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88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设有活动结合的一第一锁体、一第二锁体及一第三锁体,该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及第三锁体分别设有第一标记、第二标记及第三标记,一第一锁块、一第二锁块及一第三锁块分别固定于第一锁体的第一轴、第二锁体的第二轴及第三锁体的第三轴上,又该第一锁块、第二锁块及第三锁块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及第三固定孔,并形成有第一平切面、第二平切面及第三平切面,借以可供变更该第一锁块、第二锁块及第三锁块固定于该第一轴、第二轴及第三轴上的位置,而任意产生不同密码组合的变化。
【专利说明】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具,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多种不同的密码组合变化,并且可以任意更换密码组合,借以达到防盗功效的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所常见的锁具,均需要以钥匙进行开锁及闭锁,因此容易被宵小以工具取代钥匙,而能直接插入钥匙孔中予以开锁,并进行窃取财物,因此为达到防盗的作用,则有使用免钥匙的密码锁构造,如中国台湾2005年7月21日所公告的新型第M271064号:可变更设定密码的密码锁结构改良三的专利案,其揭露:在取下内门主体的掀盖后,便可直接转动密码更换拨动棒,使之的连动卡栓上套,令其凹槽脱离固定座通孔周缘处的定位凸块,并据此改变卡栓对应上推板槽道外围的状态,以完成密码更换的动作,达到密码变更更为容易、方便的目的;此外,借由设立在底座盖板与密码设定钮固定座间组立的固定柱、弹性体及固定柱容置筒的设立,使该密码锁可因应门的厚薄确实组立在门上。
[0003]该专利前案虽然具有免使用钥匙开启的功能,但其于变更密码时,需先将门外锁体自门体上拆下,再将门外锁体的下盖拆下后,将抵靠在锁片下方的弹簧一一取下,再下压清除键的按键,使弹片解除对锁片的勾掣,此时并以尖嘴钳等工具将大缺口位于上方的锁片挑出,以及将预定号码上的其他大缺口位于下方的锁片取出,与先前所取出的大缺口位于上方的锁片互换,而完成密码的变更动作,接着将弹簧一一装回并抵靠在锁片上,并以下盖盖设组合固定,最后将门外锁体装回门体上,如此才完成变更密码动作;惟,如此的构造,于变更密码时相当的麻烦,必需由专业人员操作,一般使用者难以自行设定变更,因此,在使用上仍有诸多的缺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上述密码锁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案。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更换密码的方式相当简单,操作上也方便容易,并且具有多种不同的密码组合变化,可以任意更换密码组合,借以达到防盗的功效。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包括有:
一第一锁体,其设有一第一轴,所述第一轴设有一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又所述第一锁体上设有一第一标记;一第一锁块,其固定于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轴的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一锁块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于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内设入有一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锁块设有一第一结合部,另于所述第一锁块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平切面;将所述第一固定件设入于所述第一锁块上不同的第一固定孔内,以及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定位孔内,所述第一锁块固定于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轴的第一端部上不同的位置处,改变所述第一标记相距于所述第一平切面不同的旋转距离。
[0007]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一固定孔为一螺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与所述螺孔相配合螺接的埋头内六角螺丝。
[0008]所述第一固定孔将所述第一锁块的周缘区分成若干等分。
[0009]所述第一标记设于所述第一锁体的周缘上,所述第一标记为一凹孔。
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轴设有一贯穿的第一槽孔,所述第一锁块上设有一第一透孔,进一步至少设有一第二锁体及一第二锁块,所述第二锁体活动结合于所述第一锁体上,所述第二锁体设有一第二轴,所述第二轴设有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槽孔内及第一锁块上的第一透孔,所述第二锁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锁体自由转动,并凸伸于所述第一轴及第一锁块外,所述第二轴的第二端部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又所述第二锁体上设有一第二标记;所述第二锁块,其固定于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轴的第二端部上,所述第二锁块至少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于至少任一个第二固定孔内设入有一第二固定件,又所述第二锁块设有一第二结合部,另于所述第二锁块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二平切面;所述第二固定件设入于所述第二销块上不同的第二固定孔内,以及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定位孔内,所述第二锁块固定于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轴的第二端部上不同的位置处,改变所述第二标记相距于所述第二平切面不同的旋转距离。
[0010]所述第二定位孔及第二固定孔为一螺孔,又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与所述螺孔相配合螺接的埋头内六角螺丝,所述第二标记则设于所述第二锁体的周缘上,所述第二标记为一凹孔。
[0011]所述第二固定孔将所述第二锁块的周缘区分成若干等分。
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周缘设有一第一包覆部。
[0012]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轴上设有一贯穿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二锁块上设有一第二透孔,进一步至少设有一第三锁体及一第三锁块,所述第三锁体活动结合于所述第二锁体上,所述第三锁体设有一第三轴,所述第三轴设有一第三端部,所述第三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槽孔及第二锁块上的第二透孔内,所述第三锁体相对于所述第二锁体自由转动,并凸伸于所述第二轴及第二锁块外,又所述第三轴的第三端部至少设有至一个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锁块至少设有两个第三固定孔,于至少任一个第三固定孔内设入有一第三固定件,又所述第三锁块设有一第三结合部,另于所述第三锁块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三平切面;所述第三固定件设入于所述第三销块上不同的第三固定孔内,以及所述第三锁体的第三定位孔内,所述第三锁块固定于所述第三锁体的第三轴的第三端部上不同的位置处,改变所述第三标记相距于所述第三平切面不同的旋转距离。
[0013]所述第三定位孔及第三固定孔为一螺孔,又所述第三固定件为与所述螺孔相配合螺接的埋头内六角螺丝,所述第三标记则设于所述第三锁体的周缘上,所述第三标记为一凹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将所述第三锁块的周缘区分成若干等分,所述第三结合部的周缘设
有一第二包覆部。
[00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具有下列的优点:
1.本发明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每增加一组锁体及锁块的组合,即可增加多组的密码组合变化,可提供多种的选择使用。
[0015]2.本发明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更换密码的方式相当简单,操作上也方便容易,尤适合一般用户自行操作实施更换密码,节省材料、费用(例如用于出租公寓一般门,则更换房客时可自行更换密码,无须更换新钥匙)。
[0016]3.本发明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可供使用于一般住宅、学校、仓库等室内或室外的场所使用,使用范围相当的广泛,而且不需使用钥匙即可轻易开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及第三锁体共同组装于门板上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锁块、第二锁块共同组装于门板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完整组装于门板上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组装于门板上的组合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分别转动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及第三锁体,使第一平切面、第二平切面及第三平切面位于同一直在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平切面、第二平切面及第三平切面位于同一直在线,而能开启门板的不意图;
图8为本发明任意转动该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及第三锁体,而使门板闭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将第一锁块、第二锁块及第三锁块分别固定于该第一轴、第二轴及第三轴上不同第一固定孔、第二固 定孔及第三固定孔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更改密码设定后,使第一平切面、第二平切面及第三平切面位于同一直在线,而能开启门板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设有一组相对应的锁体(第一锁体)及锁块(第一锁块)的实施状态
图;
图12为本发明设有两组相对应的锁体(第一锁体、第二锁体)及锁块(第一锁块、第二锁块)的实施状态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00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I第一锁体11第一轴12第一端部
13第一定位孔14第一标记15第一槽孔
2第二锁体21第二轴22第二端部
23第二定位孔24第二标记25第二槽孔
3第三锁体31第三轴32第三端部
33第三定位孔34第三标记4第一锁块
41第一固定孔42第一固定件 43第一结合部
44第一平切面45第一透孔5第二锁块
51第二固定孔52第二固定件 53第二结合部
54第二平切面55第二透孔56第一包覆部
6第三锁块61第三固定孔 62第三固定件63第三结合部64第三平切面65第二包覆部
IA第一锁体IlA第一轴12A第一端部
13A第一定位孔14A第一标记15A第一槽孔
2A第二锁体21A第二轴22A第二端部
23A第二定位孔24A第二标记25A第二槽孔
3A第三锁体31A第三轴32A第三端部
33A第三定位孔34A第三标记4A第一锁块
41A第一固定孔42A第一固定件43A第一结合部
44A第一平切面45A第一透孔5A第二锁块
51A第二固定孔52A第二固定件53A第二结合部
54A第二平切面55A第二透孔56A第一包覆部
6A第三锁块61A第三固定孔62A第三固定件 63A第三结合部64A第三平切面65A第二包覆部
A门板Al开孔B门框 a~h位置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0020]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有第一锁体1、第二锁体2、第三锁体3、第一锁块4、第二锁块5及第三锁块6,其中:
第一锁体I,其设有一第一轴11,该第一轴11设有一第一端部12,该第一端部12上设有两第一定位孔13,该第一定位孔13为螺孔,又该第一锁体I的周缘上设有一第一标记14,该第一标记14为一凹孔,另于该第一轴11设有一贯穿的第一槽孔15。
[0021]第二锁体2,其活动结合于该第一锁体I上,该第二锁体2设有一第二轴21,该第二轴21穿设于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槽孔15内,使该第二锁体2可以相对于该第一锁体I自由转动,并凸伸于该第一轴11外,该第二轴21设有一第二端部22,该第二端部22上设有两第二定位孔23,该第二定位孔23为螺孔,又该第二锁体2的周缘上设有一第二标记24,该第二标记24为一凹孔,另于该第二轴21上设有一贯穿的第二槽孔25。
[0022]第三锁体3,其活动结合于该第二锁体2上,该第三锁体3设有一第三轴31,该第三轴31穿设于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槽孔25内,使该第三锁体3可以相对于该第二锁体2自由转动,并凸伸于该第二轴21外,又该第三轴31设有一第三端部32,该第三端部32上设有两第三定位孔33,该第三定位孔33为螺孔,又该第三锁体3的周缘上设有一第三标记34,该第三标记34为一凹孔。
[0023]第一锁块4,其固定于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轴11的第一端部12上,该第一锁块4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41,该等第一固定孔41为螺孔,该等第一固定孔41将该第一锁块4的周缘区分成若干等分,并可依照该等第一固定孔41的数量,而可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密码组合,本实施例设有8个第一固定孔41,故可以有8个密码组合以供选择使用,于任两第一固定孔41内供设入有第一固定件42,该第一固定件42为埋头内六角螺丝,又该第一锁块4设有一第一结合部43,另该第一锁块4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平切面44,并于该第一锁块4上贯穿设有一第一透孔45。
[0024]第二锁块5,其固定于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轴21的第二端部22上,该第二锁块5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51,该等第二固定孔51为螺孔,该等第二固定孔51将该第二锁块5的周缘区分成若干等分,并可依照该等第二固定孔51的数量,而可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密码组合,本实施例设有8个第二固定孔51,故可以同时配合8个第一固定孔41,而形成有8*8=64个密码模式以供选择使用,于任两第二固定孔51内供设入有第二固定件52,该第二固定件52为埋头内六角螺丝,该第二锁块5设有一第二结合部53,又该第二锁块5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二平切面54,并于该第二锁块5上贯穿设有一第二透孔55,另该第二结合部53的周缘沿着轴向设有一第一包覆部56。
[0025]第三锁块6,其固定于该第三锁体3的第三轴31的第三端部32上,该第三锁块6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61,该等第三固定孔61为螺孔,该等第三固定孔61将该第三锁块6的周缘区分成若干等分,并可依照该等第三固定孔61的数量,而可形成有相同数量的密码组合,本实施例设有4个第三固定孔61,故可以同时配合8个第一固定孔41及8个第二固定孔51,而形成有8*8*4=256个密码模式以供选择使用(该第三锁块6的面积如增大时,则该第三固定孔61亦可配合设成为8个),再于任两第三固定孔61内供设入有第三固定件62,该第三固定件62为埋头内六角螺丝,该第三锁块6设有一第三结合部63,又该第三锁块6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三平切面64,另该第三结合部63的周缘沿着轴向设有一第二包覆部65。
[0026]组装时,如图1及图2所示,其首先将第一锁体I的第一轴11由一门板A外侧的开孔Al穿入,并使该第一轴11凸伸于该门板A的内侧,再将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轴21,穿设于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槽孔15内,并使该第二轴21凸伸于该第一轴11外,然后将该第三锁体3的第三轴31,穿设于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槽孔25内,并使该第三轴31凸伸于该第二轴21外,之后再将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结合部43结合于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轴11的第一端部12上(如图3所示),并使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轴21穿伸过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透孔45,再任意选择两第一固定孔41后,将该第一固定件42螺入后,再螺固于该第一轴11的第一定位孔13内,使该第一锁块4固定于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轴11的第一端部12上,而该第一锁体I上的第一标记14相距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 一定等分的旋转距离,同时使该第一锁体I位于该门板A的外侧,而该第一锁块4则位于该门板A的内侧,并且可以经由该门板A的外侧或内侧同步相对旋转,然后再将该第二锁块5的第二结合部53贴合于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轴21的第二端部22上,并使该第三锁体3的第三轴31穿伸过该第二锁块5的第二透孔55,该第二结合部53周缘的第一包覆部56包覆住该第一锁块4的周缘,再任意选择两第二固定孔51后,将该第二固定件52螺入后,再螺固于该第二轴21的第二定位孔23内,使该第二锁块5固定于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轴21的第二端部22上,而该第二锁体2上的第二标记24相距该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 —定等分的旋转距离,同时使该第二锁体2位于该第一锁体I的侧边,而该第二锁块5则位于该第一锁块4的侧边,并且可以经由该门板A的外侧或内侧同步相对旋转,再将该第三锁块6的第三结合部63贴合于该第三锁体3的第三轴31的第三端部32上,该第三结合部63周缘的第二包覆部65则包覆住该第二锁块5的第一包覆部56,再任意选择两第三固定孔61后,将该第三固定件62螺入后,使该第三锁块6固定于该第三轴31的第三端部32上,而该第三锁体3上的第三标记34相距该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 —定等分的旋转距离,同时使该第三锁体3位于该第二锁体2的侧边,而该第三锁块6则位于该第二锁块5的侧边,并且可以经由该门板A的外侧或内侧同步相对旋转(如图4及图5所示)。
当需要开锁时,如图6及图7所示,如欲由该门板A的外侧开锁时,需预先分别牢记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标记14相距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的一定等分的旋转距离,及第二锁体2的第二标记24相距该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的一定等分的旋转距离,以及第三锁体3的第三标记34相距该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的一定等分的旋转距离,先以第一锁体I及第一锁块4的对应关说明,其操作顺序先将该第一锁体I旋转到开启位置,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锁体I的第一标记14相距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为2等分的旋转距离(a点?c点;共区分成8等分,位置点为a点?h点),因此当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标记14转到正上方的12点钟方向(c点)时,则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恰正好位于9点钟方向(a点),而使该第一锁块4不会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再固定该第一锁体1,将该第二锁体2旋转到开启位置,又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标记24相距该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为4等分的旋转距离(a点?e点),因此当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标记24转到3点钟方向(e点)时,则该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恰正好位于9点钟方向(a点),而使该第二锁块5不会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同时固定该第一锁体1、第二锁体2,再将该第三锁体3旋转到开启位置,另该第三锁体3的第三标记34相距该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为6等分的旋转距离(a点?g点),因此当该第三锁体3的第三标记34转到6点钟的间的方向(g点)时,则该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恰正好位于9点钟方向(a点),而使该第三锁块6不会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如此,借由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及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均位于同一直线,而不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故可由门板A的外侧向外开启该门板A,而可进入至室内,因此上述第一锁块4、第二锁块5、第三锁块6的密码则可视同为「C、e、g」,故一般消费者欲开锁时,只需要牢记该密码的位置为「C、e、g」,即可轻易达到开锁的作用。
[0027]如果欲由室内向外开启门板A时,如图7所示,只需于门板A的内侧,直接拨动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及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使其均位于同一直线,如此,则可不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故可由门板A的内侧向外开启该门板A,而可进入至室外。
[0028]当需要闭锁时,如图8所示,只需要将该门板A靠抵于门框B处,然后任意转动该第一锁体1、第二锁体2及第三锁体3,使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及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不再位于同一直线,利用该第一锁块4、第二锁块5及第三锁块6可以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即无法由外侧开启该门板A,而可达到闭锁防盗的功效。
[0029]又当需要更换密码时,如图1所示,只需要选择该第一锁块4不同的第一固定孔41,重新将该第一固定件42螺入后,再螺固于该第一轴11的第一定位孔12内,使该第一锁块4固定于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轴11的第一端部12上不同的位置处,而改变该第一标记14相距于该第一平切面44不同等分的旋转距离,同样依次改变该第二锁块5、第三锁块6分别固定于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轴21的第二端部22上、第三锁体3的第三轴31的第三端部32上不同的位置处,而改变该第二标记24、第三标记34相距于该第二平切面54、第三平切面64不同等分的旋转距离,并分别牢记该更动后第一标记14、第二标记24及第三标记34的位置,而达到变更密码的作用,如图9及图10所示,即使该第一锁块4、第二锁块5及第三锁块6分别相对于该第一轴11、第二轴21及第三轴31各旋转移动2等分的旋转距离,然后将该两第一固定件42、两第二固定件52及第三固定件62分别螺接于该第一固定孔41、第二固定孔51及第三固定孔61内,而将该第一锁块4、第二锁块5、第三锁块6分别固定于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轴11、第二锁体2的第二轴21及第三锁体3的第三轴31上,如此,则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标记14相距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为4等分的旋转距离(a点?e点;共区分成8等分,位置点为a点?h点),因此当该第一锁体I的第一标记14转到3点钟的方向(e点)时,则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恰正好位于9点钟方向(a点),而使该第一锁块4不会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又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标记24相距该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为6等分的旋转距离(a点?g点),因此当该第二锁体2的第二标记24转到6点钟的间方向(g点)时,则该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恰正好位于9点钟方向(a点),而使该第二锁块5不会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另该第三锁体3的第三标记34相距该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为O等分的旋转距离(a点),因此当该第三锁体3的第三标记34转到9点钟方向(a点)时,则该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恰正好位于9点钟方向(a点),而使该第三锁块6不会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如此,借由该第一锁块4的第一平切面44、第二锁块5的第二平切面54及第三锁块6的第三平切面64均位于同一直线,而不再卡掣于该门框B的内侧,故可由门板A的外侧向外开启该门板A,而可进入至室内;如此,本发明实施例仅利用三组锁体(第一锁体1、第二锁体2及第三锁体3)及三锁块(第一锁块4、第二锁块5及第三锁块6)的组合变化,并配合各8组、8组及4组固定孔(第一固定孔41、第二固定孔51及第三固定孔61)的变化,即可产生8*8*4=256个密码模式的变化,因此每增加一组锁体及锁块的组合变化,即可产生更多组的变化,以供选择使用,同样上述第一锁块4、第二锁块5、第三锁块6的密码则可视同为「e、g、a」,故一般消费者欲开锁时,只需要牢记该密码的位置为「e、g、a」,即可轻易达到开锁的作用。
[0030]另本发明上述「a?g」的密码组合说明,亦可配合一般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即令该每一圆形的第一锁体1、第二锁体2及第三锁体3的最上方12点钟方向位置处(如图6中的c点所示),将其定义为密码「1」,并以此类推,「c点」对应为密码「I」、「d点」对应为密码「2」、「e点」对应为密码「3」、「f点」对应为密码「4」、「g点」对应为密码「5」、「h点」对应为密码「6」、「a点」对应为密码「7」、「b点」对应为密码「8」,故上述密码位置为「C、e、gj则可对应记忆为「1、3、5」,而密码位置为「e、g、a」则可对应记忆为「3、5、7」,借以可方便消费者记忆使用。
[0031]又如图11、图12所示,本发明至少只需要设有一组以上相对应的锁体(第一锁体I)及锁块(第一锁块4)即可实施,并能产生相对应的密码组合变化,如图12所示,每多增加一组锁体(第二锁体2)及锁块(第二锁块5),则可多增加多组的密码组合,故可达到多组密码组合扩增的功效。
[0032]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如图13及图14所示,该第一锁体IA设有一第一轴11A,该第一轴IlA设有一第一端部12A,该第一端部12A上设有两第一定位孔13A,又该第一锁体IA的周缘上设有一第一标记14A,另于该第一轴IlA设有一贯穿的第一槽孔15A。
[0033]第二锁体2A,其活动结合于该第一锁体IA上,该第二锁体2A设有一第二轴21A,该第二轴21A设有一第二端部22A,该第二端部22A上设有两第二定位孔23A,又该第二锁体2A的周缘上设有一第二标记24A,另于该第二轴21A上设有一贯穿的第二槽孔25A。
[0034]第三锁体3A,其活动结合于该第二锁体2A上,该第三锁体3A设有一第三轴31A,该第三轴31A设有一第三端部32A,该第三端部32A上设有两第三定位孔33A,又该第三锁体3A的周缘上设有一第三标记34A。
[0035]第一锁块4A,其固定于该第一锁体IA的第一轴IlA的第一端部12A上,该第一锁块4A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41A,于任两第一固定孔41A内供设入有第一固定件42A,又该第一锁块4A设有一第一结合部43A,另该第一锁块4A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平切面44A,并于该第一锁块4A上贯穿设有一第一透孔45A。
[0036]第二锁块5A,其固定于该第二锁体2A的第二轴21A的第二端部22A上,该第二锁块5A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51A,于任两第二固定孔51A内供设入有第二固定件52A,该第二锁块5A设有一第二结合部53A,又该第二锁块5A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二平切面54A,并于该第二锁块5A上贯穿设有一第二透孔55A。
[0037]第三锁块6A,其固定于该第三锁体3A的第三轴3IA的第三端部32上,该第三锁块6A设有多个第三固定孔61A,于任两第三固定孔61A内供设入有第三固定件62A,该第三锁块6A设有一第三结合部63A,又该第三锁块6A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三平切面64A。
[0038]同样利用该两第一固定件42A、两第二固定件52A及两第三固定件62A分别螺接于不同的第一定位孔13A及第一固定孔41A、第二定位孔23A及第二固定孔51A、第三定位孔33A及第三固定孔61A内,使该第一锁块4A、第二锁块5A及第三锁块6A分别固定于该第一轴IlA的第一端部12A、第二轴21A的第二端部22A及第三轴31A的第三端部32A上的位置,而同样可以达到任意产生不同密码组合的变化。
[0039]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第一锁体,其设有一第一轴,所述第一轴设有一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上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又所述第一锁体上设有一第一标记; 一第一锁块,其固定于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轴的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一锁块至少设有两个第一固定孔,于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内设入有一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锁块设有一第一结合部,另于所述第一锁块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一平切面; 将所述第一固定件设入于所述第一锁块上不同的第一固定孔内,以及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定位孔内,所述第一锁块固定于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轴的第一端部上不同的位置处,改变所述第一标记相距于所述第一平切面不同的旋转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及第一固定孔为一螺孔,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与所述螺孔相配合螺接的埋头内六角螺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将所述第一锁块的周缘区分成若干等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记设于所述第一锁体的周缘上,所述第一标记为一凹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轴设有一贯穿的第一槽孔, 所述第一锁块上设有一第一透孔,进一步至少设有一第二锁体及一第二锁块,所述第二锁体活动结合于所述第一锁体上,所述第二锁体设有一第二轴,所述第二轴设有一第二端部,所述第二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锁体的第一槽孔内及第一锁块上的第一透孔,所述第二锁体相对于所述第一锁体自由转动,并凸伸于所述第一轴及第一锁块外,所述第二轴的第二端部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又所述第二锁体上设有一第二标记;所述第二锁块,其固定于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轴的第二端部上,所述第二锁块至少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于至少任一个第二固定孔内设入有一第二固定件,又所述第二锁块设有一第二结合部,另于所述第二锁块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二平切面;所述第二固定件设入于所述第二销块上不同的第二固定孔内,以及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定位孔内,所述第二锁块固定于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轴的第二端部上不同的位置处,改变所述第二标记相距于所述第二平切面不同的旋转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及第二固定孔为一螺孔,又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与所述螺孔相配合螺接的埋头内六角螺丝,所述第二标记则设于所述第二锁体的周缘上,所述第二标记为一凹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将所述第二锁块的周缘区分成若干等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周缘设有一第一包覆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轴上设有一贯穿的第二槽孔,所述第二锁块上设有一第二透孔,进一步至少设有一第三锁体及一第三锁块,所述第三锁体活动结合于所述第二锁体上,所述第三锁体设有一第三轴,所述第三轴设有一第三端部,所述第三轴穿设于所述第二锁体的第二槽孔及第二锁块上的第二透孔内,所述第三锁体相对于所述第二锁体自由转动,并凸伸于所述第二轴及第二锁块外,又所述第三轴的第三端部至少设有至一个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锁块至少设有两个第三固定孔,于至少任一个第三固定孔内设入有一第三固定件,又所述第三锁块设有一第三结合部,另于所述第三锁块的周缘形成有一第三平切面;所述第三固定件设入于所述第三销块上不同的第三固定孔内,以及所述第三锁体的第三定位孔内,所述第三锁块固定于所述第三锁体的第三轴的第三端部上不同的位置处,改变所述第三标记相距于所述第三平切面不同的旋转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可更换密码的无钥匙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孔及第三固定孔为一螺孔,又所述第三固定件为与所述螺孔相配合螺接的埋头内六角螺丝,所述第三标记则设于所述第三锁体的周缘上,所述第三标记为一凹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将所述第三锁块的周缘区分成若干 等分 ,所述第三结合部的周缘设有一第二包覆部。
【文档编号】E05B37/20GK103527004SQ201210229297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黄世雄 申请人:黄世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