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05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锁装置,特别是一种车门外解锁的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人们对开关门时的手感要求为:既要使门顺利打开,又不能让操作力过大。根据人们对汽车各方面性能要求的实际需要,汽车出厂前必须通过开关门试验,满足“人性化”要求,也就是模拟人的状态进行设计。现有技术中的外解锁机构有如图1所示的使用绳子的外解锁机构。这种外解锁机构是用作动元件4通过绳子12拴在车门的外把手6的把手内凹处11上,作动元件4通过作动元件收缩(拉动)的运动来实现解锁和开门的动作。这种外解锁机构的不足之处为:一、解锁和开门应当是分离的两个步骤,但这种外解锁方式把这两个步骤区合起来运作,在作动元件4解锁失败的情况,其依然拽着门的外把手进行外开门,可能会造成其它机构的损坏;二、因为解锁需要的力很小(小于10N),而开门的力比较大(小于80N),作动元件4不能同时满足解锁力和开门力,只能适应较大的开门力,这样会出现解锁力过大,造成解锁机构损坏的情况发生,所以这种外解锁机构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外解锁机构为如图2所示的外解锁机构。这种外解锁机构是用连接件13将作动元件4与外把手6连接起来,通过作动元件4拉外把手6实现外解锁。这种外解锁机构虽然达到了将解锁与开门两个步骤分开的目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整个解锁机构在解锁的过程中产生的向外反力会导致机构与车门的分离;整个解锁机构质量大,重心偏置在车门外,会导致解锁机构垂直向下倾斜,进而可能导致机构的脱落。目前的外解锁机构存在如下缺陷:
一、解锁和开门两个步骤合起来运作,在作动元件解锁失败的情况,其依然拽着门的外把手进行外开门,可能会造成其它机构的损坏;二、因为解锁需要的力很小(小于10N),而开门的力比较大(小于80N),作动元件不能同时满足解锁力和开门力,只能适应较大的开门力,这样会出现解锁力过大,造成解锁机构损坏的情况发生,所以这种外解锁机构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三、整个解锁机构在解锁的过程中产生的向外反力会导致机构与车门的分离;四、整个解锁机构质量大,重心偏置在车门外,会导致解锁机构垂直向下倾斜,进而可能导致机构的脱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车门外解锁机构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车门外解锁机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包括作动元件和外把手,外把手与车门接触的两个端点中,一端与车门活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车门外解锁机构还包括可在作动元件的作用下将外把手的自由端托起的解锁臂,所述解锁臂的一端与作动元件活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外把手下方。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解锁臂由解锁杆、连接杆和横杆组成,所述作动元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门上,另一端与所述解锁杆的一端活动相连,所述解锁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相连,解锁杆与连接杆的连接处以可在解锁杆与连接杆构成的平面内沿所述连接处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车门上,解锁杆与连接杆构成的平面和外把手所在平面相互错开,所述横杆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外把手下方。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杆与所述连接杆相互垂直设置,且横杆的延伸方向与外把手的延伸方向垂直。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元件设置于解锁臂的上方,通过作动元件的收缩实现车门解锁。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作动元件设置于解锁臂的下方,通过作动元件的推动实现车门解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少了外解锁机构重量以及重心偏置,使整个机构的重心偏向车门,能够保证成功解锁;
2、解锁和开门步骤相分离,实现了外解锁这一步骤的独立运行,提高了解锁可靠性。


图1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绳子的解锁机构示意 图2是现有技术中使用连接件的解锁机构示意 图3是本发明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 图4是本发明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 图5是本发明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解锁过程示意 图6是本发明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安装装置示意图。图中:1、车门;2、橡胶层;3、夹具;4、作动元件;5、解锁杆;6、外把手;7、第二张紧带;8、张紧机构;9、第二定位片;10、第一张紧带;11、把手内凹处;12、绳子;13、连接件;14、连接杆;15、横杆;16、第一定位片;17、第三定位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作动元件4和外把手6,外把手6与车门I接触的两个端点中,一端与车门活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车门外解锁机构还包括可在作动元件4的作用下将外把手6的自由端托起的解锁臂,解锁臂的一端与作动元件4活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外把手6下方。解锁臂的结构优选为由如图4所示的解锁杆5、连接杆14和横杆15组成,作动元件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门I上,另一端与解锁杆5的一端活动相连,解锁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杆15的一端通过连接杆14固定相连,解锁杆5与连接杆14的连接处以可使解锁杆5与连接杆14构成的平面内沿所述连接处在由解锁杆5与连接杆14构成的平面内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车门I上,与夹具3活动连接,解锁杆5与连接杆14构成的平面和外把手6所在平面相互错开,所述横杆15的一端与连接杆14固定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外把手6下方。作动元件4可以设置于解锁臂的上方,通过作动元件4的收缩实现车门解锁;作动元件4也可以设置于解锁臂的下方,通过作动元件4的推动实现车门解锁。本发明仅以作动元件4设置于解锁臂的上方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解锁过程如图3至图5所示。作动元件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门I上,作动元件4的另一端连接解锁臂。作动元件4收缩时,产生的拉力使解锁杆和连接杆以其与夹具3活动连接的端点做圆周运动,进而带动外把手6从图5所示的a状态运动到b状态,即带动车门I的外把手6向外运动,从而实现解锁。本发明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的优选安装方式如图6所示。解锁机构整体固定于夹具3上,夹具3穿过外把手6设置于外把手6下方,所述夹具3靠近车门转轴端、车门打开端、车门上边缘、车门下边缘的端面分别以可拆卸的方式钩挂于车门转轴端、车门打开端、车门上边缘、车门下边缘上,且至少有两端设置有用于调节夹具3对车门的压紧程度的张紧机构8。夹具3靠近车门转轴端的一侧与第二张紧带7的一端固定相连,夹具3的另一端钩挂于车门打开端的侧边上,第二张紧带7靠近车门转轴的一端与第二定位片9固定相连,第二定位片9钩挂于车门转轴一端的侧边上,第一张紧带10压设于夹具3上,其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定位片16和第三定位片17上,第一定位片16和第三定位片17分别钩挂于车门上、下两端的侧边上,张紧机构8分别设置于第一张紧带10和第二张紧带7上,张紧机构8通过调节第一张紧带10和第二张紧带7的长度来调节夹具3对车门I的压紧程度。夹具
3和车门I之间还可以增设橡胶层2,使外解锁机构在解锁过程中产生的与车门反向的内力得到有效缓冲。这种安装方式不破坏外门,将开锁夹具固定在汽车外门上,并且位置可变,便于固定、拆装,是一种方便可靠的安装方式。外解锁机构在解锁过程中产生的力沿车门向内,属于内力,整个机构的重心偏向车门,增加了夹具3对车门I的压力,进而增加了夹具3与车门I之间的摩擦力,能保证解锁的成功,并且实现了外解锁这一步骤能够独立运行。解锁臂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车门I的外把手6外解锁动作的行程(即从状态a运动到状态b的行程)来计算得出,并且解锁力量可调。
权利要求
1.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包括作动元件(4)和外把手(6),外把手(6)与车门(I)接触的两个端点中,一端与车门活动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在作动元件(4)的作用下将外把手(6)的自由端托起的解锁臂,所述解锁臂的一端与作动元件(4)活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外把手(6 )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臂由解锁杆(5)、连接杆(14)和横杆(15)组成,所述作动元件(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门(I)上,另一端与所述解锁杆(5)的一端活动相连,所述解锁杆(5)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杆(15)的一端通过连接杆(14)固定相连,解锁杆(5)与连接杆(14)的连接处以可在解锁杆(5)与连接杆(14)构成的平面内沿所述连接处转动的方式设置于车门(I)上,解锁杆(5)与连接杆(14)构成的平面和外把手(6)所在平面相互错开,所述横杆(15)的一端与连接杆(14)固定相连,另一端延伸至外把手(6)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5)与所述连接杆(14)相互垂直设置,且横杆(15)的延伸方向与外把手(6)的延伸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元件(4)设置于解锁臂的上方,通过作动元件(4)的收缩实现车门解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元件(4)设置于解锁臂的下方,通过作动元件(4)的推动实现车门解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外解锁机构,包括作动元件、外把手和解锁臂,作动元件和外把手固定设置于车门上,解锁臂由解锁杆、连接杆和横杆组成,作动元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门上,另一端与解锁杆的一端活动相连,解锁杆的另一端与横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相连,横杆与车门所在平面平行、与外把手垂直,位于外把手内侧。本发明减少了外解锁机构重量以及重心偏置,使整个机构的重心偏向车门,能够保证成功解锁。解锁和开门步骤相分离,实现了外解锁这一步骤的独立运行,提高了解锁可靠性。采用了特殊张紧带固定外夹具,便于固定、拆装。设置橡胶层,使外解锁机构在解锁过程中产生的与车门反向的内力得到有效缓冲。
文档编号E05B17/22GK103195318SQ2013101390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2日
发明者牟正明, 刘明, 夏扬 申请人: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