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吊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08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具吊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展示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以展示套筒或工具套接杆的工具吊卡。
背景技术
有些手工具可通过外接套筒达到在对应不同目标物时,可更换不同款式的套筒来驱动该目标物,因此,像套筒等此类元件可独立贩售,因此业者会将不同规格的套筒置于同一吊卡上,有利于展示出该些套筒,以供使用者的选购。然而,套筒的体积较小,容易遭到不肖人士顺手牵羊,为了防止套简直接被不肖
人士从吊卡上窃走,因此习知的吊卡多有设计防盗功能,例如有一种吊卡,包括一吊架板、
一吊块及--扣片,吊块底端形成--制部,卡制部开设一穿孔,卡扣片的顶端形成一扣勾
部,卡扣片的底缘凸设一止档凸部;其中,该套筒轴向开设有一套孔及一内孔,该套孔连通于该内孔。当卡制部套接于套筒的套孔时,该套筒可拆卸地设于该卡制部,接着,该卡扣片自该套筒的内孔伸入,且该卡扣片的扣勾部进一步通过该卡制部的穿孔而固定于该卡制部,且该卡扣片的止档凸部抵靠于套筒的套孔与内孔间的阶级缘,此时该套筒不可从卡制部移出而具有防盗的功效。然而,习知的吊卡仅适用于套孔连通于内孔的套筒,无法适用于套孔与内孔不相通的套筒或类似的手工具。再者,因为该卡扣片完全固定在卡制部上,无法从卡制部上移除,当消费者欲将套筒从吊卡上取下使用时,必须利用剪刀等工具从卡制部上剪下卡扣片的扣勾部,才能将套筒从吊卡上移出,非常不便,且该吊卡自此失去收纳的功效而成为一废弃物,非常浪费。承上所述,该卡制部具有一定的厚度,消费者必须施以较大的力气才能将卡制部剪开并把卡扣片剪断,难以操作。且该卡制部两侧成斜面状,而该扣勾部恰勾设于该斜面,剪刀的刀锋容易在斜面上打滑,更增加施力上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盗功能的工具吊卡,其可供套筒或工具套接杆等工具轻易定位与取出,不必破坏其防盗结构,使该工具吊卡可进一步提供收纳上述工具的功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吊卡包括一吊挂件、一工具定位件及一限位件。该吊挂件形成一吊孔。该工具定位件包括一主体及至少一个定位部,该主体自该吊挂件延伸形成,该主体包括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二面位于该第一面的相异侧,该定位部具有一座体、一弹片及一凸块,该座体自该主体的侧面侧向延伸,该座体围构一穿槽,该穿槽贯穿该座体的顶、底面且进一步侧向延伸穿过该主体的侧面,直至伸入主体一段距离为止,使该座体呈中空状,该弹片包括一延伸段及一抵靠部,该延伸段自该主体侧向延伸入该穿槽,使该延伸段的底端与座体的穿槽的局部空间界定一弹性位移空间,该抵靠部设于该延伸段远离该主体的一端,该凸块设于该抵靠部的顶面且凸出于该座体的顶面。该限位件选择性地固定于该主体的第二面,该限位件包括至少一个挡块。其中,当该限位件固定于该主体的第二面时,该挡块位于该弹性位移空间并且抵靠于该抵靠部的侧面靠近该延伸段的一侧,使该凸块固定于一第一位置,当该限位件远离该主体的第二面时,该挡块离开该弹性位移空间而不再抵靠于该抵靠部,使该凸块可移动于该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且该弹片提供一弹性力,使该凸块具有随时向第一位置位移的趋势。所述抵靠部的底面与所述抵靠部的侧面靠近所述延伸段的一侧之间具有一交接角,当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第二面时,所述挡块抵靠于所述抵靠部的侧面靠近所述延伸段的一侧至该交接角的部分。所述凸块恰邻近于所述交接角的对角。 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可枢摆地设于所述吊挂件,使所述限位件可相对所述工具定位件的主体枢摆于一展开位置及一固定位置之间,当所述限位件位于固定位置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第二面并且所述挡块抵靠于所述弹片的抵靠部。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的形状对应于一工具的形状,当该工具设于所述工具定位件且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第二面时,所述支撑部支撑住该工具。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吊卡主要通过将定位部设置有弹片及凸块,使套筒或是工具套接杆等工具可轻易地定位于该定位部或自该定位部移出。重要的是,当限位件固定于主体的第二面时,该限位件可作为一防盗装置,而当限位件远离该主体的第二面时,工具可轻松地被移出,使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当作一展示工具用的工具吊卡,还可进一步作为工具的收纳工具。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其中该限位件枢摆至一展开位置。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以供套筒定位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以供套筒定位的另一视角示意图。图5为套筒定位于本实用新型的过程示意图,其中该弹片带动该凸块移动至第二位置。图6为图I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其中该限位件的挡块抵靠于该弹片的抵靠部。图7为图I的仰视剖面图,其中该限位件抵靠于该弹片而使凸块固定于第一位置。图8为本实用新型用以供展示复数套筒的立体图。附图标记I套筒11套接孔12凹孔2吊挂件21吊孔22枢耳31主体311固定部321座体321a穿槽322弹片322a延伸段[0030]322b抵靠部323凸块324弹性位移空间4限位件41枢接部42挡块43支撑部44固定孔5螺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吊卡主要是供一工具定位,在本实施例中,该工具是以一套筒I为例,特别是气动工具用的套筒1,该套筒I的一端轴向开设一套接孔U,且该套筒I径向开设一凹孔12,该套接孔11连通于该凹孔12,该凹孔12贯穿该套筒I的侧壁。然而,上述的套筒I态样仅为一例,并非用以限制可定位于本实用新型的工具的种类,任何态样的套筒或是其他结构相似的工具,例如工具套接杆(图未示),皆可定位于本实用新型,先予叙明。请参考图I至图4及图6,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吊卡包含一吊挂件2、一工具定位件、一限位件4及一固定手段。 该吊挂件2形成一吊孔21,该吊孔21用以供一挂勾或是一杆体穿设(未绘示),使该吊挂件2可吊挂于墙上或是产品展示架上。该吊挂件2包括一正面及一背面,该背面位于该正面的相异侧,该背面设有一对枢耳22。该工具定位件包括一主体31及复数定位部,该主体31自该吊挂件2的一端延伸形成,该主体31包括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二面位于该第一面的相异侧,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31为一矩形结构,因此,该主体31还包括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分别介于该第一面、第二面的左右两侧之间。本实用新型在吊挂于墙上或是产品展示架上时,该吊挂件2的正面与该主体31的第一面同样面对正前方而可供使用者直接观之。该些定位部分别设于该主体31的两个侧面,且位于同一侧面的定位部呈非间隔排列状,因此该些定位部彼此的间距不同,藉此本实用新型可供各种径宽相异的套筒I定位,且该些套筒I可呈间隔排列状,如图8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侧面的定位部成间隔排列状亦无不可。其中,各定位部具有一座体321、一弹片322及一凸块323,该座体321自该主体31的侧面侧向延伸,该座体321围构一穿槽321a,该穿槽321a贯穿该座体321的顶、底面且进一步侧向延伸穿过该主体31的侧面,直至伸入主体31 —段距离为止,使该座体321呈中空状。该弹片322包括一延伸段322a及一抵靠部322b,该延伸段322a自该主体31侧向延伸入该穿槽321a,该抵靠部322b设于该延伸段322a远离该主体31的一端,换言之,该延伸段322a连接于该主体31与该抵靠部322b之间,并且使该延伸段322a的底端与座体321的穿槽的局部空间界定一弹性位移空间324。该抵靠部322b包括一顶面、一底面及一侧面,该凸块323设于该抵靠部322b的顶面且凸出于该座体321的顶面,且该凸块3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工具定位件的主体31的延伸方向,使该凸块323与该主体31的第一面面对同一方向。其中,该凸块323的顶部呈圆弧状。该限位件4选择性地固定于该主体31的第二面。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件4为一片状体,该限位件4包括两个枢接部41,该两个枢接部41分别可枢摆地设于该两个枢耳22,使该限位件4可相对该工具定位件的主体31枢摆于一展开位置及一固定位置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限位件4也可是可枢摆地设于该主体31的第二面,或是可拆卸地设于该主体31的第二面无妨。该限位件4包括复数挡块42及复数支撑部43,该些挡块42凸出于该限位件4靠近该主体31的第二面的一侧,且各挡块42的位置对应于各座体321的位置,更明确地说,当该限位部4位于固定位置时,该固定手段用以将该限位件4固定于该主体31的第二面,此时该些挡块42分别位于相对应的座体321的穿槽321a内,更明确地说是位于该弹性位移空间324内,并且抵靠于各抵靠部322b的侧面靠近延伸段322a的一侧,较佳者,各抵靠部322b的底面与该抵靠部322b的侧面靠近该延伸段322a的一侧之间具有一交接角,且各凸块323恰邻近于各交接角的对角,该些挡块42分别抵靠于该抵靠部322b的侧面靠近该延伸段的一侧至该交接角的部分,如图7所示。该些支撑部43的形状对应于该工具的形状,请参考图I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些支撑部43的形状是对应各种不同大小套筒的形状,更清楚地说,该些套筒虽然尺寸彼此不同,但是轮廓皆为圆筒状,因此,该些支撑部43为了与该些套筒形状相对应而排列形成类似波浪状的外观,进一步地,当该些套筒定位于该工具定位件且该限位件4位于固定位置时,该些支撑部43抵靠于该套筒1,藉此该些支撑部可提供足够的支撑力量支撑住该套筒1,使该些套筒获得更好的支撑效果。请参考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吊卡更包括复数螺固件5,且该工具定位件的主体31的第二面设有复数固定部311,该限位件4开设有复数固定孔44,当该限位件位于固定位置时,该些螺固件5分别穿过该些固定孔44并螺固于该些固定部311 (图未示),使该限位件4固定于该主体31的第二面。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主体31及该 限位件4其中一者可设置一卡扣部,另一者可设置一嵌槽,当该限位件4位于固定位置时,该卡扣部嵌设于该嵌槽,使该限位件4固定于该主体31的第二面。请参考图4及图5,当套筒I欲定位于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4限位件枢摆至展开位置,使该限位件4远离该主体31的第二面,接着将套筒的套接孔11对准一定位部,使套筒I可沿定位部的座体321向主体31的方向滑移,此时套筒I可抵靠到凸块323,并使凸块323自一第一位置位移至一第二位置。请参考图5,当该凸块323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弹片的抵靠部322b也跟着位移,该弹片的延伸段322a则略微向该弹性位移空间324的方向弯折变形并可提供一弹性力,使该凸块323具有随时向第一位置位移的趋势。请参考图7,当该套筒的凹孔12的位置对应到该凸块323时,该凸块323位移回该第一位置并且伸入该凹孔12中,藉此,该套筒I即定位于该定位部。再来,请参考图I、图6及图7,将限位件4枢摆至固定位置,并且将该限位件4固定于该主体31的第二面,使挡块42位于该弹性位移空间324内,并且抵靠于抵靠部322b的侧面靠近延伸段322a的一侧至各交接角的部分,换言之,挡块42恰阻挡在抵靠部322b的位移路径上,使抵靠部322b无法移动,进一步地使该弹片的延伸段322a无法弯折变形,使该凸块323固定于该第一位置,也就是固定于该套筒的凹孔12,藉此,该套筒I无法从本实用新型被移除而提供良好的防盗效果。此外,使用者若欲将套筒I取出时,只要将限位件4枢摆至展开位置,使挡块42离开该弹性位移空间324而不再抵靠于弹片的抵靠部322b,如图5所示。此时弹片的抵靠部322b不再受挡块42的限制,使凸块323可移动于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问,藉此,套筒I可轻易地自定位部上被取出。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吊卡的定位部可供套筒I通过滑移的手段轻易地定位与取出,且该限位件4可供优异的防盗功效,重要的是,当使用者将本实用新型购买回家后,只要将该固定手段解除,并将限位件4枢摆至展开位置,该套筒I就能轻易地被取出,不需要破坏限位件4,使本实用新型的工具吊卡在拆封后可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而可供作为工具的收纳装 置使用。
权利要求1.ー种工具吊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ー吊挂件,形成ー吊孔; 一工具定位件,包括一主体及至少ー个定位部,该主体自该吊挂件延伸形成,该主体包括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二面位于该第一面的相异侧,该定位部具有一座体、一弾片及一凸块,该座体自该主体的侧面侧向延伸,该座体围构ー穿槽,该穿槽贯穿该座体的顶、底面且进ー步侧向延伸穿过该主体的侧面,直至伸入主体一段距离为止,使该座体呈中空状,该弹片包括一延伸段及ー抵靠部,该延伸段自该主体侧向延伸入该穿槽,使该延伸段的底端与座体的穿槽的局部空间界定一弾性位移空间,该抵靠部设于该延伸段远离该主体的一端,该凸块设于该抵靠部的顶面且凸出于该座体的顶面; 一限位件,选择性地固定于该主体的第二面,该限位件包括至少ー个挡块; 其中,当该限位件固定于该主体的第二面吋,该挡块位于该弹性位移空间并且抵靠于该抵靠部的侧面靠近该延伸段的ー侧,使该凸块固定于ー第一位置,当该限位件远离该主体的第二面时,该挡块离开该弹性位移空间而不再抵靠于该抵靠部,使该凸块可移动于该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且该弾片的延伸段提供一弾性力,使该凸块具有随时向第一位置位移的趋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具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的底面与所述抵靠部的侧面靠近所述延伸段的一侧之间具有一交接角,当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第二面吋,所述挡块抵靠于所述抵靠部的侧面靠近所述延伸段的一侧至该交接角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具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恰邻近于所述交接角的对角。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具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可枢摆地设于所述吊挂件,使所述限位件可相对所述工具定位件的主体枢摆于一展开位置及一固定位置之间,当所述限位件位于固定位置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第二面并且所述挡块抵靠于所述弹片的抵靠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工具吊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至少ー个支撑部,该支撑部的形状对应于一工具的形状,当该工具设于所述工具定位件且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主体的第二面时,所述支撑部支撑住该工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具吊卡,包括一吊挂件、一工具定位件及一限位件。工具定位件包括一主体及一定位部。定位部具有一座体、一弹片及一凸块,座体围构一穿槽,该穿槽贯穿座体的顶、底面并侧向延伸穿过主体的侧面,直至伸入主体一段距离为止,弹片自主体侧向延伸入穿槽并与穿槽界定一弹性位移空间,凸块设于弹片。限位件包括一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片及凸块,使套筒轻易地定位及移出。当挡块位于弹性位移空间并抵靠弹片时,凸块固定于一第一位置,此时限位件为一防盗装置。当挡块不再抵靠弹片时,该工具轻松地被移出,使本实用新型作为收纳用。
文档编号A47F11/00GK202567355SQ201220154750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欧玉华 申请人:欧玉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