴102驱动窗扇 4。但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此,驱动控制部件7还可以通过牵引绳连接在其他部件上,例 如,上下摆臂,以实现对窗扇的驱动。在每次闭合窗扇4时,驱动控制部件7将窗扇4驱动至第一横向伸出段21、第二 横向伸出段22、第三横向伸出段31和第四横向伸出段32之后,继续输出牵引力,沿闭合 方向驱动窗扇4,直到将窗扇4驱动至同一闭合位置。具体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将窗扇4驱动至同一闭合位置。1)在闭合窗扇4时,检测牵引绳是否到达预定位置,其中,该预定位置对应于窗扇的闭合位置。如果到达,则驱动控制部件7停止工作,使得窗扇4在闭合时位于同 一闭合位置。2)或者,在闭合窗扇4时,驱动控制部件7检测窗框1施加给窗扇4的反作用 力。当该反作用力达到预定值时,表示该窗扇4已经位于指定的闭合位置,此时,驱动 控制部件7停止工作,使得窗扇4在闭合时位于同一闭合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控制部件7可以是电机,或者是其他的驱动器件。第一上 摆臂81、第二上摆臂82、第一下摆臂91和第二下摆臂92的作用是在将窗扇4驱动至 第一横向伸出段21、第二横向伸出段22、第三横向伸出段31和第四横向伸出段32之后 对窗扇4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使窗扇4在闭合位置处贴靠到窗框1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下滑道3还可以呈直线状,而不具有第三横向伸出 段31和第四横向伸出段32。在这种结构下,第一下摆臂91和第二下摆臂92长于第一 上摆臂81和第二上摆臂82。当窗扇4的上部沿第一横向伸出段21和第二横向伸出段22 移动时,第一下摆臂91和第二下摆臂92连同窗扇4的下部进行摆动,以使窗扇4整体朝 向窗框1移动。在窗扇4到达第一横向伸出段21和第二横向伸出段22的末端时,通过 第一上摆臂81、第二上摆臂82、第一下摆臂91和第二下摆臂92联合摆动调整窗扇4的 位置,更好地将窗扇4贴靠到窗框1上。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计横向滑道,使得在闭合窗扇时,实现良好的密封。进一步,在每次沿 闭合方向驱动窗扇时,驱动控制部件将窗扇驱动至同一闭合位置,也就是,对窗扇的位 移进行补偿,从而保证了窗户处于恒密封状态,提高了窗户的使用寿命,并减少了室内 的能量损耗。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 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 内。
权利要求1.一种内平开自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1),其上框部设置有上滑道(2),下框部设置有下滑道(3),所述上滑道(2)与 所述下滑道(3)彼此相对;窗扇(4),与所述窗框(1)相平行地滑动配合; 上滑块(5),具有上滑动配合部(51),与所述上滑道(2)相配合; 上窗扇连接部(52),连接到所述窗扇(4)的上部; 下滑块(6),具有下滑动配合部(61),与所述下滑道(3)相配合; 下窗扇连接部(62),连接到所述窗扇(4)的下部;驱动控制部件(7),与所述窗扇(4)连接,沿闭合方向或开启方向驱动所述窗扇⑷,其中,所述上滑道(2)在对应于所述窗扇(4)的闭合位置处,朝所述窗框(1)侧横向 伸出,使所述窗扇(4)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贴靠到所述窗框(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平开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滑道(3)具有与所述上 滑道(2)相同的轨迹,所述下滑道(3)在对应于所述窗扇(4)的闭合位置处,朝向所述窗 框⑴侧横向伸出,使所述窗扇⑷在所述闭合位置处贴靠到所述窗框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平开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块(5)包括第一上滑 块(53)和第二上滑块(54),所述下滑块(6)包括第一下滑块(63)和第二下滑块(64), 其中,所述第一上滑块(53)与所述第二上滑块(54)相间隔布置,所述第一下滑块(63) 与所述第二下滑块(64)相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平开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道(2)包括第一横向伸出段(21)和第二横向伸出段(22); 所述下滑道⑶包括第三横向伸出段(31)和第四横向伸出段(32);其中, 所述第二横向伸出段(22)和第四横向伸出段(32)邻近所述窗扇⑷的闭合位置; 所述第一横向伸出段(21)与所述第二横向伸出段(22)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一上滑 块(53)与所述第二上滑块(54)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三横向伸出段(31)与所述第四横向伸出段(32)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一下滑 块(63)与所述第二下滑块(64)之间的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平开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伸出段(21)与 所述第二横向伸出段(22)之间的间隔等于所述第三横向伸出段(31)与所述第四横向伸出 段(32)之间的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平开自动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上摆臂(81),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滑块(53)的上窗扇连接部上,所述窗扇(4)通 过所述第一上摆臂(81)连接至所述第一上滑块(53)的上窗扇连接部;第二上摆臂(82),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滑块(54)的上窗扇连接部上,所述窗扇(4)通 过所述第二上摆臂(82)连接至所述第二上滑块(54)的上窗扇连接部;第一下摆臂(91),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滑块(63)的下窗扇连接部上,所述第一下摆臂 (91)的空间位置与所述第一上摆臂(81)对应,所述窗扇(4)通过所述第一下摆臂(91)连接至所述第一下滑块(63)的下窗扇连接部;第二下摆臂(92),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滑块(64)的下窗扇连接部上,所述第二下摆臂 (92)的空间位置与所述第二上摆臂(82)对应,所述窗扇(4)通过所述第二下摆臂(92)连 接至所述第二下滑块(64)的下窗扇连接部;第一立轴(101),连接所述第一上摆臂(81)和所述第一下摆臂(91); 第二立轴(102),连接所述第二上摆臂(82)和所述第二下摆臂(92); 其中,在闭合所述窗扇(4)时,所述第一上摆臂(81)和所述第一下摆臂(91)绕所 述第一立轴(101)转动,所述第二上摆臂(82)和所述第二下摆臂(92)绕所述第二立轴 (102)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平开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部 件(7)通过牵引绳驱动所述窗扇(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平开自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部件(7)通过 牵引绳(11)连接在所述第一立轴(101)和所述第二立轴(102)上,以通过所述第一立轴 (101)和所述第二立轴(102)驱动所述窗扇(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平开自动窗,其包括窗框,其上框部设置有上滑道,下框部设置有下滑道,上滑道与下滑道彼此相对;窗扇,与窗框相平行地滑动配合;上滑块,具有上滑动配合部和上窗扇连接部,其中,上滑动配合部与上滑道相配合,上窗扇连接部连接到窗扇的上部;下滑块,具有下滑动配合部和下窗扇连接部,其中,下滑动配合部与下滑道相配合,下窗扇连接部连接到窗扇的下部;驱动控制部件,与窗扇连接,沿闭合方向或开启方向驱动窗扇,其中,上滑道在对应于窗扇的闭合位置处,朝窗框侧横向伸出,使窗扇在闭合位置处贴靠到窗框上。通过设计横向滑道,使得在闭合窗扇时,实现良好的密封。
文档编号E05F15/00GK201794450SQ20102011003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日
发明者张家维 申请人:张家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