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放架之扣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016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置放架之扣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关置放架之扣件结构,尤指一种结构精简、操作容易之置放架扣件结构。
背景技术
本申请系为(中国专利号200820203824. 9)之再创作,先前创作中置放架之后连接板与右连接框是采用旋钮固定方式结合以达到快速组装与折收目的,而本创作之目的在于可将后连接板与右连接框的结合方式改为采用活动扣之方式,从而令置放架折收达到更加多变之实用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的置放架扣件结构,以使置放架组装与折收达到更多变之实用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置放架之扣件结构,包括一框架,该框架设有前连接架,前连接架上设有沟槽与定位孔;—左连接框,该左连接框前端设卡钩,于后端设有活动枢钮;一右连接框,该右连接框前端设卡钩,于后端设有插销与凸扣;一后连接板,该后连接板一侧设活动枢钮,一侧开设插孔以与右连接框之插销相结合定位,后连接板还设有活动扣以与右连接框之凸扣相结合定位;所述左右连接框之卡钩分别置入前连接架之沟槽中并通过定位孔卡合定位,所述连接板之活动枢钮与左连接框之活动枢钮结合定位。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籍由将左右连接框之卡钩分别置入前连接架之沟槽中并通过定位孔卡合定位,再将后连接板之活动枢钮与左连接框之活动枢钮结合定位;展开时,先将左右连接框往外拉出,再将右连接框之插销插入后连接板之插孔中定位,再扳动活动扣使其扣入凸扣中固定定位;如此构造不仅结构精简、易于组装与折收,又达到了减少材积、降低运输成本之实用效果。

图1系本实用新型之分解示意图。图2系本实用新型之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系本实用新型之折收示意图。图4系本实用新型之展开示意图。图5系本实用新型之立体示意图。图6系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一种置放架之扣件结构,主要包括一框架1,该框架1设有前连接架10,前连接架10上设有沟槽100与定位孔101 ;一左连接框11,该左连接框11前端设卡钩111,于后端设有活动枢钮112 ;一右连接框12,该右连接框12前端设卡钩121,于后端设有插销122与凸扣123 ;一后连接板13,该后连接板13 —侧设活动枢钮131,一侧开设插孔132以与右连接框12之插销122相结合定位,后连接板13还设有活动扣133以与右连接框12之凸扣 123相结合定位;所述左右连接框11、12之卡钩111、121分别置入前连接架10之沟槽100中并通过定位孔101卡合定位,所述连接板13之活动枢钮131与左连接框11之活动枢钮112结合定位;展开时,先将左右连接框11、12往外拉出,再将右连接框12之插销122插入后连接板13之插孔132中定位,再扳动活动扣133使其扣入凸扣123中固定定位;如此构造不仅结构精简、易于组装与折收,又达到了减少材积、降低运输成本之实用效果。上述之具体实施例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对于熟悉此类技艺之人士而言,根据上述说明,可能对该具体实施例作部分变更及修改,其本质未脱离出本实用新型之精神范畴者,皆应包含在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中,宜先陈明。
权利要求1. 一种置放架之扣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1 ),该框架(1)设有前连接架(10),前连接架(10)上设有沟槽(100)与定位孔 (101);一左连接框(11),该左连接框(11)前端设卡钩(111),于后端设有活动枢钮(112);一右连接框(12),该右连接框(12)前端设卡钩(121),于后端设有插销(122)与凸扣 (123);一后连接板(13),该后连接板(13) —侧设活动枢钮(131),一侧开设插孔(132)以与右连接框(12)之插销(122)相结合定位,后连接板(13)还设有活动扣(133)以与右连接框 (12)之凸扣(123)相结合定位;所述左右连接框(11 )、( 12)之卡钩(111),(121)分别置入前连接架(10)之沟槽(100) 中并通过定位孔(101)卡合定位,所述连接板(13)之活动枢钮(131)与左连接框(11)之活动枢钮(112)结合定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放架之扣件结构,主要包括一框架,该框架设有前连接架,其上设有沟槽与定位孔;一左连接框,该左连接框设卡钩与活动枢钮;一右连接框,该右连接框前端卡钩,于后端设有插销与凸扣;一后连接板,该后连接板一侧设有活动枢钮,一侧开设插孔与活动扣以与右连接框之插销及凸扣相结合定位;籍由上列各式枢钮的设置可将置放架折收为较小材积,以降低运送成本,且令操作组装或折收动作时更为便利。
文档编号A47B43/00GK202051219SQ2010206462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8日
发明者林世铭, 钟宸祐 申请人:东莞长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