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66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应用于户外可移动器具上的锁具,如脚踏车、摩托车等车辆或其他可移动器具而言,通常的锁固方式是使用锁具将他们与不可移动的物体如柱体或其他固定设备锁在一起,这种锁具通常除锁体本身外,尚须具备可围绕固定设备及欲锁之物的缆线,如钢索锁、链条锁,钢索锁的收纳需由使用者卷收,链条锁则不易收纳,因此外出携带不便。现有技术中有以复数锁杆相枢接以达成围绕目的的折叠锁,如图1所示,锁杆通常呈扁平状,除了可展开以便套设于物体上以外,还可枢转至各锁杆相互紧密叠置,能收纳于盒子或袋子当中。该折叠锁上锁时,必须使锁杆端部对准锁体上的锁扣孔才能扣合,扣合的动作需要进行细部瞄准才能将折叠锁锁上,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折叠锁,不需细部瞄准扣合, 使用时张开而收纳时可折叠,可环绕的将待锁物锁于固定物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锁,包括具有第一接合面的第一锁体、 具有第二接合面的第二锁体以及由复数锁杆相互枢接而成的锁杆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锁体具有突伸于第一接合面的旋转扣件,相对于突伸于第一接合面的旋转扣件,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接合面上设有一容置槽和与容置槽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一口径逐渐缩小至与容置槽的入口相同并连通的槽。第一锁体上的第一接合面为弧形平面或阶梯形平面,第二锁体上的第二接合面上具有形状与第一接合面互补的并限制第一接合面向一个方向运动的另一弧形平面或阶梯形平面。两锁体之间可分离也可由二接合面接合而结合在一起。所述第一锁体及所述第二锁体分别与所述锁杆组的两端相互枢接。所述锁杆以枢接处为轴心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旋转运动,并由此旋转运动带动两锁体动作,使两锁体相互分离或彼此结合。所述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结合后与所述锁杆组构成一封闭的环圈。当此环圈不套设于物体上时,则可枢转各锁杆使其互相紧密叠置而便于收容。所述第一锁体内包含一可转动的锁芯,所述旋转扣件位于所述锁芯的一端,并且随着锁芯的转动而旋转,所述锁芯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孔。所述旋转扣件沿导向槽进入容置槽中,并旋转至预设角度时,所述容置槽阻止所述旋转扣件从容置槽内脱离,完成上锁动作。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折叠锁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左右手各持第一及第二锁体并使其相向移动, 由具有互补形状的接合面初步定向,由第二接合面上的导向槽对第一接合面上的旋转扣件进行定位,即可完成锁体接合定位;由于锁体本身亦可配合枢转,可减少使锁体结合时定位所需的时间,不需细致定位,操作方便。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折叠锁;
图2为本发明折叠锁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折叠锁第一锁体实施例示意4为本发明折叠锁第-图5为本发明折叠锁第图中,110第一锁体 120第二锁体;121第 123容置槽; IM导向槽; 131旋转扣件;132锁孔; 142第二止挡部;200锁杆组; 211第一端; 212第二端;
接合面实施例示意图; 锁体实施例示意图。 111第一接合面(a,b);
112枢接突部;接合面h,b)
122枢接突部; 130容置孔; 141第一止挡部; 210锁杆; 220枢接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折叠锁主要包含第一锁体110,第二锁体120,以及由复数锁杆210a-210c所组成的锁杆组200。第一锁体及第二锁体分别与锁杆组的两端相互枢接。 每一锁杆都能以枢接处为轴心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旋转运动,并可由此旋转运动带动两锁体动作,使两锁体相互分离或彼此结合。其中第一锁体110及第二锁体120分别具有第一接合面111及第二接合面121,第一锁体110中包含有锁芯;第一接合面111为下凹上凸的弧形平面,在第二接合面121上具有与第一接合面111上互补的下凸上凹的弧形平面,此种互补的结合方式更有利于限制第一锁体110与第二锁体120的接合面接合时以图中箭头B 所示方向相向运动结合。本图中设定的此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第一锁体及第二锁体分别与锁杆组的两端相互枢接,所以锁体可在枢接处旋转任意角度,其结合方向并不限定于本图中标出的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弧形平面也可为其他呈互补的阶梯形、波浪形等形状的平面。在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锁杆组200包含八根长度相等的锁杆210a-210c。每一锁杆210具有第一端211及第二端212,锁杆上设置有圆孔以供铆钉或螺丝等连接件连接锁杆及其相邻锁杆。其中,锁杆210a与第一锁体110的枢接处位于第一锁体110的枢接突部 112 ;锁杆210b与第二锁体120的枢接位于第二锁体120的枢接突部122。每一锁杆210与锁体均能以其枢接处220为轴心在相互平行的平面上进行转动A,并由此转动带动锁体的结合或分离。两接合面的接合使旋转扣件131进入第二锁体的容置槽中。如图3所示,旋转扣件131为锁芯的一部分且位于锁芯的一端,而且突伸于锁芯的容置孔130外。锁芯的另一端则设置有锁孔。如图4所示,锁孔132位于与第一接合面111相反方向的第一锁体110的背侧。当钥匙插入锁孔132中,即可旋转带动旋转扣件131。当钥匙插入锁孔中并转动钥匙,此时正视第一接合面111,可见到旋转扣件13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且较佳旋转角度为 90°,完成上锁,并使第一锁体110及第二锁体120扣合而不再相对移动。如图2、5所示,相对于第一锁体110上的第一接合面111上的弧形平面,第二锁体 120的第二接合面121上则具有形状与之互补的可阻挡第一接合面111向下运动的另一弧形平面,第二接合面121 a上设有一容置槽123和与容置槽123的槽口连通的导向槽124, 导向槽IM在与第二锁体120的边缘处的一端为入口端,与容置槽123连接处为出口端,导向槽124从入口端至出口端为一口径逐渐缩小的槽,在导向槽124与容置槽123的连接处, 导向槽124的口径等于或略大于容置槽123槽口,以引导旋转扣件不需精确的对准即可容易的沿导向槽1 进入容置槽123中。容置槽123的形状则配合旋转扣件131进入及在其中旋转的动作而设置;圆形虚线内所示为容置槽123的放大图示,其中b位在槽口,而位置a到b的长度相等于为止a ‘到b'的长度;&到&'为可容许旋转扣件131旋转之圆弧。旋转扣件131会由b位置进入容置槽123,并且将占有位置a到b的长度;当其旋转时, 先进入容置槽123之一端将由a位置沿着圆弧转动到a丨位置;反方向之一端则由b位置沿着圆弧转动到b'位置;所以当旋转扣件131转动90°后,其将占有位置a ‘到b'的长度。当第一接合面111与第二接合面121由弧形平面引导而相互接合,同时亦使得锁体互相结合。当第一锁体110与第二锁体120接合后,此时将钥匙插入锁孔中,即可转动钥匙使旋转扣件133在容置槽125中旋转。当面向第二接合面121时,可见旋转扣件133进行顺时针方向旋转90°,旋转结束后,旋转扣件133占有位置a’到b’的长度,且紧靠第一止挡部141及第二止挡部142而不再转动;锁体110,120即无法进行相对运动而完成上锁。当锁体接合且完成上锁之后,第一锁体110、第二锁体120间将不再相对运动,且锁体与锁杆组200形成一封闭的环圈;当此环圈不套设于物体上时,使用者可枢转各锁杆 210使其互相紧密叠置便于收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锁,包括具有第一接合面的第一锁体、具有第二接合面的第二锁体以及由复数锁杆相互枢接而成的锁杆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锁体具有突伸于第一接合面的旋转扣件,相对于突伸于第一接合面的旋转扣件,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接合面上设有一容置槽和与容置槽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一口径逐渐缩小至与容置槽的入口相同并连通的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锁,其特征是,第一锁体上的第一接合面为弧形平面或阶梯形平面,第二锁体上的第二接合面上具有形状与第一接合面互补的并限制第一接合面向一个方向运动的另一弧形平面或阶梯形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锁,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锁体及所述第二锁体分别与所述锁杆组的两端相互枢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锁,其特征是,所述锁杆以枢接处为轴心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旋转运动,并由此旋转运动带动两锁体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锁,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锁体与第二锁体结合后与所述锁杆组构成一封闭的环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锁,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锁体内包含一可转动的锁芯,所述旋转扣件位于所述锁芯的一端,并且随着锁芯的转动而旋转,所述锁芯的另一端设置有锁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锁,其特征是,所述旋转扣件沿导向槽进入容置槽中,并旋转至预设角度时,所述容置槽阻止所述旋转扣件从容置槽内脱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锁,包括具有第一接合面的第一锁体、具有第二接合面的第二锁体以及由复数锁杆相互枢接而成的锁杆组,所述第一锁体具有突伸于第一接合面的旋转扣件,相对于突伸于第一接合面的旋转扣件,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接合面上设有一容置槽和与容置槽连通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为一口径逐渐缩小至与容置槽的入口相同并连通的槽。本发明的折叠锁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左右手各持第一及第二锁体并使其相向移动,由具有互补形状的接合面初步定向,由第二接合面上的导向槽对第一接合面上的旋转扣件进行定位,即可完成锁体接合定位;由于锁体本身亦可配合枢转,可减少使锁体结合时定位所需的时间,不需细致定位,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E05B67/00GK102373846SQ20111032757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陈茂翼 申请人:金泰祥精密五金(昆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