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叶窗,尤其涉及一种百叶窗的卷轮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百叶窗是由横截面为上拱弧形的百叶片、升降绳、梯带、顶轨和底轨组成的,顶轨内安置有一带自锁功能的旋转驱动器、一转轴、数个卷绕升降绳和控制梯带的卷轮,转轴穿过旋转驱动器和卷轮,在顶轨和底轨之间设有梯带,梯带的下端与底轨固定连接,梯带的两上端对接并套在卷轮上,多个平行设置的百叶片穿在梯带的横缆中,百叶片横截面对称中心处设置穿孔,以让升降绳穿过,升降绳的下端与底轨固定连接,升降绳的上端卷绕在卷轮上;通过旋转驱动器带动转轴与卷轮旋转,可将百叶片升降和翻转,在收拢百叶片时,升降绳被卷绕带动底轨上升,从而依次将百叶片往上托起收拢,在放下百叶片时,升降绳被放松,在底轨的重力下,百叶片依次下移并被梯带横缆隔成等距安放,在底轨抵达窗台时升降绳放完,继续拉动旋转驱动器时,与转轴一道旋转的卷轮将通过摩擦力的作 用来翻转百叶片,达到室内调光的作用。实际情况中,用于卷绕升降绳的卷轮也可以被螺杆替换(参见实用新型ZL 02201583. 3,实用新型ZL 200420078400. 6,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80014523. 6),靠摩擦力或卡口带动梯带旋转的卷轮也可以被扭簧或卡簧轮替换(参见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80014523. 6)。传统百叶窗的一个致命缺陷是室内日光照明无法达到均匀。如果百叶片翻转调至窗户附近光照适度无眩光,则室内纵深处光照度不够,需要人工照明,如果百叶片翻转调至室内纵深处光照度刚好,则靠近窗户处会产生眩光。另外,在夏季,人们只需要适度的光而不需要热,在冬季,人们既需要适度的光也需要热,而传统百叶窗为了降低靠近窗户处的光和热,无论夏季还是冬季都必须将百叶窗的百叶片翻转到近乎关闭的程度,这就导致整个室内过暗,使得无论是阳光之日还是阴天都得采用人工照明来维持适当的室内照明度,这样将致使大量的能源被浪费,而且也降低了人们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因此,为了防止靠近窗户处产生眩光和过热、并能使得室内深处获得均匀的日光照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010162501. I和申请号:2010 1062 0508. 3)公开了 2种可以改变百叶片间距的组合式结构的百叶片,由这种组合式百叶片构成的组合式百叶窗,不论太阳高度角H大于或小于百叶遮阳角,都不会改变照射到百叶片上的光线路径,从而可满足防止靠近窗户处产生眩光、过热的要求,又可满足室内深处获得均匀日光照明的要求。同时还不影响室内外视觉交流和空气流动。然而,这个发明专利申请只公布了组合式百叶片的组合结构以及百叶片相对升降与翻转的遮阳导光效果,并未公布与此组合式百叶窗相关的传动机构。为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合于上述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这种卷轮系统也同样适合于包含上述发明的具有三个以上的次百叶片的组合式百叶窗。本发明所指的节距D为两相邻主百叶片之间的距离,百叶片宽度L为百叶片横截面水平宽度,节距比D/L为百叶窗节距D与百叶片宽度L之比,D1为次一百叶片相对于两相邻主百叶片中的下主百叶片的垂直距离,D2为次二百叶片相对于两相邻主百叶片中的下主百叶片的垂直距离,D3为次三百叶片相对于两相邻主百叶片中的下主百叶片的垂直距离,费为百叶片偏离初始水平位置的翻转关闭角。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技术中还未出现此类组合式百叶窗的传动机构完成上述百叶片动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完成上述百叶窗动作的卷轮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次百叶片的升降和所有百叶片的翻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包括底座和顶盖,底座上安装卷轮机构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卷轮机构上缠绕有梯带,卷轮机构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轴向连接,通过方轴带动卷轮机构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转动,由卷轮机构控制次百叶片的上升下降,卷轮机构内部设有卷轮,卷轮上缠绕有梯带,梯带连接百叶片,卷轮旋转时带动其上的梯带卷绕起来,实现各次百叶片的上升和下降,当各次百叶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时候,由凸轮插销 翻转机构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作为优选,卷轮机构侧边轴向安装有凸轮插销翻转机构,卷轮机构包括翻转筒,翻转筒内安装至少一个卷轮,翻转筒的开口端面配合安装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翻转盘,翻转盘一端的内部设有扭簧,扭簧套在扭簧护套上,扭簧护套与卷轮临近,翻转盘的另一端配合安装固定套筒,固定套筒与翻转盘之间轴向依次设有压缩弹簧、插销盘和滑动凸轮。卷轮转动压住扭簧,扭簧压住翻转盘转动,翻转盘侧边的凸轮与滑动凸轮配合,使得滑动凸轮作轴向运动,滑动凸轮和压缩弹簧同时作用插销盘,使得插销盘左右运动,则插销盘上的插销会穿过或者远离翻转盘上的插销孔。实现翻转盘的锁定和解锁。卷轮机构侧边轴向安装有一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实现在一个节距内,次百叶片依次上升均分节距的调节。作为优选,卷轮机构轴向两侧各安装一套凸轮插销翻转机构,卷轮机构包括翻转筒,翻转筒内安装次一卷轮,次一卷轮的一侧依次轴向安装次三卷轮、分体轮、扭簧护套、扭簧、翻转盘、滑动凸轮、插销盘、压缩弹簧和固定套筒,次一卷轮的另一侧依次轴向安装扭簧护套、扭簧、翻转盘、滑动凸轮、插销盘、压缩弹簧和固定套筒,次一卷轮、分体轮和翻转盘同步旋转带动次一百叶片和次二百叶片同步水平上升一定距离D3后,翻转盘通过凸轮插销翻转机构与次一卷轮脱离,次一卷轮再带动次三卷轮旋转,使得次一百叶片和次三百叶片同步水平上升,在上升D3后,通过凸轮插销翻转机构带动翻转盘和翻转筒旋转。作为优选,翻转筒为一圆筒,其一端为封闭端面,另一端为开口端面,翻转筒的外环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顶部各开一孔并在孔两侧边装有销轴,翻转筒的封闭端面外壁轴向伸出的扇形凸块用于控制翻转筒旋转的角度,当翻转筒旋转至其扇形凸块与底座凸块接触时不再继续转动,翻转筒的封闭端面内壁轴向伸出的环形凸块,在翻转筒反向转动的时候,作用于次二卷轮,使得次二卷轮反向转动,带动次二百叶片返回水平位置。环形槽上分别缠绕梯带,梯带穿过销轴下垂与叶片连接。顶部的开孔和插入销孔的销轴,以便次一梯带、次二梯带和次三梯带的前、后索的上端进入后减少梯带绳索与翻转筒之间的摩擦力。翻转筒的封闭端面外壁轴向伸出的扇形凸块用于控制翻转筒旋转的角度,当旋转到一定的位置的时候,扇形凸块与底座接触抵住,使其不能继续转动。翻转筒的封闭端面内壁轴向伸出的环形凸块在翻转筒反向转动的时候,作用与次二卷轮,使得次二卷轮反向转动,带动次二百叶片返回水平位置。翻转盘的环形盘的一侧为平面,其上设置一对顶部、过渡斜面的对称环形凸轮,环形盘的另一侧端部具有一凸字形的环形台阶。高圆弧壁和低圆弧壁由一环形壁切除一 Θ角部分而成,其中高圆弧壁有端壁,低圆弧壁有端壁,两壁交界处为,靠低圆弧壁的端壁附近设置一插销孔。扭簧的两端的夹角为Θ,该夹角取决于次一卷轮带动次一百叶片相对于主百叶片上升的最大高度D1所需旋转的角度与保证翻转盘的高圆弧壁有足够强度的弧长两个因素,扭簧的一端搁在翻转盘的低圆弧壁的端壁上,扭簧的另一端搁在翻转盘的高圆弧壁的端壁上,将翻转盘锁定在卷轮机构的固定套筒上。作为优选,翻转筒为一圆筒,翻转筒内部设有隔墙,外环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顶部各开一孔并在孔两侧边装有销轴,环形槽的顶部开有孔固定销轴,翻转筒的隔墙设有内环和扇形内孔,在翻转筒反向转动的时候,作用于次三卷轮,使得次三卷轮反向转动,带动次三百叶片返回水平位置。翻转筒为一圆筒,其外环面设有用于嵌入次梯带的环形槽和一个嵌入主梯带的环形槽,环形槽的顶部各开一孔并在侧边装有销轴,以便次梯带的前、后索的上端进入后减少梯带绳索与翻转筒之间的摩擦力,主梯带的两上端直接固定在销轴上,翻转筒内部设有一内环隔墙,其上设有一扇形孔,翻转筒的一端设有卡口以及一容纳装配穿次梯带上端用的穿越翻转筒内壁的半圆缺口和供穿入销轴的销孔,翻转筒的另一端设 有卡口以及供穿入销轴的销孔。作为优选,次一卷轮包括环形盘与中空轴,环形盘的中部设有一环形槽,环形盘的两侧沿轴设有扇形凸块。六方轴穿过中空轴内,由六方轴带动中空轴转动。环形槽内绕有梯带绳索,两侧沿轴设有的扇形凸块与翻转盘和次二卷轮相嵌合。当两个相邻结构的扇形凸块相接触的时候,彼此被带动。作为优选,次二卷轮包括环形盘,环形盘上设有环形槽,环形盘靠次一卷轮一侧沿轴向伸出扇形凸块,环形盘的另一侧沿轴向伸出带扇形凸块的环形凸台。翻转筒内安装次一卷轮和次二卷轮,次一卷轮由方轴带动转动,次一卷轮侧边的扇形凸块挤压次二卷轮侧边的扇形凸块,然后带动次二卷轮转动。次一卷轮和次二卷轮分别控制次百叶片和次二百叶片的上升下降,次一卷轮旋转,连接的次一梯带卷绕起来,次百叶片上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时候,带动次二卷轮旋转,连接的次二梯带卷绕起来,次二百叶片上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时候,带动翻转筒转动,实现所有叶片的翻转。同理,可以增加次三卷轮。根据梯带的数目确定需要控制的卷轮。作为优选,次三卷轮包括环形盘,环形盘上设有环形槽,环形盘靠次一卷轮一侧沿轴向伸出扇形凸块,环形盘的另一侧沿轴向伸出带扇形凸块的环形凸台。作为优选,翻转盘的一侧设有环形凹盘,环形凹盘里设有台阶状的高圆弧壁和低圆弧壁,低圆弧壁的端壁附近设置一插销孔,扭簧安装在高圆弧壁和低圆弧壁的内侧,扭簧的两端安置在高圆弧壁和低圆弧壁的端壁上,翻转盘的另一侧设有带过渡斜面的凸台,凸台与滑动凸轮配合。作为优选,翻转盘的一侧设有环形凹盘,环形凹盘里设有台阶状的高圆弧壁和低圆弧壁,低圆弧壁的端壁附近设置一插销孔,扭簧安装在高圆弧壁和低圆弧壁的内侧,扭簧的两端安置在高圆弧壁和低圆弧壁的端壁上,翻转盘的另一侧设有带过渡斜面的凸台,凸台与滑动凸轮配合,翻转盘的外环设有环形槽。作为优选,插销盘上设有插销,滑动凸轮设在插销盘内部,插销盘与固定套筒之间安装压缩弹簧。滑动凸轮轴向左右移动的时候,带动插销盘左右移动,插销盘的插销在对应的插销孔进入和脱离,实现对相应的锁定和解锁。作为优选,滑动凸轮的环形盘内环壁上设置一对凸键,滑动凸轮的的侧面设有凸块和过渡斜面,凸块和过渡斜面与翻转盘的凸台配合。滑动凸轮的外环直径等于插销盘的内环台阶的外环的直径,使得滑动凸轮的底部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与插销盘的内环台阶底部接触状态。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于上述百叶窗的卷轮系统。能够控制次百叶片的相对升降和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图I带有三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三维图。图2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卷轮系统3三维图。
图3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三维爆炸图。图4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底座三维图。图5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卷轮系统三维爆炸图。图6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次一卷轮三维图。图7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翻转筒三维图。图8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固定套筒三维图。图9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插销盘三维图。图10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滑动凸轮三维图。图11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翻转盘三维图。图12a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扭簧三维图。图12b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扭簧轴向视图。图13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滑动凸轮三维图。图14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组装三维图。图15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主视图及剖面位置示意图。图16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与次梯带连接方式F-F剖面图。图17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与主梯带连接方式G-G剖面图。图18a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A_A剖面图。图18b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C-C剖面图。图18c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D-D剖面图。图19a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次一卷轮与凸轮插销互动关系(初始位置)。图19b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次一卷轮与凸轮插销互动关系(次一百叶片上升到D1位置)。图19c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次一卷轮与凸轮插销互动关系(次一百叶片和主百叶片翻转f 角至百叶片关闭位置)。图20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三维爆炸图。图21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去除底座和顶盖)的三维爆炸图。图22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翻转盘三维图。
图23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次一卷轮三维图。图24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次二卷轮三维图。图25a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A-A剖面图。图25b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B-B剖面图。图25c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C-C剖面图。图25d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卷轮系统的D-D剖面图。
图26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三维爆炸图。
图27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底座三维图。图28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去除底座和顶盖)的三维爆炸图。图29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固定套筒I三维图。图30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插销盘三维图。图31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滑动凸轮三维图。图32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翻转盘三维图。图33a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扭簧I三维图。图33b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扭簧I轴向视图。图34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扭簧套
筒三维图。图35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次一卷轮分体轮三维图。图36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次三卷轮三维图。图37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次一卷轮三维图。图38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翻转筒三维图。图39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次二卷轮三维图。图40a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扭簧II三维图。图40b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扭簧II轴向视图。图41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卷轮机构的固定套筒II三维图。图42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装配关系三维图。图43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主视图及剖面位置示意图。图44a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A_A剖面图。图44b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B-B剖面图。
图44c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C-C剖面图。图44d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D-D剖面图。图44e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卷轮系统的E_E剖面图。图45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且主、次百叶片一道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46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且主、次百叶片一道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47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且主、次百叶片一道翻转关闭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48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和翻转但主百叶片不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49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和翻转但主百叶片不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图50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次百叶片相对升降和翻转但主百叶片不翻转的组合式百叶片单元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0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I显示了具有三个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由室内往外看),其包括顶轨I、六方轴2、卷轮系统3、驱动器4、绳索接头5、侧导轨6、升降绳7、梯带组8、百叶片组9、和底轨组10 ;以具有三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为例,梯带组8包括主、次梯带8X(主梯带80、次一梯带81、次二梯带82、次三梯带83);百叶片组9包括主、次百叶片9X (主百叶片90、次一百叶片91、次二百叶片92、次三百叶片93);底轨组10包括主、次底轨IOX(主底轨100、次一底轨101、次二底轨102、次三底轨103);驱动器4和卷轮系统3安置在顶轨I中,驱动器4 一般安置在顶轨I的右端,而一般百叶窗至少需两个卷轮系统3,六方轴2穿过驱动器4和卷轮系统3,将两者连接起来,拉动驱动器4上的珠链42,则可以通过驱动器4转动六方轴2,从而带动卷轮系统3旋转,升降绳7穿过百叶片组9,其上端与卷轮系统3中的升降轮33连接,其下端与主底轨100连接;次梯带8X的前、后索8X1、8X2的上端穿过卷轮系统3的底座38的梯带孔384 (参见图4)并嵌入卷轮系统3的卷轮机构35的翻转筒354的环形槽3541、3542内,然后进入其顶部孔3545与次卷轮35X (次一卷轮351、次二卷轮3512、次三卷轮353)连接,主、次百叶片9X穿进主、次梯带8X的上下横缆8X11和8X12之间,主、次梯带8X的前、后索8X1、8X2的两下端固定在主、次底轨IOX上,在主百叶片90、次百叶片9X —道翻转的情况下(参见图45至图47),主梯带80的前、后索801和802的上端固定在卷轮系统3的翻转筒354的环形槽3544的销轴3546上(参见图7a、38a),在主百叶片90不翻转、而次百叶片9X翻转的情况下(参见图48至50),其前、后索801、802的上端直接与顶轨I连接;百叶片组的百叶片叠放次序是,次一百叶片91处于最上面,次二百叶片92处于次一百叶片91之下,次三百叶片93处于次二百叶片92之下,主百叶片处于最下面;底轨组的底轨叠放次序是,次一底轨101处于最上面,次二底轨102处于次一底轨101之下,次三底轨103处于次二底轨102之下,主底轨处于最下面;侧导轨6安置在叶片组9和底轨组10的两端,叶片组9和底轨组10的两端伸进侧导轨6的凹槽里,可以上下滑动,以避免叶片组9和底轨组10被风吹晃动;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传动机构的关键部件是控制次百叶片相对升降和所有百叶片翻转的卷轮系统。实施例I :翻转筒内安装一个卷轮,带有单次百叶片的结构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组合式百叶片相对升降与翻转的一个运动周期是,(I)主百叶片90等节距分布在窗户上,次百叶片91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5a),(2)次一百叶片91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到D1位置,(对应于图45b),(3)主、次百叶片90、91同时从水平位置旋转-至百叶窗关闭(对应于图45c),(4)主、次百叶片90、91同时往回翻转-至初始水平位置(对应于图45b),(5)次一百叶片91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至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5a),此处D/L取为O. 8,D1 = D/2。
根据附图2、3、5,用于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包括卷轮机构35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卷轮机构35包括翻转筒354和次一卷轮351,翻转筒354内安装次一卷轮351,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包括固定套筒361、压缩弹簧362、插销盘363、滑动凸轮364、翻转盘365、扭簧366和簧护套366,依次轴向连接。图6为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的三维图,次一卷轮351为一环形盘3511与一贯穿其内环的中空轴3513固结一体而成,环形盘3511的外环上设有一环形槽3512,环形盘3511的两侧沿轴向各伸出一扇形凸块3515和35110且设有一固定次一梯带前、后索811和812上端的销孔3519。图7为卷轮机构35的翻转筒354的三维图,翻转筒354为一圆筒,其外环面设有环形槽3541、3542和3544,环形槽3541、3542和3544的顶部各开一孔3545并在侧边装有销轴3546,以减少梯带绳索与翻转筒354之间的摩擦力,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的上端穿过底座38穿孔384并嵌入环形槽3541,再穿过两销轴3546之间的孔3545进入翻转筒354内部与次一卷轮351固定连接,主梯带80的前、后索的两上端穿过底座38穿孔384绕环形槽3544固定在销轴3546上,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设有一内环3548并绕内环设有一与两扇形凸块3549和35411相连的环形凸台3547,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设有一扇形凸块35416,其内环35419的直径等于次一卷轮351的环形凸台3514的外径,翻转筒354的开口端面设有一与翻转盘365端部的凸字环形台阶36511相嵌合的凹字环形台阶35420,翻转筒354的开口端面顶部钻有两销孔35415,以便销轴3546插入。图8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固定套筒361的三维图,固定套筒361由一中空轴3613与一环形盘3611组合一体而成,中空轴3613上设置一开有一对称轴向缺口 3615的环形台阶3612,具有一定深度的轴向缺口 3615沿轴向延伸,使得中空轴3613的外环被轴对称削去两块,环形盘3611上开有一缺口 3616。图9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插销盘363的三维图,插销盘363的环形盘设有一插销3636,插销盘363包括内环3635和外环3632,内环台阶包括底部3634和外环3633。图10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滑动凸轮364的三维图,滑动凸轮364的环形盘的内环3647壁上设置一凸键3645,滑动凸轮364的一侧为底平面3646,滑动凸轮364的另一侧设置一对称凸台3644和过渡斜面3643,滑动凸轮364的外环直径等于插销盘363的内环台阶的外环3633的直径,使得滑动凸轮364的底部在压缩弹簧362的作用下始终保持在与插销盘363的内环台阶底部3634接触状态。
图11为卷轮机构35的翻转盘365的三维图,翻转盘365为一环形盘,翻转盘365的一侧为平面36514,其上设置一对凸台3654、过渡斜面3653的对称环形凸轮,翻转盘365的另一侧端部具有一凸字形的环形台阶36511,其所围绕的凹盘里设有台阶状的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由一环形壁切除一 Θ角部分而成,其中高圆弧壁3656有端壁3657,低圆弧壁3659包括端壁36510和两壁交界处3658,靠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附近设置一插销孔3655。图12a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扭簧366三维图,图12b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扭簧366轴向视图,扭簧366的两端3661和3662的夹角为Θ,该夹角取决于次一卷轮351带动次一百叶片91相对于主百叶片90上升的最大高度D1所需旋转的角度与保证翻转盘365的高圆弧壁3656有足够强度的弧长两个因素,扭簧366的一端3661搁在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上,扭簧366的另一端3662搁在翻转盘365的高圆弧壁3656的端壁3657上,将翻转盘365锁定在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固定套筒361上。图13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扭簧护套367的三维图,扭簧护套367的环形盘 3671上设有环形台阶3672,其外环直径等于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3的环形台阶3612的直径,扭簧护套367的两端部3673、3675,内环上设置一对平面壁3674,使得扭簧护套367的内环与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3的外环嵌合而无法转动,扭簧护套367的环形台阶3672阻止扭簧366从扭簧护套367上脱落。图14a显示了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组装图,图16b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组装局部剖面图,将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滑动凸轮364的底面3646对准插销盘363的内环槽3633的底面3634并装入,在将压缩弹簧362装入插销盘363的环形盘3631的外环上,然后将滑动凸轮364的内凸键3645对准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3的环形台阶3612上的对称缺口 3615并与插销盘363 —道装入,最后将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3插入到翻转盘365的内环36514中并伸入到与翻转盘365的高圆弧壁3656的顶部齐平的位置,同时固定套筒361的环形盘3611约束压缩弹簧362,使其产生对插销盘363的压力,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入翻转盘365的插销孔3655内并可以轴向滑动,其头部在初始位置超出翻转筒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顶部,将扭簧366套到扭簧护套367上后再将扭簧护套367装入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3上并嵌入到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1与翻转盘365的高、低圆弧壁3656、3659形成的环形空腔中,使得扭簧护套367的环形台阶与翻转盘365的高圆弧壁3656顶部对齐,扭簧366的一端3661搁在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上,处于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与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之间,扭簧366的另一端3662搁在高圆弧壁3656的端壁3657上,从而将翻转盘365锁定在固定套筒361上,再将次一卷轮351靠扇形凸块35110 —侧的中空轴3513 —端从翻转盘365的高、低圆弧壁3656和3659这一端插入到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3中,随后将翻转筒354从次一卷轮351靠扇形凸块3515 —侧的中空轴3513 —端套入,并且翻转筒354端部的凸字环形台阶35420与翻转盘365端部的凸字环形台阶36511嵌合而使两者成为一体,从而形成卷轮系统3,卷轮系统3的转轴为次一卷轮的中空轴3513,其一端安放在底座38的支座381上,其另一端安放在支座386上,同时,固定套筒361的环形盘3611的缺口 3616与底座38的凸块385嵌合,从而将固定套筒361固定在底座38上,同时将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的两扇形凸块3548和35411之间的空挡对准底座38的凸块382,使得翻转筒354在预设的百叶片翻转角-范围内旋转。图16为图15的F-F剖面图,该图显示了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812与卷轮机构35的连接方式,其中前、后索811、812的上端环绕翻转筒354并嵌入环形槽3512内,再穿入翻转筒354的孔3545后绕在次一卷轮351的环形槽3512上被销轴35113固定在次一卷轮351上。图17为图15的G-G剖面图,该图显示了主梯带80的前、后索801、802与卷轮机构35的连接方式,其中前、后索801、802的上端环绕嵌入翻转筒354环形槽3544内并在环形槽3544的顶部被销轴3546固定在翻转筒354上。图18a为本发明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的次一卷轮351与翻转盘365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如图54a所示的百叶片位置)的A-A剖面图,图18b为本发明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的次一卷轮351与翻转筒354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如图54a所示的百叶片位置)的C-C剖面图,图18c为本发明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的翻转筒354与底座38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如图54a 所示的百叶片位置)的D-D剖面图;图19a、图1%、图19c为卷轮系统的次一卷轮与扭簧和插销相互作用的三个转动位置的A-A三维剖面图,在叶片组9处于如图54a所示初始位置时,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1与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翻转盘365的高、低圆弧壁3656和3659的交界处紧贴,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滑动凸轮364的凸台3644与翻转盘的端壁凸轮的凸台3654相接触,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头部高于低圆弧壁3659的顶部,但不妨碍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在旋转过程中与其擦身而过(如图18a、图19a所示),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的端壁3516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的端壁35418紧贴(如图18b所示),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扇形凸块35411的端壁35412紧靠在底座的凸块382的端壁上(如图18c所示)。在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旋转到其端壁35112开始与扭簧366的一端3662相接触位置(如图18b、19b所示)时,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使得次一百叶片91离开与主百叶片90叠合位置并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上升D1高度,此时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的端壁3516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的端壁35417刚刚接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和翻转筒354保持静止不动,其封闭端面外壁扇形凸块35414的端壁35415仍然如前紧靠在底座38的凸块382的端壁上(如图18c所示)。在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在其端壁35112与扭簧366的一端3662相接触之后继续旋转,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的端壁3516压着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的端壁35417并推翻转筒354旋转至其封闭端面外壁环形凸块3549的端壁35410与底座38的凸块382紧靠;在翻转筒354旋转过程中,因为压缩弹簧362的作用翻转盘365的端壁凸轮由其凸台3654与滑动凸轮364的凸台3644相接触的位置逐渐变成为两过渡斜面3653和3643接触并逐渐由部分吻合变为完全吻合状态,使得翻转盘365的端壁平面36514与滑动凸轮364的底部3646相接触,滑动凸轮364由于内环凸键3645与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3的环形台阶3612的缺口 3615相嵌合而只能轴向滑动,由于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在翻转盘365的插销孔3655中,从而被翻转筒354带动旋转,同时在压缩弹簧362的弹簧压力下,插销盘363压着滑动凸轮364 —道往翻转盘365方向轴向滑动,使得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沿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1逐渐伸入(如图19c所示)。在次一百叶片91完成相对上升并与主百叶片90 —道随翻转筒354翻转至闭合位置后,反旋驱动器带动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轴反旋,则主、次百叶片9按原路顺序退回,SP,首先主、次百叶片9同时翻转至如图54b所示水平位置,在主、次百叶片9翻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1压在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上,再由插销3636推着扭簧366的另一端3661向 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圆周方向旋转一微小角度,使得扭簧366将翻转盘365锁定在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被解除,然后次一卷轮351通过其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1压着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销3636压着扭簧366的一端3661、扭簧366的一端3661压着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这样一个传递关系推着翻转盘365连同翻转筒354翻转一个角至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扇形凸块35411的端壁35412被底座38的凸块382挡住不再旋转,从而通过梯带8驱使主、次百叶片9从图54所示关闭位置回到图54b所示水平位置,在这一旋转过程中,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滑动凸轮364的过渡斜面3643与翻转盘365的端壁凸轮的过渡斜面3653的完全吻合变成为滑动凸轮3643的凸台3644与翻转盘365的端壁凸轮的凸台3654的接触,使得滑动凸轮364推着插销盘363向背离翻转盘365方向滑动,致使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退缩到如图19b所示的初始位置,以便次一卷轮351在继续反向旋转过程中其扇形凸块35110可以插身而过;在次一百叶片91下降到如图54a所示与主百叶片90叠合的位置时,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的端壁3516被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的端壁35418抵住,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扇形凸块35411的端壁35412被底座的凸块382抵住,使得次一卷轮351不能再继续反向旋转;次一卷轮351从图19c所示位置反向旋转到图19a所示位置,即次一百叶片91从图54c所示位置回到图54a所示位置。卷轮机构35内部关系依赖于主、次百叶片9相对升降高度D1及翻转关闭角φ,图18a为具有单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的A-A剖面图,图中虚线表示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在相对上升D1时所处位置,如前所述,固定套筒361穿过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轴3513与翻转盘365的内环36514之间的环形空腔并伸入到翻转盘365里,扭簧366套在扭簧护套367上再通过扭簧护套367嵌套在固定套筒361上而使其无法滑脱,扭簧366的两端3661、3662分别搁在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和高圆弧壁3656上,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高度高于扭簧366的钢丝直径,扭簧366的另一端3662与高圆弧壁3659的高度和与固定套筒361相嵌合的扭簧护套367端部齐平,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入翻转盘365的插销孔3655内至插销3636头部与低圆弧壁3659顶部齐平,并与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 —道夹持扭簧366的端部3661,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2与扭簧366的一端3662紧贴,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另一端壁35111与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紧贴,因此,它们之间的设计原则是,首先将扭簧366的一端3661安置在圆周水平位置上,其下安置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图中带点划线的圆为次梯带绳索嵌入在次一卷轮351的环形槽3512里的中径圆35120,作一与扭簧366的一端3661平行且距离为插销3636直径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图中径圆35120相交得到一交点B1,从此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逆时针找到一点a2,此两点之间的环形槽3512中径弧长为次一百叶片91相对于主百叶片90上升的最大高度D1,由此可确定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和高圆弧壁3656的交界处3658,从交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顺时针找到与扭簧366的一端3662的端壁交点a3,点a3则为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另一端壁35112与环形槽3512的中径圆35120上的交点,点B1和点a3之间的环形槽3512中径弧长称之SS1, S1的大小可以在考虑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和翻转盘365的高圆弧壁3656的各自强度的情况下确定,从而也就确定了扭簧366的两端3661和3662的张角Θ,为方便后续双次百叶片和三次百叶片情况的说明,此处取扭簧366的两端张角Θ为90°来确定Sp图18b为图17的C-C剖面图,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互为嵌合,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65的一端壁3516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的一端壁35418在初始位置时紧靠在一起,首先在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上任选取一点C1,以此作一径向线则可确定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的端壁3516,从C1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顺时针方向找到一点c2, 使得C1和C2之间的环形槽3512中径弧长等于次一百叶片91与主百叶片90之间的D1 (参见图54b),由此确定了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之间的空挡,从C1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逆时针方向找到一点c3,C1和C3之间的环形槽3512中径弧长为S2,S2的大小可以在考虑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的环形凸块35416的各自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确定了 S2则确定了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的环形凸块35416的圆周向尺寸大小。图18c为图17的D-D剖面图,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扇形凸块35411的一侧35412在初始位置时与底座38的凸台382的一侧紧靠在一起,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扇形凸块3549的一侧35410与底座38的凸块382的另一侧之间的夹角等于主、次百叶片的翻转关闭角实施例2 :翻转筒内安装两个卷轮,带有双次百叶片的结构带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百叶片相对升降与翻转的一个运动周期是,(I)主百叶片90等节距分布在窗户上,次百叶片91、92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6a),(2)次一百叶片91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到D1-D2位置,次二百叶片92仍然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6b),(3)次一百叶片91继续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到D1位置,同时次二百叶片92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到D2位置(对应于图46c),(4)主、次百叶片90、91、92同时从水平位置旋转-至百叶窗关闭(对应于图46d),(5)主、次百叶片90、91、92同时往回翻转-至水平位置(对应于图46c),(6)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D2,此时次二百叶片92已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6b),(7)次一百叶片91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D1-D2至叠合在次二百叶片92上(对应于图 46a),此处 D/L 取为 L2,D「D2 = D2 = D/3。根据附图20、21,用于具有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包括卷轮机构35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卷轮机构35与实施例I的卷轮机构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一个次二卷轮352,同时翻转筒354外环增加了一个环形槽3542,以用于嵌入约束次二百叶片92的次二梯带82,即卷轮机构35包括翻转筒354、次一卷轮351和次二卷轮352,翻转筒354内安装次一卷轮351和次二卷轮352,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与实施例I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几乎完全一样,但唯一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中次一卷轮351需要旋转更大的角度,因为次一百叶片91相对于主百叶片90上升的距离D1比单次百叶片的要大,所以次一卷轮351的两侧扇形凸块35110和3515的位置要作相应的旋转调整,翻转盘365台阶状的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的交界处3658也要相应地逆时针偏移一个角度,翻转筒354则在外环上增加一个环形槽3542(如图22、23和7所示)。图24为卷轮机构35的次二卷轮352的三维图,次二卷轮352的环形盘上设有内环35210,次二卷轮352的外环上设有一环形槽3522,次二卷轮352的两侧沿轴向各伸出一带环形凸台35210的扇形凸块3527和扇形凸块3524且设有一固定次二梯带前、后索821、822上端的销孔35211。带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机构35内部关系依赖于主、次百叶片9相对升降高度D1和D2及翻转关闭角φ,它们之间的设计原则可以实施例I中的卷轮机构35结构为参照基础,图27a为图26的A-A剖面图,显示了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 与翻转盘365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图46a),图中虚线表示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在次一百叶片91相对主百叶片90上升D1 (如图46a所示)时所处位置,与实施例I的图18a相比,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按图27a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安置,以便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在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上的的交点B1与a2之间的弧长等于次一百叶片91相对于主百叶片90的最大上升高度D1,同时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和高圆弧壁3656的交界处3658也随之逆时针旋转同样的角度安置;图27b为图26的B-B剖面图,显示了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与次二卷轮352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图46a),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和次二卷轮352环形凸块3524互为嵌合,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的一端壁3516和次二卷轮352的环形凸块3524的一端壁3525在初始位置时紧靠在一起,首先在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上任选取一点b1;以此作一径向线则可确定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的端壁3516,Wb1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顺时针方向找到一点b2,使得Id1和b2之间的环形槽3512中径弧长等于次一百叶片91与次二百叶片92之间的D1-D2 (如图46b),由此确定了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与次二卷轮352的环形凸块3524之间的空挡,从Id1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逆时针方向找到一点I^b1和b3之间的环形槽3512中径弧长为S2,S2的大小可以在考虑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和次二卷轮352的环形凸块3524的各自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确定了 S2则确定了次一卷轮351的扇形凸块3515和次二卷轮352的环形凸块3524的圆周向尺寸大小;图27c为图26的C-C剖面图,显示了卷轮机构35的次二卷轮352与翻转筒354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图46a),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7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互为嵌合,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7的端壁3529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的端壁35418在初始位置时紧靠在一起,首先在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上任选取一点C1,以此作一径向线则可确定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7的端壁3528,从C1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顺时针方向找到一点C2,使得C1和C2之间的环形槽3512中径弧长等于次二百叶片92与主百叶片90之间的D2 (如图46c),由此确定了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7与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环形凸块35416之间的空挡,从C1点出发沿环形槽3512中径圆35120逆时针方向找到一点c3,C1和C3之间的环形槽3512中径弧长为S3,S3的大小可以在考虑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7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的环形凸块35416的各自强度的情况下确定,确定了 S3则确定了次二卷轮352的扇形凸块3527和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的环形凸块35416的圆周向尺寸大小;图27(1为图26的D-D剖面图,显示了卷轮机构35的翻转筒354与底座38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图46a),翻转筒358封闭端面外壁扇形凸块3549和35411与底座38的凸台382的结构与关系保持与实施例I 一样。实施例3 :翻转筒内安装三个卷轮,带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结构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组合式百叶片相对升降与翻转的一个运动周期是,(I)主百叶片90等节距分布在窗户上,次百叶片91、92和93依次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7a),(2)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 —道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到D2位置,(对应于图47b),(3)次二百叶片92和次一百叶片91脱离而处于D2位置,次一百叶片91和次三百叶片93 —道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上升一个距离D3,此时次一百叶片91处于D1位置,次三百叶片93处于D3位置,(对应于图47c),(4)主、次百叶片90、91、92、93同时从水平位置旋转-至百叶窗关闭(对应于图47c),(5)主、次百叶 片90、91、92、93同时往回翻转-至初始水平位置(对应于图47c),(6)次一百叶片91和次三百叶片93 —道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一个距离D3至次三百叶片93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对应于图47b),(7)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 —道相对与主百叶片90下降一个距离D2至次二百叶片92叠合在次三百叶片93上、次一百叶片91叠合在次二百叶片92上(对应于图 47a),此处 D/L 取为 I.,6,D2=D/2, D3=D/4。根据附图26、28,用于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包括卷轮机构35、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卷轮机构35包括次一卷轮351、翻转盘365’、次三卷轮353和翻转筒354,翻转筒354内安装次一卷轮351、翻转盘365’、次三卷轮353,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包括固定套筒361、压缩弹簧362、插销盘363、滑动凸轮364、翻转盘365、扭簧366和扭簧护套367,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包括固定套筒361’、压缩弹簧362’、插销盘363’、滑动凸轮364’、翻转盘365’、扭簧366’和扭簧护套367’。图29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固定套筒361的三维图,图30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插销盘363的三维图,图31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滑动凸轮364的三维图,图32为卷轮机构35的翻转盘365的三维图,图33a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扭簧366三维图,图33b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扭簧366轴向视图,图34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扭簧护套367的三维图,本实施例的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结构与前述实施例的完全一样,只是翻转盘365的高、低圆弧壁3556和3559的交界处3658旋转到更接近高圆弧壁3656的端壁3657的位置。图35为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的分体轮351’三维图,分体轮351’为一具有内环3516’的环形盘,分体轮351’的两侧沿轴向各伸出一具有两端壁35111’、35112’的扇形凸块35110’和一带环形凸台3512’的具有两端壁3518’、3519’的扇形凸块3517’,环形凸台3512’的内环与内环3516’成台阶状且具有一上下为圆弧面、左右为垂直面3515’的口字形状。图36为卷轮机构35的次三卷轮353三维图,次三卷轮353的环形盘上设有内环35310、外环上设有环形槽3532,次三卷轮353的两侧沿轴向各伸出一具有两端壁3515、3536的扇形凸块3534和一具有两端壁3538、3539的扇形凸块3537且设有一固定次三梯带前、后索831和832上端的销孔35311。图37为卷轮机构35的次一卷轮351三维图,次一卷轮351的环形盘3511上设有贯穿其内环的中空轴3513,环形盘3511的外环上设有环形槽3512,环形盘3511的一侧为平面并设有一固定次一梯带前、后索811和812上端的销孔35118,环形盘3511的另一侧35111轴向切出两内环直径大小不一的半圆内空3516、3519,两半圆内空3516、3519的交界壁3517、3518,交界壁3517处钻有一插销孔35110,与环形盘3511左侧结合处的中空轴3513上设有轴台阶35114、35115、35116,其中轴台阶35115的一段因被削除两块35117而成为轴键,中空轴3513与环形盘3511右侧结合处以及右端部设有相同直径的轴台阶3515、35112。图38为卷轮机构35的翻转筒354的三维图,翻转筒354为一圆筒,其外环面设有用于嵌入次梯带81、82、83的环形槽3541、3542、3543和一个嵌入主梯带80的环形槽3544, 环形槽3541、3542、3543的顶部各开一孔3545并在侧边装有销轴3546,以便次梯带81、82、83的前、后索的上端进入后减少梯带绳索与翻转筒354之间的摩擦力,主梯带80的两上端直接固定在销轴3547上,翻转筒354内部设有一内环35420的隔墙35416,其上设有一扇形孔35417,翻转筒354的一端设有卡口 35410、35411、35412以及一容纳装配穿次梯带上端用的穿越翻转筒354内壁的半圆缺口 3549和供穿入销轴3547的销孔3548,翻转筒354的另一端设有卡口 35413、35414、35415以及供穿入销轴3546的销孔35421。图39为翻转盘365’的三维图,翻转盘365’在卷轮机构35中作为固定次二梯带82的卷轮使用,在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又作为翻转盘使用,翻转盘365’的结构与翻转盘365基本一样,只是外环增设一环形槽3652’。图40a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扭簧366’三维图,图40b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扭簧366’轴向视图,扭簧366’的两端3661’和3662’的夹角为Θ取决于翻转盘365’带动次二百叶片92相对于主百叶片90上升的最大高度D2所需旋转的角度与保证翻转盘365’的高圆弧壁3659’有足够强度的弧长两个因素。图41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固定套筒361’的三维图,固定套筒361’的结构与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固定套筒361基本一样,两者差别在于,固定套筒361的环形盘3611’的外环上设有缺口 3616,而固定套筒361’的环形盘3611’的外端壁增设一内外两侧各带扇形凸块 36114’、36115’、36116’ 和 36112,、36113,的环形盘 36111’。图42显示了卷轮系统3的各个部件的组装图,图中将翻转筒354进行了局部剖,将翻转筒354、次三卷轮353、次一卷轮351的分体轮351’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依次套入次一卷轮351的左侧中空轴3513上,再将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套入次一卷轮351的右侧中空轴3513上,其中次三卷轮353的内环35312与次一卷轮351的左侧中空轴3513上的轴台阶35115配合且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7嵌入翻转筒354的隔墙35416的扇形孔35417中,次一卷轮351的分体轮351’的环形凸台3512’的内环3513’与次一卷轮351的左侧中空轴3513上含轴键35117的轴段配合,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固定套筒361的内环与次一卷轮351的左侧中空轴3513配合,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翻转盘365上的扇形凸块36512、36513、36515与翻转筒的左端部缺口 35413、35414、35415嵌合而使得翻转盘365与翻转筒354成为一体,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固定套筒361’的内环与次一卷轮351的右侧中空轴3513的轴台阶3515、35111配合,翻转盘365’的高、低圆弧壁3659’和36512’与次一卷轮351的内空3516、3519嵌合成一完整的环形壁,而扭簧366’的两端和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处于该完整的环形壁的接缝空挡中,即,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入次一卷轮351的插销孔35110里,扭簧366’的一端3662’处于翻转盘365’的高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和次一卷轮351的内空3516、3519的交界壁3518之间,扭簧366’的另一端3661’和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处于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12’的端壁36513’和次一卷轮351的内空3516、3519的交界壁3517之间(如图44d所示),同时,固定套筒361’的环形盘36111’上的凸块36114’、36115’、36116’和翻转筒354的端部缺口35410、35411、35412嵌合而使得固定套筒361’与翻转筒354成为一体从而形成卷轮系统3,卷轮系统3的转轴为次一卷轮的中空轴3513,其一端安放在底座38的支座381上,其另一端安放在支座386上,同时,固定套筒361的环形盘3611的缺口 3616与底座38的凸块385嵌合,从而将固定套筒361固定在底座38上,同时将固定套筒361’的两扇形凸块36112’和36113’之间的空挡对准底座38的凸块382,使得翻转筒354在预设的百叶片翻转角φ
范围内旋转。图44a为卷轮系统3的次一卷轮351的分体轮351’与翻转盘365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图47a)的A-A剖面图,图44b为卷轮系统3的次一卷轮351与次三卷轮353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图47a)的B-B剖面图,图44c为卷轮系统3的次三卷轮353与翻转筒354’的隔墙35416’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图47a)的C-C剖面图,图44d为卷轮系统3的次一卷轮351与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以及翻转筒354’的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于图47a)的D-D剖面图,图44e为卷轮系统3的固定套筒361’与底座38相互作用的初始位置(对应如图47a)的E-E剖面图;在叶片组9处于如图47a所示初始位置时,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入在翻转盘365的插销孔3655中且与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顶部齐平,将扭簧366的一端3661夹持在插销3636与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之间(如图42a和图44a所示),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伸出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12’而插入次一卷轮351的插销孔35110中(如图42b和图44d所示)。将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轴3513往窗外方向旋转时,即中空轴3513在图44a、图44b、图44c、图44e中按顺时针方向、在图44d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次一卷轮351带动分体轮351’ 一道同向旋转,同时次一卷轮351的内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7处的插销孔35110压着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销3636’压着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12’的端壁36513’,从而解除扭簧3636’将翻转盘365’锁定在与翻转筒354’嵌合连接的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而推着翻转盘365’同向旋转直至分体轮351’的扇形凸块3517’旋转到其端壁3518’与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4的端壁3536相接触位置(如图44b所示),在这一旋转过程中,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次二百叶片92的次一梯带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翻转盘365’卷绕,使得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 —道离开与主百叶片90叠合位置并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上升D2高度(如图47b所示),次三卷轮353和翻转筒354静止不动,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滑动凸轮364’的过渡斜面3643’与翻转盘365’的端壁凸轮的过渡斜面3653’的完全吻合变成为滑动凸轮3643’的凸台3644与翻转盘365’的端壁凸轮的凸台3654’的接触,使得滑动凸轮364’推着插销盘363’向背离翻转盘365’方向滑动,致使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从次一卷轮351的插销孔35110中退出直至与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12’顶部齐平的位置,以便次一卷轮351在继续旋转过程中其内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7可以插身而过直至与翻转盘365’的高、低圆弧壁交界壁36511’相接触,从而使得翻转盘365’被锁定在与翻转筒354’嵌合连接的固定套筒361’上而不再随次一卷轮351继续旋转;继续旋转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轴3513,次一卷轮351与分体轮351’ 一道旋转,分体轮351’的扇形凸块3517’的端壁3518’压着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的端壁3536从而推动次三卷轮353 —道旋转直至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7的端壁3538与翻转筒354的隔墙35416的扇形孔35417的端壁35418相接触(如图44c所示)、分体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与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擦身而过至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2’与扭簧366的一端3662相接触、次一卷轮351的内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7与翻转盘365’的高、低圆弧壁交界壁36511’相接触,在这一旋转过程中,次二百叶片92和翻转筒354静止不动,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次三百叶片93的次一梯带83的前、后索831和832被次三卷轮353卷绕,使得次一百叶片 91离开与次二百叶片92叠合位置、次三百叶片93离开与主百叶片90叠合位置,并一道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上升D3高度(如图47c所示),继续旋转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轴3513,次一卷轮351带动分体轮351’、分体轮351’推着次三卷轮353继续一道旋转,分体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2’压着扭簧366的一端3662、扭簧366的一端3662压着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翻转盘365的高圆弧壁3656的端壁3657,从而解除扭簧366将翻转筒354锁定在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而推动翻转筒354和翻转盘365’同向旋转炉至与其嵌合固定在一起的固定套筒361’的环形盘36111’的扇形凸块36112’侧壁与底座38的凸块382紧靠,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卷绕,次二百叶片92的次二梯带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翻转盘365’卷绕,次三百叶片93的次三梯带83的前、后索831和832被次三卷轮353卷绕,而主百叶片90的主梯带的前、后索
801和802被翻转筒354卷绕,从而一道往窗外翻转# (如图47d所示),在翻转筒354旋转过程中,因压缩弹簧362的作用,翻转盘365的端壁凸轮由其凸台3654与滑动凸轮364的凸台3644相接触的位置逐渐变成为两过渡斜面3653和3643接触并逐渐由部分吻合变为完全吻合状态,使得翻转盘365的端壁平面3652与滑动凸轮364的底部3646相接触,滑动凸轮364由于内环凸键3645与固定套筒361的中空轴3613的环形台阶3612的缺口 3615相嵌合而只能轴向滑动,由于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在翻转盘365的插销孔3655中,从而被翻转筒354带动旋转,同时在压缩弹簧362的弹簧压力下,插销盘363压着滑动凸轮364一道往翻转盘365方向轴向滑动,使得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沿分体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1’逐渐伸入(如图44a所示);在主、次百叶片9 一道随翻转筒354翻转至关闭位置后,反旋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轴,则主、次百叶片9按原路顺序退回,即,首先主、次百叶片9同时翻转至如图47c所示水平位置,在主、次百叶片9翻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分体轮351’的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1’压在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上,再由插销3636推着扭簧366的另一端3661向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圆周方向旋转一微小角度,使得扭簧366将翻转盘365锁定在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被解除,然后分体轮351’通过其扇形凸块35110’的端壁35111’压着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销3636压着扭簧366的一端3661、扭簧366的一端3661压着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这样一个传递关系推着翻转盘365连同翻转筒354翻转一个#角至与翻转筒354嵌合在一起的固定套筒361’的扇形凸块36113’的端壁被底座38的凸块382挡住不再旋转,从而通过梯带8驱使主、次百叶片9从图47d所示关闭位置回到图47c所示水平位置,在这一旋转过程中,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7的端壁被翻转筒354的隔墙扇形孔35417的端壁35418推着而反转,锁定在翻转筒354上的翻转盘365’随翻转筒354 —道反转,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滑动凸轮364的过渡斜面3643与翻转盘365的端壁凸轮的过渡斜面3653的完全吻合变成为滑动凸轮3643的凸台3644与翻转盘365的端壁凸轮的凸台3654的接触,使得滑动凸轮364推着插销盘363向背离翻转盘365方向滑动,致使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退缩到与翻转盘365的低圆弧壁3659的顶部齐平的位置,以便分体轮351’在继续反向旋转过程中其扇形凸块35110 ’可以插身而过;继续反旋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轴3513,次一卷轮351和分体轮351’一道反转至次一卷轮351的内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8与扭簧366’的一端3662’相接触,同时分体轮351’对次三卷轮353无反向推动作用而由次三梯带83传递上来的次三底轨103和次三百叶片93的重力使得次三卷轮353反向旋转直 至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7的端壁3539与翻转筒354的隔墙35416的扇形孔35417的端壁35419相接触(如图44c所示),在这一反旋过程中,次二百叶片92和翻转筒354静止不动,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松卷,次三百叶片93的次三梯带83的前、后索831和832被次三卷轮353松卷,使得次一百叶片91和次三百叶片93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下降D3高度,致使次一百叶片91叠合在次二百叶片92上、次三百叶片93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如图47b所示),继续反旋次一卷轮351的中空轴3513,次一卷轮351和分体轮351’ 一道反转,次一卷轮351的内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8推着扭簧366’的一端3662’、扭簧366’的一端3662’压着翻转盘351的高圆弧壁36519’的端壁36510’,从而解除扭簧366’将翻转盘365’锁定在固定套筒361’上的作用而推动翻转盘反转至分体轮351’的扇形凸块3517’的端壁3519’与次三卷轮353的扇形凸块3534的端壁353相接触(如图44b、44d所示),翻转盘365’相对于翻转筒354旋转,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滑动凸轮364的凸台3644与翻转盘365’的侧壁凸轮的凸台3654’的接触转变为滑动凸轮364的过渡斜面3643与翻转盘365’的侧壁凸轮的过渡斜面3653’的完全吻合,使得插销盘363’在压缩弹簧362’的弹簧压力作用下向翻转盘365’方向滑动,致使插销盘363’的插销3636’插入到次一卷轮351的内空3516和3519的交界壁3517处的插销孔35110中并逐渐深入(如图44d所示),在这一反转过程中,次一百叶片91的次一梯带81的前、后索811和812被次一卷轮351松卷,次二百叶片92的次二梯带82的前、后索821和822被翻转盘365’松卷,使得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相对于主百叶片90水平下降D2高度,致使次一百叶片91和次二百叶片92叠合在主百叶片90上(如图47a所示)。用于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的卷轮系统3的内部关系依赖于主、次百叶片9相对升降高度D2、D3及翻转关闭角φ S设计原则与上述实施例 1、2、3 —致。在上述卷轮系统中,只要把固定在翻转筒354的环形槽3544中的主梯带80的上端换成固定在顶轨I上,即可用于具有一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如图48所示)卷轮系统、具有二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如图49所示)卷轮系统和具有三次百叶片(双重二分节距)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如图50所示)卷轮系统。上述卷轮系统原理也可推广至具有四个以上的次百叶片的变节距组合式百叶窗。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
权利要求
1.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包括底座(38)和顶盖(39),其特征在于底座(38)上安装卷轮机构(35)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卷轮机构(35)上缠绕有梯带,卷轮机构(35)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轴向连接,通过方轴(2)带动卷轮机构(35)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转动,由卷轮机构(35)控制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下降,卷轮机构(35)内部设有卷轮,卷轮上缠绕有梯带,梯带横缆连接百叶片,卷轮旋转时带动其上的梯带卷绕或松卷,依次实现各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或下降,当各次百叶片上升到既定位置的时候,由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卷轮机构(35)轴向一侧安装有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卷轮机构(35)包括翻转筒(354),翻转筒(354)内安装至少一个卷轮,翻转筒(354)的开口端面配合安装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的翻转盘(365),翻转盘(365) —端的内部设有扭簧(366),扭簧(366)套在扭簧护套(367)上,扭簧护套(367)与卷轮临近,翻转盘(365)的另一端配合安装固定套筒(361),固定套筒(361)与翻转盘(365)之间轴向依次设有压缩弹簧(362)、插销盘(363)和滑动凸轮(364)。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卷轮机构(35)轴向两侧各安装一套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36’),卷轮机构(35)包括翻转筒(354),翻转筒(354)内安装次一卷轮(351),次一卷轮(351)的一侧依次轴向安装次三卷轮(353)、分体轮(351’)、扭簧护套(367)、扭簧(366)、翻转盘(365)、滑动凸轮(364)、插销盘(363)、压缩弹簧(362)和固定套筒(361),次一卷轮(351)的另一侧依次轴向安装扭簧护套(367’)、扭簧(366’)、翻转盘(365’)、滑动凸轮(364’)、插销盘(363’)、压缩弹簧(362’)和固定套筒(361’),次一卷轮(351 )、分体轮(351’)和翻转盘(365’)同步旋转带动次一百叶片和次二百叶片同步水平上升一定距离^后,翻转盘(365 ’)通过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 ’)与次一卷轮(351)脱离,次一卷轮(351)再带动次三卷轮(353)旋转,使得次一百叶片和次三百叶片同步水平上升,在上升D3后,通过凸轮插销翻转机构(36)带动翻转盘(364)和翻转筒(354)旋转,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筒(354)为一圆筒,其一端为封闭端面,另一端为开口端面,翻转筒(354)的外环面设有环形槽,环形槽(3541、3542、3544 )的顶部各开一孔(3545 )并在孔两侧边装有销轴(3546 ),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外壁轴向伸出的扇形凸块(3549、35411)用于控制翻转筒(354)旋转的角度,当翻转筒(354)旋转至其扇形凸块与底座凸块(382)接触时不再继续转动,翻转筒(354)的封闭端面内壁轴向伸出的环形凸块(35416),在翻转筒(354)反向转动的时候,作用于次二卷轮(352),使得次二卷轮(352)反向转动,带动次二百叶片返回水平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筒(354)为一圆筒,翻转筒(354)内部设有隔墙(35416),外环面设有环形槽(3541、3542、3544),环形槽(3541、3542、3544)的顶部各开一孔(3545)并在孔两侧边装有销轴(3546),环形槽(3544)的顶部开有孔固定销轴(3547),翻转筒(354)的隔墙(35416)设有内环(35420)和扇形内孔(35417),在翻转筒(354)反向转动的时候,作用于次三卷轮(353),使得次三卷轮(353)反向转动,带动次三百叶片(93)返回水平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次一卷轮(351)包括环形盘(3511)与中空轴(3513),环形盘(3511)的中部设有一环形槽(3512),环形盘(3511)的两侧沿轴设有扇形凸块(3515、3511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次二卷轮(352)包括环形盘(3521),环形盘(3521)上设有环形槽(3522),环形盘(3521)靠次一卷轮(351)—侧沿轴向伸出扇形凸块(3524),环形盘(3521)的另一侧沿轴向伸出带扇形凸块(3527)的环形凸台(3521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次三卷轮(353)包括环形盘(3531),环形盘(3531)上设有环形槽(3532),环形盘(3531)靠次一卷轮(351)—侧沿轴向伸出扇形凸块(3534),环形盘(3531)的另一侧沿轴向伸出带扇形凸块(3537)的环形凸台(35310)。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盘(365)的一侧设有环形凹盘,环形凹盘里设有台阶状的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 ),低圆弧壁(3659 )的端壁(36510 )附近设置一插销孔(3655 ),扭簧(366 )安装在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的内侧,扭簧(366)的两端安置在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7、36510)上,翻转盘(365)的另一侧设有带过渡斜面(3653)的凸台(3654),凸台(3654)与滑动凸轮(364)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翻转盘(365’)的一侧设有环形凹盘,环形凹盘里设有台阶状的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10,)附近设置一插销孔(3655,),扭簧(366,)安装在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的内侧,扭簧(366’)的两端安置在高圆弧壁(3656,)和低圆弧壁(3659,)的端壁(3657,、36510’ )上,翻转盘(365,)的另一侧设有带过渡斜面(3653,)的凸台(3654,),凸台(3654,)与滑动凸轮(364,)配合,翻转盘(365,)的外环设有环形槽(3652’)。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插销盘(363)上设有插销(3636),滑动凸轮(364)设在插销盘(363)内部,插销盘(363)与固定套筒(361)之间安装压缩弹簧(362)。
12.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其特征在于滑动凸轮(364)的环形盘内环壁(3647)上设置一对凸键(3645),滑动凸轮(364)的的侧面设有凸块(3644 )和过渡斜面(3643 ),凸块(3644 )和过渡斜面(3643 )与翻转盘(365 )的凸台(3654)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百叶窗,尤其涉及一种百叶窗的卷轮系统,公开了一种带凸轮插销翻转机构的百叶窗卷轮系统,包括底座和顶盖,底座上安装卷轮机构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卷轮机构上缠绕有梯带,卷轮机构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轴向连接,通过方轴带动卷轮机构和凸轮插销翻转机构转动。由卷轮机构控制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下降,卷轮机构内部的卷轮旋转,缠绕在上面的梯带卷绕或松卷,依次带动各次百叶片的水平上升或下降。当各次百叶片上升到既定位置时,卷轮驱动凸轮插销翻转机构来带动翻转筒转动,实现所有百叶片的翻转。
文档编号E06B9/322GK102900347SQ20121026852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张一飞, 武成尚, 贵刚, 许辉文 申请人:杭州欧卡索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