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876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摇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椅子制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摇椅。
技术背景:椅子是人们日常最常用的用具。现有椅子虽然式样较多,但大多为传统型,缺少创意,尤其是适合休闲的椅子太少。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给人们提供一种摇椅。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摇椅,包括脚架、坐靠框、支撑杆、固定杆、扶手杆、坐面、靠背面、头靠,脚架为下部及前部呈弧形的弯钩状钢管架,坐靠框为四角呈圆角的长方形折面式钢管框架,支撑杆、固定杆均为直条钢管,扶手杆为由藤条缠绕而成的弯曲状圆条杆,坐面、靠背面均为长方形状竹片拼合面,头靠为弧凸面状竹片拼合面,两只脚架立置于下部左右两侧位置,坐靠框以前部呈水平状后部呈斜面状形式设置于两只脚架内侧且与脚架上端固连,两根支撑杆分别竖置于左右两侧且顶端与坐靠框固连、下端与脚架固连,固定杆横向设置于两只脚架下部端内侧位置,两根扶手杆设置于左右两侧扶手位置且后上部与坐靠框固连、前下部与脚架固连,坐面水平设置于坐靠框内侧下部位置,靠背面设置于坐靠框内侧中上部位置,头靠设置于坐靠框内侧顶部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大方实用,适合休闲。

:图1为摇椅结构示意图,其标记说明:脚架1,坐靠框2,支撑杆3,固定杆4,扶手杆5,坐面6,靠背面7,头靠8。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摇椅,包括脚架1、坐靠框2、支撑杆3、固定杆4、扶手杆5、坐面6、靠背面7、头靠8,脚架I为下部及前部呈弧形的弯钩状钢管架,坐靠框2为四角呈圆角的长方形折面式钢管框架,支撑杆3、固定杆4均为直条钢管,扶手杆5为由藤条缠绕而成的弯曲状圆条杆,坐面
6、靠背面7均为长方形状竹片拼合面,头靠8为弧凸面状竹片拼合面,两只脚架I立置于下部左右两侧位置,坐靠框2以前部呈水平状后部呈斜面状形式设置于两只脚架I内侧且与脚架I上端固连,两根支撑杆3分别竖置于左右两侧且顶端与坐靠框2固连、下端与脚架I固连,固定杆4横向设置于两只脚架I下部端内侧位置,两根扶手杆5设置于左右两侧扶手位置且后上部与坐靠框2固连、前下部与脚架I固连,坐面6水平设置于坐靠框2内侧下部位置,靠背面7设置于坐靠框2内侧中上部位置,头靠8设置于坐靠框2内侧顶部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摇椅,其特征在于:包括脚架、坐靠框、支撑杆、固定杆、扶手杆、坐面、靠背面、头靠,脚架为下部及前部呈弧形的弯钩状钢管架,坐靠框为四角呈圆角的长方形折面式钢管框架,支撑杆、固定杆均为直条钢管,扶手杆为由藤条缠绕而成的弯曲状圆条杆,坐面、靠背面均为长方形状竹片拼合面,头靠为弧凸面状竹片拼合面,两只脚架立置于下部左右两侧位置,坐靠框以前部呈水平状后部呈斜面状形式设置于两只脚架内侧且与脚架上端固连,两根支撑杆分别竖置于左右两侧且顶端与坐靠框固连、下端与脚架固连,固定杆横向设置于两只脚架下部端内侧位置,两根扶手杆设置于左右两侧扶手位置且后上部与坐靠框固连、前下部与脚架固连,坐面水平设置于坐靠框内侧下部位置,靠背面设置于坐靠框内侧中上部位置,头靠设置于坐靠框内侧顶部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椅子制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摇椅。包括脚架、坐靠框、支撑杆、固定杆、扶手杆、坐面、靠背面、头靠,两只脚架立置于下部左右两侧位置,坐靠框以前部呈水平状后部呈斜面状形式设置于两只脚架内侧,两根支撑杆分别竖置于左右两侧且顶端与坐靠框固连、下端与脚架固连,固定杆横向设置于两只脚架下部端内侧位置,两根扶手杆设置于左右两侧扶手位置且后上部与坐靠框固连、前下部与脚架固连,坐面水平设置于坐靠框内侧下部位置,靠背面设置于坐靠框内侧中上部位置,头靠设置于坐靠框内侧顶部位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大方实用,适合休闲。
文档编号A47C3/023GK202919571SQ20122065749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4日
发明者罗连珍 申请人:罗连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