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套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49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门套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套线结构。
背景技术
酒店、会所等公共场所以及工程项目所用的门套线本体3 —般采用密度板、多层板或夹板为基材,成型后再在其外表面和侧面包覆饰面层7的工艺,如图I。成型过程中,门套线工艺槽I以及线条的棱突2很难满足图纸要求,特别是工艺槽的包覆以及棱突2的处 理,装饰后一段时间,门套线本体3易出现翘曲变形的现象,严重影响门的功用以及装饰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避开工艺槽和棱突的饰面包覆、容易加工且可防止变形的门套线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套线结构,包括表面有工艺槽或/和棱突的门套线本体,所述门套线本体通过对其工艺槽或/和棱突邻近处的分割从而形成外表面平顺圆滑的主板和独立辅板,所述辅板采用实木成型,所述主板和辅板外表面相对侧均开有凹槽,在主板外表面包覆饰面层,辅板通过连接条分别插入辅板和主板的凹槽拼接主板。所述饰面层优选设在主板的外表面且在凹槽内边沿处或/和拼接处延伸一小段。所述门套线本体的截面形状优选为近L形的结构,由主板、第一辅板、第二辅板、第三辅板和连接条组拼而成;所述主板的截面优选为近直角梯形,其斜边所在的面设为主板外表面;所述第一辅板的截面优选为近L形,第一辅板通过连接条两端分别插入其L形的水平部分的侧面与主板中直角梯形上底所在的面对开的凹槽而拼接主板,L形的内表面与主板之间形成所述工艺槽且L形的水平部分外表面与主板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第二辅板的截面优选为一字形,其侧面拼接至主板直角梯形下底所在的面且其两端分别与主板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相平齐;第三辅板的截面优选为近反L形,第三辅板通过连接条两端分别插入其反L形的水平部分的外表面与主板外表面对开的凹槽而拼接主板,拼接后其反L形的竖直部分的外侧面与已拼接到主板的第三辅板的外侧面相平齐。所述第一辅板和第三辅板的四周边缘优选设有一个或多个棱突。本实用新型门套线结构,将传统的整块基材进行饰面包覆改进为根据形状对其进行分割成几块独立的主板、第一辅板、第二辅板、第三辅板,主板外表面线条平顺圆滑,饰面包覆简单,其侧部和外部辅以可在工厂加工成型的实木板组拼,这就避开了传统的有难度且效果不好的工艺槽和棱突的饰面包覆处理,而且独立板块更容易加工且不易变形。

[0013]图I为现在技术门套线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套线结构部件分解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套线结 构组拼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套线结构,如图2-3,包括表面有工艺槽I或/和棱突2的门套线本体3,所述门套线本体3通过对其工艺槽I或/和棱突2邻近处的分割从而形成外表面平顺圆滑的主板4和独立辅板5,所述辅板5采用实木成型,所述主板4和辅板5外表面相对侧均开有凹槽6,所述主板4可米用密度板、多层板或夹板为基材,在主板4外表面包覆饰面层7后辅板5通过连接条8分别插入辅板5和主板4的凹槽6拼接主板4。所述饰面层7设在主板4的外表面且优选在凹槽6内边沿处或拼接处延伸一小段,这样拼接时可将饰面层7隐藏在凹槽6内或者拼接处缝隙里,可使外观更加美观大方。所述门套线本体3的截面形状大致为L形的结构,由主板4、第一辅板51、第二辅板52、第三辅板53和连接条8组拼而成;所述主板4的截面大致为直角梯形,其斜边所在的面设为主板4外表面;所述第一辅板51的截面大致为L形,第一辅板51通过连接条8两端分别插入其L形的水平部分的侧面与主板4中直角梯形上底所在的面对开的凹槽6而拼接主板4,拼接后L形的内表面与主板4形成工艺槽I且L形的水平部分外表面与主板4的内表面平齐,所述第一辅板51的四周边缘可设有一个或多个棱突。所述第二辅板52的截面为一字形,其侧面拼接至主板4直角梯形下底所在的面且其两端分别与主板4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相平齐,因为主板4采用密度板、多层板或夹板为基材,其,侧面不平滑,不利于饰面包覆,采用实木的第二辅板52结合在其侧面,实木与饰面层7颜色相同,因此不需要另行包覆饰面层,省时省力。第三辅板53的截面大致为反L形,第三辅板53通过连接条8两端分别插入其反L形的水平部分的外表面与主板4外表面对开的凹槽6而拼接主板4,拼接后其反L形的竖直部分的外侧面与已拼接到主板4的第三辅板53的外侧面相平齐,所述第三辅板53的四周边缘可设有一个或多个棱突2。上述所述本实用新型门套线结构的整体形状为目前公共场所非常常见的门套线形状,因实木板与饰面包覆后的颜色相同,外表看起来完全一致,达到同样效果,采用一定形状的带棱突2的实木板与包覆有饰面层7的主板4通过连接条8或者直接组拼,形成了目前很常见的门套线形状,解决了目前此门套线形状的工艺槽I和棱突2的饰面包覆困难的问题。制作本实用新型门套线结构的方法按照预先量好的尺寸加工主板4、第一辅板51、第二辅板52、第三辅板53和连接条8,在主板4的外表面处按照上述优选方案包覆饰面层7,然后将连接条8的四周打上胶水,分别对应插入凹槽6,将一字型的第二辅板52的侧面打上胶水,粘合在主板4的右侧面上,最后在第三辅板53和第一辅板51分别与主板3接触的面打上胶水,按照上述方向将连接条8的自由端分别插入第三辅板53和第一辅板51,压紧即可牢固成型。
权利要求1.一种门套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有工艺槽(I)或/和棱突(2)的门套线本体(3 ),所述门套线本体(3 )通过对其工艺槽(I)或/和棱突(2 )邻近处的分割从而形成外表面平顺圆滑的主板(4)和独立辅板(5),所述辅板(5)采用实木成型,所述主板(4)和辅板(5)外表面相对侧均开有凹槽(6),在主板(4)外表面包覆饰面层(7),辅板(5)通过连接条(8)分别插入辅板(5)和主板(4)的凹槽(6)拼接主板(4)。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门套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饰面层(7)设在主板(4)的外表面且在凹槽(6)内边沿处或/和拼接处延伸一小段。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门套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套线本体(3)的截面形状为近L形的结构,由主板(4)、第一辅板(51)、第二辅板(52)、第三辅板(53)和连接条(8)组拼而成; 所述主板(4)的截面为近直角梯形,其斜边所在的面设为主板(4)外表面; 所述第一辅板(51)的截面为近L形,第一辅板(51)通过连接条(8)两端分别插入其L形的水平部分的侧面与主板(4)中直角梯形上底所在的面对开的凹槽(6)而拼接主板(4),L形的内表面与主板(4)之间形成所述工艺槽(I)且L形的水平部分外表面与主板(4)的内表面平齐; 所述第二辅板(52)的截面为一字形,其侧面拼接至主板(4)直角梯形下底所在的面且其两端分别与主板(4)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相平齐; 第三辅板(53)的截面为近反L形,第三辅板(53)通过连接条(8)两端分别插入其反L形的水平部分的外表面与主板(4)外表面对开的凹槽(6)而拼接主板(4),拼接后其反L形的竖直部分的外侧面与已拼接到主板(4)的第三辅板(53)的外侧面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套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板(51)和第三辅板(53)的四周边缘设有一个或多个棱突(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门套线结构,包括表面有工艺槽或/和棱突的门套线本体,所述门套线本体通过对其工艺槽或/和棱突邻近处的分割从而形成外表面平顺圆滑的主板和独立辅板,所述辅板采用实木成型,所述主板和辅板外表面相对侧均开有凹槽,在主板外表面包覆饰面层,辅板通过连接条分别插入辅板和主板的凹槽拼接主板。本实用新型门套线结构,将传统的整块基材进行饰面包覆改进为根据形状对其进行分割成几块独立的主板、第一辅板、第二辅板、第三辅板,主板外表面线条平顺圆滑,饰面包覆简单,其侧部和外部辅以可在工厂加工成型的实木板组拼,这就避开了传统的有难度且效果不好的工艺槽和棱突的饰面包覆处理,而且独立板块更容易加工且不易变形。
文档编号E06B1/34GK202755800SQ20122039377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0日
发明者钟立平, 鞠昶 申请人:深圳广田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