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737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制品,具体的说是一种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 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木门都是采用部件固定连接成型和压塑成型,随着低碳生活和循 环经济的倡导,木塑复合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尤其是一些农林废弃物和废塑料白 色污染,保护森林环境的环保特征备受世人瞩目。而且现有技术的门板一般采用栅栏 式和密闭式两种,除了防盗隔离外其它功能都是单一的,且各有不足之处,无法进行互 补,另外常见门板上安装的猫眼由于高度和范围的限制,容易出现视觉四角,很多部分 无法观察到,为使用带来不便。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功能齐全、使用方便 的环保木塑复合门。[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其结 构包括门板,所述门板通过合页活络连接在门框上,门板包括大门板、小门板,所述的 大门板、小门板均采用木质纤维材料制成,在大门板的门仁内嵌有纱网门,在大门板上 开有长方形开口,所述的长方形开口内安装有单向玻璃。[0005]所述的木质纤维材料为农作物废弃物。[0006]所述的农作物废弃物包括木屑、棉柴、稻壳、麦秸、大豆皮、花生壳、甘蔗渣。[0007]所述的门板在蓄水冷却池里冷却定型。[0008]所述的大门板、小门板上均设置有把手。[000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0010]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承受力大, 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有很好的耐水性,不被虫蛀、不长真菌、耐酸碱、抗腐蚀;无 毒、无污染、无辐射,可以100%回收再生,符合环保要求等特点,同时设计有两个门 板,且在大门板的门仁内设置有纱网门,既能够做到完全封闭,而且隔离效果好,同时 可以通风、透光透气,单向玻璃的设置使得从门内侧可以完全观察到门外侧的情况,不 留视觉死角,益于推广使用。


[0011]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0012]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3]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0014]1、门框,2、合页,3、小门板,4、大门板,5、开口,6、把手,7、门仁,8、纱网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作以下详细说明。[0016]如附图1、图2所示,该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其结构包括门板,所述门板通 过合页2活络连接在门框1上,门板包括大门板4、小门板3,小门板3通过合页2活络 连接在大门板4的中央位置,所述的大门板4、小门板3均采用木质纤维材料制成,在大 门板4的门仁7内嵌有纱网门8,在大门板4上开有长方形开口 5,该长方形开口 5呈上 下方向设置在大门板4边缘,所述的长方形开口 5内安装有单向玻璃。[0017]所述的木质纤维材料为农作物废弃物,该农作物废弃物包括木屑、棉柴、稻 壳、麦秸、大豆皮、花生壳、甘蔗渣等。所述的大门板4、小门板3上均设置有把手6。[0018]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应用塑料填充改性和高分子界面化学等高 技术手段,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流变成型的一种可逆性循环利用优质代木型材,制造过程 中其稳定剂采用无铅钙的锌或有机锡,同时利用蓄水冷却池对木塑复合门进行循环冷却 定型。[0019]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较好的解决了塑料、木材行业废弃资源的可再生综合利用 问题,实现了原料资源化和回收再生化,具有较高的生态环保效应。同时可大量替代钢 材、木材等人类越来越稀缺的自然资源。
权利要求1.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包括门板,所述门板通过合页活络连接在门框上,其特 征在于门板包括大门板、小门板,所述的大门板、小门板均采用木质纤维材料制成,在 大门板的门仁内嵌有纱网门,在大门板上开有长方形开口,所述的长方形开口内安装有单向玻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质纤维材料为 农作物废弃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门板在蓄水冷却 池里冷却定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门板、小门板 上均设置有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属于木塑复合材料制品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门板,所述门板通过合页活络连接在门框上,门板包括大门板、小门板,所述的大门板、小门板均采用木质纤维材料制成,在大门板的门仁内嵌有纱网门,在大门板上开有长方形开口,所述的长方形开口内安装有单向玻璃。该新型多功能环保木塑复合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等特点,隔离效果好,同时可以通风、透光透气,单向玻璃的设置使得从门内侧可以完全观察到门外侧的情况,不留视觉死角,益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E06B7/30GK201810143SQ20102025097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7日
发明者宋国强, 张建国, 李敬芳, 范春华 申请人:宋国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