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保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24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震保险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抗震保险床。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巨大的自然灾害,人类目前还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每次大地震总是造成很多人员伤亡,为了减小或避免人员伤亡,人们研究开发了多种抗震技术,其中也包括抗震家具,抗震床既可以在夜间地震发生时防止楼面坠落物对人体造成伤害,又可以在白天地震时给人们提供一个藏身之地。现有的地震多发区的抗震床多为在床板上方通过四根简易立柱支撑一块床顶板, 该床顶板只能防止坠落物砸下,起到一定的安全作用,但是该种床顶板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较小、功能单一等缺点。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抗震保险床,它具有安全性能高、组装方便以及承载能力大的作用。为了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具体技术方案抗震保险床,由两端支架、上框架、底框架以及两侧门板组成,所述两端支架、上框架、底框架以及两侧门板均由钢构件焊接成框架结构,并且通过连接组件组成,所述两端支架设于两侧门板的两端,所述门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底框架活动连接,其另一侧通过链条与上框架活动连接,所述上框架与底框架的中部通过纵向支架连接,所述上框架两侧的边沿设有可调节支架,所述上框架与底框架之间至少设有一个保险箱。所述保险箱位置设于底框架的前端,前端位于床头下方处。所述可调节支架分别通过铰链、弹簧与上框架连接,弹簧能够起到收起与放下作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和效果由于设有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床下空间大、组装方便、坚固耐用、安全性能高以及抗压能力大的作用,可以荷载五十吨以上,不再让人们用血肉之躯去抵抗地震带来的危害。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反面图;图4为图2的仰视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抗震保险床,由两端支架I、上框架2、底框架3以及两侧门板4组成,所述两端支架I、上框架2、底框架3以及两侧门板4均由钢构件焊接成框架结构,并且通过连接组件5组成,所述两端支架I设于两侧门板4的两端,所述门板4的一侧通过铰链6与底框架3活动连接,其另一侧通过链条6与上框架2活动连接,所述上框架2与底框架3的中部通过纵向支架7连接,所述上框架2两侧的边沿设有可调节支架8,所述可调节支架8分别通过铰链、弹簧与上框架2连接在弹簧上,弹簧能够起到收起与放下作用,所述上框架2与底框架3之间设有两个保险箱9,所述保险箱9的位置设于底框架3的前端,底框架3的前端位于床头下方处。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势是在出现地震或其他原因造成房屋倒塌的险情时,门板可快速放下,人能第一时间从斜面轻易快速滚入床下避难、床下空间大、组装方便、坚固耐用、安全性能高以及抗压能力大的作用,可以荷载五十吨以上,不再让人们用血肉之躯去抵抗地震带来的危害,产品可以设计不同风格款式的床进行大量进入市场销售,适合各类消费群体的需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抗震保险床,由两端支架、上框架、底框架以及两侧门板组成,所述两端支架、上框架、底框架以及两侧门板均由钢构件焊接成框架结构,并且通过连接组件组成,所述两端支架设于两侧门板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底框架活动连接,其另一侧通过链条与上框架活动连接,所述上框架与底框架的中部通过纵向支架连接,所述上框架两侧的边沿设有可调节支架,所述上框架与底框架之间至少设有一个保险箱。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抗震保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箱位置设于底框架的前端,前端位于床头下方处。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抗震保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支架分别通过铰链、弹簧与上框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抗震保险床,由两端支架、上框架、底框架以及两侧门板组成,所述两端支架、上框架、底框架以及两侧门板均由钢构件焊接成框架结构,并且通过连接组件组成,所述两端支架设于两侧门板的两端,所述门板的一侧通过铰链与底框架活动连接,其另一侧通过链条与上框架活动连接,所述上框架与底框架的中部通过纵向支架连接,所述上框架两侧的边沿设有可调节支架,可调节支架分别通过铰链、弹簧与上框架连接,弹簧能够起到收起与放下作用,上框架与底框架之间设有两个保险箱,由于设有以上结构,本实用新型床下空间大、组装方便、坚固耐用、安全性能高以及抗压能力大的作用,可以荷载五十吨以上,不再让人们用血肉之躯去抵抗地震带来的危害。
文档编号A47C19/00GK202567271SQ20122007971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6日
发明者李建华 申请人:李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