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011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
背景技术
自动门是指可以将人接近门的动作(或将某种入门授权)识别为开门信号的控制单元,通过驱动系统将门开启,在人离开后再将门自动关闭,并对开启和关闭的过程实现控制的系统。现有的自动门,特别是转动式自动门,其转动柱的底部由于长时间转动而发生磨损,使用寿命过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所述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包含一圆盘状的主垫体,所述的主垫体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所述的主垫体的上表面上同心地设有由缓冲环组成的缓冲环阵列,所述的缓冲环之间设有环形的缓冲凹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主垫体的上表面上设有四个啮合长槽,所述的啮合长槽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的主垫体的周向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啮合长槽为T型槽。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设置在转动柱的底部,能大大减小转动柱的底部的磨损,大大延长了自动门的转动柱的使用寿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个视角;图3为图2中的垫脚的A区域的细节放大示意图;其中,1、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2、主垫体;20、固定通孔;21、缓冲环;211、缓冲凹
槽;22、啮合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1,该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I包含一圆盘状的主垫体2,该主垫体2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20,该主垫体2的上表面上同心地设有由缓冲环21组成的缓冲环21阵列,该缓冲环21之间设有环形的缓冲凹槽211。该主垫体2的上表面上设有四个啮合长槽22,该啮合长槽22均匀地设置在该主垫体2的周向上。该啮合长槽22为T型槽。该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设置在转动柱的底部,能大大减小转动柱的底部的磨损,大大延长了自动门的转动柱的使用寿命。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I)包含一圆盘状的主垫体(2 ),所述的主垫体(2 )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20 ),所述的主垫体(2)的上表面上同心地设有由缓冲环(21)组成的缓冲环(21)阵列,所述的缓冲环(21)之间设有环形的缓冲凹槽(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垫体(2)的上表面上设有四个啮合长槽(22),所述的啮合长槽(22)均匀地设置在所述的主垫体(2)的周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啮合长槽(22)为T型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所述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包含一圆盘状的主垫体,所述的主垫体的中心设有一固定通孔,所述的主垫体的上表面上同心地设有由缓冲环组成的缓冲环阵列,所述的缓冲环之间设有环形的缓冲凹槽。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自动门的转动柱的垫脚设置在转动柱的底部,能大大减小转动柱的底部的磨损,大大延长了自动门的转动柱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E05D5/00GK202850691SQ20122046923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5日
发明者唐莉 申请人:都江堰市凯鑫自动门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