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170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百叶中空玻璃。
背景技术
由于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和遮阳效果,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在现代家庭中广泛使用。其结构为包括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和百叶窗帘, 百叶窗帘被设置在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形成的密闭夹层空间内。目前,市场上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在使用时,内置的百叶窗帘在卷线时升降线容易左右摆动或重叠缠绕在一起,造成百叶窗帘的帘体两侧下降和上升的高度不一致。更严重者,由于不规则缠绕,造成升降线打结或卡死的现象,此时只能拆开内层玻璃或外层玻璃对内置于密闭空间中的百叶窗帘进行维护,造成许多麻烦。如何保证卷线的整齐有序,一直是内置百叶中空玻璃改进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卷线不规则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整齐有序地卷线,保证内置百叶帘正常升降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内层玻璃、间隔条和百叶帘,百叶帘安装在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和间隔条围成的封闭夹层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帘包括传动轴、卷线装置和活动帘体,若干个卷线装置固定在传动轴上,活动帘体的升降线和翻叶线上端连接在卷线装置上;所述卷线装置包括卷线筒、卷线器支架和导线环,卷线筒可活动地设置于卷线器支架上,所述卷线筒呈锥形,从大头端逐渐缩小到小头端,导线环固定于卷线筒大头端的外部,所述导线环包括内圈和外圈,外圈设有限位檐,内圈设有梯形导向凸块。所述卷线装置还包括前端盖和尾端盖,前端盖固定于大头端,尾端盖固定于小头端,卷线筒通过前端盖和尾端盖安装在卷线器支架上。所述卷线装置的传动轴为正六棱柱体,前端盖和尾端盖的中心设有正六边形通孔,通孔大小与传动轴相匹配,传动轴穿过通孔,与卷线筒相互固定。所述卷线装置还包括翻叶器和扭簧,翻叶器和扭簧安装在前端盖上,扭簧上设有两个支臂,翻叶器一侧设有系线柱,另一侧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卡在扭簧的两个支臂之间。所述卷线装置的卷线筒上设有轴向导向槽,卷线装置还包括排线环,所述排线环内侧设有至少一个与导向槽匹配的凸柱,排线环通过凸柱卡入导向槽,可滑动地安装在卷线筒上。所述内置百叶中空玻璃还包括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矩形框和盖板,矩形框的上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为凹槽,盖板盖合在上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凹槽上,卷线装置的卷线器支架固定于上边框的凹槽内。百叶帘还包括置于右边框的凹槽内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皮带轮、传动皮带、滑轮和磁力操控器;所述皮带轮固定于传动轴右端,所述滑轮固定于右边框的下端,所述传动皮带的两端与磁力操控器两端连接组成一闭合环形,将滑轮和皮带轮连接在一起。百叶帘还包括置于左边框的凹槽内的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拉线、锥形平衡收线器、弹簧座和设置于弹簧座上的恒力弹簧,所述锥形平衡收线器固定于传动抽左端,所述平衡拉线的一端固定在锥形平衡收线器的大直径端,另一端连接在弹簧座上,所述恒力弹簧的内圈固定在弹簧座上,外圈固定在左边框的下端。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使用一个改进的卷线装置,在卷线装置上设置有导线环,导线环上设有限位檐和导向凸块,使内置百叶窗帘的拉线在绕卷过程中不会左右摆动或重叠缠绕,能够整齐均匀地缠绕在卷线筒上。其结构简单,却完美地解决了内置百 叶窗帘拉线绕卷不规则的问题,加强了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持续工作性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置百叶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线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卷线装置中导线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图I所示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其包括外层玻璃12、内层玻璃11、间隔条2、百叶帘3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矩形框和盖板,矩形框的上边框41、左边框42和右边框43为凹槽,盖板包括对应的上盖板51、左盖板52和右盖板53,相应各边的盖板盖合在矩形框各边框的凹槽上形成矩形空腔。百叶帘3被固定在固定装置的凹槽中,并安装在外层玻璃12、内层玻璃11和间隔条2围成的封闭夹层空间内。百叶帘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百叶帘3包括传动轴31、卷线装置32和活动帘体33,两个卷线装置32固定在传动轴31上,活动帘体33的升降线和翻叶线上端连接在卷线装置32上。百叶帘3还包括设置于活动帘体33右边的驱动装置和设置于活动帘体33左边的平衡装置。驱动装置被置于固定装置的右边框43的凹槽内,其由皮带轮341、传动皮带342、滑轮344和磁力操控器343组成。皮带轮341固定于传动轴31右端,滑轮344固定于右边框43的下端,传动皮带342的两端与磁力操控器343两端连接组成一闭合环形,将滑轮344和皮带轮341连接在一起。平衡装置被置于固定装置的左边框42的凹槽内,其由平衡拉线352、锥形平衡收线器351、弹簧座353和设置于弹簧座353上的恒力弹簧354组成。锥形平衡收线器351固定于传动轴31左端,平衡拉线352的一端固定在锥形平衡收线器351的大直径端,另一端连接在弹簧座353上,恒力弹簧354的内圈固定在弹簧座353上,外圈固定在左边框42的下端。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卷线装置32,其包括卷线器支架91、卷线筒93、导线环96、排线环94、前端盖95和尾端盖92。卷线装置32通过卷线器支架91固定在固定装置的上边框41的凹槽内。所述卷线筒93呈锥形,从大头端逐渐缩小到小头端,前端盖95固定于大头端,尾端盖92固定于小头端,卷线筒93通过前端盖95和尾端盖92安装在卷线器支架91上。为使卷线筒93在卷线时转动更加顺畅,还可以在前端盖95和卷线器支架91的接合部设置一个轴承99。所述卷线筒93上设有轴向导向槽931,所述排线环94内侧设有至少一个与导向槽931匹配的凸柱,排线环94通过凸柱与导向槽931相匹配,可滑动地安装在卷线筒93上。为方便带动两个卷线装置32 —起卷线,本实施例的传动轴31被设计为正六棱柱体,卷线装置32的前端盖95和尾端盖92中心也相应设有正六边形通孔,通孔的大小与传动轴31的底面相等。将传动轴31穿过两个卷线装置32的前端盖95和尾端盖92的正六边形通孔,即可使两个卷线装置32同时转动,卷取或释放百叶帘3的两条升降线。卷线装置32还包括翻叶器97和扭簧98,翻叶器97和扭簧98安装在前端盖95 上,扭簧98上设有两个支臂,翻叶器97 —侧设有系线柱971,另一侧设有限位柱972,限位柱972卡入扭簧98的两个支臂之间。控制翻叶的翻叶线固定于系线柱971上,通过翻叶器97和扭簧98的配合,达到限定翻叶线的摆动范围的作用,最终达成百叶帘3的翻叶效果。本实施例中卷线装置32的导线环96如图5所示,导线环96包括内圈962和外圈961,外圈961上部设有限位檐963,内圈962上部位于限位檐963下方的位置设有梯形导向凸块964。导线环96安装在卷线筒93大头端的外部,升降线从导线环96的梯形导向凸块964处进入卷线筒93。整个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安装完成后,百叶帘3被固定在固定装置的凹槽中,并安装在外层玻璃12、内层玻璃11和间隔条2围成的封闭夹层空间内。使用磁铁在内层玻璃11或外层玻璃12外控制磁力操控器343上下移动,此时传动皮带362将带动皮带轮341,进而带动传动轴31转动,传动轴31又带动其上的卷线器32进行卷线或释放。卷线时,升降线的端头固定于排线环94上,线体从导线环96的梯形导向凸块964的倾斜侧面进入,限位檐963将进线压住并紧贴卷线筒93的大头端。在该限位作用下,升降线在进入卷线筒时只能形成一层线圈,不会出现多层线圈重叠在一起导致的线圈杂乱缠绕的情况。升降线在卷线筒93上进行卷线时形成一层线圈,线圈在梯形导向凸块964的推动作用下,会自动向小头端移动。正是基于此原因,卷线筒93被设计成锥形,其优选的锥度为5到8度,其中,当锥度为7度时效果最佳,线圈既能够顺畅地横向推移又不会由于小头端过小导致小头端线圈松散,造成线圈混乱。线圈被梯形导向凸块964横向推开后,在梯形导向凸块964的高度方向上留有一定空间,进入卷线筒93的升降线可以在该空间内进行调整,进一步保证了进线的整齐有序。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内层玻璃、间隔条和百叶帘,百叶帘安装在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和间隔条围成的封闭夹层空间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帘包括传动轴、卷线装置和活动帘体,若干个卷线装置固定在传动轴上,活动帘体的升降线和翻叶线上端连接在卷线装置上; 所述卷线装置包括卷线筒、卷线器支架和导线环,卷线筒可活动地设置于卷线器支架上,所述卷线筒呈锥形,从大头端逐渐缩小到小头端,导线环固定于卷线筒大头端的外部,所述导线环包括内圈和外圈,外圈设有限位檐,内圈设有梯形导向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装置还包括前端盖和尾端盖,前端盖固定于大头端,尾端盖固定于小头端,卷线筒通过前端盖和尾端盖安装在卷线器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装置的传动轴为正六棱柱体,前端盖和尾端盖的中心设有正六边形通孔,通孔大小与传动轴相匹配,传动轴穿过通孔,与卷线筒相互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装置还包括翻叶器和扭簧,翻叶器和扭簧安装在前端盖上,扭簧上设有两个支臂,翻叶器一侧设有系线柱,另一侧设有限位柱,限位柱卡在扭簧的两个支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线装置的卷线筒上设有轴向导向槽,卷线装置还包括排线环,所述排线环内侧设有至少一个与导向槽匹配的凸柱,排线环通过凸柱卡入导向槽,可滑动地安装在卷线筒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百叶中空玻璃还包括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矩形框和盖板,矩形框的上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为凹槽,盖板盖合在上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凹槽上,卷线装置的卷线器支架固定于上边框的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百叶帘还包括置于右边框的凹槽内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皮带轮、传动皮带、滑轮和磁力操控器;所述皮带轮固定于传动轴右端,所述滑轮固定于右边框的下端,所述传动皮带的两端与磁力操控器两端连接组成一闭合环形,将滑轮和皮带轮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百叶帘还包括置于左边框的凹槽内的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拉线、锥形平衡收线器、弹簧座和设置于弹簧座上的恒力弹簧,所述锥形平衡收线器固定于传动抽左端,所述平衡拉线的一端固定在锥形平衡收线器的大直径端,另一端连接在弹簧座上,所述恒力弹簧的内圈固定在弹簧座上,外圈固定在左边框的下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百叶中空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内层玻璃、间隔条和百叶帘,百叶帘安装在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和间隔条围成的封闭夹层空间内,所述百叶帘包括传动轴、卷线装置和活动帘体,若干个卷线装置固定在传动轴上,活动帘体的升降线和翻叶线上端连接在卷线装置上。本实用新型的内置百叶中空玻璃通过对卷线装置的改进,使内置百叶窗帘的拉线在绕卷过程中不会左右摆动或重叠缠绕,能够整齐均匀地缠绕在卷线筒上。其结构简单,却完美地解决了内置百叶窗帘拉线绕卷不规则的问题,加强了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的持续工作性能。
文档编号E06B9/30GK202451026SQ201220065379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7日
发明者朱分江 申请人:广东创明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