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29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垫结构。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渡过,只有好的睡眠品质,才能让人体有充份的休息与深层的睡眠,隔天也才有精神面对学习或工作。现有床垫大多都是制成平面状,虽有不少号称能随人体重量与肌肉自动调整支撑性的独立筒或记忆棉床垫,但许多人睡了却还是不甚舒适,特别是打鼾的问题无法解决。探讨打鼾形成的原因,是睡眠时上呼吸道某些组织可松塌构造,例如悬壅垂、软颚、扁桃腺前后弓、舌根等,随着呼吸位置发生改变所导致。现有床垫,对于打鼾问题,向来无法解决。再者,现代人因作息不正常,加上工作与站立的时间越来越长,许多人经络因长期受地心引力与体重牵引而产生压迫,导致全身病痛。多数人都知道拉筋有益身体健康,但往往执行不力,未有建树。发明人有鉴于上述困扰,发现若能将解决打鼾与拉筋的功能结合于床垫,应该相当理想,也能提升人体健康,遂特以研创成本实用新型,期能借助本申请的提出,以提升床垫的功效,期使床垫能臻致完善、理想与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床垫,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特别是能获致防止打鼾的作用,以解决枕边人被鼾声打扰无法睡眠的困扰。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床垫,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非平面式设计,特别是具有拉伸颈部、筋肉与经络的功能,借此,能获致伸展经络,辅助健康等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内容为该床垫,其主要包括有一底垫、一头部垫体、一颈部垫体、一腰部垫体、一下腿部垫体、一上垫、一上腿部垫体与一顶垫。该底垫,位于床垫最底部,略呈平面状结构。该头部垫体,位于底垫上方一端缘处;该颈部垫体,位于底垫上方的头部垫体内旁侧处,又该颈部垫体断面略呈三角形;该腰部垫体,位于底垫上方中央处,又该腰部垫体断面略呈正三角形;该下腿部垫体,位于底垫上方的另一端缘处,其顶面呈外侧高内侧低的斜面状;该上垫,叠覆于颈部垫体、腰部垫体与下腿部垫体上方,该上垫的底面依据颈部垫体、腰部垫体与下腿部垫体的形状,形成波浪状的斜面与凹部;该上腿部垫体,形体略与下腿部垫体相当;该顶垫,叠覆于头部垫体、上垫与上腿部垫体上方。较佳地,该头部垫体以堕性棉制成。较佳地,该头部垫体外端具有一加高部。较佳地,该头部垫体于顶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该沟槽呈三角形断面。较佳地,该颈部垫体,以略硬于头部垫体、略具支撑作用的材料制成,一端缘具有一加高部,另该颈部垫体于顶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该沟槽呈三角形断面。较佳地,该腰部垫体,其软硬度略等于颈部垫体,具支撑作用,中央具有一加高部,另该腰部垫体于加高部两旁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该沟槽呈三角形断面。较佳地,该上垫的底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该沟槽呈三角形断面。较佳地,该上腿部垫体顶面设有一道凸肋。较佳地,所述的符合人体工学的床垫结构,更包括四个设于底垫四边外侧的侧垫,且其中任一侧垫得开设有透气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功效一、借助头部垫体,能提供人体头部的摆置。二、借助颈部垫体的设置,能提供人体颈部支撑用,具有疏通呼吸道的作用,能避免打鼾,且因略为凸起的颈部垫体,使人体躺卧后,先定位头部,经适当将身体往脚部挪移,即能利用颈部垫体进行颈部与背部肌肉与经脉、经络的拉伸作用,以获致拉筋与舒展的功效。三、借助腰部垫体的设置,完美提供腰部的支撑。四、借助下腿部垫体与上腿部垫体的设置,能具有抬腿作用,以辅助血液往头部和心脏引流。五、借助各沟槽的设计,能提供缓冲与透气作用。六、借助对应人体不同部位,而采用不同的块体结构形状,并结合不同材质,更符
合人体工学。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底垫2头部垫体21沟槽22加高部[0031]3颈部垫体31沟槽32加高部4腰部垫体41沟槽42加高部5下腿部垫体6上垫[0032]61斜面62凹部63沟槽64沟槽[0033]7上腿部垫体71凸肋8顶垫91侧垫[0034]92侧垫93侧垫931透气孔
94侧垫941 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与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前述的目的及优点。本新型以下列举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新型的目的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新型的范围。首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包括一底垫1、一头部垫体2、一颈部垫体3、一腰部垫体4、一下腿部垫体5、一上垫6、一上腿部垫体7与一顶垫8,其中该底垫1,位于床垫最底部,略呈平面状结构;该头部垫体2,位于底垫I上方一端缘处,以堕性棉制成,外端具有一加高部22,另该头部垫体2于顶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21,该沟槽21呈三角形断面为佳;该颈部垫体3,位于底垫I上方的头部垫体2内旁侧处,以略硬于头部垫体2、略具支撑作用的材料制成,一端缘具有一加高部32,另该颈部垫体3于顶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31,该沟槽31呈三角形断面为佳,又该颈部垫体3断面略呈三角形;该腰部垫体4,位于底垫I上方中央处,其软硬度略等于颈部垫体3,具支撑作用,中央具有一加高部42,另该腰部垫体4于加高部42两旁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41,该沟槽41呈三角形断面为佳,又该腰部垫体4断面略呈正三角形;该下腿部垫体5,位于底垫I上方的另一端缘处(与该头部垫体2所在端相反的一端),其软硬度略等于颈部垫体3,具支撑作用,其顶面呈外侧高内侧低的斜面状;该上垫6,叠覆于颈部垫体3、腰部垫体4与下腿部垫体5上方,该上垫6的底面依据颈部垫体3、腰部垫体4与下腿部垫体5的形状,形成特殊波浪状的斜面61与凹部62,另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63、64,该沟槽63、64呈三角形断面为佳;该上腿部垫体7,形状略与下腿部垫体5相当,顶面适当处设有一道凸肋71 ;该顶垫8,叠覆于头部垫体2、上垫6与上腿部垫体7上方;前述组合结构四边外侧,更再设置有四侧垫91、92、93、94,且其中侧垫93或侧垫94得开设有透气孔931、941。请配合图5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功效一、借助头部垫体2,能提供人体头部的摆置。二、借助颈部垫体3的设置,能提供人体颈部支撑用,具有疏通呼吸道的作用,能避免打鼾,且因略为凸起的颈部垫体3,使人体躺卧后,先定位头部,经适当将身体往脚部挪移,即能利用颈部垫体3进行颈部与背部肌肉与经脉、经络的拉伸作用,以获致拉筋与舒展的功效。三、借助腰部垫体4的设置,完美提供腰部的支撑。四、借助下腿部垫体5与上腿部垫体7的设置,能具有抬腿作用,以辅助血液往头部和心脏引流。五、借助各沟槽21、31、41、63、64的设计,能提供缓冲与透气作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改善现有平面床垫的不适感,借助特殊设计的结构,具有诸多前所未见的功能,使该床垫的功效符合使用者的期待。以上所述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新型所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包括 一个底垫,位于床垫最底部,略呈平面状结构; 一个头部垫体,位于底垫上方一端缘处; 一个颈部垫体,位于底垫上方的头部垫体内旁侧处,该颈部垫体断面略呈三角形; 一个腰部垫体,位于底垫上方中央处,该腰部垫体断面略呈正三角形; 一个下腿部垫体,位于底垫上方另一端缘处,其顶面呈外侧高内侧低的斜面状; 一个上垫,叠覆于颈部垫体、腰部垫体与下腿部垫体上方,该上垫的底面依据颈部垫体、腰部垫体与下腿部垫体的形状形成波浪状的斜面与凹部; 一个上腿部垫体,形状与下腿部垫体相当; 一个顶垫,叠覆于头部垫体、上垫与上腿部垫体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部垫体以堕性棉制成,该头部垫体外端具有一加高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头部垫体于顶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该沟槽呈三角形断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颈部垫体的一端缘具有一加闻部。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颈部垫体于顶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该沟槽呈三角形断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腰部垫体中央具有一加闻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腰部垫体于加高部两旁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该沟槽呈三角形断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垫的底面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该沟槽呈三角形断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腿部垫体顶面设有一道凸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符合人体工学的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四个设于底垫四边外侧的侧垫,至少一个侧垫开设有透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防鼾拉颈式床垫结构,其主要包括有一底垫、一头部垫体、一颈部垫体、一腰部垫体、一下腿部垫体、一上垫、一上腿部垫体与一顶垫;其中该颈部垫体因呈上凸状,能提供人体躺卧时颈部的妥善支撑,兼具防止打鼾与辅助拉颈等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正符合人体工学的床垫结构,能提升睡眠品质,舒展与拉伸经脉。
文档编号A47C27/00GK202858513SQ20122047976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林坤民 申请人:林坤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