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04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门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门锁,包括:壳体、设于该壳体中的锁片、设于该壳体中且相叠的齿片单元、穿设该壳体的旋转杆、设于该壳体中且连动该旋转杆与齿片单元的切换结构,各该齿片单元具有相啮合的第一与第二齿片,以借该旋转杆带动该切换结构使该第二齿片位移,而分离该第一与第二齿片。再将钥匙插入作动该第二齿片,使该第一齿片啮合该第二齿片,而改变该齿片单元的齿沟状态。本发明能有效克服现有门锁使用安全性上的问题,实具有高度地产业利用价值。
【专利说明】门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有关一种门锁,尤指一种可使用不同钥匙进行操作的门锁。
【背景技术】
[0002]一般住宅区的居家安全极为重要,所以结构设计较为安全的门锁(例如叶片式门锁)已被广泛使用到门板上以闩锁门框,进而达成防盗及防窃的作用。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门锁I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现有的门锁I包括有壳体10、设于该壳体10中的锁片
11、以及叠设于该壳体10中的齿片组12。
[0003]所述的壳体10内具有导柱100。其中,该壳体10可具有一盖板10a,该盖板IOa上形成有钥匙孔101,以供专用钥匙(未表示于图中)插入以控制该门锁I与门框的闩锁与解扣。
[0004]所述的锁片11具有主凹凸部110、限段柱111、锁栓113及供穿设该导柱100的主导槽(未表示于图中)。该锁栓113形成于该锁片11的一侧上,该主凹凸部110对应于专用钥匙的齿纹而设置,借由该专用钥匙的齿纹与该主凹凸部110的配合,得带动该锁片11相对于该第一导柱100朝前、后方向移动,以令该锁栓113伸出该壳体10而円入门框,或缩入该壳体10内以解除该锁栓113与该门框的闩锁。
[0005]所述的齿片组12具有副凹凸部120、齿沟121及供穿设该导柱100的副导槽122。该副凹凸部120对应于该主凹凸部110的位置而设置,以配合该专用钥匙的齿纹。该齿沟121用以阻挡该限段柱111相对于该齿片组12的移动,以限制该锁片11相对于该导柱100移动。此时,需借由该专用钥匙的齿纹与该副凹凸部120的配合,方能带动该齿片组12的齿片相对于该限段柱111移动,令该齿沟121失去限制该锁片11相对于该导柱100移动的功能,以通过该专用钥匙的齿纹与该主凹凸部110的配合,完成该门锁I上锁与解锁的操作。现有门锁I的具体操作详述如下:
[0006]欲开锁时,需先将该专用钥匙通过该钥匙孔101插设至该壳体10内,使该专用钥匙的齿纹嵌合并推动该主凹凸部110与副凹凸部120,并令该专用钥匙朝顺(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该齿片组12的齿片相对于该限段柱111移动,以令该齿沟121失能,而使该锁片11得相对于该导柱100朝前方移动,以令该锁栓113伸出该壳体10以扣住该门框。反的,若欲闭锁时,则令该钥匙朝逆(顺)时针方向(即开锁的反方向)旋转即可。
[0007]据上可知,现有门锁I的开启与闭合仅需通过专用钥匙的齿纹与该主凹凸部110及副凹凸部120配合就能达成。当进行房屋装修时,若屋主将专用钥匙交付给工人使用时,有可能发生工人盗拷专用钥匙的情形,而增加房屋未来遭到偷窃的可能性,所以现有门锁I在使用安全性上常遭人诟病。
[0008]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门锁,以克服现有门锁使用安全性上的问题,实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0009]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发明人遂将门锁设计为可依钥匙改变齿片组的状态。
[0010]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遂利用一种门锁,以供主钥匙与副钥匙进行操作,包括:壳体;锁片,其设于该壳体中,且具有主凹凸部、限段柱及锁栓,该主凹凸部对应该主钥匙或副钥匙的齿纹而设置;多个相叠的齿片单元,其设于该壳体中,各该齿片单元具有相啮合的第一齿片与第二齿片,该第一齿片具有副凹凸部,且该副凹凸部对应该主凹凸部而设置并配合该主钥匙或副钥匙的齿纹,又该第二齿片具有齿沟;旋转杆,其穿设该壳体,且该旋转杆的一端具有露出该壳体的控制部,而另一端具有带动部,以借该控制部带动该旋转杆自转;以及切换结构,其设于该壳体中,且具有抵触该带动部的卡制件、及连动该旋转杆的移动组件,该移动组件用以带动该第二齿片位移而分离该第一与第二齿片,且该带动部作动该卡制件而卡制该锁片与第二齿片。
[0011]由上可知,本发明的门锁借由该齿片单元的设计,即该第一与第二齿片能相分离的设计。当该门锁经该切换结构作动前为初始状态,主钥匙与副钥匙均能使该门锁致能。当该旋转杆作动该切换结构而使该第二齿片分离该第一齿片后,主钥匙插入钥匙孔作动该第二齿片,使该第一齿片啮合该第二齿片,而此时的齿沟则为第一状态,再将该旋转杆回复至原处,借以改变该齿沟的状态,使副钥匙失能。因此,本发明可以克服现有门锁使用安全性上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门锁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
[0013]图2A为本发明门锁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
[0014]图2B为本发明门锁(无盖板)的立体局部分解示意图;
[0015]图3A为本发明门锁所用的主钥匙的正视示意图;
[0016]图3B为本发明门锁所用的副钥匙的正视示意图;以及
[0017]图4A至图4D为本发明门锁配合钥匙作动的上视示意图。
[0018]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9]1、2门锁
[0020]10、20 壳体
[0021]10a、20a 盖板
[0022]100、201 导柱
[0023]101、200 钥匙孔
[0024]11,21锁片
[0025]110,210 主凹凸部
[0026]111,212 限段柱
[0027]113、213 锁栓
[0028]12齿片组
[0029]120、220 副凹凸部
[0030]121、222 齿沟
[0031]122、221 副导槽[0032]211主导槽
[0033]214第一连动槽
[0034]22齿片单元
[0035]22a第一齿片
[0036]22b第二齿片
[0037]22c第三齿片
[0038]223定位槽
[0039]224、240 弹簧
[0040]225隔片
[0041]226第二连动槽
[0042]23旋转杆
[0043]230控制部
[0044]231带动部
[0045]232导引结构
[0046]232a限制槽
`[0047]232b轨道槽
[0048]24卡制件
[0049]24a第一端
[0050]24b第二端
[0051]25移动组件
[0052]251被动件
[0053]251aL 型板
[0054]252位移件
[0055]252a柱体
[0056]253,254 连动柱
[0057]26压板
[0058]27辅助件
[0059]28座体
[0060]3主钥匙
[0061]3’副钥匙
[0062]t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及功效。
[006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所以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左”、“右”、“一”及“二”等
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65]请参阅图2A及图2B,其为绘示本发明的门锁2的立体局部分解图与立体组合图,再请参阅图3A及图3B,其分别绘示用于操作本发明的门锁2的主钥匙3及副钥匙3’的侧视图。本发明的门锁2可依需求限制主钥匙3或副钥匙3’控制其与门框(未示于图式中)的闩锁(图略)。
[0066]所述的门锁2包括:壳体20、设于该壳体20中的锁片21、相叠于该壳体20中的多个齿片单元22、穿设该壳体20的旋转杆23以及设于该壳体20中的切换结构。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适度增加该门锁2的其它配件,不以上述为限。
[0067]所述的壳体20具有二导柱201,且上方罩覆有一盖板20a,该盖板20a上具有钥匙孔200,以供主钥匙3或副钥匙3’穿设进入该钥匙孔200而操作该门锁。
[0068]所述的锁片21具有主凹凸部210、限段柱212、锁栓213、第一连动槽214及穿设该导柱201的主导槽211。该主导槽211作为该锁片21朝前、后方向移动的导引。
[0069]该主凹凸部210对应该主钥匙3或副钥匙3’的齿纹而设置,以借由该主钥匙3或副钥匙3’的齿纹与该主凹凸部210的配合,而带动该锁片21相对该壳体20朝前、后方向移动(即导柱201于该主导槽211中移动方向),以令该锁栓213伸出或缩入该壳体20而闩入或离开门框。
[0070]于本实施例中,该主凹凸部210对应该钥匙孔200,该主导槽211的形状也可选用例如缺口等其它设计,并无特别限制。
[0071]所述的齿片单兀22具有相哨合的一第一齿片22a与一第二齿片22b,该第一齿片22a具有一副凹凸部220及供穿设该导柱201的二副导槽221,该第二齿片22b具有齿沟222、定位槽223及第二连动槽226。
[0072]该副凹凸部220对应该主凹凸部210而设置并配合该主钥匙3或副钥匙3’的齿纹,且该第一齿片22a啮合或分离该第二齿片22b,而该齿沟222用以止挡或推动该限段柱212相对该第二齿片22b移动,以限制该锁片21相对该导柱201移动。
[0073]于本实施例中,该齿片单元22具有六组,即于该锁片21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三组。此外,该主导槽211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与该副导槽221的方向(即左、右方向)垂直,且该第二齿片22b借由弹簧224进行左、右来回的往复运动。
[0074]此外,各该齿片单元22之间还具一隔片225,该隔片225与该齿片单元22同步作动,且未干涉该第一齿片22a与第二齿片22b的作动,并防止下、上之间的齿片单元22相互干涉。
[0075]另外,于该锁片21的上、下两侧可分别设有第三齿片22c,其对应该第二齿片22b的位置,且与该第二齿片22b的结构相同,以作为带动该主钥匙3或副钥匙3’的变化,并于该齿片单元22与该第三齿片22c之间还具该隔片225。于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三齿片也可对应该第一齿片22a的位置,且与该第一齿片22a的结构相同。
[0076]所述的旋转杆23的一端具有露出该壳体20的一凹沟状控制部230,另一端具有一带动部231,以借该控制部230带动该旋转杆23自转。
[0077]于本实施例中,该控制部230可借由如螺丝起子等凸起物嵌入该控制部230施加扭力,以带动该旋转杆23自转,但不以此为限,也可将该控制部230形成为其它形式,以带动该旋转杆23自转。
[0078]此外,该旋转杆23具有一导引结构232,以导引或停止该锁片21位移。具体地,该导引结构232为连通的限制槽232a与轨道槽232b,当该控制部230将该旋转杆23转至特定位置时,该锁片21的边缘才能沿该轨道槽232b位移,否则该锁片21仅能于该限制槽232a中移动。
[0079]所述的切换结构具有一抵触该带动部231的卡制件24、连动该旋转杆23的移动组件25、一压板26、一辅助件27及一座体28。
[0080]该卡制件2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4a与第二端24b,该第一端24a抵触该带动部231并弹性连结该壳体20,而该第二端24b穿过该定位槽223以卡制该第二齿片22b。
[0081]该移动组件25具有一啮合该旋转杆23的被动件251与一带动该第二齿片22b的位移件252,该位移件252与该被动件251相连动,且该位移件252设于该壳体20底部与该最下侧齿片单元22之间,也就是该位移件252承载该些齿片单元22。
[0082]于本实施例中,该卡制件24的第一端24a借由弹簧240连结该壳体20左侧,该弹簧240提供弹性回复力予该卡制件24。
[0083]此外,该位移件252具有一柱体252a,而该被动件251具有一 L型板251a,以收纳该柱体252a,借由该L型板251a导引该柱体252a移动,即前、后方向,使该位移件252与该被动件251相连动。该连动结构的种类繁多,不限于图中所示的柱体252a与L型板251a。
[0084]此外,该位移件252具有穿设该第一连动槽214与第二连动槽226的连动柱253、254,使该位移件252借由该连动柱253、254带动该锁片21与该第二齿片22b位移,即前、后方向。具体地,其中一连动柱253同时穿设该第一连动槽214与第二连动槽226,而另一连动柱254仅穿设该第二连动槽226。
[0085]当该旋转杆23自转时,该被动件251带动该位移件252以迫使该第二齿片22b位移,使该第二齿片22b与该第一齿片22a相分离,且该带动部231带动该卡制件24卡制该定位槽223。
[0086]另外,该压板26可防止该卡制件24的第一端24a翘起,且该辅助件27啮合该旋转杆23以平衡该带动部231两侧的作用力(该被动件251与该辅助件27),且该座体28用以承载该卡制件24、被动件251与辅助件27。
[0087]于本实施例中,该门锁2为多段式,如图中四段,其表示该限段柱212定位于该齿沟222中的四个位置。其中,第一段表示该锁栓213伸出的长度最短,而第二至四段表示该锁栓213伸出的长度依序增长。再者,该导引结构232的限制槽232a对应第一段,该轨道槽232b对应第二至四段。此外,尚未经该切换结构作动的门锁2为初始状态,该主钥匙3与副钥匙3’均能使该门锁2致能。
[0088]所述的主钥匙3的齿纹配合该锁片21的主凹凸部210与第一齿片22a的副凹凸部220,如图3A所示。当该切换结构作动后,该第二齿片22b会分离该第一齿片22a,此时主钥匙3可带动该限段柱212由起始处(即该锁栓213完全缩入该壳体20)至第一段,使该第二齿片22b啮合该第一齿片22a,以带动该限段柱212至第二、三或四段,以令该锁栓213可伸出该壳体20闩入该门框,或者缩入该壳体20内以解除该锁栓213。其中,经切换结构作动后,主钥匙3所致动的第一段的齿沟222为第一状态。[0089]所述的副钥匙3’的齿纹配合该锁片21的主凹凸部210与第一齿片22a的副凹凸部220,如图3A所示。当该切换结构作动后,该第二齿片22b会分离该第一齿片22a,此时副钥匙3’可带动该限段柱212由起始处至第一段,使该第二齿片22b啮合该第一齿片22a,以带动该限段柱212至第二、三或四段,以令该锁栓213可伸出该壳体20闩入该门框,或者缩入该壳体20内以解除该锁栓213。其中,经切换结构作动后,副钥匙3’所致动的第一段的齿沟222为第二状态。
[0090]图4A及图4D为显示该门锁2于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转换。
[0091]第一步骤,如图4A及图4B所示,首先,当该限段柱212于齿沟222中的起始处时,对该控制部230施加扭力以带动该旋转杆23自转90度(也就是该控制部230的凹沟状由水平变成垂直形态),而使该被动件251带动该位移件252 (该位移件252与该壳体20由分离至抵靠,即间距t消失)迫使该第二齿片22b向后位移,使该第二齿片22b分离该第一齿片22a,且该带动部231带动该卡制件24卡制该第二齿片22b,而该卡制件24挤压该弹簧240。
[0092]第二步骤,如图4C所示,接着,将该主钥匙3穿设进入该钥匙孔200以配合该锁片21的主凹凸部210与第一齿片22a的副凹凸部220,而带动该限段柱212至第一段,使该第二齿片22b向前位移,令该第二齿片22b啮合该第一齿片22a,且该锁栓213伸出该壳体20,而该卡制件24借由弹簧240回复力而与该第二齿片22b分开,又该锁片21的边缘位于该限制槽232a中,但不连通该轨道槽232b。此时,该齿沟222为第一状态。
[0093]第三步骤,如图4D所示,接着,对该控制部230施加扭力以带动该旋转杆23回转90度(该控制部230的凹沟状呈水平形态),使该被动件251带动该位移件252向前位移至原位,且该带动部231对应配合该卡制件24的位置(即该带动部231恢复原状),又该锁片21的边缘位于该限制槽232a中并连通该轨道槽232b。
[0094]之后,该主钥匙3配合该锁片21的主凹凸部210与第一齿片22a的副凹凸部22,而带动该限段柱212至第二、三、四段(该锁片21的边缘于该轨道槽232b中位移)或回至起始处(该锁片21的边缘位于该定位槽232a中)。此时,因该齿沟222为第一状态,所以该副钥匙3’无法带动该限段柱212由第一段位移至起始处,而仅能带动该限段柱212于齿沟222中的第一、二、三、四段之间位移,也就是该副钥匙3’无法使该锁栓213完全缩入该壳体20。
[0095]若要以副钥匙3’使该锁栓213致能,需先用该主钥匙3将该限段柱212位移至起始处(即该锁栓213完全缩入该壳体20),再进行上述第一及第二步骤,使该齿沟222成为第二状态,再进行第三步骤,之后,该副钥匙3’能任意带动该限段柱202,而此时,因该齿沟222为第二状态,所以该主钥匙3无法带动该限段柱212由第一段位移至起始处。
[0096]由下表可知,主钥匙3与副钥匙3’的使用功能,其中,“〇”表示钥匙能带动该限段柱212而使该锁栓213致能,“ X ”表示钥匙无法带动该限段柱212,致使该锁栓213失能。
[0097]
【权利要求】
1.一种门锁,以供主钥匙与副钥匙进行操作,包括: 壳体; 锁片,其设于该壳体中,且具有主凹凸部、限段柱及锁栓,该主凹凸部对应该主钥匙或副钥匙的齿纹而设置; 多个相叠的齿片单元,其设于该壳体中,各该齿片单元具有相啮合的第一齿片与第二齿片,该第一齿片具有副凹凸部,且该副凹凸部对应该主凹凸部而设置并配合该主钥匙或副钥匙的齿纹,又该第二齿片具有齿沟; 旋转杆,其穿设该壳体,且该旋转杆的一端具有露出该壳体的控制部,而另一端具有带动部,以借该控制部带动该旋转杆自转;以及 切换结构,其设于该壳体中,且具有抵触该带动部的卡制件及连动该旋转杆的移动组件,该移动组件用以带动该第二齿片位移而使该第一与第二齿片相分离,且该带动部作动该卡制件而卡制该锁片与第二齿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导柱,且该锁片具有穿设该导柱的主导槽,而该第一齿片具有供穿设该导柱的副导槽,又该主导槽的方向与该副导槽的方向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至少二该齿片单元之间还具有隔片,该隔片与该齿片单兀同步作动,且未干涉该第一齿片与第二齿片的作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旋转杆具有导引结构,以导引或停止该锁片位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端抵触该带动部,而该第二端卡制该锁片与该第二齿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卡制件的第一端弹性连结该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组件具有连接该旋转杆的被动件及连动该被动件的位移件,且该位移件设于该壳体与该齿片单元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被动件啮合该旋转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位移件具有连动柱,且该锁片具有穿设该连动柱的第一连动槽,而该第二齿片具有供穿设该连动柱的第二连动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该门锁还包括第三齿片,设于该锁片与该齿片单元之间。
【文档编号】E05B35/00GK103573038SQ201210290703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林永护 申请人:林永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