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人体感应餐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25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自动人体感应餐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旋转的餐台,尤其是一种全自动人体感应的旋转餐台。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中,饮食行业的旋转餐台大部分利用外力,手动使餐台转动来方便客人使用。但是手动旋转餐台比较简陋,客人在转动餐台过程中还需要腾空一只手进行转动中, 十分费力,对于某些较大的餐台甚至还需要客人使用双手转动餐台,明显给客人用餐带来不便。为了方便客人用餐,人们使用电机等设备驱动旋转餐台自动旋转。但这种方式在整个用餐过程中一直转动,既浪费电能又在客人夹菜的时候带来了新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全自动人体感应餐台,方便客人用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人体感应餐台,具有一旋转餐台,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至少一人体感应模块,用于检测物体;和一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的检测信号;以及一驱动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指令控制电机驱动旋转餐台转动。进一步,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为一红外线发射源。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处理器和与处理器交互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程序。进一步,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电子开关和一继电器,所述电子开关根据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信号开启/关闭,控制继电器动作来控制餐台驱动电机的正反转。进一步,还包括有一电源模块,用于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供电。进一步,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一变压器和一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整流器。进一步,所述旋转餐台包括旋转上盖、旋转下盖以及设置在旋转上盖和旋转下盖之间的内齿轮圈,旋转上盖和旋转下盖通过一移动副与所述内齿轮圈连接。进一步,所述移动副包括设置在旋转上盖或旋转下盖的波珠滑槽和设于所述内齿轮圈上的滑槽轨道,以及设于所述波珠滑槽和滑槽轨道之间的波珠。进一步,所述旋转餐台还包括一波珠侧面的防窜胶圈。进一步,所述转盘上盖的旋转中心处还设有一轴承内柱,所述轴承内柱底部设有一轴承,并通过一紧固螺杆将所述轴承紧固在所述轴承内柱上;以及在旋转下盖上表面与所述轴承对应处设有一承托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客人夹菜等需要餐台停止转动的时候,通过人体感应装置感应客人的动作,从而停止旋转餐台的转动,给客人用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旋转餐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中110-控制模块;111-处理器;112-存储器;120-人体感应模块;130-驱动模块;131-电子开关;132-继电器;140-电源模块;141-变压器;142-整流器;150-电机; 210-转盘上盖;220-内齿轮圈;221-滑槽轨道;230-红外线发射源固定圈;MO-转盘下盖; 250-滚珠;251-波珠滑槽;252-防窜胶圈;253-紧固螺杆;254-紧固垫片;255-轴承内柱; 256-轴承;257-轴承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全自动人体感应餐台,具有一旋转餐台和一控制所述旋转餐台电机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110,感应物体的人体感应模块120和驱动旋转餐台旋转的电机150的驱动模块130以及电源模块140。控制模块110包括一处理器111和与处理器111交互的存储器112。存储器112 中存储有控制电机150正反转、启动/停止的程序。处理器111读取存储器112中的程序来控制电机150动作。人体感应模块120与控制模块110的处理器111连接,将人体感应模块120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处理器111处理。人体感应模块120可以是一红外线发射源,发射红外线检测客人是否去夹菜等需要停止电机的动作。驱动模块130包括一与处理器111连接的电子开关131和与电子开关131连接的继电器132。由于处理器111输出的电压比较低,处理器111的控制信号经电子开关131放大后,驱动继电器132动作来控制电机150进行启/停和正反转。电源模块140包括一变压器141和一整流器142,为了方便统一的电源输入,可以采用变压器141降低电压后,将整流器142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控制装置使用。请参阅图2至图5,旋转餐台包括转盘上盖210、转盘下盖M0、设置在转盘上盖 210和转盘下盖240之间的波珠250、波珠滑槽251、防窜胶圈252、紧固螺杆253、紧固垫片 254、轴承内柱255、轴承256和轴承固定套257以及内齿轮圈220。请参阅图4,转盘上盖210的下表面和转盘下盖MO的上表面均设有波珠滑槽 251,对应于波珠滑槽251的位置,分别在内齿轮圈220的上下表面设有滑槽轨道221,并在波珠滑槽251与滑槽轨道221之间设有波珠250,让波珠250可以在波珠滑槽251和滑槽轨道221之间滚动,为了防止波珠250滚出波珠轨道251,还在波珠250的侧边设置防窜胶圈 252,用于固定波珠250的位置和距离,防止波珠250在转动过程中出轨。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有效的降低了转盘转动水平阻力。[0032]请参阅图5,转盘上盖210的下表面的旋转中心位置设有轴承内柱255,其中心设有螺纹孔,底部设有一凸台,所述轴承256包围在凸台外侧,并通过紧固螺杆253和紧固垫片254以及轴承内柱255内的螺纹孔将轴承256紧固在轴承内柱255上。在转盘下盖MO 的上表面中心处,与所述轴承256位置对应的地方设有轴承外套257,用于承托轴承256。由于轴承256可以承受转盘上盖210的垂直压力,进一步降低了转盘转动的水平阻力。在内齿轮圈220的内侧设有内齿,内齿与电机150的输出齿轮啮合。电机150的转动就能驱动内齿轮圈220转动,从而带动转盘上盖210转动。如图2和图3所示,人体感应装置120设置在红外线发射源固定圈230上,红外线发射源固定圈230包围着旋转餐台,人体感应装置120均勻设置在固定圈230上,根据实际
需要设置其数量。在使用时,对控制装置和电机150上电后,控制装置的驱动模块130驱动电机缓慢转动,待客人选择菜肴。当客人伸手夹菜时,就会触动固定圈230上的人体感应装置120, 只要有一个人体感应装置120感应到客人伸手夹菜,控制器111读取存储装置112中的程序控制驱动模块130控制电机150停止转动。当所有人体感应装置120都没有检测到信号时,控制器111控制驱动模块130驱动电机150驱动餐台转动。在搬运过程中,为了防止转盘上盖210和转盘下盖240在搬运过程中分离,在旋转中心设置的紧固螺杆253和紧固垫片2M将轴承内柱255与轴承256紧固连接,其中紧固垫片邪4紧贴在轴承256的转动部分,这样可以达到上下盘不分离又可以顺畅转动的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能够在客人夹菜等需要餐台停止转动的时候,通过人体感应装置感应客人的动作,从而停止旋转餐台的转动,当客人夹完菜手离开感应区域后餐台又可以自动转动,给客人用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人体感应餐台,具有一旋转餐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至少一人体感应模块,用于检测物体;一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的检测信号;以及一驱动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指令控制电机驱动旋转餐台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模块为一红外线发射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一处理器和与处理器交互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控制电机转动的控制程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一电子开关和一继电器,所述电子开关根据所述处理模块的控制信号开启/关闭,控制继电器动作来控制餐台驱动电机的正反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电源模块,用于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供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一变压器和一与所述变压器连接的整流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餐台包括旋转上盖、旋转下盖以及设置在旋转上盖和旋转下盖之间的内齿轮圈,旋转上盖和旋转下盖通过一移动副与所述内齿轮圈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副包括设置在旋转上盖或旋转下盖的波珠滑槽和设于所述内齿轮圈上的滑槽轨道,以及设于所述波珠滑槽和滑槽轨道之间的波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餐台还包括一波珠侧面的防窜胶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餐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盖的旋转中心处还设有一轴承内柱,所述轴承内柱底部设有一轴承,并通过一紧固螺杆将所述轴承紧固在所述轴承内柱上;以及在旋转下盖上表面与所述轴承对应处设有一承托所述轴承的轴承外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人体感应餐台,具有一旋转餐台,还包括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含至少一人体感应模块,用于检测物体;和一控制模块,接收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的检测信号;以及一驱动模块,根据所述控制模块的指令控制电机驱动旋转餐台转动。在客人夹菜等需要餐台停止转动的时候,通过人体感应装置感应客人的动作,从而停止旋转餐台的转动,给客人用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文档编号A47B11/00GK202311953SQ2011204010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0日
发明者黄华赳 申请人:黄华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