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锁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锁具,涉及锁具领域,其通过倒“V”形转臂的拨叉带动弧形移位环递进式位移实现解锁,当错误输入密码时回位轮带动回位拉环位移,回位拉环拨动卡扣至弧形移动环复位至密码输入初始状态,当密码依次全部输入正确后,弧形移动环带动棘爪转动并通过棘轮套、棘轮套扭簧的一系列动作实现“J”形钥匙弹起并与倒“V”形转臂的刃状内弯卡接后解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防护性能优异。
【专利说明】一种安全锁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锁具。
【背景技术】
[0002]带锁孔的锁具应用历史悠久,因其使用方便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已不可或缺,但使用过程中弊端也逐步显现,如:使用者钥匙丢失或忘带后需技术开锁或对锁具暴力破坏才能进入室内,当钥匙落入不法人员手中其损失更难以估量;其次锁孔因人为异物阻塞或开锁过程钥匙断裂造成锁具报废的案例时有发生,它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增加了额外的费用支出;另外普通锁具结构强度低、防撬性能差也降低了锁具使用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防护性能优异的一种安全锁具。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锁具,包括固定有锁盖的锁体,锁体设置有内手柄、锁盖设置有外手柄;锁体一侧设置有“凹”形锁舌和保险闩,锁体上方设置有上锁闩拉条、下方设置有下锁闩拉条;所述锁体内置有中轴套,所述中轴套沿轴线两端分别连接有倒“V”形转臂和内转轴,所述倒“V”形转臂与外手柄连接,内转轴与内手柄连接,所述中轴套还分别通过对应的辅助拉条分别与上锁闩拉条、下锁闩拉条活动连接,上锁闩拉条、下锁闩拉条与各自对应的辅助拉条通过对应的限位轴活动连接,所述限位轴通过导槽活动设置于锁盖下方;所述保险闩在锁体内置有对应的内闩盖,内闩盖固定于锁体内,所述保险闩一端设置有固定块,保险闩上设置有保险闩移位槽,所述保险闩一侧还设置有锁块拨叉,所述锁块拨叉一端与保险闩移位槽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套的中轴套凸起连接;所述“凹”形锁舌设置有锁舌内拨杆,“凹”形锁舌后置有锁舌拉手,锁舌拉手设置有锁舌外拨杆,“凹”形锁舌通过第一压簧限位板设置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限位板固定与锁体内;所述锁舌拉手连接有伸缩轴,伸缩轴设置有第二压簧;所述锁体内侧壁固定有复位架,所述的复位架通过第一支销连接有联杆,所述联杆设置有第一复位扭簧并通过第二支销与双联杆一端连接,所述双联杆和联杆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扭簧,所述双联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支销与倒“V”形转臂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倒“V”形转臂另一端设置有拨叉,拨叉后置有拨叉压簧,拨叉下方设置有弧形工作支架,弧形工作支架表面依次设置有若干平行的行进道、工作道、回位道,所述的若干行进道、工作道、回位道的始端设置有回位钮,回位钮活动连接于弧形工作支架;所述工作道下方不规则设置有作用轮或回位轮,所述作用轮下方连接有弧形移动环,所述回位轮下方连接有回位拉环;所述弧形移动环上不规则设置有若干凸起,弧形移动环一侧还设置有弧形移动环复位簧,弧形移动环一端固定有“L”形移动支架和卡槽,所述卡槽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通过销钉活动连接于弧形工作支架,所述卡扣还设置有扭簧;所述回位拉环上不规则设置有若干方形卡槽,回位拉环一端与卡扣连接;所述倒“V”形转臂内弯处设置有“ J”形钥匙,倒“V”形转臂一侧设置有锁舌拉手拨臂,锁舌拉手拨臂设置于锁体内并分别与锁舌外拨杆和“J”形钥匙连接;所述“J”形钥匙拱形连接有弹簧片并在其一侧设置有棘轮套;所述棘轮套设置有限位销钉和棘轮套扭簧,棘轮套一侧通过棘爪销轴活动设置有棘爪,棘爪头部与棘轮套卡接、尾部与弧形移动环连接;所述内转轴一侧通过若干内转轴扭簧销钉设置有内转轴复位扭簧;所述倒“V”形转臂下方还设置有下凸台,下凸台下方活动设置有控制摇臂,控制摇臂设置有控制摇臂扭簧,所述控制摇臂一侧设置有销轴座,销轴座上连接有活动套,活动套上横置有控制销轴,控制销轴通过控制销轴限位销钉活动连接有控制横杆,控制横杆与中轴套连接,所述控制销轴设置有弹簧;所述棘爪还通过回位簧与卡扣拨杆连接,所述卡扣拨杆的一端与卡扣活动连接、另一端置于伸缩轴后端。本实用新型颠覆了现有锁具设计理念,克服了外置锁眼设计弊端,锁体、锁盖连接后外表光洁、平整、美观,其安全防护性能大幅提升;另外,锁具光洁平整的表面增加了暴力开锁和技术解锁的难度。本实用新型的入室开锁程序包括下旋外手柄解码和下旋外手柄开锁。锁具在安装前通过作用轮、回位轮及弧形移动环的凸起设置相应的解锁密码,实际应用过程中如遇密码信息泄露等意外还可通过作用轮、回位轮及弧形移动环的凸起位置调换实现密码更改,其操作方便、快捷、可靠、稳定性好。弧形工作支架上方设置若干平行的行进道、工作道、回位道;工作道设置有作用轮或回位轮,有效作业即输入正确密码时作用轮带动弧形移动环位移并由卡扣卡接卡槽防止回弹;无效作业时即密码输入错误时回位轮带动回位拉环位移,回位拉环位移后带动卡扣上翘,前期卡接的弧形移动环在弧形移动环复位簧的带动下回缩至初始状态,锁具无法打开。本实用新型外手柄顺时针旋转角度为0° 一90°,为便于记忆、0° — 90°的角度值均分并按顺序匹配数字I一9,各行进道间的距离与外手柄旋转作业角度相对应。解锁时外手柄向下旋转同时带动倒“V”形转臂沿轴线转动,转动同时倒“V”形转臂上设置的拨叉依次由行进道进入工作道,行进过程中拨叉撞击工作道发出轻微撞击声响并产生相应震动传导至外手柄,操作人员可依据撞击声响及外手柄震动的次数准确判断拨叉进入工作道次数并以此来确定密码输入。本实用新型正确密码对应的工作道下方设置有作用轮,当拨叉从工作道上通过时带动下方作用轮转动,作用轮通过凸起带动弧形移动环向下位移;弧形移动环位移一定距离后其上设置的卡槽与弧形支架上设置的卡扣卡接。正确输入第一位密码后外手柄恢复至初始水平状态,通过同样的操作,外手柄旋转至下一正确角度可带动下一个作用轮作业实现第二位密码解码;消费者根据密码设置的位数来确定下旋转外手柄的操作次数,操作过程中外手柄每次正确旋转的角度即密码,其通过轻微的震动及撞击声响提示操作人员。当外手柄每次下旋转产生的声响或震动次数都与前期设置密码吻合即可实现锁具解码。正确解码过程中弧形移动环在多个作用轮带动下实现递进式位移,当位移距离达设定值后弧形移动环连接的棘爪沿棘爪轴转动,棘爪转动同时与其卡接的棘轮套脱离,棘轮套在棘轮套扭簧的作用下旋转后抵压的“J”形钥匙滑脱,这时“J”形钥匙在弹簧片作用下弹起并与倒“V”形转臂的刃状内弯卡接,当外手柄复位至水平状再次向下旋转时,倒“V”形转臂通过锁块拨叉拨动保险闩后移、通过锁舌拉手拨臂拨动锁舌拉手并带动“凹”形锁舌回缩、另外中轴套还带动上锁闩拉条和下锁闩拉条回缩,上述动作完成即可开门。完成开锁动作的同时,后移的伸缩轴推动卡扣拨杆作业并带动卡扣翘起,卡扣卡接的弧形移动环迅速复位,锁具又恢复锁止状态。解码完成后“L”形移动支架下压回位钮可实现下一步开锁动作,解码过程中拨叉可顺利通过回位钮从行进道始端进入下一操作程序。操作过程中如不按正确的密码下旋转外手柄,拨叉在作用道内拨动的是回位轮而非作用轮,拨动的回位轮通过方形卡槽带动回位拉环下位移同时带动卡扣翘起,弧形移动环脱离卡扣阻滞在弧形移动环复位簧的带动下迅速复位至初始状态,这时前期输入密码全部作废操作人员需重新输入,弧形移动环不能按设定距离位移锁具就永远不能实现解锁。室内关门时,“凹”形锁舌受门框抵压或内手柄带动回缩,“凹”形锁舌进入门框内置孔后复位弹出实现关门,第一压簧后置的第一压簧限位板使“凹”形锁舌作业时可独立于其它传动机构。室内开门时,内手柄下旋转带动内转轴旋转,内转轴带动锁舌内拨杆位移后开门,内转轴一侧设置的内转轴复位扭簧在开门动作完成后弹压内转轴并带动内手柄恢复至水平初始状态。外出时,外手柄向上旋转并带动倒“V”形转臂逆时转动,与倒“V”形转臂连接的保险闩及中轴套连接的上锁闩拉条、下锁闩拉条将门上中下三个方向闩住增加安全性,松外手柄后第一复位扭簧、第二复位扭簧通过联杆和双联杆带动外手柄复位至水平状态。
[0005]进一步的倒“V”形转臂内弯处设置有刃状内弯,该刃状内弯厚度薄便于“ J”形钥匙与其卡接,大幅增加锁具解锁灵敏度。
[0006]进一步的锁舌拉手后置有拨杆限位孔,卡扣拨杆穿经拨杆限位孔后与弧形工作支架上设置的卡扣连接,其大幅提高作业效率并确保了开锁同时实现锁具锁止。
[000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克服了带锁眼锁具使用的局限性,彻底解决了日常生活中钥匙需随身携带的不便,杜绝了钥匙丢失带来的安全隐患。锁体、锁盖密闭设置增加了锁具的安全性能,其大幅增加了暴力开锁和技术开锁的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沿B-B向剖视图;
[0010]图3是“凹”形锁舌及锁舌拉手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图1沿A-A向剖视图;
[0012]图5是“J”形钥匙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是“J”形钥匙与棘爪俯视图;
[0014]图7是内转轴与内转轴复位扭簧连接示意图;
[0015]图8是中轴套与保险闩工作示意图;
[0016]图9是控制摇臂及控制销轴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是图2沿E-E向剖视图;
[0018]图11是图2沿D向示意图;
[0019]图12是图2沿C向局部示意图;
[0020]图13是倒“V”形转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锁具,包括固定有锁盖2的锁体1,锁体I设置有内手柄26、锁盖2设置有外手柄3 ;锁体I 一侧设置有“凹”形锁舌5和保险闩6,锁体I上方设置有上锁闩拉条8、下方设置有下锁闩拉条9 ;所述锁体I内置有中轴套14,所述中轴套14沿轴线两端分别连接有倒“V”形转臂4和内转轴7,所述倒“V”形转臂4与外手柄3连接,内转轴7与内手柄26连接,所述中轴套14还分别通过对应的辅助拉条13分别与上锁闩拉条8、下锁闩拉条9活动连接,上锁闩拉条8、下锁闩拉条9与各自对应的辅助拉条13通过对应的限位轴33活动连接,所述限位轴33通过导槽65活动设置于锁盖2下方;所述保险闩6在锁体I内置有对应的内闩盖54,内闩盖54固定于锁体I内,所述保险闩6 —端设置有固定块53,保险闩6上设置有保险闩移位槽67,所述保险闩6 —侧还设置有锁块拨叉32,所述锁块拨叉32 —端与保险闩移位槽67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套14的中轴套凸起68连接;所述“凹”形锁舌5设置有锁舌内拨杆5a,“凹”形锁舌5后置有锁舌拉手28,锁舌拉手28设置有锁舌外拨杆28a,“凹”形锁舌5通过第一压簧限位板62设置有第一压簧27,所述第一压簧限位板62固定与锁体I内;所述锁舌拉手28连接有伸缩轴29,伸缩轴29设置有第二压簧30 ;所述锁体I内侧壁固定有复位架34,所述的复位架34通过第一支销35连接有联杆10,所述联杆10设置有第一复位扭簧12并通过第二支销36与双联杆11 一端连接,所述双联杆11和联杆10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扭簧57,所述双联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支销37与倒“V”形转臂4 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倒“V”形转臂4另一端设置有拨叉24,拨叉24后置有拨叉压簧38,拨叉24下方设置有弧形工作支架31,弧形工作支架31表面依次设置有若干平行的行进道21、工作道23、回位道22,所述的若干行进道21、工作道23、回位道22的始端设置有回位钮69,回位钮69活动连接于弧形工作支架31 ;所述工作道23下方不规则设置有作用轮39或回位轮40,所述作用轮39下方连接有弧形移动环17,所述回位轮40下方连接有回位拉环47 ;所述弧形移动环17上不规则设置有若干凸起48,弧形移动环17 —侧还设置有弧形移动环复位簧66,弧形移动环17 —端固定有“L”形移动支架25和卡槽41,所述卡槽41 一侧设置有卡扣42,所述卡扣42通过销钉43活动连接于弧形工作支架31,所述卡扣42还设置有扭簧44 ;所述回位拉环47上不规则设置有若干方形卡槽47a,回位拉环47 —端与卡扣42连接;所述倒“V”形转臂4内弯处设置有“J”形钥匙18,倒“V”形转臂4 一侧设置有锁舌拉手拨臂19,锁舌拉手拨臂19设置于锁体I内并分别与锁舌外拨杆28a和“J”形钥匙18连接;所述“J”形钥匙18拱形连接有弹簧片45并在其一侧设置有棘轮套46 ;所述棘轮套46设置有限位销钉50和棘轮套扭簧49,棘轮套46一侧通过棘爪销轴55活动设置有棘爪16,棘爪16头部与棘轮套46卡接、尾部与弧形移动环17连接;所述内转轴7 —侧通过若干内转轴扭簧销钉64设置有内转轴复位扭簧63 ;所述倒“V”形转臂4下方还设置有下凸台4a,下凸台4a下方活动设置有控制摇臂58,控制摇臂58设置有控制摇臂扭簧59,所述控制摇臂58 —侧设置有销轴座61,销轴座61上连接有活动套60,活动套60上横置有控制销轴20,控制销轴20通过控制销轴限位销钉52活动连接有控制横杆71,控制横杆71与中轴套14连接,所述控制销轴20设置有弹簧51 ;所述棘爪16还通过回位簧56与卡扣拨杆15连接,所述卡扣拨杆15的一端与卡扣42活动连接、另一端置于伸缩轴29后端。
[0023]倒“V”形转臂4内弯处设置有刃状内弯70。
[0024]锁舌拉手28尾部还设置有拨杆限位孔28b。
[0025]本实用新型的拨叉24后置有拨叉压簧38,拨叉压簧38可使拨叉24更好的在行进道21、回位道22、工作道23内移动,提高作业效率。开锁时外手柄3向下旋转时发出的撞击声响和震动次数用数字表达即为解锁密码。当撞击声响或感知震动的次数等同第一位设置密码后上提外手柄3至初始水平状态,外手柄3上提同时倒“V”形转臂4上设置的拨叉24从行进道21经工作道23进入回位道22,当拨叉24经过正确工作道23时拨动下方设置的作用轮39,作用轮39带动弧形移动环17位移;当密码输入错误时拨叉24进入错误的工作道23旋即带动其下方设置的回位轮40,回位轮40再带动回位拉环47作业。当外手柄3每次下旋转角度都正确且复位至水平初始状后再次下压即可实现解锁。拨叉24在解码过程中可顺利通过回位钮69进入下一解码作业程序;当解码完成、回位钮69受下移的“L”形移动支架25阻滞后拨叉24不能从行进道21始端进入。解码完成后“ J”形钥匙18通过弹簧片45复位弹起并与倒“V”形转臂4的刃状内弯70卡接,再次下压外手柄3,锁舌拉手拨臂19带动锁舌外拨杆28a至“凹”形锁舌5回缩后门即开启,外手柄3下旋转开门的同时控制销轴20也随之下旋转并拨动控制摇臂58使其水平倾倒,外出锁具上保险时上旋转外手柄3,控制摇臂58恢复初始直立状态,外手柄3在第一复位扭簧12和第二复位扭簧57的作用下恢复水平初始状态,倒“V”形转臂4的下凸台4a被控制摇臂58阻滞后外手柄3只能向上旋转一次。
[0026]以密码设置为“五”、“六”、“二”的锁具解锁作业为例:室外开锁时操作人员手动向下旋转外手柄3,通过拨叉24进入工作道23发出的轻微声响及震动次数来确定相应的密码输入,当出现五次撞击声响即可判断第一位密码数“五”输入完成并向上旋转外手柄3使拨叉24进入第二位密码输入状态。解码过程中拨叉24由回位道22返回后可顺利通过回位钮69进入第二位密码的行进轨道,操作人员通过上述方法完成后续密码“六”和“二”的解码。解码操作的同时拨叉24经工作道23时带动其下设置的作用轮39转动,作用轮39通过凸起48带动弧形移动环17下位移,弧形移动环17下位移的同时其一端设置的卡槽41与卡扣42卡接阻止其回弹;相应的密码“六”、“二”解码同时弧形移动环17也各自下位移相同距离,弧形移动环17每次位移后都由卡扣42递进式卡接。如图2、图5、图6所示,当弧形移动环17位移距离达到设定值即解码完成后棘爪16转动与棘轮套46脱离,棘轮套46在棘轮套扭簧49带动下转动与“J”形钥匙18脱离,解除约束的“J”形钥匙18在弹簧片45的作用下弹起并与倒“V”形转臂4的刃状内弯70卡接,再次下压外手柄3,锁舌拉手拨臂19带动锁舌拉手28后位移的同时凹”形锁舌5回缩;上锁闩拉条8、下锁闩拉条9在中轴套14带动下回缩、其对应连接的上、下门框保险回拉;保险闩6在锁块拨叉32拨动下回缩;上述动作同时完成后门即开启。
[0027]门关闭时,“凹”形锁舌5受门框抵压或下旋转内手柄26至其回缩,门闭合后“凹”形锁舌5在第一压簧27的弹压下伸出,“凹”形锁舌5与门框闩孔卡接后门即关闭。外出需开启门保险时,手动向上旋转外手柄3至所需角度,保险闩6在锁块拨叉32拨动下弹出,同时中轴套14带动上锁闩拉条8、下锁闩拉条9对应连接的侧闩插入门框闩孔完成作业。
[002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锁眼的锁具表面平整光洁,增加了暴力开锁和技术解锁的难度,消费者只需记住密码就能开启锁具,当锁具密码信息泄露,可对密码更改以增加安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锁具,包括固定有锁盖(2)的锁体(1),锁体(1)设置有内手柄(26)、锁盖(2)设置有外手柄(3);锁体(1) 一侧设置有“凹”形锁舌(5)和保险闩(6),锁体(1)上方设置有上锁闩拉条(8)、下方设置有下锁闩拉条(9);其特征是:所述锁体(1)内置有中轴套(14),所述中轴套(14)沿轴线两端分别连接有倒“V”形转臂(4)和内转轴(7),所述倒“V”形转臂(4)与外手柄(3)连接,内转轴(7)与内手柄(26)连接,所述中轴套(14)还分别通过对应的辅助拉条(13 )分别与上锁闩拉条(8 )、下锁闩拉条(9 )活动连接,上锁闩拉条(8 )、下锁闩拉条(9)与各自对应的辅助拉条(13)通过对应的限位轴(33)活动连接,所述限位轴(33)通过导槽(65)活动设置于锁盖(2)下方;所述保险闩(6)在锁体(1)内置有对应的内闩盖(54),内闩盖(54)固定于锁体(1)内,所述保险闩(6)—端设置有固定块(53),保险闩(6)上设置有保险闩移位槽(67),所述保险闩(6) —侧还设置有锁块拨叉(32),所述锁块拨叉(32)—端与保险闩移位槽(67)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中轴套(14)的中轴套凸起(68)连接;所述“凹”形锁舌(5)设置有锁舌内拨杆(5a),“凹”形锁舌(5)后置有锁舌拉手(28),锁舌拉手(28 )设置有锁舌外拨杆(28a),“凹”形锁舌(5 )通过第一压簧限位板(62 )设置有第一压簧(27 ),所述第一压簧限位板(62 )固定与锁体(1)内;所述锁舌拉手(28 )连接有伸缩轴(29),伸缩轴(29)设置有第二压簧(30);所述锁体(1)内侧壁固定有复位架(34),所述的复位架(34)通过第一支销(35)连接有联杆(10),所述联杆(10)设置有第一复位扭簧(12)并通过第二支销(36)与双联杆(11) 一端连接,所述双联杆(11)和联杆(10)间还设置有第二复位扭簧(57),所述双联 杆(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支销(37)与倒“V”形转臂(4) 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倒“ V”形转臂(4 )另一端设置有拨叉(24 ),拨叉(24 )后置有拨叉压簧(38 ),拨叉(24)下方设置有弧形工作支架(31),弧形工作支架(31)表面依次设置有若干平行的行进道(21)、工作道(23)、回位道(22),所述的若干行进道(21)、工作道(23)、回位道(22)的始端设置有回位钮(69),回位钮(69)活动连接于弧形工作支架(31);所述工作道(23)下方不规则设置有作用轮(39)或回位轮(40),所述作用轮(39)下方连接有弧形移动环(17),所述回位轮(40)下方连接有回位拉环(47);所述弧形移动环(17)上不规则设置有若干凸起(48),弧形移动环(17) —侧还设置有弧形移动环复位簧(66),弧形移动环(17) —端固定有“L”形移动支架(25)和卡槽(41),所述卡槽(41) 一侧设置有卡扣(42),所述卡扣(42)通过销钉(43)活动连接于弧形工作支架(31),所述卡扣(42)还设置有扭簧(44);所述回位拉环(47)上不规则设置有若干方形卡槽(47a),回位拉环(47)—端与卡扣(42)连接;所述倒“V”形转臂(4)内弯处设置有“J”形钥匙(18),倒“V”形转臂(4) 一侧设置有锁舌拉手拨臂(19),锁舌拉手拨臂(19)设置于锁体(1)内并分别与锁舌外拨杆(28a)和“J”形钥匙(18)连接;所述“J”形钥匙(18)拱形连接有弹簧片(45)并在其一侧设置有棘轮套(46);所述棘轮套(46 )设置有限位销钉(50 )和棘轮套扭簧(49 ),棘轮套(46 ) 一侧通过棘爪销轴(55 )活动设置有棘爪(16),棘爪(16)头部与棘轮套(46)卡接、尾部与弧形移动环(17)连接;所述内转轴(7) —侧通过若干内转轴扭簧销钉(64)设置有内转轴复位扭簧(63);所述倒“V”形转臂(4)下方还设置有下凸台(4a),下凸台(4a)下方活动设置有控制摇臂(58),控制摇臂(58 )设置有控制摇臂扭簧(59 ),所述控制摇臂(58 )一侧设置有销轴座(61),销轴座(61)上连接有活动套(60 ),活动套(60 )上横置有控制销轴(20 ),控制销轴(20 )通过控制销轴限位销钉(52)活动连接有控制横杆(71),控制横杆(71)与中轴套(14)连接,所述控制销轴(20)设置有弹簧(51);所述棘爪(16)还通过回位簧(56)与卡扣拨杆(15)连接,所述卡扣拨杆(15)的一端与卡扣(42)活动连接、另一端置于伸缩轴(29)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锁具,其特征是:所述倒“V”形转臂(4)内弯处设置有刃状内弯(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锁具,其特征是:所述锁舌拉手(28)尾部还设置有拨杆限位孔(28 b)。
【文档编号】E05B37/20GK203412390SQ201320512126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陈胜旺 申请人:陈胜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