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3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四轮滑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五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轮滑轮。
背景技术
滑轮是一种常用的门窗五金件,广泛应用于门窗特别是质量较大的门窗之上。上述门窗一般由铝合金型材制成,所述门窗安装于门窗框上,所述滑轮安装于门窗的下部,该滑轮的与门窗框接触连接。安装可滑轮以后,所述门窗就可通过滑轮在门窗框上移动,移动的顺滑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不仅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而且可以减少门窗与门窗框之间的磨损。四轮滑轮是市场销售最多的滑轮之一。专利号为200920301792.0名为推拉门窗可调节滑轮公开了一种四轮滑轮,包括一外支架、两内架以及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调节外支架的螺杆以及一滑槽,所述外支架通过轴安装在滑槽上,旋转螺杆,所述螺杆带动外支架左右移动,由于滑槽为斜槽,所述外支架在左右移动的同时也会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调节门窗的作用。上述四轮滑轮虽然可以实现调节门窗的基本功能,但是其内架上安装的4个滑轮所承载的重量由一根轴来承担,所述轴会因为承受重量过大而出现变形或损坏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轮滑轮,旨在解决现有四轮滑轮所承载的重量有一根轴承担,所述轴会因承受重量过大而出现变形或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轮滑轮,包括一外架、一升降架、两内架、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第三支承轴以及四个滑动轮,所述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第三支承轴安装于外架上,所述升降架装置于外架内并与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上和第三支承轴配合连接,该升降架上设有两内架安装轴,所述两内架装置于升降架内并分别于内架安装轴配合连接,所述两内架各设有两滑动轮,所述外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升降架位置的调节
直ο其中,所述升降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分别与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和第三支承轴配合连接, 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均为腰形斜孔。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轴、第三支承轴设置于升降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承轴设置于两内架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的倾斜度均为45度,且该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的倾斜方向一致。其中,所述两滑动轮可转动的安装于内架上,所述内架安装轴位于两滑动轮之间。其中,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调节螺丝、垫片和调节螺母,所述垫片安装在外架一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母安装在调节架一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丝上开设有一调节螺丝凹槽,所述垫片上开设一垫片凹槽,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外架、调节架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调节螺丝凹槽卡接在垫片凹槽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第三支承轴以及内架安装轴均为铆钉制成。其中,所述滑动轮两侧分别设有滑动轮垫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在外架内安装了升降架和两内架,所述两内架安装于升降架上,所述升降架安装于外架上,所述外架上设有三根支承轴用于支承升降架和内架, 所述三根支承轴分别设置于两内架的两侧以及中间位置,因此当所述四轮滑轮安装到门窗上时,所述四轮滑轮所受到的压力由三根支承轴承担,所述三根支承轴能分担四轮滑轮承受的压力,有效的避免现有四轮滑轮由一根支承轴支承升降架,所述支承轴由于承受压力过重导致变形甚至损坏情况发生。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
J提供的一种四轮滑轮的爆炸示意图。 J提供的一种四轮滑轮的主视示意图。 J提供的一种四轮滑轮的俯视示意图。 J提供的一种四轮滑轮的仰视示意图。 J提供的一种四轮滑轮的剖视示意图。 J提供的一种四轮滑轮的立体示意图。 J提供的一种四轮滑轮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轮滑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四轮滑轮安装于铝合金门窗 (图中未示出)的下部且滑动装置于门窗框(图中未示出)上,所述门窗的重量通过四轮滑轮传递到门窗框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四轮滑轮的底部设有滑轮安装孔14,所述四轮滑轮通过滑轮安装孔14安装到铝合金门窗上。请参阅图1-7,所述四轮滑轮包括外架1、升降架2、内架3、内架4、第一支承轴11、 第二支承轴12、第三支承轴13以及四个滑动轮6、61、62、63 ;所述第一支承轴11、第二支承轴12、第三支承轴13安装在外架1上,其中,所述第一支承轴11、第三支承轴13安装于外架1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承轴12安装于外架1的中间。所述升降架2装置于外架1内并与第一支承轴11、第二支承轴12、第三支承轴13配合连接,其中,所述升降架2的中部设有两根内架安装轴33、43,所述内架3和内架4分别装置于升降架2内并安装在内架安装轴33、 43上。请参阅图1-7,所述四个滑动轮6、61、62、63分别安装于内架3和内架4上,具体来说,所述滑动轮6、61安装在内架3上,所述滑动轮62、63安装于内架4上。此外,所述外架 1的一侧还设有用于调节升降架2位置调节装置。请参阅图1-7,所述升降架2上设有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和第三升降孔23,所述第一支承轴11、第二支承轴12、第三支承轴13分别穿过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将升降架2限定在外架1上,所述升降架2可在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的范围内上下移动。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孔 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为腰形斜孔,该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与外架底部的夹角a为45度,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的倾斜方向一致。请参阅图1-7,所述内架3安装于第一支承轴11与第二支承轴12之间,所述内架 4安装于第二支承轴12与第三支承轴13之间;所述内架3上设有3个内架安装孔,分别为内架安装孔34、35、36,所述内架4上亦设有3个内架安装孔分别为内架安装孔44、45、46 ; 所述内架安装孔;34、35、36以及内架安装孔44、45、46均为圆孔。请参阅图3、图5、图6,所述内架安装轴31穿过内架安装孔35将内架3安装在升降架2上,所述内架安装轴41穿过内架安装孔45将内架4安装在升降架2上。所述内架3上设有滑动轮安装轴32、33,所述滑动轮安装轴32、33穿过内架安装孔34、36将滑动轮6、61安装在内架3上;所述内架4上设有滑动轮安装轴42、43,所述滑动轮安装轴42、43穿过内架安装孔44、46将滑动轮62、63 安装在内架3上。由于所述内架安装轴31安装于两滑动轮6、61之间,因此所述内架3能以内架安装轴31为中心转动;所述内架安装轴41安装于两滑动轮62、63之间,因此所述内架4能以内架安装轴41为中心转动。所述滑动轮6、61、62、63以滑动轮安装轴32、33、42、 43为中心转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由于在外架1内安装了升降架2和内架3、4,所述内架3、4 安装于升降架2上,所述升降架2安装于外架1上,所述外架1上设有三根支承轴11、12、 13用于支承升降架2和内架3、4,所述三根支承轴11、13分别设置于内架3和内架4的两侧,所述支承轴12设置于内架3和内架4的中间,因此所述内架3所承受的压力由支承轴 11和支承轴12分担,所述内架4所承受的压力由支承轴12和支承轴13分担。因此,当所述四轮滑轮安装到门窗上时,所述四轮滑轮所受到的压力由三根支承轴11、12、13承担,所述三根支承轴能分担四轮滑轮承受的压力,有效的避免现有四轮滑轮由一根支承轴支承升降架以及两个内架,所述支承轴由于承受压力过重导致变形甚至损坏情况发生。请参阅图1、图3和图5,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调节螺丝5、垫片52和调节螺母54, 所述垫片52安装在外架1 一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母M固定安装在调节架2 —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丝5上开设有一调节螺丝凹槽51,所述垫片52上开设一垫片凹槽53,所述调节螺丝5穿过外架1、调节架2与调节螺母M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丝凹槽51卡接在垫片凹槽53上。具体来说,调节螺丝5穿过外架1开设的安装孔15以及调节架2开设的安装孔25 与调节螺母讨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丝5上设有一调节螺丝凹槽51,所述调节螺丝凹槽51 卡接于垫片凹槽53上。由于垫片凹槽53卡住螺丝凹槽51,因此所述调节螺丝5只能在垫片凹槽53内转动,又由于调节螺丝5与调节螺母M螺纹连接,因此转动调节螺丝5时,所述调节螺丝5推动调节螺母M以及调节架2在内架1内左右移动。顺时针旋转调节螺丝5,所述调节螺丝5推动调节螺母M以及调节架2向外架的右侧移动,由于所述调节架2上设有的第一升降孔21、第二升降孔22、第三升降孔23均为腰型斜孔,并且其倾斜方向一致(均是由左向右倾斜),因此所述调节架2会向外架1的底部移动,当所述第三支承轴13位于第二升降孔23的A处时,请参阅图5,所述升降架2就与外架1平齐,此时,升降架2的位置处于最低点;当逆时针旋转调节螺丝5,所述调节螺丝 5推动调节螺母M以及调节架2向外架的左侧移动,所述调节架2会向外架1的开口处移动,当所述第三支承轴13位于第三升降孔23的B处时,所述升降架2高出外架1,高出的距离为第三升降孔23的A处与B处之间的垂直距离。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后,当所述门窗与门窗框之间间隙过大或过小,只需四轮滑轮上的旋转调节螺丝5,所述调节螺丝5就可调节升降架2的高度,将门窗与门窗框之间间隙调节到合理水平。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所述内架3和内架4通过内架安装轴31和内架安装轴41安装在升降架2上,所述内架安装轴31处于两滑动轮6、61中间位置,所述两根支承轴11、12 位于内架3的两侧;所述内架安装轴41处于两滑动轮62、63的中间位置,所述两根支承轴 12、13位于内架4的两侧,因此所述四个滑动轮6、61、62、63所承受的压力能均勻的分摊到三根支承轴11、12、13上,有效的避免了现有四轮滑轮中的四个滑动轮受力不均勻的情况。请参阅图1-7,所述三个支承轴11、12、13、两个内架安装轴31、41以及滑动轮安装轴32、33、42、43均为铆钉制成,在保证了上述支承轴、安装轴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所述滑动轮6、61、62、63两侧分别设有滑动轮垫片7,所述垫片7能有效防止滑动轮6、 61、62、63向两侧晃动,保证了滑动轮6、61、62、63滑动的稳定性和顺滑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四轮滑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架、一升降架、两内架、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第三支承轴以及四个滑动轮,所述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第三支承轴安装于外架上, 所述升降架装置于外架内并与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上和第三支承轴配合连接,该升降架上设有两内架安装轴,所述两内架装置于升降架内并分别于内架安装轴配合连接,所述两内架各设有两滑动轮,所述外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升降架位置的调节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轮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分别与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和第三支承轴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均为腰形斜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轮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轴、第三支承轴设置于升降架的两侧,所述第二支承轴设置于两内架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轮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的倾斜度均为45度,且该第一升降孔、第二升降孔和第三升降孔的倾斜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轮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滑动轮可转动的安装于内架上,所述内架安装轴位于两滑动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轮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一调节螺丝、垫片和调节螺母,所述垫片安装在外架一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母安装在调节架一端的内壁上,所述调节螺丝上开设有一调节螺丝凹槽,所述垫片上开设一垫片凹槽,所述调节螺丝穿过外架、调节架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丝凹槽卡接在垫片凹槽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轮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轴、第二支承轴、第三支承轴以及内架安装轴均为铆钉制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轮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轮两侧分别设有滑动轮垫片。
专利摘要一种四轮滑轮,包括一外架、一升降架、两内架、三支承轴以及四个滑动轮,所述三支承轴安装于外架上,所述升降架装置于外架内并与三支承轴配合连接,该升降架上设有两内架安装轴,所述两内架装置于升降架内并分别于内架安装轴配合连接,所述两内架各设有两滑动轮,所述外架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升降架位置的调节装置。由于所述外架上设有三根支承轴用于支承升降架和内架,所述三根支承轴分别设置于两内架的两侧以及中间位置,所述三根支承轴能分担四轮滑轮承受的压力,有效的避免现有四轮滑轮由一根支承轴支承升降架,所述支承轴由于承受压力过重导致变形甚至损坏情况发生。
文档编号E05D13/00GK202181779SQ20112028470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马海英 申请人:马海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