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09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携式折叠桌,尤指一种可轻易展开及折叠收藏的桌体,同 时又能便于携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国人参与的户外活动越来越频繁,由于户外活动往往具有 不便之处,使得针对户外活动的产品陆续产生,像是对于露营、烤肉的消费者,便设计了各 式各样的桌具,以方便携带使用,使消费者能够借助这些产品于户外进行活动使用。一般适用于户外的桌子,为符合便于携带的条件,其各桌脚通常以枢接方式于一 桌板下方,且该各桌脚可个别相对该桌板枢转而形成平放的折收或是立起的展开。然,现有 的桌子虽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但该各桌脚无任何支撑、定位构造,所以桌板上部若放置重 物时,常会导致桌脚的倾斜,而使得桌子失去平衡、倾倒,而造成桌板上部的物品掉落地面。是以,应该有需要一种可便利收折、展开的桌子产生,且该桌子的桌脚并具有坚 实、收折与展开简便快速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先前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携式折叠桌,主要目的是于 桌脚与桌板间结合一具定位装置的支撑架,借助该支撑架限制桌脚与桌板间的角度,以解 决现有桌脚不稳固的问题。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可携式折叠桌,包括—第一桌板该第一桌板具一后端部、一前端部及连接该后端部与该前端部之间 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且该前、后端部各设一第一枢合件;一第二桌板该第二桌板具一后端部、一前端部及连接该后端部与该前端部之间 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且该第二桌板的前、后端部相对该各第一枢合件设一第二枢 合件,该各第一枢合件与该各第二枢合件系分别借助一销杆连接;一第一桌脚包含二上直立杆呈间隔枢接于该第一桌板下部,且该二上直立杆间 设一横杆,且该横杆连接有限制该第一桌脚与第一桌板间展开角度的第一支撑架,该第一 支撑架两侧分别结合于该第一桌板与该横杆;一第二桌脚包含二上直立杆呈间隔枢接于该第二桌板下部,且该二上直立杆间 设一横杆,且该第二桌脚上所设的横杆连接有限制该第一桌脚与第一桌板间展开角度的第 一支撑架,该第一支撑架两侧分别结合于该第二桌板与该第二桌脚上所设的横杆;当该第一桌脚与该第二桌脚收折后,该第一桌板与该第二桌板可相互对合,形成 一箱体的状态。该第一桌板的第一侧边间隔设有第一结合件与握把,且该第二桌板的第一侧边设 有一个与该第一结合件相结合的第二结合件。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折叠桌具有上、下两段直立杆,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两段高度,令消费者可依使用环境,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又各上直立杆借 助解除该第一支撑架的定位装置,而可平放折收于该第一桌板与第二桌板下部,并于折收 后可将该第一桌板与第二桌板相互对合,并以该第一结合件与第二结合件相结合,而使本 实用新型形成一箱体,并借助该握把提供消费者方便携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角立体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架分解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撑架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直立杆折收中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直立杆折收完成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直立杆折收完成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各桌脚折收中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折收完成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架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撑架展开角度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折叠桌11第— 桌板111后端部112前端部[0028]113第一侧边114 第:二侧边115握把116第一结合件[0029]12第二桌板121 第:二结合件13第一桌脚131上直立杆[0030]132横杆133 下]1立杆134补强杆14第二桌脚[0031]2第一支撑架23第—i枢转接头231穿孔222凸块[0032]22第二枢转接头221 凹 /曹232凸块24支杆[0033]31第一枢合件32第二.枢合件33销杆34连接头[0034]35第一支撑块36第二.支撑块4定位装置41连接杆[0035]具体实施方式
[0036]411内端412外端42弹簧43手把[0037]5第二支撑架50凸部51第三枢转接头52第四枢转接头[0038]以下通过附图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以使本实用新型能更进--步的了解。
请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携式折叠桌1,包括 一第一桌板11与一第二桌板12呈并排且相互枢合,以及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桌板 11与第二桌板12下部的第一桌脚13与第二桌脚14,且该第一桌板11与该第一桌脚13 间设一第一支撑架2,而该第二桌板12与该第二桌脚14间也设一第一支撑架2。 该第一桌板11具一后端部111、一前端部112及连接该后端部111与该前端部112 之间的一第一侧边113与一第二侧边114,且该前、后端部112、111各设一第一枢合件31, 该第一侧边113设有一握把115,且该握把115两侧间隔各设一第一结合件116,本实施例 中该第一结合件116为一扣钩。 该第二桌板12具一后端部111、一前端部112及连接该后端部111与该前端部112之间的一第一侧边113与一第二侧边114,该第一侧边113相对该各第一结合件116各设有 一第二结合件121,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结合件121为一轴体;且该前、后端部112、111相对 该第一枢合件31各设一第二枢合件32,该第一枢合件31与该第二枢合件32借助一销杆 33连接,令该第一桌板11与第二桌板12以该销杆为轴做枢转。该第一桌脚13包含二上直立杆131呈间隔枢接于该第一桌板11下部,且该二上 直立杆131间设一横杆132,且设一具定位装置4的第一支撑架2,该第一支撑架2两端分 别结合于该第一桌板11与该横杆132,可供限制该第一桌脚13与第一桌板11间展开状态 下的角度;该第二桌脚14包含二上直立杆131呈间隔枢接于该第二桌板12下部,且该二上 直立杆131间设一横杆132,且设一具定位装置4的第一支撑架2,该第一支撑架2两端分 别结合于该第二桌板12与该横杆132,可供限制该第二桌脚14与第二桌板12间展开状态 下的角度。而该各上直立杆131与相邻的横杆132间结合一补强杆134,该补强杆134用于 稳固该各上直立杆131与相邻的横杆132间结构的强度。其中,该第一桌板11与第二桌板12各设一第一支撑块35,而该第一支撑架2包括 一第一枢转接头22与一第二枢转接头23,且该第一枢转接头22与一第二枢转接头23 — 端分别结合一支杆24,且其中一支杆24枢接于该第一支撑块35,另一支杆24枢接于该横 杆132上所设的一第二支撑块36,该第一枢转接头22与该第二枢转接头23借助一销杆33 连接,令该各支杆24可以该销杆33为轴作枢转。借助该各第一支撑块35的设置,以令该 第一支撑架2可稳固的结合于该各桌板与各桌脚间,令该折叠桌1整体强度更为坚实。而 该第一枢转接头22与该第二枢转接头23上部各分别延伸一阶梯状凸块222、232,且该第一 枢转接头22与该第二枢转接头23展开状态下,该各凸块222、232相对应的一端呈相互抵 制,以令该第一支撑架2展开时,结构更为坚固。请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该各定位装置4包括一连接杆41、一弹簧42及一手把 43 ;该连接杆41的内端411穿过该第一枢转接头23所设的一穿孔231且可分离地插入该 第二枢转接头22所设的一凹槽221内,该弹簧42对该连接杆41的内端411施加朝向该凹 槽221方向的偏压,该手把43结合于该连接杆41的外端412可供使用者操作该连接杆41 位移;该连接杆41内端411脱离该凹槽221状态下,该各支杆24呈可枢转;该连接杆41内 端411结合于该凹槽221内状态下,该各支杆24呈结合定位。而该各上直立杆131与各横杆132间借助一连接头34结合,且该各连接头34下 部分别枢接一下直立杆133,且该各下直立杆133与该相邻的横杆132间结合一第二支撑架 5,如图9所示,该各第二支撑架5各包括一第三枢转接头51与一第四枢转接头52,且该第 三枢转接头51与该第四枢转接头52 —端分别结合一支杆24,该第三枢转接头与该第四枢 转接头借助一销杆33连接,令该各支杆24以该销杆33为轴作枢转,可供该各下直立杆133 展开与收折,且该第三枢转接头51与该第四枢转接头52展开的角度θ大于180度(如图 10),且该第三枢转接头51与该第四枢转接头52各延伸一凸部50,并以该两凸部50相抵制 作为限制该各下直立杆133与各横杆132间展开的角度。以下对该可携式折叠桌1的使用操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其显示该第一桌脚13 与第二桌脚14展开且分别结合于该第一桌板11与第二桌板12下部,使得该折叠桌1构成 一可提供物品置放的桌体。再参阅图4至图6,其显示该各下直立杆133平放折收后的状 态,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两段高度,令消费者可依使用环境,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高度。又如
5图7与图8所示,该各上直立杆131借助解除该第一支撑架2的定位装置4,而可平放折收 于该第一桌板11与第二桌板12下部,并于折收后可将该第一桌板11与第二桌板12相互 对合,并以该第一结合件116与第二结合件121相结合,而使本实用新型形成一箱体,并借 助该握把115提供消费者方便携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符合产业利用性,且上述所陈,为本实用新型产业上一 较佳实施例,举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皆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桌板该第一桌板具有一个后端部、一个前端部及连接该后端部与该前端部 之间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且该前、后端部各设一个第一枢合件;一个第二桌板该第二桌板也具有一个后端部、一个前端部及连接该后端部与该前端 部之间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且该第二桌板的前、后端部相对该各第一枢合件设有一个 第二枢合件,该各第一枢合件与该各第二枢合件分别借助销杆连接;一个第一桌脚包含两个上直立杆呈间隔枢接于该第一桌板下部,且该两个上直立杆 间设一根横杆,且该横杆连接有限制该第一桌脚与第一桌板间展开角度的第一支撑架,该 第一支撑架两端分别结合于该第一桌板与该横杆;一个第二桌脚包含两个上直立杆呈间隔枢接于该第二桌板下部,且该两个上直立杆 间也设一根横杆,且该第二桌脚上所设的横杆连接有限制该第二桌脚与第二桌板间展开角 度的第一支撑架,该第一支撑架两侧分别结合于该第二桌板与该第二桌脚上所设的横杆;当该第一桌脚与该第二桌脚收折后,该第一桌板与该第二桌板可相互对合,形成一箱 体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桌板与第二桌板各设一个 第一支撑块,而各该第一支撑架包括一个第一枢转接头与一个第二枢转接头,且该第一枢 转接头与该第二枢转接头的一端分别结合一根支杆,且其中一根支杆枢接于相应桌板的该 第一支撑块,另一根支杆枢接于相应桌脚的横杆上所设的一个第二支撑块,该第一枢转接 头与该第二枢转接头借助销杆连接,该各支杆以该销杆为轴作枢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定位装置, 该定位装置包括连接杆、弹簧及手把;该连接杆的内端穿过该第一枢转接头所设的一个穿 孔且可分离地插入该第二枢转接头所设的凹槽内,该弹簧对该连接杆的内端施加朝向该凹 槽方向的偏压,该手把结合于该连接杆的外端能供使用者操作该连接杆位移;该连接杆内 端脱离该凹槽状态下,该各支杆呈可枢转;该连接杆内端结合于该凹槽内状态下,该各支杆 呈结合定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各上直立杆与相邻的横杆间分 别借助一个连接头结合,且该各连接头下部分别枢接一根下直立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各下直立杆与相邻的横杆间,结 合一个第二支撑架,该各第二支撑架各包括一个第三枢转接头与一个第四枢转接头,且该 第三枢转接头该第四枢转接头一端分别结合一根支杆,该第三枢转接头与该第四枢转接头 借助一个销杆连接,该各支杆以该销杆为轴作枢转,且该第三枢转接头与该第四枢转接头 各延伸一个凸部,并以该两个凸部相抵制以限制该各下直立杆与各横杆间展开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桌板的第一侧边间隔设有 第一结合件与握把,且该第二桌板的第一侧边设有一个与该第一结合件相结合的第二结合 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折叠桌,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枢转接头与该第四枢转接 头展开的角度大于180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可携式折叠桌,其包括并排且相互枢合的第一桌板与第二桌板,以及分别枢接于该第一桌板与第二桌板下部的第一桌脚与第二桌脚,该第一桌板与该第一桌脚之间设一具定位装置的第一支撑架,该第二桌板与该第二桌脚间也设一具定位装置的第一支撑架,该第一桌脚与第二桌脚可以与桌板的枢合处为轴进行枢转,而形成平放折收或立起展开。再者,该各定位装置可在该第一桌脚与第二桌脚展开之后加以固定;当该第一桌脚与该第二桌脚平放折收后,该第一桌板与该第二桌板可相互对合,形成一箱体的状态。
文档编号A47B13/00GK201782260SQ20102014606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1日
发明者郑水义 申请人:郑水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