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床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568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震床钢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抗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震床钢结构。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巨大的自然灾害,人类目前还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每次大地震总是造成很多人员伤亡,为了减小或避免人员伤亡,人们研究开发了多种抗震技术,其中也包括抗震家具,抗震床既可以在夜间地震发生时防止楼面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又可以在白天地震时给人们提供一个藏身之地。1976年申请人在唐山机车车辆厂工作,该厂有职工九千多人,有小学、中学、机车车辆技工学校三所学校,申请人经历1976年7月28日唐山7. 8级大地震,在那次地震中死亡约24. 2万人,重伤约16. 4万人。现有的地震多发区的抗震床多为在床板上方通过四根简易立柱支撑一块床顶板, 该床顶板只能防止坠落物砸下,起到一定的安全作用,但是该种床顶板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较小、功能单一等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承载能力大广泛适用于地震多发区的抗震床钢结构。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抗震床钢结构,包括两侧架、两端架以及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端架以及上架均由钢构件焊接成框架结构,所述两端架位于两侧架的两端,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侧架相连接;两侧架的下部之间安装有支撑床板的底部横梁,底部横梁将上述框架结构分割成上下两个空间,所述上架位于上面空间的顶部,并通过连接组件分别与端架和侧架相连。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侧架、端架的横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加强筋板。所述加强筋板采用复合形加强结构,即加强筋板包括一个U形筋板,在U形筋板内设有单板加强筋板。所述框架结构的内侧设有安全抓环。所述框架结构的内侧设有安全抓柄。所述侧架和端架的底部设有地脚螺栓。所述侧架与端架的联接处均安装与墙体固定的卡子。所述端架与侧架所形成的四个支腿上安装有底垫,所述底垫包括底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底架下端的垫板。所述在底部横梁的下端设有放置破拆工具的救生袋。所述底部横梁的下端设有手电筒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在底座上端对称安装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转轴,轴承座的外侧安装有防止转轴转动的紧固螺栓,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筒架,在筒架外壁设有调整紧固螺栓,调整紧固螺栓穿过筒架的内壁。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抗震床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独特、力学性能可靠,可拆卸组合,运输方便,防震效果好等优点,而且为遇难者提供了抗震避难空间,是对现有抗震床的创造性改进,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底部横梁与侧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U形筋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复合形加强结构的加强筋板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图7是地脚螺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图9是与墙体固定的卡子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安装在四个支腿上的底垫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A-A剖视图;图12是手电筒支架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侧视图;图14是单人床结构示意图;图15是双层床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架;2、侧架;3、端架;4、端架;5、上架;6、连接组件;7、底部横梁;8、加强筋板;8-1、U形筋板;8-2、单板加强筋板;9、安全抓环;10、安全抓柄;11、地脚螺栓;12、 卡子;13、底垫;13-1、底架;13-2、紧固件;13-3、垫板;14、救生袋;15、手电筒支架;15_1、 底座;15-2、支撑架;15-3、轴承座;15-4、转轴;15_5、紧固螺栓;15_6、筒架;15_7、调整紧
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抗震床钢结构,包括两侧架(1、2)、两端架(3、4)以及上架 5,所述侧架(1、2)、端架(3、4)以及上架5均由钢构件焊接成框架结构,所述两端架(3、4) 位于两侧架(1、幻的两端,并通过连接组件6与侧架(1、幻相连接;两侧架(1、幻的下部之间安装有支撑床板的底部横梁7,底部横梁7将上述框架结构分割成上下两个空间,所述上架5位于上面空间的顶部,并通过连接组件6分别与端架(3、4)和侧架(1、2)相连。上述结构中所采用的钢构件为圆钢管或者方钢管,采用圆钢管的壁厚为3 8mm,截面直径50 80mm ;采用方钢管时,壁厚为3 8mm,截面宽度为40 80mm。上述结构采用分体组装结构, 具有装卸运输方便等优点;使用上述结构的抗震床钢结构,在发生地震时,人们可以躲藏在床内,这样可有效防止坠物砸伤,提高生还的机率。请参阅图3至图6,为了增强抗震功能,使得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在所述侧架(1、 2)、端架(3、4)的横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加强筋板8,所述加强筋板8采用复合形加强结构,即加强筋板包括一个U形筋板8-1,在U形筋板8-1内设有单板加强筋板8-2。请参阅图1,为了保证在地震时,人们能够有所抓,而且被抓的构件容易找到,提高应急措施,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内侧设有安全抓环9和/或者安全抓柄10。请参阅图7,为了防止在地震时,抗震床随着抖动而倾倒,在所述侧架(1、幻和端架(3、4)的底部设有地脚螺栓11,与地面或楼房底层连接为一体。请参阅图8和图9,为了达到上述效果,还可以,在所述侧架(1、2)与端架(3、4)的联接处均安装与墙体固定的卡子12。请参阅图10和图11,为了防止安装后,抗震床对已经装修好的地板造成划伤或者压伤,在所述端架(3、4)与侧架(1、幻所形成的四个支腿上安装有底垫13,所述底垫13包括底架13-1,通过紧固件13-2安装在底架13-1下端的垫板13-3。请参阅图1,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自救措施,在所述底部横梁7的下端设有放置破拆工具的救生袋14,救生袋内放置破拆工具,例如手锤、尖錾、扁錾、钢锯、活扳手、改锥、手套、劳保眼镜、手电、口哨等,被困在其内的人们可以采用这些工具实现自救或者与外界联系,以便争取抢救时间。请参阅图12和图13,为了增强便利,在有限的空间内固定照明装置,腾出双手用于自救,在所述底部横梁7的下端设有手电筒支架15,所述支架包括底座15-1,在底座15-1 上端对称安装支撑架15-2,支撑架15-2的上端安装有轴承座15-3,轴承座15_3内安装有转轴15-4,轴承座15-3的外侧安装有防止转轴转动的紧固螺栓15-5,所述转轴15_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筒架15-6,在筒架15-6外壁设有调整紧固螺栓15-7,调整紧固螺栓15_7 穿过筒架15-6的内壁。上述结构即可用于双人床(如图1所示)、单人床(如图14所示),也可以用于双层床(如图15所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新颖独特、力学性能可靠,可拆卸组合,运输方便,防震效果好等优点,而且为遇难者提供了抗震避难空间,是对现有抗震床的创造性改进,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抗震床钢结构,包括两侧架、两端架以及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端架以及上架均由钢构件焊接成框架结构,所述两端架位于两侧架的两端,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侧架相连接;两侧架的下部之间安装有支撑床板的底部横梁,底部横梁将上述框架结构分割成上下两个空间,所述上架位于上面空间的顶部,并通过连接组件分别与端架和侧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侧架、端架的横梁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加强筋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采用复合形加强结构,即加强筋板包括一个U形筋板,在U形筋板内设有单板加强筋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框架结构的内侧设有安全抓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框架结构的内侧设有安全抓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和端架的底部设有地脚螺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与端架的联接处均安装与墙体固定的卡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架与侧架所形成的四个支腿上安装有底垫,所述底垫包括底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底架下端的垫板。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底部横梁的下端设有放置破拆工具的救生袋。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抗震床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横梁的下端设有手电筒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座,在底座上端对称安装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安装有转轴,轴承座的外侧安装有防止转轴转动的紧固螺栓,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筒架,在筒架外壁设有调整紧固螺栓,调整紧固螺栓穿过筒架的内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震床钢结构,包括两侧架、两端架以及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端架以及上架均由钢构件焊接成框架结构,所述两端架位于两侧架的两端,并通过连接组件与侧架相连接;两侧架的下部之间安装有支撑床板的底部横梁,底部横梁将上述框架结构分割成上下两个空间,所述上架位于上面空间的顶部,并通过连接组件分别与端架和侧架相连。与现有抗震床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新颖独特、力学性能可靠,可拆卸组合,运输方便,防震效果好等优点,而且为避难者提供了抗震避难空间,是对现有抗震床的创造性改进,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47C19/22GK201977288SQ20102062615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5日
发明者樊国忠 申请人:樊兴, 樊国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