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雾镜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20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雾镜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门,具体涉及一种防雾镜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木框镜门,一般是胶水直接粘接或使用玻璃压条,外观不够美观。当需要使用通电防雾膜时,更加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要么膜片外露,要么门板太厚,影响美观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雾镜门,它可以使门板的加工及组装简单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防雾镜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矩形门框,矩形门框的正面中央设置有镜子,矩形门框的背面中央设置有背板;镜子与背板之间形成间隙;矩形门框的内框前侧设有凸台阶,内框后侧设有凹台阶,内框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条;压条与凸台阶形成卡槽以固定镜子;背板设置于凹台阶内,背板与矩形门框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镜子的背面设置有防雾膜。所述矩形门框的厚度为19± Imm ;镜子的厚度为3± Imm ;背板的厚度为3± Imm ;防雾膜的厚度为8± 1mm。所述矩形门框的材料为木材。所述背板为中纤板。 所述压条的材料为木材。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门片厚度为19mm的情况下,形成中空夹层结构,背面采用厚度为3_的中纤板装饰,很好地隐藏了 8_厚的防雾膜片,使门板即实用又美观,加工及组装简单方便,同时起到良好的防雾效果。本实用新型美观、轻薄、加工及组装简单方便,同时也便于维修和更换通电防雾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雾镜门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A-A剖面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I为矩形门框,2为镜子,3为背板,4为通电防雾膜,5为压条,6为螺丝,11为凸台阶,12为凹台阶,[0021]13为凹槽,41为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雾镜门,包括矩形门框1,矩形门框I的正面中央设置有镜子2,矩形门框1的背面中央设置有背板3 ;镜子2与背板3之间形成间隙;镜子2的背面设置有通电防雾膜4及其芯片41 ;矩形门框1的内框前侧设有凸台阶11,内框后侧设有凹台阶12,内框中部设有凹槽13 ;凹槽13内设置有压条5 ;压条5与凸台阶11形成卡槽以固定镜子2 ;背板3设置于凹台阶12内,背板3与矩形门框I通过螺丝6固定连接;矩形门框1的厚度为19mm ;镜子2的厚度为3mm ;背板3的厚度为3mm。矩形门框1可以为木材。安装时,先将镜子2从矩形门框I的背面放入矩形门框I的凸台阶11内,凸台阶11抵住镜子2的正面;然后将压条5卡入凹槽13内,使压条5抵住镜子2的背面,从而将镜子2牢牢固定于矩形门框I内,镜边无需施胶;贴上防雾膜4,镜子2与背板3之间的中空结构正好容纳防雾膜4的芯片,无需锣槽开口 ;最后将背板3从矩形门框I的背面放入矩形门框I的凹台阶12内,拧固螺丝6将背板3固定于矩形门框I内。如后期需维修更换通电防雾膜4,仅需卸下螺丝6及背板3即可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防雾镜门,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门框,矩形门框的正面中央设置有镜子,矩形门框的背面中央设置有背板;镜子与背板之间形成间隙;矩形门框的内框前侧设有凸台阶,内框后侧设有凹台阶,内框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条;压条与凸台阶形成卡槽以固定镜子;背板设置于凹台阶内,背板与矩形门框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镜子的背面设置有防雾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门框的厚度为19±lmm;镜子的厚度为3± Imm ;背板的厚度为3± Imm ;防雾膜的厚度为8± 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雾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门框的材料为木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雾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中纤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雾镜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的材料为木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镜门,包括矩形门框,矩形门框的正面中央设置有镜子,矩形门框的背面中央设置有背板;镜子与背板之间形成间隙;矩形门框的内框前侧设有凸台阶,内框后侧设有凹台阶,内框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压条;压条与凸台阶形成卡槽以固定镜子;背板设置于凹台阶内,背板与矩形门框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镜子的背面设置有防雾膜。本实用新型在门片厚度为19mm的情况下,形成中空夹层结构,背面采用厚度为3mm的中纤板装饰,很好地隐藏了8mm厚的防雾膜片,使门板即实用又美观,加工及组装简单方便,同时起到良好的防雾效果。
文档编号E06B7/28GK202990789SQ2012206963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陆琦 申请人: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