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纳式折叠逃生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985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容纳式折叠逃生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包括盒体,盒体为中空结构,中空的尺寸大于人的肩膀宽度,盒体上设有上盒盖和下盒盖,盒体内安装折叠梯,折叠梯包括若干个梯杆,每个梯杆的两侧侧杆上均设有前中后三个转轴,若干个梯杆的最上面的一个梯杆通过其前转轴可转动连接在盒体一侧的内壁上,从第二个梯杆开始,每一个梯杆的前转轴通过一根连杆与前一个梯杆的中转轴相连,每一个梯杆的中转轴通过一根连杆与前一个梯杆的后转轴相连,每个连杆的长度均相等,每个梯杆形成的平面均平行。本实用新型日常采用折叠方式容纳在盒内,结构紧凑;使用时当盒盖打开折叠梯随自身重量下落展开,操作简单快速。
【专利说明】容纳式折叠逃生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逃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管袋式缓降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高楼逃生成为保障国民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亟待广泛应用。社区或办公的环境不仅要求逃生设备性能可靠,而且还要求具有便于维护,结构紧凑的特点。
[0003]现有家庭或办公楼配备的逃生设备都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逃生绳、逃生气垫及云梯等,逃生绳不仅要求逃生者具有足够的臂力,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对于老年人而言,逃生绳的作用几乎不起作用;而逃生气垫充气时间长,体积庞大,过长的操作时间往往使逃生者错过最佳逃离时机;而云梯固定不方便,攀爬时晃动剧烈,容易引发二次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实用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是,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的尺寸大于人的肩膀宽度,所述盒体上设有上盒盖和下盒盖,所述盒体内安装折叠梯,所述折叠梯包括若干个U形梯杆,每个所述U形梯杆的两侧侧杆上均设有前中后三个转轴,所述若干个U形梯杆的最上面的一个U形梯杆通过其前转轴可转动连接在盒体一侧的内壁上,从第二个U形梯杆开始,每一个U形梯杆的前转轴通过一根连杆与前一个U形梯杆的中转轴相连,每一个U形梯杆的中转轴通过一根连杆与前一个U形梯杆的后转轴相连,每个连杆的长度均相等,每个U形梯杆形成的平面均平行。
[0006]优选地,同时连接一个U形梯杆的中转轴的两个连杆为一根长连杆。
[0007]优选地,在所述盒体的两侧边设置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连接所述上盒盖和下盒盖,所述上盒盖开启和关闭时,所述下盒盖同步开启或关闭,当所述上盒盖打开时,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上盒盖锁定。
[0008]优选地,在所述盒体内位于所述上下盒盖与盒体铰接的一侧安装卷扬机构,所述若干个U形梯杆的最后一个梯杆的两侧侧杆的前转轴上连接一根收纳杆,所述卷扬机构通过一根钢绳连接至所述收纳杆,所述卷扬机通过收卷和释放所述钢绳实现对所述折叠梯的收起和放下。
[0009]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第一杆的第一端与上盒盖铰接,第一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杆的第二端与盒体侧壁铰接,第三杆的第一端与下盒盖铰接,第三杆的第二端与第四杆的第一端铰接,第四杆和第二端铰接在第二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杆的第一端铰接处的外侧固定一个挡块,所述挡块限制所述第二杆转至与第一杆同线时再向外转动,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与盒体的铰接处设置一个挡销,所述挡销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杆的厚度,所述四根杆的长度使所述上下盒盖开至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同线,所述第三杆与第四杆同线。
[0010]优选地,所述卷扬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转轴上的绕线轮,在所述绕线轮的一侧同轴设置一个旋转阻尼器,在所述阻尼器的外侧设置阻尼棘轮,所述阻尼棘轮与阻尼器紧固连接,在所述壳体上通过第一拉簧连接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卡住所述阻尼棘轮限制所述阻尼棘轮向所述钢绳释放的方向转动,所述转轴一端伸出所述壳体,连接一个摇柄。
[0011]优选地,在所述绕线轮的另一侧设置下降棘轮,所述下降棘轮与所述绕线轮同轴设置并紧固连接,在所述壳体上通过第二拉簧连接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的后端设置一个踏板。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棘爪为勾爪,所述第二棘爪为尖爪,所述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轮的两侧,所述踏板伸出至所述壳体的一侧。
[0013]优选地,所述摇柄为可拆卸结构,所述转轴的伸出端为方形,所述摇柄与其连接端为方孔。
[0014]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外侧设置多个拉环,所述拉环用于将所述盒体固定在地板内。
[0015]优选地,所述收纳杆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耳环,所述钢绳穿过所述耳环与所述收纳杆固定。
[0016]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为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内壁的两侧。
[0017]优选地,在所述上盒盖的内表面上设置一个拉手。
[0018]优选地,所述连杆与所述U形梯杆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U形梯杆的侧杆的内侧。
[0019]优选地,所述U形梯杆的侧杆的长度为20-80cm,梯杆宽度为20-80cm。
[0020]优选地,在最上方的所述U形梯杆的侧壁上,位于前转轴和中转轴的中间位置铰接第一运动保持杆,在最上方的所述U形梯杆的中转轴与第二根U形梯杆的前转轴之间铰接的连杆的中间位置,铰接第二运动保持杆,所述第一运动保持杆和第二运动保持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两个运动保持杆同与其交接的U形梯杆和连杆形成一个小平行四边形,在所述盒体的内侧侧壁上设置竖直滑槽,所述两个运动保持杆铰接处的端部限制于所述滑槽内上下滑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2](I)装置盒体可选为不锈钢,坚固且防锈,维护容易;
[0023](2)日常采用折叠方式容纳在盒内,结构紧凑;
[0024](3)使用时当盒盖打开时折叠梯随自身重量下落展开,操作简单快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关闭时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关闭时的内部剖切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开启时的内部连杆机构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盒盖关闭时的内部连杆机构的示意图;[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梯下落过程中的一个时间点的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梯最终下垂状态示意图;
[0032]图7为图6中的A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8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
[0034]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卷扬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卷扬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0036]图中:10为盒体,11为铰链,12为上盒盖,13为铰链,14为下盒盖,15为拉环,16为拉手,17为锁柄,18为滑槽,10为照明灯,20为折叠梯,21为U形梯杆,22为前转轴,23为中转轴,24为后转轴,25为连杆,26为第一运动保持杆,27为第二运动保持杆,28为突出部,30为连杆机构,31为第一杆,32为第二杆,33为第三杆,34为第四杆,35为挡块,36为挡销,40为卷扬机构,41为收纳杆,42为钢绳,43为耳环,44为壳体,45为转轴,46为绕线轮,47为阻尼器,48为阻尼棘轮,49为第一拉簧,410为第一棘爪,411为勾头412为下降棘轮,413为第二拉簧,414为第二棘爪,415为踏板,416为转轴末端,417为摇柄,418为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8]为了让本实用新型易于理解,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方向性用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提到的方向性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是参考附图的方向,使用的方向性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9]参见图1、2,本折叠逃生梯为容纳式结构,其收纳后为一个盒体结构,包括盒体10,盒体10为正方形,也可以为其它适合的形状,盒体10为中空结构,其中间通孔的尺寸大于一般成人的肩膀宽度,宽度为0.6m-0.7m左右为宜,方便成人进入。在盒体10的上方通过铰链11连接上盒盖12,在盒体10的下方通过铰链13连接下盒盖14,铰链11和铰链13的位置都位于盒体10的同一侧,在盒体10安装在建筑物地板上的通孔内时,铰链11和铰链13的位置位于人员方便进入盒体10的相对侧。在盒体10的四个侧壁上分别设置多个拉环15,拉环15用于连接建筑物混泥土地板中的钢筋,使盒体10与地板紧密连接并浑然一体。盒体10以及盒体10上的各个部件都可采用不锈钢材料,不仅强度高,而且使逃生装置在长期备用时不会生锈,时时为我们的生命提供保障。盒体10的通孔内安装折叠梯20,折叠梯20折叠后收纳于盒体10内,折叠梯20收纳后的高度小于盒体10的高度。当上盒盖12和下盒盖14关闭时,折叠梯20收纳于其中。上盒盖12上还安装有锁柄17,用于将盒体锁住。
[0040]参见图3、4,上盒盖12和下盒盖14设计成同步开启和关闭功能,在盒体10的两侧边设置连杆机构30,连杆机构30可设置在盒体10的对称两侧侧壁上,即位于盒体10上铰链11和铰链13附近的两侧的侧壁上,连杆机构30包括四根杆,分别为第一杆31、第二杆32、第三杆33和第四杆34,第一杆31的第一端与上盒盖12的侧边通过铰链接,第一杆31的第二端与第二杆32的第一端通过铰链铰接,第二杆32的第二端与盒体10内侧壁的合适位置通过铰链铰接,第一杆31的第二端与第二杆32的第一端铰接处的外侧固定一个挡块35,挡块35限制第二杆32转至与第一杆31同线时再向外转动,这时,上盒盖12、第一杆31、第二杆32以及盒体10形成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其中上盒盖12与上盒盖12与其与第一杆31之间的距离相当于摇杆,第一杆31相当于连杆,第二杆32相当于曲柄。当上盒盖12开启时,上盒盖12通过第一杆31和第二杆32以第二杆32与盒体10的铰拉点旋转直到两杆呈直线状态,此时也是两杆的失稳状态,两杆连接点的挡块35阻止两杆之间的右上半位置相对旋转,所以,上盒盖12的反方向旋转不能,两杆处于死点位置不动,直到外力从挡块35另一侧破坏死点状态,即上盒盖收起时的首个动作。这样保证了上盒盖12打开后,逃生人员可以扶持着上盒盖12踩踏折叠梯20。在上盒盖12的内表面上设置一个拉手16,用于逃生人员下梯时的把扶。第三杆33的第一端与下盒盖14通过铰链铰接,第三杆33的第二端与第四杆34的第一端通过铰链铰接,第四杆34和第二端铰接在第二杆32的中部;第二杆32的第二端与盒体10的铰接处设置一个挡销36,挡销36的高度高于第四杆34的厚度,挡销36用于限制第四杆34运动后超过第二杆32转至第二杆32的右侧。当上盒盖12开启时,第三杆33的第一端和第四杆34的第二端产生转动自由度,下盒盖14在其自重下自行向下开启,当上盒盖12和下盒盖14开启至竖直状态时,第一杆31和第二杆32在同一直线上,第三杆33和第四杆34也在同一直线上。四根杆的长度和其铰接位置要实现上述运动过程。当上盒盖12关闭时,第二杆32带动第四杆34运动,运动过程中,它们之间有夹角产生变化,当第四杆34触碰到固定挡销36时,第二杆32与第四杆34之间夹角不再变化,成为一体绕挡销36旋转,这时第四杆34、第三杆33以及下盒盖14形成类似上盒盖部分的曲柄摇杆机构。当上盒盖12收纳到位时,下盒盖14也收纳到位。
[0041]参见图5,折叠梯20包括若干个U形梯杆21,U形梯杆21的数量根据楼层的高度设置,以U形梯杆21的侧杆长度为30CM、宽度为50CM为例,其数量就是楼层高度除于U形梯杆21的侧杆长度30CM。在折叠梯20的最下端与地面的距离为30CM左右,这样可以减少一个U形梯杆21。每个U形梯杆21的两侧侧杆上均设有前转轴22、中转轴23和后转轴24三个转轴。最上方的U形梯杆21的前转轴22通过铰链连接在盒体10的内侧壁上,其安装位置与上下盒盖的铰链位置位于同一侧壁的内外两面。从第二个U形梯杆21开始,每一个U形梯杆21的前转轴22通过一根连杆25与前一个U形梯杆的中转轴23相连,每一个U形梯杆21的中转轴23通过一根连杆25与前一个U形梯杆21的后转轴24相连,每个连杆25的长度均相等,这时每个U形梯杆21形成的平面均平行。同时连接一个U形梯杆21的中转轴23的两个连杆25通过一根长连杆实现。长连杆的两端和中间有三个铰接点,相当于两根连杆25连接在一起。连杆25与U形梯杆21的铰接位置位于U形梯杆21的侧杆的内侧,这样收拢U形梯杆21时的体积更小。在最上方的U形梯杆21的一侧或两侧侧壁上,位于前转轴22和中转轴23的中间位置铰接第一运动保持杆26,在最上方的U形梯杆21的中转轴23与第二根U形梯杆21的前转轴22之间铰接的连杆25的中间位置,铰接第二运动保持杆27,第一运动保持杆26和第二运动保持杆27的另一端相互铰接,两个运动保持杆同与其交接的U形梯杆21和连杆25形成一个小平行四边形。在盒体10的内侧侧壁上设有竖直滑槽18,两个运动保持杆铰接处的端点被限制在滑槽18内,只能做上下滑动,这样就可以保证折叠梯20下降时,U形梯杆的上部一直在同一竖直线上。[0042]参见图6、7,每个U形梯杆21的横杆与侧杆的两个连接转角处,沿横杆方向向外,设置突出部28,突出部28用于U形梯杆21与连杆25接触时碰触停止运动,这时整个机构只有竖直方向直线运动的一个自由度,这样保证了当逃生人员处于梯子上时,梯子不会摇晃。
[0043]参见图8,在盒体10内位于上下盒盖12、14与盒体10铰接的一侧安装卷扬机构40,在U形梯杆21的最后一个梯杆的两侧侧杆的前转轴22上连接一根收纳杆41,卷扬机构40通过一根钢绳42连接至收纳杆41,在收纳杆41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耳环43,钢绳42穿过耳环43与收纳杆41固定。卷扬机40通过收卷和释放钢绳42实现对折叠梯20的收起和放下。同时,在上盒盖12的一侧设置有照明装置19,用于在本装置使用时给逃生人员照明。
[0044]参见图9、10,卷扬机构40包括壳体44和设置在壳体44内的转轴45上的绕线轮46,在绕线轮46的一侧同轴设置一个旋转阻尼器47,阻尼器47与绕线轮46产生阻尼力,在阻尼器47的外侧设置阻尼棘轮48,阻尼棘轮48的直径大于阻尼器47的直径,阻尼棘轮48与阻尼器47紧固连接,在壳体44上通过第一拉簧49连接第一棘爪410,第一棘爪410为勾爪,其前端为勾头411,勾头411与阻尼棘轮48的上棘齿相配合,第一拉簧49使勾爪产生弹性压力,限制阻尼棘轮48向钢绳42下降的方向转动,而不限制其反向转动。在绕线轮46的另一侧设置下降棘轮412,下降棘轮412与绕线轮46同轴设置并紧固连接,在壳体44上通过第二拉簧413连接第二棘爪414,在第二棘爪414的后端设置一个踏板415。第二棘爪414为尖爪,直接卡住第二棘爪414的棘齿,第一棘爪410和第二棘爪414分别设置在绕线轮46的两侧,踏板415伸出至壳体42的一侧。第一棘爪410卡住阻尼轮47限制阻尼棘轮48向钢绳42释放的方向转动,转轴45 —端伸出壳体42的外面,;转轴末端416可拆卸连接一个摇柄417。摇柄为可拆卸结构,转轴末端可为方形,摇柄417的连接端设置与转轴末端416相适应的方孔418。
[004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其使用状态时,如图8,上下盒盖呈竖直状态,折叠梯呈下垂状态,逃生者可以从盒体的中间通孔中进入,从折叠梯中爬下离开危险环境,上盒盖由于被挡块固定,可以作为攀爬折叠梯的扶持物体。当要将折叠梯收纳时,摇动摇柄,钢绳将U形梯杆向上拉起重叠在一起,使其全部落入盒体内。卷扬机构具有自锁功能,收纳好折叠梯后,将摇柄收起,用手顶开挡块内侧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的连接处,合上上盒盖,由于连杆机构的作用,下盒盖同时盖上。这时将上盒盖上的锁柄锁定后,收纳工作完成。当有紧急情况需要逃生时,打开锁柄,掀开上盒盖,下盒盖同步打开,踩住第二棘爪上的踏板,折叠梯由于自身的重量和阻尼器的作用而缓慢下垂,逃生人员扶住上盒盖及其内侧的把手,从折叠梯上下来逃生。
[004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所述盒体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的尺寸大于人的肩膀宽度,所述盒体上设有上盒盖和下盒盖,所述盒体内安装折叠梯,所述折叠梯包括若干个U形梯杆,每个所述U形梯杆的两侧侧杆上均设有前中后三个转轴,所述若干个U形梯杆的最上面的一个U形梯杆通过其前转轴可转动连接在盒体一侧的内壁上,从第二个U形梯杆开始,每一个U形梯杆的前转轴通过一根连杆与前一个U形梯杆的中转轴相连,每一个U形梯杆的中转轴通过一根连杆与前一个U形梯杆的后转轴相连,每个连杆的长度均相等,每个U形梯杆形成的平面均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同时连接一个U形梯杆的中转轴的两个连杆为一根长连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体的两侧边设置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连接所述上盒盖和下盒盖,所述上盒盖开启和关闭时,所述下盒盖同步开启或关闭,当所述上盒盖打开时,所述连杆机构将所述上盒盖锁定;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第二杆、第三杆和第四杆,第一杆的第一端与上盒盖铰接,第一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杆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杆的第二端与盒体侧壁铰接,第三杆的第一端与下盒盖铰接,第三杆的第二端与第四杆的第一端铰接,第四杆的第二端铰接在第二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与第二杆的第一端铰接处的外侧固定一个挡块,所述挡块限制所述第二杆转至与第一杆同线时再向外转动,所述第二杆的第二端与盒体的铰接处设置一个挡销,所述挡销的高度高于所述第四杆的厚度,所述四根杆的长度使所述上下盒盖开至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与第二杆同线,所述第三杆与第四杆同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为两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盒体内壁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盒体内位于所述上下盒盖与盒体铰接的一侧安装卷扬机构,所述若干个U形梯杆的最后一个梯杆的两侧侧杆的前转轴上连接一根收纳杆,所述卷扬机构通过一根钢绳连接至所述收纳杆,所述卷扬机通过收卷和释放所述钢绳实现对所述折叠梯的收起和放下; 所述卷扬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转轴上的绕线轮,在所述绕线轮的一侧同轴设置一个旋转阻尼器,在所述阻尼器的外侧设置阻尼棘轮,所述阻尼棘轮与阻尼器紧固连接,在所述壳体上通过第一拉簧连接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卡住所述阻尼棘轮限制所述阻尼棘轮向所述钢绳释放的方向转动,所述转轴一端伸出所述壳体,连接一个摇柄; 在所述绕线轮的另一侧设置下降棘轮,所述下降棘轮与所述绕线轮同轴设置并紧固连接,在所述壳体上通过第二拉簧连接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的后端设置一个踏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杆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耳环,所述钢绳穿过所述耳环与所述收纳杆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爪为勾爪,所述第二棘爪为尖爪,所述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分别设置在所述绕线轮的两侧,所述踏板伸出至所述壳体的一侧; 所述摇柄为可拆卸结构,所述转轴的伸出端为方形,所述摇柄与其连接端为方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外侧设置多个拉环,所述拉环用于将所述盒体固定在地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盒盖的内表面上设置一个拉手; 所述连杆与所述U形梯杆的铰接位置位于所述U形梯杆的侧杆的内侧; 所述U形梯杆的侧杆的长度为20-80cm,梯杆宽度为20-80c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容纳式折叠逃生梯,其特征在于,在最上方的所述U形梯杆的侧壁上,位于前转轴和中转轴的中间位置铰接第一运动保持杆,在最上方的所述U形梯杆的中转轴与第二根U形梯杆的前转轴之间铰接的连杆的中间位置,铰接第二运动保持杆,所述第一运动保持杆和第二运动保持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两个运动保持杆同与其交接的U形梯杆和连杆形成一个小平行四边形,在所述盒体的内侧侧壁上设置竖直滑槽,所述两个运动保持 杆铰接处的端部限制于所述滑槽内上下滑动。
【文档编号】E06C1/383GK203685005SQ201320514082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1日
【发明者】陶文龙 申请人:上海创荣实业有限公司, 陶文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