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地震逃生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蛋壳形地震保护容器。
技术背景地震是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往往造成建筑物损坏甚至是倒塌, 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安全。然而地震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造成建筑物的损坏或倒塌,人 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逃离出去,同时由于变形等原因可能导致房门无法打开,而且现在 住在楼房中的人们越来越多,要想逃离出楼房,需要较长时间。目前,发生地震时较好的避 震方式是在室内选择较安全的避震空间,如承重墙墙角、有水管等处,然而,在这些地方也 难免会由于天花板等各种坠物的掉落而伤及人身,且地震时会产生大量尘土,危害人的眼 睛和呼吸道。目前,发生地震时处在室内的人员还没有较有效的避震方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背景存在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操作简单快速,且 安全有效的一种地震逃生床。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震逃生床内容简述整个装置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 压壳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 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 体上设置有气孔9、15和壳体上设置有气孔5,保证人员躲避在该装置中时不会造成呼吸困 难。在下缓冲内壳6中设置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同时放有安全头套,保证人在该装置中 受到较小的冲击碰撞。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外面附有一层上缓冲外壳2和下缓冲外 壳8,缓冲外壳的材料为具有较好吸震能力的橡胶,且厚度要大于承压壳的厚度,能够很好 地缓冲外部物体对承压壳的冲击。在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内部是上缓冲内壳4和下 缓冲内壳6,上缓冲内壳4和下缓冲内壳6的闭合容积要大于一个成人的平均体积,长度方 向的尺寸要略大于成人的平均身高。上缓冲外壳2、下缓冲外壳8、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 7都为蛋壳形,蛋壳的外形弯曲均勻而且对称,当蛋壳外部某一部分受到压力时便均勻地传 给其余各部分,并且巧妙地相互抵消,这种形状便保证了承压壳有较高的承压能力。承压壳 的材料为重量较轻、强度较高的合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发生地震时人员能够快速进入 装置中;承压壳和缓冲壳为蛋壳形状,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且在承压壳内有吸震性好的软 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能够很好地保证装置中的人员安全;本实用新型有两种功能,在闭合 状态时,作为床来使用,不占用室内的多余空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0008]1-上箱体,2-上缓冲外壳,3-上承压壳,4-上缓冲内壳,5-壳体气孔,6_下缓冲内 壳,7-下承压壳,8-下缓冲外壳,9-箱体气孔,10-下箱体,11-安全锁,12-安全带,13-挂 钩,14-安全锁,15-箱体气孔,16-把手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半部分的俯视图。图3为缓冲壳结构示意图。图4为承压壳结构示意图。图5为下缓冲内壳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半部分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地震逃生床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震逃生床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压壳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 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 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和壳体上设置有气孔,在下缓冲 内壳6中设置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外面附有一层上缓冲外 壳2和下缓冲外壳8,在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内部是上缓冲内壳4和下缓冲内壳6, 上缓冲外壳2、下缓冲外壳8、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都为蛋壳形。日常生活中,本实用新型处于闭合状态,可作为床使用。当发生地震时,用手推动 把手16,将本实用新型打开,人进入下缓冲内壳6中,然后系上安全带12,带上安全头套,躺 在下缓冲内壳6中,将本实用新型的上半部分放下,当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闭合好后, 推动安全锁11、14上的按钮,将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锁住,防止该装置在受到外部冲击 时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分离,以确保内部人员的安全。最后,内部人员可以打开安全锁 11、14,然后推开该设备,从内部出来。
权利要求一种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整个装置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压壳(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较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上设置有气孔(9)、(15),壳体上设置有气孔(5),在下缓冲内壳(6)中设置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 外面附有一层上缓冲外壳(2)和下缓冲外壳(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在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的 内部是上缓冲内壳⑷和下缓冲内壳(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逃生床,其特征在于上缓冲外壳(2)、下缓冲外壳(8)、 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都为蛋壳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震逃生床,涉及地震逃生装置领域。整个装置由上箱体(1),上缓冲外壳(2),上承压壳(3),上缓冲内壳(4),下缓冲内壳(6),下承压壳(7),下缓冲外壳(8),下箱体(10),安全锁(11)、(14),安全带(12),挂钩(13)组成,在缓冲内壳和承压壳之间有吸震性好的软质材料组成的缓冲层,箱体上设有气孔(9)、(15),壳体上设有气孔(5),下缓冲内壳(6)中设有安全带(12)和挂钩(13)。上缓冲外壳(2)、下缓冲外壳(8)、上承压壳(3)和下承压壳(7)都为蛋壳形。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强的抗冲击和挤压性能,能够很好地保护缓冲内壳中的人员安全,是一种较好的地震逃生装置。
文档编号A47C19/00GK201668896SQ20102022259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6日
发明者余立厦, 吕前栋, 杨磊, 韩善灵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