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升式躺椅的零壁间隙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64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提升式躺椅的零壁间隙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用于提升式躺椅的零壁间隙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设计用于在基本固定的位置支撑用户身体的活动装饰家具。活动装饰家具包括躺椅、倾斜椅、沙发、情侣座椅、分段式椅、影院座椅、传统座椅、具有可移动座椅部的座椅,这些家具在此通称为“座椅单元”。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开发用来适应各种各样的座椅单元的改进联动机构,否则本领域中的座椅单元由联动机构的配置来限定。而且,本发明改进的联动机构使得靠墙或靠近其他固定物体放置的座椅单元能够斜躺。现有斜躺和提升座椅单元允许用户向前延伸脚踏板、使靠背相对座部向后斜躺、且能够提升座部而方便进入和离开座椅。这些现有的座椅单元典型地提供三个基本位置(例如标准、非斜躺闭合位置;延伸位置;和斜躺位置)以及座部提升位置。在闭合位置,座部通常位于水平方向且靠背基本上竖直。而且,如果座椅单元包括连接有机械配置的搁脚凳,折叠该机械配置从而使搁脚凳不延伸。在通常被称为电视(“TV”)位置的延伸位置,搁脚凳延伸到座部前方,靠背保持充分的竖直从而允许座椅单元的使用者舒适地观看电视。在斜躺位置,靠背从延伸位置向后枢轴至与座部成钝角关系用于休息或睡觉。在座部提升位置,斜躺机构典型地被调整到闭合位置,并且,提升组件升高且向座椅单元前方倾斜以便于进出。一些现代的座椅单元在行业中适于提供以上描述的调节能力。然而,这些座椅单元需要相对复杂的联动机构来承担该能力。当结合自动化时,复杂的联动组件会限制某些设计环节。特别地,这些联动组件的形状对结合或安装单个马达有限制。该限制包括当在上述位置之间调节时的延伸和/或收回期间,马达受横梁、下层表面或连接到联动组件的移动部分的影响。相应地,通常需要具有基本上大范围的行程的两个或多个马达来完成提升式躺椅座椅单元全方位自动化运动。如上所述,当在闭合、延伸、斜躺甚至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自动调节时,更精确的可实现全方位移动的联动机构在移动装饰领域的现有技术中填补了空白。相应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新颖的、以简单且精确的配置构成来提供合适功能的联动机构,同时在常规的复杂联动机构内克服上述不期望的固有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试图提供简化的、能够组装到单个紧凑型马达的且能够基本适于任何类型的座椅单元的提升式躺椅联动机构。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当在闭合、延伸、斜躺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自动调节时,紧凑型马达和联动机构共同实现座椅单元的全方位的运动和顺序按序调整。紧凑型马达可以采用熟练的、低成本的方式来调节联动机构而不会在常规自动化设计中产生干扰或其他内部缺陷。联动机构可配置具有协助座椅单元在各位置之间按序调节,在座椅单元调节时将座椅维持在基本一致的位置,以及校正常规设计中出现的其他缺点的功能。通常,提升式躺椅座椅单元包括以下部件:支撑脚的搁脚凳;基本上平行间隔开的一对基板;一对提升组件以及至少一个横跨提升组件的横梁;通过提升组件接合到提升组件的提升基座组件;基本上平行间隔开的一对座部安装板;以及将基板与座部安装板相互连接的一对通常为镜像的联动机构。在操作中,联动机构适于在座部提升位置、闭合位置、延伸位置和斜躺位置之间移动,而提升组件适于使得联动机构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联动机构包括延伸以及收回至少一个搁脚凳的踏板组件、以及使靠背斜靠或倾斜的座椅调节组件。进一步地,提升躺椅座椅单元可包括提供座椅单元在闭合位置、延伸位置、斜躺位置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自动调节的线性致动器。典型地,线性致动器配置为将提升组件移进和移出座部提升位置同时将联动机构维持在闭合位置且同时始终将座部安装板维持在提升基座组件的轨迹/占用的空间(footprint)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联动机构包括凸轮控制连杆、顺序凸轮以及顺序元件。凸轮控制连杆包括前端和后端,其中,凸轮控制连杆的前端与踏板组件可枢转地接合。顺序凸轮包括接触边缘并且可转动地接合至座部安装板,其中,凸轮控制连杆的后端可枢转地接合至顺序凸轮。顺序元件以基本上垂直的方式从各联动机构向外延伸。在操作中,在第一阶段调整期间,顺序凸轮的接触边缘从顺序元件上移除,从而允许座椅调节组件使得靠背斜躺。或者,在第二阶段调整期间,顺序凸轮的接触边缘与顺序元件邻接,因此物理地阻止座椅调节组件使靠背斜躺,同时踏板组件延伸至少一个搁脚凳。以此方式,顺序元件和顺序凸轮的接触边缘(即,一个或多个外壁)互相作用阻止在闭合位置和斜躺位置之间直接调节联动机构。例如,当从闭合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时,限制靠背无意地斜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从斜躺位置移动到延伸位置时,限制踏板组件的无意延伸。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座椅单元包括为联动机构在闭合位置、延伸位置、斜躺位置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提供自动调整的线性致动器。通常,线性致动器的调整顺序为过程互相排斥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一个实例中,第一阶段使座椅调整组件在斜躺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移动,第二阶段使踏板组件在延伸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第三阶段使该成对的提升组件移进和移出座部提升位置,且同时将联动机构维持在闭合位置。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每个联动机构包括踏板驱动连杆和踏板驱动支架。踏板驱动支架固定连接到执行器轴的两端中的一端。踏板驱动连杆包括前端和后端,其中,踏板驱动支架可枢转地接合到踏板驱动连杆的后端并且踏板驱动连杆的前端可枢转地接合到踏板组件。典型地,执行器轴横跨且接合到联动机构。在一个实例中,执行器轴配置有一对末端,执行器轴末端中的一个通过执行器安装板可旋转地接合到相应的基板。通常,线性致动器包括以下部件:马达机构;可操作地接合到马达机构的轨道;马达执行器块,其在自动控制下沿轨道纵向平移。在实例中,轨道包括第一位移部、第二位移部和第三位移部。在操作中,在第一阶段期间,马达执行器块沿第一位移部纵向平移,从而导致执行器轴旋转,接着导致踏板驱动支架旋转第一旋转角度增量。第一旋转角度增量使踏板驱动连杆向后平移,产生与踏板组件反向的横向拉力,这使得座椅调节组件从斜躺位置和延伸位置开始调节。在第二阶段期间,马达执行器块沿着第二位移部纵向平移,从而使得执行器轴再次旋转,且接着导致踏板驱动支架旋转第二旋转角度增量。该第二旋转角度增量使踏板驱动连杆向后平移,产生另一个与踏板组件反向的横向拉力,这使得踏板组件从延伸位置和闭合位置开始调节。典型地,第一角度增量包括的旋转角度的角度范围不会与第二角度增量包括的角度范围有交集。
最后,在第三阶段期间,马达执行器块沿着第三位移部纵向平移,从而在执行器轴上产生横向推力。因为,此时,由于联动机构在闭合位置(例如,踏板驱动支架接触基板的上表面)的止动状况而阻止执行器轴继续旋转,在第三位移部内的纵向平移引起提升组件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的调节,同时将联动机构维持在闭合位置。座部提升位置的调节导致座部安装板上升且相对于提升基座组件倾斜,同时维持在下层表面上的提升基座组件的轨迹内。正因为如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介绍了单一线性致动器,该线性致动器配置为在四个位置之间以顺序或连续的方式可控地调节座椅的联动机构。


在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且与其一同阅读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被用来指示不同视图中的相同部分: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单元在闭合位置的侧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但处于延伸位置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但处于斜躺位置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图1相似但处于座部提升位置的侧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在斜躺位置的联动机构的透视图,其示出了用于电动调节座椅单元的线性致动器;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图5相似但处于座部提升位置的透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从座椅单元外部的有利位置观察到的处于闭合位置的联动机构的侧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图7相似但处于延伸位置的侧视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图7相似但处于斜躺位置的侧视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图7相似处于座部提升位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在此以满足法定要求的特征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题。相反地,发明人考虑到要求的主题能够以其他方式来实施,与其他现有或未来的技术相结合,来包括不同的步骤或类似于本文献中描述步骤的步骤组合。通常,本发明的实施例介绍了在活动家具工业中来改善操作以及设计提升斜躺类型座椅单元的技术。在实施例中,操作的改善包括:在整个调节期间配置座椅单元的联动机构将座部和靠背直接维持在提升组件的正上方;设计使得联动机构通过每侧的一个连接点与提升基座组件连接;并且,使用直管作为大部分基板,从而最小化重量和材料。在实施例中,设计的改善包括:将提升组件的提升连杆分别直接连接到联动机构,从而提高座椅单元的稳定性;改造与包括联动机构的连杆相互连接的附接点,从而允许T型垫座部的设计特征。上述改进以及各种其他方面将在以下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之中变得明显。图1-4示出座椅单元10。座椅单元10具有座部15、靠背25、腿26 (例如,支撑脚的套管或停留在下层表面上的提升基座组件600)、至少一个联动机构100、至少一个提升组件700、马达组件300、至少一个支撑脚的搁脚凳45、固定基座35或底盘、以及一对相反的臂55。固定基座35具有前部52和后部54,且由腿26或提升基座组件600 (见图5)支撑,该提升基座组件将固定基座35垂直悬挂在下层表面上(未示出)。另外,通过通常位于一对相反的臂55和背部54之间的联动机构100,固定基座35与座部15相互连接。在座椅单元10的调整期间,或当座椅单元10上升或下降进入或离开座部提升位置时,座部15通常保持固定在固定基座35上的位置上(见图6)。在实施例中,根据联动机构100的配置,座部15和/或靠背25可移动,从而在调节期间避免座部15/靠背25和相反的臂55之间的干扰。相对的臂55横向间隔且具有基座支撑臂表面57,典型地,该支撑臂表面是基本水平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这对相反的臂55通过插入件连接到固定基座35。靠背25从固定基座35的背部54延伸且可旋转地接合到联动机构100,典型地与支撑手臂的表面57紧邻。支撑脚部的搁脚凳45由联动机构100可移动地支撑。联动机构100设置为铰接驱动且控制座部15、靠背25以及搁脚凳45在图1-3中示出的位置之间移动,如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而且,当联动机构100调节到闭合位置时(见图3),提升组件700配置为调节座椅单元10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见图4)。如图1-4所示,座椅单元10可调节到四个位置:闭合位置20、延伸位置30( S卩,电视位置)、斜躺位置40以及座部提升位置50。图1示出调节到闭合位置20的座椅单元10,该闭合位置是普通的非斜躺的就坐位置,在该就坐位置座部15在通常为水平的位置且靠背25通常直立且通常垂直于座部15。在一个实施例中,座部15位于略微倾斜于固定基座35的方向。在该实施例中,由于联动机构100的新颖配置,在座椅单元10的整个调节期间维持该倾斜方向。而且,当调节到闭合位置20时,支撑脚部的搁脚凳45位于座部15之下。参考附图2,现在将描述延伸位置30或电视位置。当座椅单元10调节到延伸位置30时,支撑脚部的搁脚凳45延伸到固定基座35的前部52前方且基本位于水平方向。然而,靠背25保持基本上与座部15垂直且不会进入相邻的墙壁。同样,将座部15维持在相对于固定基座35的斜躺方向。典型地,座部15不相对于固定基座35向前、向后、向下或向上平移。这样,座椅单元10在延伸位置30处的配置为使用者提供倾斜的电视位置同时提供节省空间的效用。这使得座部15不需要相对于相反的臂55单独移动,允许各种设计结合到座部15,例如T型垫设计。图3示出倾斜位置40,座椅单元10在该位置完全倾斜。典型地,靠背25通过联动机构100向后旋转且向后倾斜一定角度。该向后倾斜角度典型地相对于座部15成钝角。然而,由于联动机构100控制座部15向前和向后平移,靠背25的向后倾斜角度轻微到忽略不计。这与其它具有3或4位置机构的倾斜椅子形成对比,3或4位置机构将在调节期间导致它们的靠背向后移动,从而需要将倾斜椅子放置为与相邻的后壁或其他相邻的固定物体之间有相当大距离。这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常不需要座部15平移从而允许零壁间隙。通常,在此“零壁间隙”是指空间节省效用,其允许将座椅单元10紧邻相邻的后壁以及其他位于座椅单元后方的固定物体。在倾斜位置40的实施例中,支撑脚部的搁脚凳45可从它们在延伸位置30的位置稍微向上移动,但并不向前或向后平移。参考附图4,现在说明座部提升位置50。当座椅单元10调节到座部提升位置50时,联动机构100维持在图1的闭合位置20,但向上升起且向前倾斜来协助使用者进入和离开座椅单元10。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升组件700用来使联动机构100上升,且使联动机构100以及连接到其上的座椅单元部件相对于提升基座组件600倾斜。在一个实例中,通过在马达组件300内使用线性致动器从而自动调节提升组件700。典型地,线性致动器用于在闭合、延伸和倾斜位置之间调节联动机构100。在实施例中,提升组件700的提升连杆720和730在连接点741和742处分别枢轴地接合到提升连接板710。提升连杆720和730在连接点741和742处的枢轴接合可通过铆钉实现,这大大减少了材料成本和组装劳动时间且允许左侧和右侧提升连杆之间存在较大的间距。提升连杆720、730以及相对的提升连杆(未图示)之间扩大的间距实质上增加了座椅单元10的稳定性。而且,提升组件700的连杆710、720以及730能够在联动机构100之内初始地合
并组装,而提升基座组件600初始地单独组装。在实施例中,联动机构100在连接点743处安装到提升基座组件600,其将提升组件的提升连接板710固定连接到提升支架740,其典型地焊接到提升基座组件600。以此方式,连接点743允许联动机构100可仅使用一个紧固件(例如,肩式螺栓)连接到提升基座组件600。这样,将联动机构100连接到提升基座组件600的组装工艺简化,且在制造工厂的运输之前或在座椅制造商经营场所的运输之后能够简单地实施。在运输之后通过将联动机构100连接到提升基座组件600,由于部件能够单独打包来最低化使用的货物空间,因此能够减少运输成本。可以看出,在闭合位置20、延伸位置30、倾斜位置40和座部提升位置50之间进行调节时,由于不需要平移座部15,因此使得座部15基本维持在提升基座组件600的正上方。不需要平移是由联动机构100的形状导致的。该形状适应于创新的单马达设计(见图5和6),该设计允许座椅单元10在座椅单元10的每个调节期间都维持在提升基座组件600的周围正上方(例如,悬挂在形成座椅单元基座底座的邻近结构元件确定的轮廓上方)。特殊地,如后面通过图7-10示出的,由于踏板组件200延伸,联动机构100阻止座部15向后平移。可代替地,当从闭合位置20调节到延伸位置30时,座部15通常向上且稍微向前移动,从而使座椅单元10倾斜。以此方式,座部15的上升有助于平衡座椅单元使用者重量的倾斜移动。而且,一致的横向定位(即,座部极其轻微地向前或向后移动)使得家具制造商能够提供全封闭的联动机构100和提升基座组件600,从而当座椅单元10调节到座部提升位置50时提供铰接接头的全方位保护。与此相反,常规的单马达设计使座部在调节期间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使座部15移出提升基座组件600的周边。在特殊的实施例中,这些常规设计或者是当倾斜时使座部向后移动(例如,推臂式椅)或者是使座部向前移动(例如,传统的壁避让式座椅)。参考图5-10,示出了由马达组件300中的线性致动器驱动的提升式躺椅类型座椅单元10(以下称为“座椅单元”)的联动机构100的示例性配置,下面进行说明。先参考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在倾斜位置的联动机构100的透视图。在实施例中,联动机构100包括踏板组件200、座部安装板400、基座板410、座椅调节组件500、提升基座组件600以及提升组件700。当座椅单元在延伸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调节时,由多个连杆组成的踏板组件200配置为延伸且折叠各个搁脚凳(例如图1-4中的支撑脚部的搁脚凳45)。座部安装板400用于固定地安装到座椅单元的座部,且与相对的座部安装板一起限定座椅支撑表面(未示出)。通常,座椅调节组件500适于使座椅单元的靠背斜躺或倾斜,该靠背接合到座椅调节组件500的背部安装连杆510。而且,座椅调节组件500包括直接将马达组件300的单马达线性致动器接合到基座板410的连杆(例如,执行器安装板360),因此当线性致动器启动时促进座部的上升移动。而且,联动机构100包括多个设置为在闭合、延伸和斜躺位置之间的调节期间启动且控制座椅单元移动的联动装置。这些联动装置可枢轴地相互连接。可以理解和认识至IJ,这些联动装置之间的枢轴耦合(在图中示为枢轴点)能够采用各种配置,例如枢轴销、轴承、传统安装硬件、铆钉、螺栓和螺母组合,或者是其他合适的在家具制造工业中公知的紧固件。在特殊的实施例中,铰接接头(例如,旋转和枢轴耦合)结合在联动机构100(例如,铆钉)内,可能的例外是执行器轴350和执行器安装板360之间的旋转连接。在联动机构100内提供铰接接头的特征,最小化了与磨损相关的维修成本,因为更贵的焊接组件(例如,提升基座组件600)不会暴露导致磨损。虽然在执行器轴350和执行器安装板360之间的旋转接口(包括焊接接头)遭受磨损,但是执行器轴350的组件、执行器安装板360以及其他固定连接部件均易于替换,而不用拆卸联动机构100或提升基座组件600的任何其他部分。通常,在非移动连接点(例如图4中的连接点743)中,大多数其他紧固件为标准螺栓。同时,联动装置和靠背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例如可以是某些枢轴点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当说到联动装置被可枢转地接合到另一个元件(例如,联动装置、靠背、框架及其他类似物),与另一个元件互相连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等等时,可以预期的是联动装置与元件互相直接接触,或者也可存在其他元件(例如中间元件)。通常,联动机构100引导靠背的旋转移动、座部的极小(如果有的话)平移以及搁脚凳的延伸。在示例性地配置中,可通过一对实质上为镜像的联动机构(在此示出其中之一且以参考数字100来指出)来控制这些移动,其中,包括枢轴地互相连接的联动装置的配置。典型地,联动机构与将一对相对的臂之间的座椅单元分成两半的纵向延伸平面成相对地面对的关系。因此,下面讨论仅集中在联动机构100中的一个,该内容适用于其他补充的联动组件。继续参考图5,现在讨论提升基座组件600。典型地,提升基座组件600作为座椅单元下方表面的基座。提升基座组件600包括前部横向构件610、后部横向构件620、右部纵向构件630、左部纵向构件(未图示)。构件610、620、630可由方形金属管或任何其他在家具制造工业中使用的表现出刚性特征的材料形成。前部横向构件610和后部横向构件620作为横梁,其横跨且接合右部纵向构件630和左部纵向构件。通常,后部横向构件620与前部横向构件610成基本上平行间隔关系。同时,右部纵向构件630与左部纵向构件成基本平行间隔关系,左部和右部纵向构件630横跨且接合前部和后部横向构件610和620。而且,在提升组件700内,前部横向构件610和后部横向构件620分别固定地连接到(例如,在连接点744和745处焊接或紧固)一对提升支架740。因此,提升基座组件600在提升组件700之间延伸且以平行间隔的方式固定地连接提升组件700。当构造提升基座组件600时,构件610和620基本上垂直于右部纵向构件630和相反的左部纵向构件。在其发挥基座作用时,提升基座组件600作为一平台,提升组件700通过该平台可上升且使座椅单元相对于下表面倾斜。而且,如以下更彻底讨论的,马达组件300的线性致动器控制提升组件700的移动且可枢转地接合到提升基座组件600的后部横向构件620。进一步地,左部和右部纵向构件630以及前部和后部横向构件610和620表示提升基座组件600的轨迹的边缘或轮廓。调节联动机构100期间,座部始终维持在提升基座组件600的轨迹的正上方,因此获得上面更加彻底讨论的那些优点(例如,实现提升组件700的完整织物覆盖以及在座椅单元内提高使用者重量的平衡)。换句话说,使座椅单元在闭合位置、延伸位置、斜躺位置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自动调节的线性致动器,配置为使提升组件700移进和移出座部提升位置同时使联动机构100维持在闭合位置且同时使座部安装板400始终维持在提升基座组件600的轨迹内。参考图5和10,示出了且将通过以下实施例讨论使用单马达线性致动器的座椅单元的自动化版本。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联动机构100和提升基座组件600(刚刚讨论的)接合到马达组件300的线性致动器,其提供联动机构100在斜躺位置、延伸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的电动调节。而且,线性致动器用来提供提升组件700进出座部提升位置的电动调节,同时使联动机构保持在闭合位置。马达组件300包括后部马达支架315、马达机构320、前部马达支架325、轨道330、马达执行器块340、执行器轴350、以及执行器安装板360。典型地,马达机构320和马达执行器块340通过轨道330互相滑动连接,同时马达机构320和马达执行器块340保持在适当位置,且分别可枢转地接合到提升基座组件600的后部横向构件620和联动机构100的基板410。例如在图5中所示,马达执行器块340可通过后部马达支架315可枢转地接合到后部横向构件620的一对末端之间的部分。“线性致动器“由马达机构320、轨道330以及马达执行器块340组成且接合在联动机构100和提升基座组件600之间。马达机构320由壳体来保护,该壳体通过后部马达支架315可枢转地接合到提升基座组件600的后部横向构件620。马达执行器块340通过旋转部件的方式(例如轴承)可枢转地接合到前部马达支架325。前部马达支架325固定地连接到执行器轴350的中部。执行器轴350横跨其间且接合到联动机构100和相反、相对的镜像联动机构(未不出)。同时,执行器轴350包括一对末端,其中执行器轴350的每个末端通过旋转接口在执行器安装板上分别可旋转地接合到基板。例如,执行器轴350的一个末端通过旋转接口在执行器安装板360上与基板410可旋转地接合,其中旋转接口可包括至少一个轴承、联锁的套管、或任何其他的在家具制造工业中已知的使一部件与另一个部件枢轴的设备。如上所述,执行器轴350横跨其间且将图5中示出的联动机构100与它的相对的镜像联动机构(未示出)接合。在实施例中,执行器轴350作为横梁且可由金属块(例如,成型的薄片金属)制成。类似地,座部安装板400、基板410、以及多个包括联动机构100的其他连杆可由金属块、例如冲压的、成型的钢制成。然而,可以理解和认识到,任何在家具制造工业中已知的合适的刚性或坚固材料也可以用来代替上述的材料。沿着这些线路,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基板410可由具有固定连接(例如,焊接或紧固)到每个末端的板状支架(前部基板415和后部基板416)的直管构成。如图5和6中所示,前部基板415固定连接到基板410的前部411,而背部基板416固定连接到基板410后部412。在特殊的实例中,直管通常构成有矩形或方形截面。使用直管设计为基板410的主要部分,例如与平板结构不同,有助于使基板410的材料和重量最小化,同时沿着基板410的长度增加抗扭强度。而且,直管设计提供了一种简单、坚固的连接装置(例如,接收紧固件的平面焊接表面或平行壁),其用于接收执行器安装板360且与后部横管690配合,其中,该横管横跨且将一对基本上平行间隔的基板接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沿基本垂直的方向,自攻螺栓可安装到直管上,以将执行器安装板360和后部横管690连接到基板410,从而增强装配的容易程度、当接合联动机构100的部件时改善在装配位置的一致性,且用于在自攻螺栓上强加最小剪切应力。在操作中,马达执行器块340在自动调节线性致动器期间沿着轨道330向着或远离马达机构320行进。在特殊的实施例中,马达机构320使马达执行器块340在自动控制下沿着轨道330纵向来回移动或滑动。滑动运动在前部马达支架325上产生旋转和/或横向压力,其相应地通过执行器轴350产生联动机构100的移动。如以下更彻底地讨论的,滑动运动依序进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为相互排斥的行程。换而言之,第一阶段的线性致动器行程在第二阶段的线性致动器行程开始之前完全结束,反之亦然。同样,第二阶段的线性致动器行程在第三阶段的线性致动器行程开始之前完全结束,反之亦然。最初,轨道330可操作地接合到马达机构320且包括第一行进部331、第二行进部332和第三行进部333。马达执行器块340在马达机构320的自动控制下沿着轨道330纵向平移,从而马达执行器块340在第一阶段期间在第一行进部331,在第二阶段期间在第二行进部332,且在第三阶段期间在第三行进部333内平移。如图5所示,分隔第一行进部331、第二行进部332和第三行进部333的虚线表示行进部331、332和333邻接,然而它们不重叠。应意识到,行进部331、332和333的精确长度仅用来提供示例性目的,行进部331、332和333的长度,或分配至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线性致动器的行程比例,与所示出的长度或比例可以不同。通常,第一阶段包括马达执行器块340沿着轨道330的第一行进部331的纵向平移,这产生执行器轴350相对于执行器安装板360的第一旋转移动(在第一角度范围)。在执行器安装板360上的旋转接口将旋转移动转换成产生第一阶段移动地横向推力。第一阶段移动控制座椅调节组件500在斜躺位置(见图9)和延伸位置(见图8)之间的调节。而且,在第一阶段期间,马达执行器块340相对于座椅基座组件600向前和向上移动,同时马达机构320在空间中基本保持固定。一旦第一阶段的行程基本上结束,则第二阶段开始。通常,第二阶段包括马达执行器块340的持续纵向平移,但是沿着轨道330的第二行进部332。第二行进部332内的平移产生执行器轴350在前部马达支架325处相对于执行器安装板360的第二旋转移动(在相邻于第一角度范围的第二角度范围),从而产生联动机构100的第二阶段移动。第二阶段移动控制踏板组件200在延伸位置(见图8)和闭合位置(见图7)之间的调节(伸出或缩回)。典型地,在线性致动器的行程在第二阶段期间,马达执行器块340再次相对提升基座组件600向前且向上移动,同时马达机构320在空间中基本保持固定。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移动的第一阶段包括执行器轴350的旋转角度的第一范围,该第一范围不与包括在移动地第二阶段内的第二角度范围交叉。而且,第一和第二阶段依序进入联动机构100的特定移动。在实施例中,坐在座椅单元中的使用者的重量和/或座椅调节组件500的弹簧互连连杆能够辅助产生该顺序。相应地,该顺序保证了踏板组件200在闭合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调节不会被支架的调节(连接到背部安装连杆510)干扰,反之亦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9中所示,集成在联动机构100内的顺序组件提供来控制座椅单元的顺序调整,从而将分配到移动的第一阶段的联动关节与分配到移动地第二阶段的联动关节分离。一旦第二阶段的行程基本结束,则第三阶段发生。在第三阶段期间,马达执行器块340相对于马达机构320沿着轨道330的第三行进部333向前且向上平移,同时马达机构320在空间中基本保持固定。沿着第三行进部333,马达执行器块340的纵向平移在踏板驱动支架580处产生横向推力,但是并不使踏板驱动支架580旋转,由于联动机构100的一个或多个连杆碰撞到一个或多个连接到此处(例如,踏板驱动支架580接触基板410的上表面)的止动元件,这样确保联动机构100处于止动状态。在碰撞到止动元件的一个实施例中,当踏板驱动支架580的引导后方边缘接触到包括基板410的直管的上表面时,完成第二旋转角度范围(在第二阶段移动期间)。此时,通过阻碍踏板驱动支架580的旋转来限制执行器轴350的附加旋转。相应地,沿着轨道330的第三行进部333的纵向平移在执行器轴350处产生向前且向上的横向推力,其使得提升组件700进出座部提升位置(见图10),同时将一对联动机构100维持在闭合位置。也就是说,第三阶段的行程使联动机构100相对于提升基座组件600上升且向前倾斜,这样,在折叠配置和能够进出座椅单元的扩展座部提升位置之间,调节提升组件700。如上所述,联动机构在第三阶段移动期间上升且向前倾斜,不会使座部相对于提升基座组件600向前或向后平移,这样,使座部维持在由下表面上的提升基座组件600的构件610、620和630形成的边缘和轮廓的正上方。在一个实例中,马达机构320、轨道330和马达执行器块340的组合配置为电驱动线性致动器。在该实例中,向线性致动器提供指令的手动控制器控制该线性致动器。基于检测到的手动控制器的用户开启的启动时,提供这些指令。而且,这些指令使线性致动器执行完整移动的第一阶段和/或第二阶段。这样,能够以独立方式将线性致动器移动到且维持在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行程内的各个位置处。虽然已经描述了马达机构320、轨道330和马达执行器块340的组合的特殊配置,但应理解和意识到,能够使用其他类型的提供顺序调整的合适设备,且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在此描述的线性致动器。例如,马达机构320、轨道330和马达执行器块340的组合可实施为以顺序的方式延伸和缩回的伸缩装置。有利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单马达提升机构(S卩,马达组件300内的单线性致动器和联动机构100创新地合作)允许座椅单元制造商对联动机构100使用不可能在传统提升躺椅中使用的推臂式机构中的各种设计特征(例如,T型垫座部)。而且,单马达提升机构提供减小壁间隙的优点。然而,如以下更彻底讨论的,制造联动装置、组装联动装置和运输单马达提升机构的组件的总成本是有竞争力的或低于传统提升躺椅。参见图7-10,现在将详细讨论联动机构100的部件。如上所述,由提升组件700 (以下讨论的)进行上升和下降的联动机构100,包括踏板组件200、座部安装板400、基板410和座椅调节组件500。踏板组件200包括前部搁脚凳连杆110、后部搁脚凳连杆120、下部搁脚凳连杆130、上部搁脚凳连杆140和踏板支架170。前部搁脚凳连杆110在枢轴点115处可旋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的前部401。前部搁脚凳连杆110在枢轴点113处可旋转地接合到上部搁脚凳连杆140且在枢轴点117处接合到搁脚凳连杆130。而且,前部搁脚凳连杆110可包括在其中部处固定连接的前部止动元件(未示出),该中部用来当前部止动元件接触到上部搁脚凳连杆140的侧部时防止踏板组件200持续延伸。参考图5,前部搁脚凳连杆110同样在枢轴点593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座椅调节组件500的踏板驱动连杆590的前端591。踏板驱动连杆590包括前端591和后端592。踏板驱动连杆590的后端592在枢轴点594处可枢转地接合到踏板驱动支架580。踏板驱动支架580固定连接到执行器轴350的一个端部。在操作中,在闭合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调节座椅单元的期间,当将马达执行器块340平移到轨道330的第二行进部332上方时,线性致动器使执行器轴350旋转。执行器轴350的旋转使踏板驱动支架580向前旋转(例如,参考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踏板驱动支架580的该旋转生成了踏板驱动连杆590的向前横向推力,通过在枢轴点594处的相互作用,其作用于前部搁脚凳连杆110的枢轴点573。作用于枢轴点573上的向前横向推力向外拉前部搁脚竟连杆110,导致前部搁脚竟连杆110在枢轴点115处在远尚座部安装板400的方向上旋转(例如,参考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且因此使踏板组件200延伸。回到踏板组件200,在实施例中,后部搁脚凳连杆120在枢轴点121处旋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的前部401且在枢轴点133处可枢转地接合到上部搁脚凳连杆140。在实施例中,后部搁脚凳连杆120的枢轴点121略微靠后于前部搁脚凳连杆110的枢轴点115。而且,如图9所示,后部搁脚凳连杆120在枢轴点275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座椅调节组件500的凸轮控制连杆540的前端541。凸轮控制连杆540和顺序凸轮550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的顺序相互排斥。例如,在第二阶段的调节(即,在闭合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调节)中,由线性致动器平移旋转到踏板驱动支架580时,通过执行器轴350使踏板驱动连杆590施加定向力到前部搁脚凳连杆110,使踏板组件200延伸到延伸位置或者使踏板组件200折叠到闭合位置。在移动的第二阶段期间,如图7和8中所示,踏板组件200的延伸通过枢轴点275向前且向上拉凸轮控制连杆540。向前且向上拉的行为在枢轴点552处生成了定向力,其使凸轮控制连杆540的后端542可枢转地接合到顺序凸轮550。定向力使顺序凸轮550相对枢轴点551旋转(例如,参考图7和8中的顺时针方向),这使得顺序凸轮550可旋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的中部。该相对枢轴点551的旋转使顺序凸轮550向上偏转(见图8),从而顺序凸轮550的前部553的接触边缘554不接触和/或物理上接近顺序元件420,或者使顺序凸轮550向下偏转(见图7),从而使接触边缘554接触和/或物理上接近从连接连杆450延伸的顺序元件420。而且,参考图9中的踏板组件200,上部搁脚凳连杆140在枢轴点133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后部搁脚凳连杆120的一端,且在枢轴点113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前部搁脚凳连杆110。在相反端,上部搁脚凳连杆140在枢轴点172处可枢转地接合到踏板支架170。而且,下部搁脚凳连杆130在枢轴点117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前部搁脚凳连杆110且在枢轴点175处接合到踏板支架170。在实施例中,踏板支架170配置为连接到各自的搁脚凳,例如支撑脚部的搁脚凳45。在特定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移动的第二阶段结束时,当踏板组件200完全延伸时,踏板支架170以基本水平的配置支撑搁脚凳。在座椅单元的一些模型中,作为一种选择可能提供弹簧加载的搁脚凳支架180。如图8所示,踏板支架170由弹簧加载的搁脚凳支架180代替,其包括安全踏板支架150、安全踏板安装连杆160、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以及张力元件195 (例如,弹簧连杆)。安全踏板安装连杆160的一端接近于踏板组件200,且另一端远离踏板组件200且从踏板组件向外延伸。安全踏板安装连杆160的近端在枢轴点172处可枢转地接合到上部搁脚凳连杆140的上端,且在枢轴点175处可枢转地接合到下部搁脚凳连杆140的上端,其中枢轴点172在安全踏板安装连杆160上相对枢轴点175向内。在枢轴点123处,安全踏板安装连杆160的远端可枢转地接合到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的下端。在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的一部分向下延伸越过枢轴点123且包括用于保护张力元件195的第一端的安装位置(例如,孔118),而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的平衡向上延伸到枢轴点123之上。典型地,在枢轴点126处,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的上端接合到安全踏板支架150的后部。安全踏板支架150的中部包括用于固定张力元件195的第二端的安装位置,该第二端与固定到孔118的张力元件的第一端相对。在操作中,张力元件195在各个安装位置之间张紧,从而产生线性力,该线性力使安全踏板支架152与安全踏板安装连杆160保持为通常为平行间隔的关系。安全踏板支架150配置为固定保持搁脚凳,例如图2的支撑脚的搁脚凳45。当弹簧加载的搁脚凳支架180沿着踏板组件200延伸时,安全踏板支架150使搁脚凳从踏板组件200以基本水平的方向保持向上,从而为座椅的使用者的脚提供升闻的支持。当弹黃加载的搁脚凳支架180沿着踏板组件200折叠时,安全踏板支架150以基本垂直的方向靠着踏板组件200保持搁脚凳,从而搁脚凳能够作为座椅单元的前面板。在实施例中,安全踏板安装连杆160包括针119(例如,焊接套管或紧固件),其连接到突起部并从突起部横向延伸。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可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弧形槽125。弧形槽125可包括从枢轴点起半径保持一致的弧形曲率。同样地,弧形槽125可位于邻近于枢轴点123的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的下端。而且,弧形槽125可容纳针119的一部分。在操作中,弧形槽125的弧形曲率的第一端和针119之间的物理接触,阻止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相对踏板组件200额外的逆时针旋转以及张力元件195的进一步延伸。由于安全踏板枢轴连杆190相对于踏板组件200顺时针旋转,针119在弧形槽125内行进,直到碰到弧形曲率的第二端。针119和弧形曲率的第二端之间的物理接触有助于阻止弹簧加载的搁脚凳支架180的折叠。参见图8和9,现在将讨论使靠背斜躺和倾斜的座椅调节组件500。在实施例中,座椅调节组件500包括前枢轴连杆430、前提升连杆440、连接连杆450、后提升连杆460、背部安装连杆510、背部支撑连杆520、凸轮控制连杆540、顺序凸轮550、踏板驱动支架580以及踏板驱动连杆590。初始地,背部安装连杆510在枢轴点405处可旋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的向后部402。在实施例中,背部安装连杆510可配置为支撑座椅单元的靠背。背部支撑连杆520包括上端523和下端524。背部支撑连杆520的上端523在枢轴点511处可枢转地接合到背部安装连杆510,而背部支撑连杆520的下端524在枢轴点521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后基板416或基板410的后部412。后提升连杆460在枢轴点462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且在枢轴点461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后基板416或基板410的后部412。同样地,后提升连杆460在枢轴点463处可枢转地接合到连接连杆450。连接连杆450包括前端451和后端452。连接连杆450的后端452在枢轴点463处与后提升连杆46可枢转地接合。连接连杆450的前端451在枢轴点443处与前提升连杆440可枢转地接合。如图5和9所示,前提升连杆440在枢轴点442处可旋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的前部401。而且,前提升连杆440在枢轴点443处可枢转地接合到连接连杆450的前端451,而前枢轴连杆430在枢轴点441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前提升连杆440。前枢轴连杆430包括上端432和下端431。前枢轴连杆430的上端432在枢轴点441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前提升连杆440,而前枢轴连杆430的下端431在枢轴点433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前基板415或基板410的前部411。这样,如上所述,基板410可由单个部件(例如,方形直管)形成或由多个成型板组成。如上所述,关于移动的第二阶段,踏板驱动支架580和踏板驱动连杆590相互作用,通过前搁脚凳连杆Iio的枢轴点573上的定向力,推动踏板组件200向前,或使踏板组件200向后缩回。踏板驱动支架580固定连接到执行器轴350的一个端部。如图5所示,在执行器安装板360上的旋转接口的向外位置,踏板驱动支架580固定连接到执行器轴350的右端。然而,踏板驱动支架580固定连接到执行器轴350的精确位置可以改变。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考虑踏板驱动支架580的固定连接位置为在执行器安装板360上的旋转接口的向内位置。典型地,踏板驱动连杆590包括前端591和后端592。在枢轴点594处,踏板驱动连杆590的后端592可枢转地接合到从执行器轴350径向延伸的踏板驱动支架580的臂。踏板驱动连杆590的前端591在枢轴点573处可枢转地接合到踏板组件200的前搁脚凳连杆110。在操作中,通过踏板驱动连杆590和踏板驱动支架580的相互作用,线性致动器的执行器轴30的旋转角度直接影响踏板组件的延伸或折叠配置。参见图7和8,现在将讨论凸轮控制连杆450、顺序凸轮550和顺序元件420。凸轮控制连杆540包括前端541和后端542。凸轮控制连杆540的前端541在枢轴点275处与踏板组件200的后搁脚凳连杆120可枢转地接合。在实施例中,枢轴点275略微在枢轴点121之下且接近枢轴点121,其使后搁脚凳连杆120可旋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的前部401。凸轮控制连杆540的后端542在枢轴点552处与顺序凸轮550可枢转地接合。顺序凸轮550在枢轴点551处可旋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特殊地,枢轴点551位于顺序凸轮550的中部,而接触边缘554位于顺序凸轮550的前部553的外表面部分。在实施例中,顺序元件420配置为焊接套管、垫圈、圆柱形元件、紧固件(例如,螺栓或铆钉)、或其他任何不费力地沿着接触边缘554的面移动或行进的刚性部件。通常,顺序元件420固定连接到连接连杆450的中部。在一个实施例中,顺序元件430从连接连杆450的内侧沿基本垂直的、向内的方向延伸。在操作中,在座椅单元移动的第一阶段期间,顺序凸轮550的接触边缘554从与顺序元件420的邻近处移开,从而允许座椅调节组件500使背部安装连杆510倾斜,且相应地使靠背倾斜。在移动的第二阶段期间,顺序凸轮550的接触边缘554绕枢轴点551旋转(例如,参考图7和8逆时针方向),以定位成接近顺序元件420。也就是说,踏板组件200在闭合位置(见图7)和延伸位置(见图8)之间的调整可相应地明确地横向驱动凸轮控制连杆540。该由折叠踏板组件200 (即,相对枢轴点121向内旋转后搁脚凳连杆120)所引起的横向驱动,导致顺序凸轮550绕枢轴点551旋转,从而使得接触边缘554向下移动,以面向且可能与顺序元件420结合。因此,顺序凸轮550的旋转使得顺序元件420相对于接触边缘554的相对位置改变。由与顺序元件420相邻的顺序凸轮550的接触边缘554形成的干扰阻止座部安装板400 (在枢轴点551处直接接合到顺序凸轮550)相对于基板410 (通过后提升连杆460和连接连杆450接合到顺序元件420)向前平移。阻止座部安装板400相对于基板410平移,有效地物理上阻止座椅调节组件500使背部安装连杆510倾斜,且同时允许踏板组件200使支撑脚的搁脚凳延伸或折叠。这样,当座椅单元调节到闭合位置时(见图7),在顺序元件420和顺序凸轮的接触边缘554之间的相互作用,阻止直接将座椅单元调节到倾斜位置(见图9)。然而,当接触边缘554与顺序凸轮550邻近时,座椅单元可直接调节到延伸位置(见图8)。当将座椅单元调节到延伸位置时,踏板组件200的延伸使凸轮控制连杆540以横向的方式向前驱动。该由踏板组件200的延伸(即,使后搁脚凳连杆120关于枢轴点121向外旋转)导致的向前横向驱动,使顺序凸轮550相对枢轴点551旋转,从而使接触边缘554向上移动以面向远离顺序凸轮420。因此,顺序凸轮550的旋转消除了先前阻止座部安装板400相对基板410平移的阻挡,这样允许座椅调节组件500的移动的第二阶段。相应地,以上描述的顺序确保踏板组件200在闭合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调节不会受靠背的旋转偏置干扰,反之亦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座椅单元的使用者的重量和/或与座椅调节组件500互相连接的弹簧有助于产生或增强顺序性。参考图6-10,现在将讨论提升组件700。提升组件700包括上升连接板710、上提升连杆720、下提升连杆730和提升支架740。提升组件700通过前横管680固定连接到镜像提升组件(未示出),其中前横管680的一端可直接或通过介入硬件(例如,支架681)固定连接到下提升连杆730。如以上更彻底讨论的,后横管690横跨且使基板410在镜像联动机构(未不出)上与辅助基板接合。在实施例中,前横管680和后横管690可由方形金属管形成且具有一组横梁的功能,其严格保证右联动机构100和左镜像联动机构为平行间隔的关系。在实施例中,提升组件700(示出)在连接点744和745处通过提升支架740固定连接到右纵向部件640,而镜像提升组件(未示出)固定连接到左纵向部件630。而且,上升连接板710通过连接点743固定连接到提升支架740。如以上更彻底讨论的,连接点743允许将联动机构100仅通过一个紧固件(例如,肩式螺栓)安装到提升基座组件600,这样,简化了将联动机构100连接到提升基座组件600的组装工艺,从而在座椅制造商经营场所的运输之后能够简单地实施组装。参见图10,现在将讨论提升组件700的内部连接。在实施例中,在连接点743处通过提升支架740,上升连接板710固定连接到提升基座组件600的相应纵向部件。同样地,上升连接板710包括上端713和下端714。上提升连杆720的一端在枢轴点711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前基板415或基板410的前部411。上提升连杆720的另一端同样在枢轴点741处可枢转地接合到上升连接板710的上端713。下提升连杆720的一端在枢轴点712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前基板415或基板410的前部411。在实施例中,枢轴点712在枢轴点711前方且邻近于枢轴点711。下提升连杆720的另一端在枢轴点742处可旋转地接合到上升连接板710的下端714。在操作中,当线性致动器调节座椅单元进出座部提升位置时,提升连杆720和730配置为以通常为平行间隔的关系摆动。而且,当调节到图10中的座部提升位置时向,提升连杆720和730的配置允许基板410在向上且倾斜向前的通道中移动。如上所述,进出座部提升位置的移动发生在线性致动器行程的第三阶段,其中在第三行进部333内马达执行器块340纵向通过轨道330。通常,设计提升组件700使得在联动机构100和提升基座组件600之间存在相对较小的接触面积。在特殊的实施例中,整个接触面积包括向前区域和向后区域。向前区域定位成沿着前横向部件610,当座椅单元未调节到座部提升位置时,前基板415和/或下提升连杆730的边缘接触前横向部件610的上表面。向后区域位于焊接到提升基座组件600的提升支架740的顶部。接触面积的向后区域位于包括提升基座组件600的框架的高处,因此当座椅单元向下降低到闭合位置时,显著地最小化任何潜在的后夹点。通过移除潜在后夹点,避免了对手指、宠物、或线性致动器的电源线的危害。现在将参考图8和9来讨论座椅调节组件500的操作。首先,座椅单元的使用者可使从倾斜位置(图9)调节到延伸位置(图8)来实现坐直观看电视。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使用者可驱动人工操作控制器来发送具有指令的控制信号到线性致动器。如上所述,线性致动器以顺序的方式移动,这由使用者的重量、弹簧在座椅调节组件500内的安置、和/或顺序凸轮550相对于顺序元件420的配置来执行。典型地,线性致动器的移动排序为三个基本上独立的行程:第一阶段(在倾斜和延伸位置之间的调节)、第二阶段(在延伸和闭合位置之间的调节)和第三阶段(调节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见图10)同时联动机构100位于闭合位置)。在从人工操作的控制器接收控制信号期间,当联动机构100位于倾斜位置时,线性致动器在第一阶段中实现行程。也就是说,参考图6,线性致动器使马达执行器块340相对提升基座组件600 (在第一行进部331上)向前滑动,同时将马达机构320相对地固定在空间中。在踏板驱动支架580处,该马达致动器340使第一阶段的移动(旋转角度在第一角度范围)相对具有执行器安装板360的旋转接口滑动。踏板驱动支架580将踏板驱动连杆590向后拉动特定的距离,这导致座部安装板400以向后的方式(通过枢轴点593)在基板410上方平移。此时,由于从顺序元件420邻近处移开顺序凸轮550,从而允许座部安装板400在基板410上向后平移。如上所述,座部安装板400在枢轴点462处可枢转地接合到后提升连杆460。座部安装板400的向后移动,作为通过枢轴点462,导致后提升连杆460绕枢轴点461逆时针旋转。该逆时针旋转使座部安装板400相对于提升基座组件600向下且向后移动。座部安装板400在该向后方向上的移动,拉动背部安装连杆510与靠背一起,在枢轴点405处向下且导致背部安装连杆510绕枢轴点511向前旋转。而且,座部安装板400的向后移动导致的背部提升连杆460相对枢轴点461的逆时针旋转,推动连接连杆450相对于基板410向前。在连接连杆450上的向前推动,使顺序元件420 (附接至连接连杆450)移动到顺序凸轮550的接触边缘554的摇摆通道前方,从而当座椅单元调节到闭合位置时,允许顺序凸轮550向下旋转。而且,连接连杆450上的向前推动施加定向力到前提升连杆440的枢轴点443,从而通过前提升连杆440将定向力传输到枢轴点441上(使前提升连杆440接合到前枢轴连杆430)。传输到前枢轴连杆430上的定向力,在枢轴点442处顺时针旋转前提升连杆440,以降低座部安装板400的前部401。以此方式,前提升连杆440绕枢轴点442的顺时针旋转拉动座部安装板400的前部401随着座部安装板的向后部402向下且向后运动。因此,座部安装板400均匀地降低且稍微向后平移,从而在倾斜位置和闭合位置的调节期间,由座部安装板400支撑的座部保持在始终一致的倾斜角。最终,当先行致动器到达第一行进部331的末尾时,执行器轴350的旋转和踏板驱动支架580停止。此时,基本上完成从倾斜位置到延伸位置的调节。从延伸位置到倾斜位置的调节类似,但是与以上描述的步骤相反地进行。现在将参考图7和8讨论踏板组件200的操作。如上所述,当想要从延伸位置(图8)移动到闭合位置(图7)时,使用者可驱动人工操作控制器来发送具有指令的控制信号到线性致动器,以执行第二阶段的行程。当从人工操作控制器接收到控制信号时,线性致动器使马达执行器块340相对于提升基座组件600 (在第二行进部332上)向前且向上滑动,同时将马达机构320相对地固定在空间中。该马达致动器340的滑动使踏板驱动支架580绕与执行器安装板360的旋转连接部旋转。该踏板驱动支架580的顺时针旋转在踏板驱动支架580处引发移动的第二阶段(旋转角度在第二角度范围)。踏板驱动支架580的第二阶段移动向后拉动踏板驱动连杆590特定距离,试图使座部安装板400以向后的方式(通过枢轴点593)在基板410上方平移。然而,由于顺序凸轮550移动到与顺序元件420邻近,阻挡座部安装板400在基板410上方向后平移,从而使得接触边缘554与顺序元件420接触。然后,踏板驱动支架580的第二阶段移动(旋转角度在第二角度范围上)用于使踏板驱动连杆590向后平移,从而在枢轴点573生成向后的定向力。踏板驱动连杆590向后的平移,通过上搁脚凳连杆140,拉动前搁脚凳连杆110相对枢轴点115向下,且使后搁脚凳连杆120绕枢轴点121向下旋转。后搁脚凳连杆120相对枢轴点121的向下旋转通过枢轴点275在凸轮控制连杆540上产生向下且向后的力。该向下且向后的力使得凸轮控制连杆540通过枢轴点552向后且向下平移,这样,使得顺序凸轮550绕枢轴点551逆时针旋转(使顺序凸轮550可旋转地接合到座部安装板400)。而且,前搁脚凳连杆110绕枢轴点115的向下旋转,在下部搁脚凳连杆130上,并且间接地在其他连杆120、140和170上,产生向下且向后的力,该力朝向提升基座组件600牵引这些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前搁脚凳连杆110上的向下且向后的力消除前搁脚连杆110与用于限制踏板组件200的延伸的止动元件的接触。这样,支撑脚部的搁脚凳缩回到基本上位于座部前边缘下方的位置。同样地,类似于在第一阶段中的调整,线性致动器的第二阶段移动产生踏板驱动支架580的顺时针旋转。最终,如图6所示,当踏板驱动支架580的一侧接触到基板410的上表面时,踏板驱动支架580的顺时针旋转被阻挡。此时,基本上完成从延伸位置到闭合位置的调节。以和以上描述的步骤相反的方式,参考踏板组件200从闭合位置到延伸位置的操作,在线性致动器行程的第一阶段,线性致动器的自动作用在踏板驱动支架580上的力使得踏板驱动连杆590向前,这相应地使得前搁脚凳连杆110绕枢轴点115旋转。参考图8,该旋转用于延伸踏板组件200且使其他连杆120、130、140和170向上移动和/或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样地,踏板支架170以顺时针方式上升且旋转,从而搁脚凳45 (见图1-3)从折叠的大致垂直方向调节到延伸的大致水平方向。当前搁脚凳连杆110与止动元件或其他止动特征件接触时,踏板组件的延伸被阻止。
应当理解的是,联动机构100的构造适合于使各种连杆和支架能够容易地与座椅单元其他部件组装和拆卸。特别地,枢轴和/或安装位置的性质允许使用快速断开的五金件,例如可拆卸的紧固件。相应地,便于在运输之前快速断开部件或者在接收之后快速连接。已经参考特定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这些实施例旨在各方面进行说明而非限制。在不脱离其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涉及的替换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从以上看出,本发明很好地适应于获得上述阐述的目的和对象、以及获得其他在设备中明显且固有优点。可以理解的是,某些特征和局部组合是实用的且可在不参考其他特征和局部组合的情况下使用。这是由权利要求预期的且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文中特别示出且描述的内容。相反,在此阐述的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内容应解释为说明而非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座椅单元,包括底板、座部、靠背、以及至少一个支撑脚部的搁脚凳,所述座椅单元适于在闭合位置、延伸位置、斜躺位置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椅单元包括: 位于一下表面上的提升基座组件; 大体上平行间隔的一对基板; 一对提升组件,其中每个提升组件连接到相应的基板且使相应的基板在提升基座组件的上方上升和下降; 大体上平行间隔的一对座部安装板,其中所述座部安装板使座部悬置在所述提升组件上方; 一对基本为镜像对称的联动机构,每个联动机构使所述基板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座部安装板可移动地相互连接,其中每个联动机构包括: (a)使至少一个支撑脚部的搁脚凳延伸和缩回的踏板组件;以及 (b)使靠背斜躺和倾斜的座椅调节组件;以及 提供座椅单元在闭合位置、延伸位置、斜躺位置、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自动调节的线性致动器,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配置为 将提升组件移进和移出座部提升位置,同时将所述联动机构维持在闭合位置,且始终将所述座部安装板维持在所述提升基座组件的轨迹内。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座椅单元,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包括: 马达机构; 可操作地接合至所述马达机构的轨道,其中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行进部、第二行进部和第三行进部;以及 在自动控制下纵向地沿着所述轨道平移的马达执行器块。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座椅单元,其中线性致动器的调节顺序为在行程中互相排斥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当马达执行器块在轨道的第一行进部平移时,所述第一阶段使座椅调节组件在斜躺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马达执行器块在轨道的第二行进部平移时,所述第二阶段使踏板组件在延伸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马达执行器块在轨道的第三行进部平移时,所述第三阶段使提升组件移动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座椅单元,进一步包括在联动机构之间横跨且接合到联动机构的执行器轴,其中所述执行器轴具有一对末端,其中所述执行器轴的末端中的一个通过执行器安装板旋转接合至相应的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座椅单元,其中所述座椅调节组件包括: 固定连接到所述执行器轴的末端中的一个的踏板驱动支架;以及 包括前端和后端的踏板驱动连杆,其中所述踏板驱动支架可枢转地接合至所述踏板驱动连杆的后端,且所述踏板驱动连杆的前端可枢转地接合至所述踏板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的座椅单元,其中踏板组件包括可旋转地接合至相应的座部安装板的前部的前搁脚凳连杆,且其中所述踏板驱动连杆的前端可枢转地接合至所述前搁脚凳连杆。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座椅单元,在闭合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调节座椅单元包括,当使所述马达执行器块在轨道的第二行进部平移时,使所述执行器轴旋转,其中所述执行器轴的旋转通过踏板驱动连杆和踏板驱动支架的相互作用在前搁脚凳连杆处产生向前或向后的推力。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座椅单元,其中所述提升基座组件包括: 前横向部件; 定向成与所述前横向部件大体上平行间隔的后横向部件; 左纵向部件;以及 定向成与所述左纵向部件大体上平行间隔的右纵向部件,其中左和右纵向部件跨越且接合前和后横向部件,且其中左和右纵向部件以及前和后横向部件构成所述提升基座组件的轨迹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座椅单元,其中所述马达执行器块通过后马达支架接合至所述后横向部件的一对末端之间的部分,且其中,在所述线性致动器的行程在第一阶段内期间,所述马达执行器块相对于所述提升基座组件向前且向上移动,同时所述马达机构在空间中基本保持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座椅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阶段包括所述马达执行器块沿着第一行进部的纵向平移,该平移产生经由一个或多个前马达支架绕所述执行器轴的旋转力矩,其中一个或多个前马达支架可枢转地接合至马达执行器块且固定连接到执行器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座椅单元,其中所述第三阶段包括所述马达执行器块沿着第三行进部的纵向平移,该平移在致动器杆处产生横向推力,从而调节所述提升组件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同时维持所述一对联动机构在闭合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座椅单元,其中,在线性致动器的行程处于第三阶段期间,当将所述提升组件调节到座部提升位置时,所述马达执行器块相对于所述提升基座组件向前且向上移动同时使所述马达机构在空间中基本保持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座椅单元,其中每个提升组件包括: 固定连接到所述提升基座组件的相应纵向部件的上升连接板,该上升连接板具有上端和下端; 上提升连杆,所述上提升连杆在其一端处可枢转地接合至相应的基板且在其另一端处可旋转地接合至所述上升连接板的上端;以及 下提升连杆,所述下提升连杆在其一端处可枢转地接合至相应的基板且在其另一端处可旋转地接合至所述上升连接板的下端。
14.一对大体为镜像对称的联动机构,其适于在斜躺位置、延伸位置、闭合位置、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移动座椅单元,该座椅单元具有一对适于调节座椅单元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的提升组件、通过所述提升组件成角度地偏置的座部、以及相对于所述座部可调整角度的靠背,每个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包括前部、中部、和后部的座部安装板,其中所述座部固定安装到所述座部安装板; 使所述靠背斜躺且倾斜的座椅调节组件; 使至少一个支撑脚部的搁脚凳延伸和缩回的踏板组件; 包括前端和后端的凸轮控制连杆,其中凸轮控制连杆的前端与踏板组件可枢转地接合; 包括接触边缘且可旋转地接合至所述座部安装板的顺序凸轮,其中凸轮控制连杆的后端可枢转地接合至所述顺序凸轮;提供座椅单元在闭合位置、延伸位置、斜躺位置和座部提升位置之间自动调节的线性致动器,其中所述线性致动器的调节顺序为在行程中互相排斥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所述第一阶段使座椅调节组件在斜躺位置和延伸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二阶段使踏板组件在延伸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第三阶段使所述一对提升组件移动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同时使一对联动机构维持在闭合位置;以及 从相应的联动机构向外延伸的顺序元件,其中,在第一阶段调节期间,顺序凸轮的接触边缘移动离开所述顺序元件,从而允许座椅调节组件使靠背斜躺,且其中在第二阶段调节 期间,顺序凸轮的接触边缘与所述顺序元件邻接,从而物理地阻止所述座椅调节组件使靠背斜躺,且同时所述踏板组件使至少一个支撑脚部的搁脚凳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联动机构,进一步包括: 基板; 具有一对末端的执行器轴,其中所述执行器轴的末端中的一个可旋转地接合至所述基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座椅调节组件包括: 固定连接到所述执行器轴的末端中的一个的踏板驱动支架;以及 包括前端和后端的踏板驱动连杆,其中所述踏板驱动支架可枢转地接合至所述踏板驱动连杆的后端,且所述踏板驱动连杆的前端可枢转地接合至所述踏板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踏板组件包括: 可旋转地接合至座部安装板的前部的前搁脚凳连杆;以及 在所述前搁脚凳连杆的后方位置处可旋转地接合至座部安装板的前部的后搁脚凳连杆。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联动机构,其中所述踏板驱动连杆的前端可枢转地接合至前搁脚凳连杆,且其中所述凸轮控制连杆的前端可枢转地接合至后搁脚凳连杆。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联动机构,其中,线性致动器的第一阶段的调节通过执行器轴使踏板驱动支架在第一角度范围内成角度地偏置,其中线性致动器的第二阶段的调节使踏板驱动支架在不与第一角度范围交叠的第二角度范围内成角度地偏置,其中在第一角度范围内的成角度地偏置产生座椅调节组件的移动且同时使至少一个支撑脚部的搁脚凳维持在延伸方向,且其中在第二角度范围内的成角度地偏置产生踏板组件的移动且同时使靠背维持在倾斜方向。
20.—种座椅单兀,包括: 接触到一下表面的提升基座组件; 一对大体上平行间隔的基板; 一对提升组件,其中每个提升组件连接到相应的基板且相对于提升基座组件可移动地支撑相应的基板,其中所述提升组件适于调节所述座椅单元进入和离开座部提升位置;一对大体上平行间隔的座部安装板,其中在座椅单元的移动期间每个座部安装板始终位于所述提升基座组件的轨迹内;以及 一对大体为镜像对称的联动机构,其中每个联动机构使所述座部安装板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基板可移动地相互连接,且适于在闭合位置、延伸位置和斜躺位置之间移动座椅单元,其中每个联动机构包括:(a)可旋转地接合至相应的座部安装板且构造成支撑座椅单元的靠背的背部安装连杆; (b)可枢转地接合至背部安装连杆和相应的基板的后部的背部支撑连杆;以及 (c)可旋转地接合至相应的座部安装板且可枢转地接合至相应的基板的后部的后提升连杆; (d)包括前端和后端的连接连杆,其中所述连接连杆的后端与所述后提升连杆可枢转 地接合; (e)可旋转地接合至相应的座部安装板的前提升连杆,其中所述连接连杆的前端可枢转地接合至所述前提升连杆;以及 (f)包括上端和下端的前枢轴连杆,其中所述前枢轴连杆的上端可枢转地接合至所述前提升连杆,且其中所述前提升连杆的下端可枢转地接合至相应的基板的前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座椅单元,其包括适于在闭合、延伸、斜躺和座部提升位置移动座椅单元的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包括接合到座部安装板的踏板组件和背部安装连杆、通过提升组件接合到提升基座组件的基板、包括驱动支架的座椅调节组件、以及用于自动调节联动机构的线性致动器。在操作中,在线性致动器第一阶段中的行程使驱动支架旋转导致座椅调节组件偏置到座部安装板的第一角度增量。第二阶段中的行程使驱动支架旋转导致踏板组件延伸或缩回而不会影响背部安装连杆的偏置的第二角度增量。第三阶段中的行程导致提升组件使基板在提升基座组件上方上升且倾斜。
文档编号A47C7/00GK103190776SQ20131007123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5日
发明者G·M·劳森 申请人:L&P产权管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