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99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椅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具,特别是涉及一种供乘坐部位可以旋转的椅具。
背景技术
以往椅具的种类及型式很多,其中图1、2是中国台湾公告编号第567791号实用新 型,也是美国申请案号10/366556号发明,该椅具的乘坐部位可以原地旋转,其主要包含 一个底基架11、一个可转动地插设在该底基架11上的旋转撑架12、一个借多个螺丝13架 设在该旋转撑架12上的承载环框14,以及一个包覆并架设在该承载环框14上的椅垫15。该底基架11具有一个封闭的底环框111、一支位在该底环框111中心点的直立管 柱112,以及多个连接该底环框111及直立管柱112的连接臂113,所述旋转撑架12具有一 支管状并前低后高的支撑杆121,以及一个固定地安装在该支撑杆121底端并可转动地插 设在直立管柱112上的直插杆122,而该承载环框14是一个前窄后宽的封闭环圈,并架设在 该支撑杆121的两个托板123上,而该椅垫15包括一个包覆该承载环框14的穿设固定部 151,以及一个连接在所述穿设固定部151间并可供乘坐的乘坐部152。组装后由于旋转撑 架12的直插杆122是可转动地插设在直立管柱112上,故所述旋转撑架12以及安装其上 的承载环框14及椅垫15可以围绕着一个垂直轴线10旋转,如此一来,前低后高的承载环 框14及椅垫15就可以改变方位。前述专利虽然可以让前低后高的承载环框14及椅垫15改变方位,但由于供旋转 撑架12的直插杆122安装的直立管柱112是垂直于地面,也就是垂直该垂直轴线10,因此, 结合在一起的承载环框14及旋转撑架12无论如何旋转,该承载环框14都是以前低窄后宽 高的方式被架设。也就是说,前述专利并无法随着使用的需要调整该承载环框14及椅垫15 的架设方位及乘坐角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乘坐角度,以提高乘坐舒适性的 椅具。本实用新型的椅具包含一个底基架、一个安装在该底基架上的旋转撑架,以及一 个安装在该旋转撑架上的承载单元,该底基架包括一个底座,而该旋转撑架包括一个供该 承载单元架设的支撑座,以及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底基架上的旋转支轴,而该承载单元 包括一个架设在该支撑座上的承载环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底基架还包括一个自该底座突出并沿着一倾斜轴线斜 伸且供所述旋转撑架的旋转支轴以可转动方式插设的斜撑单元,该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是 45 80度。本实用新型该椅具的承载环框是一个非圆形的框体,上述承载环框具有两段间隔 的第一框杆,以及两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杆间而且彼此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框杆之间的距 离的第二框杆。[0009]本实施例椅具的承载单元还包括一个椅垫,上述椅垫具有一个安装在该承载环框 上的穿设固定部,以及一个位在该穿设固定部间并对应该承载环框所界定的一个承载空间 的乘坐部,所述第一框杆及第二框杆都具有一个架设在支撑座上并位在杆体最低位置的中 间段,以及两段自中间段往相反侧延伸并且高度逐渐升高的弯弧段,前述弧弯段并逐渐地 往该承载空间内弯弧。本实用新型椅具的旋转撑架的支撑座具有一个固定地位在旋转支轴上方的交叉 连部、两支从该交叉连部对称突出并分别架设在承载环框的其中一支第一框杆下方的短撑 杆部,以及两支从该交叉连部对称突出并各别地架设在该承载环框的其中一支第二框杆下 方的长撑杆部。本实用新型椅具的支撑座的短撑杆部是和交叉连部一体连接,所述长撑杆部是以 可拆解地插设在该交叉连部的两个插槽的其中一个上,而该承载环框的第二框杆是由两段 杆体以可拆解方式对接而成,上述杆体分别和相邻的第一框杆一体连接,而该旋转撑架还 包括多个分别固定地安装在长撑杆部及短撑杆部的其中一个上的托板,以及多支将承载环 框以可拆解方式安装在所述托板上的螺丝。本实用新型椅具的底基架的底座具有两支分别位在一中心线相反侧的前底杆、两 个位在该中心线相反侧的侧底杆,以及一个沿着该中心线往后延伸的后底杆,所述前底杆 的长度大于侧底杆及后底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椅具的底座的前底杆具有一段和斜撑单元连接的第一斜撑段,以及一 个自该第一斜撑段往前延伸的第二斜撑段,该第一斜撑段和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第二斜撑段 和中心线的夹角。本实用新型椅具的斜撑单元具有一个中空的斜撑管,以及一个紧密地插设在该斜 撑管上的轴套,该轴套具有一个界定出一圆形截面的通道的围绕壁,在该围绕壁上具有多 支往该通道突出的卡钩,而所述旋转支轴是插设在轴套的通道内,并具有一个供所述卡钩 卡入的环形凹沟。本实用新型椅具的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最佳是70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借将承载单元架设在该旋转撑架上,以及该旋转支 轴可以围绕该倾斜轴线转动的设计,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改变该承载单元的承载角度, 并因此调整出适合使用者的乘坐角度,以提高椅具乘坐时的舒适性。

图1是中国台湾公告编号第567791号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实用新型的一未完整立体分解图,图中省略一个椅垫;图3是本实用新型椅具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图4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个未完整侧视分解图,图中未划出该椅具的一个椅垫;图5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该椅具的一个斜撑单元;图6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局部俯视图,单独显示该椅具的一个底基架;图7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个俯视示意图,图中该椅具的一个承载单元位在一个第 一乘坐位置;及图8是一类似图7的俯视示意图,图中该承载单元位在一个第二乘坐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至6,本实用新型椅具的一优选实施例包含一个底基架2、一个可旋转地 架设在该底基架2上的旋转撑架3,以及一个可供乘坐的承载单元4。本实施例的底基架2包括一个可稳固地摆放在地面上的底座21,以及一个自该底 座21往前并往上突出的斜撑单元22。该底座21相对于一中心线20是左右对应,并具有两 支位在前方的前底杆211、一支往后突出并沿着该中心线20延伸的后底杆212,以及两支对 称地位在该中心线20相反侧的侧底杆213。上述前底杆211的长度23大于后底杆212的 长度24,而所述侧底杆213的长度大致上和后底杆212相同,每支前底杆211都具有一段 和斜撑单元22连接的第一斜撑段214,以及一段自该第一斜撑段214前缘往前突出的第二 斜撑段215,在本实施例中,前底杆211的第一斜撑段214和中心线20的夹角25是37度, 因此两支前底杆211的第一斜撑段214间的夹角是74度,而所述第二斜撑段215与中心线 20的夹角26是16度,也就是说,夹角25大于夹角26,又侧底杆213和后底杆212间的夹 角27是72度,其稍微小于前底杆211的第一斜撑段214间的夹角(74度)。借由前述前底 杆211、后底杆212、侧底杆213的长度23、24搭配,以及夹角25、26、27的配置,可以让底座 21具有较佳的支撑稳固性。本实施例的斜撑单元22是位在该中心线20上,同时沿着一条倾斜轴线28往前并 往上延伸,在本实施例,该倾斜轴线28的倾斜角度29以45 80为较佳,并以70度为最佳。 该斜撑单元22具有一个和底座21固定地连接且内部中空的斜撑管221,以及一个紧密地插 设在该斜撑管221内的轴套222,其中该轴套222具有一个架设在该斜撑管221顶缘处的架 设壁223,以及一个伸入该斜撑管221内并界定出一个圆形截面的通道224的围绕壁225, 所述围绕壁225并具有多个间隔设置并往通道224突出的卡钩226。参阅图3、4、5、7,本实施例的旋转撑架3是沿着该倾斜轴线28倾斜地架设在底基 架2上,并包括一个立体的支撑座31、一支位在支撑座31下方的的旋转支轴32,以及多片 间隔地安装在支撑座31顶缘的托板33。从图7的角度来看,该支撑座31具有一个位在中 间的交叉连部311、两个和交叉连部311 —体连接并弯弧地往两侧延伸的短撑杆部312,以 及两支和短撑杆部312间隔90度并且以可拆解方式插设在该交叉连部311上的长撑杆部 313。而该旋转支轴32是固定地安装在该交叉连部311的下方,并沿着该倾斜轴线28 倾斜延伸,其并具有一环邻近底端并可供轴套222的卡钩226伸入卡合的环形凹沟321,借 此让旋转支轴32可以旋转但不脱离的方式插设在该底基架2的斜撑单元22的信道224内。 所述托板33都是截面半圆形的片体,在本实施例是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其中一个短撑杆 部312及长撑杆部313的顶面,以图7的角度来看,装设在短撑杆部312上方的托板33是前 后向延伸,而装设在长撑杆部313上方的托板33是左右向延伸。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为了 缩小包装材积及搬运材积,主要是将旋转撑架3设计成可拆解的结构,其中所述托板33是 分别安装在其中一个短撑杆部312或者长撑杆部313上方,而交叉连部311是和所述短撑 杆部312 —体连接,并且在交叉连部311上设置两个供长撑杆部313的一个插设端314插 设的插槽315,如此一来,当椅具在包装时,整个立体结构的旋转撑架3可以拆解成三个扁平结构的架体,借此达到缩小包装及搬运材积的目的。本实施例的承载单元4包括一个非圆形并界定出一个承载空间40的承载环框41、 多支将承载环框41以可拆解方式安装在托板33上的螺丝42,以及一个包覆并搭设在该承 载环框41上的椅垫43。该承载环框41是一个长方形的框体,并具有两支分别撑架在支撑座 31的短撑杆部312上方的第一框杆411,以及两支连接在第一框杆411间的第二框杆411’。 从图7的俯视图可以了解,每支第一框杆411都具有一个大致位置中央并具有两个组装孔 412的中间段413,以及两个从中间段413往相反端对称延伸并逐渐向承载空间40弧弯的 弯弧段414,而从图4的侧面可以了解,该中间段413是往下弧弯的设计,也就是说,第一框 杆411的中间段413的高度是整体杆体的最低部位。而第二框杆411’的构造及弧度和第 一框杆411相同,但是长度较小,同时第二框杆411’是由两段杆体415对接而成,但第一框 杆411是一体的设计。也就是说,第一框杆411的两端分别垂直延伸一段杆体415,而同侧杆体415对应 插接形成所述第二框杆411’,这样的结构可以让整个承载环框411 一分为二,并拆解成两 个大致呈U形的框体,以缩小承载环框41在包装及搬运方便的材积。在设计上,本实用新 型该承载环框41也可以改变成椭圆形、三角形等等其它的几何形状,而两个U形框体的结 构,也可以改变成四个L形的框体,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该承载环框41的形状及组装方式 并不以实施例披露的为限。所述椅垫43具有一个穿设在承载环框41上的穿设固定部431,以及一个位在该穿 设固定部431间的乘坐部432,所述穿设固定部431具有多个缺口 433,而承载环框41的短 撑杆部312及长撑杆部313可以由其中一个缺口 433伸出,由于将椅垫43安装在一个框体 上是以往技术,不再说明。本实施例的椅具在组装时,该椅垫43是安装在该承载环框41上,安装后该椅垫43 的部分缺口 433对应承载环框41的中间段413,因此,该旋转撑架3的托板33可以通过其 中一个缺口 433贴靠在承载环框41的其中一个中间段413处,如此一来,就可以利用螺丝 42将旋转撑架3及承载单元4以可拆解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所述旋转撑架3的旋转支轴 32可以插设在底基架2的斜撑单元22上,并以该倾斜轴线28为中心旋转。参阅图3、7、8,当椅具的承载单元4位在图7的一个第一乘坐位置时,该承载环框 41的第一框杆411位在底基架2的左右两侧,而所述第二框杆411’是以前低后高的方式分 别位在底基架2的前方及后方,由于所述第一框杆411间的距离比第二框杆411’间的距离 小,因此,当承载单元4位在该第一乘坐位置时,会感觉左右比较窄,但是后方的靠背比较 尚ο当使用者转动该承载单元4及结合在一起的旋转撑架3时,整个结合体会围绕该 倾斜轴线28转动,当该结合体旋转90度并转换到图8的一个第二乘坐位置时,比较宽的第 二框杆411’位在底基架2的左右两侧,因此,乘坐起来会让人感觉左右宽度大,坐起来的舒 适感觉和图7的第一乘坐位置不同。再加上每支第一及第二框杆411、411’的中间段413都 是往下弧凹,因此无论如何旋转,对应乘坐者双脚的第一或第二框杆411、411’都比较低,可 以避免第一及第二框杆411、411’压迫到乘坐者的双脚,造成乘坐时的不舒服。以此类推, 由于该旋转撑架3可以相对于底基架2做360度无段的旋转,因此,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的 需要调整该结合体的角度,例如让承载环框41的转角位置移到正中央,也可以提供不同的舒适感。因此,本实用新型该椅具的设计不但构造创新,还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调整最适合自 己的乘坐角度,以提高乘坐舒适性的功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该底基架2设计也可以提 供较佳的支撑稳固性,而该承载环框41及旋转撑架3的可拆解设计,也具有缩小包装及搬 运材积的功效。
权利要求一种椅具,包含一个底基架、一个安装在所述底基架上的旋转撑架,以及一个安装在所述旋转撑架上的承载单元,所述底基架包括一个底座,而所述旋转撑架包括一个供所述承载单元架设的支撑座,以及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基架上的旋转支轴,而所述承载单元包括一个架设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承载环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架还包括一个自所述底座突出并沿着一倾斜轴线斜伸且供所述旋转撑架的旋转支轴以可转动方式插设的斜撑单元,所述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是45~8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框是一个非圆形的框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环框具有两段间隔的第一框杆, 以及两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杆间而且彼此间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框杆之间的距离的第二框 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单元还包括一个椅垫,上述椅垫 具有一个安装在所述承载环框上的穿设固定部,以及一个位在所述穿设固定部间并对应所 述承载环框所界定的一个承载空间的乘坐部,所述第一框杆及第二框杆都具有一个架设在 支撑座上并位在杆体最低位置的中间段,以及两段自中间段往相反侧延伸并且高度逐渐升 高的弯弧段,前述弧弯段并逐渐地往所述承载空间内弯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撑架的支撑座具有一个固定地 位在旋转支轴上方的交叉连部、两支从所述交叉连部对称突出并分别架设在承载环框的其 中一支第一框杆下方的短撑杆部,以及两支从所述交叉连部对称突出并各别地架设在所述 承载环框的其中一支第二框杆下方的长撑杆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的短撑杆部是和交叉连部一 体连接,所述长撑杆部是以可拆解地插设在所述交叉连部的两个插槽的其中一个上,而所 述承载环框的第二框杆是由两段杆体以可拆解方式对接而成,上述杆体分别和相邻的第一 框杆一体连接,而所述旋转撑架还包括多个分别固定地安装在长撑杆部及短撑杆部的其中 一个上的托板,以及多支将承载环框以可拆解方式安装在所述托板上的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架的底座具有两支分别位 在一中心线相反侧的前底杆、两个位在所述中心线相反侧的侧底杆,以及一个沿着所述中 心线往后延伸的后底杆,所述前底杆的长度大于侧底杆及后底杆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前底杆具有一段和斜撑单元 连接的第一斜撑段,以及一个自所述第一斜撑段往前延伸的第二斜撑段,所述第一斜撑段 和中心线的夹角大于第二斜撑段和中心线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单元具有一个中空的斜撑管,以 及一个紧密地插设在所述斜撑管上的轴套,所述轴套具有一个界定出一圆形截面的通道的 围绕壁,在所述围绕壁上具有多支往所述通道突出的卡钩,而所述旋转支轴是插设在轴套 的通道内,并具有一个供所述卡钩卡入的环形凹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是70度。
专利摘要一种椅具,包含一个底基架、一个安装在该底基架上的旋转撑架,以及一个安装在该旋转撑架上并具有一承载环框的承载单元,该底基架包括一个底座,而该旋转撑架包括一个供该承载环框架设的支撑座,以及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该底基架上的旋转支轴。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底基架还包括一个自该底座突出并沿着一倾斜轴线斜伸且供所述旋转撑架的旋转支轴以可旋转方式插设的斜撑单元,该倾斜轴线的倾斜角度是45~80度。借此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改变该承载环框的承载角度,并因此调整出适合使用者的乘坐角度,以提高椅具乘坐时的舒适性。
文档编号A47C3/18GK201664088SQ20102016813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曾春贤 申请人:勤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