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撬打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784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撬打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用于保险箱的防撬打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保险箱的打闩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背面可相对横向滑移的滑板,滑板前端连 接有闩头,门板上的阻止滑板横向滑移的锁结构,门框上设有和闩头相应的门框孔,其中锁 结构种类很多,可采用现有的各种结构,锁定时,闩头插入门框上的闩孔内,再用锁结构将 滑板锁定,使闩头不能退出门框孔,以达到不被别人开启的目的,闩头一般呈圆柱状,闩孔 则为与闩头外形相配的圆柱孔。而这种保险门存在一些缺陷,如果不法分子撬的不是锁,而 是撬门框,由于闩头和门框孔之间是没有任何阻碍结构,这样只要不法分子只需稍微撬开 门框的一侧,滑板上的闩头便能很容易从门框的闩孔内脱出,存在门板易被撬开的缺点。为 提高闩头与门框结合的牢靠程度,设计者对保险箱的打闩结构进行改进,一般在闩头的侧 部设置有钩部或类似的钩部结构,当闩头插入到门框孔后旋转90度使闩头的长方形块和 门框的门框孔成十字形交叉,H头勾住门框,使H头不易脱出门框孔,起到防撬目的。如一专利号为ZL962^428. 4(公告号为CN226945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反钩 式防撬门栓装置》,申请号为ZL200510060496. 2(公开号为CN1730886Y)的中国发明专利 《用于保险箱上的门栓机构》,如一专利号为ZL200920118215. 8(公告号为CN201391123Y)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防撬打闩结构》,它们均披露防撬原理类似的防撬打闩结构。以上各种防撬打闩结构存在这样一个共同点,闩头仅通过侧凸出闩头周壁的钩部 或凸轴与门框孔的侧壁卡位,因此闩头与门框孔勾住的部位面积较小,反勾强度不够;另外 在锁定时,需通过闩头绕自身轴线旋转,才能起到反勾作用,故闩头的驱动结构相对复杂, 闩头与旋栓导向套之间有一个配合结构,才能实现闩头绕其轴线旋转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新颖、 防撬效果更为突出的防撬打闩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险箱的防撬打闩结 构,包括有保险箱上的门框,及配设在门框内的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背面设有仅能 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抱环闩,该抱环闩呈具有缺口的开口环状,所述门框具有向内弯折的内 侧壁,该内侧壁上开有供所述抱环闩穿进的第一闩孔和穿出的第二闩孔,门板的背面设有 驱动抱环闩旋转的驱动结构。上述门板背面固定有固定座,该固定座上端面具有向上延伸的与抱环闩内壁配合 的半环形立壁,所述抱环闩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并能相对固定座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半 环形立壁与抱环闩内壁贴合以将抱环闩径向限位,所述固定座上还固定有盖板,该盖板将 抱环闩轴向约束在固定座内。以上固定抱环闩的方式具有组装方便的优点,装配时,先将抱环闩安装到固定座上,再用盖板约束,最后只需将固定座固定到门板背面即可。当然也可直接将抱环闩约束在 门板背面。上述固定座的周侧间隔设有三个定位槽。为确保保险箱其它部分的正常安装,上述固定座的底面上开有便于手柄安装的第 一工艺孔,盖板上开有便于手柄安装的第二工艺孔,所述第一工艺孔和第二工艺孔位于半 环形立壁的内部。这样手柄的轴部穿过第一工艺孔和第二工艺孔后与拨片连接,由于抱环闩在工作过程中大部分会露出固定座,为保证即使在抱环闩大部分外露 出固定座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抱环闩晃动,上述门板背面还固定有呈L形的定位板,所述固 定座及盖板的前部藏于该定位板内,所述定位板上还开有供抱环闩穿出的第一穿孔和第二 穿孔。这样当抱环闩大部分露出固定座后,定位板对抱环闩起到辅助约束的作用。上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背面仅能上下滑移的齿板,所述抱环闩的外周壁上 设有与所述齿板啮合的外齿圈。其为一种具体的带动抱环闩转动的方式,当然并不局限于 这一结构。上述驱动结构还可以是包括设置在门板背面由锁结构带动旋转的齿轮,该齿轮 位于抱环闩内,所述抱环闩的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内齿圈。由于一般保险箱门板的背面均设有下闩板,为充分利用保险箱内原有的结构,上 述齿板由设置在门板背面仅能纵向滑移的下闩板带动而纵向滑移。上述齿板和下闩板之间通过联动板和转板相连,所述联动板呈L形并仅能纵向滑 移,联动板的水平部与齿板固定,联动板的竖直部上开有沿纵向设置的条形槽,门板背面设 有立柱,该立柱穿过所述条形槽,联动板的竖直部上还固定有带动轴,所述转板的中部转动 连接在门板背面,转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腰形孔,转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腰形孔,所述带动轴 插入第一腰形孔内,所述下闩板上固定有插入腰形孔内的带动柱。当然齿板还可采用其它 类似的机械结构带动齿板滑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在原有打闩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抱环 闩这一部件,关门状态下,抱环闩从第一闩孔穿进,然后从第二闩孔穿出,抱环闩将门框的 内侧壁部分完全抱住,锁定面积大大增加,如需对其进行破环,必须将抱环闩撬断或将前门 框上内侧壁撬掉才可实现,故相对常规保险箱闩头一般只是插入门框上其闩孔或插入闩孔 后再旋转来说,增加了将门框上的内侧壁完全报锁住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保险箱防 盗性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关门状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抱环闩插入门框的内侧壁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门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开门状态);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门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关门或开门过程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门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关门状态);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抱环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门框的内侧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防撬打闩结构,包括有保险箱上的门框1,及配设在门框1内的门板2,作为完 整的打闩结构,还包括仅能横向滑移的滑板14,及有滑板14带动而仅能纵向滑移的上闩板 16和下闩板8,滑板14由手柄13及由手柄13带动旋转的拨片15带动,滑板14的前端设 有前闩头141,上闩板16的上端固定有上闩头161、下闩板8的下端固定有下闩头82,门板 1背面设有阻挡滑板14滑移的锁结构17,锁结构17可以是密码锁或机械锁。本实用新型的最主要改进点在于,其在门板2背面增设有仅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 抱环闩3,该抱环闩3呈具有缺口 31的开口环状,门框1具有向内弯折的内侧壁11,该内侧 壁11上开有供抱环闩3穿进的第一闩孔111和穿出的第二闩孔112,门板1的背面设有驱 动抱环闩3旋转的驱动结构。抱环闩3采用以下结构设置在门板背面在门板1背面固定有固定座4,固定座4 的周侧间隔设有三个定位槽42,有螺钉穿过定位槽42后与门板固定;该固定座4上端面具 有向上延伸的与抱环闩3内壁配合的半环形立壁41,抱环闩3放置在固定座4上并能相对 固定座4绕自身轴线旋转,半环形立壁41与抱环闩3内壁贴合以将抱环闩3径向限位,固 定座4上还用螺钉固定有盖板5,该盖板5将抱环闩3轴向约束在固定座4内。固定座4的底面上开有便于手柄13安装的第一工艺孔43,盖板5上开有便于手柄 13安装的第二工艺孔51,第一工艺孔43和第二工艺孔51位于半环形立壁41的内部,手柄 13的轴部穿过第一工艺孔43和第二工艺孔51后与拨片15连接。门板1背面还固定有呈L形的定位板6,固定座4及盖板5的前部藏于该定位板6 内,定位板6上还开有供抱环闩3穿出的第一穿孔61和第二穿孔62。驱动抱环闩3旋转驱动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1背面仅能上下滑移的齿板7,抱环闩 3的外周壁上设有与齿板7啮合的外齿圈32。齿板7由设置在门板1背面仅能纵向滑移的下闩板8带动而纵向滑移。即齿板7 和下闩板8之间通过联动板9和转板10相连,联动板9呈L形并仅能纵向滑移,联动板9 的水平部与齿板7固定,联动板9的竖直部上开有沿纵向设置的条形槽91,门板1背面设有 立柱12,该立柱12穿过条形槽91,联动板9的竖直部上还固定有带动轴92,转板10的中部 转动连接在门板1背面,转板10的一端设有第一腰形孔101,转板1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腰 形孔102,带动轴92插入第一腰形孔101内,下闩板8上固定有插入腰形孔101内的带动柱 81。本打闩结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关门过程手柄13带动滑板14横向前移,同时下闩板8纵向下移,下闩板8带动 转板10顺时针转动,从而使联动板9及齿板7上移,通过齿板7和抱环闩3的外齿圈32啮 合传动,抱环闩3顺时针转动,开口 31上部的抱环闩3部分伸出定位板6的第一穿孔61,再 进入门框的内侧壁11的第一闩孔111,最后从门框的内侧壁11的第二闩孔112穿出进入定 位板6的第二穿孔62,抱环闩3完成对门框的内侧壁11的报锁。
5[0037] 开门过程反之。
权利要求1.一种防撬打闩结构,包括有保险箱上的门框(1),及配设在门框(1)内的门板O),其 特征在于所述门板( 背面设有仅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抱环闩(3),该抱环闩C3)呈具有 缺口(31)的开口环状,所述门框(1)具有向内弯折的内侧壁(11),该内侧壁(11)上开有供 所述抱环闩(3)穿进的第一闩孔(111)和穿出的第二闩孔(112),门板(1)的背面设有驱动 抱环闩(3)旋转的驱动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撬打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1)背面固定有固定 座G),该固定座(4)上端面具有向上延伸的与抱环闩(3)内壁配合的半环形立壁(41),所 述抱环闩( 放置在所述固定座(4)上并能相对固定座(4)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半环形 立壁Gl)与抱环闩(3)内壁贴合以将抱环闩C3)径向限位,所述固定座(4)上还固定有盖 板(5),该盖板(5)将抱环闩⑶轴向约束在固定座⑷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撬打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周侧间隔设 有三个定位槽G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撬打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底面上开有 便于手柄(13)安装的第一工艺孔(43),盖板(5)上开有便于手柄(13)安装的第二工艺孔 (51),所述第一工艺孔和第二工艺孔(51)位于半环形立壁Gl)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撬打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1)背面还固定有呈L 形的定位板(6),所述固定座(4)及盖板(5)的前部藏于该定位板(6)内,所述定位板(6) 上还开有供抱环闩(3)穿出的第一穿孔(61)和第二穿孔(62)。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撬打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1)背面仅能上下滑移的齿板(7),所述抱环闩C3)的外周壁上设有与 所述齿板(7)啮合的外齿圈(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撬打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板(7)由设置在门板⑴ 背面仅能纵向滑移的下闩板(8)带动而纵向滑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险箱的防撬打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板(7)和下闩 板(8)之间通过联动板(9)和转板(10)相连,所述联动板(9)呈L形并仅能纵向滑移,联 动板(9)的水平部与齿板(7)固定,联动板(9)的竖直部上开有沿纵向设置的条形槽(91), 门板(1)背面设有立柱(12),该立柱(1 穿过所述条形槽(91),联动板(9)的竖直部上还 固定有带动轴(92),所述转板(10)的中部转动连接在门板(1)背面,转板(10)的一端设有 第一腰形孔(101),转板(1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腰形孔(102),所述带动轴(9 插入第一 腰形孔(101)内,所述下闩板(8)上固定有插入腰形孔(101)内的带动柱(81)。
9.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撬打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结构包括设置在门板背面由锁结构带动旋转的齿轮,该齿轮位于抱环闩内,所述抱环闩的 内周壁上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内齿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险箱的防撬打闩结构,包括门框(1),及配设在门框(1)内的门板(2),其特征在于门板(2)背面设有仅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抱环闩(3),该抱环闩(3)呈具有缺口(31)的开口环状,所述门框(1)具有向内弯折的内侧壁(11),该内侧壁(11)上开有供所述抱环闩(3)穿进的第一闩孔(111)和穿出的第二闩孔(112),门板(1)的背面设有驱动抱环闩(3)旋转的驱动结构。关门状态下,抱环闩从第一闩孔穿进,然后从第二闩孔穿出,抱环闩将门框的内侧壁部分完全抱住,锁定面积大大增加,如需对其进行破环,必须将抱环闩撬断或将前门框上内侧壁撬掉才可实现,增加了将门框上的内侧壁完全报锁住的功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保险箱防盗性能。
文档编号E05B15/10GK201915752SQ20102069792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曹忠伟, 杨再富 申请人:宁波永发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