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移门结构及采用该平移门结构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57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平移门结构及采用该平移门结构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移门结构,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或衣橱或横向拉开的窗体的平移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很多系统都具有平移门结构(即带有滑轨系统的横向拉开的门体及其滑轨系统),比如地铁车门、地铁过道门、动车塞拉门、地铁站台的屏蔽门、横向拉开的塑钢窗、横向拉开的衣橱门等。具有这种平移门结构的系统通常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是导轨I为凸轨结构且高于滑轨系统的底面3,而门体2的下方具有向下开口的、能够容纳导轨I的凸轨结构的凹槽(如果平移门用于横向拉开的窗,则所述门体2也包括窗体,下同),如图1a所示;第二种结构是导轨I为凹槽结构且低于滑轨系统的底面3,而门体2为能够容纳于导轨I的凹槽内的凸轨结构,如图1b和图1c所示。所述的底面3可以是地面(在平移门结构应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其它平面(在平移门是衣橱平移门情况下是橱内底面,在横向拉开的窗体的情况下是窗台或窗体底面)。而图1b和图1c的区别在于,图1b的门体2下部是一种较简单的直接插入导轨I凹槽的向下的凸轨,而图1c的门体2在图1b的基础上其下部在导轨I凹槽的底面3附近具有用于稳定所述门体2的、并与所述底面3位置相对应的稳定台阶4,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但无论是第一种结构还是第二种结构都具有结构上的问题,从而带来一定的隐患。比如,如图1a所示的第一种结构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时,导轨I的凸轨会绊倒乘客,带来安全隐患;如图1b和图1c所示的第二种结构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时,导轨I的凹槽会卡住乘客的鞋跟、旅行箱的轮子或雨伞的尖端等与地面接触的细小部件,若第二种结构用于衣橱或横向拉开的窗体,则在导轨I的凹槽处容易积攒灰尘或雨水,不易清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移门结构(即带有滑轨系统的横向拉开的门体及其滑轨系统),取消了传统导轨的凹槽或凸轨结构,从而能够防止其滑轨系统的底面卡住与其接触的细小部件,并易于清洗和维护。一种平移门结构,包括可横向拉开或关闭的门体2,所述门体2下部具有开口向下的、沿其拉开或关闭方向设置的凹槽14,所述平移门结构还包括动态滑轨系统及其底面3,所述动态滑轨系统包括折叠板5,所述折叠板5包括前板6、后板7、将前板6和后板7转动连接的动轴9、以及将后板7与所述底面3转动连接的固定轴8 ;所述固定轴8和动轴9的轴向与所述门体2的凹槽14方向相同或近似相同;所述凹槽14能容纳折叠后的折叠板5。所述的平移门结构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折叠板5升降和/或推动门体2沿其凹槽运动的驱动系统。所述动轴9可以是由多个轴平行组合而成的动轴系统;
所述后板7和/或前板6可以是由多个平板通过多个动轴依次连接而成的。所述前板6厚度、后板7厚度可以均相同或近似相同,且与上底面3a和下底面3b的高度差(即底面3厚度)相同或近似相同。所述前板6的前端18可以具有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的斜坡或圆弧。所述前板6的前端18可以装有缓冲垫10。所述前板6的前端18下方或下方可以装有可沿垂直于动轴9的轴向方向滑动的轮子11。所述折叠板5展开时的宽度可以超出所述平移门结构的横向宽度。所述折叠板5展开时的宽度可以超出所述平移门结构的横向宽度,所述折叠板5展开时其前板6的前端18与所述平移门结构一侧的平台相接。所述前板6和/或后板7可以装有将前板6与后板7隔开的阻隔部件;所述前板6和/或后板7可以装有将前板6和后板7临时固定的固定部件。所述的平移门结构还可以包括固定门框20,所述固定门框20与所述折叠板5的固定轴8较近一端具有一定距离;和/或所述前板6的前端18两翼具有倒角和/或圆弧。所述平移门结构可以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或衣橱、或横向拉开式的窗体。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移门结构(即带有滑轨系统的横向拉开的门体及其滑轨系统),取消了传统平移门结构的导轨的凹槽或凸轨结构,从而避免了其滑轨系统的底面卡住与其接触的细小部件,并易于清洗和维护。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通过驱动系统对折叠板和/或门体可以进行电动驱动。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的动轴是多个轴的组合系统,使得折叠板在折叠时占用的体积更小,对门体的凹槽的空间要求更小,从而允许门体具有更高的强度,而且减弱了由于凹槽过宽引起的门体在垂直于凹槽方向上的晃动。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用于地铁车门、动车塞拉门的情况下,使得上底面和下底面的高度差等于折叠板展开时的厚度,在折叠板展开时,使得与平移门结构邻近的车厢内地面与平移门结构的上底面共面,使得平移门内的滑轨系统的底面与车厢内地面平滑衔接,从而避免了在平移门结构处出现凸起所产生的不便及难清洗和难维护的问题。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用于地铁车门、动车塞拉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乘客上车时碰伤脚趾;而且降低了门体凹槽的、与前板前端相对应的一侧凸轨与前板的接触磨损,增加了前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用于地铁车门、动车塞拉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乘客上车时碰伤脚趾;而且降低了门体凹槽的、与前板前端相对应的一侧凸轨与前板的接触磨损,增加前板的使用寿命。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更利于前板的展开。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用于地铁车门、动车塞拉门的情况下,由于折叠板展开时的宽度超出平移门结构的横向宽度,形成悬桥,利于乘客上车。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在用于地铁车门、动车塞拉门的情况下,由于折叠板展开时的宽度超出平移门结构的横向宽度,且与站台的平台相接,因此折叠板展开时可以跨过并弥合了车门底面与站台之间的空隙,从而避免了乘客踩入所述空隙或被所述空隙绊倒带来的危险和惊吓。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更利于折叠板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展开。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使得门体和动态滑轨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反应距离,使门体和折叠板之间的动作不易发生冲突。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使得折叠板折叠时前板和后板可以临时固定在一起,防止了门体凹槽的、与前板前端相对应的一侧凸轨发生摩擦和碰撞。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可以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或衣橱,或横向拉开式的窗体,因此所述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或衣橱,或横向拉开式的窗体也具有了所述平移门结构的上述有益技术效果。


图1a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平移门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b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平移门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c是一种现有技术的平移门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c是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d是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e是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a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图3b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c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d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e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3f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4a是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b是图4a的折叠板展开状态的侧视图。图4c是图4a的折叠板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5a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驱动系统的驱动状态的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驱动系统的松开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展开时跨过车门底面与站台空隙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的折叠板与门框距离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导轨,2-门体,3-底面,3a_上底面,3b_下底面,4_稳定台阶,5_折叠板,6_前板,7-后板,8-固定轴,9-动轴,9b-动轴系统,10-缓冲垫,11-轮子,12-弹簧,13-突起物,14-门体的开口向下的凹槽,15a-门体与上底面接触的凸轨,15b-门体与下底面接触的凸轨,16-杠杆系统中的弹性元件,17-动轴的连接元件,18-前板的前端,19-平台,20-门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移门结构(即带有滑轨系统的横向拉开的门体及其滑轨系统),取消了传统平移门结构中导轨I的凹槽或凸轨结构,从而能够防止其滑轨系统的底面卡住与其接触的细小部件,并易于清洗和维护。一种平移门结构,如图2a至图2e所示,包括可横向拉开或关闭的门体2,所述门体2下部具有开口向下的、沿其拉开或关闭方向设置的凹槽14,所述平移门结构还包括动态滑轨系统及其底面3,所述动态滑轨系统包括折叠板5,所述折叠板5包括前板6、后板7、将前板6和后板7转动连接的动轴9、以及将后板7与所述底面3转动连接的固定轴8 ;所述固定轴8、动轴9的轴向与所述门体2的凹槽14方向相同或近似相同;所述凹槽14能容纳折叠后的折叠板5。对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的情况,所述底面3是所述门体2与地面接触的平面,由于门体2的下部的凹槽14是开口向下的,因此该凹槽14通过其两侧的两个向下的凸轨15a和15b与地面接触,而这两个凸轨15a和15b所接触的底面可以是同一平面,也可以是不同高度的平面,若为不同高度的平面,则较高的一个底面为上底面3a,较低的一个底面为下底面3b,如图2a所不。若两个底面为同一平面,那么由于折叠扳5展开后(如图3a所示)具有一定厚度,给乘客的整体感觉是在滑轨系统处地面有凸起,可能会感觉不适,因此优选地,上底面3a和下底面3b的高度可以不同,且二者的高度差为折叠扳5展开时的厚度。此时,优选地,所述前板6的厚度、后板7的厚度均相同或近似相同,即折叠板5展开时各部分的厚度均相同,且与上底面3a和下底面3b的高度差(即底面3厚度)相同或近似相同。另外,动轴9的直径、固定轴8的直径也可以与所述前板6的厚度和后板7的厚度相同或近似相同。当然,对于经常采用悬挂式横向平移门的衣橱而言,其门体2与其下方的底面3不一定接触,但所述的上底面3a和下底面3b的概念同样适用于这种悬挂式横向平移门(与所述门体2下方凹槽14两侧的两个凸轨15a和15b相对应),所述上底面3a和下底面3b的高度差为折叠扳5展开时的厚度。当然,所述的底面3的高度差也可以为零,即不存在高度差,只要折叠板展开时厚度较低,也可以解决上述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上述的平移门结构,若使用在衣橱中,可以采用手动方式使折叠板5折叠或展开,也可以使用与所述门体2协同的机械方式同步协调的控制门体2和折叠板5,若使用在地铁车门或站台屏蔽门中,则还可以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折叠板5升降和/或推动门体2沿其凹槽运动的驱动系统,比如地铁上用于驱动车门的液压系统也可以同时驱动所述折叠扳的升降,当然也可以采用单独的或与所述门体2协同动作的机械式驱动系统,比如杠杆系统,如图5a和图5b所示。比如,当所述平移门结构使用在地铁车门上时,在门体2关闭过程中,通过单独的或协同的驱动系统使折叠板5先绕固定轴8折叠起来,然后门体2再滑过由折叠板5构成的代替传统的导轨I的动态滑轨系统,即门体2在连接固定轴8的后板7的导弓丨下关闭门体2,在门体2关闭时,平移门结构如图2a所示的状态;在门体2打开的过程中,可以不需要驱动系统驱动折叠板5展开,因为此时门体2的凹槽14容纳了折叠状态的折叠板5,在门体2滑开以后,折叠板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其前板6沿着垂直于动轴9的方向展开,达到图3a所示的展开状态,此时,由于不存在如图1a所示的引导门体2的凸轨式的导轨1,因此由凸轨式的导轨I带来的绊倒乘客、卡住细小部件等安全隐患或不便也随之消失了。图5a和图5b所不为驱动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可见该实施方式的驱动系统为杠杆系统,此杠杆系统的A端连接手动控制系统或液压系统,所述的液压系统可以是控制车门开关的液压系统;此杠杆系统的B端在折置板5的后板7或动轴9的下方。门体2关闭时,该杠杆系统的A端被压下使B端抬起,如图5a所示,将B端上面的折叠板5的后板7或动轴9支起,使得此时折叠板5在水平方向的总宽度小于门体2下部凹槽14内侧的宽度(即凹槽14两侧凸轨15a内侧与15b内侧之间距离),此时门体2在门体的控制系统(比如液压系统)带动下滑过折叠板5靠近所述门体2的一端,如图2b所示,此时,门体2的凹槽14部分容纳了折叠板5,凹槽14的一侧凸轨15b限制了折叠板5不能再恢复成展开状态,因此杠杆系统的A端可以松开,杠杆系统的的弹簧或其它弹性元件16 (在图5a和图5b中是在A端下方,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弹性元件16)将A端再次抬起(如图5b的状态)。上述杠杆系统只是为了说明所述的驱动系统的作用机理,不应被理解为对驱动系统的限制,实际上,驱动系统还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提拉式、牵引式或拖曳式等驱动系统,只要是现有技术中能够在合适时间带动折叠板5折叠的各种系统都属于本发明中的驱动系统。本发明中的动态滑轨系统的折叠板5的所述动轴9还可以是由多个轴平行组合而成的动轴系统9b,如图4a至图4c所示。由图可见,所述的动轴系统9b是由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轴通过连接元件17连接而成。。图4a和图4b中虚线为动轴系统内的两个轴及将所述的两个轴进行连接的连接元件17,图4c中虚线分别为固定轴8和动轴系统9b的轴线。通过动轴系统9b的连接,后板7和前板6的活动更加灵活,折叠板5折叠后如图4a所示也更加紧凑,一方面增加了折叠板5折叠状态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门体2的凹槽14内空间可以更小,即凹槽14的两侧凸轨15a和15b更厚,因此可以增加门体2的强度。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个动轴9的设置,使得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当然,也可以用包含2个以上的轴的动轴系统将前板和后板连接,使得前板和后板的连接更加灵活。本发明中的所述后板7和/或前板6可以是由多个平板通过多个动轴依次连接而成的。这样的设计使得折叠板5成为类似于手风琴的多次折叠板,有利于折叠板强度的增力口,但也增加了对折叠板的控制难度,需要特别设计的驱动装置。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图2a的一次折叠板5还是上述的多次折叠板。所述前板6的前端18可以具有竖直方向的斜坡(如图3a所示)或圆弧、和/或具有水平方向的斜坡(即所述前板6的前端18两翼具有倒角,如图3c所示)或圆弧(如图3d所示);和/或所述前板6的前端18可以装有缓冲垫10,比如橡胶垫等(如图3e、图3f所示),在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乘客上车时碰伤脚趾,而且可以降低门体2凹槽14的一侧凸轨15b与前板6的接触磨损,增加前板的使用寿命。当然所述前板6的前端18也可以只是简单的形状比如与所述前板6的上下两面垂直的形状,如图3b所示,特别是在用于衣橱或横向拉开的窗体时,这种前板更易清理。图3b至图3f中的虚线分别为固定轴8和动轴9的轴线。所述前板6的前端18下方或下方可以装有可沿垂直于动轴9的轴向方向滑动的轮子11,分别如图2b、图2c所示。这样便于门体2拉开过程中,折叠板5的打开。当然没有所述轮子11,折叠板5也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打开。所述前板6和/或后板7装有将前板6与后板7隔开的阻隔部件,比如可以是弹簧12(如图2d所示)或突起物13(如图2e所示)等,以便使得折叠板5在折叠状态下其重心尽量偏离其中轴,使其重力分配不均,以利于折叠板5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展开。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设置,比如后板7和前板6采用不同密度的材料制成或使其长度不同,使得前板6重于后板7,同样可以起到使其自动展开的作用。所述前板6和/或后板7可以装有将前板6和后板7临时固定的固定部件,比如固定在前板和/或后板的磁铁(用以吸引由铁制成的后板和/或前板),或分别固定在前板下方和后板下方的挂钩与该挂钩相应的扣,或分别固定在前板下方和后板下方对应位置的能够相互卡合的两个部件。当折叠板5折叠时,前板与后板通过所述固定部件之间的结合力(比如上述的磁力、机械力或卡合力等)临时结合,折叠板5紧凑的折叠在一起,防止了前板与门体下部凹槽的一侧凸部发生摩擦和碰撞;当折叠板5展开时,前板及后板的自身重力大于所述固定部件之间的结合力(比如上述的磁力、机械力或卡合力等)时,折叠板5展开。在本发明的所述平移门结构用于地铁车门、动车塞拉门的情况下,所述折叠板5展开时的宽度可以超出所述平移门结构的横向宽度,形成悬桥,利于乘客上下车。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板5展开时其前板6的前端18与所述平移门结构一侧的平台19相接,如图6所示,此时折叠板5跨过并弥合了车门与站台之间的空隙,从而避免了乘客踩入所述空隙或被所述空隙绊倒带来的危险和惊吓。所述的平移门结构还可以包括固定门框20,所述固定门框20与所述折叠板5的固定轴8较近一端具有一定距离,如图7所示,优选大于2cm。这样可以使得门体2在关闭过程中给与折叠板5 —定的反应距离,避免与折叠板5还未折叠时与正在关闭的门体2发生对撞,从而提高平移门结构的安全性。所述平移门结构可以用于地铁车门,或站台屏蔽门,或衣橱,或横向拉开式的窗体。当然也可以用于任何既需要滑轨系统引导移动板开合,又需要在移动板打开状态下滑轨系统消失的任何系统或结构,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的上述系统或结构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指出,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平移门结构,包括可横向拉开或关闭的门体(2),所述门体(2)下部具有开口向下的、沿其拉开或关闭方向设置的凹槽(1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门结构还包括动态滑轨系统及其底面(3),所述动态滑轨系统包括折叠板(5),所述折叠板(5)包括前板¢)、后板(7)、将前板(6)和后板(7)转动连接的动轴(9)、以及将后板(7)与所述底面(3)转动连接的固定轴⑶;所述固定轴⑶和动轴(9)的轴向与所述门体(2)的凹槽(14)方向相同或近似相同;所述凹槽(14)能容纳折叠后的折叠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折叠板(5)升降和/或推动门体(2)沿其凹槽运动的驱动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轴(9)是由多个轴平行组合而成的动轴系统; 和/或所述后板(7)和/或前板(6)是由多个平板通过多个动轴依次连接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6)厚度、后板(7)厚度均相同或近似相同,且与上底面(3a)和下底面(3b)的高度差(即底面(3)厚度)相同或近似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6)的前端(18)具有竖直方向和/或水平方向的斜坡或圆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6)的前端(18)装有缓冲垫(10); 和/或所述前板¢)的前端(18)下方或下方装有可沿垂直于动轴(9)的轴向方向滑动的轮子(1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5)展开时的宽度超出所述平移门结构的横向宽度,和/或所述折叠板(5)展开时其前板(6)的前端(18)与所述平移门结构一侧的平台(19)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6)和/或后板(7)装有将前板(6)与后板(7)隔开的阻隔部件; 和/或所述前板(6)和/或后板(7)装有将前板(6)和后板(7)临时固定的固定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门框(20),所述固定门框(20)与所述折叠板(5)的固定轴(8)较近一端具有一定距离;和/或所述前板(6)的前端(18)两翼具有倒角和/或圆弧。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平移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门结构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或衣橱、或横向拉开式的窗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移门结构,包括动态滑轨系统及其底面(3),所述动态滑轨系统包括折叠板(5),所述折叠板(5)包括前板(6)、后板(7)、将前板(6)和后板(7)转动连接的动轴(9)、以及将后板(7)与所述底面(3)转动连接的固定轴(8);所述固定轴(8)、动轴(9)的轴向与所述门体(2)的凹槽(14)方向相同或近似相同;所述凹槽(14)能容纳折叠后的折叠板(5)。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取消了传统导轨的凹槽或凸轨结构,从而能够防止其滑轨系统的底面卡住与其接触的细小部件,并易于清洗和维护。本发明的平移门结构可以用于地铁车门和/或地铁过道门、或动车塞拉门或站台屏蔽门或衣橱或横向拉开的窗体的平移门结构。
文档编号E05D13/00GK103061646SQ201110318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8日
发明者杜枫 申请人:安若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