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229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滑轨装置包括内滑轨组件和外滑轨组件,内滑轨组件和外滑轨组 件之间安装有两个滚轮以实现内滑轨组件和外滑轨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由于要实现内滑 轨组件与外滑轨组件的相对运动,就必须要留有足够的间隙让滚轮在滑轨组件的导轨中滚 动,同时由于有间隙的存在,内滑轨组件和外滑轨组件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内滑轨组件相 对外滑轨组件产生沿非滑动方向上的晃动,且滑轨中的两滚轮在越靠近时,内滑轨组件相 对外滑轨组件的晃动量就越大。因此以上的滑轨结构,在内滑轨组件与外滑轨组件相对滑 动时,就影响了安装在滑轨上物品的稳固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当内滑轨组件和外滑轨组件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 时,内滑轨组件与外滑轨组件产生相对晃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滑轨组件与外滑轨组件平 稳滑动、滑动无晃动的滑轨装置。该滑轨装置可实现内滑轨组件与外滑轨组件相对滚轮的 无间隙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轨装置,包括内滑轨组件及与内滑轨组件相配合的外滑轨 组件,所述内滑轨组件包括内滑轨支撑件及与内滑轨支撑件相连接的两条内导轨,所述外 滑轨组件包括外滑轨支撑件及与外滑轨支撑件相连接的两条外导轨,所述外滑轨支撑件延 伸出外导轨的一端设有与内滑轨组件配合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可绕其中心 转动且与其中一内导轨贴合,所述外滑轨组件还包括驱动第二滚轮与另一内导轨贴合的第 一可动部件,所述第二滚轮可绕其中心转动且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外滑轨支 撑件上;所述内滑轨支撑件延伸出内导轨的一端设有与外滑轨组件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三 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可绕其中心转动且与其中一外导轨贴合,所述内滑轨组件 还包括驱动第四滚轮与另一外导轨贴合的第二可动部件,所述第四滚轮可绕其中心转动且 通过第二可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上。进一步,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和所述第二可动部件分别包括悬臂杠杆和可驱动所述 悬臂杠杆转动的弹性部件,所述第二滚轮通过第一可动部件的悬臂杠杆设置在所述外滑轨 支撑件上,所述第四滚轮通过第二可动部件的悬臂杠杆设置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上。进一步,所述悬臂杠杆包括第一悬臂及与第一悬臂联动且与所述弹性部件一端 抵顶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第一可动部件的第一悬臂上,所述第四滚轮设置在 第二可动部件的第一悬臂上,第一可动部件的弹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外滑轨支撑件固定连 接,第二可动部件的弹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内滑轨支撑件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悬臂杠杆包括第一悬臂、与第一悬臂联动的第二悬臂以及与所述弹性部件一端抵顶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悬臂上,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第一可动 部件的第一悬臂上,所述第四滚轮设置在第二可动部件的第一悬臂上,第一可动部件的弹 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外滑轨支撑件,第二可动部件的弹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内滑轨支撑 件。进一步,所述弹性部件为一弹簧。进一步,所述弹性部件包括U型弹片和弹片固定座,所述弹片固定座固定设置在 滑轨支撑件上,所述U型弹片的开口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片固定座上,所述U型弹片相对于 所述开口端的一端抵顶在悬臂杠杆上。进一步,所述U型弹片的开口端设有两个卡脚,所述弹片固定座上设有两个与卡 脚对应配合的卡槽,所述U型弹片通过卡脚和卡槽与所述弹片固定座卡紧配合。进一步,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和所述外滑轨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用于装配弹片固定 座的定位片,所述弹片固定座上设有与定位片相配合的定位槽。进一步,所述内滑轨支撑件或者外滑轨支撑件远离滚轮的一端设有防止滚轮滑出 导轨的止挡件。进一步,所述内滑轨支撑件或者外滑轨支撑件靠近滚轮的一端设有防止滚轮滑出 导轨的凸起。以上技术方案中,在内滑轨组件或者外滑轨组件中分别设置两个滚轮,其中在每 个滑轨组件中,将一个滚轮可转动地固定在滑轨组件上,将另一个滚轮通过一个可动部件 可转动地固定在滑轨组件上,且另一滚轮在所述可动部件驱动下始终保持滚轮的边缘和与 其相配合的滑轨组件的导轨相贴合,以此来实现间隙自动补偿,从而实现内滑轨组件与外 滑轨组件之间的稳定且无晃动地滑动,保证了在滑轨装置滑动时,安装在滑轨装置上的物 品的平稳性,同时在用手操作此滑轨装置滑动时,有效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舒适感。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外滑轨组件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内滑轨组件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动部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滑轨组件安装可动部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滑轨组件和外滑轨组件相配合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K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4个滚轮滑到距离最近时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滚轮抵顶止挡件时的结构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滑轨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 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 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4制。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的滑轨装置,包括内滑轨组件2及 与内滑轨组件2相配合的外滑轨组件1,所述内滑轨组件2包括内滑轨支撑件21及设置在 其上的两条内导轨,所述外滑轨组件1包括外滑轨支撑件11及设置在其上的两条外导轨, 在所述外滑轨组件1中,所述外滑轨支撑件11延伸出外导轨的一端设有与内滑轨组件2配 合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8,所述第一滚轮7可绕其中心转动且与其中一内导轨贴合,所述 外滑轨组件还包括驱动第二滚轮8与另一内导轨贴合的第一可动部件,所述第二滚轮8可 绕其中心转动且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外滑轨支撑件11上;在所述内滑轨组 件2中,所述内滑轨支撑件21延伸出内导轨的一端设有与外滑轨组件1配合且可转动的第 三滚轮18和第四滚轮16,所述第三滚轮18可绕其中心转动且与其中一外导轨贴合,所述 内滑轨组件还包括驱动第四滚轮16与另一外导轨贴合的第二可动部件,所述第四滚轮16 可绕其中心转动且通过第二可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21上。通过在内滑轨组件 2或者外滑轨组件1中分别设置两个滚轮,其中在每个滑轨组件中,将一个滚轮可转动地固 定在滑轨组件上,将另一个滚轮通过一个可动部件可转动地固定在滑轨组件上,且另一滚 轮在所述可动部件驱动下始终保持滚轮的边缘和与其相配合的滑轨组件的导轨相贴合,以 此来实现间隙自动补偿,从而实现内滑轨组件2与外滑轨组件1之间的稳定且无晃动地滑 动,保证了在滑轨装置滑动时,安装在滑轨装置上物品的平稳性,同时在用手操作此滑轨装 置滑动时,有效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舒适感。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外滑轨组件1上,两条外导轨的一端与外滑轨支撑件11 的一端保持平齐,而外滑轨支撑件11的另一端延伸出两条外导轨的另一端。外滑轨支撑件 11延伸出两条外导轨的另一端上设有与内滑轨组件2相配合的第一滚轮7和第二滚轮8, 如图2所示,第一滚轮7固定在外滑轨支撑件11上,同时第一滚轮7可绕自身的中心自由 转动,即第一滚轮7可转动设置在外滑轨支撑件上,优选地第一滚轮7的中心通过第一铆钉 6固定在外滑轨支撑件上且第一滚轮7可自由转动;第二滚轮8通过第一可动部件装配在 外滑轨支撑件11上,且通过第一可动部件使第二滚轮8的外缘和与第二滚轮8相配合的内 滑轨组件2贴合,即第二滚轮8与内滑轨组件2中的其中一条内导轨相贴合,当该内导轨受 力向内侧挤压或者向外侧扩张时,第二滚轮8可以在第一可动部件的带动下发生转动,使 得第二滚轮8 —直保持与内滑轨组件2的内导轨密切贴合。同样的,如图3所示,在内滑轨 组件2上,两条内导轨的一端与内滑轨支撑件21的一端保持平齐,而内滑轨支撑件21的另 一端延伸出两条内导轨的另一端。在内滑轨支撑件21延伸出两条内导轨的另一端上设有 与外滑轨组件1相配合的第三滚轮18和第四滚轮16,第三滚轮18固定在内滑轨支撑件21 上,同时第三滚轮18可绕自身的中心自由转动,优选地,第三滚轮18的中心通过第二铆钉 19固定在内滑轨支撑件21上且第三滚轮18可自由转动,第四滚轮16通过第二可动部件 装配在内滑轨支撑件21上,且通过第二可动部件15使第四滚轮16的外缘和与第四滚轮16 相配合的外滑轨组件1贴合,即第四滚轮16与外滑轨组件1中的其中一条外导轨相贴合, 当该导轨受力向内侧挤压或者向外侧扩张时,第四滚轮16可以在可动部件的带动转动动, 使得第二滚轮8 —直保持与外滑轨组件1的外导轨密切贴合。进一步,第一可动部件和第二可动部件分别包括悬臂杠杆5、15,以及可驱动所述悬臂杠杆5、15转动的弹性部件,所述第二滚轮8通过第一可动部件的悬臂杠杆设置在所述 外滑轨支撑件11上,所述第四滚轮16通过第二可动部件的悬臂杠杆设置在所述内滑轨支 撑件21上。更进一步所述悬臂杠杆5、15包括第一悬臂及与第一悬臂联动且与所述弹性部 件一端抵顶的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滚轮8设置在第一可动部件的第一悬臂上,所述第四 滚轮16设置在第二可动部件的第一悬臂上,第一可动部件的弹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外滑 轨支撑件11固定连接,第二可动部件的弹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内滑轨支撑件21固定连接。 优选情况下,所述悬臂杠杆5、1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悬臂的挡板51、151,且挡板51、151 与所述弹性部件一端抵顶,从而使得悬臂杠杆5、15能更好地与所述对应的弹性部件配合。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外滑轨组件1中,所述悬臂杠杆5通过销钉4可转动安装在外滑轨支 撑件11上,所述第二滚轮8通过第三铆钉9可转动地安装在悬臂杠杆5的第一悬臂上,弹 性部件一端与挡板51相抵顶,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外滑轨支撑件11上, 所述弹性部件对挡板51提供一拉力或者推力,此时悬臂杠杆5的第二悬臂受到拉力或者推 力后就会绕着销钉4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悬臂同向转动,因此第一悬臂就会带动第二滚轮8 向内滑轨组件2的内侧或者外侧移动,所述第二滚轮8的外缘在悬臂杠杆5和弹性部件的 作用下与所述内滑轨组件2的内导轨相贴合,即所述第二滚轮8可以始终沿着所述内滑轨 组件2的内导轨转动,同理,在所述内滑轨组件2中,所述悬臂杠杆15通过销钉14可转动 安装在内滑轨支撑件上,所述第四滚轮16通过第四铆钉17可转动安装在悬臂杠杆15的第 一悬臂上,弹性部件一端与挡板151相抵顶,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内滑 轨支撑件21上,弹性部件对挡板151提供一拉力或者推力,此时悬臂杠杆15的第二悬臂受 到拉力或者推力后就会绕着销钉14转动,同时带动第一悬臂同向转动,因此第一悬臂就会 带动第四滚轮16向外滑轨组件1的内侧或者外侧移动,所述第四滚轮16的外缘在悬臂杠 杆15和弹性部件的作用下始终与所述外滑轨组件1的外导轨相贴合,即所述第四滚轮16 可以始终沿着所述所述外滑轨组件1的外导轨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外滑轨组件1与所述内 滑轨组件2相对滑动时,不会发生晃动。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内滑轨组件2中, 所述弹性部件包括U型弹片13和弹片固定座12,所述弹片固定座12固定设置在内滑轨支 撑件21上,所述U型弹片13的开口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片固定座12上,所述U型弹片13 与开口端相对的一端抵靠在第二悬臂上。结合图5所示,所述弹片固定座12上设有卡接件 123、125,所述内滑轨支撑件上设有与卡接件相配合的卡孔116、117,所述弹片固定座12与 内滑轨支撑件21卡扣配合,优选地,所述U型弹片13的开口端设有两个卡脚131、132,所 述弹片固定座12上设有两个与卡脚对应配合的卡槽121、122,所述U型弹片13通过卡脚 和卡槽与所述弹片固定座12卡紧配合。进一步优选地,为了弹片固定座12方便安装到内 滑轨支撑件21上,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21上设有便于装配弹片固定座12的定位片114、 115,所述弹片固定座12上对应设有与定位片相配合的定位槽124、126,在装配弹片固定座 12时可通过定位槽124、1沈进行定位,然后再卡紧在内滑轨支撑件21上。在所述外滑轨组件中,所述弹性部件也采用上述的结构,包括U型弹片3和弹片固 定座20,所述U型弹片3和弹片固定座20装配方式及弹片固定座2与外滑轨支撑件之间的 装配关系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基本相同,不再详述。如图10所示,所述弹性部件也可采用一弹性件,优选为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件上,另一端与悬臂杠杆的第二悬臂相连接,此时,螺旋弹簧对第二悬臂 施加一个拉力,在此拉力的作用下,安装在第一悬臂上的滚轮可始终压紧在与之相配合的 滑轨组件上。如图6所示,在内滑轨组件2与外滑轨组件1装配完成后,内滑轨组件2中的两个 滚轮与外滑轨组件1的两条外导轨相配合,外滑轨组件1中的两个滚轮与内滑轨组件2的 两条内导轨相配合。因所设有的滚轮可绕自身中心自转,因此外滑轨组件1和内滑轨组件 2可以相对滑动,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弹性部件对悬臂杠杆始终施加一个作用力,可以时刻保 证滚轮外缘与其相配合的导轨紧密贴合。在滑动的过程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当外滑轨 组件1的靠近第四滚轮16的一侧导轨受到一个向内侧的压力时,第四滚轮16可以在导轨 的压力下小距离向内侧移动,而这种移动是需要克服U型弹片13的弹力做功的,通过此种 方式来实现滚轮与导轨之间间隙的自动补偿,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滑轨结构中因滚轮与导轨 之间存在间隙而带来的运动晃动问题,实现了内滑轨组件2与外滑轨组件1之间的滑动平 稳性。同时保证了在滑轨滑动时,安装在滑轨上的物品的平稳性,同时在用手操作此滑轨滑 动时,有效增加了操作人员的舒适感。进一步,为了防止在滑轨装置滑动时,内滑轨组件2中的滚轮滑出外滑轨组件1或 者外滑轨组件1中的滚轮滑出内滑轨组件2,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21或者外滑轨支撑件11 上,远离滚轮的一端设有防止滚轮滑出滑轨的止挡件10,如图1和图3所示,在所述内滑轨 组件2的内滑轨支撑件21上设有安装止挡件10的安装孔111、112及113,为了便于拆换及 维修,止挡件10卡接在内滑轨支撑件21上。如图9所示,当外滑轨组件1中的两个滚轮相 对内滑轨组件2的两个滚轮运动到最远端时,外滑轨组件1中的两个滚轮7、8通过止挡件 10进行定位以防止滑出内滑轨组件2。进一步,所述内滑轨支撑件21或者外滑轨支撑件11靠近滚轮的一端设有防止滚 轮滑出滑轨的凸起,通过该凸起能有效防止当外滑轨组件1中的两个滚轮相对内滑轨组件 2的两个滚轮运动到距离最近时,滚轮脱出与其相配合的滑轨组件。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 中,在外滑轨组件1的两外导轨上分别设有第一凸起118和第二凸起119,所述第一凸起 118与所述第二滚轮8配合,所述第二凸起119与所述第一滚轮7配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滑轨装置,包括内滑轨组件及与内滑轨组件相配合的外滑轨组件,所述内滑轨 组件包括内滑轨支撑件及与内滑轨支撑件相连接的两条内导轨,所述外滑轨组件包括外滑 轨支撑件及与外滑轨支撑件相连接的两条外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滑轨支撑件延伸出 外导轨的一端设有与内滑轨组件配合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可绕其中心转动 且与其中一内导轨贴合,所述外滑轨组件还包括驱动第二滚轮与另一内导轨贴合的第一可 动部件,所述第二滚轮可绕其中心转动且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外滑轨支撑件 上;所述内滑轨支撑件延伸出内导轨的一端设有与外滑轨组件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三滚轮 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可绕其中心转动且与其中一外导轨贴合,所述内滑轨组件还包 括驱动第四滚轮与另一外导轨贴合的第二可动部件,所述第四滚轮可绕其中心转动且通过 第二可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动部件和所述第二可动 部件分别包括悬臂杠杆和可驱动所述悬臂杠杆转动的弹性部件,所述第二滚轮通过第一可 动部件的悬臂杠杆设置在所述外滑轨支撑件上,所述第四滚轮通过第二可动部件的悬臂杠 杆设置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杠杆包括第一悬臂及与第一 悬臂联动且与所述弹性部件一端抵顶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第一可动部件的第 一悬臂上,所述第四滚轮设置在第二可动部件的第一悬臂上,第一可动部件的弹性部件另 一端与所述外滑轨支撑件固定连接,第二可动部件的弹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内滑轨支撑件 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杠杆包括第一悬臂、与第一 悬臂联动的第二悬臂以及与所述弹性部件一端抵顶的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悬臂 上,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第一可动部件的第一悬臂上,所述第四滚轮设置在第二可动部件 的第一悬臂上,第一可动部件的弹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外滑轨支撑件,第二可动部件的弹 性部件另一端与所述内滑轨支撑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一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U型弹片和弹片固 定座,所述弹片固定座固定设置在滑轨支撑件上,所述U型弹片的开口端固定设置在所述 弹片固定座上,所述U型弹片相对于所述开口端的一端抵顶在悬臂杠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弹片的开口端设有两个卡 脚,所述弹片固定座上设有两个与卡脚对应配合的卡槽,所述U型弹片通过卡脚和卡槽与 所述弹片固定座卡紧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和所述外滑轨 支撑件上分别设有用于装配弹片固定座的定位片,所述弹片固定座上设有与定位片相配合 的定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轨支撑件或者 外滑轨支撑件远离滚轮的一端设有防止滚轮滑出导轨的止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滑轨支撑件或者 外滑轨支撑件靠近滚轮的一端设有防止滚轮滑出导轨的凸起。
专利摘要一种滑轨装置,包括内滑轨组件及与内滑轨组件相配合的外滑轨组件,所述外滑轨支撑件延伸出外导轨的一端设有与内滑轨组件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其中一内导轨贴合,所述外滑轨组件还包括驱动第二滚轮与另一内导轨贴合的第一可动部件,所述第二滚轮通过第一可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外滑轨支撑件上,所述内滑轨支撑件延伸出内导轨的一端设有与外滑轨组件配合且可转动的第三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三滚轮与其中一外导轨贴合,所述内滑轨组件还包括驱动第四滚轮与另一外导轨贴合的第二可动部件,所述第四滚轮通过第二可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内滑轨支撑件上。该滑轨装置可实现内滑轨组件与外滑轨组件之间的稳定且无晃动地滑动。
文档编号A47B88/10GK201861155SQ20102058337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9日
发明者周虎, 敬华伟, 樊秀兰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