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折叠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桌。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桌子款式多种多样,由于桌子下面连接桌脚,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大,为了在不用时减少体积,常常制作成可折叠的桌子,当不用时把桌脚收叠起来放置,减少占用空间,但是桌子的总体高度不可调节,桌脚与桌体折叠后体积较大,故桌子和椅子放置麻烦,费力,另外,桌脚在折叠后打开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桌,它具有折叠与打开方便,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桌,包括桌体,所述桌体底端中间设有桌脚折叠装置,桌体与椅子通过旋转折叠装置连接,所述桌脚折叠装置包括可伸缩链接的桌脚柱,桌脚柱与桌体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桌脚柱底端设有稳脚盘,所述桌脚柱包括与稳脚盘连接的第一柱和与桌体连接的第二柱,第一柱与第二柱之间连接有
第二柱。其中,所述第一柱、第二柱以及第三柱的下端位置均开设有扣接孔,第一柱、第二柱以及第三柱的上端位置均设有与扣接孔配合扣接的扣接滚珠。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其包括桌体,所述桌体底端中间设有桌脚折叠装置,桌体与椅子通过旋转折叠装置连接,所述桌脚折叠装置包括可伸缩链接的桌脚柱,桌脚柱与桌体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桌脚柱底端设有稳脚盘,所述桌脚柱包括与稳脚盘连接的第一柱和与桌体连接的第二柱,第一柱与第二柱之间连接有第三柱,本实用新型在桌体底端中间设有桌脚折叠装置,既可代替桌脚,又可整体伸缩,这样折叠与打开方便,占用空间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桌体;2、桌脚折叠装置;5、桌脚柱; 6、稳脚盘;7、第一柱; 8、第二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13]如
图1所示:一种折叠桌,包括桌体1,所述桌体I底端中间设有桌脚折叠装置2,所述桌脚折叠装置2包括可伸缩链接的桌脚柱5,桌脚柱5与桌体I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桌脚柱5底端设有稳脚盘6,所述稳脚盘6也可收缩放置于桌脚柱5内,所述桌脚柱5包括与稳脚盘6连接的第一柱7和与桌体I连接的第二柱8,第一柱7与第二柱8之间连接有第三柱,所述第一柱7、第二柱8以及第三柱的下端位置均开设有扣接孔,第一柱7、第二柱8以及第三柱的上端位置均设有与扣接孔配合扣接的扣接滚珠,当然也可根据实际压缩折叠的长短距离和使用时桌体I的高度,合理的选择桌脚柱5的长短和数目,本实用新型在桌体I底端中间设有桌脚折叠装置2,既可代替桌脚,又可整体伸缩,这样折叠与打开方便,占用空间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桌,包括桌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桌体底端中间设有桌脚折叠装置,所述桌脚折叠装置包括可伸缩链接的桌脚柱,桌脚柱与桌体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桌脚柱底端设有稳脚盘,所述桌脚柱包括与稳脚盘连接的第一柱和与桌体连接的第二柱,第一柱与第二柱之间连接有第三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第二柱以及第三柱的下端位置均开设有扣接孔,第一柱、第二柱以及第三柱的上端位置均设有与扣接孔配合扣接的扣接滚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桌,其包括桌体,所述桌体底端中间设有桌脚折叠装置,所述桌脚折叠装置包括可伸缩链接的桌脚柱,桌脚柱与桌体之间设有连接装置桌脚柱底端设有稳脚盘,所述桌脚柱包括与稳脚盘连接的第一柱和与桌体连接的第二柱,第一柱与第二柱之间连接有第三柱,本实用新型在桌体底端中间设有桌脚折叠装置,既可代替桌脚,又可整体伸缩,这样折叠与打开方便,占用空间小。
文档编号A47B83/02GK203058942SQ2013200562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董绍永, 董晓芬, 丁学勤 申请人:奉化市溪口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