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的婴儿睡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875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的婴儿睡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可折叠的婴儿睡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的婴儿睡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婴儿睡篮收拢的结构较复杂,收拢较困难。即使完成收拢后,婴儿睡篮所占的空间也较大,不易于存放。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其收拢较简单且所占尺寸较小。[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它包括底座、上围框以及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绕一枢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杆、分别沿直线滑轨滑动地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所述转动杆的位于枢轴相对两侧的两侧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滑动杆设置有插入第一定位槽并可在第一定位槽内滑动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滑动杆设置有插入第二定位槽并可在第二定位槽内滑动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围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相转动或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撑杆的一端与上围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杆相转动或传动连接。[0005]优选地,第一滑动杆相对底座滑动的直线滑轨为第一滑轨,第二滑动杆相对底座滑动的直线滑轨为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平行。[0006]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以枢轴为中心的弧形槽,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并在弧形槽中滑动的第三导向柱。[0007]优选地,所述弧形槽具有两个端点,当所述转动轴的第三导向柱位于弧形槽的第一端点时,婴儿睡篮呈打开状;当所述转动轴的第三导向柱位于弧形槽的第二端点时,婴儿睡篮呈收拢状。[0008]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用于对转动杆锁定的锁定装置。[0009]优选地,所述枢轴位于该婴儿睡篮的中心,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一滑动杆以及第一撑杆相对所述第二定位槽、第二滑动杆以及第二撑杆绕枢轴中心对称。[0010]优选地,它还包括一转动设置在上围框上的提手。[0011]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收拢较易实现且所占空间较小。


[0012]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3]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处于打开状态的俯视图。[0014]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5]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处于折叠过程中的俯视图。[0016]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7]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睡篮处于折叠状态的俯视图。[0018]以上附图中1、底座;11、弧形槽;2、上围框;31、枢轴;32、转动杆;321、第一定位槽;322、第二定位槽;33、第一滑动杆;34、第二滑动杆;35、第一撑杆;36、第二撑杆;4、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20]一种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它包括底座I、上围框2以及折叠机构。[0021]折叠机构包括绕枢轴31转动设置在底座I上的转动杆32、可相对底座I滑动的第一滑动杆33和第二滑动杆34以及第一撑杆35和第二撑杆36。转动杆3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转动杆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321和第二定位槽322,所述第一滑动杆33和所述第二滑动杆34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并在第一定位槽321以及第二定位槽322滑动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第一撑杆35和所述第二撑杆36的一端分别与上围框2相转动连接,第一撑杆35和所述第二撑杆3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杆33和第二滑动杆34相转动或传动连接。[0022]底座I上开设有以枢轴31为中心的弧形槽11,所述转动杆32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并在弧形槽11中滑动的第三导向柱。弧形槽11具有两个端点,当所述转动轴的第三导向柱位于弧形槽11的第一端点时,婴儿睡篮呈打开状;当所述转动轴的第三导向柱位于弧形槽11的第二端点时,婴儿睡篮呈收拢状。底座I上设置有供第一滑动杆33滑动的第一滑轨。底座I上设置有供第二滑动杆34滑动的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平行。[0023]在婴儿睡篮处于打开状态时,锁定装置对转动杆32解锁后,转动杆32绕枢轴31 的轴心转动,设置在转动杆32上的第三导向柱在弧形槽11中从第一端点朝向第二端点顺时针转动。[0024]第一滑动杆33在第一导向柱的带动下向右滑动,并带动第一撑杆35的下端向下运动。[0025]第二滑动杆34在第二导向柱的带动下向左滑动,并带动第二撑杆36的下端向下运动。[0026]上围框2在第一撑杆35和第二撑杆36的上端共同带动下向下运动,并朝向底座 I收拢,最后转动提手4,将提手4与上围框2并拢,完成对婴儿睡篮的折叠。[0027]睡篮的打开过程与上述的折叠过程相反,即转动杆32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滑动杆33以及第二滑动杆34滑动,并随之带动第一撑杆35以及第二撑杆36向上运动,最终带动上围框2相对底座I向上运动。[0028]优选地,枢轴31位于该婴儿睡篮的中心,所述第一定位槽321、第一滑动杆33以及第一撑杆35相对所述第二定位槽322、第二滑动杆34以及第二撑杆36绕枢轴31中心对称。采用此种结构,该婴儿睡篮的结构更加平稳。[0029]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收拢较易实现且所占空间较小。[0030]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上围框以及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绕一枢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杆、分别沿直线滑轨滑动地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所述转动杆的位于枢轴相对两侧的两侧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滑动杆设置有插入第一定位槽并可在第一定位槽内滑动的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滑动杆设置有插入第二定位槽并可在第二定位槽内滑动的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撑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围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杆相转动或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撑杆的一端与上围框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杆相转动或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第一滑动杆相对底座滑动的直线滑轨为第一滑轨,第二滑动杆相对底座滑动的直线滑轨为第二滑轨,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的延伸方向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以枢轴为中心的弧形槽,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并在弧形槽中滑动的第三导向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具有两个端点,当所述转动轴的第三导向柱位于弧形槽的第一端点时,婴儿睡篮呈打开状;当所述转动轴的第三导向柱位于弧形槽的第二端点时,婴儿睡篮呈收拢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用于对转动杆锁定的锁定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位于该婴儿睡篮的中心,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一滑动杆以及第一撑杆相对所述第二定位槽、第二滑动杆以及第二撑杆绕枢轴中心对称。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转动设置在上围框上的提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的婴儿睡篮,它包括底座、上围框以及折叠机构,折叠机构包括绕一枢轴转动设置在底座上的转动杆、分别沿直线滑轨滑动地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第一撑杆和第二撑杆,转动杆的位于枢轴相对两侧的两侧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第一滑动杆设置有插入第一定位槽并可在第一定位槽内滑动的第一导向柱,第二滑动杆设置有插入第二定位槽并可在第二定位槽内滑动的第二导向柱,第一撑杆的一端与上围框相转动连接,第一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杆相转动或传动连接,第二撑杆的一端与上围框相转动连接,第二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杆相转动或传动连接。
文档编号A47D13/02GK202800886SQ20122043686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余鹏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