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栓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43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栓锁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致涉及车辆用门的栓锁组件。
背景技术
车辆用门的栓锁组件通常被配置为包括栓锁元件,其通常被称作叉栓(fork-bolt)或卡爪,其可以锁合接合的方式和锁环 接合。栓锁组件被附连至门,且锁环被附连至车身。栓锁元件和锁环之间的锁合接合提供了栓锁力,其将门相对于车身固定。栓锁カ必须足够大,以在标称或普通的载荷条件下以及在更高的撞击载荷条件下(诸如可在车辆撞击事件中承受的)将门栓锁至车身。因此,栓锁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用于对抗或最小化撞击事件中的变形和/或弯曲,从而保持栓锁元件和锁环之间的锁合接合。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栓锁系统。栓锁系统包括限定了外部宽度的锁环以及栓锁组件。栓锁组件包括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二侧板关于第一侧板隔开ー分隔距离,该距离比锁环的外部宽度大。栓锁组件还包括栓锁机构,该栓锁机构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栓锁机构可在锁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移动。锁合位置被配置用于以锁合接合的方式接合锁环。脱开位置被配置用于脱开锁环。锁环的外部宽度在和栓锁机构成锁合接合时被完全布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也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枢转地安装于车身上的门。该门可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锁环被安装至门和车身中的ー个。锁环限定了外部宽度。栓锁组件被安装至门和车身中的ー个。栓锁组件被配置用于在车门处在闭合位置时以锁合接合的方式接合锁环,以将门相对于车身固定。栓锁组件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该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隔开一分隔距离。分隔距离比锁环的外部宽度大。栓锁组件还包括栓锁机构,该栓锁机构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栓锁机构可在锁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移动。锁合位置被配置用于以锁合接合的方式接合锁环。脱开位置被配置用于脱开锁环。锁环的外部宽度在与栓锁机构成锁合接合时被完全置于第一侧板和第ニ侧板之间。还提供了车辆用门的栓锁组件。栓锁组件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顶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隔开一分隔距离,其中顶板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延伸,且固定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每ー个。栓锁机构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栓锁机构可在锁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移动。锁合位置被配置用于以锁合接合的方式接合锁环。脱开位置被配置用于脱开锁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分隔距离被配置用于接收锁环的外部宽度,使得锁环的外部宽度在栓锁组件处在锁合位置中时完全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因此,由于锁环的外部宽度被完全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每ー个的周界都可限定出实心的长方形形状,即,没有用于接收锁环以让其穿过的切去部分,并由此增加栓锁组件的强度。附加地,在第一侧板和第ニ侧板之间延伸的顶板进一步增加了栓锁组件的強度。附加地,叉栓被相对于顶板布置,以在叉栓处在锁合位置时最小化顶板和叉栓之间的间隙,而仍然允许足够的空间,用于让叉栓在锁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旋转。叉栓和顶板之间最小化的间隙有助于确保叉栓在栓锁组件被变形时不会滑出叉栓在叉栓和顶板之间的锁合接合。当结合附图时,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他特征和优势从下文中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尽描述中是轻易地明显的。


图I是叉栓系统的示意性透视视图。图2是叉栓系统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3是示出了处于锁合位置的栓锁系统的车辆的示意性平面视图。图4是示出了处于脱开位置的栓锁系统的车辆的示意性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參见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若干幅附图中标示相同的零件,栓锁系统以20大致地示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诸如“上”、“下”、“向上”、“向下”、“内”、“外”等仅用于描述附图,而不代表对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參见图1,栓锁系统20包括锁环(striker)22和栓锁组件24。并參见图3和图4,栓锁系统20示出为整合到车辆26中。该车辆26包括车身28和枢转地安装于车身28上的门30。门30可在图4中示出的打开位置和图3中示出的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尽管栓锁系统20被示出为整合到车辆26中,但是应理解栓锁系统20可被整合到一些其他的非机动车产品中。如图3和4所示,锁环22被安装至车身28,而栓锁组件24被安装至门30。但是,应理解锁环22和栓锁组件24的相对位置可是掉过来的,此时锁环22安装至门30而栓锁组件24安装至车身28。栓锁组件24被配置用于在车门30处在闭合位置时以锁合接合的方式接合锁环22以将门30相对于车身28固定。如图I最佳示出的,锁环22包括第一延伸杆32、第二延伸杆34和横杆36。第二延伸杆34和第一延伸杆32平行且间隔开,横杆36在第一延伸杆32和第二延伸杆34之间延伸。第一延伸杆32、第二延伸杆34以及横杆36沿共用平面布置,且被布置为限定出大致U形的锁环22。參见图3和4,第一延伸杆32和第二延伸杆34每ー个都包括附连至车辆26的车身28的第一端部和附连至横杆36的第二端部。优选地,锁环22由圆金属原料制成,且可由单件整体的金属件形成。因此,第一延伸杆32、第二延伸杆34和横杆36优选地整体形成在一起。但是应理解,锁环22可以以ー些未示出或未在此处描述的其他方式成形、形成和/或制造,且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此处描述且示出的锁环22的形状,也不限制于此处描述的制造锁环22的方式。參见图2,锁环22限定了外部宽度42。沿锁环22所处的共用平面在第一延伸杆32的外边沿44和第二延伸杆34的外边沿46之间测量锁环22的外部宽度42。锁环22的外部宽度42因此限定了第一延伸杆32和第二延伸杆34各自的外部边沿44和46之间的最大距离,相对于第一延伸杆32和第二延伸杆34垂直地測量。參见图I和2,该栓锁系统24包括支撑结构48。支撑结构48包括第一侧板50、第二侧板52和顶板54。第二侧板52与第一侧板50隔开一分隔距尚56。分隔距尚56是在第一侧板50的内表面58和第二侧板52的内表面60之间的垂直距离。顶板54在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之间延伸。顶板54被固定地附连至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每ー个。顶板54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附连至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附加地,顶板54可与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中的至少ー个整体地制成。如所示的,顶板54与第二侧板52整体地制成,且固定地附连至第一侧板50。如所示的,顶板54包括多个凸起部62,所述凸起部延伸穿过第一侧板50中的多个开ロ 64,这些开ロ对应于顶板54上的多个凸起部62。一旦凸起部62被插入穿过开ロ 64,则凸起部62可被变形或以其他方式固定至第一侧板50,以将顶板54固定地附连至第一侧板50。应理解顶板54可以以一些未不出或此处未描述的其他方式附连至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顶板54可包括至少ー个平面变形部66。平面变形部66是顶板54的几何结构部, 其被配置为增加顶板54和支撑结构48作为ー个整体的弯曲強度。支撑结构48的增加强度增加了在撞击事件中对支撑结构48的弯曲和/或变形的抵抗。如所示的,顶板54被沿一平面布置,且该至少ー个平面变形部66包括至少ー个脊部68,该脊部68形成在顶板54中且延伸离开顶板54的平面。如所示,脊部68向下延伸进入限定于第一侧板50、第二侧板52和顶板54之间的内部空间70。但是,应理解脊部68可替换地从顶板54向上延伸。附加地,应理解平面变形部66可包括一些其他的形状,且可以以ー些未示出或此处未描述的其他方式配置和/或取向。支撑结构48在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之间的分隔距离56大于锁环22的外部宽度42。因此,锁环22的外部宽度42可完全布置在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之间。因此,第一延伸杆32、第二延伸杆34和横杆36可在处于锁合位置时布置在第一侧板50和第ニ侧板52之间。由于锁环22的整个外部宽度42可布置在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之间,所以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都不需要限定出用于将锁环22收纳在其中的切出部。因此,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每ー个可包括一周界,该周界限定了完整且不中断的长方形形状。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每ー个的完整和不中断的长方形形状通过消除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中的应力点而进ー步增加了支撑结构48对弯曲和/或变形的抵抗。如在图3和4中最佳地示出,栓锁组件24进ー步包括栓锁机构72。栓锁机构72布置在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52之间。栓锁机构72可在图3中示出的锁合位置和图4中示出的脱开位置之间运动。锁合位置被配置用于以锁合接合的方式接合锁环22。脱开位置被配置用于脱开锁环22。因此,包括第一延伸杆32、第二延伸杆34和横杆36的锁环22的外部宽度42在锁环22处在和栓锁机构72的锁合接合中时完全布置在第一侧板50和第ニ侧板52之间。 栓锁机构72可包括能够选择地且可释放地钩住锁环22并将锁环22相对于支撑结构48固定直至脱开的任何合适机构。例如,共用栓锁机构72包括可关于ー轴线在锁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旋转的叉栓74,爪76与叉栓74接合且被远距离地促动,以将叉栓74在锁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移动。但是,应理解其他类型和/或配置的栓锁系统72也适用于栓锁组件24。
如在图3中所示,当在锁合位置中时,叉栓74布置在顶板54附近,间隙78将叉栓74从顶板54的内表面80分隔开。叉栓74被相对于顶板54定位,以在叉栓74处在锁合位置时最小化顶板54和叉栓74之间的间隙78,而仍然允许足够的空间,用于叉栓74在锁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旋转。叉栓74和顶板54之间最小化的间隙78帮助确保叉栓74在栓锁组件24被变形时在叉栓74和顶板54之间不可滑动出与叉栓74的锁合接合状态。

尽管已经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熟悉的技术人员将辨识出在所附的权利要求内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各种可替换设计和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栓锁系统,包括 锁环,其限定了外部宽度; 栓锁组件,其包括 支撑结构,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隔开一分隔距离,该分隔距离比锁环的外部宽度大;和 栓锁机构,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且能在配置用于将锁环接合在锁合接合中的锁合位置和配置用于脱开锁环的脱开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所述锁环的外部宽度在与栓锁机构成锁合接合时被完全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的面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所述锁环包括第一延伸杆、与第一延伸杆平行且间隔开的第二延伸杆、以及在第一延伸杆和第二延伸杆之间延伸的横杆,以限定大致U形的锁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在锁合位置中时第一延伸杆、第二延伸杆和横杆被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延伸的顶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所述顶板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至少ー个整体地形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所述顶板固定地附连至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每ー个。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所述顶板包括至少ー个平面变形部,该至少一个平面变形部被配置为用于増加所述支撑结构的弯曲強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所述顶板沿一平面布置,且所述至少ー个平面变形部包括至少ー个脊部,该至少一个脊部形成在顶板中且延伸离开从顶板的平面。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所述栓锁机构包括叉栓,该叉栓可绕一轴线在所述锁合位置和所述脱开位置之间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栓锁系统,其中所述叉栓被布置为当处在锁合位置中时邻近所述顶板,以在所述叉栓处在锁合位置中时使得在所述顶板和所述叉栓之间的间隙最小化。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用栓锁组件。栓锁系统包括限定了外部宽度的锁环以及栓锁组件。该栓锁组件包括支撑机构,该支撑结构包括第一侧板、从第一侧板间隔开的第二侧板、以及固定地附连且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延伸的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被彼此分隔开一分隔距离,该分隔距离大于锁环的外部宽度,使得锁环的外部宽度在栓锁组件处在锁合位置中时完全布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
文档编号E05B65/12GK102787763SQ20121015325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7日
发明者J.L.康钱, S.鲍尔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